1. 印度為什麼出現大規模抗議呢
新德里冬天的寒冷沒能阻止印度農民抗議的激情。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郊區,越來越多的印度農民在此集中,抗議政府今年通過的三大農業改革法案。
這些農民大都來自印度的北方邦、哈里亞納邦、旁遮普邦等。這些地區都是印度主要的農業產區,也是印度農業人口的主要分布區。從2020年11月下旬開始,成千上萬的農民開著拖拉機、坐著馬車、甚至徒步,向首都新德里進軍。農民預期他們關心的問題不會得到快速解決,出發時就准備好持久抗爭:干糧、炊具、帳篷、被褥等,隨身攜帶。在抗議的間歇,這些農民會就地生火做飯,晚上就睡在拖拉機上,或者蜷縮在簡陋的帳篷中,條件相當簡陋。但為了今後更好的生活,這些困難也就無所謂了。
印度農民如此大規模的抗議,要做到中規中矩,不越雷池,幾乎是不可能的。為引起政府的注意,這些農民已經數次試圖進入首都新德里,頻繁與當地警察不可避免地發生沖突。據印度媒體報道,在參加抗議的印度農民中,因為道路交通事故、寒冷、沖突等方面的原因,已有數十位農民喪生。
但抗議的農民沒有因有人傷亡而退縮。「我們不會回去,除非政府撤銷改革法案。」參加抗議的印度農民說。
(在孟買舉行的農民抗議集會)
為減少此次抗議事件的影響,印度政府相關部門已經和農民代表進行了至少10輪會談,但尚未取得結果。最新進展顯示,2021年1月,印度政府表示,可以暫緩農業改革法案實施18個月,但前提是農民代表必須和政府就法案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並提出解決辦法。印度政府總理莫迪2020年9月份在農業改革法案通過時,曾表示,這是印度農業產業發展的「分水嶺」,對於國家向前發展是「歷史性和必要的」。但農民代表對此不認同。「這事關我們農民的利益,政府為啥就不徵求我們的意見,就推出這些改革法案?」
盡管印度農民抗議運動已經歷時兩個月,尚未沒有看到平息跡象。而印度的其他一些農業產區的農民也開始對北方農民的抗議進行聲援。2020年12月份,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卡納塔克邦的農民分別在孟買等城市進行集會,呼應首都新德里的農民抗議運動。
2. 印度究竟為什麼會這樣挑釁
印度究竟為什麼會這樣挑釁?一個中國教師在印度的經歷會告訴我們
難道這些美好的回憶都要因為印度的領土野心而終結?
所幸,有我國強大的軍事實力為後盾,印度的挑釁我們可以等閑視之。
(2017.08.28印度在我國邊境撤軍了 望採納)
3. 印度軍隊越境挑釁背後動機為何對亞太局勢帶來怎樣影響
印軍越境,其目的有三個:一是阻撓中國修路;二是想乘機撈點好處;三是配合美國,在西線牽制中國,美國在東線(東北亞、朝鮮半島)聯動,讓中國處於兩線作戰,美國有可能對朝鮮動武。
由於印度實力無法與中國抗衡,冒然越境,處於騎虎難下的處境。加上聯合國、東盟不敢插手,美國遲遲畏縮不前,反倒三十萬大軍被中國五萬人馬,牽制在中印邊境的中線段,進不得,退不得。曾謀求與中國談判,遭到中國政府拒絕。
印度面臨三個抉擇:撤軍、被俘、全殲。中國在八月份可修好公路,達成既定的目標與事實。九月初,印度不撤軍,九月中旬,鐵定要用武力解決。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美國畏縮,造成印度的被動,有跡象表明,印度被美國賣了。以印度的軍事實力,中國要揍它,支撐不了一個星期。十月份高原地區寒冷降臨,因此,戰爭會在幾天內解決。對東南亞局勢不會受到影響,速戰速決。
4. 印度為何四處樹敵,他們就那麼不珍惜鄰國關系嗎
在印度人看來,槍桿子底下出政策,要想稱霸南亞,首先要學會怎麼去欺負人,要讓這些人習慣被自己欺負。無論現在有沒有制霸南亞的實力,至少得先把“老大哥”的姿態擺好。
因此,珍惜鄰居關系?不存在的……
不過印度人從來不長記性,他們總覺得自己站在南亞、甚至亞洲的“最高峰”,對周圍的一群小國家指手畫腳、耀武揚威,擺出一副“老大哥”的架勢,向他們收取“保護費”。
誰要是不聽話,就恨的咬牙切齒……
搞得周邊的小國家也越發不滿,開始組團跟印度翻臉,擺脫他們的控制。印度用“槍桿子”制定的持續多年的南亞秩序,如今已經搖搖欲墜。
在他們的政策中,沒有珍惜鄰國關系的先例,像中國與巴基斯坦這樣的友誼,永遠不會發生在印度人身上。即便那些曾經依附過印度的國家,也時常享受的是被欺壓的待遇。
這群人天生就有好戰、欺凌弱小秉性……
不過在我看來,印度是野心大過實力,典型的眼高手低……頻繁與多國交惡,只會讓他們偏離“稱霸南亞”的夢想越來越遠。
5. 印度為什麼一直挑釁中國
因為有利可圖:
其一、對內可以獲得大量支持,印度國內支持對外強硬,不管是對中國還是對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
其二、對美國日本方面可以獲得足夠的支持,暗地裡的利益有多少我們不得而知;
其三、對華方面可以佔多少就佔多少利益,反正是白得的,內外兩方面都已經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獲了。而且印度判斷中國現在的外部環境使得中國不會輕易反擊。
1962年我們的外部環境比起現在都差多了,我們不懼戰爭,我們愛好和平。朋友來了有酒喝,敵人來了有武器。
6. 2017中印邊界對峙最新進展 印度為什麼敢挑戰中國
2017年(7月7日)下午,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再次駁斥了印度將洞朗地區視為三國「交界點」的言論,指出此次印度越界地區與「交界點「沒有任何關系,印度是「別有用心」、「混淆視聽」。
此前發生的事兒,梳理一下是這樣:
6月26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證實,中國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時,遭到印軍越線阻攔。
隨後中印開始邊界對峙,雙方不斷增派人員。有印媒將其稱為「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邊界沖突。」這件事不同尋常,尤其是了解中印邊界問題的人,更知道問題有多嚴重。因為中印邊界長達2000多公里,有爭議的地段很多,但唯獨印度的錫金邦和中國交界的洞朗地區,從來沒有爭議。
印度同中國的錫金段,從來不屬於中印邊界爭議范圍。兩國過去對該段邊界劃分並無異議。
6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就援引了1890年的《中英會議藏印條約》給出了證據,該條約第一款
就規定了中國與錫金的邊界,歷屆印度政府也都予以承認。尤其是1959年,印度開國總統尼赫魯兩次致信周恩來,表示對中錫邊界不持異議,承認1890年條約。
對印度上來說,洞朗地區位於中印不三國中間,從形狀上猶如一把刀子,直接抵在印度的胸口。該地區也確實有刀子一樣的威脅。如果中國有效利用該地區,那麼該地區往南八十公里、印度境內的西里古里走廊就面臨中國軍隊的威脅。
因為印方斷定,中國對該地區的控制力在升級。契機就是,開頭我們說國防部提到「中國近日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印方認為,一旦道路建成,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部隊輸送能力將極大提升。因此印度覺得,必須要採取行動,不顧一切代價阻止這段公路的建設。
(6)印度為什麼四處挑釁擴展閱讀
印度對我國頻頻挑釁的原因
1、1962年後,印度汲汲於雪恥——數度挑釁但心有忌憚
印度要報仇雪恨。1962年中印戰爭的結果完全出乎印度的意料,他們絲毫沒有料到到會敗的這么徹底。印度學者認為「中國獲得全勝,印度在短時間內蒙受了嚴重的損失和恥辱「。因此自尊心超強的印度一直想再搞點事情「一雪前恥」。但畢竟"天佑正義之師「,幾次沖突里印度都沒占著便宜。
2、印度認為中國有所顧忌
1962年戰爭結束後,中國收回了所有被印度非法佔領的領土。但是,戰後中方將軍隊撤退到戰前30公里以後。這個的主要原因就是那個時候中國軍隊的補給很困難,打下來的地盤,要想守住是比較困難的。於是乎,印度在兩年後又逐步佔領了這些地方。
3、印度的大國黃粱美夢未醒
其實,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印度一直都沒有拋棄它的大國夢。在政治上,他頻頻在聯合國提議,要麼要求加入常任理事國,要麼提議取消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制,結果都被一票否決了。
軍事上,依舊是老傳統對外采購,誰的先進就買誰的,結果鬧了不少笑話。經濟上,比較多元化,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不過總喜歡與中國相比,有個笑話就是說他們印度再不努力要被中國追上了。
7. 印度邊境為何再次爆發沖突
印度邊境之所以會再次爆發沖突,主要是因為印度方面不斷挑釁而引起的。眾所周知,印度在邊境上一向小動作頻頻,印度和幾乎所有的邊境國都有沖突和矛盾。而且印度屬於實力一般,卻偏偏非常喜歡找事的那種類型。在邊境不斷地挑釁,卻賺不到任何便宜的印度,除了造成自己士兵的傷亡,再也沒有什麼對自己有益處的地方。不得不說,印度方面真的是很難以理解。明明可以採取對話來解決爭端,卻偏偏要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他國的原則和底線,真的是毫無信義可言。
印度方面不僅和中國有摩擦,和巴基斯坦以及尼泊爾也有邊境沖突,甚至巴基斯坦和尼泊爾都曾經為了領土不被侵犯,都和印度在邊境地區有過交火。印度在沒有賺到任何便宜的基礎上還不思反省,在邊境屢屢挑起事端,不知意欲何為。明明賺不到便宜,傷亡都是自己的士兵,印度方面真的應該好好看看自己的實力。
8. 不具備硬實力 印度為什麼執意挑釁邊境
很簡單,地理條件問題,中國拿他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要大打還好說,小打防不勝防。
中印邊境分東中西三段,由於不丹有印度的駐軍,所以中線和東線其實是相連的。西線一邊對付中國一邊對付巴基斯坦。印度軍隊實際上重兵都在對付巴基斯坦,對付中國的力量很弱。弱到什麼程度呢?去年洞朗對峙,印度在東部四個軍20萬部隊,重裝備不如中國一個機械化旅多。當然印度空軍看起來挺嚇人的,但實際上印度東北部能保障三代機的就兩個機場,地面防空能力和空情能力都聊勝於與無,其實根本擋不住現代空軍的空襲。
所以中國西藏軍區的地面部隊才一個機械化旅和兩個山地旅,相當於一個旅對上印度一個半到兩個軍的節奏。為什麼中國在中印邊境駐軍那麼少呢?印度真要敢打過來,這點兵力夠滅他們的了。我們要打過去,再給三個軍都不夠。因為機械化部隊要翻過喜馬拉雅山,那怎麼玩?後勤補給怎麼辦?真心要大打,走西線,巴基斯坦配合,一個機械化集團軍平推過去就得了。要是不想大打,再多的軍隊壓在西藏也是白白吃糧食。
印度為什麼在邊境駐軍那麼多呢?
首先他們的軍隊主要任務是鎮壓東北部的叛亂。實際上印度東北部十幾個邦常年都是叛亂狀態,必須要正規軍鎮壓才能談得上有效控制。
第二是對中國的恐懼。中方一個旅沖下來他們就扛不住,盡管後勤補給是問題,但別忘了叛亂地區保不齊有帶路黨呢?所以印度必須有重兵壓境,才有起碼的安全感。
第三,他們需要樹立中國這個敵人,對內就好像勇者斗惡龍,敵人很強大,我也不慫。說實話印度在邊境小打小鬧對中國是很膈應的事情,因為邊境線太長,又是高寒山區,控制不過來,不可能幾千公里24小時盯著。印度的騷擾也只能做做樣子,但是政治上很得分,中國打他,他們說中國欺負他們;不理他,他們說我比中國厲害。其實他們跑過來也站不住,不光打不過,冬天大雪封山他們也得退回去。就像洞朗這地方,其實過去他們就經常過來,還修了地堡,結果也控制不住,就讓你惡心。中國惡心了,他露臉了。但是實際好處根本沒有。
交代一句,中國能有今天,就說明在絕大多數國際博弈中是勝利者,成功者,吃虧的還真不是我們。
洞朗對峙但現在回頭看,其實遠強於打一仗。印度這會虧到姥姥家了。對內既不能扮無辜,也不能扮勇敢,自己找的麻煩,一槍沒放被趕出來了,人家還實際控制了,坐實了窩囊形象。勇者斗惡龍變成了傻小子玩火。所以乾脆不提這茬了。對外滿盤皆輸,雖然西方媒體為他們加油吶喊,但是周邊國家特別是不丹的不滿和恐懼已經是寫在臉上的了。
但是話說回來,中方一個多營壓在哪裡不是長久之計,成本太高了,遲早要撤回來的。撤回來之後還要提防印方找回場子。好在這一次實力碾壓,印度也怕,什麼狗屁冷啟動,中國機械化部隊幾天之內從新疆開到邊境,這才叫冷啟動。今後小偷小摸不可避免,但是大規模沖突的可能性反而小了。
9. 不管美國如何慫恿,為什麼印度邊境依舊十分克制呢
因為印度也有聰明的人。
印度前段時間,由於國內疫情的原因,不得不想辦法轉移國內的矛盾,他們的辦法就是四處碰瓷邊境,邊對尼泊爾動手,一邊又對巴基斯坦動手,甚至後面還跟中國產生了邊境的一些沖突。但是,根據外交部的一些新聞,印度和中國邊境的一些沖突並沒有上升到槍炮,而只是肉搏,那麼就足以說明硬度,並不敢過度挑釁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