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諸邦的印度語言邦
印度境內有180種語言、700多種方言,使用人口在百萬以上的語言有33種。其中,憲法上承認的正式語言就有15種。根據1956年的《邦重組法案》,語言是印度諸邦劃分邊界的基礎,鄰邦通常互相難以理解對方的語言。印度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自居,聯邦制體系給予諸邦政府相當大的自主權。印度的27個邦享有比美國的州更廣泛的權力,特別是執法和司法領域,經常讓中央政府無法插手他們之間的糾紛,這也讓各邦之間的分歧進一步加強。同時也助長了地區種族主義的發展和政黨政治地區化的趨勢。
1966年中央政府決定按照語言原則, 重新劃分並調整各個省邦, 印度南部屬於達羅毗荼語系的四種語言都有了自己的語言邦, 南方各族人民的要求基本上得到滿足。
從此以後, 語言邦運動的重心向北方轉移,首先是孟加拉邦操馬拉提語者跟該邦操古吉拉特語者之間出現民族騷亂和流血沖突, 迫使中央政府於1960 年將該邦一分為二, 成立以馬拉提語為主要語言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和以古吉拉特語為主要語言的古吉拉特邦。旁遮普邦的印度斯坦人跟錫克人之間發生民族、語言糾紛,要求按語言分邦, 1960 年中央政府同意重新劃分該邦, 通行旁遮普語區域成立旁遮普邦, 通行印地語區域則重新組成哈里亞納邦或者並入毗鄰的喜馬偕爾邦。此外, 印度東北部多民族居住的阿薩姆邦也先後分出那加邦、梅加拉亞邦和米佐拉姆邦。
印度語言邦的建立, 是中央政府為緩解地方民族語言緊張關系, 平息民族騷亂, 穩定民族情緒而採取的行之有效的讓步措施;但是過分突出地方語言, 則有可能助長邦一級產生分裂的民族情緒, 同時也削弱了中央政府與地方邦以及各邦之間的聯系,對印度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設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印度諸邦享有極大的財政自主權,中央財政只用於全國性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國防、科研等領域,一般不會特別向某一個邦撥款。近幾年來,印度經濟有了快速發展,然而對於國內物流業來說,由於各邦之間壁壘森嚴,不同的邦征稅比例不同,再加上各邦之間在用地、施工等方面難以協調,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薄弱,國內商品流通因重重阻礙而導致成本大幅增加。
2. 說印語有哪些國家
印地語(天城文:हिन्दी或हिंदी,拉丁字母轉寫:Hindī)又稱北印度語,屬於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語支。印地語和烏爾都語加起來是世界上第二大語言,使用人口超過5億人,僅次於漢語。1997年的調查發現,66%的印度人會說印地語,77%的印度人把印地語視為國家的共同語言。在印度,4億2200萬左右的人把印地語當作母語,另外3億人當第二語言使用。在印度之外的國家使用印地語的人數為:
美國:10萬;
模里西斯:685,170;
南非:890,292;
葉門:232,760;
烏干達:147,000;
新加坡:5,000;
紐西蘭:20,000;
德國:30,000。
3. 印度一共有多少個國家使用語言
印度語言主要屬於四大語系,即印歐語系、達羅毗荼語系、漢藏語系和澳亞語系.印度74%的人口使用印歐語系語言,25%的人口使用達羅毗荼語系語言,0.73%的人口使用漢藏語系語言.
印度古代通用的語言是梵語(Sanskrit),屬印歐語系印度雅利安語支,主要流行於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14世紀.梵語中包括早期的吠陀語和後來規范化了的梵語.梵語有豐富的文學作品,諸如吠陀文學、《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史詩.它最初使用的字母是婆羅迷.梵語是一種「雅語」.與它相對應的一種語言叫「俗語」(Prakrit),又稱婆羅克利特語,是各地方語言的總稱.它與梵語不同,具有明顯的地方特徵.
除上述語言外,古印度還有一種語言叫巴利語(Pali),它是從公元前6世紀由吠陀語發展而來,它屬印歐語系印度雅利安語支.它是一種書面語言,見於佛教經典,後來隨著佛教的傳播而流傳到緬甸、泰國、斯里蘭卡等國.
4. 世界上共有幾個國家有幾種語言
207個國家。
5. 哪些國家說印地語
印地語
印地語
Hindi language
印度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 。屬印歐語系中印度-伊朗語族印度語支 ,是由古梵語發展而來的一種現代印度-雅利安語言。分布於印度中部和北部的中央直轄德里特區、北方邦、中央邦、比哈爾邦、拉賈斯坦邦、哈里亞納邦等地區。是印度國內最為通行的一種語言。此外,在模里西斯、斐濟、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蓋亞那、蘇利南等地的印度裔居民中也有相當數量的人講印地語。
印地語有5大方言,即西部印地語、東部印地語、比哈爾語、拉賈斯坦語和山地印地語。每種大方言里又各有若干方言。標准語的基礎是通行於德里和梅拉特附近地區的克里波利方言,屬西部印地語。
印度著名作家普列姆昌德長篇小說《戈丹》中的一頁
印地語標准語有母音11個 ,輔音43個。54個音位中,有1個母音和5個輔音是外來音,只使用於外來語中。印地語原有的10個母音都有對應的鼻化形式。輔音中不但清塞音、清塞擦音等有對應的送氣音,濁塞音、濁塞擦音、閃音等也都有對應的送氣音。送氣音和不送氣音有區別意義的作用。一般沒有重音,也沒有聲調。語法比梵語大大簡化,名詞有陰性、陽性和單數、復數的范疇。在少數代詞中還保留了格的殘余形式。名詞格的形式已經消失。句中名詞或代詞跟其他詞之間的關系是在名詞或代詞後面用後置詞來表示。名詞或代詞等帶有後置詞時,其形式有一定的變化。動詞除有人稱、性、數等范疇外,還有體、時、式、態等范疇。句子的基本語序為主語—賓語—謂語。詞彙方面,基本詞彙大部分是從梵語演變而來的。各專業學科的術語,近來的趨向是直接取自梵語,或用梵語構詞法創立新的梵語詞。在穆斯林統治時期,印地語吸收了大量波斯語和阿拉伯語詞。英國統治時期,它又吸收了大量英語詞語,至今還在不斷地從英語吸收新的詞語。在吸收外來語同時,還吸收了外來語的一些構詞手段。
印地語使用天城體文字。這是一種音節拼音文字,由古代的婆羅米字母演變而來。自左而右書寫。
6. 世界上有多少國家分別是...有多少種語言分別是...
現在世界上查明的有5651種語言。在這些語言中,約有1400多種還沒有被人們承認是獨立的語言,或者是正在衰亡的語言。如澳大利亞有二百五十種語言僅被4萬多人使用,而這些澳大利亞土著民族還不得不使用英語,長期以來,這些語種便漸趨衰亡。在美國同樣也有很多正在衰亡的語言。如北美印第安人有170種語言,其中許多種語言如今只有一小部分人用它們來交談。他們的子孫已不了解自己祖宗的語言,而習慣於用英語了。 很多通用的語言逐漸變為別的民族或國家的交際用語,成為第二語言。例如,當前非洲正在發生這樣的變化:在那裡,個別的語言成了許多部落和民族的交際工具,它們日益替代了在這里根深蒂固的殖民主義者的語言。另外,由於戰爭,人們被迫躲進山中、森林或集中到某一個區域,個別語系的基地大在縮減,最終也將趨向衰亡。這樣的語種在新幾內亞島、巴普亞——新幾內亞和西伊里安,有1110多個;西非尼日河和貝努埃河地區有280個。 在4200多種已被承認的獨立的語言中,能得到很好研究的僅500種,而有1500種幾乎還沒研 究過。 語言雖然可以作文字的基礎,但語言畢竟不等於文字,盡管各國科學界和宗教界做出很大努力,然而世界上還有四分之二的語言沒有相應的文字。 有世界七大語系 19世紀,歐洲的比較學派研究了世界上近一百種語言,發現有些語言的某些語音、詞彙、語法規則之間有對應關系,有些相似之處,他們便把這些語文歸為一類,稱為同族語言;由於有的族與族之間又有些對應關系,又歸在一起,稱為同系語言,這就是所謂語言間的譜系關系。現在,世界上主要的語系有七大類: 印歐語系 是最大的語系,下分印度、伊朗、日耳曼、拉丁、斯拉夫、波羅的海等語族。印度語族包括梵語、印地語、巴利語等。伊朗語族包括波斯語、阿富汗語等。日耳曼語族包括英語、德語、荷蘭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各主要語言。拉丁語族包括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羅馬尼亞語。斯拉夫語族有俄語、保加利亞語、波蘭語。波羅的海語族包括拉脫維亞語和立陶宛語。 漢藏語系 下分漢語和藏緬、壯侗、苗瑤等語族,包括漢語、藏語、緬甸語、克倫語、壯語、苗語、瑤語等。 阿爾泰語系 下分西阿爾泰語族、東阿爾泰語族。前者包括突闕諸語言以及前蘇聯境內的楚瓦什語,後者包括蒙古語以及前蘇聯境內的埃文基語。 閃含語系 又稱亞非語系。下分閃語族和含語族。前者包括希伯來語、阿拉伯語等,後者包括古埃及語、豪薩語等。 德拉維達語系 又稱達羅毗荼語系。印度南部的語言都屬於這一語系,包括比哈爾語、泰盧固語、泰米爾語、馬拉亞蘭語等。 高加索語系 這一語系的語言分布在高加索一帶,主要的語言有喬治亞語、車臣語等。 烏拉爾語系 下分芬蘭語族和烏戈爾語族。前者包括芬蘭語、愛沙尼亞語等,後者包括匈牙利語、曼西語等。 此外還有一些語系,如非洲的尼日—剛果語系、沙里—尼羅語系、科依散語系,美洲的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以及一些印第安語系,大洋洲的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和密克羅尼西亞語系。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有些語言,從譜繫上看,不屬於任何語系,如日語、朝鮮語等,就是獨立的語言。 在近兩個世紀里,各國學者把全世界形形色色的語言分成各種語系 如印歐語系、烏拉爾語系、阿非羅一亞細亞語系、阿爾泰語系、漢藏語系、南亞語系,南島語系等等,但還有一些語言至今系屬不明,如分布於西班牙北部和法國西南部與西班牙接壤地區的巴斯克語、古代兩河流域使用的蘇美爾語等。那麼,這些不同的語言和語系是怎樣起源的呢?說同一語系語言的居民共同體又是怎樣形成的呢?不同語系及其居民之間是否在遠古彼此就有聯系呢?全世界數十億人所說的成千上萬種語言是否有一個共同起源呢?這些問題在過去是無法准確回答的,也曾被視為科學的"禁區"。但是近20多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人類群體遺傳學和考古學、語言學的進展,我們終於看到了解開這些"世紀之謎"的希望的曙光。這是各門科學相互滲透,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不斷進步的結果。 印度語族(印地語、烏爾都語、孟加拉語、吉卜賽語等等)。 伊朗語族(波斯語、庫爾德語、阿富汗語等等)。 斯拉夫語族(俄語、塞爾維亞語、波蘭語、捷克語、保加利亞語等等) 亞美尼亞語族(以亞美尼亞語為主) 波羅的語族(立陶宛語、拉脫維亞語等等) 日耳曼語族(德語、丹麥語、瑞典語、荷蘭語、英語等等) 拉丁(羅曼)語族(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羅馬尼亞語等等) 希臘語族(以希臘語為主) 克爾特語族(以愛爾蘭語為主) 阿爾巴尼亞語族(以阿爾巴尼亞語為主) 擁有最多講話人口的漢藏語系。這個語系以中國為中心,略向西南輻射,講話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地理分布上較為集中。下分四個語族,即漢語族、藏緬語族、壯侗語族、苗瑤語族。 阿爾泰語系。以現在中、俄、哈、蒙交界的阿爾泰山為中心,廣泛分布於亞洲腹部的荒漠和草原地區。下分三個語族,即突厥語族、蒙古語族、通古斯滿語族。一些語言學家認為,朝鮮語、日本語的主要成份,屬於這個語系。 閃含語系。分布於西亞北非地區,分為兩個語族,即西亞的閃語族、北非的含語族。 班圖語系。分布於撒哈拉以南的整個黑非洲地區,擁有數千種語言,大部分是部族語言。代表性語言是斯瓦希利語。 南島(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廣泛分布於東南亞的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群島、大洋洲各國。中國台灣島的高山族語言,即屬於南島語系。 其他的語系還有達羅毗圖語系(印度半島南部)、南亞語系(中南半島南部)、芬蘭-烏戈爾語系(主要在芬蘭和匈牙利)、伊比利亞-高加索語系(高加索山脈一帶),分布地區較狹小,對世界交往的影響力有限。 除此之外還有九大語系的說法: 世界九大語系 目前人們一般把世界的語言劃分為九大語系: 1)漢藏語系, 2)印歐語系, 3)阿爾泰語系, 4)閃-含語系, 5)烏拉爾語系, 6)伊比利亞-高加索語系, 7)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 8)南亞語系, 9)達羅毗荼語系。
7. 世界上總共有多少個國家語種
據聯合國調查,目前全世界大約有多少種語言?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是以語音為物質外殼,以詞彙為建築材料,以語法為結構規律而構成的體系。世界語言十分復雜,專家估計大要有5000-7000種。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各國的學者所統計的結論是相差懸殊的,其說法也極不一致。根據德國語言學家在1979年的統計,當時世界上已經查明的語言有5651種;有個學者說「我的印象中感覺有幾千種,具體多少也說不清,就去查資料,還真說不清。一般大概說當今世界擁有60億人口,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五六千種語言」。法國科學院推定為2,796種;國際輔助語協會估計有2,500至3,500種語言。 世界上究競有種多少語言?美國雜志《紐約客》統計後說有「成百上千」種;《大不列顛網路全書》稱有「近千種」;世界最暢銷書籍《聖經》的外語譯本截止1997年就達2197種,語言種類多餘文字種類,《聖經》至少證明世界語言種類應多於2197種。迄今比較精確的統計數字來自人類學家,他們通過民族研究發現世界語言有6809種。其中,亞洲是世界語言種類最多的地區,達2197種,非洲其次,2058種,太平洋諸島1311種,美洲1013種,歐洲則只有230種。就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發展中國家,共有80餘種民族語言,30餘種文字。這6809種語言的統計數字,真有這么精確嗎?很多研究者並不這么認為,「你數得清世界上有多少種麵包嗎?數字每天都在變。」賓西法尼亞斯沃斯摩爾學院的大衛�6�1哈瑞森和德國邁克斯�6�1普蘭克研究院的克蘭克�6�1安德森的最新調查發現,世界語言的數量瞬息萬變,確切的數字只能描述為「比上個月少」。 大衛認為,世界上現存語言大約有6000多種,現狀大多不容樂觀。首先,語言種類分布不均,比如法國人口六千萬左右,所用語言16種,而萬那杜人口僅是法國的0.3%,所用語言種類卻是前者的63倍。其次,語言使用者數量不均衡,多如漢語普通話使用者近9億,少如俄羅斯一種叫他法的方言,不足百人。6000多種語言中的大部分面臨著沒有相應文字記載、沒有進入官方語言、使用者受歧視等困境,只有不足10%的語言才可以稱為「安全語言」,即有文字記載、被官方正式使用、代代相傳。「有些語種已經沒有小孩子願意去學,無以為繼的語言必定會消失」,大衛說,「一個老人死去,一種語言也就隨之逝去,怎麼留也留不住了。」 語言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世界語言的多樣性。有專家測算,今天人類語言種類的消亡速度是哺乳動物瀕臨滅絕速度的兩倍,是鳥類瀕臨滅絕速度的四倍。據估計,目前世界尚存的五六千種語言,在21世紀將有一半消亡,200年後,80%的語言將不復存在。 如果那些使用者越來越少的語言死去,又如何?克蘭克說,那意味著語言環境、該語種使用者的認知系統、語言涵蓋的文化遺產都將失去,「強勢語言的使用者永遠也不能體會這種悲傷。當我站在俄羅斯的一個小山村裡,看到那些老人,說著已經沒有多少人可以聽懂的話時,我親眼目睹了失去歷史的痛苦。」 對於這些瀕危語言,學術界目前已經形成共識:在它們還未消失前,去認識和記錄它們。「沒有人知道,這些即將丟失的語言、語音、文化對今後五百年的人會不會有用」,克蘭克說,「在誰都無法確定的情況下,爭論毫無意義,首要是盡可能多的保存。」 從目前來看,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世界語言的多樣性面臨著嚴峻挑戰。不用說那些瀕危的少數民族語言,就是那些使用人口較多的語言也面臨著激烈競爭。目前英語及其所承載的文化是強勢的,隨著英語的傳播和使用,英語文化承載的價值觀念也在不斷向全世界擴展。現在互聯網上的信息85%是用英語傳播的,在聯合國各種場合中使用的語言95%是英語,而國際經貿活動中幾乎100%使用英語,經濟全球化對英語的傳播更是推波助瀾。由於英語的擠壓,不少語言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這樣的情況引起了所有關心文化多樣性問題的人士的關注與焦慮。保護世界的弱勢語言,積極推進世界各種語言的發展,其本身就是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貢獻。語言多樣性就像生物多樣性一樣至關重要。一種語言的消亡,其後果決不亞於一個物種的滅絕。語言消亡了,通過該語言代代相傳的文化、知識就會消失。人類多樣性文化的生存、延續和發展依賴於語言的多樣性。 語言學家巴爾斯蘭.肯特(Bergsland,Knutl998)對巴巴拉�6�1格萊姆斯(Barbara Grimes)和約瑟夫�6�1格萊姆斯(Joseph Grimes)所作的兩次世界語言統計數據進行對照,可以看到使用人數最少的。 一千多種語言還在以很快的速度失去其使用人數。(1999年數據見Grimes,B.F.1999;2001年數據由Joseph& Barbara Grimes提供): 各語言的 語言種數 使用人數 1999年2月 2001年4月 999人-100人 1075種 1080種 99人-10人 302種 306種 9人-1人 181種 217種 1人 51種 56種 再從語言的分類來看(對語言的種類數也多少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一般採用兩種方法:第一是類型分類法,也稱「形態分類法」。根據語言語法的特點,將世界語言分為若干類型。如以詞的構造為主要標准,將人類語言分為詞根語、粘著語、屈折語和多式綜合語等;或按語法意義的主要表達方式分成分析語、綜合語等。這種分類有助於了解語言的結構,但不能概括世界語言的多樣性,也沒有和語言的歷史比較起來研究。 第二是譜系分類法,也稱「發生學分類法」。按語言的共同來源,按語言親屬關系的遠近,把世界的語言分為不同的語系、語族和語支。 印歐語系分布在歐洲、亞洲、美洲等地。包括印度語、伊朗語、斯拉夫語、波羅的海語、日耳曼語、羅馬語、克爾特語、希臘語、阿爾巴尼亞語、亞美尼亞語等。 閃含語系分布在阿拉伯半島、非洲東部和北部一帶。包括阿拉伯語、古希伯萊語、豪薩語、古埃及語等。 芬蘭烏戈爾語系分布在芬蘭、蘇聯、挪威、匈牙利等地。包括芬蘭語、愛沙尼亞語、匈牙利語等。 阿爾泰語系主要分布在中國、土耳其、蒙古、蘇聯、伊朗、阿富汗。包括亞塞拜然語、土庫曼語、哈薩克語、吉爾吉斯語、土耳其語、日語、朝鮮語等(也有將日語、朝鮮語列為特殊語言)。 伊比利亞高加索語系分布在高加索一帶。包括高加索語、喬治亞語等。 漢藏語系主要分布在中國和越南、寮國、泰國、緬甸、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等國境內。包括漢語、泰語、緬甸語、越南語、藏語等。 達羅毗荼語系分布於印度南部、斯里蘭卡北部、巴基斯坦等地。包括泰米爾語、馬拉雅拉語、坎納拉語、泰盧固語和布拉灰語等。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也叫「南島語系」,分布在北自夏威夷,南至紐西蘭,西自馬達加斯加,東至馬克薩斯群島的廣大地區。包括高山語、馬來語、印度尼西亞語、爪哇語等。 班圖語系分布在非洲蘇丹以南的廣大地區,所屬語言中,最通行的是斯瓦希里語。 此外,還有美洲的印第安語言。 據統計,世界上使用語言人數最多的是漢語,約佔世界人口的23%;其次是英語(屬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約佔世界人口的8%多;第三是俄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約佔世界人口的6%;第四是西班牙語(屬印歐語系羅馬語族),約佔世界人口的5%。
8. 哪些國家是以英語和印度語為主
印度語分很多語系的,但是其中既說印度語又說英語的國家,最大的就是印度了,還有一些伊斯蘭的國家
9. 全世界分多少個國家多少種語言
有2百多個國家 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 以英語為官方語言或以英語為第二語言(通行)的國家: 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約旦、葉門、阿曼、科威特、黎巴嫩、卡達、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冰島、馬爾他、塞席爾、聖赫勒拿和阿森松島、奈及利亞、喀麥隆、蘇丹、甘比亞、賴比瑞亞、獅子山、迦納、坦尚尼亞、尚比亞、烏干達、衣索比亞、索馬里、肯亞、馬拉維、納米比亞、博茲瓦納、辛巴威、賴索托、史瓦濟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萬那杜、諾魯、吐瓦魯、斐濟、吉里巴斯、西薩摩亞、東薩摩亞、湯加、北馬里亞那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巴哈馬、牙買加、波多里各、按提瓜和巴布達、多米尼克、聖露西亞、格瑞那達、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聖文森特和洛林納丁斯。 以法語為母語的國家:法國。 以法語為官方語言或以法語為第二語言(通行)的國家: 瑞士、盧森堡、比利時、摩納哥、安道爾、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塞席爾、模里西斯、尼日、喀麥隆、查德、中非、茅利塔尼亞、馬里、象牙海岸、幾內亞、布吉納法索、多哥、貝南、加彭、剛果、剛果(民)、盧安達、蒲隆地、葛摩、馬達加斯加、萬那杜、法屬波利尼西亞、加拿大魁北克省、海地。 以葡萄牙語為母語的國家:葡萄牙 以葡萄牙為官方語言或以葡萄牙語為第二語言(通行)的國家:維德角、幾內亞比索、安哥拉、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莫三比克、巴西。 以西班牙語為母語的國家:西班牙、安道爾。 以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或以西班牙語為第二語言(通行)的國家: 安道爾、赤道幾內亞、墨西哥、瓜地馬拉、伯里茲、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古巴、多米尼加、波多里各、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厄瓜多、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 以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或以阿拉伯語為第二母語(通用)的國家: 伊拉克、巴勒斯坦、以色列、敘利亞、約旦、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科威特、卡達、巴林、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摩納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查德、蘇丹、茅利塔尼亞、埃及、利比亞、厄利垂亞、吉布地、索馬里、葛摩。 義大利語:義大利,聖馬利諾。 以義大利語為官方語言或以義大利語為第二語言(通行)的國家:瑞士、梵蒂岡、索馬里。 以德語為母語的或通用德語的國家:德國、列支敦斯登、奧地利、盧森堡。 以丹麥語為母語的或通用丹麥語的國家:丹麥、法羅群島、格陵蘭。 另外,蘇聯解體後東歐獨聯體國家和中亞五國除使用本民族語言外還通用俄語。漢語除中國使用外,新加坡也把漢語作為一種官方語言使用。朝鮮和韓國同是朝鮮民族也同樣使用朝鮮語。還有許多小國家和地區由於本民族語言沒有文字而使用鄰國的語言或殖民地時殖民宗主國語...
採納哦
10. 哪些國家說印度語,德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英語
印度語,印度
德語,德國,瑞士,奧地利
阿拉伯語,阿拉伯國家,象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利比亞,摩洛哥,卡達,黎巴嫩,突尼西亞.....
西班牙語,西班牙,拉美中除巴西以外的大多數國家,象阿根廷,墨西哥,古巴,委內瑞拉
英語,太多了,英國及英聯邦國家,比如澳大利亞,紐西蘭等,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