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黃金在國際上什麼稱量的拜託各位大神
1.盎司2.在國際市場上目前還有一種常見的黃金交易計量單位——「托拉」。托拉原是印度的一種秤量貨幣標准計量單位,一托拉等於180格令,約為 11.6638克。許多印度銀行曾按這一計量標准發行過成色為99.5%,重量1/4至40托拉不等規格的鑄金幣——托拉鑄幣(TOLA COINAGE)。托拉現為南亞地區的新德里、卡拉奇、孟馬等零售市場上常用的交易計量單位,也是目前國際市場上比較常用的交割單位。 1托拉 = 180格令,約為11.6638克
❷ 印度到底是個怎麼樣的國家
印度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
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2)印度是怎麼稱重的擴展閱讀:
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
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鉻鐵礦1.24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鋅589萬噸,銅352萬噸,鉛136萬噸,石灰石684.77億噸,磷酸鹽8100萬噸,黃金86噸,石油8.96億噸,天然氣6970億立方米。
此外,還有雲母、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礦藏。森林覆蓋率為21.9%。
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擁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據歐盟報告:印度已成為農產品凈出口國。
因為印度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其中西南季風很不穩定,使印度降水量的時間分配很不穩定,水旱災頻繁,使印度的糧食生產很不穩定。
印度認為,戰爭是人類的社會現象,是實現國家政治目標的一種斗爭形式。印度進行戰爭的目的是保衛國家領土完整和民族統一,維護民族利益,實現國家戰略的總目標。印度自認為其陸軍實力名列全球第三,海軍名列第五、空軍名列第六,印度國防部負責部隊的指揮、管理和協調。
❸ 為什麼站在體重秤上不同的地方稱重出來的結果不一樣
這個很正常的!並不是體重秤壞了,而是因為電子秤允許有誤差,每次站的位置不-樣,重量顯示就不-樣,它有四角平衡定位感測器,如果差距很大的話,那就是秤的問題了,要送去檢修。
體重秤的存在的最古老的證據的日期為公元前2400年至1800年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境內)。 在此之前,沒有任何可以測量體重的標准和精度。在埃及,體重秤可以追溯到大約公元前1878,但它們的使用可能延伸要早得多。真正現代意義上的體重秤是由達芬奇改進和發明的。
到了20世紀40年代的各種電子設備被連接到這些設計使讀數更准確。這些都不是真正的電子秤,實際測量的重量仍然依賴稱重感測器,壓力轉換為數字信號的小節點。近到,才有真正意義上的電子體重秤出現。
體重秤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其本質用途上,它能夠准確的稱量人體的體重,並且通過每日的體重變化,反應某段時間的體重控制情況,體重控制是健康管理的基礎,因此,現代人最好每家都有一個體重秤,以把握全家人的體重情況,這是保證全家健康的一個很重要的物品。
❹ 稱重的稱最早是誰發明的
就出土實物而言,春秋中晚期,楚國已經製造了小型的衡器 — 木衡.相傳范蠡在經商中發現,人們在市場買賣東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難做到公平交易,便產生了創造一種測定貨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在經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見一個農夫從井中汲水,方法極巧妙:在井邊豎一高高的木樁,再將一橫木綁在木樁頂端;橫木的一頭吊木桶,另一頭繫上石塊,此上彼下,輕便省力。范蠡頓受啟發,急忙回家模仿起來:他用一根細而直的木棍,鑽上一個小孔,並在小孔上繫上麻繩,用手來掂;細木的一頭拴上吊盤,用以裝盛貨物,一頭系一鵝卵石作為砣;鵝卵石搬動得離繩越遠,能吊起的貨物就越多。於是他想:一頭掛多少貨物,另一頭鵝卵石要移動多遠才能保持平衡,必須在細木上刻出標記才行。但用什麼東西做標記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幾個月,仍不得要領。 一天夜裡,范蠡外出小解,一抬頭看見了天上的星宿,便突發奇想,決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標記,一顆星代表一兩重,十三顆星代表一斤。從此,市場上便有了統一計量的工具——秤。但是現有資料表明,世界范圍內最早的稱出現在埃及,時間約為5000年前。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❺ 印度一詞是怎麼來的
印度是世界文明發祥地之一。「印度」一詞源自印度河,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著作《歷史》中,第一次把印度河以東的廣大地區稱為印度。我國漢代史書中稱印度為「身毒」或「天竺」,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開始改譯為「印度」。
❻ 古代中國人怎麼稱呼印度
印度 在中國古代被稱為:身毒、賢豆、天竺、印度
1、身毒。在中國歷史上,對印度的最早記載在《史記·大宛傳》,當時稱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對音)。《漢書》記載:「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里,得蜀賈人市。」。《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天竺國一名身毒」。
2、賢豆(xiándòu)
古印度的別譯。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詳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雲印度。」
3、天竺。唐高僧玄奘往西域取經,首創根據In讀音正名為「印度」,「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稱身篤,身毒,賢豆,天竺等。今從正音,宜雲印度」。
(地名)梵Sindhu=波斯Hindhu=希臘India(國名),Ins(河名),新稱印度,印特伽,譯曰月。Sindhu->Hin->身毒、天竺。Hin->In->印度。總而言之,身毒、天竺、印度都來自Sindhu。
4、印度。後來玄奘西域取經,根據讀音才正名為印度。
❼ 越南的稱重單位是什麼跟斤是怎麼換算的
東南亞國家現在一般都用公斤(也就是千克)來作為質量的計量單位。但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越南也有「市斤」。所不同的是,目前中國國內的一市斤等於500克,而他們的一市斤約等於604克。
另外,在越南的菜市場,也有使用「兩」做質量單位的,但這個「兩」即常衡兩(lạng),為十分之一公斤,即100克。而在越南貴金屬市場使用的「兩」被稱為「金衡兩(lượng 或 cây)」,質量約為37.5克。
❽ 我國古代是如何利用水浮法稱重
「曹沖稱象」的故事是婦孺皆知的,是水浮法的巧妙運用。但據考證:「稱象」是從印度傳來的佛教故事,是陳壽移植到曹沖頭上來的。不過,晉代的《苻子》一書記載這樣一個故事:「朔人獻燕昭王以大豕,曰:『養奚若』。……王乃命豕宰養之,十五年,大如沙墳,足如不勝其體。王異之,令衡官,橋而量之,折十橋,豕不量。命水官浮舟而量之,其重千鈞。」燕昭王在位時間是公元前311年至前279年。「橋」就是「桔槔」,用它改裝成衡器,但屢折屢換,十次都沒把豕重稱出來,只好用船來稱。如果《苻子》的記載真實的話,那麼我國利用水浮法稱重,已約有2300年的歷史了。
❾ 印度的國土是怎麼一步步擴張到喜馬拉雅山脈的
可以說,印度的國土之所以能一步步擴張到喜馬拉雅山脈,進入喜馬拉雅山脈的四塊地方幾乎都是英國人的功勞。可以說在印度領土上,英國還是做了很大的貢獻。
在英國人到來之前,印度次大陸從沒有被統一過,即使在莫卧兒王朝最強大的時候,南方還有很多邦是獨立的。而且南方和北方完全不同,無論是人種、文化、語言、風俗都不一樣。不過英國人到來之後,他們都被英國佔領了,就這樣在英國統治的框架下,印度竟然實現了第一次的統一。不僅如此,英國還不斷向北擴張。印度之所以能夠進入到喜馬拉雅山脈,都是英國統治時的功勞。
印度在擺脫幾千年的被奴役命運後,繼承了英帝國時期的領土,搖身一變成了一個暴發戶。也繼承了英帝國對領土的狂熱追求,雖然實力和野心不匹配,但在短短數十年內通過威逼、脅迫、戰爭等手段一步一步蠶食周邊地圖,到今天為止儼然成為了一個不容小覷的南亞大國。中國崛起的同時也許警惕我們的鄰居印度,卧榻之側其容他人酣睡。兩個大國之間直接接壤,沒有任何緩存帶,存在領土爭端,潛在戰爭因素已經埋下。
❿ 在印度怎麼買淘寶的東西可以直接從國內寄過來嗎
你好,在印度是可以淘寶購物的,不能直接寄過去。
你可以在淘寶前選擇一家靠譜的國際快遞代理公司,然後淘寶購物後直接寄到代理公司處,會安排打包稱重等發你確認,付款後郵寄到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