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為什麼不幫阿富汗

印度為什麼不幫阿富汗

發布時間:2022-08-27 06:08:52

❶ 印度歷史上到底有多硬氣,為何要奉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

印度奉行不結盟外交政策最主要是為了能保證國家的安全和維持國家的獨立,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貧困的情況下能夠得到多方的經濟支援。在美國和蘇聯兩大強國的冷戰局面下,印度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只能選擇中立的態度,這樣一來就可以保證自己的安全。

尼赫魯決定不結盟十分必要,這樣可以做到不得罪任何一方,就可以得到多方的援助。這樣顯然是最明智的,在重要的節點做正確的決策,以保證國家在危難之際能安全地存活下去,並且能得到良好的發展。此時此刻,對於印度重要的不是尊嚴,重要的是如何在強國對立的危難局面下生存下去。

❷ 特朗普邀請印度介入阿富汗是「請君入瓮」

特朗普宣布了美國的阿富汗新戰略,大多數舉措並不出人意料,整體而言也無多少「新意」。特朗普確認美國不會從阿富汗快速撤軍,這一決定可謂「眾望所歸」,這場在16年前發起的戰爭還會繼續下去,雖然看不到勝利的希望,但是撒手不管的後果美國將無法承受。而在阿富汗局勢風雨飄搖之際,特朗普敲打主要反恐盟友巴基斯坦卻籠絡印度,至於前者「邀請」印度介入阿富汗的意圖到底是什麼則引起諸多猜疑。


可是特朗普似乎也沒有熱心到為印度的大國夢搭台,卻不求任何回報。在印度媒體解讀出特朗普對印度倚重的同時,一些西方媒體從中看到的是特朗普對印度的「最後通牒」。而很多的印度網友也表示,特朗普的邀請更像是「請君入瓮」的套路。

阿富汗軍事失敗、腐敗橫行,西方的主流媒體已經「達成共識」——阿富汗戰爭幾乎已經註定是一場贏不了的戰爭。特朗普巴不得早些從這里抽身,只是因為伊拉克的前車之鑒(美軍撤走,IS填補權力真空迅速崛起),特朗普無奈改變撤軍的初衷。泥足深陷的美國可能需要的是一塊墊腳石,而印度「大小」正合適。

印度面對的誘惑很大,大國地位的榮耀、可能的美國軍援以及在世仇巴基斯坦的西北部懸一把利劍,甚至完全有可能打破南亞的戰略平衡進而騰出手來「走向世界」。但是回報有多高,風險就有多大,在阿富汗這塊大國墳場,英國人曾飲恨於此,蘇聯也曾在此徒耗十年,美國陷入阿富汗泥潭也已經十多年,這么多大國都不行,那麼印度又靠什麼創造「奇跡」?是淪為美國的墊腳石還是經營出一塊登上世界大國地位的台階,這是一場賭博,下面就看印度的了。

美國真的是到處想佔便宜。

❸ 阿富汗與印度的歷史關系

阿富汗的歷史可上溯到古波斯帝國,公元前6世紀居魯士大帝遠征時並入波斯。亞歷山大遠征後又並入其帝國。亞歷山大死後帝國三分,阿富汗地區又轉屬於東部的塞琉古王國。約前250年,位於阿母河與興都庫什山間(包括阿富汗北部)的巴克特里亞總督狄奧多德據地脫離塞琉古而獨立,建立了希臘化的巴克特里亞王國(中國史籍稱大夏、吐火羅等),前二世紀上半葉最強盛,曾擴地至印度河,後因內亂轉衰。
前二世紀上半葉,原駐於河西走廊的大月氏被匈奴所敗,遂西遷至阿母河領域,約前140-130年左右征服大夏,將希臘王朝逐向南方。東漢時大月氏分休密、雙靡、貴霜、都密、肸頓五部。一世紀時,貴霜統一諸部,擴張為強大的貴霜王國,其盛是西起鹹海、東至蔥嶺,橫跨中亞和印度半島西北部,倡大乘佛教。三世紀後漸衰,分裂為若干小國。五世紀上半葉被從北方襲來的懨噠所滅。
懨噠系游牧民族,原居於金山(阿爾泰山),臣屬於柔然,羅馬人稱之為「白匈奴」。五世紀初西遷,以後相繼征服伊犁河域、河中地區、吐火羅、印度西北部,還擊敗了薩珊波斯,殺其王,成為一令人生畏的強國,其統治中心就在今阿富汗境內,信奉襖教。567年左右,薩珊波斯與西突厥聯合擊滅懨噠,以阿母河為界瓜分其領土。吐火羅被劃歸屬波斯,但不久(約568年)又被西突厥奪取。
627年,西突厥統葉護可汗派其長子在吐火羅建立了突厥人的王朝。唐軍滅西突厥後,吐火羅的突厥王朝向唐稱臣,唐置月氏都督府於此。另在今阿富汗境內及其附近還有若干臣屬於吐火羅的小國:護密、護時犍(唐置沙州都督府)、罽賓(修鮮州都督府)、帆延(烏鳳都督府)、訶達羅支(條支都督府)、骨咄(高附都督府)。另外,唐還於662-674年間封流亡來唐的波斯末王之子卑路斯為波斯王,置波斯都督府於波斯東部與阿富汗境內。八世紀初,阿拉伯人的勢力進入,控制了吐火羅。自751年怛羅斯之戰後,蔥嶺以西之西域諸國盡皆歸於阿拉伯人,此後中亞地區逐漸伊斯蘭化,直至今日。
821年,阿拉伯阿拔斯朝(黑衣大食)呼羅珊總督塔希爾建立了塔希爾王朝,領有中亞、河中、阿富汗地區,名義上承認哈里發主權,但形如獨立。867年錫斯坦省軍隊統帥亞庫布(綽號薩法爾)起兵建立薩法爾王朝,873年滅塔希爾王朝,領有伊朗大部、河中、阿富汗、印度西部,中心在呼羅珊,曾一度遠征巴格達。不久,河中地區又興起了地方將領建立的薩曼王朝,900年滅薩法爾王朝。962年,呼羅珊總督阿爾普特勤又據伽色尼城獨立,稱雄一方,建立伽色尼王朝,佔領阿富汗,十世紀末滅薩曼王朝,相繼得到中亞與伊朗各一部分、印度河領域北部,十一世紀受到塞爾柱突厥人打擊而衰落,失去伊朗、中亞領地。十二世紀中葉,赫拉特與伽色尼之間的廓爾山區興起了廓爾王朝,很快就據有阿富汗全境,後又滅伽色尼王朝,占伊朗、印度各一部,1215年左右廓爾王朝被興起於河中的花剌子模蘇丹國所滅。
1220年花剌子模被蒙古滅亡,以後阿富汗相繼為蒙古汗國、伊兒汗國以及附屬於蒙古人的一些小政權統治,帖木爾興起後又歸其統治。帖木爾死後阿富汗又成為帖木爾後裔與中亞的土庫曼黑羊王朝等國爭奪的戰場,十六世紀後又轉入波斯手中。
1747年,阿富汗阿布達里酋長艾哈邁德乘波斯衰落之際獨立,建立了阿富汗王國,使得統一的阿富汗國家正式形成。歷經阿布達里德王朝(1747-1826)、巴拉克宰(1826-1973)兩個王朝。其間分別於1839-1842、1879-1880、1919年三次擊敗英國的入侵。

❹ 為什麼聯合國不幫助阿富汗

阿富汗問題是內政問題,聯合國也沒有權力去管。聯合國維和部隊的進駐與活動,需由安理會或大會決定,並徵得有關各方同意(其中15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成員國中,最少有9個國家贊成,而且中國、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5個常任理事國沒有投反對票),然後授權聯合國秘書長組織。

進駐後,一旦該國政府提出撤軍要求,必須立即撤出。它不同於一支真正的軍隊,它沒有戰場,沒有敵人,是一支政治外交部隊。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在執行任務時,除進行自衛外,不得擅自使用武力。必須嚴守中立,不得捲入沖突任何一方,更不能幹涉所在國內政。

戰爭影響:

由於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美軍指稱有基地組織成員越過邊境逃往巴基斯坦,一度引起鄰近國家的緊張。另外,位於阿富汗北部的前蘇聯中亞國家由於為美軍提供協助,一度惹來其他伊斯蘭教國家例如黎巴嫩及蘇丹等的敵視。

根據美國布朗大學公布的統計數據,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20年來,有超過4.6萬阿富汗平民在戰亂中死亡,另有約1100萬人淪為難民。

❺ 印度為什麼老是打不下巴基斯坦

因為現代戰爭的勝負不是靠軍隊多少、人員數量決定的,而是靠武器裝備、軍隊素質、指揮員和士兵的素質、戰鬥力等綜合因素決定的。

印度的工業體系不完善,軍工企業不發達,印度的武器裝備一直以來都靠進口,俄羅斯提供給了印度70%以上的武器裝備。印度買了俄羅斯的武器,但沒有這方面的技術人員,武器裝備出點問題,都需要找俄羅斯。

印度軍隊的總體素質不高,人們常說「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但現在僅靠四肢發達打戰肯定不行了,必須運用腦袋打戰。印度雖然有10多億人口,有140萬軍隊,但總體上文化素質都不高,還有不少數量的文盲。這樣的軍隊打起戰來,能打出什麼結果?現代戰爭中,武夫、莽夫吃不開了。

因為武器裝備靠進口,人員素質不高,導致戰鬥力不行。戰鬥力就是作戰能力,由人員和武器裝備的數量質量、編制體制的科學化程度、組織指揮和管理的水平、各種保障勤務的能力等因素綜合決定。

因為戰鬥力不行,印度軍隊與巴基斯坦軍隊發生沖突時,巴基斯坦軍隊肯定會找准印度軍隊的「軟肋」攻擊,打到印度軍隊的「七寸」。而且,印度軍隊沒有自信,哪怕占據優勢也很難轉化為勝勢,每次印巴沖突,雖然不都是印度軍隊失敗,但也很難說印度軍隊獲得了勝利。

(5)印度為什麼不幫阿富汗擴展閱讀

同為南亞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發展程度其實差不多,印度有的巴基斯坦也都有,比如說核彈頭印巴都擁有。雖然在領土面積上,巴基斯坦沒有印度大,但軍事實力差不多。不過總體來說,印度要比巴基斯坦強大一點,這也是兩國綜合國力造成。

依靠進口武器的印度,在海軍方面擁有航母和和14艘潛艇,各型號其他艦艇70多艘,而巴基斯坦則擁有5艘潛艇和10艘其他護衛艦。空軍方面,印度擁有2000多千架飛機,大部分都是三代半戰機,而巴軍只有400多架戰機,而且印度還在積極采購更為先進的武器裝備。

陸軍方面印度3000多輛先進坦克,巴軍擁有2000輛性能不錯的T80和2300輛老師的輕型坦克,而且還擁有500多架武裝直升機,比印度多了一倍,都能趕上中國了。

在陸軍方面,巴軍要比印度的實力稍微好點,不過在實際作戰中,印度軍隊遠沒有巴基斯坦軍隊團結敢於拚命,再加上印度國內宗教信仰不同,大部分的精力要花費在解決貧富差距,宗教沖突等國內矛盾問題上,對於巴基斯坦全力以赴的戰斗只能靠邊站。

所以說,一個國家要想被尊重,一定要團結一致,國民生活水平也要提高,這樣才能有效對抗外敵。

❻ 阿富汗既窮又難征服,為啥大國從古至今都要反復爭奪

說到阿富汗,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戰爭和貧窮。這個即無海岸線,又無公開資源的山地內陸小國,在聯合國聯合計劃署公布的數據中,已經淪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但是,就是這么一個物產匱乏、荒漠多山的貧瘠小國,從古到今,一直都是世界列強爭奪的目標。其中不乏蘇聯和美國這樣的近代超級大國。

而且,這些大國在爭奪阿富汗的時候,還很少取得戰爭的勝利。阿富汗因此還獲得一個「帝國墳場」的稱號。

(拿著武器的阿富汗人民)

三、隱形的豐富的地下資源。

其實,由於貧窮無力進行資源勘探,阿富汗才給人資源匱乏的表象。實際上,在這片不毛之地,並不缺礦產和油氣資源。

美國佔領阿富汗後,曾秘密派出勘探人員,發現在這片山地下面,埋著價值近萬億美元的礦石和天然氣。倘若戰爭結束,阿富汗取得獨立,有足夠的國力開采,那麼它將從不毛之地的貧窮小國,變成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正是因為如此,那些大國們才會反復爭奪,希望把阿富汗據為己有,獨吞阿富汗地下的這些豐富礦藏。

❼ 印度與阿富汗關系

印度是一個國家,阿富汗也是一個國家,兩個地方只是國與國的關系。

❽ 阿富汗滅亡了嗎

不曾在阿富汗滅亡這一說法,只能說阿富汗發生了政權更迭,執政黨派和領導人物改變,國家名字變了而已

拜登總統宣布,他將結束美國軍隊在阿富汗的公開參與。這些行動始於2001年底,當時基地組織襲擊了紐約的雙子塔。20年來,美國及其北約盟國一直試圖帶來穩定與和平。這一努力失敗了,現在所有這些部隊都將回家。

現在主要反對派來自塔利班,這是一個主要由普什圖人組成的組織,最初由巴基斯坦情報機構組織,目的是在俄羅斯軍隊被驅逐後控制阿富汗。最終,塔利班控制了該國75%的領土,並在喀布爾建立了政府。

20年來,塔利班一直在反擊阿富汗政府、美國及其北約盟友。隨著美國和北約的撤離,塔利班贏得了勝利。

第一副總統薩勒赫

不過被神學士推翻的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總統雖然流亡海外,但第一副總統薩勒赫(Amrullah Saleh)卻在阿國北部的潘傑希爾(字面含義為「五獅」)山谷(Panjshir Valley)堅持抵抗,17日更依據《阿富汗憲法》第60條與67條宣布接任代理總統,強調「阿富汗不是越南」、「我們沒有失去意志「,呼籲所有人加入抵抗行列。

阿富汗人面臨著持續的戰斗、經濟下滑和對婦女的壓迫。數千萬阿富汗人民生活在戰亂與恐懼之中,和平,在這片土地的和平依然遙遙無期.........

❾ 阿富汗貧窮落後,為何大國卻總想征服它

阿富汗這個國家,自從2001年美國發動戰爭以來,一直頗受關注。其實在這之前,這個國家好似命運也不是由自己主宰,一直是諸多大國們博弈的場所,總會不斷的有大國來爭斗,比如除了有我們熟知的美國鎮壓塔利班政權,還有英國、以及前蘇聯也曾侵略過阿富汗。

比如在18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英國曾三次入侵阿富汗,似乎是不拿下阿富汗誓不罷休,而在1979年,蘇聯則又是打著“支援階級兄弟”的口號東進入侵,不過他們之間沒有一個是成功的,軍隊走進阿富汗,如同走進泥沼一般,越掙扎損失越大,這也讓阿富汗贏得了“帝國墳場”的稱號。

總結

阿富汗所在的地理位置是其受到各大國青睞的主要原因,因為這地理位置給他帶來了豐富的礦產資源與絕佳的戰略地位。但這些好處,並沒有給阿富汗帶來富強,反而使得它更加的落後。

因為阿富汗的這些優勢讓一些大國看的實在是太過於眼紅了,於是他們開始著手打擊阿富汗,絕不能讓一個這樣的國家得以富強。而在多方勢力的絞殺之下,阿富汗交通、工業等基礎設施都毀於一旦了,數百萬人淪為難民不說,經濟體系建立更是要從頭來過,於是阿富汗成為了在整個世界上都排得上號的落後國家。

不過如今在國際社會的支持援助下,阿富汗已經走向好轉,正處在經濟發展恢復期了。

❿ 印巴沖突發生一周,美國和聯合國為啥都不介入

作為美國而言,無利不起早。只有對美國有利的事情,美國才會去做;對美國沒有利益或者利益很小的事情,美國不會去做。作為聯合國而言,不是不為,而是不能。聯合國不介入印巴沖突,主要是能力有限,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連克什米爾問題都解決不了,印度又怎麼實現大國夢?其實,印度和巴基斯坦都不希望爆發大規模戰爭,戰爭對誰都沒有好處,印度要實現大國夢,也必須有良好的國內環境、周邊環境和國際環境;巴基斯坦很多方面不是印度的對手,當然不希望發生大規模戰爭。

閱讀全文

與印度為什麼不幫阿富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所有法律在哪裡查詢 瀏覽:136
中國內戰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833
越南電影票價多少 瀏覽:670
大眾伊朗落地多少錢 瀏覽:521
伊朗小艇怎麼打 瀏覽:731
去印尼打工帶什麼衣服 瀏覽:595
越南咖啡叫什麼咖啡 瀏覽:24
印度人們怎麼看待中印戰爭 瀏覽:794
中國男裝大品牌有哪些品牌有哪些 瀏覽:744
義大利名牌產品有哪些 瀏覽:636
義大利保健品怎麼吃法 瀏覽:344
峰會中國舉行有多少國家參與 瀏覽:947
義大利的部首是什麼 瀏覽:427
印度居家隔離是怎麼樣的 瀏覽:114
為什麼辦了越南護照 瀏覽:430
怎麼下印尼巴士 瀏覽:271
印尼怎麼辦寬頻 瀏覽:557
中國最大牛仔布在哪裡 瀏覽:140
印度陣風有什麼好處 瀏覽:529
印度北部有多少人 瀏覽: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