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唐僧是怎麼去印度取經的

唐僧是怎麼去印度取經的

發布時間:2022-08-27 16:43:31

『壹』 玄奘是如何領命去西天取經的

隋朝末年,政治雖然沒落,可佛教的發展卻很興盛。玄奘因為他們全家都信仰佛教,所以他從小就受到很大的影響。

他後來出家當和尚,還有一段頗為傳奇的故事。

這就促使中國的這些僧人萌生了這樣的想法和沖動:我們要到佛的誕生地實地看看,真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真正的佛學佛法到底是什麼。

公元627年,也就是唐太宗貞觀元年,長安一帶糧食欠收,官府同意老百姓離開長安城去尋找食物。玄奘利用這個機會混入飢民隊伍離開了長安,開始了他的萬里之行。

『貳』 唐玄奘去西天取經走過的詳細路線是怎樣的

取經路線如下:

長安(今陝西西安)——秦州(今甘肅天水)——蘭州——涼州(今甘肅武威)——瓜州(今甘肅安西縣東南)——玉門關——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魯番)——阿耆尼國(今新疆焉耆)——屈支國(今新疆庫車)——跋逯迦國(今新疆阿克蘇)——凌山(今天山穆蘇爾嶺)——大清池(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葉城(即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國(都在今烏茲別克境內)——鐵門(烏茲別克南部茲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今阿富汗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拓展資料:

西天取經是指《西遊記》中的傳奇歷險故事,西天取經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小白龍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傳奇歷險故事。

歷史

西天是指印度,因為古代交通不發達,人們以為印度已經是天的西邊了。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3年(629年),年僅29歲的青年和尚玄奘帶領一個弟子離開京城長安,到天竺(印度)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

過高昌國時,那裡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國王見他們是從大唐來的和尚,非常高興,願封他們為護國法師,加上黃金百兩、駿馬千匹。弟子動搖了,最後留在了高昌國,而玄奘偷溜了出來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國士兵截住。沒想到他們是前來護送玄奘西去取經的。士兵送給玄奘一匹白馬和一些文書,玄奘感激不已。

他向王宮方向拜了幾拜,就騎馬西去了。玄奘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並從天竺帶回諸多經書,為中國的佛教發展做出貢獻。貞觀20年(646年),47歲的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經書657部。

而在中國老百姓印象中, 《西遊記》中的唐僧(玄奘)似乎是西天取經第一人。 有學者指出,其實東北和尚曇無竭一行25人, 早在公元420年就從幽州龍城(現遼寧省朝陽市)出發西行取經。 這比唐僧西天取經足足要早209年。

他們途經今天的青海、甘肅、新疆等地,翻越雪山大漠、絕壁深淵, 最終到達如今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多個佛寺修行。 西行取經的25名東北和尚中,有12人墜崖而亡,有8人中途餓死,最終只剩下曇無竭等5人返回中國, 帶回並翻譯了《觀世音受記經》一部。

『叄』 歷史上唐玄奘因為什麼去取經是否是皇帝派過去的

歷史上的唐玄奘想要統一中國佛學思想的分歧而取經,他不是皇帝派過去取經的。

鑒於法相學形成北方地論學、南方攝論學的差異,如何融合二者,成為玄獎思考解決的問題。武德九年,此時適逢天竺僧波頗抵長。

玄奘得聞印度戒賢於那爛陀寺講授《瑜加論》總攝三乘之說,於是發願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譯,以求統一中國佛學思想的分歧。

貞觀元年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長途跋涉五萬余里唐太宗貞觀二年,二十九歲的玄奘,玄獎為究竟瑜伽唯識學,始道途西行。

(3)唐僧是怎麼去印度取經的擴展閱讀:

玄奘少年時就愛好佛學,十三歲當了和尚。後來,他游歷了四川、湖北、河南、河北等地的著名寺院,虛心向佛學大師求教,學習佛教經典,被贊為佛門的千里駒而譽滿長安。

他學問越來越淵博,但從不滿足,並決心到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去學習。當時,交通不便,走陸路去印度,必須經過甘肅、新疆,越過帕米爾,繞過中亞細亞,還有喜馬拉雅山的阻隔。

還有茫茫無際的大沙漠,橫亘千里,很難通過。但是玄奘毫不畏懼,公元628年,玄奘從京城長安向西出發了。

他先到了涼州,講了一個多月佛經,又到了瓜州。在那裡,他得到了一匹多次往返伊吾國的又老又瘦的赤馬,這才過了玉門關,走出了戈壁大沙漠,到了伊吾國。

在高昌國,他受到國王的盛情款待,高昌王還給唐僧要經過的西域二十四個國家的君王一一寫信,請他們迎送大唐來的高僧。

在沿途國王的幫助下,玄奘得到了給養、馬匹,歷盡千辛萬苦,翻過了帕米爾北隅的凌山,又闖過了大雪山。

公元629年的夏末,經過一年的跋涉,他終於到達印度。玄奘在北印度一些國家游學,又到中印度游歷了三十多個國家。

中印度是當時佛教學術中心,玄奘在馳名世界的那爛陀寺,向印度佛學權威戒賢法師潛心求教修學了五個年頭,通曉了全部經論,成為很有學問的佛學大師。

他又到印度其他一些國家學習,認真閱讀各國藏書,向各國高僧請教。他的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博得了印度各地人民的贊嘆和欽佩。

『肆』 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路線圖

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路線圖:

(4)唐僧是怎麼去印度取經的擴展閱讀:

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唐僧從長安城洪福寺出發。走一二日,到法門寺,宿一夜。行了數日,到鞏州城,安歇一夜。又行了三日,到河州衛。這里是大唐的邊界,晚住福原寺。出城走到雙叉嶺遇到老虎精、熊羆精和野牛精,被太白金星救出。

唐僧出長安,走五千餘里,過了兩界山,行過西番哈咇國,經兩個月,又有五六千里,才到了觀音院,並住在該院。

悟空和唐僧離開觀音院,走了五七日慌路進入烏斯藏國境內,到了豬八戒的家——高老莊。唐僧、悟空和八戒離開高老莊,西行有個月,出了烏斯藏國,來到了浮屠山,遇到了烏巢禪師,烏巢禪師教授唐僧《心經》,從此唐僧有了護身符。

『伍』 唐玄奘怎麼知道去印度取經的路線在路上是否迷路過

《西遊記》之中,唐三藏西去天竺取經,路途十分的遙遠。而在古代,並沒有現如今這么發達的科技,在出門的時候沒有GPS為他導航,那麼,唐玄奘是怎麼知道去印度取經的路線的?在路上是否迷路過?在歷史中,唐玄奘並不知道佛教的發源地是印度,但是卻知道佛教是由西域傳入中國的,所以,就一直一路向西而行。

唐玄奘可以說是十分偉大的僧人,是他歷經十七年的艱苦,才將佛教經典傳入我國,也成就了佛教自那而後的發展。雖然寫出來只是寥寥幾筆,但是,十七年所經歷的艱辛可想而知,我們應當向這一執著而具有強大毅力的人致敬。

『陸』 玄奘為何要去印度取經

原因:鑒於法相學形成北方地論學、南方攝論學的差異,如何融合二者,成為玄獎思考解決的問題。武德九年(626年),此時適逢天竺僧波頗抵長安,玄奘得聞印度戒賢於那爛陀寺講授《瑜加論》總攝三乘之說,於是發願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譯,以求統一中國佛學思想的分歧。

貞觀元年(627年)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長途跋涉五萬余里。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二十九歲的玄奘,玄獎為究竟瑜伽唯識學,始道途西行。

(6)唐僧是怎麼去印度取經的擴展閱讀:

《玄奘西遊記》之一《玄奘身世》

唐僧師徒四人上西天取經的故事幾乎人人都知道,但與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這三個徒弟不同的是,唐僧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是唐朝時一個偉大的僧人,號稱玄奘法師。他徒步十多萬公里,歷時十七年,遠赴印度取經。玄奘的西行之路,被現代人認為是一條由信念、堅持和智慧澆鑄而成的求知之路。享有如此贊譽的玄奘,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的身世又是如何的呢?

在《西遊記》中,對玄奘身世的描寫充滿了傳奇的色彩,《西遊記》第十一回寫到玄奘時,有一段話:轉托塵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羅網,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臨惡黨,父是海州陳狀元,外公總管當朝長。可見玄奘的父親是狀元,外公是當朝丞相。玄奘的父親經歷了金榜題名,洞房花燭的喜悅,又遭遇了月黑殺人,拋屍江底的慘劇,使玄奘尚未出生就開始歷經磨難。

《西遊記》中對玄奘的描寫可有依據?歷史中真實的玄奘是一個什麼樣的身世呢?是什麼樣的人生經歷,使他敢於徒步往返17年,遠去西天取經?

根據歷史的真實記載,玄奘的確是出生於一個名門望族,祖上出了很多高官,但是到了他父親這一輩,陳家從高級幹部降到了縣令。玄奘的母親姓宋,是洛州長史之女,跟當朝宰要相差得很遠了,但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關於玄奘出生的時間,因為我們知道《西遊記》講的是貞觀十三年海州陳狀元娶了殷小姐,就算當年懷孕當年生子,那麼照這么說,玄奘法師應該生在貞觀十三年,這個是錯的。

玄奘的出生年月,在歷史上是需要一番考證能考出來的,除了《舊唐書》的本傳以外,基本都說他是唐高宗的麟德元年,也就是公元的664年,玄奘去世。一般認為玄奘是生活了65個春秋,那麼一推,玄奘就是生在公元600年。

《西遊記》中寫到,玄奘的父親是新科狀元郎,母親是當朝宰相之女,玄奘的父母新婚之後,都遇到了什麼樣的事情?怎麼會使自己的孩子歷經磨難呢?按照《附錄》里的說法,唐太宗授予陳狀元江州州主的官,叫他即刻上任。誰知道,這一走就走出一段天大的禍事來。賊人劉洪把陳狀元推入江中,拿了陳光蕊的官憑,也就是當官的憑證,帶著殷小姐居然就到江州去上任了。

『柒』 唐玄奘西行取經過程

貞觀三年(629,一作貞觀元年)西行,孤身涉險,歷盡艱難,經秦涼高昌等地,抵天竺北境,即越過今之新疆省北路,經西土耳其斯坦、阿富汗而進入印度境內,沿途瞻禮聖跡,迤邐南行,至摩揭陀國。時為貞觀五年,師三十歲,遂留學那爛陀寺,入戒賢論師門下,習瑜伽師地論等,又學顯揚、婆沙、俱舍、順正理、對法、因明、聲明、集量、中、百等論,鑽研諸部,凡經五年。其後,遍游五天竺,歷謁名賢,叩詢請益,尋求梵本。游學十二年,還那爛陀寺,依戒賢之命講『攝大乘論』、『唯識抉擇論』。時有師子光講中、百二論,駁師之說,師乃會和中觀、瑜伽二宗作『會宗論』三千頌破斥之;後又制『破惡見論』一千六百頌破斥烏荼國小乘論師之『破大乘論』,因而名震五天竺。戒日王等聞名,競相禮謁。時,師四十一歲,意欲東返。戒日王於曲女城為師作大法會,五印度十八國王均列席,大小乘僧及婆羅門等七千餘人亦到,此即佛教史上著名之曲女城辯論大會。師受請為論主,稱揚大乘,提出論文『真唯識量』頌,懸之於會場門外,經十八日,竟無人發論難之。戒日王益增崇重,十八國王並於會後歸依為弟子。會畢,師決意辭歸,戒日王堅留不成,遂再邀集十八國王於首都缽羅那迦城,開七十五日之無遮(布施)大會,為師隆重餞行。貞觀十七年,師正式辭王東歸。經由今之新疆省南路、於闐、樓蘭而回國,往返共歷十七年,行程五萬里。於貞觀十九年正月還抵長安,帝敕命梁國公房玄齡等文武百官盛大歡迎。

『捌』 唐僧是一個人去印度取經的嗎

唐僧,玄奘大師當時前往印度取經的時候,是一個人的。
他本身懂得梵語,因為之前已經有佛教的僧侶在印度和漢地來往交流。唐僧在印度的那蘭陀大學留學了13年,並且成為當時成績最優秀的留學生。唐僧從印度取經回來後就得到朝廷的輔助,開設譯經院,把佛經從印度梵文翻譯成為漢文。

『玖』 唐僧取經他們經過哪些路線

據悉唐僧取經路線有十萬八千里的路途,而且在地圖上顯示的唐僧取經路線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個近乎是半橢圓形的形狀。十萬八千里,按照古代和現在的比例換算一下,唐僧走了整整五萬四千公里。繞赤道一圈約有四萬公里。

其實從地圖上看唐僧的目的地就在亞洲,路途並不是很遙遠,走直線的話並不需要有十萬八千里的路程。

看著唐僧取經路線,廣大網友好奇唐僧為什麼舍近求遠,不直接從西藏或者雲南進入印度。其實這和當時的社會情況有著莫大的關系。當時唐朝並不像現在這樣有著世界地圖,當時人們對世界的認識還只是「天圓地方」,所以唐僧不走直線而千里迢迢繞遠路進入印度也是情有可原。

(9)唐僧是怎麼去印度取經的擴展閱讀

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魯迅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世界和平使者 。他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經,體現了大乘佛法菩薩,渡化眾生的真實事跡。

他的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與唐僧是怎麼去印度取經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東帝汶如何分辨中國人 瀏覽:572
義大利口罩哪個國家最嚴重 瀏覽:820
越南房子100萬租金是多少 瀏覽:158
伊朗人的創新能力怎麼樣 瀏覽:282
中國哪裡能買到煙 瀏覽:643
中國所有法律在哪裡查詢 瀏覽:136
中國內戰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833
越南電影票價多少 瀏覽:670
大眾伊朗落地多少錢 瀏覽:521
伊朗小艇怎麼打 瀏覽:731
去印尼打工帶什麼衣服 瀏覽:595
越南咖啡叫什麼咖啡 瀏覽:24
印度人們怎麼看待中印戰爭 瀏覽:794
中國男裝大品牌有哪些品牌有哪些 瀏覽:744
義大利名牌產品有哪些 瀏覽:636
義大利保健品怎麼吃法 瀏覽:344
峰會中國舉行有多少國家參與 瀏覽:947
義大利的部首是什麼 瀏覽:427
印度居家隔離是怎麼樣的 瀏覽:114
為什麼辦了越南護照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