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在印度達到鼎盛是哪個時期

在印度達到鼎盛是哪個時期

發布時間:2022-01-31 13:26:08

㈠ 佛教在我國歷史上達到鼎盛是在什麼時期

中國歷史上當然是唐代了。

開元盛世經濟的繁榮

開元時期統治者的各項政策,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當時土地開辟,許多「高山絕壑,耒亦滿」(《元次山集》)。據杜佑《通典》所記:「至(開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齊谷斗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米斗不過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東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開封),西至岐州(今陝西鳳翔),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皆驢賃客乘,倏忽數十里,謂之驛驢。南詣荊襄(今湖北荊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陽(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涼府(今甘肅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里,不持寸刃。」可見當時糧食布帛產量豐富,物價低廉,商業繁榮,道路暢通,行旅安全。開元二十年(732年),全國有民戶7 861 236,口45 431 265,比唐初戶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玄宗時期興修大型水利工程四十多處

許道勛、趙克堯《唐玄宗傳》一書,根據《新唐書·地理志》的記載,製作了《玄宗時期興修水利表》。據統計,唐玄宗開元時期共修水利38處,天寶時又修8處,合為46處。

唐朝農耕技術的發展

唐朝由於國家長期統一,社會比較安定,北方的農業經濟有較快的恢復和發展,精耕細作的農田越來越多。不少地區在麥子收獲以後,繼種禾粟等作物,可以兩年三熟。南方的農業種植技術更有顯著進步。首先是高產作物水稻的種植面積大大增加,並廣泛採取育秧移植的栽培方法。杜甫詩形容說:「東屯(屯子、村莊)大江北,百頃平若桉(案的異體字,狹長的桌子);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亂;插秧適(剛才)雲(作語助,無義)已(完畢),引溜(liù,水流)加灌溉。」當時江淮地區,已經是大面積移植秧苗。其次是大量栽培早稻,即六七月可收割的一種早稻。育秧移植和早稻栽種,為在同一土地上復種麥子或其他作物創造了條件,使兩年三熟的耕作制逐漸在南方推廣,有的地方可一年兩熟。

江南土地肥沃,氣候溫暖,雨水充足,無霜期較長,加上人口多,勞動力充足,宋朝時人們對土地的利用率進一步提高,大力發展稻麥輪作的二熟制。「吳地沃而物伙,稼則刈麥種禾,一歲再熟。」(《吳郡圖經續記》)這種一年兩熟的耕作制在唐代已經出現了。

唐朝的蔬菜新品種

《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和《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史圖說》認為,唐時蔬菜新品種有菠菜、萵苣和食用菌等。《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史圖說》還提到茭白也是在唐代開始作為食用蔬菜的。該書還說:「茭白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水生蔬菜,世界上以之為蔬菜而進行培育的唯有我國。」菠菜又名菠,是唐代由尼泊爾傳入我國的。至於食用菌,如人工栽培蘑菇,最初記載亦見於唐代,在《四時纂要》一書中有記載。

唐朝茶葉生產和飲茶之風

我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種茶、制茶、飲茶最早的國家。茶最初被當作一種葯材,在長期的醫葯實踐中,人們認識到茶不僅可以治病,而且味道清香,可以清熱解渴,是一種很好的飲料。西漢時,完成了從葯用到飲料的過渡,當時已有煮茶、賣茶的記載。東漢著名醫學家華佗說:「苦茶久食益意思。」認識到茶對人能起到興奮大腦和心臟的作用。三國時,江南一帶已形成飲茶習慣。《三國志·韋曜傳》說:吳國皇帝孫皓,每次宴會都強迫群臣喝酒,每人至少以七升為限。韋曜不會喝酒,孫皓密賜茶給他,允許以茶代酒。說明當時已有了飲茶的習慣。魏晉南北朝時,茶被用來招待客人。東晉桓溫招待賓客主要用茶果。

唐時南北統一,各地交往密切,飲茶風氣從南方傳入北方,中唐以後又從中土傳往塞外,漸成為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之必需。黃河流域的關西、山東飲茶之盛,達到了「累日不食猶得,不得一日無茶」的地步。「上自宮省,下至邑里,茶為食物,無異米鹽。」在一些城市,已經出現專門賣茶的茶館。

由於茶的需要量大增,刺激了茶的生產和貿易,除野生茶樹外,大量進行人工栽培。唐時茶葉產地遍及今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陝西等省。茶葉生產已是江南農業的重要部門。「江淮之人,什二三以茶為業。」祁門縣境甚至「千里之內,業於茶者什七八」(《全唐文·祁門縣新修閶門溪記》)。茶樹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也有顯著進步。茶樹種植三年後,每畝鮮茶可收120斤。每到茶葉收獲季節,茶產地盛況空前,四方商人紛紛趕來,大量采購。南方的茶葉,通過大運河和陸路大批運往北方,「舟車相繼,所在山積,色額甚多」。當時的名茶就有二十多種,如蒙頂、石花等。793年唐政府徵收茶稅,「十稅其一」,是年徵得茶賦40萬緡,約當全年收入的1/15。

唐代茶業承前啟後,不僅在南北朝的基礎上有了迅速發展,而且影響及於世界。從唐代開始我國的茶葉相繼輸往世界各國。至今各國語言中茶字語音,無不源出於我國的茶字,可見茶是我們祖先對人類飲料的一大貢獻。

㈡ 古代印度全盛時期的疆域地圖

孔雀王朝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王朝,據說遠古時代的大國居薩羅因為貪圖釋迦國的美麗富饒而大舉侵犯,大批釋迦族被迫逃離。在婆羅門的占卜師引導下來到了喜馬拉雅山,一個孔雀的叫聲響徹雲霄的地方建立了一座美麗的城市,取名毛利耶,意即孔雀城。後來釋迦族的子孫旃陀羅笈多,以消滅西方游牧族白人入侵者為旗幟自立為王,稱號月護王,因為他出生在一個飼養孔雀的家族,故取名孔雀王朝,統一了北部大陸。其子沙羅繼位後,保持了帝國的疆域和統治,人們生活安定。

疆域

孔雀王朝初期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孟加拉灣,德干高原以及遠達阿拉伯海的廣大領域。在阿育王統治時期,最鼎盛時除印度半島南端以外,北起喜馬拉雅山南麓,南至邁索爾,東起阿薩姆西界,西至興都庫什山,都並入了孔雀帝國版圖。

㈢ 539年印度處於什麼時期

公元539年,印度處於笈多王朝時期。

笈多王朝(Gupta Dynasty,約320年~約540年)是中世紀統一印度的第一個封建王朝。疆域包括印度北部、中部及西部部分地區。首都為華氏城(今巴特那)。

公元4世紀初,北印度小國林立,摩揭陀國王旃陀羅笈多一世據華氏城建立笈多王朝。沙摩陀羅笈多採取武力征服政策,統一了北印度。此外,海陸並進南下征服奧里薩、德干高原東部。旃陀羅笈多二世(超日王)時期北印度盡入笈多王朝版圖,笈多王朝至此達到鼎盛時期。佛陀笈多以後(約500年)發生經濟危機。嚈噠托拉馬納和米西拉庫拉卷土重來,吞並笈多王朝大部分領土,嚴重破壞北印度政治經濟文化,促使其瓦解為許多封建小國,北印度再度處於政治分裂局面,笈多王朝滅亡。

㈣ 印度總共有幾個王朝

共經歷了五個王朝。分別是:孔雀王朝、笈多王朝、伽色尼王朝、德里蘇丹王朝、莫卧爾王朝。

1、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 (Mauryan Dynasty)(約公元前324年-約前187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國著名的奴隸制王朝,因其創建者旃陀羅笈多出身於一個飼養孔雀的家族而得名。

月護王趕走了希臘人在旁遮普的殘餘力量,逐漸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區。月護王在位後期擊退了塞琉古帝國的入侵,並獲得對阿富汗的統治權。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

阿育王死後,他的兒子據地獨立,原來在帝國內處於半獨立狀態的安度羅也在南部宣布獨立。孔雀王朝在恆河流域繼續維持統治約50年。

約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普沙密多羅·巽伽所殺,孔雀帝國正式結束,該王朝是第一個基本統一印度的政權。

2、笈多王朝

笈多王朝(Gupta Dynasty,約320年~約540年)是中世紀統一印度的第一個封建王朝。疆域包括印度北部、中部及西部部分地區。首都為華氏城(今巴特那)。

公元4世紀初,北印度小國林立,摩揭陀國王旃陀羅笈多一世據華氏城建立笈多王朝。沙摩陀羅笈多採取武力征服政策,統一了北印度。此外,海陸並進南下征服奧里薩、德干高原東部。旃陀羅笈多二世(超日王)時期北印度盡入笈多王朝版圖,笈多王朝至此達到鼎盛時期。

佛陀笈多以後(約500年)發生經濟危機。嚈噠托拉馬納和米西拉庫拉卷土重來,吞並笈多王朝大部分領土,嚴重破壞北印度政治經濟文化,促使其瓦解為許多封建小國,北印度再度處於政治分裂局面,笈多王朝滅亡。

笈多王朝是中世紀印度的黃金時代笈多王朝時期,大乘佛教盛行,印度教興起。信仰毗濕奴、濕婆和梵天等三大主神的三大教派廣泛流行。

笈多諸王雖都信奉印度教,但為緩和民族及教派之間的矛盾,採取宗教兼容政策,放任各派宗教自由發展。大乘佛教中心那爛陀寺,成為印度中世紀前期的宗教和學術文化中心。

笈多時期農業生產有了相當的發展。手工業的進步表現在煉鐵、棉紡織業和造船上。對外貿易比較活躍。另外,在梵文文學、繪畫、雕刻、建築藝術等方面取得顯著成就。

3、伽色尼王朝(Ghaznavid Dynasty,a1-Ghaznawiyun,962~1186)是由中亞突厥人建立,統治中亞南部、伊朗高原東部、阿富汗、印度河流域等地伊斯蘭王朝,又稱「哥疾寧王朝」,「伽茲尼王朝」。

極盛時期為中亞帝國,占據著伊朗大部,土庫曼,烏茲別克部分地區,阿富汗,巴基斯坦與印度北部。

中亞薩曼王朝的突厥族奴隸(專指宮廷近侍奴隸和禁衛軍奴隸)出身的將領阿勒普特勤佔領加茲尼,其子薩布克蒂金建立加茲尼王朝。其因首都在伽色尼(又譯鶴悉那、哥疾寧、加茲尼,今阿富汗東南部的加茲尼)而得名。但名義上仍承認薩曼王朝的宗主權,直至999年。

伽色尼王朝仿效薩曼王朝的各項制度,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中央集權官僚體制,由中央垂直管理各個地方。不過地方封疆大吏手握軍政大權,對中央威權構成威脅,同時一些邊遠、偏僻地區由各個藩屬、附屬國、游牧部落頭人等代理統治。

4、德里蘇丹王朝

12世紀時,阿富汗的古爾王朝(1152-1206年)從1175年開始不斷入侵印度。1206年,古爾王朝的蘇丹穆罕默德遇刺身死,其國家分裂。

而統治印度的總督(穆罕默德的一位部將,名叫顧特布-烏德-丁·艾貝克)以德里為中心獨立為蘇丹,故稱德里蘇丹國家,北印度從此開始了德里蘇丹王朝。

5、莫卧兒帝國

莫卧兒帝國(波斯語:شاهان گورکانی‎ Shāhān-e Gūrkānī;烏爾都語:مغلیہ سلطنت‎;英文:Mughal Empire,1526年-1857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在印度建立的封建專制王朝。

在帝國的全盛時期,領土幾乎囊括整個南亞次大陸以及阿富汗等地。莫卧兒帝國上層建築是穆斯林,而基礎則是印度教,波斯語是宮廷、公眾事務、外交、文學和上流社會的語言。

帖木兒帝國崩潰後,其皇室後裔巴布爾率軍入侵南亞次大陸建立莫卧兒帝國,帝國在其子胡馬雍時期曾一度衰落,後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時期進入全盛時期,這一時期莫卧兒帝國內部實行文化融合和宗教寬容政策,但這一政策在第四代皇帝賈汗吉爾時期因叛亂而被拋棄。

到了第五代皇帝沙賈汗時,莫卧兒帝國空前強大,但由於沙賈汗大興土木和賦稅繁重而發生內部糾紛,1657年沙賈汗被其子奧朗則布推翻。奧朗則布時期的莫卧兒帝國領土達到最龐大的時候,但沙賈汗時期遺留下來的一系列問題導致莫卧兒帝國衰落。

莫卧兒帝國衰落後,大英帝國、法蘭西殖民帝國、荷蘭殖民帝國和葡萄牙殖民帝國等殖民帝國在印度爭奪殖民地,最終英國勝利,使莫卧兒皇帝成為傀儡。1858年,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稱號,成立英屬印度,莫卧兒王朝滅亡。

㈤ 古印度的歷史

古印度
佛陀與夢幻交織的世界--印度文化
印度是我國的緊鄰,但由於連綿高聳的喜馬拉雅雪山的阻隔,我們對於這位鄰居的情況又知之甚少,"去西天取經"在中國人的耳朵里成了艱難的代名詞,和古代埃及的尼羅河、兩河流域以及中國的黃河、長江一樣,印度河、恆河同樣醞釀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古埃及、巴比倫、中國、印度同被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在距今五十萬年以前,印度次大陸就已有了遠古先民,他們同樣是刀耕火種、漁獵採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到了距今一萬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印度境內遍布了居民點,人們已開始從事農業,馴養家畜,製造精美的生活用具。這一切,為一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的誕生提供了沃土。在南亞次大陸,有一個頭枕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腳濯浩瀚的印度洋,恢恢然陳躺,又生機無限的古老國度。這就是被人稱作"月亮之國"的印度,因其國土形狀宛若牛首,也有人稱之為"牛顱之國"。

神遊文明古國--印度 聖詩般的純美曲調
恆河,從喜馬拉雅山起步,走過一個被孟加拉灣、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環抱的亞洲半島,滋潤了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一片光輝燦爛的文明,成為一個國度的「聖河」。而這個幸運的國度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

聖詩般的純美曲調
印度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個由五大民族構成的國家,本身就像一個大大的文化博物館。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買是文化的中心,而加爾各答則每天都有關於文化的新聞,多元化的音樂、舞蹈、舞劇和笑劇都令遊人眼花繚亂,樂而忘返。
在喧鬧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們都嚮往返璞歸真。而印度傳統音樂的基礎正是「自然」。它歌頌人與人 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與神之間的關系。四季的旋律都在傳統曲調「拉格」中得到體現——傳說古人從森林裡小鳥的鳴叫和樹枝燃燒的聲音獲得靈感而創造了第一首「拉格」。至於歌曲的內容,則源於北印度的宗教儀式。時至今日,傳統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發音,歌者音質純凈,令歌曲保持一種簡潔、純美的聖詩感覺。即使你聽不懂歌詞,也能體會到自然的神聖與平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語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藝術」。它除了強調舞蹈的節奏感,還十分強調伴奏音樂必須悅耳動聽,由莊重的詩歌和風格純朴的音樂組成。這本是用於祭祀的舞蹈,能充分體現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廟舞女在廟宇里表演。這一舞蹈的動作關鍵在於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彎,雙膝分開,而雙腳則要像一把半開的扇。雖然有嚴格的動作規范,但其實每一個演員的表演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大多數時候表演都是即興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個人風格都十分強烈。
現在,這種傳統的舞蹈在一股復古的潮流中再度興起。不過,古時候的Natyam一般是獨舞,而現在群舞更為流行。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艷麗傳統服裝的舞女,在動聽的音樂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獨舞更勝一籌。時至今日,Natyam更發展成一套講究技術的藝術體系.

泥爐碳火烹調的美食

印度的咖喱聞名世界,很多人都以為米飯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調味料。但實際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飯為主食,而咖喱對於大部分印度人來說更是一種陌生的調味料。
其實,沒有統一風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僅印度各城市之間的飲食習慣有很大不同,就連每家人都有明顯的飲食風格。但總的來說,雞、魚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醬料,在整個印度都十分流行。當然,每個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顯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廚房裡,只有新鮮的青辣椒和曬乾的紅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歡辣的遊客不用擔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對於遊客來說,印度最著名的傳統菜色起源於印度王室。燉肉、醬料和米飯分別是三種不同烹調風格的基礎。但王室食品畢竟只能在專門餐館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對它也並不「感冒」。在當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發酵的燕麥麵包,塗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簡單的冬天小吃,無論是農夫還是城市人都把它視為至愛。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餅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於在沿海的一些地區,除了有螃蟹、龍蝦、虎蝦和貝類等海鮮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爐碳火烹調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飪方式。它對時間的掌握非常講究。當爐溫達到600攝氏度後,烹飪相差一兩分鍾,甚至一兩秒鍾,都影響著烹飪的成敗。而用這種方法烹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時候再蘸上酸乳酪。當食物還沒上桌,那吱吱作響的碳火聲,還有悠悠飄出的香味,都已經令你食指大動。
此外,在印度的多個地方,都喜歡用一種叫「thali」的大淺盤盛載食物。在用「thali」進餐時,應該入鄉隨俗地慢慢品嘗,狼吞虎咽只會讓當地人笑話。

天竺之魂——印度古國青銅雕像展
古代印度是神話之邦,宗教、哲學異常發達。因此印度古代的青銅造像往往是神話的象徵、宗教的偶像和哲學的隱喻,融鑄著諸神之靈。印度青銅造像的傳統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約公元前2500——1500年印度河時代的青銅小雕像《舞女》。公元前9——6世紀相繼興起的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前身)、佛教、和耆那教,為古代印度藝術包括青銅造像提供了永恆的主題。印度中世紀(公元7——13世紀),印度青銅造像達到鼎盛時期。

㈥ 公元750年,印度是處在什麼王朝統治之下

古印度文明的王朝
其實,此前還有孔雀王朝以及貴霜。

1、笈多王朝(320-540年)

4世紀初,貴霜帝國衰落,笈多王朝(320-540)興起,建都華氏城,該王朝取代貴霜帝國,逐漸統一了以恆河流域為中心的北印度地區。到超日王(380-415)時,國勢強盛,疆域擴大,經濟繁榮,文化昌盛,首都是華氏城。該王朝同國外有密切的經濟和文化教育往來。

2、啞噠人入侵時期(5-6世紀)

5世紀中葉,啞噠人自中亞侵入印度。6世紀初,啞噠人佔領印度北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區。528年,北印度各王公的聯軍打敗啞噠人。但笈多國家經啞噠人打擊後,內部各小邦紛紛獨立,陷入分裂混戰之中。570年,笈多王朝的統治結束。

3、戒日帝國(606-647年)

戒日帝國是從笈多分裂後的一個小邦中發展起來的。7世紀初,戒日帝國(606-647)興起,啞噠人被逐,戒日王統一了北印度,建都曲女城。其疆域東到孟加拉灣,西迄旁庶普的幾乎整個北印度。戒日王統治時正值玄奘訪印,他對玄奘給予很好的禮遇。

4、拉齊普特人時期(7世紀中葉-12世紀末)

戒日王死後,帝國陷入分裂。8世紀時,拉齊普特人統治的各小國割據稱雄,拉齊普特人是土著王公貴族後裔,軍事種姓(另一說是外族人,北大學者馬克堯認為,拉齊普特人最初是一支名叫古吉羅人的游牧部落,後與當地貴族融合,因而該民族的源流是多種多樣的),由於他們勇武好戰,彼此削弱,失去了對外防禦能力。8-10世紀,印度有三個大國互相爭霸。

5、伽色尼王朝(962-1186年)

該王朝是中亞阿富汗境內興起的突厥人,信奉伊斯蘭教。1001-1026年,該王朝的蘇丹馬穆德(999-1030年)先後共17次侵入北印度(另一說是15次),使其遭受嚴重破壞。馬茂德的遠征以掠奪財物為目的,未在印度建立其統治,他死後,其國家很快就瓦解了。旁遮普並入伽色尼王朝。阿富汗的突厥人入侵北印度時,印度南部在10-12世紀時興起一個朱羅王國,該王國曾遠征錫蘭,並與阿拉伯有頻繁的貿易往來。12世紀末陷入分裂。

6、德里蘇丹國家(1206-1526年)

12世紀時,阿富汗的古爾王朝(1152-1206年)從1175年開始不斷入侵印度。1206年,古爾王朝的蘇丹穆罕默德遇刺身死,其國家分裂。而統治印度的總督(穆罕默德的一位部將,名叫顧特布-烏德-丁·艾貝克)以德里為中心獨立為蘇丹,故稱德里蘇丹國家,北印度從此開始了德里蘇丹王朝。期間經歷了五個王朝。

印度自古就有外族不斷從西北山口侵入,這些外族侵入後大都與當地居民融合或同化。但阿富汗的突厥人與以往大為不同,他們是在伊斯蘭教「聖戰」的旗幟下進來的,他們不但沒有被當地的文化同化,而是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當然,印度教的傳統力量也根深蒂固。總之,印度最大的特點是多分裂少統一,以及多種宗教長期並存。

7、莫卧爾帝國(1526-1707年)

莫卧爾帝國的創立者是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故自稱蒙古人。1526年4月,巴布爾率2萬多大軍進攻德里蘇丹國,德里國的蘇丹親率4萬多大軍迎戰,巴布爾取得戰爭的勝利,蘇丹戰死。巴布爾在印度建立起莫卧兒帝國(1526-1858)。1529年,巴布爾統一了北印度。到阿克巴(1556-1605)即位後,莫卧兒帝國進入鼎盛時代。帝國的疆域空前擴大,超過了歷史上其他王朝。北方包括阿富汗和克什米爾。
引用地址:http://www.gogosonny.net/gogosuibi/suibi/1015.aspx

㈦ 古代印度全盛時期的疆域地圖是什麼

古印度的范圍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臨近這一塊的部分,但是古代印度絕大部分時間是不統一的,諸國林立。今日的印度為印度教勢力區,巴基斯坦、孟加拉為穆斯林勢力區,當年獨立時按信仰不同建立,孟加拉系從巴基斯坦獨立出來的。

㈧ 印度歷史

印度的歷史缺少文字記載

在12世紀穆斯林入侵之後,印度歷史的很多文字記載或考古證據,都被穆斯林毀滅了。
一般認為,比較有根據的區分和描述如下:
公元前3300-1300:印度河谷文明(Ins Valley Civilization),這個文明徹底消失的原因至今不明。
公元前2000-325年:雅利安人(Aryan,來自伊朗地區)逐步入侵。前325年,亞歷山大大帝入侵。
公元前324-前185年:孔雀王朝(Maurya Empire),鼎盛時期包括整個印度次大陸,印度古代史上最強大的王朝。在阿育王時代達到巔峰。孔雀王朝滅亡後,印度次大陸長期分裂為很多大小國家。
12-16世紀:在印度北部建立過五個穆斯林王國,均以德里為首都而統稱為德里蘇丹國(Sultan of Delhi),疆域都包括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但是不包括印度南部。
1526-1858:莫卧兒帝國(Mughal Empire)基本統一印度。17世紀歐洲各國在印度南部建立貿易據點。
1858-1947:英屬印度(British India 或者British Raj)。
1947- 至今:印度共和國,獨立主權國家,英聯邦成員國。

說明與名詞解釋:
英屬印度在1947年獨立之前的狀況:存在600多個土邦,合計面積佔印度的45%,人口佔印度的24% 左右。印度的土邦的大小不等,小的只有幾平方公里,最大的土邦(Hyderabad State)面積超過20萬平方公里。
中文:土邦。
英文:Princely State。
日語:藩王國。
英屬印度:這段歷史採用British Raj(英國統治)的說法更為准確,領域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等地。斯里蘭卡則直屬英國。早在1612年,英國就建立了東印度公司(East India Company)。1857年印度起義(Indian Rebellion)以後,已經經營印度將近250年的大英帝國乾脆攻佔德里,終結了早已名存實亡的莫卧兒帝國。
印度聯邦:初為印度聯邦,後改為印度共和國。建立過程不順利。例如,最大的土邦Hyderabad State 當時擁有2.2萬軍隊和20 多萬民兵,不想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1948 年,印度獨立第二年的9月13-17 日,3.5萬印軍發動「馬球行動」(Operation Polo),武力迫使其並入印度。由於面積多達20多萬平方公里,這場沖突雙方傷亡不算大:印軍32人死亡,97人受傷,土邦軍隊490人死亡,122人受傷,民兵1373人死亡。同一時期,印度獨立伊始,就與巴基斯坦爆發傷亡很大的激烈軍事沖突,雙方的爭端至今沒有結束。不述。

綜上所述:孔雀王朝是印度古代最偉大的統一的王朝,也是唯一統一過整個印度的王朝。
所以,阿育王的故事和形象,成為印度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歷史楷模。

華氏城(Patna,舊譯華氏城,現譯巴特那),位於印度東部。長期的印度政治和文化中心。
孔雀王朝是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入侵印度(前325年)的第二年起家的:這個王國擊敗了其他各個印度王國,趕走了亞歷山大大帝留下的駐軍,統一了整個印度(包括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
世界上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延續長達1600多年的一所大學,就在華氏城(Patna)東南85公里處。這所大學的唐朝譯名為那爛陀寺,英語:Nalanda University(那爛陀大學)。詳見後述。

寶萊塢2001年的著名電影《阿育王》(Ashoka)劇照。

寶萊塢2001年的著名電影《阿育王》(Ashoka)劇照。

寶萊塢2001年的著名電影《阿育王》(Ashoka)劇照。

寶萊塢2001年的著名電影《阿育王》(Ashoka)劇照。

阿育王,確有其人,也有考古證據。
歷史記載:
孔雀王朝先後九個君王,阿育王是第三個君王。
阿育王的爺爺,Chandragupta Maurya(前340-?,在位時間:公元前320-298年),信仰耆那教,半路出家修行耆那教,把王位丟給了阿育王的爸爸。阿育王的爺爺Chandragupta Maurya 到底是什麼時候在耆那教寺廟里去世的,至今是一個謎。
阿育王的爺爺和父親已基本徵服了整個印度次大陸。但是,他們都多次征戰,沒有徵服羯陵伽王國。羯陵伽戰爭(Kalinga War)前的形勢如右圖所示:整個印度次大陸都是孔雀王朝的領域(藍色),只有右邊海岸邊的一小塊半圓形的土地幾十年中始終沒有屈服。
阿育王:Ashok 或Ashoka the Great
生卒:前304-前232 (秦滅六國統一之前)
在位:前269-前232年=37 年
他繼承了爺爺和父親的王朝後,統一了印度次大陸。最後一次著名的戰役是公元前265年的羯陵伽戰爭(Kalinga War):阿育王的軍隊經過殘酷的戰爭,征服了他的爺爺和父親沒能征服的羯陵伽王國,死亡的羯陵伽的軍民超過10萬人,戰後被驅逐的百姓超過15萬人,阿育王的軍隊也陣亡10萬人以上(各種來源的數據不一樣),屍橫遍野,羯陵伽都城附近的河水也染紅了。
阿育王自己也被慘烈的場面,深深震撼了。
史稱「人類歷史上很少有這樣的戰爭結果」:獲勝阿育王在羯陵伽戰爭之後沒有歡慶,反而宣誓不再殺生,不再戰爭,皈依佛教。他還雕刻了很多石刻的銘文,宣傳他的「不殺生不戰爭」的意旨。右圖是出土這種「阿育王銘文」(Edicts of Ashoka)的地點示意圖:黑色方框是大型石刻銘文,黑色三角是立柱形的銘文,白色方框是小型石刻銘文:包括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爾和孟加拉等地。
阿育王大力推廣的佛教,從此流傳到其他國家。
佛教研究教育設施在印度很多,最大一處是首都華氏城郊區的那爛陀寺(Nalanda University),吸引了亞洲所有國家的留學生,包括唐朝的玄奘,詳見後述。

羯陵伽戰爭發生的公元前265年:
中國:春秋戰國,過了43年後,公元前221,秦滅六國統一。
羅馬:基本統一了義大利半島,正在與迦太基爭奪地中海霸權。
希臘化國家:這一年,阿基米德發明了提升水的阿基米德螺旋抽水機(Archimedes screw)。

㈨ 中國三國時期,印度是什麼時期,當時的環境如何

貴霜帝國(KushanEmpire)古國公元二世紀初的貴霜帝國名。在其鼎盛時期(105年-250年)疆域從今日的塔吉克綿延至裏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貴霜帝國在迦膩色伽一世和其承繼者統治之下達至鼎盛,曾擁有人口百萬士兵二十多萬,被認為是當時歐亞四大強國之一,與漢朝、羅馬、安息並列。

帝國版圖東起巴特那,西達赫拉特,南至納巴達河,北盡鹹海。都城遷至白沙瓦。183~199年,胡毗色伽二世在位期間,對中亞的控制減弱,康居、大宛擺脫羈縻,呼羅珊、花拉子模也脫離貴霜統治。衰敗跡象已經顯露。約213年,波調即位,貴霜勢力在中亞有所擴展,一度重新控制花拉子模,並同亞美尼亞庫斯諾依斯結盟共抗薩珊王朝。229年,他遣使至魏奉獻。

㈩ 什麼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

孔雀王朝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

①除半島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實現了統一 ;

②農業和工商業都比較繁榮,出現了許多工商業中心城市;

③首都華氏城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閱讀全文

與在印度達到鼎盛是哪個時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初到伊朗穿什麼 瀏覽:861
義大利語里愛怎麼說 瀏覽:906
一塊越南盾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748
義大利語直接賓語代詞什麼時候用 瀏覽:204
印尼電話打哪裡 瀏覽:180
伊朗開放了多少年 瀏覽:971
中國哪個省沒有耕地 瀏覽:659
美國刺殺伊朗少將是什麼時候 瀏覽:854
印尼黑酸枝做大床質量怎麼樣 瀏覽:312
英國為什麼要分裂愛爾蘭 瀏覽:725
英國酒店如何開住宿證明 瀏覽:123
伊朗國家有什麼最出名 瀏覽:236
中國科學館球幕和4d哪個好看 瀏覽:94
伊朗在中國什麼位置有多長距離 瀏覽:760
英國親王什麼時候過世 瀏覽:563
英國怎麼對待中國留英人員 瀏覽:135
為什麼伊朗要禁運武器 瀏覽:428
印度農村烙餅怎麼和面 瀏覽:931
越南8千銖是多少錢 瀏覽:842
中國股市多少只股 瀏覽: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