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人為什麼吃牛,他們不是把牛當做神嗎
1、印度人吃的通常是水牛,水牛在印度甚至都不被當作牛來對待,印度出口的牛肉80%來自於水牛肉印度的官員會說,他們出口的牛肉不能稱之為牛肉。
2、印度人把牛當作神原因是來源於印度教,但並非所有人都信奉印度教,因此還是會存在吃牛的現象。
牛雖然是當地人看作神聖的動物,但是當地的牛也是分等級的。也就是說越年老的牛越是沒有什麼價值的,所以很多老牛就可以出口到別的國家。其次就是因為當地人不殺牛,不吃牛,那些牛就只能通過出口的方式解決。
(1)印度教堂怎麼看動物擴展閱讀:
印度人大多數是印度教徒,在他們的思想裡面,認為牛是印度教主神濕婆的坐騎,敬牛如神,豈是爾等泛泛之輩可侵犯的。在很久以前,家裡擁有一頭牛的人就是權力和財力的象徵,牛不僅僅是耕田的好幫手,拉下的牛糞曬干後可以用來點火,母牛還可以擠出牛奶拿到市面上去賣。
因此牛不僅在精神上是人們的崇拜,也是對人類維持生存的基本保證,所以在印度的有些地區的法律是禁止殺牛的。
㈡ 印度的象徵動物是大象還是牛,看了太多的說法,不知道哪個是正確的
大象! 印度教神話裡面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生了個兒子迦尼沙,在滿月的時候忘了請土星神參加,結果被土星神砍掉了頭顱,濕婆讓自己的侍者牛頭人南丁去找個頭來,他一眼就看上了天王因陀羅的坐騎大象的頭,在與因陀羅一場大戰後,終於砍下了大象頭,安在了迦尼沙的脖子上,這就是象頭神的來歷。
象頭神甘奈施是印度教的。它的肖像遍布印度的大街小巷,許多印度教的信徒獻身於它,並且印度有為期10天的甘奈施節來祈求好運,因為甘奈施的寓意好像是為人去除障礙的,它主管科學和藝術,同時又是提婆神智力和智慧的象徵(印度教認為大象的頭象徵智慧)。據說在公元前4-5世紀就開始朝拜甘奈施神了,他是印度教最主要的五個神之一。人們用龍象來形容印度與中國
㈢ 常被人吐槽的印度奇葩風俗,真實的印度是怎樣的
印度是一個非常奇葩的國家,其實他們真實的情況也是非常的臟亂差,我在2016年的時候被迫到印度出差,這也是給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出行。
印度的大街非常的臟亂,就像新德里這樣的大都市,也是給我這樣的感覺,居民隨地大小便,因為印度的公共廁所真的很少。
印度大街之所以給人一種臟的感覺,可能就是地上到處都是牛糞,而印度人卻覺得這是一種吉祥的徵兆。
在印度吃飯,真的是不用餐具,而且他們在上廁所的時候,也是不用衛生紙,都是用手來解決,所以就算他們有左右手之分,但是我也無法接受,畢竟他們做飯的時候用雙手。
㈣ "白象"在印度和伊斯蘭佛教中的象徵含義
因為象在當時的天竺代表高貴、吉祥
釋迦牟尼(生於前五世紀)是處女摩耶的神奇的產兒,她的白碧無瑕的身體因一道來自白象的神光而懷孕,
伊斯蘭教——白象——聖物
.聖地加拉默 (Kratnat)與聖物
回教除了麥加(Mecca)為朝聖的聖地以外,民俗回教還有其它不少的聖地,叫Kramat(阿拉伯文為Mazaar),Kramat的意思是:神聖的東
西乃庇護人民的安全以及繁榮賜福的地方,不可褻瀆輕慢,否則會帶來災殃,這也是一種忌諱(Taboo)的信念,被印度尼西亞與馬來人看作「加拉默」而祭拜的,約
有六種:
a.回教祭司,教長,聖人的墳墓。
b.魔力高超的巫師巫婆的墳墓。
c.活聖人,擅長巫術、身體上有特殊標志或奇形怪狀者,如黑舌頭、有長毛、跛腳、舉動怪誕的人。
d.沒有牙的老虎、白象、白鱷魚、五腳牛等等。
e.當地的酋長、古代皇帝與偉人的墳墓。
f.自然界奇異而不同尋常之物,如奇形怪狀的山丘或大石,古樹,以及經常發生車禍的地點等。
㈤ 印度首都到處可以看見什麼動物
人人人人人人
㈥ 急求!!!馬來西亞的風土人情和建築特色!!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位於馬來西亞半島的中西部,面積 244 平方公里,人口約 150 萬,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城市,也是該國惟一超過 100 萬人口的城市,當地人喜歡稱它為 'K • L' 。 吉隆坡在馬來話中的意思是 ' 泥濘的河口 ' ,開埠於 19 世紀中葉,當時是華人葉德來率領一支墾荒隊,順著巴生河而上,來開采錫礦,後來這里逐漸形成集市。 1880 年英國接管此地,逐漸發展成為大城市。現在吉隆坡以巴生河為界,西半部是政府機關、公園、銀行所在地,東半部是商業和住宅區。吉隆坡具有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市容美觀整潔,高層建築林立,同時又有多種風格的古老建築和高大茂盛的灌木叢林,現代化氣氛與傳統景觀並存,使這座馬來名城獨具風采。吉隆坡主要景點有:
1 . 王宮王宮位於火車站以南,為國家元首的居所,金色圓頂的建築具有濃郁的阿拉伯風格,許多遊人在此觀賞其美麗的外觀並攝影留念。
2 . 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是一棟 18 層高的宏偉建築物,馬來西亞獨立後建成,融合了現代建築風格和傳統文化韻味。遊客人內參觀要先得到有關方面的批准。
3 . 國立博物館 在湖濱公園附近,是一幢三層高的馬來吉打州式的建築,裡面陳列了馬來西亞的歷史文物、藝術品、手工藝品、古幣,並展示了自 1409 年以來歷代生活方式和服飾、禮儀等。
4 。國家回教堂 位於蘇丹大道上,是東南亞最大的清真寺。整棟建築呈純白色,總面積 5.5 公頃,中央大樓高 73 米,屋頂為圓頂帶尖角,中央大廳可容納 8000 人。屋頂由 49 個大小圓拱組成,最大圓拱直徑 45 米 ,寺後有安葬伊斯蘭教 ' 國家英雄 ' 的陵墓,按規定只有任過總理或在職去世的副總理才能長眠於此。每逢周五早晨,有許多虔誠的教徒到此祈禱。進入回教堂參觀必須脫鞋,女士還必須在門口披上黑色頭紗才可入內。
5 。湖濱公園位於吉隆坡市區南方的曼哈默路附近,有繁茂的森林環繞著兩個湖泊,綠茵草地可供遊客野餐、休息,遊客還可以租一條小船在湖中游覽觀光。
6 。動物園與水族館 位於吉隆坡通往烏魯巴生的路上,距市區約 13 公里。動物園是一座半開發的原始森林,裡面飼養 200 多種馬來西亞和其他國家的鳥、獸、爬行動物,園內最受歡迎的活動是騎大象及駱駝。水族館內有 80 多種海洋動物。
7 。黑風洞 位於吉隆坡以北 11 公里處的一個樹林茂密的山上,是一個由石灰岩形成的奇形怪狀的洞穴。第一個洞是暗洞,第二個洞是明洞,設有印度教徒祭壇,供奉蘇巴馬廉神像,被印度興都教徒視為聖地。
8 。雲頂高原 位於距吉隆坡北郊約 50 公里處,海拔 1700 米,是馬來西亞國內一個涼爽的山地度假勝地。山上有電動游樂設施、游泳池、室內體育館、保齡球館等,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設於雲頂大酒店內的賭場,這是馬來西亞惟一的合法賭場,有 ' 南洋群島的蒙地卡羅 ' 之稱。 在吉隆坡一帶旅遊,還可以游覽位於巴生河和鵝北河交匯處的、雪蘭莪蘇丹於 1909 年建立的查美清真寺,其建築形式散發出濃鬱伊斯蘭古典氣息,還有雪蘭莪州清真寺和馬哈馬利安印度教神高也是可以一看的宗教旅遊景點。
二檳榔嶼、檳城
檳榔嶼位於馬來西亞北部,以檳榔樹多而得名。檳榔嶼原來只是一個荒島,只有海盜寄居於此,到 18 世紀末被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法蘭斯船長發現,並向吉打國蘇丹租借,使這里一步步發展成左右,其中 85% 為華人,其餘是印度人和馬來土著,閩南話在這里很通行。首府檳城,又稱 ' 喬治亞市 ' 或 ' 喬治城 ' ,位於檳榔嶼的東北端,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國際自由商港和全國第二大城市。檳榔嶼充滿多姿多彩的宗教和文化特色,州立博物館、藝術館、佛教寺廟和清真寺遍布全島,反映了自 18 世紀以來諸多民族共同開發這個美麗島嶼的燦爛歷史。檳城植被蒼翠,風景美麗,賓館酒店建築各具特色,風味小吃豐富多樣。這里的商品多為免稅品,價格比較低廉。從吉隆坡、新加坡、香港、曼谷均有班機直達檳城。從吉隆坡乘火車可到達檳城對岸的北海,再換乘渡或巴士過海可達檳城。主要旅遊景點:
1 . 檳榔山 又稱升旗山,是檳城地勢最高處,海拔 830 米左右。山下有登山纜車,登上山頂,不僅可以俯瞰檳城全景,還可觀看到來往於馬六甲海峽之間的各式船隻。山頂上設有觀光、休閑設施,是檳城一個重要的觀光景點。
2 . 極樂寺 位於升旗山,依山而建,分為三層,被譽為東南亞最雄偉的佛廟之一。寺里有康有為手書 ' 勿忘故國 ' 和 ' 大清光緒丁未三十三年賜檳榔城山極樂禪寺規寺 ' 匾額。萬佛寶塔是寺內最宏偉的建築物,塔高 30 米,分為七級,融合了泰、中、緬三國建築特色,每層都供奉佛像。
3 . 蛇廟 又叫青龍廟,位於檳城東南 14 公里的日落洞路,距機場約 1.6 公里。蛇廟原來祭祀的是清水祖師,稱為興福堂,由於有許多青蛇盤踞,又稱蛇廟,廟里的廊柱、燭台、香爐、神像上到處可見蛇影,但這里的蛇不傷人,白於被繚繞的香煙熏得昏昏然,晚上則四處爬行,吞食信徒奉的雞蛋。
4 。度假海灘 檳城的海灘主要分布於北部,從丹絨武雅一直延續到巴都丁宜,有長達 11 公里的白色海灘,全年都可享受弄潮戲水的樂趣。丹絨武雅號稱 ' 花之岬 ' 。
5 。康華利斯古堡 位於海灘邊,建於 1808 年,為紀念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法蘭斯船長而建。古堡圍牆高大,大大炮指向馬六甲,曾作為防禦要塞。此處設有一座船桅形的高大燈塔,為夜間過往船隻導航。
三馬六甲
馬六甲位於馬來半島的東南海濱,距吉隆坡約 160 公里,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一座城市,扼守馬六甲海峽的咽喉,控制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馬六甲是一個歷史悠的縮影。吉隆坡、新加坡均有班機前往馬六甲。主要旅遊景點有:
1 . 馬六甲行政中心 位於聖保羅丘陵廣場。行政官邸系荷蘭式建築,建於 1660 年。在行政官邸的左邊,有一道高牆,上面裝飾有古戰船。行政中心附近有 ' 馬六甲志願團紀念碑 ' ,紀念在二次大戰中陣亡的將士;另外還有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登基 60 周年大理石紀念碑、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匾額等。
2 . 聖保羅教堂 位於市中心聖保羅山上, 1521 年建成,是葡萄牙人在馬六甲最早建立的天主教堂。
3 . 馬六甲博物館 位於市區東部、馬六甲河畔,建於 1641 年至 1660 年間,是東南亞古老的荷蘭式建築物之一。原為荷蘭總督的居所,因為其牆、木門均為紅色,當地人稱它為 ' 紅屋 ' 。館內收藏有馬來西亞、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的歷史文物。紅屋附近有建於 1912 年的馬六甲俱樂部,屬哥特式建築,現在是獨立陳列紀念館。
4 . 青雲亭 位於市區 Jalan Tokong ,是馬來西亞是古老的中國寺廟。建於 1946 年,為紀念中國明朝使節而建,供奉天後娘娘及觀世音菩薩,又稱 ' 觀音亭 ' 。整座寺廟全部楠木結構,雕梁畫棟,金碧輝煌。
5 。三寶山 又叫中國山,位於 Jalan Temenggung 街尾,是明代三寶太監鄭和的軍隊駐扎地,也是明朝公文下嫁馬六甲時的居所。山上的寶山廟供奉著鄭和的戒裝塑像。廟右側的三寶井,是馬六甲最古老的水井,相傳是 1409 年鄭和率軍到此為尋找飲用水而挖掘的。
四怡保
位於吉隆坡以北約 230 公里 ,是霹靂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也是馬來西亞最清潔的城市。怡保是世界產錫最多的地區之一,故有 ' 錫都 ' 之稱。居民中 80% 是華人,廣東籍居多。當地的居民比較富有,所以怡保又有 ' 百萬富翁之城 ' 的美稱。主要景點有霹靂洞、三寶洞等。
五新山
柔佛州首府。位於馬來西亞國土的最南端,有星柔長堤與新加坡相連。
主要旅遊點有:位於柔佛河畔的富有歷史傳奇色彩的小村古柔佛;有建於本世紀初的蘇丹清真寺,可容納信徒 2000 人,距新山 30 余公里;具有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建築風格的蘇丹花園及王宮,位於星柔長堤西面約 1.5 公里;柔佛藝術館收藏和陳列著代表馬來文化的文物和藝術品;位於柔佛州東北部的豐盛港瀕臨南中國海,距岸僅數公里處的拉奎島是一座美麗的珊瑚島,椰樹遍布,有許多岩洞供遊人探險,遊客還在近海珊瑚礁區潛水;聖淘沙花園則是購物、娛樂和品嘗美食的集中地區。總之,新山是一個頗能吸引遊客的旅遊目的地。
六蘭卡威
蘭卡威位於馬來西亞半島西北岸處,距離瓜拉玻璃市港口 30 公里 ,距離吉打港口 51 公里 。它由 99 個熱帶島嶼組成,主島被稱為蘭卡威。這里環境優美,有美麗的沙灘、奇特的溶洞、青翠的森林、壯觀的瀑布以及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蘭卡威國際機場位於巴當末西勒,距離瓜埠約 20 公里 ,距離珍南海濱度假村約 8 公里。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與亞洲航空公司每天都有班機從吉隆坡飛往蘭卡威,絲綢航空公司 Silk Air 每周四次由新加坡飛往蘭卡威。此外,從吉隆坡也可以乘火車或汽車到瓜拉吉大或瓜拉玻璃布,然後轉搭輕快渡輪至蘭卡威。蘭卡威主要旅遊景點和旅遊項目有:七井岩、丹絨魯、郭海濱、珍南海濱、中央海浴場、達帶及布勞海濱、孕婦湖、巨獅島野生生物保護區、蘭卡威水底世界、蘭卡威鱷魚場、蘭卡威魚籠、巨鷹廣場、水上樂園、首相珍藏館、巴雅島、傳奇公園、手工藝文化綜合中心等。
㈦ 為什麼說尼泊爾跟印度一樣都是「動物天堂」
如果讓地球上的動物們做一個選擇,來生願意投胎到地球上的哪一個國家,它們十有八九會選擇尼泊爾或者印度。對於它們來說,做這樣的選擇並不艱難。尼泊爾跟印度一樣,是出了名的對各種動物都“以禮相待”的國度,混得好的動物還會被當做神來崇拜,有些甚至還有自己的節日,可謂風光無限。
㈧ 在印度牛是被看做中國的什麼動物
你好,在印度牛被人認為神聖的動物。印度人多為印度教徒。印度教奉牛為神,其教徒嚴禁吃牛肉,同時也嚴忌眾人在同一食盤內取食。一般而言,富貴人家忌諱多吃葷食。
少數印度人信奉伊斯蘭教,他們遵照教規,嚴忌吃豬肉。一般來說,所有印度人幾乎都忌吃豬肉,認為吃豬肉是下賤行為。
㈨ 印度生活水平差異很大,印度人是如何區分高低種姓的呢
種姓制度即血統論,就是一生下來你的出身就決定了你的一生,無論用什麼方式都無法改變你的社會階層。1947年印度法律正式廢除種姓制度,但是它在生活中卻仍然扮演著重要角色。
最後一點,就是看你從事的工作,因為在印度只有高種姓的人才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夠通過高學歷得到體面的工作。
印度奇葩的制度其實非常的多,但是最為可悲的人那裡的人民並不會為了自由反抗,看了印度人民的生活,我就覺得在中國生活實在是非常幸福了。
㈩ 果阿在什麼地方
果阿的經緯度:15°26′N,073°50′E#
果阿
--------------------------------------------------------------------------------
阿國邦位於印度南部西海岸,與馬哈拉施特拉邦及卡納塔克邦接壤,西瀕阿拉伯海,面積3702平方千米,人口約100萬。
果阿曾淪為葡萄牙的殖民地達450年之久,他的城鎮,街道建築具有葡萄牙風格,市民多信奉天主教,故教堂林立。
果阿地處亞熱帶,一年四季,氣候暖和,沿岸一帶,更有許多美麗的海灘,連綿數十里,椰林茂盛,陽光充沛,景色怡人,因而有 「印度夏成夷」之稱。
帕納吉位於果阿邦的西北面,系該邦首府。這里的街道,商店及酒吧均保留有濃厚的葡萄牙建築特色,當地居民非常友善,遊客若在假日遊逛市區,穿梭於古樸街道間,會有置身於歐洲小鎮中的感覺。
名勝與風光
海灘:在帕納吉西北16千米處,是果阿邦北部的著名海灘,被稱為「果阿海灘之後」。但由於遊客太多,小販雲集,破壞了這里原先寧靜的氣氛。這里設有許多高級酒店及旅館,更有度假屋出租,均設備喬全,餐廳食品水準頗高。
這里的海灘長滿許多棕櫚樹,充滿熱帶情調。
海里可玩各種水上活動及游戲,包括海浴、潛水、滑浪風帆及空中滑翔等。
交通:在帕納吉乘巴士直達,車程共30分鍾。
舊果阿:
1510年,葡萄牙殖民者征服潘吉姆城,並在距它不遠的地方興建了果阿城,1565年定為葡屬印度的首都。到17世紀初,這個傳教和商業中心的人口達到20萬。1760年,一場瘧疾使果阿人去屋空,變成一座「博物館城」。城內除了民用建築和獨特和街巷外,最引人注目的是教堂和修道院。
在18世紀人們棄城而去之前建造的60座教堂中,有7座教堂尤為突出,即聖卡塔琳娜小教堂、聖弗朗西斯科·德·阿西斯教堂及修道院、大教堂、聖卡也達諾神學院和小教堂、聖母羅薩里奧教堂、聖奧古斯教堂、聖奧古斯丁塔(它是建於1572年的一座修道院的唯一遺跡)、幼年耶穌教堂-全印度最主要的耶穌會修道院,東方第一個印刷所即建於此。
果阿被譽為「東方羅馬」,其古建築對16-17世紀印度的建築、雕刻和繪畫的發展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為馬努埃爾藝術、最大利矯飾藝術及巴洛克藝術在亞洲天主教國家的傳播提供了保障。幼年耶穌教堂中的聖弗朗西斯科·哈維爾陵墓以及出自胡安·鮑帶斯塔·福格尼之手的精美銅像,象徵著一個有世界意義的事件,即天主教於近代在亞洲大陸傳播。
聖卡塔琳娜小教堂-始建於1562年,使果阿邦最著名的教堂,教堂內放置著5個大鍾,其中一個銀色特別響亮的大鍾是果阿邦最大的。
聖弗朗西斯科·德·阿西斯教堂-重建於1661年,內部掛有許多繪畫作品。教堂旁邊有考古博物館,建於1964年,內部展出骨雕刻、石刻及葡萄牙昔日總督的肖像畫等。博物館的開放時間是10:00-12:00及13:00-17:00,星期五休息,參觀免費。
幼年耶穌教堂-外型古雅,磚呈紅色,建於16世紀,是紀念「幼年耶穌而建。
這一古老教堂是果阿所有教堂中最負盛名的。由於這間教堂內安放著天主教聖人聖方濟各的銀棺,其遺體四百年不腐而被譽為奇跡。此項天主教徒心目中的聖跡,每十年公開一次,每次一個月,吸引了無數教徒從世界各地紛紛專程前來瞻仰,因而被當地人士列為一年中最盛大的慶典。
據說,這位有天主教聖人之稱的聖方濟各神父,生前也曾在果阿定居。他原為西班牙傳教士,也是耶穌會創始人之一,先後在錫蘭、印度及日本等地傳教,被稱為聖徒,教延宣布其為外方傳信會的主保聖人。聖方濟各卒於1552年,他的僕人用生石灰將其屍體保留,一年後移到果阿,在幼年耶穌教堂內安放,遺體至今超過四百年不腐,因而被譽為奇跡。
當聖方濟各的遺體在十年一次的儀式中給人們從墓中抬出來的時候,數以千計的信徒齊唱贊美詩,瞻仰聖體及祈禱,過程肅穆而隆重。
聖卡也達諾小教堂-建於17世紀,仿效羅馬聖彼得大教堂設計,教堂內設立6個祭壇,祭壇上的繪畫具有義大利畫派特色。
交通:在帕納吉的卡丹巴汽車站聖搭前往旁達方向的巴士,均途徑舊果阿,車程15分鍾。
馬爾岡:位於帕納吉以南33千米,是果阿邦南部的重要城市。這城市是遊客作為前往附近的古華海灘的中轉站。這里沒有什麼名勝可游,但遊客可前往當地市場接觸居民的生活情況。
交通:在帕納吉的卡丹巴汽車站乘坐巴士前往,車程1小時。
古華海灘:在馬爾岡市以西6千米處,但果阿邦南部的著名海灘。附近建有許多高級酒店和普通旅店,更有設備齊全的度假屋及家庭旅館,而餐廳食品均適合中西人士食用,價錢亦合理,是歐美遊客的度假勝地。附近有另一個海灘薄納利海灘。
交通:在馬爾岡斯的卡丹巴汽車站乘巴士前往,車程30分鍾,班次頻密;又可乘馬達三輪車或的士去。
莫倫動物保護區:位於果阿邦東面邊區,面積240平方千米,是果阿邦最大的動物保護區,區內有許多野生動物,亦是觀鳥的理想地方。遊客可豆流過夜,食宿旅店設備齊全。
交通:在加馬鎮乘坐火車先到古拉火車站,再轉巴士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