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熊羆是什麼意思呢
熊羆的意思是指熊和羆。
熊羆(xióng pí),出自我國文學中,其中的熊,指的是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熊科、熊亞科中的動物。羆,是熊的一種,也叫棕熊、馬熊或人熊,古稱羆。毛棕褐色,能爬樹游水。棕熊是陸地上體形第二大的食肉動物。
生活習性
食性雜,主要以翻掘洞穴的方法捕食鼠兔和旱獺,也涉水捕食水禽的雛鳥,在牧區也捕食家畜,還吃沒有腐爛的動物屍體。在可可西里,巡山隊員們發現西藏棕熊掩埋藏野驢、藏羚羊的屍體,這是其儲存食物的一種行為。吃多種多樣的植物,包括青草、嫩芽、漿果、松籽、青杠和櫟樹等籽實,也愛吃蜂蜜。
『貳』 熊都常出現在哪幾個國家
熊氏家庭成員體型差別較大,塊頭有大有小。一般的是北極熊(540千克),棕熊最大(1000/100千克),然後是美洲黑熊(約450千克)、亞洲黑熊(約150千克)、懶熊(140千克)、眼鏡熊(約175千克)、馬來熊(約45千克)。
『叄』 印度懶熊厲害嗎
比較厲害,會襲擊人類,有資料顯示印度曾有一隻名為「邁索爾懶熊」的懶熊,共殺害了12條人命和因猛烈攻擊而造成24人殘廢。
另外,它之所以叫懶熊不是因為懶惰,而是初始科學家認為它與樹懶相像歸屬於樹懶科,所以叫懶熊,其實他是熊科,不僅如此,懶熊非常聰明並且勤奮。
『肆』 熊有什麼種類
熊的種類有:
1、大棕熊:包括阿拉斯加棕熊、歐洲和亞洲棕熊、北美西部的灰熊。阿拉斯加棕熊體重可達七百八十公斤,是世界最大的食肉類動物。
2、美洲黑熊:是北美洲體型型最小,也是非常普遍的熊。居住在北美森林帶和墨西哥。美洲黑熊分布在加拿大及美國中部和東部的森林,它的身體顏色有很多種,黑色、棕色、灰色、白色都有。
3、眼鏡熊:眼鏡熊又叫南美熊、安第斯熊,產於南美北部,是惟一到達南半球的熊種,也是最愛吃植物性食物的一種熊,主要靠水果維生。
4、亞洲黑熊:亞洲黑熊又叫狗熊、月熊,還有個俗稱叫黑瞎子。分布在東亞和南亞的叢林地區;比美洲黑熊小。特長是爬樹、游泳。因為眼神不濟,所以練就了一身晝夜都行動自如的本領。
5、馬來熊:馬來熊又叫太陽熊或日熊,分布於印尼、緬甸、泰國、馬來半島及中國南部邊陲的熱帶、亞熱帶山林中,是熊家族中體型最小的一種。馬來熊多半生活在樹上,晝伏夜出,而且沒有冬眠的習慣。
6、印度熊:分布在印度和錫蘭的叢林。它的毛通常呈黑色,鼻子和舌頭都很長,便於挖食昆蟲,最喜歡吃蟻或白蟻。印度熊在天寒時會躲入洞穴,但並不冬眠。
7、懶熊:"吸塵器"是對懶熊的嘴部功能的形象比喻。生活於印度和斯里蘭卡熱帶森林中的懶熊形象奇特,下唇長而善動,形狀像舌頭,沒有上門牙,嘴可以伸進昆蟲藏匿的縫隙中,像吸塵器一樣把獵物席捲入口。
8、北極熊:又叫白熊、"冰山巨無霸",很會游泳。頭小頸長,毛呈乳白色。它的身軀雖大,行動卻很敏捷,通常捕食魚、海豹、海象等動物。北極熊分布在北極一帶,是愛斯基摩人很喜歡的獵物。由於各地獵人大量捕獵,留下的已經不多了。
9、台灣黑熊:台灣只有一種熊,就是台灣黑熊,也叫作狗熊,產在蘇澳、羅東、花蓮、獅頭山、玉山、阿里山等海拔一百到兩千公尺的地區。
北極熊的種群現狀:
生活在世界上的野生北極熊大約有2萬多隻,數量相對穩定。為了保護它們的生存,早在1972年,美國就頒布過法律,除了生存需要,禁止捕獵北極熊。
而到了1973年,北極圈內的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挪威、丹麥和前蘇聯更進一步簽署了保護北極熊的國際公約,公約除了限制捕殺和貿易以外,還進一步提出了保護其棲息地以及合作研究的條款。
『伍』 熊羆是什麼意思
熊羆,是出自我國文學中的熊羆,其中的熊,指的是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熊科、熊亞科中的動物。
熊羆中的羆是該類動物中體形最大的一種。生物學上的熊,包括了熊科所有動物,它們分屬熊貓亞科、眼鏡熊亞科、熊亞科。
動物學分類:
1、熊,哺乳綱,熊科動物的總稱,科名:Ursidae。而我國百姓一般所說的熊,是該科動物中熊亞科中的動物。熊是陸上肉食類中體形最大的動物。它們是由一種類似犬一樣的祖先進化而成的,是犬科動物進化道路上的一個分支。
2、熊科動物基本上都已偏離了食肉的習性,而成為雜食性動物了。有棕熊、黑熊、北極熊、印度懶熊、馬來熊、美洲黑熊等等之分。其中北極熊最大,棕熊次之,一般越靠近南方的體形越小。
3、羆,熊的一種,也叫棕熊、馬熊或人熊,古稱羆。毛棕褐色,能爬樹游水。棕熊是陸地上體形第二大的食肉動物,在夏季進食之後,體重會增加一倍,成年棕熊可達600公斤,最大可以達到800公斤。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4、棕熊是分布最為廣泛的熊科動物,它們可在歐亞大陸和北美的很多地方被人們見到。主要棲息在山區的森林帶, 而且多在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中。
『陸』 熊有多少種,生活習性如何
熊(英文名稱:Bears):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通稱,熊平時還算溫和,但是受到挑釁或遇到危險時,容易暴怒,打鬥起來非常兇猛。雖然一般人把熊看做是危險的動物,但在馬戲團或動物園中,卻是相當受人喜愛的。分布在北半球。在南半球,除了南美洲北部外,其他地方沒有它的蹤跡。熊科是個大家族,可分為4屬:懶熊屬 、眼鏡熊屬、馬來熊屬、熊屬,8種。
物種分類
大棕熊:包括阿拉斯加棕熊、歐洲和亞洲棕熊、北美西部的灰熊。阿拉斯加棕熊體重可達七百八十公斤,是世界最大的食肉類動物。歐亞的棕熊分布在歐洲及喜馬拉亞山以北的亞洲大陸,是童話中常見的動物。北美灰棉是北美洲最危險的動物,由於大量獵殺,存活的已經很少了。棕熊遍布亞、歐、北美三大洲,棕熊體重(1000 / 100kg ) 站立時有9英尺,體長2.5m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食肉目動物。而敘利亞棕熊卻很小,體重不足90公斤。中國的棕熊一般在100~500公斤。棕熊的胃口可以說是好極了,葷的、素的都愛吃。植物、昆蟲、蜂蜜、魚類,甚至鹿、羊、牛、都能一概吃下。[2]
美洲黑熊:是北美洲體型型最小,也是非常普遍的熊。居住在北美森林帶和墨西哥。它是爬樹高手,常常四處海浪,有時會偷襲家畜。除非受到挑釁,通常不會攻擊人類。美洲黑熊分布在加拿大及美國中部和東部的森林,它的身體顏色有很多種,黑色、棕色、灰色、白色都有。美洲黑熊常在6~7月份"娶妻生子",不過等小熊過完一周歲生日後,一家子便各奔東西,熊爸爸、熊媽媽也各自生活,看上去像"離婚"一樣,可到了下一年的6~7月份,它們就復婚,重新考慮生育下一代的事。
眼鏡熊:眼鏡熊又叫南美熊、安第斯熊,產於南美北部,是惟一到達南半球的熊種,也是最愛吃植物性食物的一種熊,吃各種果、葉、根、莖,很少吃昆蟲,它因眼睛四周有一圈白毛,若起來像戴眼鏡而得名。主要靠水果維生。眼鏡熊善於登高爬樹,通常獨自活動,偶以小家庭為單位,共住在一棵大樹上。
亞洲黑熊:亞洲黑熊又叫狗熊、月熊,還有個俗稱叫黑瞎子。分布在東亞和南亞的叢林地區;比美洲黑熊小。它的胸部有道淺色的月彎形標記,頸部的毛通常很長。亞洲黑熊其有攻擊性,常會為害牛羊。因為它天生近視,百米之外看不清東西,不過它的耳、鼻靈敏,順風可聞到半公里以外的氣味,能聽到300步以外的腳步聲。別看它外表愚拙,實際上機警過人。平時黑熊以植物為主食(你一定聽過黑瞎子掰苞米的故事),在秋季卻大吃昆蟲等動物性食品,在體內貯存大量脂肪准備在樹洞里冬眠。特長是爬樹、游泳。因為眼神不濟,所以練就了一身晝夜都行動自如的本領。亞洲黑熊分布於中國、印度、俄羅斯、日本、蒙古等國。
馬來熊:馬來熊又叫太陽熊或日熊,分布於印尼、緬甸、泰國、馬來半島及中國南部邊陲的熱帶、亞熱帶山林中,是熊家族中體型最小的一種,體重只有60公斤。馬來熊是爬樹高手,多半生活在樹上,晝伏夜出,而且沒有冬眠的習慣。馬來熊主要吃植物果、葉以及昆蟲和白蟻。夜間是馬來熊的天下,而白天它卻會悠閑地躺在樹上曬太陽。
印度熊:分布在印度和錫蘭的叢林。它的毛通常呈黑色,鼻子和舌頭都很長,便於挖食昆蟲,最喜歡吃蟻或白蟻。印度熊在天寒時會躲入洞穴,但並不冬眠。
懶熊:"吸塵器"是對懶熊的嘴部功能的形象比喻。生活於印度和斯里蘭卡熱帶森林中的懶熊形象奇特,下唇長而善動,形狀像舌頭,沒有上門牙,嘴可以伸進昆蟲藏匿的縫隙中,像吸塵器一樣把獵物席捲入口。懶熊的視覺極差,靠嗅覺和聽覺活動,所以它選擇了夜間出擊、白天酣睡的生活作風,於是人稱:懶熊。小懶熊常騎在母熊背上來來去去,寸步不離,這種母子感情大大強於其他熊類的母子關系。
北極熊:又叫白熊、"冰山巨無霸",很會游泳。頭小頸長,毛呈乳白色。它的身軀雖大,行動卻很敏捷,通常捕食魚、海豹、海象等動物。北極熊分布在北極一帶,是愛斯基摩人很喜歡的獵物。由於各地獵人大量捕獵,留下的已經不多了。它們生活在北極的莽莽冰原上,體大兇猛,以獵取海豹、幼海象、幼鯨、海鳥、魚類為生。貌似笨重的北極熊,行動十分敏捷,短跑時甚至能攆上馴鹿或北極兔。同時,它也是冰泳高手,游泳時速達10公里,潛水時間可達2分鍾,可在冰水中游上百公里,堪稱"半水棲獸類"。北極熊是生活在最北部、食肉性最強的一種熊。,北極熊大約一般為。
台灣黑熊:台灣只有一種熊,就是台灣黑熊,也叫作狗熊,產在蘇澳、羅東、花蓮、獅頭山、玉山、阿里山等海拔一百到兩千公尺的地區。
生活習性
大多數熊食性很雜,既食青草、嫩枝芽、苔蘚、漿果和堅果,也到溪邊捕捉蛙、蟹和魚,掘食鼠類,掏取鳥卵,更喜歡舔食螞蟻,盜取蜂蜜,甚至襲擊小型鹿、羊或覓食腐屍。但是北極熊比較特殊,主要吃魚和海豹。熊的視覺和聽覺都不十分靈敏,但嗅覺非常發達。
生活於北方寒冷地區的熊有冬眠現象,而位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的黑熊往往不冬眠。熊冬眠時間可持續4~5個月,在冬眠過程中如果被驚動它會立即蘇醒,偶然也會出洞活動。熊冬眠的洞穴一般選在向陽的避風山坡或枯樹洞內。除冬眠期外,熊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除了發情交配期外,其餘時間熊都單獨活動。母熊一般1年產1~4崽。
熊一般是溫和的、不主動攻擊人和動物,也願意避免沖突,但當它們認為必須保衛自己或自己的幼崽、食物或地盤時,也會變成非常危險而可怕的野獸。
——轉自「網路」
『柒』 印度熊的簡介
它們大概起源於歐洲漸新世的鼬熊(cephalogale)。晚第三紀的主要代表是祖熊(ursavus),這個屬在北美和中國也已發現,到上新世現代各屬就已出現了。熊類以晚始新世至上新世還有兩個旁支。一個是犬熊類(amphicyoninae)。這類動物主要發現於歐洲大陸,北美也有少量化石。這是一類個體相當大的動物,其牙齒形態與犬科者很接近,所以長期來被歸入了犬科。近來發現它們頭骨基部構造和四肢的構造與熊的更為接近,才又改歸熊科。另一類是半熊類(hemicyoninae),它們的地理分布與犬熊相同。早、中中新世以半熊(hemicgon)為代表,晚中新世以印度熊(indarctos)為代表,而上新世則以郊熊(agriotherium)為代表。這也是一類個體很大的動物,牙齒與熊類者相當接近了。
『捌』 熊的名字
有:阿拉斯加棕熊、棕熊、灰熊、美洲黑熊、眼鏡熊、馬來熊、印度熊、懶熊、北極熊、台灣黑熊等。眼鏡熊又叫南美熊、安第斯熊。亞洲黑熊又叫狗熊、月熊、黑瞎子。馬來熊又叫太陽熊、日熊。北極熊又叫白熊、冰山巨無霸。
關於熊的知識
熊: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通稱,熊平時還算溫和,但是受到威脅或遇到危險時,容易暴怒,打鬥起來非常兇猛。
熊科是個大家族,可分為4屬:懶熊屬 、眼鏡熊屬、馬來熊屬、熊屬,8種。熊一般是溫和的、不主動攻擊人和動物,也願意避免沖突。
大多數熊的食性很雜,既食青草、嫩枝芽、苔蘚、漿果、堅果,也到溪邊捕捉蛙、蟹、魚,掘食鼠類,掏取鳥卵,更喜歡舔食螞蟻,盜取蜂蜜等。
『玖』 史前巨熊的體型有多大
熊是食肉目的龐然大物,北極熊、棕熊是今天除鰭腳類以外最大的食肉動物。在史前,熊科家族更是人丁興旺,大傢伙的種類比今天更多。那麼,史前熊類有哪些大傢伙,最大能長到多大呢?
短面熊(Arctos)是眼鏡熊亞科的一屬,是今天眼鏡熊的遠親,生活在距今180萬年前至10.8萬年前更新世的北美。與其他熊類相比,這類熊看起來有著不成比例的短吻,短面熊因此而得名。
這些史前巨熊中,最大的毫無疑問是兩噸級的窄齒南美短面熊。然後依次是巨型短面熊、俄勒岡印度熊、舒氏郊熊、非洲郊熊、北極熊、洞熊、棕熊這些傢伙,這些都是噸級或准噸級的巨熊。而可達700-800千克的史前熊類,目前發現的就有十幾種之多了。熊科確實是食肉目中大型化之路走得最成功的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