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被印度人稱為聖城的是哪裡

被印度人稱為聖城的是哪裡

發布時間:2022-08-29 14:49:06

⑴ 印度人大多信奉什麼教,把什麼河稱為"聖河",哪個城是"聖城"

大多信奉印度教!
恆河為聖河!
耶路撒冷為聖城!

⑵ 耶路撒冷是什麼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 0耶路撒冷(以下簡稱耶京)為一舉世聞名的聖城(直至今天,不只為基督教、猶太教,而且也為回教人士稱為聖城),是以今日阿剌伯人直稱耶京為(El Quds),意即聖城,今把這舉世聞名的聖城簡介如下:

一、名稱:

耶路撒冷按最古老的文獻,即一八八七年在埃及南部所發現的稱為阿瑪爾納文獻上所載(El Amarna):在公元前十四世紀埃及人按客納罕人稱法,稱耶京為 Urusalim。按 Urusalim 這字的解釋,Uru 是「城」,Salim 有人解作為一神名,也有人解作「平安」之意(見撒冷)。希伯來文,即按瑪索辣經文,寫作 Ierusalem,但讀作 Ierusalayim,七十賢士譯本音譯作 Ierousalem。但在舊約的次正經書內,以及新約各書內(除瑪23:33外)都用另一希臘化的名稱,稱為 Ierosolyma ,現代文都用 Ierusalem,故中文也譯作耶路撒冷。

二、地理形勢:

耶路撒冷位於高原地帶(高出地中海二千四百九十三尺,高出死海三千七百五十六尺)。原來的古耶路撒冷地址,直到上一世紀中葉,以為位於今耶京西南隅,俗稱熙雍山山丘上,不過近代考古學家一致認為那是一種錯誤。而古耶路撒冷應是位於今聖殿南邊,俗稱敖斐耳(Ophel)山丘上。在敖斐耳山丘東邊的下面有一天然水泉,名叫基紅泉(Gihon)(日後又稱為聖母泉)。按這山丘即古耶路撒冷所在地。除北面與高凹不平的山地相連外,其它東西南三面環以深谷,東面為克德龍谷,南面有希農谷,西面為提洛培雍谷,即今日之大馬士革門直通至南面的希農谷。不過因日久天長已漸漸填平,今日似乎已看不出來。從這一形勢看來,這一山丘原是極好的天險地帶,尤其東面有一天然水泉,由此可知,何以從很古就有人揀了這一山丘,作為他們居住的地方。

三、歷史:

耶路撒冷究於何時開始有人居住?據考古學家的研究,約在公元前三千年已有人定居於此。約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阿摩黎人侵入了客納罕地,奪去了埃及人在此地之霸權,之後有一種屬印度歐羅巴的民族和曷黎人(Hurrian)也曾侵入耶京。公元前十八世紀,按猶太人的傳說,也即聖祖亞巴郎時代,同時為至高者的司祭默基瑟德在此為王,稱為撒冷王(創14:13),大約即耶路撒冷的簡稱。按阿瑪爾納文獻所載,稱耶路撒冷為烏路撒冷。約在公元前十四世紀為埃及王突特摩息斯三世(Tuthmosis III)佔領,耶京成了埃及的藩屬。當一個名叫阿布狄赫帕(Abdi-Hepa)在耶京執政時,受到匪徒入侵,曾向埃及王求救。之後,當以色列人入侵時,在耶京執政者為阿多尼責德克,他曾聯合了五個阿摩黎王子,企圖抗拒以色列人,但卒為若蘇厄所殺(蘇10:3-26)。不過若蘇厄並未佔領了耶京,因為直到達味時(約公元前一千年),耶路撒冷仍為耶步斯人所佔有,而且真正攻陷了耶京的乃達味君王(撒下5:8)。當達味攻下了耶京後,首先修築城垣,後又建了皇城,稱為達味城,並把約櫃迎入城中。他雖有意為天主建造聖殿,但為天主所拒(撒下7:2-4)。達味死後,撒羅滿繼位,更大興土木,先將達味城北面之摩黎雅山丘鏟平,修建了聖殿,然後將聖殿西南上低凹地填平,聖經上稱這一工程為「米羅」(即填平之意)(列上11:27)。之後,又在北面修築了一座城牆,即史稱第一道城牆,由今日所稱之雅法門直至聖殿的入口處。這樣耶京在撒羅滿統治下,成了政治與宗教之中心。不過好景不常,撒羅滿死後,達味王朝即一分為二,南北二國:北國亦稱以色列國,艾薩克瑪黎雅為首都,耶京只成了南國,也稱猶大國的京都。從那時起,耶京不只遭受到異民如埃及、培肋舍特人,而且多次也遭受到北國以色列的騷擾。當希則克雅為王時,為鞏固耶京又修築了第二道城牆,即由雅法門直到聖殿西北角,日後建有安多尼堡處。此外,他的另一大工程即修築了一條地下引水道,將基紅泉水引至城南端之史羅亞水池,全長約五百五十公尺,為預防在耶京被圍困時,不致城中無食水(列下20:20; 依22:9-11)。在希則克雅王後約一世紀(即公元前五九七年上),終於耶京為巴比倫王拿步高所攻陷,將聖殿搶掠一空,將一切防禦工事拆毀,將大批人民連同君王耶苛尼雅擄往巴比倫,立漆德克雅為猶大王,十年後因漆德克雅造反,拿步高王再度進攻耶京,終於在公元前五八七年上,將耶京及聖殿完全予以摧毀。

在以民充軍期滿之後,因波斯王居魯士所頒的上諭,准以民返國,重建聖殿,於是以民先後在則魯巴貝耳和乃赫米雅等人的領導下(由公元前五三八~四三九年),將耶京及聖殿重加修建,在厄下2:11-3:30對修城一事有很詳盡的記述,只是城門就不下十個之多,不過今天已多不可確定究在何處(讀者欲知詳情可參閱厄下2:11-3:30)。

之後,約在公元前三三二年,耶京又為亞歷山大大帝所佔,將耶京劃歸希臘帝國版圖。他死後,耶京又先後為埃及仆托肋米以及敘利亞色婁苛王朝所統治。但壓迫猶太人最厲害的,要推安提約古四世厄丕法乃(公元前一七六~一六四年),他不只拆除了耶京城牆,尤其褻瀆聖殿,因而激起了史稱瑪加伯兄弟護教的聖戰,終於在約納堂及息孟兩兄弟領導下,得以將敘利亞的勢力予以消滅,將拆除的城牆再加修建,使耶京又能得享平安,尤其獲享宗教自由,以致能再稱耶京為聖城(加上10:31)。可惜好景不常,因了依爾卡諾與阿黎斯托步羅的內哄,招致了羅馬帝國的干涉,終於在公元前六三年,耶京又為羅馬大將龐培所佔領,直到三七年,委任大黑落德為猶太王。由息孟執政至到大黑落德被封為王這段時間,史稱為「阿斯摩乃朝」時代。

當大黑落德執政後,又大事興建,先將聖殿修整一新,在聖殿西北隅的原稱巴里斯的碉堡重予以修建,改稱為安多尼堡,向為羅馬皇帝的馬爾谷安多尼表示敬意;在城的西南端為自己修建了一極奢侈的王宮。在他死後,繼他位的黑落德阿格黎帕一世於公元四四年上,又修建了一道城牆,俗稱第三城牆,將加爾瓦略山區也圍繞在內。但這些防禦工事,不數年後(即公元七十年),因猶太人作亂,為羅馬大將提托在圍城三月後,予以攻破,占據了耶京,並將聖殿付之一炬,將耶京劃歸直屬羅馬皇帝的一行省。之後,公元一三二年又因一名叫巴爾苛刻巴的叛變,羅馬皇帝哈德良將全城予以毀滅,而另以羅馬式重加改建,甚而將耶路撒冷易名為厄里雅卡丕托里納(Aelia Capitolina)。(按:厄里雅為哈德良的姓,卡丕托里納是羅馬人在城中心所敬拜的神 Jupiter Capitolinus 的簡稱)。在聖殿附近,建了一座猶丕忒神廟,並以死刑嚴禁猶太人踏足耶京。

之後,由公元二世紀直至今日,耶京又屢經波斯人、阿剌伯人、十字軍以及土耳其人等一再侵擾、摧毀、修建,是以耶京實可謂是一座飽經「滄海桑田」的城市。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國後,耶京被分為新與舊兩部份,新城屬以色列,舊城也即古耶路撒冷所在地,屬約但國。一九六七年六日戰爭後,整個耶京又全屬以色列統治。

四、耶路撒冷與救恩史:

耶路撒冷自達味佔領後,達味便建都於此,並為自己修建了皇城,稱為達味城,又將約櫃抬至達味城。因而耶京不只是政治中心,而且也成了以民的宗教中心,尤其在撒羅滿為上主修建了聖殿後,耶京成了「天主的住所」(見出15:13, 17)。按照申命紀上所說,上主乃唯一真神,為避免以民陷於敬拜邪神,按照梅瑟法律,以民不得在其它地方獻祭,而祇該到「天主的住所」耶路撒冷去朝拜天主(申12:5, 21)。聖詠的作者曾不斷歌頌耶路撒冷為「聖城」、「聖山」、「天主的住所」(詠87:1, 3; 76:3; 122)。

耶路撒冷除上述為「天主的住所」外,另一重要的理由,乃天主曾給達味許下要鞏固他的王權直到永遠(撒下7:8-16)。從天主這一許諾來看,無疑與日後默西亞神國有關,因為達味不久便去了世,他的繼位者撒羅滿也死去了,而且達味王國在撒羅滿死後,一分為二。之後不只北國為亞述所滅,即猶大國在公元前五八七年,也為巴比倫王所滅。充軍期滿後,以民雖由充軍地歸國,重建了聖殿,但並未能恢復達味的王國,由此可清楚看出:耶路撒冷的重要性是在乎宗教而不在乎政治,這一觀念,尤其由先知們的講述可資證明。先知們一方面譴責以民,尤其以民的領袖之不義,不惜預言耶京將遭受天主的嚴罰(見亞1:2; 依1:21-25; 3:1-15; 28:14-22; 米1:9, 12; 耶5:1-6; 6:1-12; 7:15; 8:13-18);但另一方面,由於耶京既是天主的城,敵人決不會將它完全消滅(依10:12-27; 30:18-25; 索3:14-20),而且耶京必將煥然一新。關於這新耶路撒冷,先知書內有極詳盡的描述。首先耶京將稱為「正義的城,忠貞的城」(依1:26),「上主是我們的正義」(耶33:16),「上主的御座」(耶3:13; 14:11),「上主在那裡」(則48:35)。在那裡將有一活水流出,河水流過的地方,魚類繁多,百物生長(則47:1-12; 岳4:18)。「太陽不再是你的光明,月亮也不再照耀你,上主要作你永久的光明,你的天主要作你的光輝…你的人民都要稱為義人」(依60:17-21);「萬民要奔赴你的光明」(依60:1-3),「我的殿宇將稱為萬民的祈禱所」(依56:7, 8),「萬民要奉上主的名匯集在耶路撒冷」(耶3:17)。總之,耶路撒冷將成為天下萬民精神的首都(依66:18-20; 匝2:14),是以先知們所描述的耶路撒冷,絕非以民由充軍地歸國後所重建的地上的耶路撒冷,而是指一形而上的精神的耶路撒冷,換言之,即默西亞來臨時,將要建立的神國,而耶京乃默西亞神國的首都。事實上,因耶穌的降生,上述先知們的預言已一一實現,這由新約的記述可獲得證明。當聖母與耶穌到耶路撒冷行取潔禮時,在耶京有一位老人西默盎,就說:「主啊!我親眼看見了你的救援,為作啟示異邦的光明」(路2:30, 32)。另一位聖婦亞納,稱耶穌為耶路撒冷的救援(路2:38)。及至耶穌長大傳教時,自稱為照世的真光(若8:12),又說:「誰若渴,到我這里來喝吧!凡信從我的,就如經上所說,從他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若7:37, 38)。無疑耶穌的話,雖非直接的,但至少影射依60:17-21; 則47:1-21; 匝14:8等經文,不過事實上,耶路撒冷祇在一短暫的時間,接受耶穌為他們的君王(瑪21:1-11),但此外,一直拒絕接納耶穌,甚至末後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不過天主的計劃,人是無法反抗的(耶穌曾以聖殿作他復活的象徵,見若2:19)。耶穌死後第三天復活了,不過耶京真正成了默西亞神國的首都,可說是在聖神降臨的那一天。從那一天起,聖教會,默西亞神國,正式成立了,也由那一天起,耶穌的福音,開始從耶路撒冷傳往天下各國,耶路撒冷無形中成了天下萬民的精神首都,正如前面所引諸先知所預言的,萬民將由天下各地,匯集到耶路撒冷朝拜天主。

末後,在新約里,又以新耶路撒冷來指天國(迦4:25-26; 默21:1, 4, 10-17),亦稱為天上的耶路撒冷,而這天上的耶路撒冷,按迦4:25-26的記載:在耶穌建立了教會後,已在地上開始了,但完美的境界,仍有待於日後真正的天國,那時如默21:1-4所說:「新耶路撒冷聖城,從天上由天主那裡降下…是天主與人同在的帳幕…天主要拭去他們眼上的一切淚痕,以後再也沒有死亡,再也沒有悲傷…因為先前的都已過去了」。在這一意義下,位於巴力斯坦的耶路撒冷乃是日後天上的耶路撒冷的象徵。

五、耶京今日的形勢:

自五旬節聖神降臨日,耶京成了默西亞神國的首都起,直到今天,每年不知有多少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來朝拜耶穌受難受死以及復活升天的聖地,這正應驗了先知依撒意亞所說:「將有許多民族上去說:來啊!我們攀登上主的聖山,往雅各布伯天主的殿里去…」(依2:3)。是以我們把今日耶京的地形略提一二,使讀者對今日的耶京有一大略的認識(見圖)。從這一圖上可清楚地看出耶穌當日講道、受難、受死所走的路線,以及今日教友朝聖的目的地的所在,在圖的最北端有貝特匝達池,在該處耶穌曾治癒一患病三十八年的癱子(若5:2-8),現在是亞納堂,為法籍俗稱白衣神父所管。接著下來是昔日聖殿所在地,今為奧瑪爾(Omar)清真寺。聖殿周圍所劃的點,乃聖經上所稱的撒羅滿走廊,耶穌多次在該處與猶太人講道辯論,耶穌死而復活升天,宗徒們繼續在該處講道(宗3:11)。在東面那一出口處,為金門,也稱穌撒門,過去有人誤認為聖經上所說的「麗門」(宗3:10),(按「麗門」當在偏西,即容許外教人進入聖殿庭院處),今已不通行,但從城內外仍可看出該門當日的輪廓。聖殿東面為革責瑪尼園,即耶穌受難前夕祈禱的地方,今為耶穌山園祈禱大殿,位於橄欖山麓,在橄欖山上有一小圓形的建築物,據雲乃耶穌升天處。聖殿的北面,為安多尼堡,即當日耶穌在比拉多前受審的地方,今為回教一小學所在地,教友拜苦路,即以該處為第一處。在該小學的對面,有方濟會辦的聖經學院,稱為「耶穌受鞭打會院」,為記念耶穌在該處受鞭打之苦。在該院左邊有一圓形小堂,稱為「判死刑小堂」,據雲即在該處耶穌為比拉多判處死刑。由該小堂直通左邊一修女院(即熙雍聖母修女會),仍可見到若19:13所載的「石鋪地」,希臘文稱為 Lithostrotos。城的西南隅為晚餐廳,乃耶穌建立聖體聖事以及聖神降臨所在地。在附近建有一座「聖母棄世升天堂」,西文簡稱為 Dormitio。城西北為昔日所稱的哥耳哥達,拉丁文稱為 Calvariae Locus,中文譯為「髑髏」地(瑪27:33)。在該處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而死,今為耶穌聖墓大殿所在地。在這聖墓大殿內除可見到一極狹小的耶穌聖墓小堂外,在進入大殿的右邊,為耶穌被釘死之地方。這大殿今分屬於天主教、希臘正教、亞美尼亞教會所共管。以上所述,乃今日朝聖者所渴望而實際上也可親歷其境的各聖地,如讀者有機會到耶路撒冷,對上述各聖地,自會一目瞭然,故不多贅。

⑶ 世界公認的四大聖城,都是哪四個為何被稱為「聖城」

耶路撒冷、麥加、洛陽、雅典。被稱為聖城是因為文化信仰

⑷ 恆河在哪裡

恆河,位於南亞恆河平原中部

中文又譯為殑伽河、強伽河、岡底斯河,為南亞大河,有兩個主幹,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和德干高原,流經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爾邦、恰爾肯德邦、西孟加拉邦後,進入孟加拉國,改稱帕德瑪河,會合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國境內的下游賈木納河,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其入海河段稱為梅克納河。

恆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她不僅是今天印度教的聖河,也是昔日佛教興起的地方,至今還有大量佛教聖地遺存。

(4)被印度人稱為聖城的是哪裡擴展閱讀:

恆河的流域情況:

恆河穿過西瓦利山脈後,在古城哈德瓦附近進入平原,與其著名支流朱木拿河結伴並排而行,流至阿拉哈巴德時聚會一堂,地勢再降至120m。

由於恆河到此已沙多水濁,而朱木拿河水深且清,結果褐色的恆河水與青色的朱木拿河水形成十分明顯的水線,以後逐漸交融混合。恆河接著氣勢磅礴地流向印度宗教聖地瓦臘納西,又集納了許多支流(如哥格拉河、宋河、干達克河、古格里河等),河面寬闊,水流浩盪地奔向下游。

進入孟加拉國後,恆被稱為帕德瑪(意為荷花)河,分成數條支流,並匯合大拉馬普特拉河,形成「丫」字形,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就在這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恆河三角洲。它的面積達56980km2,地勢低平,海拔僅10m。

這里河網密布,土壤肥沃,農業發達,是南亞次大陸水稻、小麥、玉米、黃麻、甘蔗等重要種植區。布拉馬普特拉河長約2900km,水量充沛,河道亦極其穩定,上游即雅魯藏布江。恆河河口部分是大片紅樹林和沼澤地,稱「松達班」,梵文意為「芳林」。

⑸ 中國的聖城,到底是洛陽還是曲阜

商丘是孔子之祖所在地,又是莊子、老子所在地。故此被稱謂「聖城」。

⑹ 為什麼耶路撒冷被稱為「聖城」

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或稱「三大天啟宗教」)的聖地。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聖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跡西牆,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也相當重視耶路撒冷,因為根據《聖經》記載,這里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以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並在聖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來紀念這一事件。

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一個對比強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社會不同階層,同處一城;城市的東西兩部分更是截然不同,發展水平懸殊。

老城雅法門以西的西耶路撒冷是現代以色列的核心地帶(如果再繼續向西數十千米,就是以特拉維夫為中心的「但」沿海大都市區),而老城及其東、北、南三面的東耶路撒冷則以巴勒斯坦人為主。最特別的地方是面積只有1平方千米,被一圈城牆所圍繞的耶路撒冷老城,其中又分為4個宗教與種族聚居區:猶太區、基督徒區、亞美尼亞區和穆斯林區。

耶路撒冷最重要的也是引起重大爭議的宗教聖地均位於此處:包括猶太教的西牆和聖殿山,穆斯林的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和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聖墓教堂和苦路。

⑺ 印度聖城瓦拉納西恆河邊的夜祭儀式有多神秘

恆河,發源自西瑪雅拉山南麓和德干高原,是一條主要流經印度的南亞大河,為印度最具代表性的河流,有印度的母親河之稱。提起印度恆河,經常有網友調侃恆河水如此之臟竟然還有人喝,但恆河在印度人心中是聖河,是女神的化身,是不可以隨便開玩笑或去褻瀆的。

⑻ 數萬印度人跳入了恆河沐浴!恆河到底為什麼成為印度人心中的聖地

因為這與他們宗教有關系,而恆河的文化又與宗教關系密切,恆河其實是古代印度文明的發源地,因為培育了印度人,所以創造了極其輝煌的印度文化,宗教性是其最顯著的特徵。不僅是佛教興起的地方,也是印度教育的發源地,而恆河又恰恰流傳著許多浪漫的神話故事,才使得印度人這么尊崇。

2.恆河為什麼是濕婆神的化身?

其實我們這些外國的常拿恆河開玩笑,但恆河是大多數印度人心目中的聖河,是神河,不能拿來開玩笑或褻瀆,恆河是印度神話傳說中濕婆神的化身。

濕婆神被印度稱為“神中之神”,她來到喜馬拉雅山,用自己的身體擋住洪水,讓洪水變得溫和。於是,跋吉羅陀國王洗滌了罪孽,河水也使當地人民受益。人們認為女神救了他們,於是把恆河當作神河。民間傳說只要在恆河中沐浴,便可洗刷過去的罪孽,洗刷過去的心,洗刷過去的心,洗刷未來的心,洗刷未來的心,這也是許多印度人愛沐浴的原因,這或許就是印度人的信仰。

⑼ 聖城是哪個城市的美稱

耶路撒冷
位於近東黎凡特地區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於猶大山地,介於地中海與死海之間,被譽為三大宗教的聖城(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為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1980年,以色列立法認定耶路撒冷是該國「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多數國家都將大使館設在特拉維夫。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國的首都。耶路撒冷是巴以沖突的中心。面積只有1平方公里,被一圈城牆所圍繞的耶路撒冷老城:猶太教的哭牆和聖殿山、穆斯林的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聖墓教堂和苦路。

⑽ 被印度人譽為聖河的是

恆河

南亞最長、流域最廣的河流。在印度與孟加拉國境內。印度人視為「聖河」。源頭的甘戈特里冰川和沿途的啥德瓦、阿拉哈巴德、瓦拉納西等河畔城市,被印度教徒視為聖地。全長2,580公里。流域面積90.5萬平方公里。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坡,最遠的支流上源在中國西藏境內。西南流入印度,至德夫普拉亞格附近,與阿拉克南達河相匯合,始稱恆河。在哈爾德瓦穿過西瓦利克山脈,進入平原,轉為東南流向,至阿拉哈巴德與亞穆納河匯合後,河身蜿曲,東流入孟加拉國境與布拉馬普特拉河會合,組成河口三角洲,向東流入孟加拉灣,進入印度洋。沿途有大量支流匯入。下游水網運河密布,是一個大的農業生產地區,有水稻、小麥、玉米、黃麻、甘蔗等。東距孟加拉國17公里處建有法拉卡水壩。哈爾德瓦以下可通航。

印度聖河

印度是四大文明畜國之一,曾經創造了人類歷史上著名的「恆河文明」。恆河這條世界名川,被印度人民尊稱為。聖河」和。印度的母親」,眾多的神話故事和宗教傳說構成了恆河兩岸獨特的風土人情。

恆河用豐沛的河水哺育著兩岸的土地,給沿岸人民以冉輯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沖積成遼闊的恆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勞的恆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這里勞動生息,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的足跡遍布恆河兩岸,詩人歌手行吟河畔。至今,這里仍是印度、孟加拉國的精粹所在。

桓河是印度的聖河,歷史悠久,有著濃厚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即使經過千年的文明洗禮,恆河兩岸的人們仍然保持著吉老的習俗。許多自古流傳的神話,使印度人民對恆河母親生起無限的懷想,扦目烙下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結,這一生中至少要在恆河中沐浴一次,讓聖河洗凈生生世世所有的罪業。

在印度,大多數印度教信徒終生懷有4大樂趣:敬仰濕婆神、到恆河洗聖水澡並飲用恆河聖水、結交聖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納西聖城。

印度人視恆河為聖河,將恆河看做是女神的化身,虔誠地敬仰恆河,據說是起源於一個傳說故事。古時候,恆河水流湍急,波濤洶涌,經常泛濫成災,毀滅良田,殘害生靈,有個國王為了洗刷先輩的罪孽,請求天上的女神幫助馴服恆河,為人類造福。濕婆神來到喜馬拉雅山下,散開頭發,讓洶涌的河水從自己頭上緩緩流過,澆溉兩岸的田野,兩岸的居民得以安居樂業。從此,印度教便將恆河奉若神明,敬奉濕婆神和洗聖水澡成為印度教徒的兩大宗教活動。

每天清晨,成千上萬的印度教徒,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既有本地人,也有外鄉人,來到恆河邊,懷著虔誠的心情,走進恆河,痛痛快快洗個澡,以求用聖水沖刷掉自己身上的污濁或罪孽,達到人生超脫凡塵、死後到天國永生的願望。印度教徒便是這樣虔誠地把用恆河水「沖洗身上的過失」看成是莫大安慰和榮幸。在瓦拉納西城的新月形河灣兩岸,歷代王朝先後修築了大小64個台階碼頭,供人們做冰浴禮拜之用。

一個不需要防盜門的民族,是一個深藏著尊嚴的民族。也許,印度教的和平傳統,還有甘地的非暴力主義,最可能在這個民族的清潔和溫和里生長。我看過一部名為《甘地傳》的電影,一直將甘地視為我心中謎一般的人物。這個乾瘦的老頭,總是光頭和赤腳,自己紡紗,自己種糧,為了抗議不合理的鹽稅,他有一次還曾經帶著男女老少拒食英國鹽,一直步行到海邊,自己動手曬鹽和濾鹽。他推翻英帝國殖民統治是歷史性壯舉,不需要軍隊也不需要巨資,一旦拿定主意,剩下的事就是默默走出家門進行和平大進軍。他從一個村子走到另一個村子,從一片平原走向另一片平原,他身後的隊伍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壯大,直至覆蓋在整個地平線上,幾乎是整整一個民族。碰到軍隊的封鎖線,碰到刺刀和大棒,他們寧願犧牲也絕不反抗,只是默默地迎上前去,讓自己在刺刀和大棒下鮮血淋淋地倒下。第一排倒下了,第二排再上;第二排倒下了,第三排再上……直至所有在場的新聞記者都閉上了眼睛,直至所有鎮壓者的目光和雙手都在發抖,直至他們驚恐萬狀地逃離這些手無寸鐵的人並且最終交出政權。

作為印度之魂,甘地不似俄國的列寧、中國的毛澤東、南斯拉夫的鐵托以及拉丁美洲的格瓦拉,他一彈不發地完成了印度的獨立,堪稱20世紀的政治奇跡和政治神話之一。

這里的節日也同中國的不一樣:街上並無車水馬龍,倒有點出奇的燈火闌珊和人跡寥落;也沒有杯籌交錯,倒是所有的餐館和各家各戶的廚房一律關閉——人們以禁食一天的傳統習俗來迎接新的歲月。他們不是以感官的放縱而是以慾望的止息來表示歡慶。他們的飢餓是神聖,是幸福,也是緬懷。這種來自漫長歷史的飢餓,來自漫長歷史中父親為女兒的飢餓、兄長為妹妹的飢餓、兒子為母親的飢餓、妻子為丈夫的飢餓、主人為客人的飢餓、朋友為朋友的飢餓、人們為樹木和土地的飢餓,成為他們世世代代的神秘儀禮,成為了他們隆重節日的組成部分。

恆河聖水沐浴節

印度教徒認為,恆河水源於神山聖湖,因此恆河是「聖河」,每12年舉行一次印度恆河聖水沐浴節(又稱大壺節)。

傳說中,聖水沐浴節首次舉辦的時間是在雅利安人時期(公元前1500年定居於印度)。當時眾神和群魔達成臨時協議,雙方合力取得銀河系中的長生不老仙露後平分。爭奪盛仙露的大壺之戰進行了整整12天12夜(相當於人間12年)。壺中仙露灑落到了四個地方:阿拉哈巴德、哈里瓦、烏疆和納錫。因此,聖水沐浴節也就在這四地舉行。

由於聖水沐浴節與恆河這兩個詞與印度宗教傳統的緊密聯系,許多人已認為它們是同意詞。因為聖水沐浴節是最隆重的宗教節日,恆河也就被看做是最偉大的宗教河。多少年來,恆河在印度人的精神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與被印度人稱為聖城的是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阮氏越南語怎麼寫 瀏覽:300
印度老人王琦現在過的怎麼樣 瀏覽:308
agonia義大利語是什麼意思 瀏覽:613
義大利西西里島有哪些足球隊 瀏覽:405
科興疫苗印尼文怎麼寫 瀏覽:602
印度產的是什麼煙 瀏覽:817
英國人為什麼去美洲建國 瀏覽:251
印尼魚鷹機多少錢 瀏覽:473
伊朗內賈德是什麼派 瀏覽:126
西班牙留學和義大利留學哪個好呀 瀏覽:311
兩伊戰爭為什麼對汶萊印尼有利 瀏覽:135
中國最低氣溫是多少度 瀏覽:629
美國為什麼選擇對伊朗動手 瀏覽:502
印尼的天空是什麼 瀏覽:698
印尼是出什麼產地證 瀏覽:763
英國槍擊案從哪裡來 瀏覽:479
美國人去印度有多少 瀏覽:506
印尼盾工資多少 瀏覽:792
印尼盾2條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139
印尼四紋虎在哪裡 瀏覽: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