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1980年印度發生了什麼

1980年印度發生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30 03:03:25

Ⅰ 博帕爾的災難事件

1984年災難事件
1984年11月4日。照片里的人都是博帕爾事件的受害者,他們的眼睛瞎了。聯合碳化物工廠的有毒氣體泄漏後,他們在博帕爾醫院外等待治療。
博帕爾事件發生於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爾市美國聯合碳化物屬下的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設於博帕爾貧民區附近一所農葯廠發生異氰酸酯泄漏事件。官方公布瞬間死亡人數為2,259人,當地政府確認和氣體泄露有關的死亡人數為3,787。還有大約8,000人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中喪命,另外還有大約8,000人因為氣體泄露而死亡。根據一份2006年的官方文件顯示,這次泄露共造成了558,125受傷包括38,478暫時局部殘疾以及大約3,900嚴重和永久殘疾。現時當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兒童夭折率,仍然因這些災難遠比其他印度城市為高。
由於這次大災難,世界各國化學集團改變了拒絕與社區通報的態度,亦加強了安全措施。但也因這事件,很多環保人士以及民眾,都反對將化工廠設於鄰近民居的地點。新化工廠的設置,都會引發民眾的抗爭。
而美國聯合碳化物集團,經過在美國和印度多番訴訟,亦因這次慘劇要向印度政府賠償四億七千萬美元,並要出售該集團持有的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百分之五十股權,用以興建治療受影響居民的醫院和研究中心。不久,美國聯合碳化物集團被人狙擊,雖然狙擊失敗,但董事局仍將美國聯合碳化物分拆成若干公司,包括永備電池集團。而美國聯合碳化物集團在2001年2月,成為美國陶氏化工(Dow)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
該事件被認為史上最嚴重的工業災難之一。
造成博帕爾大慘案的罪魁禍首甲基異氰酸酯是一種活動性極強的劇毒液態氣體,在21攝氏度時氣化,連毒物學專業工作者也不願意在實驗室里研究它。1964年,印度農業「綠色革命」運動正如火如荼,中央政府多年為億萬飢民的危機所困擾,急於解決全國糧食短缺問題,而其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內有無足夠的化肥和農葯。因此,當時世界著名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提出的開辦一座生產殺蟲劑農葯廠的建議,對印度政府來說正中下懷,求之不得。1969年,美國和印度專家就此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方案。同年,一家小規模的農葯廠在博帕爾市近郊應運而生,試產3年後雙方都表示滿意。1975年,印度政府正式向美方頒發了在印度製造殺蟲劑農葯的生產許可證。一座具備年產5000噸高效殺蟲劑能力的大型農葯廠終於在博帕爾市郊建成。
1980年以前,博帕爾市的農葯廠依靠進口的甲基異氰酸鹽生產殺蟲劑。之後,該廠根據工業自給自足的政策,開始自行生產這種劇毒原料。博帕爾市農葯廠的液化甲基異氰酸鹽氣體被儲存在3個不銹鋼制的雙層儲氣罐中。為了防止罐內溫度在夏季烈日曝曬下升高,罐體大部分應掩埋在地表以下。罐壁間有致冷系統,以確保罐內毒氣處於液化狀態。萬一罐壁破裂,毒氣外逸,凈化器可中和毒氣;假如凈化器失靈,自動點火裝置可將毒氣在燃燒塔上化為無毒氣體。然而,這些安全措施形同虛設,在事發時不曾發揮任何作用。
慘案發生後,印度政府向受害者及死者家屬提供了一定數量的緊急救濟。美國和印度的律師代表博帕爾市的受害者向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提出850億美元的賠款和罰款。美國法院於1986年5月作出裁決,聲稱事故發生在印度,案子應由印度審理。1986年10月,印度博帕爾地區法院正式開庭審理此案。印度政府1986年11月22日正式向法院提出,要求該公司賠償31.5億美元。1989年2月14日,印度最高法院最終裁定該公司賠償4.7億美元,並責令其3月31日一次付清,該公司宣布接受這一裁決。印度一些律師和群眾對這一裁決不滿,紛紛向印度最高法院提出上訴。到1990年11月,辛格下台,事件仍未最後了結。至1994年,受害者才從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獲得4.5億美元的賠償。毒氣泄漏帶來的惡果將危害幾代人。

Ⅱ 1980年後克什米爾發生了什麼事情

克什米爾大地震。
2005年於UTC時間2005年10月8日03:50:38分發生,震中位於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測量的震級為7.6,震中位於北緯34度25分55秒,東經73度32分13秒34.431944444444;73.536944444444,伊斯蘭堡東北方95 km(60 哩)穆扎法拉巴德附近,震中深度10 km(6.2 哩)。 日本氣象廳測量的震級為7.8。印度氣象局宣布震級為里氏6.8級。這是這一地區100年來經歷的最強地震。巴基斯坦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數是七萬三千,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造成1400人死亡。

Ⅲ 20世紀30年代至80年代,世界發生了那些令人震驚的公害

20世紀十大世界公害

1930年 馬斯河谷煙霧事件

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區。在這個狹窄的河谷里有煉油廠、金屬廠、玻璃廠等許多工廠。12月1日到5日的幾天里,河谷上空出現了很強的逆溫層,致使13個大煙囪排出的煙塵無法擴散,大量有害氣體積累在近地大氣層,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一周內有60多人喪生,其中心臟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許多牲畜死亡。這是本世紀最早記錄的公害事件。

1943年 洛杉磯光化學煙事件

夏季,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該市250輛汽車每天燃燒掉1100噸汽油。汽油燃燒後產生的碳氫化合物等在太陽紫外光線照射下引起化學反應,形成淺藍色煙霧,使該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紅、頭疼病。後來人們稱這種污染為光學化學煙霧。1995年和1970年洛杉磯又兩度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後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1948年 多諾拉煙霧事件

10月下旬,美國的賓夕法尼亞洲多諾拉城。該城有許多大型煉鐵廠、煉鋅廠和硫酸廠。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霧彌漫,受反氣旋和逆溫控制,工廠排出的有害氣體擴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育、喉嚨痛、頭痛胸悶、嘔吐、腹瀉。17人死亡。

1952年 倫敦煙霧事件

自1952年以來,倫敦發生過12次大的煙霧事件。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內就有4000人死亡。禍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塵和二氧化硫。

煙霧逼近所有飛機停飛,汽車白天開燈行駛,行人走路都困難。煙霧事件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猛增,5天內有4000人死亡,兩個月內又有8000多人死亡。

1953--1956年 水俁病事件

日本熊本縣水俁鎮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廢水中含有貢,這些廢水排入海灣後經過某些生物的轉化,形成甲基貢。這些貢在海水、底泥和魚類中富集,又經過食物鏈使用權人中毒。

當時,最先發病的是愛吃魚的貓。中毒後的貓發瘋痙攣,紛紛跳海自殺。沒有幾年,水俁地區連貓的蹤影都不見了。1956年,出現了與貓的症狀相似的病人。因為開始病因不清,所以用當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環境廳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1955--1972年 骨痛病事件

鎘是人體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縣的一些鉛鋅礦在采礦和冶煉中排放廢水,廢水在河流中積累了重金屬「鎘」。人長期飲用這樣的河水,食用澆灌含鎘河水生產的稻穀,就會得「骨痛病」。病人骨骼嚴重畸形、劇痛、身長縮短,易脆易折。

1968年 日本米糠油事件

先是幾萬只雞吃了有毒飼料後死亡。人們沒深究毒和來源,繼而在北九州一帶有13000多人受害。這些雞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聯苯的米糠油而遭難的。病人開始眼皮發腫,手掌出汗,全身起紅疙瘩,接著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這次事件曾使整個西日本陷入恐慌中。 1984年 印度博帕爾事件

12月3日,美國聯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爾市的農葯廠因管理混亂,操作不當,致使地下儲罐內劇毒的甲基異氰酸脂因壓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噸毒氣形成一股濃密的煙霧,以每小時5000米的速度襲擊了博帕爾市區。死亡近2萬人,受害20多萬,5萬人失明,孕婦流產或產下死嬰,受害面積40平方公里,數千頭牲畜被毒死。

1986年 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

4月26日,位於烏克蘭基輔市郊區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由於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誤,4號反應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

西歐各國及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測到了核電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質。31人死亡,237人受到嚴重放射性傷害。而且在20年內,還將有3萬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輔市和基輔州的中小學生全被疏散到海濱,核電站周圍的莊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萬噸糧食,距電站7公里內的樹木全部死亡,此後半個世紀內,10公里內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內不能生產牛奶——

這次核污染飄塵給鄰國也帶來嚴重災難。這是世界上最嚴重的一次核污染。

1986年 劇毒物污染萊茵河事件

11月1日,瑞士巴塞爾市桑多茲化工廠倉庫失火,近30噸劇毒的硫化物、磷化物與含有水銀的化工產品隨滅火劑和水流入萊茵河,順流而下。150公里內,60多萬條魚被毒死,500公里以內河岸兩側的井水不能飲用,靠近河邊的自來水廠關閉,啤酒廠停產。有毒物沉積在河底,將使用使萊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1987年9月,巴西戈亞尼市癌症研究所丟棄的放射性同位素鉛罐,被當作廢品賣給一收購站。

這些罐內的射性物質外泄,3人死亡,20多人患上嚴重的放射病,還有200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Ⅳ 史上最嚴重工業災難,印度博帕爾慘劇是怎麼造成的有多慘

要說世界上因為人禍造成的最大最慘的工業災難,非蘇聯的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爆炸和印度博帕爾的毒氣泄漏兩大事故莫屬。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已經拍成了電視劇紀錄片,使人們對此災難已經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但是很多人對發生在印度的博帕爾毒氣泄漏事故根本不知道。這一事故有多麼殘酷,看看以下數據就知道了。

但是到了19世紀80年代,該公司連年虧損,疏於管理,聘用了一些文化水平很低的印度人加入到公司,他們甚至連英文都看不懂,更不懂得如何去操作這些復雜的機器裝備。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為了節約成本,居然將毒氣罐上方的冷卻系統時不時間斷停運,據說一天可以省30美元。事故爆發前,就有一支安全稽查隊向公司高管通報,該公司有61處隱患,但該公司置之不理。最可氣的是當氣體泄漏之後,病人被送到醫院,醫生護士不知道該毒氣是何種成分,要求該公司公開其成分。但慘遭拒絕,該公司卻說涉及到商業秘密,堅決不能透露。本來很多人可以得到救治去,卻因涉及商業機密死於非命。印度人民要求該公司賠償850億美元,結果只賠了2.6億美元,這個公司後來便被美國陶氏化學公司吞並了,此案也就不了了之。最可悲的還是在這次災難中死亡殘疾的印度底層人民,很多人分文沒有拿到。

Ⅳ 日本,印度糧食自供不足的社會原因

印度:糧食大國、飢餓大國

「印度用佔世界2.4%的國土面積養活全球1/6的人口。」這是國際媒體提到印度糧食生產狀況時常用的數據。在糧食安全上有過慘痛教訓的印度,嚴格來說應是「人多地不少」。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中國要「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有人計算18億畝合120萬平方公里。印度國土面積約為中國的1/3,卻擁有180萬平方公里的可耕地。印度河與恆河兩大河流沖積平原,給人口超過13.5億的印度帶來肥沃的土地。印度歷史上就是農業大國,但從淪為英國殖民地到1947年獨立,印度發生過5次大飢荒。從獨立到20世紀70年代,印度又發生3次較大飢荒,官方統計餓死300餘萬人。

糧食安全問題是歷屆印度政府的心腹大患,並通過「綠色革命」等舉措提高糧食產量。到1980年,印度政府宣布本國實現糧食自給。現在,印度日常農產品價格保持低水平,糧食略有盈餘出口,這與獨立前後糧食長期短缺、依靠進口形成強烈對比。為保證農民的權益,刺激生產積極性,印度政府還長期實行糧食收購價保護。在維護社會公平和選舉因素推動下,印度對農產品價格實行干預政策,出台《國家糧食安全法案》。

在有糧食出口的印度,國民飢餓狀況卻在加劇。據《印度教徒報》報道,去年7月聯合國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顯示,印度仍是擁有最多「糧食不安全人口」的國家。報告估算,2014年至2019年,即莫迪政府的第一個任期,印度的糧食不安全狀況增長3.8個百分點。印度在「2020年全球飢餓指數」107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94位,屬於「重度」飢餓類。英國《對話》雜志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糧食生產大國印度還是世界上飢餓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的情況敲響警鍾,提醒各經濟體必須重新配置自己的糧食體系」。

日韓緊盯糧食出口國風吹草動

在日本,關於糧食自給率的問題經常被提起。日本糧食自給率1965年為73%,之後就直線下降,現在在發達國家中處於最低水平,且前景嚴峻。為改變現狀,日本也有鄉村振興的藍圖。去年3月,日本政府制定農業政策指導方針——「糧食·農業·農村基本計劃」,其核心是到2030年將糧食自給率從2018年的37%提升至45%。日本《高知新聞》2019年曾刊發題為「日本食品安全保障處於十分危險狀況」的社論,提到日本小麥自給率只有12%,政府必須要有危機感,要推進智能農業,以彌補無法集中農業用地大規模生產,以及農戶減少和老齡化社會帶來的勞動力不足。

受疫情影響,俄羅斯、阿根廷等糧食出口國去年一度限制本國的糧食出口或准備針對穀物出口商徵收特別稅,這讓地少人多的日本更為不安。日本農協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就像疫情初期口罩短缺一樣,如果糧食出口國都『國產國消』,對日本來說會意味著什麼?與生產工業產品不同,日本的農畜產品不可能馬上擴大生產。」來自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的佐藤康博不無擔憂地說:「我有過這樣的危機感——食品安全保障是關繫到國民生命的問題,所以有必要做好准備。」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藤井聰今年1月在《農業協同組合(農協)新聞》上撰文說,農業用地只佔日本國土的13.5%,從「食品安全保障」的觀點出發,必須將提高「糧食自給率」定位為重要的國家目標。此前,《日本產經新聞》曾援引農協一位負責人的話說:「提高食品自給率只是中央政府在搖旗吶喊,在地方政府、農業生產者、消費者那裡還沒有產生廣泛共鳴。」

據報道,今年6月前,日本政府將匯總有關「在後疫情時代強化食品安全保障」的各種信息,應對糧食生產、流通和消費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風險。東京大學鈴木宣弘研究室給出的一組數據是:「把種子因素考慮其中,2018年日本蔬菜自給率為8%,把飼料因素考慮其中,牛肉自給率為11%、豬肉6%、雞肉12%,而這些數字2035年將降至3%、2%、1%、2%。如果這樣持續下去,日本將無法應對糧食出口國限制糧食出口的禁令。」不過,據《讀賣新聞》報道,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等國一直在向日本出口小麥,且日本還有國家儲備、大米自給自足。但日本主流媒體還是呼籲,政府必須與商社等民間企業合作,努力穩定糧食供應。據了解,日本很多綜合貿易公司在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投資農業生產,專門生產面向日本出口的農作物。

水稻是日本唯一可以通過國產實現大米自給自足的作物,不過,據《環球時報》駐日記者觀察,一些種植水稻的日本農民卻面臨收入難以保障的現實情況。秋田縣湯澤市是日本著名的大米品種「秋田小町」的產區,在當地勞作近40年的稻農石成壽告訴記者,他同時還種植飼料用稻穀和櫻桃,因為「只靠種植水稻無法生存下去,要從事復合農業」。

韓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同樣突出

上世紀60年代,韓國穀物綜合自給率曾高達90%,但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如韓國人肉類消費增加,以及產業化、都市化提高讓耕地越來越少,韓國糧食自給率也出現持續下滑現象。目前,韓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034公頃,在經合組織國家中處於最低水平。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的統計數據顯示,雖然2009年至2019年韓國政府在糧食領域投入13.52萬億韓元進行扶持,如補貼農民種植水稻以外的農作物、通過援助培訓和農資方式培育糧食作物共同經營制度、支持水田旱作等,但效果並不理想。韓國2019年的糧食自給率僅為45.8%,與2009年的56.2%相比大為降低。受天災和國際糧食價格影響,韓國2020年出現糧食產量過去52年來最低和價格史上最高的現象。

韓國糧食的不足部分主要依靠國際市場購買,因此,糧食出口國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加劇韓國的危機意識。據《韓民族新聞》報道,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去年5月曾進行過「應對糧食危機特別演練」,核心內容就是向在海外的韓國農場主下達「進口糧食命令」。目前,共有69個韓國法人在俄羅斯、柬埔寨、中國、越南、印尼等地經營農場,「進口糧食命令」實際上就是讓他們想方設法將糧食運往韓國。但一些韓國專家還是認為,韓國的糧食安全已亮起紅燈,為此必須引進先進技術提高本國糧食生產率。以新加坡為例,雖然其糧食消費量的90%需要進口,但新政府仍投入巨資發展都市農業。

Ⅵ 中印邊境沖突

1987年中印邊境沖突是中國與印度歷史上發生的第三次邊境沖突。該事件雖未造成直接的軍事沖突,但是兩國之間緊張的形勢已經使得中印再次走到了開戰的邊緣。
背景:
1962年及1967年中國與印度分別在邊境發生了兩場邊境軍事沖突,在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中雖然中國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是停火後中方卻從已經奪取的爭議地點撤出,使得印方實際控制了藏南地區。但是印度軍方在戰場的失利使得印度政府決定在中印附近實施了一項「防禦計劃」以鞏固印方於戰爭所佔有的領土范圍。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印度於邊界前沿的幾個支撐點軍隊已經完成部署,但是通向這些地方的交通網線仍沒有建成。1980年,英迪拉·甘地上任印度總理後,決定重新審議印度的安全局勢,1982年至1983年,英迪拉·甘地通過了一項旨在加快在印度實際控制線內部署軍隊的計劃,以繼續鞏固印度在此地的軍事控制。
和解:1987年5月,印度外交部長蒂瓦里在前往赴平壤參加不結盟國家外長會議期間順帶停留於北京,印度外長向北京帶去了拉吉夫·甘地的一個口信,即「新德里不打算繼續使邊境地帶的局勢惡化」。當年7月,拉吉夫·甘地在一次北方邦國大黨支持者的集會上說「有關中印邊界局勢的錯誤報道是由某些西方大國蓄意傳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兩國之間製造誤解和緊張」。1988年12月,拉吉夫訪問中國,這是即20世紀六十年代周恩來訪問印度後第一次兩國之間的高層訪問。最終在1993年,兩國簽訂了一項「以確保實際控制線兩側的和平」的協議,這場邊境危機由此告終。

閱讀全文

與1980年印度發生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gonia義大利語是什麼意思 瀏覽:613
義大利西西里島有哪些足球隊 瀏覽:405
科興疫苗印尼文怎麼寫 瀏覽:602
印度產的是什麼煙 瀏覽:817
英國人為什麼去美洲建國 瀏覽:251
印尼魚鷹機多少錢 瀏覽:473
伊朗內賈德是什麼派 瀏覽:126
西班牙留學和義大利留學哪個好呀 瀏覽:311
兩伊戰爭為什麼對汶萊印尼有利 瀏覽:135
中國最低氣溫是多少度 瀏覽:629
美國為什麼選擇對伊朗動手 瀏覽:502
印尼的天空是什麼 瀏覽:698
印尼是出什麼產地證 瀏覽:763
英國槍擊案從哪裡來 瀏覽:479
美國人去印度有多少 瀏覽:506
印尼盾工資多少 瀏覽:792
印尼盾2條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139
印尼四紋虎在哪裡 瀏覽:582
large相當於中國哪個國家 瀏覽:476
中國工程院院士怎麼獲得 瀏覽: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