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時期的輕型大炮,多點
「除舊立新」-1927年式團屬野戰炮
1926年4月22日,蘇維埃炮兵委員會召開了一個特別會議,商討裝備團屬火炮的問題。委員會意識到原有的老式1902年式76.2mm炮重量過重,不適合炮兵班成員或者配備的馬匹機動,很難符合團級作戰的需要。委員會決定在1913年式76mm炮的基礎上改進出新的火炮。在這一年裡開始了對3英寸口徑短管1913年式的改進。炮管被擴大口徑以適用1902年式火炮的炮彈。改進後的火炮被改名為「76.2mm1913/1925年式短管炮」。從1927年1月17日到26日,這種改進後的火炮通過了所有的測試,被驗收合格,准備量產。這種新的火炮被正式定名為「1927年式團級野戰炮」。列寧格勒紅色普梯洛夫工廠(Krasniy Putilovets factory)被授命大量生產這種野戰炮,第一批需求量是400門,必須在1928年12月22日交付。至1936年中,蘇聯紅軍裝備的這種火炮數量已經猛增到1590門,其中50門有故障(但可以修復),14門用於訓練。等到1941年6月22日衛國戰爭之際,紅軍已經擁有了4708門1927年式野戰炮。直到1943年,由於蘇維埃炮兵委員會命令研製更先進的1943年式76mm炮,1927式野戰炮逐步開始停產。【穿甲能力】角度 60度 90度100m 28 34500m 25 311000m 23 281500m 21 262000m 20 24
【技術參數】火炮重 900kg炮彈重 6.23kg口徑 76.2mm初速 387m/s最大射程 7700m射速 10-12發/分炮班成員 5人
F-19式1933型師屬76.2mm野戰炮
這種火炮是由彼爾姆(Perm)兵工廠的設計局開發的。76mm口徑,50倍徑長的炮管是從1902/30型(註:原文如此,似乎應為「1902型」)野戰炮的,而炮架用的是1910/1930型榴彈炮的。由於技術革新,炮管耐用性比原來的1902型有所改善。重7.11公斤的14.5 km增程彈也可以使用了。炮架改得更加輕巧了,液壓駐退機沒有改變。炮輪依舊使用木輪,但寬度由120mm加厚到140mm。1933型口徑和1902型一樣是76mm,但是攜彈量降到了20發,1902型是36發。根據1933年4月13日的命令,彼爾姆兵工廠製造了6門樣炮供測試之用。為此特地組建了一個測試炮兵連,從1933年5月20日到30日在試驗場對樣炮進行測試。1933年9月,該連操炮試射,通過了紅軍軍方的檢驗。1933年9月23日,圖哈切夫斯基(Tukhachevsky)命令接收新型的1933型76mm野戰炮,因為原來的1902/30型野戰炮射程不足。新型火炮被命名為「F-19」,彼爾姆兵工廠和諾瓦伊.索莫夫兵工廠接到命令生產這種火炮。F-19總計產量為200門,在F-22野戰炮開發後,F-19逐步停產。火炮重量 1,351/2,271KG,前為戰斗重量,後為運輸重量炮彈重量 7.11kg初速 875米/秒(註:原文如此,疑為有誤)射速 15發/發1938年式76.2mm山炮在1936年1月,蘇聯專家開始對捷克斯科塔公司造的S-5 76mm山炮進行測試。他們對S-5的各項表現感到非常滿意。於是建議蘇聯軍方購買特許生產權,或者至少多賣一些這種火炮。斯科塔公司提出的合同是400門的S-5山炮(可以裝備100個炮連),以及400,000發彈葯。算下來,每個炮兵連裝備成本是87,500美元,總價22,000,000美元。蘇聯同時還可以獲得了所有的技術圖紙,和特許生產S-5及其彈葯的特許權。這種炮的確非常出色,紅軍一直急需裝備山炮。紅軍裝備部長(可能為後勤部長)И.А.哈列普斯基(註:原文為「V.Khalepsky」)宣稱這份合同將為蘇聯節約了好多年的辛苦研究工作。不過,2200萬美元對當時的蘇聯經濟而言是筆巨大開銷。經過長期的談判後,蘇聯和斯科塔公司簽署了一份合同。斯科塔公司只提供部分技術資料給予蘇聯,而不是特許權;蘇聯則要幫助斯科塔的飛機製造廠生產SB-2型轟炸機。真正純種的S-5山炮從沒有在蘇聯製造過。但蘇聯人在這種炮的基礎上研發了好幾個項目,第一次嘗試是「7-1」項目,結果搞出來的炮還不如一戰時的。第二次的項目叫做「7-2」,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質量還不盡如人意。在經過一系列改進之後,最終方案被接受並定型為「1938年式76.2mm山炮」。1941年,這種山炮的編號定為「E-2」。
參數火炮重量 785kg炮彈重量 6.23kg倍徑 21.4初速 500m/s最大射程 10520m射擊速度 10-12發/分炮手 5人F-10式1902/30型76.2mm野戰炮
1920年中期,紅軍最高委員會命令對原有的1902型76.2mm炮進行改進。1902型炮是俄羅斯最著名也是最好的3英寸野戰炮。主要的目的是要加大射程。但當時的紅軍最高委員會對軍事技術知之甚少。代理兵工部長M.圖哈切夫斯基(M.Tukhachevsky)的學歷很差;代理軍械部長I.帕瓦諾夫斯基根本沒上過學。他們提出了許多極差的方案,並命令實施它們。他們完全不懂火炮方面的問題。顯而易見地,如果一種火炮的口徑改變了,不僅射程會增加,而且裝葯量也要成倍增加,甚至是原來的3倍。托卡契夫斯基和帕瓦諾夫斯基對此毫無概念。他們只要求加大射程,但不能改變口徑,也不改變彈葯。這怎麼可能呢?原先3英寸炮彈的葯筒確實還有改進餘地,裝葯量可以由0.9公斤加大到1.08公斤。發射炮彈的動力性略有改善,最大射擊仰角亦有增加。一發6.5公斤炮彈(初速588米/妙)以+16度發射,射程6200米;如果射角加大到+30度。射程是8540米。再加大射角會導致射擊精度明顯下降,是毫無意義的。最後一種方案是加大口徑,從3英寸改成4英寸甚至5英寸。實際上,這種改進法加大了射程,但是火炮的重量和長度都大大增加,明顯地降低了火炮的機動性和易操控性。進行了所有改進後,最大射程達到了14,000米(射角:+45度;口徑:5英寸;彈葯:遠程高爆彈)。同時,火炮的射擊精確度非常差,遠程彈的爆炸威力很小,使得觀察彈著點和修正彈道有諸多不便。即使是從3-4公里高度的飛機上,也很難看清楚76mm炮彈的彈著點。直到1937年底,改進後的1902/30型76.2mm野戰炮才定型投入量產。後來在92號兵工廠生產的型號被規定為F-10。1902/30型76.2mm野戰炮使用和1927年式76.2mm野戰炮一樣的彈葯。參數重量 900公斤彈葯重量 6.23公斤有效射程 8530米-13290米射速 10-12發/分炮手 5人
「雞肋」 OB-25式1943年型團屬野戰炮1943年2月,172號工廠設計局(負責人特伊涅科夫)正在開發一種火炮,就是後來的OB-25式1943年型野戰炮。炮架取自M42式1942年型45mm反坦克炮。試驗型樣炮在172號工廠生產出來。從1943年6月18日到26日,樣炮在格羅沃斯特試驗場接收測試。試射了157次後,發現了一系列問題,諸如精度差,駐退機不可靠。測試被取消,樣炮送回工廠改進。1943年底,經過四次改進的樣炮被送到前線經受了實戰考驗,這次測試順利通過。1943年9月4日,設計通過審批,很快投入量產。新型火炮裝有1927年型76mm團屬野戰炮的炮尾閉鎖,一個液壓駐退機,一個具有4根彈簧的復位機。採用ZIK-1或者GAZ-AA炮的炮輪。高低機是一體的。火炮不能通用其他火炮的彈葯,它使用的炮彈彈葯筒重0.89公斤。OB-25具有份量輕,易操作的優點,但總的來看,它是一種不成功的火炮。它的初速太低,無法使用反坦克高爆彈,因此根本對付不了裝甲目標。在二戰後期OB-25退出了現役。在1944年,172號工廠又在OB-25的基礎上開發了BL-11式76.2mm團屬野戰炮。設計有楔形炮尾閉鎖。製造了一門樣炮供測試,但這個方案沒有被批准,進一步的研製工作也被取消了。
參數重量 600公斤倍徑 19.41射界 -8度+25度後坐距離 640-780毫米射速 10-12發/分最大牽引行駛速度 30-35公里/小時炮手 4人
「繼往開來」―107mm 1910/1930年型加農炮十月革命後,蘇聯紅軍延用了很多沙俄時代的107mm1910年型加農炮,由於過於老舊,蘇聯軍方計劃對其進行改進。主要的改進目標是要讓火炮射程增加到16-18公里(註:原文為1618公里,疑為筆誤,也有可能是1618米)。由兩個設計局提出了兩種改進方案:1)NTK GAU設計局使用38倍徑炮管,加裝炮口制退器,重新開了炮膛,以適應發射新型的分裝式遠程炮彈。為了平衡炮管帶來的份量,在炮架下固定了一塊300公斤的配重。2)OAT設計局採用37.5倍徑的炮管,也安裝了炮口制退器。為了解決炮管造成的失衡,減輕了炮架的份量,但明顯加大了炮尾閉鎖。兩種樣炮都進行了測試,發射初速700米/妙的炮彈,結果都很出色。最終的改進方案在這兩種炮的基礎上確立為:在原來基礎上增加10倍徑的炮管長度;加裝炮口制退器;炮膛空間加長;使用分裝彈葯;採用新型遠程炮彈;炮架減小160毫米尺寸,在炮尾和炮架上加裝配重。總共有139門舊式的107mm1910年型加農炮進行了改造,此後被重新命名為「107mm 1910/1930年型加農炮」,主要部件尺寸仍然保留著英制。同時還生產了430門新炮,全部改用公制,定名為「107mm 1910/1930n」。此外,在1932年到1935年間,布爾什維克兵工廠和巴瑞凱荻兵工廠用全新的炮架和炮管,加上擴膛的舊炮膛,生產了一批107mm 1910/1930年型加農炮。這樣,到1941年7月1日,紅軍總計裝備有863門107mm 1910/1930年型和107mm 1910/1930(n)型加農炮加農炮。改造後新版的火炮擁有炮口制退器,活動炮閥,從原有火炮上改進而來的炮架。炮輪使用過鋼制和木製的,尺寸都是直徑1250毫米,鋼制炮輪外有120x14毫米規格的橡膠輪。很快,舊式的107mm整體式彈葯被禁止使用,因為這種炮彈經常發生炸膛。部分沒有安裝炮口制退器的107mm 1910/1930加農炮不準使用完全裝葯發射。完全裝葯發射的必須是高爆彈,榴霰彈以及D-422U型煙幕彈。
B. 中印戰爭勝利後為什麼要把印方裝備如數交還
以下幾個原因。
1、表示政治上的姿態,意味著我們對印度領土沒興趣,是別人逼迫我們打的,我們做到了仁至義盡。再次表明在國際政治中,中國仍然沒有掌握利益至上和叢林法則。
2、武器無法運回來。藏南的交通條件根本沒法把繳獲運回來,馬上就要下雪封山了,預期丟棄,不如利用起來。
3、繳獲的都是陸軍武器,中國軍隊裝備已經系列化,不再會用繳獲武器了,沒有太多尖端技術,留著用處不大,我相信需要保留和拆卸的武器已經運回了。
4、未嘗沒有羞辱印度的意思。
C. 印度組建多個「豪華」炮團,單炮價值高達500萬美元,作用能有多大
人們總是眼鏡盯著印度的坦克、戰斗機、航母,感覺這個排名真的不離譜,也能理解印度總是覺得委屈,排名全球第三才符合印度的心理。媒體報道印度炮兵部隊要鳥槍換炮了,花巨資計劃采購先進火炮,火炮價格可謂豪華,一旦計劃完成,印度軍隊的實力必將極大的躍升。實際上,印度的炮兵太落後了,落後到印度自己都不好意思對外展示。
印度陸軍炮兵部隊現狀:說到印度炮兵,瑞典的FH77B155毫米口徑火炮(牽引、帶輔助自走能力)、韓國K9自行火炮、美國M777155毫米口徑牽引火炮、俄羅斯龍卷風火箭炮、印度國產皮娜卡火箭炮等等,看著很先進。其實,印度的自行火炮不過200門,155毫米口徑牽引火炮數百門,剩下的基本都是老舊的105毫米、130毫米牽引榴彈炮,以及大量AM-50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
印軍印軍的炮兵團分為三種:中型炮兵團、野戰炮兵團、輕型炮兵團。其中的中型炮兵團裝備155mm榴彈炮(瑞典博福斯FH-77B型39倍徑自走加榴炮),或者是130mm加農炮(蘇聯M46加農炮)、以及印度在蘇聯M46加濃炮基礎上改進的型號(以色列幫助,數量不多,約180門左右)。
野戰炮兵團主要裝備的是105毫米和122毫米榴彈炮,105毫米型號是印度仿製英國L13榴彈炮而來的IFG榴彈炮;一種是仿製英國L118榴彈炮而來的LFG榴彈炮;122毫米榴彈炮則是蘇聯的D30型榴彈炮。
輕型野戰炮兵團的火炮主要是AM-50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運輸方式採用騾馬化運輸。媒體大肆渲染的印度精銳的山地師就裝備這種騾馬化運輸的大殺器。
印度炮兵部隊中還有混合火箭旅的編制,主要裝備龍卷風300毫米遠火團(俄羅斯制),皮那卡214毫米火箭炮團(印度自己搞的),另外還有老式的BM-21冰雹122毫米火箭炮。
印度炮兵部隊的火炮數量不少,約有3000門各種火炮,不過,指揮、信息化程度差,印度炮兵打擊模式自然是過時的前線炮兵觀察所指揮模式,印度炮兵師、旅有專門的SATA部隊,也就是炮兵指揮連之類的,戰時需要配置在前線,給炮兵指示目標,校正射擊諸元。印度炮兵師配屬一個SATA營,旅配置一個SATA連,說明信息化水平很差。
印度炮兵自行火炮數量很少,多數都是牽引火炮,印度炮兵部隊沒有卡車炮,說明其其炮兵不具備快速反應能力。
雖然印度花費巨資打造炮兵,但由於信息化程度差,單靠火炮的先進是不會出戰鬥力的。印度的國產火炮基本都是樣子貨,全靠花錢買的少量先進火炮支撐臉面,因此,即便是花錢買了點先進火炮,對於提升印度炮兵實力意義有限。火炮是戰場上的純消耗品,戰鬥力的體現要看持續補充能力,而印度這方面基本就是零。
D. 阿瓊式主戰坦克是什麼時候被批准研製的
1972年,印度陸軍提出用新型主戰坦克替換正在生產中的勝利式(Vijayanta)坦克的要求,同年8月,印度戰車研究院即開始新型主戰坦克方案研究。
1973年5月中旬,印度國防部長拉姆斯沃默·文卡塔拉曼在印度議會上說,印度自行研製一種稱為印度豹的新型主戰坦克。該坦克起初叫MBT-80坦克,最後定名為阿瓊式主戰坦克。
印度正式批准研製該坦克的時間是1974年3月,該研製計劃同時得到第一次撥款為1.55億盧比,預研工作自此開始。阿瓊主戰坦克重50噸,主要部件例如發動機、傳動裝置、120毫米線膛火炮及其彈葯、先進的裝甲和火控系統均要求在印度生產。
直至1984年3月第一輛阿瓊式坦克樣車製成時,該項計劃已支出3億盧比。1985年3月,對外展出了該樣車。到1988年年底,印度擬製造20輛阿瓊坦克樣車以便對武器、火控系統、發動機及傳動裝置和懸掛裝置等部件進行廣泛試驗。然而截止1987年年底,才製成10輛樣車,其中6輛交給印度陸軍試驗,其餘4輛留在戰車研究院供院方試驗和改進發展。
E. 印度巨炮效果怎麼樣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2
F. 有哪些國家使用120毫米線膛炮
120毫米線膛炮的使用國僅有英國、阿曼、約旦、伊朗、印度五家,其中大部分國家還只是火炮的使用國,缺乏研製、生產新型彈葯的實力。相比之下,目前正在使用120毫米滑膛炮的國家多達十幾個,其中包括德、美、法、意、日、瑞士等工業強國。
2003年8月,約旦和阿曼決定給現役的挑戰者-1坦克換裝120毫米滑膛炮,英國方面雖然還沒有出台明確的計劃,但挑戰者最終放棄線膛路線似乎已經不可避免。
英國主戰坦克一直保持著有英國特色的堡壘式厚重裝甲設計,挑戰者-2E亦是如此。挑戰者-2E擁有比以前更加簡潔的外形,車體和炮塔使用一種新的先進裝甲技術。
這種未被透露名稱的新裝甲技術主要是採用了新材料,來增強抗破甲彈以及動能彈攻擊的防護能力,而且在裝甲外層還有低可探測性塗料,可以降低敵方毫米波雷達和紅外探測器的作用距離,有效降低被導彈命中的概率。
挑戰者-2E擁有一個出色的全自動火災、爆炸探測系統,在乘員艙和動力艙有抑燃抑爆系統。實際上在挑戰者-2E的炮塔座圈以上,已幾乎沒有爆炸物隱患了。
120毫米主炮炮彈全部存放在一個裝甲保護的隔艙中,這也就意味著成員的生存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炮塔的各種設備全部都是電驅動,這就消除了液壓驅動系統的液壓油泄露所可能導致的火災隱患。
從1995年開始,挑戰者-2E坦克在很多國家進行了考核和演示,包括希臘、卡達、沙烏地阿拉伯,考核的項目,包括在氣溫50度以上的環境中進行測試等。在這些海外測試中,挑戰者-2E總行駛里程超過6000公里,主炮實彈射擊700多發。
希臘最初需要246輛主戰坦克、24輛裝甲搶修車、12輛架橋坦克、12輛訓練坦克,後來又追加了後勤維護設備以及可能的另外250輛主戰坦克的需求。維克斯公司將希臘主戰坦克選型作為挑戰者在國際市場獲得突破的契機,無論在產品質量還是在推銷策略上都下了很大工夫。
針對希臘只具有製造輕型焊接裝甲車輛的經驗這種情況,維克斯公司對挑戰者-2E量產型在生產過程中的焊接工序數量進行了精簡,車體的整個電氣系統進行了重新設計。
裝配電路的數目限制在50條以內,這意味著產品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容易掌握的生產工藝、更低的造價,降低了成本,簡化了構造。
盡管維克斯公司辦法想盡,在經過長時間測試和對比評估後,希臘軍方還是在2003年宣布,德國的豹-2主戰坦克將成為希臘陸軍的下一代主戰坦克。希臘國防部將從德國承包商手中訂購大約170輛豹-2坦克。這份采購合同價值19億美元,最後交付日期定在2010年。
最初希臘准備用20億歐元訂購246輛新型坦克、24輛救援車、12輛架橋車和12輛駕駛訓練車,但是采購費用問題嚴重打擊了這項計劃。因而希臘國防部決定在經濟可以承受的框架范圍內采購170輛主戰坦克。
除豹-2主戰坦克之外,KMW公司還將提供救援車和裝甲架橋車以及備件交貨、訓練、技術文檔和模擬器。計劃還要求25%的工作要在希臘進行合作生產,以促進本國國防工業的發展。
挑戰者-2E的首度出擊就這樣宣告失敗,這對維克斯公司乃至整個英國坦克工業都是一個沉重打擊,沒有海外定單就意味著維克斯公司無法收回為研製挑戰者-2E付出的研製成本,而生產固定成本也降不下來,這將導致挑戰者-2E在今後的銷售中缺乏價格彈性,在競爭中沒有任何優勢可言。挑戰者-2E的前途堪憂。
G. 印度阿瓊坦克性能怎樣
印度曾經自稱"阿瓊"坦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三種坦克之一。另外兩種是美國的M1A1和法國的勒克萊爾坦克。"阿瓊"坦克的設計得到以製造"豹1"和"豹2"坦克而聞名的德國克勞斯·馬菲―韋格曼公司的幫助,然而性能上與豹式坦克有著天壤之別。印度為"阿瓊"坦克專門研製了一種"坎昌"裝甲,號稱性能直逼英國的"喬巴姆"裝甲。
另外性能存在很多缺陷:
炮塔和車體設計不適於順利、安全地操作,例如駕駛員開窗駕駛時,炮塔轉動會碰到頭部;火炮處於正前方向時,駕駛員無法出入駕駛艙。
火控系統的部件既未做到一體化,又缺乏相互配合。
炮彈裝填速度慢得無法接受,例如裝待發射彈一發需15s,裝非待發射彈的時間更長。
裝填炮彈時火炮必須調到一定仰角,否則無法裝彈。
高射機槍由裝填手在車外操作,操作高射機槍與裝炮彈不能同時進行。
炮塔中只有3發待發射彈,陸軍要求至少有12發待發射彈。
樣車炮塔結構不合理,容易卡彈。
樣車重達52~60t,比原計劃的45t增加太大,嚴重影響坦克的機動性並造成鐵路運輸困難和超過橋梁安全通過標准。
乘員工作環境對發揮乘員最佳效能不利,例如座椅調節量小、坐著不舒服、乘員不易接近操縱設備。
動力缺陷
在的野外測試中,"阿瓊"主戰坦克上安裝的由德國製造的MTU838Ka-501發動機出現了大量的問題。為此,印度方面不得不向德國方面尋求幫助,以解決發動機方面暴露出來的缺陷。
在野外測試中,"阿瓊"主戰坦克底盤採用的油氣懸掛系統中的活塞桿也出現了失靈等故障。同時,"阿瓊"主戰坦克上的空氣過濾器的早期報警裝置也出現了故障。
H. 中國電磁炮有多厲害,數百公里外打一發在
美國海軍電磁炮
美國海軍已完成炮口動能32兆焦耳的電磁炮測試,彈頭重量20kg,初速為2000m/s,但軌道因為煉蝕嚴重壽命只有100發。
美軍還在2015年完成炮口動能64兆焦耳的電磁炮測試,彈頭質量20kg,初速為2500m/s,期望軌道壽命為1000到10000發,目前還沒有達到目標。美軍原計劃2020到2025年在美國海軍的艦艇上裝備電磁軌道炮,目前來看由於沒人技術突破要延後了。
電磁炮系統因為能提供快速響應和遠程精確海面火力支援,優於傳統海軍炮火系統,具有極高的射程,速度和准確度,從而抵消了對方平台的規避和攔截,目前來說根本無法攔截。因此成為世界各國爭相研究的高科技項目。
英國專家甚至說,中國的超級電磁炮很有可用來打太空衛星!
I. 印度看起來這么窮,買武器卻以「億」為單位,錢哪來的
據我了解,雖然印度看起來窮,但是國家綜合財力還是可以的,另外印度也會通過貸款的方式來購買武器。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非常窮的國家,可以說印度的窮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印度底層的人民甚至連茅廁、供水、供電都用不起。大家就可以想像得到,印度到底有多窮了。但是如此窮的印度,買武器卻以「億」為單位,實在是令人不可思議。
另外,據我了解,其實印度在買武器上並沒有那麼大方,如果他們覺得價格貴不合適的話,印度是不會買的。雖然新聞上總是說印度動不動就購買武器,但是成功的訂單卻不多。不可否認,印度在軍費上的投資是最多的,雖然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但是有時候也會通過貸款的方式來購買武器。
文章結束了,大家都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留言點贊轉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