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人智商為什麼那麼低
因為大部分人民的生活還比較貧困,印度就開始在軍事力量方面投入大量精力,本來經濟水平就不高,還把大把資金用在研製武器裝備上,導致印度發展更加不平衡,所以印度智商看起來低。
如果說,印度在花費大把精力和資金之後,能在研製國產武器方面有所成效的話,最起碼能發展成一個頂級的軍事強國,可是無奈印度在研製國產武器方面始終離不開拖沓的魔咒,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實在沒有幾件,不過這似乎並不影響印度人的自信。
由於印度與我國一樣,同樣屬於人口大國,而且國家發展的起步時間也相差不遠,所以印度一直都把中國當作一個潛在對手,凡事都喜歡與中國比較一下。事實上,印度起點很高,但是卻憑自己的實力一步步走到如今的模樣,與他們盲目的自信脫不了關系。
當然印度人的自信還不僅僅在這一方面,許多人認為印度人的平均智商不高,但是這樣的言論卻引來印度人集體不服,他們覺得印度人最聰明。
(1)印度人大腦比中國人小多少擴展閱讀:
印度這個國家,大家最先想起的一定是關於印度軍隊的各種搞笑事件或中印戰爭那奇葩的損失比,這些歷史在軍迷圈中口口相傳,讓很多人哈哈大笑的同時也讓人潛意識的認為印度人智商堪憂。
但現實證明,印度人其實也是有自己的心機的。比如印度派出的維和部隊全亞洲規模第二,一些人想當然的認為這又是印度愚蠢的展示國力行為,但其實,這還真是印度少見的智商上線的事情,不但沒有虧本,反而因此大賺了一筆聯合國的維和補貼費。
2017年,印度一共有7000人在全世界四個地區內執行維和任務,僅次於中國的8000人,是全世界派出維和部隊數量第二的國家。撐起這么多人在海外執行任務需要相當的國力,以印度的水平來看,派出如此多的部隊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是不明智的過分炫耀國力的行為。
印度一直以來都在謀求世界大國的地位,而派出維和部隊就是一種表現自己積極參加世界事務的手段,同時也是一種勢力的擴張方式,不然中國就不會派出核潛艇去打海盜了。對於印度來說,派出大量維和部隊參加聯合國事務,以此展現自己的國力水平,是一種可以理解的行為。
Ⅱ 印度人比中國人聰明嗎
有研究證明東亞人的智商是全世界最高的,而印度人的智商在世界平均線以下,所以印度人沒事華人聰明。
Ⅲ 為什麼印度人和華人智商最高
(編輯/李守力) 美國是世界上經濟和文化最發達的國家,然而美國人說:「美國的錢在猶太人的口袋裡;智慧在華人的腦袋裡。」 資料顯示,美國矽谷中多數(約70%)是中國和印度的科學家(這兩個民族都是相對古老的民族),美國的太空之城——休斯頓,有70%的華裔科學家!而情商與智商綜合指數最高的人種是猶太人。 華夏文明從人類登上歷史舞台到現在一直沒有謝過幕,而且還派生了許多支流,可見我們的文明的巨大潛力和勃勃生機。 原因是這三個民族共同擁有一個與其他民族不同的優良傳統: 1、創造了偉大的宗教。中國有儒教和道教。猶太人有猶太教。印度有婆羅門教和佛教。 2、幾千年一直誦讀經典。中國人讀誦四書五經。猶太人讀誦聖經。印度人讀誦奧義書和佛經。 智慧源於讀經,經典是聖人教導眾生的文字。整個世界文化都是聖人創立的。耶穌說: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經典是人類生命的根本,聖人離開了我們,留下了經典,經典成了我們與聖人溝通的媒介。 人在13歲以前,是人一生記憶力的高峰,這個高峰最多能持續到18歲。這是腦科學研究證明了的。這個時候讀誦經典事半功倍,這個時期不求理解,但求讀誦,直至背誦。經典里有聖人(神、主、佛、菩薩)的加持,「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經典在,聖人在。你只要讀誦經典,言為心聲,口讀經典,聖靈便主在你的心裡了。這個時期是人一生最關鍵的時期,是建立根基的時期。成聖成賢還是成凡,決定於斯! 人在13歲以後,理解力開始增強,到25歲左右理解力成熟,以後的數理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取決於個人的努力。孔子曰:我十有五而志於學。十五歲以前只是背誦,等到十五歲,開始思考經典了。15歲以前根基打好了,學習任何學科就會非常輕松,非常簡單。 王博士舉了胡適之的例子,可以讓我們做一個警惕。胡適之四歲就開始讀古詩,六歲上私塾就開始背古文;到了九歲的時候,讀了三年古文,他自己就能自己看古典小說了。所以語文教育,語文教育嘛,能夠看古典小說,這個語文程度已經很高了。兩年之內,他偷偷地看完三四十本古典小說,一輩子的作文,基礎就奠定了,九歲!十一歲的時候,他的老師就正式教他讀古書,因為已經讀了四年古書了,以前讀書是背,現在是自己讀,已經有能力自己讀了。老師教給他第一本書叫作《資治通鑒》,十一歲就讀完了。到十三歲就把《左傳》讀完了,把《左傳》讀完了,大概這輩子中國書都讀過了,以後就是復習、綜合、創造。任何以前中國讀書人,都在十三歲之前把所應該讀的書全部讀完。一些重要的書都放在腦子裡面,假如沒有這樣子的教育,這一輩子不要想要成為一個所謂的大人才。就沒有了,大人才就跟這個人分家了。胡適之接受這種教育,他也沒有變成書獃子,以後他的記憶也很好,學英語學得很快,所以十九歲考公費留學,二十歲出國去,到了二十七歲在哥倫比亞大學,拿哲學博士。他憑什麼拿博士,他寫了一篇文章,叫作「先秦名家研究」,諸子百家已經很困難了,名家更困難,沒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礎,能夠研究先秦名家嗎?所以胡適之非常容易就寫出來了,因為十三歲前就讀完了。二十八歲回來北京當北大教授。他憑什麼當教授,十三歲之前的功力。他後來寫了一本書叫作《中國哲學史》。他憑什麼寫《中國哲學史》,你能嗎?不到三十歲全國聞名,憑什麼?十三歲之前受的教育基礎。他去演講引經據典不要帶書的,從來不會錯誤。因為他至少會背一千首詩詞,至少。其他的書不用說了。 可是以後我們的教育部,不再讓兒童讀古文。於是此後中國人沒有胡適之。出不來了,出不來了!可憐的中國!胡適之讀古書長大的。你不是要寫白話文,白話文不是寫得很好嗎?胡適之讀古書長大的。徐志摩、朱自清、白話文不是寫得很好嗎?讀古書長大的。錢鍾書、沈從文,讀古書長大的。魯迅、老舍,讀古書長大的。林語堂、梁實秋,讀古書長大的。什麼叫白話文?不好好思考這點,「萬世不得超生」!他為什麼能,我們不能?我的孩子比他笨,全國的孩子比他笨嗎?!思想的問題,教育思想的問題!一個孩子,你教他什麼,他就學什麼。一個孩子的基本學習能力,是吸收的能力。是海綿式的吸收,整體的吸收。你教他什麼,放在腦子裡面。懂不懂?不懂!但是不懂就沒有用嗎?你看看胡適之就好啦!長大就有用,一個人是會長大的,學的這些不懂的東西,他有時間去懂,你怕什麼!但是現在不學,一輩子就來不及了!
Ⅳ 印度人的智商真的很低么
印度人都是一般都是勤勞勇敢類型的吧,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怎麼能說智商低呢?智商低經歷上千年,還不早就絕種了!
Ⅳ 中國人智商跟印度人哪個高
這個全面比的話,你要這樣比較,這個國家的,全民文化水平,代表了這個國家的智商高低,文化高的人才能造就優秀的後代優秀的後代智商肯定不低的,當然了,也不是絕對咯,比如說你看農村也出現了很多高智商的人群,對不對?這是有一定的那個幾率的!成功與否,不在於智商的高低,而在於堅持和創新,這是最重要的,這樣算起來的話,理論上我們中國人的智商是比印度人,可能要高一點的,因為我們的文化水平普遍比他們要高一些
Ⅵ 印度人聰明嗎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10多年前有兩位外國教授專門做過研究後表示,限制印度發展的其實就是智商了。印度平均智商82左右,全球排名第25。這樣一看大傢伙就明白了,要說如今印度的國際地位可比他們的平均智商高啊。
2002年到2006年期間,來自英國的心理學教授查德·林恩和芬蘭教授塔圖·溫漢南對全球80個國家進行了智商調查測試。測試結果顯示,我國香港地區平均智商以108的指數摘得這些測試桂冠,大陸地區則以100分拿下了世界第七名,印度則排名為25,指數為82,而印度的對手巴基斯坦為23位,指數為84。看到這一報告,有位自稱是來自印度的網友就有意見了,他說,印度的智商水平之所以比不過中國完全就是英國惹的禍。這位網友表示英國殖民期間的經濟政策嚴重損害了印度孩子的平均智商。其實82就挺不錯了,基本都進入80——120這個中等智力區間了。
那麼這項十多年前進行的智商測試現在是否還能體現出真實的水平呢?當然,十多年前的數據如今可能也發生了些許變化。不過這個變化只會是差距越來越多,為什麼呢?因為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著該地區人口的平均智商水平。經濟富裕地區的人口相比於貧窮地區,生活水平必然會更好。而生活水平的高低與否直接就會在當地人口智商水平上體現出來。就比如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之前,美國人嚴重缺碘,隨後美國引入了碘鹽,這大大的提高了美國人的平均智商。
得益於最近幾十年中國經濟的飛速增長,我們中國人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所以我們中國人的智商水平處在世界領先地位更是自然而然的。然而輪到印度就不怎麼樣了?為啥這么說呢?雖然印度如今在國際上也算個強國,經濟總量也已經進入了世界前十。但佔印度絕大多數人口的普通老百姓生活質量還是特別的低,原因就在於偉大的印度教留給現在印度人的種姓制度徹底將整個印度的社會固化起來,讓各個階級之間的流動變為不可能,在這種背景下絕大多數的賤民還有什麼動力去奮斗,去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呢?這個問題我們能看到,印度政府自然也能看到?早在1947年印度剛剛脫離英國殖民體系獨立後,種姓制度就被從法律上廢除。然而這也僅僅是法律上的廢除而已,要想真正把這變成現實有太大難度。
Ⅶ 印度人是否很傻瓜
印度人不是傻,是愚蠢,自負,思維混亂,神經質,平均文化素質卻很低,他們算識字率只要用盧比上的15種文字的一種,可以寫出自己的名字,這就脫盲了(這里必須要說的是,印度脫盲標准可能不是這樣的,但很可能是教育部門應付任務的做法,人家高考時,父母成群結隊搭樓梯送材料,居然沒人抓,可見教育上的狀態了)就這程度,也才74%的阿三能做到,我們的脫盲是幾十年來的9年義務教育,這些年還有人提出12年教育才算脫盲。
有外籍印度裔研究者發現印度人的腦子比東亞和歐美人少二兩大概吧,然後印度人說大腦小,速度快,印度人聰明,這就和電腦CPU一樣,不論怎麼評價吧,阿三的理由很不對,電腦CPU有大小之分,但主要原因是材質不同、結構不同,高階計算邏輯也不同,以他們的邏輯,我們可以推論出印度人就不是人類,因為它的大腦與東亞、歐美國家人在材質上不同,腦結構也不同,這不就扯淡么?非人類?外星人?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每一種生物大腦重量與整體重量的比例都有一個極限,在極限范圍內,越大越好,比例越大越聰明,顯然阿三比東亞和歐美人要弱很多,國際上人們都知道,印度人的智商平均是82,中日韓都是105,106,北歐有一兩個國家忘了叫什麼,智商平均達108
忘了一點,印度人愛吹牛的特點,在社會中就是愛詐騙,歐美人眼中的詐騙犯就是印度人,整天誇誇其談,坑蒙拐騙,不過以他們的智商,別人被騙一次就不會再被阿三騙了,印度1991年搞開放的,印歐語系的人們本是很支持印度的,但因為印度人好招搖撞騙,不肯付出,卻要最大的蛋糕,令其聲譽極差,印度沒有歷史,就把神話當歷史,以前從來不是國家,只是上千土邦(差不多就是農村自治,農村獨立王國),卻說自己古代很強大,強大個鬼哦,歷史上,名聲很大的孔雀王朝也就印度北部和西部各一部分,也就中國兩個小省辣么大,被印度人吹的好像很牛逼,但沒有文官體系,沒有政治構建,也就一個打下一個城池稱王的國家,歷史上大部分時期都被什麼羅馬啦,馬其頓啦,突厥啦,蘇丹啦,英國人啦佔領,其古代文明(應該說南次大陸古代土著文化)完全消失,就這樣的,被大英帝國像捏泥巴一樣組合起來的所謂國家,卻說自己文明從未間斷,然後就被全球各國網友嘲笑了,官方語言是啥?英語耶,內部有幾千種所謂語言,當然啦,土邦土著部落是不會有什麼歷史記載的,兩千年來像DOG一樣被各強國佔領,人家管理印度,按照的是各強國自己的文化和系統,南次大陸的文化只能管村子,人家也不用,也消失了,印度人更不記得,如今卻自負起來,以為中國行,它也行,先把底層的部落管理變成真正的國家再談吧,秦始皇兩千五百年前乾的活,他們都沒干成,更別提治理方法了
Ⅷ 中國人平均智商105,印度人82,差別為何如此之大
中國人的平均智商能夠達到105,印度人的平均智商達到82,這只是網上所查到的一些資料而已,而且所謂的智商測試題真的有很大的水分,因為他並不能完全的反映出一個人真實的智商,他與學習的經歷與個人的思維方式都有一定的聯系。
印度有一些生活習慣確實是不科學合理的也是不足夠衛生的,但是並不代表人家智商就有問題不要在網路上受到一些虛假信息的影響,真的假的,我們沒有辦法判斷這個數據到底是來源於哪一個機構,有沒有足夠的權威性和科學性,我們都不清楚。
Ⅸ 印度人的智商真的很低嗎
哪個國家都有高智商的和低智商的。不能一棒子打死一個國家,印度種姓制度導致經濟發展不好,下層人太多接受不了好的教育,導致智商低,不過大學生都還是高智商的。
Ⅹ 老外不理解:為什麼印度人的平均智商遠遠低於中國
印度的IT人才在美國矽谷都處於上層(華裔都是底層,最多中層,上層的鱗毛鳳角);
印度裔諾貝爾獎獲得者有很多(參看下圖及資料)。有這些成就的印度人怎麼可能說是智商低呢!
印度的問題是教育落後,文盲率太高(一百年前中國也是這樣的,當時歐美人認為中國人是愚昧無知的),這不是智商問題,而是社會問題,制度問題!
1.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在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他奉獻給神的禮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
2.喇曼 (1930年獲物理學獎 )
喇曼(Sir Chandrasekhara Venkata Raman, 1888-1970)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喇曼效應的發現,獲得了1930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3.特雷薩修女 (真福加爾各答的德蕾莎,1979年獲和平獎)
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稱做,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因其一生奉獻給解除貧困,而於1979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4.阿馬蒂亞·森(1998年獲經濟學獎) 對福利經濟學貢獻,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1998年),後獲得印度政府頒發巴域·維納獎(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