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位賣菜的利潤大概有多少
5-10%蔬菜生鮮利潤,因為有損耗。
2.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都瞧不起印度美食
大家每次說起印度都會想到兩個字「奇葩」,身上無時無刻透漏著神奇且神秘的色彩。印度人喜歡吃咖喱,咖喱就是用蔬菜、肉塊等切碎後放在一起煮然後加入咖喱粉或咖喱塊,直至煮到糊狀的食物。
印度人吃的大都是這樣賣相的食物,並且是將這種糊糊澆到米飯上一起食用。為什麼印度人喜歡吃這種菜做成糊糊呢?
1.歷史彌留 印度在古代是一個倒賣香料的國家,從本國、中國或其他國家進口香料然後再賣給歐洲人獲得了大量利潤,很早就對香料有一種痴迷。這些香料觸動了印度人的舌尖,同時還具有許多好功效。然而將這些香料的味道發揮至極致的就是將食材煮至熟爛,再加入各種香料混合燉煮。許多人認為,印度人的口味都偏重,製作食物往往看不到食材原本的樣子,他們彷彿吃進去的就是各種香料,然而食物本身只是陪襯品。而把各類食材煮成糊糊,讓香料之魂完全融入食材的靈魂,讓每一口進食都充滿香料的美味。因此印度人的餐桌上,從香料進入他們的生活起,糊糊也進入了他們的生活。
2. 民俗文化 印度人喜歡用手直接捻取食物,不論大人還是小孩,一定是要右手吃飯。給別人遞送食物、餐具等,也必須用右手。在他們看來,右手是最干凈的,而左手是最臟的。所以他們進食時會用干凈的右手去觸碰食品,這如同時對神靈的敬畏,唯有親手觸摸食物,嗅聞食材的滋味,揉捏食品並且感受它的溫度,才能夠咀嚼到食品最最真實的感覺。使用刀叉,阻礙了食物傳達出快感。用手更利於菜品與米飯的混合,還能感受溫度,以免送入口中燙傷口舌。正是糊狀的食物滿足了他們在對神明和在觸感和味覺的上的追求。
3.氣候原因 印度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達22度以上。炎熱的天造成了大部分的新鮮食物不利於長時間的保存。印度大部分家庭中沒有冰箱,所以將新鮮的食材加入大量的香料做成糊糊起到腌制的作用,也更利於放置和儲存。另外,印度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炎熱,雨季降水量巨大,而且印度具有世界上十分之一的耕地,主要種植的就是水稻。因為受到日照時間影響,位於赤道附近的印度種植的大米成熟的速度快,一年能夠達到兩熟或者三熟,生長周期很快。所以印度大米的又細又長,就是我們所稱的秈米。這種米飯煮熟之後沒有什麼粘性,而且口感干松,沒有那麼香甜軟糯,而是粒粒分明。所以印度人將食物製成粘稠的糊糊狀與米飯一同進食大大增加了米飯的香味和口感。同時糊糊也使鬆散的米飯更容易送入口中。
4.生活現狀 印度是世界上僅次於中國大米出口的國家,但是印度大米年產量較低,及時擁有世界上十分之一的耕地和長時間的日照時間。但由於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印度雨季短暫,極旱極澇頻發,糧 食收成受到影響。而其中十分之一用於出口。印度人口眾多,人口增長率高於中國,而地少人多。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嚴重影響了印度經濟的發展。在印度國內仍有超過兩億的人口處於飢餓的狀態。印度達哈維貧民窟,是目前世界第二、亞洲最大的貧民窟。面積僅1,75平方公里,居民人數就達百萬。就在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資源不充足的環境下。將食物做成稀狀的糊糊更能節約成本,同時也能夠滿足更多人的胃口。即使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印度人也成品嘗到美味的香料食物。無論哪個國家或哪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但都體現了民族的文化與智慧,大都「因地制宜」,且具有別樣的意味,耐人尋味。我們對此應保持尊重理解的態度,去感受他國的不一樣的文化風情與文化韻味。
3. 菜場賣菜的利潤多少
菜場賣菜的利潤浮動很大,有的一天利潤七、八百,年掙幾十萬,有的一天賠錢。
利潤差異如此大的原因就是影響因素太多,比如:菜場所在位置、區域、攤位費、客流量大小、菜新鮮程度、進貨菜價高低、菜的損耗程度等等都與最終的利潤掛鉤。
其次就是售賣方式,零售或供飯館、酒店等也影響最終的利潤額。這些因素每一項都很重要,要考慮清楚。
(3)印度菜的利潤有多少擴展閱讀:
選擇入駐菜市場要考慮的因素
1、菜市場管理方好不好,是不是用心。這是因為,菜市場和攤主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好的管理方能和攤主共贏,差的管理方恨不得從攤主身上割肉,天差地別。
2、菜市場的配套設施、室內環境、日常客流量
3、菜市場的產權情況、經營水平等
4、菜市場其他攤位的生意情況、有多少同類競品
5、顧客來菜市場的交通方式
6、附近不同收入人群對菜市場需求的差異、對菜市場服務半徑的接受度、買菜的習慣和偏好訴求等
4. 賣菜的利潤大概在多少
1、菜市場賣菜的利潤浮動比較大,一般客流量大的時候,每天賣菜2000元,其利潤為600元左右,年掙十幾萬,但也有賠錢的。
2、利潤差異如此大的原因就是影響因素太多,比如菜場所在位置、區域、攤位費、客流量大小、菜新鮮程度、進貨菜價高低、菜的損耗程度等都與利潤掛鉤。
3、同時就是售賣方式,零售或供飯館、酒店等也影響利潤額,這些因素每一項都非常重要,需要考慮清楚。
(4)印度菜的利潤有多少擴展閱讀:
1、選好黃金攤位
由於菜市場的菜價格優惠,種類又多,大部分的人都選擇去菜市場買菜,而不是超市,雖然菜的利潤低,但賣得多的話,也有高收入,要想賣得多,首先必須先找一個人流量多的攤位,生意才會紅火。
2、誠信經營
做生意要講究誠信,不缺斤短兩,不以次充好,該是多少就是多少,該賣什麼價格就賣什麼價格,不要在小本生意上耍伎倆,雖然你當時能賺一些小錢,但最終的結果就是賠本,不能丟了西瓜撿芝麻。
5. 𠧧菜的利潤是多少
鹵菜中的葷菜利潤小於素菜。葷菜的利潤區間一般在30%-40%左右,就拿最常見的鴨掌、鴨脖、雞腳舉例。進貨價16元每斤的鴨掌(一斤約為16個),經過鹵煮之後,平均每個的售價能達到2元以上。進貨價約為2.2元每根的鴨脖,零售價在6元左右。一斤雞腳的進貨價在13元上下,鹵煮之後賣價為28元每斤。
而鹵菜中的素菜,毛利潤能達到60%以上。成本為6元每斤的竹筍,一般售價在14元。成本8元每斤的毛豆,賣價為16元左右。成本只有1.5元每斤的土豆片,售價高達13元。
6. 蔬菜的利潤是多少
批發蔬菜的利潤率其實並不算高,蔬菜批發商經營好,利潤可能就是在10%左右。
批發蔬菜就要遵循薄利多銷的原則,看起來利潤不高,但銷量多,一個月下來,利潤是非常可觀。只要批發蔬菜幹得好,一個月少則賺幾千塊錢,多則上萬元,乃至數十萬都是沒有問題的。
(6)印度菜的利潤有多少擴展閱讀:
蔬菜的利潤率要根據季節和產量而定,蔬菜比較缺少的冬季,一些品種可以達到60%以上的利潤,夏季是蔬菜生產旺季,利潤為30%左右,一般需要保證貨源新鮮干凈,新鮮干凈的菜可以讓消費者留下好印象,從而吸引消費者購買。
同時穩定的攤點可以夠吸引穩定的客源,蔬菜是一種基本上每天都要購買的食物,所以消費者如果對蔬菜滿意,就會形成習慣性消費,這樣客源也就比較穩定,對於一些蔬菜可以進行加工,消費者可以購買回去直接進行製作,減少了消費者的在加工上的困難,對於商家來說,這種加工的菜的利潤會更高。
7. 看上去毫無胃口的糊糊狀食物,為何印度人卻情有獨鍾
印度被稱為「一個神奇的國度」,而印度人被人們笑稱為三哥,印度的影視劇、印度的閱兵、印度的美食、印度的火車、以及印度的一些治安問題都會被網友們拿來當笑料,其中印度的很多美食都喜歡做成黏糊糊的樣子,這也不知道啥原因。
傳統文化其實印度人為什麼把食物做成漿糊狀,這也國家或民族的文明,由於歷史傳統文化的影響,做的飯都是糊糊,抓糊糊,印度人大部分信封印度教。
教義里強調萬物回歸自然,生下來的時候沒有筷子跟叉子,活下去也就沒有必要用這些東西,還有印度人不是游牧民族,沒有那麼多肉吃,也可以說不吃那麼多肉,印度人也缺水,吃乾的沒有充足的水分補充是不行的,所以就只能吃糊糊了。
實際上我感覺還是無論世界上什麼菜都不如我們國家的菜好吃。
8. 賣菜的利潤有多大
賣菜的利潤根據攤位、菜的品種以及渠道不同,會有比較大的差別,不能一概而論:
一、賣菜攤位地點不同,利潤也有很大差別
固定攤位:這些商販一般都是市場有固定攤位,他們進貨的量不大,但是種類要多,而且不進「破爛貨」。他們的利潤按品種不同,一般加價率在30%左右。
早夜市的攤位:早夜市的人流量大,但是蔬菜的售價要便宜一些。這類攤販的利潤要低一些,因為他們主要是走量,所以一般利潤在15%左右。
流動商販:這類商販一般進貨品種比較單一,都是以時令的新鮮蔬菜為主。他們的穿著打扮都會模仿老農,但是他們的菜價賣的都不低,而且有些會在稱上做手腳。這部分人的利潤不好計算。
二、菜的品種不同,利潤也會相差很大
一般賣菜的攤位都會進10多個品種的蔬菜,這裡面一些細菜和比較少見的菜,利潤是很高的。比如:秋葵、松茸、口蘑、蘆筍、香椿等這些細菜,利潤可以達到50%以上,這些菜的進貨量比較小,但是利潤要高很多。
蔥姜蒜這些常用的菜,因為家家戶戶都會用到,而且大家對售價都很了解,所以這類菜的利潤不高。一般蔥姜蒜的利潤基本在10%左右,這個主要是為了吸引顧客。
地產的大眾菜,比如土豆、白菜、豆角、茄子、圓蔥等。這些蔬菜大量上市的時候,市場的需求量大,賣的比較快。這類菜的利潤是很低的,有一斤也就占個毛八分的。
三、賣菜是個辛苦活兒,並且也就是僅夠糊口的生意
賣菜的除去攤位費、損耗、塑料袋這些費用,加上進貨時有時候掌握不好質量,很容易造成虧損。現在賣菜能夠掙到錢的,基本都是手裡有幾個「關系戶」,也就是給食堂或飯店配菜,這樣才能保證收入的穩定。
(8)印度菜的利潤有多少擴展閱讀
賣菜的模式:
1、農民自種自銷:農用肥自種,相對健康,無污染純天然綠色蔬菜,地不大,種點賣點。城裡人就喜歡這種農家蔬菜;
2、中間商批收發:到大型種植基地或者農戶低價收購,加價批發給零售商,起早貪黑,利潤空間也不是很大,風險在於運輸,市場環境;
3、菜市分銷零售:屬於菜市場零售賣菜,利潤空間大,但起早貪黑,較累。生意好不好也在於自己把控,利潤也是同樣;
4、大型超市附帶:大型超市賣蔬菜,從包裝加燈光照射效果,看起來很新鮮。利潤空間比較大,因為明碼標價,消費者愛買不買,沒有討價餘地。
5、互聯網+配 送:大型企業重金投資,每個城市均有分公司,建立互聯網下單平台,進行上門服務,打破傳統消費者上菜市購買。這種未來新興模式正在崛起,逐步完善後,絕對是未來的蔬菜生鮮物流配送服務主流,壓縮固定蔬菜攤位的利潤和生意。
9. 蔬菜的利潤有多少
舉個例子,芹菜在地里收是3毛錢,拉到市場上批發給菜販子是6毛錢左右包括給經紀人的一毛錢左右利潤,菜販子拿到市場上能賣一塊錢左右,所以你自己算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