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如何晉升高種姓

印度如何晉升高種姓

發布時間:2022-08-31 16:16:50

⑴ 印度的種姓制度指的是哪幾個等級

婆羅門 神職人員
剎帝利 貴族之人
吠舍 普通民眾
首陀羅 奴隸、俘虜
自20世紀20年代起,在印度河谷先後發現幾個古代城市遺址,著名的有哈拉巴和摩享佐·達羅,因此統稱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存在年限約為公元前三千年代中葉至前二千年代中葉。歷史學家一般都認為,哈拉巴文化的創造者,就是印度的原始居民達羅毗荼人。
公元前二千年代中葉,屬於印歐語系的許多部落,從中亞細亞經由印度西北方的山口,陸續湧入印度河中游的旁遮普一帶,征服了當地的大部分達羅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種人,自稱」雅利安」,意為高貴者,以區別於皮膚黝黑的達羅毗荼人。經過幾個世紀的武力擴張,雅利安人逐步征服了整個北印度。
雅利安人早先過著原始的游牧生活。入侵印度後,雅利安人吸收了達羅毗荼人的先進文化,由游牧轉為定居的農業生活,並逐漸向奴隸社會過渡。
由於雅利安人對達羅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內部貧富分化的結果,在雅利安社會中逐漸形成了一個森嚴的等級制度,這就是種姓制度。「種姓」一詞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爾那」,就是顏色或品質的意思。因此種姓制度又叫瓦爾那制度。
在種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婆羅門是祭司貴族。它主要掌握神權,占卜禍福,壟斷文化和報道農時季節,在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
剎帝利是雅利安人的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的除神權之外的一切權力。
婆羅門和剎帝利這兩個高級種姓,佔有了古代印度社會中的大部分財富,依靠剝削為生,是社會中的統治階級。吠舍是古代印度社會中的普通勞動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階層,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
首陀羅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
各個種姓職業世襲,互不通婚,以保持嚴格的界限。不同種姓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被看成是賤民,或叫不可接觸者,賤民不包括在四個種姓之內,最受鄙視。
為了維護種姓制度,婆羅門僧侶宣揚,把人分為四個種姓完全是神的意志,是天經地義的。在婆羅門的經典《吠陀》中,波羅門把種姓制度的出現用神話來解釋,說原始巨人普魯沙死後,天神梵天用他的嘴造出了婆羅門,用雙手製成了剎帝利,用雙腿製成了吠舍,用雙腳製成了首陀羅。婆羅門僧侶還宣揚:凡是循規蹈矩,安分守己的人,來世才能升為較高種姓,否則,即降為較低種姓。因此,對於廣大勞動者和奴隸來說,應該逆來順受,放棄斗爭,遵守奴隸主階級制定的「達磨」,即所謂的「法」,以免加重來生的災難。
為了維護種姓制度,奴隸主階級還制定了許多法律,其中最典型的是《摩奴法典》。相傳,摩奴是大神梵天的兒子,為了確定人間各種人在社會上的應有次序,確定婆羅門和其他種姓的義務,便制定了這部法典。其實,這只不過是奴隸主用來欺騙勞動人民的謊言。
摩奴法典首先確認婆羅門是人世間一切的主宰,而首陀羅只能溫順地為其他種姓服勞役。首陀羅不能積累私人財產,不能對高級種姓有任何不敬的言行。婆羅門和剎帝利則有權奪取首陀羅的一切。
為了鎮壓低級種姓吠舍、首陀羅的反抗,摩奴法典還規定了許多殘酷的刑罰。比如,低級種姓的人如果用身體的某一部分傷害了高級種姓的人,就必須將那一部分肢體斬斷。比如,動手的要斬斷手,動腳的要斬斷腳。
四個等級在法律面前是不平等的。《摩奴法典》規定,剎帝利辱罵了婆羅門,要罰款100帕那(銀錢單位)。如果是吠舍罵了,就要罰款150到200帕那。要是首陀羅罵了,就要用滾燙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相反,如果婆羅門侮辱剎帝利,只罰款50帕那;侮辱吠舍,罰款25帕那;侮辱首陀羅罰款12帕那。高級種姓的人如果殺死了一個首陀羅,僅用牲畜抵償,或者簡單地凈一次身就行了。
《摩奴法典》還對各個種姓的衣食住行都作了煩瑣的規定。比如規定不同種姓的人不能在呆在同一個房間里,不能同桌吃飯,不能同飲一口井裡的水。不同種姓的人嚴格禁止通婚,以便使種姓的劃分永久化。
每個種姓都有自己的機構,處理有關種姓內部的事務,並監督本種姓的人嚴格遵守摩奴法典及傳統習慣。倘有觸犯者,輕則由婆羅門祭司給予處罰,重則被開除出種姓之外。
被開除出種姓的人也成為賤民。賤民只能居住村外,不可與婆羅門接觸,只能從事被認為是最低賤的職業,如抬死屍,清除糞便等。走在路上,賤民要佩帶特殊的標記,口中要不斷發出特殊的聲音,或敲擊某種器物,以提示高級種姓的人及時躲避。婆羅門如果接觸了賤民,則認為是一件倒霉的事,回去之後要舉行凈身儀式。

影響:首先,造成社會結構剛性,勞動力結構僵化。且阻礙勞動力身體素質與文化水平的提高,造成勞動力素質低下,不利於經濟發展。
其次,種姓制度與村社制度一起,構成了印度社會兩大不可動搖的支柱,使得印度在幾千年的時間中統治者換了很多,卻從未動改變過印度的社會,使印度社會處於一種帕累托次優的狀態。
第三,不利於民族團結,也是印度屢次被外族入侵征服的原因之一。

⑵ 印度種姓制度等級森嚴,那個人可以靠後天努力提高種姓等級嗎

說起印度,人們會想到寶萊塢電影,想到歡樂喜慶的印度舞蹈,也會想到充滿咖喱味的印度料理。 在人文風情的背後,印度社會從古至今難以更改之物,就是以血統來區分社會等級的種姓制度。

這種舉世聞名、等級嚴格、也堪稱臭名昭著的制度,可謂是世上罕有之物,他堅持數千年的頑強生命力,更是令人瞠目結舌。種姓制度之下,形成了等級森嚴、各等級世代相襲的局面,人們一出生就已經被這個社會定上了社會標簽。

那麼,印度的種姓是永恆不變的嗎?低種姓者是否可以通過立功或者賺錢,來提高自己的種姓呢?

高種姓婦女

所以歸根究底,只有當低種姓通過某些非常規的方式積累了大量財富,又或者是當高種姓的男子願意娶低種姓女子為妻之時,他們才能在提高經濟與政治地位以後,再通過“梵化”的過程提高自己的種姓。

這是一個極為艱辛的過程,需要幾代人的時間才能完成,而且在過程中不能出一點兒差錯,幾代之孫也要足夠爭氣,才有完成的可能。所以,改變種性對於印度人而言,可謂是難於登天。

⑶ 印度種姓能不能提升等級

還是可以的,通過所謂的順婚的方式提升


印度教中,各個種姓間很少通婚,但並非絕對禁止,高種姓的男子娶低種姓的女子這樣的「順婚」還是可以的,但反過來,低種姓的男子娶高種姓的女子這樣的「逆婚」是絕對禁止的,一旦發生,往往是低種姓的男子被處死,高種姓的女子也被處死或被剝奪種姓成為賤民。由於順婚的存在,低種姓的人雖然不能提高自己的種姓,但可以提高自己後代的種姓,比如首陀羅階層想要提升地位,則只有首陀羅女子與婆羅門男子處於夫妻情況下所生之女又與婆羅門男子通婚,如此繼續,則在第七代才可以成為婆羅門。而這種達到最高種姓的時間粗計最少也需140年以上。

⑷ 印度低種姓「賤民」想晉升高種姓,可以採取什麼辦法

第一個辦法就是去當苦行僧,苦行僧被認為是神的使者,而苦行僧是不分貴賤的。第二個辦法就進行「樊化」,

⑸ 印度種族等級制度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種姓制度的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⑹ 梵化:在印度,低種姓的人用這方法,可以晉升成高種姓嗎

雖然印度現在已經是一個民主制的國家,但是傳承千年的種姓制度依然殘留在印度人民的心中。這種等級森嚴的制度,讓無數的印度人民一輩子都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但是在這個制度中,有一個方法,能讓低種姓的人晉升成高種姓。不是用錢買。


第三步,改名,搬家。一般相同的種姓都會聚集在一起,然後這個地區就會被打上種姓的標簽。只要一說出自哪裡,別人就知道你是什麼級別的人了。搬到高種姓人生活的地區時,要偽裝自己的身份,學習他們的生活習慣。時間久了,種姓就變了。

底層的印度人民其實都知道這種方法,但是依然不願意做出改變。有的人說沒有信仰的人最可怕,但是看到印度底層的人民覺得,有信仰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吧?

不過,印度許多低種姓的人並沒有太多人願意嘗試這種方式,實行難度大不說,在這些低種姓人的觀念里,只要這輩子受的苦難多了,下輩子就能投胎到高種姓家族了。

⑺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什麼,怎麼分等級的

(2018·黃石)古代印度的一項制度規定:各個等級之間高低貴賤有別,下一等級的人沒資格從事高等級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這一制度是種姓制度。

⑻ 印度實行嚴格的種姓制度,那外國人去到印度,又是如何分級的呢

去過印度的驢友應該知道,在印度不管是富豪還是窮人、官僚還是生意人、男性或女性,他們都有一個種姓制度。這個種姓制度是印度教的產物,在制度中,最高等級就是代表了神權的婆羅門,其次分別是代錶王公貴族權力的剎帝利和平民百姓權益代表的吠舍,位於末端的就是代表奴隸義務的首陀羅。

總結來說的話,只要是歐美人移民到印度,比如英國人,那麼在印度他們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婆羅門級別。在小編看來,在印度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已經被決定了自己的命運,不同的種姓禁止通婚,甚至還不能相互接觸、同桌吃飯等等,即使花費力氣也無法改變社會地位,想想也是有些難以忍受。不知道對此大家又有什麼感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⑼ 印度的種族等級制度

印度種姓制度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

第三等級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業以及當時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拓展資料:

印度種姓制度是以印度為主的南亞各國印度教居民中存在的一種彼此嚴格區分的社會等級或集團制度。梵語為瓦爾納,意為色、種、質。中國古代的漢譯佛經或旅印高僧的著作中,稱為種姓或族姓。依葡萄牙語音譯為卡斯塔,世界上則多用卡斯特一詞。現在已逐漸廢除。但在一些民族中依然存在。

⑽ 印度的種姓是永恆不變的么可以通過立功和賺錢來提高自己的種姓么

印度的種姓不可改變,不同種姓之間也不可通婚,印度人從一出去開始就決定了種姓,一生都不可改變。印度對種姓階級十分重視,這是他們所信仰的宗教的衍生物,神聖不可侵犯。種姓之間不可通婚,否則通婚所生的孩子會被稱為賤民,被排除在宗教與種姓之外,為不可接觸者。

否則下輩子也只能為人奴隸。所以首陀羅只能逆來順受,只為了能讓下輩子能夠過的好一些。這種種姓制度很明顯就是上層階級對下層階級的剝削制度,頂著神的旨意,狐假虎威,可奈何宗教信徒偏偏又對神有著不可撼動的執念。所以種姓制度就這樣流傳下來。

閱讀全文

與印度如何晉升高種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最早村莊是哪個 瀏覽:361
印度多少個少數民族服裝 瀏覽:266
脫歐如何投資英國 瀏覽:862
義大利阿利卡灶具怎麼樣 瀏覽:242
葡萄牙跟伊朗怎麼買 瀏覽:377
在印度為什麼不能玩手機 瀏覽:102
為什麼海灣國家和伊朗不和 瀏覽:982
如何理解中國道路1000字 瀏覽:702
越南生蚝一般多少錢 瀏覽:424
印度口罩庫存多少 瀏覽:36
去越南辦健康證需要多少錢 瀏覽:497
伊朗怎麼惹美國了 瀏覽:384
越南首都是哪個人的名字命名的 瀏覽:749
越南掏耳朵服務多少錢 瀏覽:40
看中國如何超越世界 瀏覽:884
為什麼罵印尼 瀏覽:302
義大利2000gs美白針怎麼樣 瀏覽:416
印尼指紋怎麼算有效 瀏覽:478
新型肺炎越南有多少人死亡 瀏覽:736
越南紅旗的名稱叫什麼 瀏覽: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