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印度去得了火星卻飛不上月球
因為印度的航天發展還欠火候,那次火星之旅或許僅僅是印美良好國際關系的證明。
印度對火星、月球的探索行動,呈現出一種“高開低走”的態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印度缺乏自主研發力量,不能腳踏實地去自力更生,最後只能淪為停滯不前的“廢物”,白白浪費民脂民膏不說,還會不斷損害國際聲譽。了解印度的人都知道,印度社會普遍擁有過於樂觀、自負的心態,讓他們習慣不勞而獲,無論什麼重量級的軍事設備,想要擁有就只會掏錢到其他國家買。
在它的航天事業發展中,依然如此。可是作為科技第一強國的美國,出於自身利益,也不會將科學技術傾囊相授啊!先完成月球登陸再實現火星探索,這樣才能真正彰顯印度航天事業的進步,去得了火星到不了月球的迷惑行為只能證明印度外強中干,印度的航天發展還得繼續加油。
㈡ 印度的蜜汁自信從何而來看看印度發射的火星探測器,終於明白了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印度都是一個迷之自信的國家。只因為印度人總是自信心爆棚的,認為自己國家的一切都要領先於其他國家,哪怕印度如今也僅僅只是發展中國家,但似乎印度人早就認為全世界也就只有美國能夠領先印度。
同時,印度又是一個非常喜歡和我國比較的國家,無論在經濟,科技,軍事,還是航空領域中,印度都認為自己的國家有著出色的發展和成就,比如在航天領域中,印度就認為除了美國之外,自己也是唯一有獨立能力發射探測器到火星的國家。顯然,目前中國還未曾發射過任何一顆的火星探測器。
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採用的彩色相機,非常還原了火星的地表顏色,每相隔一段時間,就會傳回幾張照片到地球,目前早就已經拍攝到了近千張之多。這些照片雖然不是很稀奇,但對於印度來說卻是超前的成就,印度的總統莫迪就公開表示我們創造了歷史,尤其是創造了亞洲地區的歷史。目前曼加里安號火星軌道探測器早就已經超額完成了目標。且並沒有壽命到達終點的跡象。不過印度的太空研究組織都已經開始計劃要發射一顆更大的,功能性更全面的火星軌道探測器,預計時間是在2020年發射。而我國也預備2020年後開始發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好戲即將要上演了,不如拭目以待吧!
㈢ 美國火星車成功登陸 為何印度網民卻如此興奮
美國NASA公布了「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已經成功在火星上登陸了,但是這個消息出來後,最興奮的竟然是一群印度網友,而且他們是發自內心的感到高興,甚至有一絲絲自豪的情緒,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下面是相關文章正文內容:
下面是印度網民的評論:
本來評論都在稱贊NASA的 科技 水平和對人類天空 探索 的貢獻,但是後面還是改變了風向標,開始為自己歡呼了,這氣氛著實令人難以招架,乍一看,還以為是印度的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似的。
印度網民在全球范圍內算是比較多的,畢竟有龐大的人口基數,他們被譽為是「世界一流的評論員」,無論哪個角落似乎都有他們的存在,而且評論內容頭頭是道,大道理一籮筐一籮筐的往外倒,整個人都仙氣飄飄的感覺。
首先他們有以下幾個特徵:
一、印度每年都有上百萬人移民至歐美國家,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精英階段,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一百多年的時間,大量的印度裔後代散落在美國各州,也會出現一些成功人士,成為各個領域的傑出人物。
但是他們都已經是地道的美國人了,每當出現比較榮耀的成就,印度網民就會記住他們,倍感自豪,甚至把美國現代高 科技 的發展歸功於印度裔的功勞,甚至在印度流傳一則可笑的傳言,「NASA有三分之二的科學家都是印度裔。」
他們標榜印度人很聰明,撐起了整個NASA的 科技 核心領域,但是事實上卻不是那麼一回事,這種無根據的傳言被誇大了N倍,但是流傳甚久,在印度民間有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所以任何西方、特別是美國的高 科技 和工程項目,印度人都會非常興奮和開心,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他們的功勞。
二、印度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但是 科技 領域沒有快速發展,工業體系都不健全,幾乎所有的現代核心工業產品都需要在海外采購,他們急需提振自信心,所以希望在網路上尋找到一種心理平衡和安全感,一切都歸功於自身。
三、印度網民善於高談闊論,但是都不喜歡付諸實踐,動動嘴皮子很容易,實際操作卻難上加難,每天說出一大堆道理,抱怨除了自己之外的任何其他人,就是不反省自身,白天評論,晚上依舊倒頭大睡,第二天又開始,周而復始,卻始終沒有行動,這就是他們非常典型的特性之一。
四、但凡歐美出現長臉的重大成就,印度人都會內心自豪,因為他們默認自己也是其中一份子,這種情節可能是四百年印度殖民 歷史 埋下的種子。
五、在亞種,他們只欣賞和佩服日本和以色列,其他的都看不上,這就是印度網民的邏輯。
六、印度人總是期待「數字化城市」的建設,但是他們就是永遠都實現不了,原因大家猜到了嗎?
七、印度網民看不起印度周邊所有的國家的一切。
上述只是自己在網上總結出的關於印度網民的特性,肯定有不全的地方,看完之後,你是否能理解為何美國的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印度網民卻全體興奮的原因了。
其實有這種情緒都是有原因的,例如韓國人也會有類似的復雜情緒,自己不行,就會強行把美國的 科技 成就搬出來,認為這就是自己的一樣。
例如:如果中國高鐵有新的技術突破,印度人就會搬出日本的新干線,然後進行各方面的對比,以此來抬高自己的。如果中國航天技術有新的技術突破,他們就會把美國搬出來,說什麼美國在幾十年前就實現了登月,這種酸溜溜的情緒昭然若揭,卻也好笑至極。
我們也是人口大國,但是在教育領域全面碾壓這個南方鄰居,我們受教育的民眾更多,綜合國力自然蒸蒸日上,各行各業全面發展,在世界頂級的 科技 領域都能取得突破進展,甚至是領頭羊的角色。
所以,每個中國青少年都需要努力學習,不斷鑽研,發憤圖強,學好文化知識,鍛體體魄,成為炎黃後裔最堅實的傳承者,讓我們的目標定位於星辰大海,讓我們的視野拓展至整個宇宙,帶領人類文明的一次全新的 科技 飛躍。
㈣ 印度是如何怎麼把「曼加里安」號探測器送到火星的
印度很早就實現了火星探測任務,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火星探測技術的國家,最大限度地展現了印度航空業的強大實力。據報道,作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便宜的火星探測項目,該項目從建立到完成的總成本約為 7300萬美元,與數以億計的好萊塢電影相比,這個數字似乎很難擺到桌面上,當然,在印度如此廉價的一個項目背後有許多原因, 測試數量少,設備功能單一以及科研人員工資的扣除是主要因素之一。
對此,網民開玩笑說,當時印度所謂的火星探測器,也許只是向火星扔一塊石頭。當然,早在 7 月的時候,印度他們這個國家,就已經率先實現了火星探測,這一點確實是值得我們認可的,但是很明顯,新德里的態度和中國的態度是有本質區別的,總的來說,印度追求好的,而我們更追求完美。
㈤ 印度能發射火星探測器,為何月球探測器卻飛不過最後的2.1公里
印度月船二號探測器自7月22日發射升空以來,在經過數次變軌,以及41天的太空飛行之後,原本定於9月7日將實現人類 歷史 上第一次的月球南極軟著陸,可是最終卻在距月球表面還有2.1公里時,和地球的地面控制中心失去了聯系,功敗垂成。本來印度希望能通過這次月球軟著落,加入美俄中的隊伍,成為全球第四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國家,但現在看來印度還需要繼續努力。
雖然印度在航天領域也算得上是大國之一,畢竟早在2013年,印度就發射了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並最終成功飛抵火星進入火星軌道,成為全球第四個擁有火星軌道探測器的國家。但是如果因此說印度的航天技術水平能超過中國,可能沒有幾個人會相信。畢竟這次印度月船二號探測器在距月面2.1公里時失聯,就很是說明問題。反觀中國的嫦娥工程,一步步穩扎穩打,每次都上一個技術台階,既逐步實現了中國探月工程的總體目標,又為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實只要對比一下中國和印度的月球探測器飛向月球的時間,就能很直觀地明白雙方的技術差距。首先要說明一個概念,在探測器從地球飛向月球的時候,從地面發射升空之後,探測器最終都需要進入到霍夫曼地月轉移軌道,才能飛向月球。而進入轉移軌道之後,飛向月球的時間基本是固定的,都是5天。而航天技術水平的差距就在於,探測器進入太空後需要變軌幾次才能進入轉移軌道。
中國現在的探月飛船從嫦娥二號任務開始,就已經掌握了直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和飛行技術,嫦娥探測器與火箭分離後滑行至合適位置,只需一次開機就可以直接踏上奔月之旅,無需再慢慢調整軌道。因此將從地球到月球的時間從最初的12天縮短到了5天。就是因為我國航天技術人員通過工程實踐,掌握了直接奔月軌道設計和」分秒不差」的零窗口發射等關鍵技術,火箭運載能力和入軌精度達到了直接奔月的水平。
而印度這次探月計劃之所以要先在太空中飛個幾十天,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印度的探測器要一直繞著地球轉圈圈,進行變軌。可以說相比十年前的印度探月1號,如今的印度軌道技術毫無進展,仍然需要變軌6次才能進入地月轉移軌道。而且繞地球23天,也算是又一個印度獨一無二的創造了。當然這也和印度用來發射的GSLV MkIII火箭運載能力不強有很大的關系,高達六百噸的自重卻只有4噸的運載能力,甚至低於我國上一代高軌運載火箭長征3號乙的5.5噸。這也說明了印度航天技術在空間飛行姿態、軌道控制,燃料利用率上的水平其實還遠未達到頂尖的水準。種種的因素疊加,說明印度如今的航天計劃多少都有點碰運氣的成分在裡面。
印度這次探月任務的失敗,正說明了中國一步步按部就班的發展航天基礎建設,積累各種航天發射經驗,是多麼的正確。中國嫦娥飛船能一次次探月成功,不但是中國航天技術硬實力的體現,也是中國建立了遍布全球的深空測控網,地球東西半球的數個65米大型測控天線精密的監控著嫦娥的位置與狀態、不斷發出下一步行動的指令,這樣背後軟實力的體現。而正是有這樣的完整的航天技術體系,對於即將在明年進行的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我們才更有信心。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㈥ 印度的航天實力如何印度發射火箭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這款火箭是印度用來准備執行載人航天任務的,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款火箭的芯一級使用的推進劑仍然是四氧化二氮與偏二甲肼,由於這些推進劑都是有劇毒的,所以也被航天愛好者們形象地稱之為毒箭或毒發。現如今,一流的重型運載火箭使用的都是氫氧發動機,採用液氫液氧為燃料,不僅高效且環保,這是當今運載火箭發展的趨勢,可見印度對於這一塊的研究還是很薄弱的。
印度對於本國航天的投入,在近些年看來一直是增長的趨勢,並且他們還制定了“15年願景、7年戰略、3年行動計劃”等重要舉措,著力改革航天發展,同時印度大力培養航天人才,國外一些著名的航空航天大學及學院中來自於印度的留學生,每年都在增加。
印度對於航天是有很大遠見與抱負的,切莫小瞧他們,他們有自己的運載火箭,有獨立的探測器研製技術,技術確實是他們自己的技術。並且印度民眾對於他們的航天事業非常支持,可以預見,印度將在較短的時間內追趕上來,也邁入到太空探索俱樂部的第一梯隊中來。
㈦ 印度曾成功登陸過火星那為何登月失敗
印度無法獨立完成探月任務,尋求多方盟友,但是盟友不靠譜,導致其探月工程一拖再拖,最終失敗。
「月球2號」項目總耗資約1.4億美元,由於俄羅斯未能按照承諾交付著陸器,促使印度推後了這個計劃的實施時間。這個項目包含了包括軌道器、著陸器和月球車3個模塊,攜帶了10多個各類研究裝置,最引人注目的是月球車,僅有公文包大小,重量為25公斤,它將攜帶兩個分光計用於探測月球表面的元素組成——包括等離子體層以及像氦-3這樣的同位素的數據,後者是未來核聚變能量反應堆的潛在燃料。
「月球2號」的攜帶的軌道飛行器所攜帶的水測繪儀同樣讓人期待,因為太陽風中的質子會產生羥基離子,這些離子會漂向月球的兩極,在那裡它們會被隕石坑中的水冰俘獲,而水測繪儀將會對這些水冰展開探測。如果成功,這將是印度航天史上的里程碑,印度也可藉此成為繼美國、俄羅斯與中國之後第四個實現月球探測器軟著陸的國家,並如期開展探測工作。
著陸的前15分鍾Vikram正以3200公里/小時的速度下降,當海拔大概減至30公里時,它開始發動4座引擎緊急減速,只不過在距離陸地僅剩2.1公里時,意外發生了:Vikram偏離了預定軌道,就此「失聯」,任務失敗了。
巴基斯坦聯邦科學和技術部長法瓦德·喬杜里在社交媒體上第一時間嘲笑印度拙劣的落月技術,諷刺印度「月船2號」的著陸器是在印度孟買買的「玩具」。
兩天後,9月8日,在月球軌道上的「月船2號」傳回了Vikram在月球上的影像,但印度航天團隊最終未能與它建立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