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外國人怎麼看中國和印度的

外國人怎麼看中國和印度的

發布時間:2022-09-01 05:45:51

⑴ 外國人怎麼看中國

在我們的印象中,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泰國是一個充滿人妖的國度,白羅斯的美女非常多,俄羅斯人打架很厲害,美國的家庭主婦都養的膀大腰圓,而德國人則比較嚴謹冷漠。

這些都是我們對這些外國的印象,那麼老外們又是怎麼看我們中國的呢?以下分別來自8個不同國家的人給你答案。

土耳其,學生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終於終止了。我們國家充滿了謊言和空洞的承諾,我對此很無奈。

哥倫比亞某公司主管,曾經留學中國

中國給我的印象就是:愛心、和睦、想像力豐富、民族、有執行力,我非常喜歡中國。可以這么說,中國是我的第二個故鄉,如果我可以保持哥倫比亞國籍的話,我也想有一個中國國籍。

馬來西亞農場工人

中國人好像小強,生生不息。

巴基斯坦餐廳老闆

我是巴基斯坦人,我非常愛中國,我有許多中國朋友,他們對我好得很。我曾經和中國朋友相處的很好,我們都互稱「巴鐵」,代我向中國人民表示我的愛意!

萬那杜的司機

我認為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中國給了我們國家很多幫助,在萬那杜有很多的援助項目,還幫我們建設公路,我認為中國就是我們的母親國。

墨西哥工程師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國家,有很多人口,世界第一,也有著最厲害的製造業。有時候我也會想,我也許也是made in China的吧?

阿富汗酒店主管

"關於中國,我有三點最大的野心:第一,見到成龍;學中國功夫;第二,試一下中國的針灸;第三,我愛中國!

日本大學生

16歲的時候,我和一個上海男生好上了,他成了我的男朋友。後來他回國了,我們就沒有再聯系過。可是我很想他,我在日本餐廳打工,攢了4年的錢,最後用這筆錢去了中國上海。我們又開始戀愛了,他把我帶到他的家裡,我對他父母說:你好!可是他父母根本不搭理我,還跟我說:不喜歡日本人,沒有辦法,我們又分開了。我認為,我們中日年輕人要好好改善兩國的關系。

⑵ 外國人怎麼看中國和印度

西方英語國家和印度親切的多,起碼意思形態一樣,印度官方語言也是英語。

⑶ 西方對中國與印度崛起的態度

差不多吧,印度走得是西方人很喜歡的方式,幾乎是西化的方式。價值觀各方面也差不多,所以對印度沒有太多詰難
而中國不一樣,中國發展的太快,又發展的很好,比印度強很多,所以一些西方人以冷戰思維來無端指責中國崛起對世界的威脅,而且中國走的是自己的社會主義方式,而且中國悠久的歷史,博大的文化積淀,中庸的儒家傳統,這些都是西方人無法理解和接受的,所以他們不希望看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崛起對自己的既得利益造成威脅,所以對中國非議特別多,而且中國現在處於經濟轉型期,出現了很多發展問題,這些都是西方人的把柄

⑷ 美國人評價中國和c印度。


部分美國人的如下觀點,也並非每個人都有,只是綜合起來而已。

1、常常有美國人問我:"你的家鄉在哪裡?"我說"西安"。然後我問:"知道西安在哪裡嗎?"回答總是"不知道。我只知道中國的三個城市:北京、上海、香港"。這樣問得多了,以後再有人問我家鄉在中國哪裡,我就首先問他/她:"你知道幾個中國城市?"哈哈,回答如上。當我一說秦始皇兵馬俑,他們幾乎全知道,也知道出土地點,但不知其與西安的關系。


2、有的美國人居然認為日本是中國的一個省。這下子,中國的左憤們可要樂了。

3、古代的中國人都會在天上飛,會飛檐走壁。現代的中國人退化了,不會飛了。

4、凡是中國人,都會兩下子武功。

5、中國人有病了不用吃葯,也不用休息,隨便在地里抓一把草塞進嘴裡嚼嚼,病就好了。

6、英語比中文簡單多了,因為英語只有26個字母,而中文卻有40000多個字母,單常用的就有3000多個字母。

7、西藏自古就不是中國的領土。


8、台灣也不是中國的領土,因為現在的台灣與中國大陸不是一個政權。清朝時的台灣與大陸的關系,並不能說明現在的情況。

9、不僅如此,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都不能算是中國政權,象南北朝時的五胡、契丹建立的遼、女真建立的金、蒙古建立的元、滿人建立的清。在所有教科書與歷史書中,當談論到這些少數民族與中國的關系時,都說XX族與中國人(Chinese)等等,而不象中國書中所講的XX族與漢族(Han-Chinese)等等。

10、中國人沒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人都不能信仰宗教,特別是***。

11、中國人好象人人都信佛教。與上一個相矛盾。

12、分不清中國與日本文化。有一個電影,描寫一位美國的武師專門習學中國功夫。當他在房內練功時,卻身穿日本武士服,腰裡挎著東洋戰刀,打坐在一張桌子前,桌子上放著中國的香爐,背景音樂是中國的民樂。

13、也搞不清日本文化的中國根源。如:中國的佛教禪宗,在美國幾乎人人皆知。但你要是問他禪(Chan),他不知是何物。然而,你要是用日文的禪的發音Zen問他,他一聽便知。因為佛教禪的文化是由日本首先傳入美國的。


14、如上,美國人在接愛中國文化時,以最先傳入的發音來建立名詞。比如,英語里有一個詞叫白菜,發音就是廣東話的白菜。對孫中山的發音也是廣東話的"孫中山"。你要是對美國人說Sun Zhongshan這個普通話發音,他不知你在說誰。對蔣介石的發音也是廣東話,並非普通話。但對毛澤東的發音是普通話。

15、有的中國人好象不太講衛生。

16、中國的污染嚴重。但中國很美麗。

17、中國的大城市也很現代化。但農村與大城市的情況相差很遠。

18、有的中國人很有錢,比美國人更富有。但中國窮人更多。

19、中國飯很好吃。以"湖南"命名的中餐館,最便於美國人記憶,因為很多美國人知道湖南是毛主席的故鄉。所以,很多在美國的中餐館喜歡叫"湖南餐館",即使他們賣的不是湖南菜,反正這些地方風味美國人不懂。


20、中國80後的小皇帝們在美國很有名。一提Little Emperor,他們會知道其中的意思。

21、有人認為中國遍地都是大熊貓。一位美國人一進北京,就向人打聽哪裡有賣大熊貓的,因為他想買一隻回去當寵物。

還有一些對中國社會與政治的看法,在此不便說明。總的來看,美國人對中國普遍不了解,很多人也不想去花時間多了解,因為他們主要面對的外國是歐洲。對亞洲國家的文化,日本文化中的一些因素,在美國比中國文化更為流行。比如:中國的旗袍遠不如日本和服在美國的知名度。在美國各大學里修中文課的學生往往與修日語課的學生人數相等,但日本人口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

美國人的觀點:中國現在用一個中國古代成語形容是邯鄲學步,不僅西方的文化沒學好,連自己的文化都不會了,一副丑樣,令人鄙視。

美國人是尊敬印度人的,是發自內心的尊敬,而對中國人雖然表面上客氣但是內心其實很鄙視,中國人好像沒有自己的民族服飾,穿著我們西方人發明的服飾,而且亂穿,樣子醜陋極了;中國人的婚禮方式雖然表面上學我們西方人的但是實際上卻是亂搞,我們西方人可沒那麼鋪張浪費,中國人的婚禮其實是為了顯擺,是虛張聲勢,與我們西方人的婚禮的神聖庄嚴格格不入。

印度人心中有主,而中國人心中只有自己,印度人是為了尊嚴活著而中國人是為了錢與享受活著;印度人的生活自由,而中國人到處生活在別人的指使下。

美國總統奧巴馬對印度領導人到訪的接待是高規格的,而且充滿著敬意,印度領導人與家屬都是穿著自己的民族服飾,不像中國人那樣只會穿西裝。

印度男人給我們美國人的感覺是神聖不可侵犯,而中國男人給我們美國人的感覺是低三下四的邋遢樣,不打你幾拳不解氣。印度女人吃苦耐勞,而且很保守,而中國女人懶惰自私,穿著像妓女,個個好像都性飢渴似的,中國女人很喜歡我們白人,還免費主動與我們上床,有的上完床後還送錢給我們美國人花,我們美國人在床上只是把中國女人當洩慾工具而已根本沒把她們當人看。

我們美國人旅遊最不想去的地方就是中國,因為中國到處被工業污染得很嚴重,在中國無論吃、喝都很危險。我們很願意到印度去看看,了解一下那裡特有的文化特色,印度還留有沒被工業污染的大自然,這是令人嚮往的。

⑸ 外國人看中國:中國好還是印度好

我們在印度工作期間,結識了三個近兩三年來在中國留學後歸國的印度大學生。他們在中國的經歷和感受,不僅反映出兩國文化背景和國情的差異,也讓我們這些中國人看到了許多平時自己沒看到的地方。 「沒有原來想像的那麼好」 據我們的經驗,沒有去過中國的印度人對中國的概念和印象一般停留在20年前。他們認為,中國可能和印度差不多,有的地方甚至還不如印度;但到過中國的人大都會對中國的現狀大吃一驚,贊嘆不已。 可是當我們問印度大學生留學中國前後對中國的印象有什麼不同時,得到的回答卻是:「沒有原來想像的那麼好。」和他們接觸交談得多了,我們感到這種回答確實也有道理。第一,因為他們都是學中文的,出國前看過不少有關介紹中國的材料和圖片。這些資料展現的大都是精彩的一面。他們對中國的期望值太高,所以也就容易失望。第二,他們不像旅遊者和短期訪問團那樣走馬觀花,而是在中國學習生活了一年,容易看到事物的另一些方面。 三個印度大學生都先後在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學習過中文。中外學生在生活條件上的差別讓他們感到不可理解。外國留學生宿舍里有彩電和衛生間,沒有熄燈時間的規定。中國學生卻好幾個人擠在一個房間里,沒有電視,更沒有衛生間。中國學生在定時開放的公共浴室洗澡,那裡經常人滿為患。晚上10時半熄燈時間一到,中國學生宿舍樓的電閘就被拉了,許多學生有時候只好點著蠟燭看書。據這些印度大學生說,在印度的大學里,校方對外國留學生和本國學生在生活條件上絕對是一視同仁的。我們向他們解釋,中國人優待外國留學生是因為中國是禮儀之邦,有好客的傳統;對本國學生要求嚴格,是要培養他們守紀律和集體主義精神。盡管我們列出了一條條理由,他們還是對此難以接受。 在交談中,他們承認中國比印度的經濟發展快,一般人的生活水平比印度高。但他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在中國卻越來越少了。說到這里,留學生巫莎講述了她在北京的一次經歷。有一次,她擠公共汽車,腳被車門夾住了,非常疼。她大叫「停車!開門!」卻沒有人理睬。我們說:「人家可能聽不懂你的話。」她說:「我說的是中文呀。」最後,車門終於松開了,她才拔出腳。她說:「我疼得在一邊哭,車上那麼多人,卻沒有一個人來安慰我。」我們向她解釋說,北京的公共汽車上,白天一般多為外地人,再加上你又是個外國姑娘,別人不好表示什麼。她卻說:「這事要是發生在我們國家,決不會是這樣的。」 「我是印度人,當然說印度好」 三個印度學生很喜歡中國,都給自己起了個好聽的中國名字,但還是一眼就能看出他們是外國人。他們在中國被問得最多,也最令他們尷尬和難以回答的問題就是:「你認為中國好還是印度好?」 何葉捷是個心直口快的小夥子,有一次,他在北京坐計程車,當司機知道他是印度人後,張口就問:「你說印度好還是中國好?」 他想了想,老老實實地回答說:「我是印度人,當然說印度好。」 「那你干嗎還來中國?」對方一副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架勢。 「我來中國就是想看看你。」小何情急之下,只好以幽默的方式作答。 說起「好客」,小何的感受特別深。他說,中國人,特別是偏遠鄉村農民的熱情好客,給他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有一次,一個來自河北農村的同學請他到家裡過春節。他同大家一起貼春聯、放鞭炮、包餃子,同學的母親把家裡最好吃的東西拿出來給他吃。他在同學家裡住了好幾天,感到像在自己家裡一樣,十分開心。 傳統的東西不可丟 印度和中國一樣,具有古老的傳統文化。在中國呆得久了,印度學生們發現中國在「現代」的同時丟掉了不少傳統的東西。在這一點上,印度比中國做的要好。就拿服飾來說,印度婦女穿的沙麗、庫魯達等,這些漂亮的傳統服裝一直到現在都非常流行。而中國婦女傳統的服裝,一般只能在舞台上或隆重慶典上才能看到。他們說,去年的APEC上海會議後,中式服裝開始悄悄地流行起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可喜的變化。(李文雲 李建國)

⑹ 老外看中國和印度的區別,中國VS印度文化大比拼

從西方眼睛來看,
印度比中國好教化,因為他們的部分觀點偏向西方,
印度的體制 也是西方的體制,而且說英語,
但是印度的根基不安定 差距大 素質不高,
中國的體制他們不喜歡
中國的文化和根基穩定 而且潛力大,
無論西方還是俄毛子
都把印度看成 遏制中國的一個棋子,
所以 他們和印度的好 是真的好 和中國的好都是虛假的!

⑺ 西方人眼中的印度和中國 誰更具發展潛力

何亮亮:印度和中國,亞洲的兩個文明古國,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但是長期以來,印度人、中國人互相瞧不起對方,實際上也互相不了解對方。所以第三者,就是印度、中國以外的第三者如何看這兩個國家,以及這兩個國家對未來世界的影響,我覺得會是一個很有趣的題目。《開卷八分鍾》,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一本《印度中國如何改變世界》。上面兩個字,一個龍,一個象,一般就認為龍是中國的象徵,象就是印度的象徵。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德國的亞洲問題學者。其實這一類的書我已經看過好幾本了,這本算是比較新的。但是所謂新,原著是在2005年出版的,中文版是去年在北京出版的,不算太新了,就是說資料不夠新。特別是我們知道去年從秋季,金融海嘯席捲了全世界之後,它對中國和印度也是有沖擊的,但是這個沖擊實際上對於以後印度和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其實有更大的影響。我們先就說這本書本身,因為我很有興趣的就是,一個是中國人怎麼看印度人,一個是印度人怎麼看中國人,然後就是這樣的,西方人如何看中國和印度。總的來說我有一個這樣的感覺,在我已經看過的幾本,包括英國人、美國人,也包括法國人、瑞士人寫的有關中印對比的書,總的感覺西方人他們還是偏愛印度的,這也不難理解。因為印度英語是全國通用的,印度被很多西方人看成是一個神奇的東方。印度人的那種信仰,印度人的那種精神世界,是很多西方人。因為西方人普遍的好像有一種精神的困惑,他們把印度看成是一種精神的故鄉,所以他們喜歡印度。而在他們看中國,看到更多隻是物資的那一面,看到的是高樓大廈、超級市場、高速公路,還有就是全世界無處不在的中國產品。這本書相對來說,是比較公允的,比較公正的。他不特別講印度怎麼好,也不特別講中國,中國、印度你各有什麼優缺點,他都來給你講。這本書分了幾章,第一章是講印度的,叫做「印度—世界的呼叫中心」。因為印度所謂外判、服務,呼叫在近幾年已經是印度的一個特色了。他從這一點切入,印度在全球化過程當中的地位。第二章「中國—世界的工廠」,你憑這一節的章目你就知道,他主要是講中國的哪些方面。然後我想比較重要的就是第三章,就是「多極世界中的中國和印度的覺醒」。因為多極世界,中國就是一極,印度也可以說是一極。其中分別從歷史與文化、經濟、外交與安全、政策幾個方面,考察了中國和印度的相關的這些內容。最後一章就是「鄰國夥伴和競爭者」。分別講到了印度和中國都有自己的鄰國,互為鄰國,也有自己的夥伴,特別像東南亞、日本、美國、歐盟、俄羅斯和中亞這幾大塊,他們跟中國的關系,他們跟印度的關系。這本書本身沒有什麼圖片,我想也不需要圖片。因為它基本上它也不是一本學術性的著作,它是一本普及性的,是給一般的讀者看。但是其中我覺得最有趣還是在這個地方。中印之間,在文化和政治方面的不同,而這兩點,其實對中印兩國的影響都非常大。因為比方說為什麼西方人偏愛印度呢?

⑻ 在歐美發達國家的人民的眼裡,我們和印度是不是差不多

不太有人關注這個,但一般來講印象都是大大高於印度的。
但實際印象比咱們中國人看自己要低些,因為新聞媒體總報道中國又取得了xxxx的成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媒體上也大多都是大城市一片繁榮,連刷個抖音都是北上廣這些大城市。。。
外國人自然不會這樣看待中國,他們知道北京上海香港這些大城市,但他們不會認為整個中國都是這樣,類似於馬來西亞這種國家,甚至還靠後點。
但是綜合國力是靠前的,就像俄羅斯雖然經濟已經一塌糊塗,但是在世界眼裡依舊是大國。

⑼ 中國,印度在外國人眼裡哪個強

你說呢?
你可以到復興論壇上去找答案!不管叫阿三還是癟三,看看論壇提再問!

⑽ 1962中印戰爭 外國人怎麼評價

評價:中國的勝利是勢在必得的。

麥克阿瑟和李奇微都曾在朝鮮戰成上與中國志願軍發生過戰爭,而且都曾見證過中國部隊的陸戰能力,這都是在朝鮮戰場上總結出來的經驗。

同時,印度軍隊並不是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而中國解放軍經歷了很多次的戰爭,同時也有更強的軍事領導,再加上剛經歷不久的朝鮮戰爭的洗禮,豐富了戰爭經驗,中印戰爭的勝利應該非中國所屬。

李奇微真真正正在戰場上體會到了中國志願軍的陸戰風格,在這場戰爭中,李奇微是非常確認中國會勝利的。

(10)外國人怎麼看中國和印度的擴展閱讀:

如果中印之間爆發戰爭,美國會盡最大可能幫助印度,這是毋容置疑的。

當然美國不會跟中國直接交戰,只會在武器裝備、作戰信息上給印度提供支援,還會出動兵力在中國周邊進行戰爭威懾,外交上聯合西方國家支持印度,孤立中國。

美國絕不會貿然跟中國交戰,坐視中印兩個大國兩敗俱傷,鞏固其世界霸主地位才是美國最大的利益所在。

閱讀全文

與外國人怎麼看中國和印度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看中國如何超越世界 瀏覽:882
為什麼罵印尼 瀏覽:300
義大利2000gs美白針怎麼樣 瀏覽:414
印尼指紋怎麼算有效 瀏覽:476
新型肺炎越南有多少人死亡 瀏覽:735
越南紅旗的名稱叫什麼 瀏覽:843
伊朗的盟友國是哪個國家 瀏覽:472
義大利u型扣是什麼 瀏覽:770
義大利美術專業哪個好 瀏覽:439
義大利哪裡包多 瀏覽:164
我住在英國很久了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35
在哪裡能買到印度榴槤 瀏覽:274
英國窮人都在什麼地方 瀏覽:695
印尼35rb是多少錢 瀏覽:859
印尼什麼牌子的奶粉最好 瀏覽:915
英國倫敦的小學生怎麼上學 瀏覽:496
電腦版穿越火線越南服如何改模型 瀏覽:342
哈利波特英國有多少魔法師 瀏覽:448
義大利哪個銀行卡最好 瀏覽:344
印度加入什麼聯盟 瀏覽: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