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分辨印度種姓 印度人是怎麼區分高低種姓的
1、看語言:
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實際上很多印度低種姓和賤民們是不會說英語的。英語是印度高種姓之間交流的語言,在印度當地是一種能體現高種姓身份的榮耀。
一個不會英語的人是永遠都不可能融入會英語的圈子中的,所以會英語也可以被我們視作區分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之間的方法。
2、看膚色:
一般情況下膚色越白那很可能就是高等種姓,而那些棕色皮膚的也是原居民,也就是低等種姓。
3、看婚姻:
在印度高種姓娶低種姓是一種習慣,但是高種姓嫁給低種姓卻是種罪惡。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之間是不能結婚的,但實際上這種規定只局限在印度高種姓的女子和低種姓的男子之間,如果是印度高種姓的男子想娶低種姓的男子的話,是可以被接受的。
(1)印度低種姓在哪裡擴展閱讀:
種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國[1]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其中以印度最為嚴重。又稱賤籍制度。
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達利特。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參考資料:網路-種姓制度
❷ 印度有哪些民族屬於低種姓哪些民族屬於高種姓 印度斯坦族人屬於高還是低種姓 (網上說印地語是梵
嗯,首先種姓並不是按照民族區分的,純粹是出身。即使是十分弱的少數民族,只要祖上牛,一樣可以很多婆羅門。就好比漢人里有權貴,蒙古族裡有權貴,滿族裡也有權貴,你不能按一族來區分貴賤。
印度種姓分4+1檔,從高到低是執掌宗教的婆羅門,控制軍事的剎帝利,作為農民和牧人的(口犬)舍,和作為奴僕的首陀羅,然後是四等以下的不潔之人,也就是賤民。可以看出來種姓和祖上的職能有關,並不是按照種族區分,每個種族都有婆羅門,也都有賤民。印度斯坦是印度十大民族裡人口最多的民族,幾乎佔一半印度總人口,所以五億這個數字沒有錯,但並不代表人家都是賤民,而且相反,人口基數大往往代表高種姓的人的絕對數量上有優勢。
❸ 在印度怎麼分辨一個印度人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
在印度要想分辨是不是高種姓和低種姓的人,只要一看他們的姓名就能夠知道,另外他們的穿著打扮也是一眼就能夠分辨出來的。
❹ 在印度街上,如何快速分辨一個印度人是低種姓還是高種姓
姓氏、膚色、職業、籍貫是區分印度種姓的四大顯性方式。
首陀羅男性與其他任何種姓通婚產下的嬰兒,就是賤民「達利特」,三千多年下來,他們也產生了一個極其龐大的群體,連同地位低微的首陀羅一道,占據了現代印度80%以上的人口,成為金字塔架構的最底端。
❺ 印度人如何區分高低種姓
印度種姓制度是世界上比較典型的等級制度,並且特別森嚴,不能隨便逾越。比如互相之間通婚之類的會有嚴格的限制和規定。
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這四類等級其實看職業應該能看出來。
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印度是十分信仰佛教的,僧侶的地位非常高,什麼神牛、恆河沐浴之類的非常流行。所以看到僧侶就知道人家肯定是第一等級的種性了。
剎帝利是軍事和政府貴族。其實除了神就是軍人和政府了,一個是能在思想上控制人,一個是能用槍桿子和權力制度制約人,想一想也知道是高級種性呀。
吠舍就是自由平民階級了。從事比較日常的工作,比如農林牧副漁等,但是沒有什麼特權,其實就是供養兩個特權階級的人呀。
第四等級就是從事比較低賤的職業了。大多數人都不願意乾的臟亂差的活。所以從職業就可以看出來。
❻ 印度的種姓制度中,是如何劃分出低種姓的人民的
種姓制度實際上是一種血統的區別延續,人生來本沒有高低貴賤,但是因為時間、空間這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不同的地理氣候造就了不同的膚色人種,當然,不同的時間跨度也造就了非凡的人類文化,要說人類種族之間的差異,其最終不過是不同種族之間文化的較量。弱肉強食,優勝劣汰。
這個真實的世界,真實到讓我們逐漸活成了連自己都討厭的人,印度種姓制度,其實不僅在印度國內有不良影響,而且也經常成為其他國家人們茶餘飯後詬病的談資,將人劃分3、6、9等,說白了就是種姓制度的內在本質,但是它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負責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的為最高等級職業,從事這一職業的也為最高等級人群,接下來就是行政管理事務層,其次便是生產者,接下來是各行各業服務者,最後就是游離在種姓制度之外的其他邊緣職業,低種姓的人如何產生,想必大家也基本明白了,其實很大程度上都與歷史原因有關,一方面是當時居住在印度境內的土著,其次也包括那些普通的殖民者。當然還有一種比較奇葩的現象,那就是如果低種姓的男子娶了高種姓的女子,生下來的孩子直接被定義為賤民。
❼ 印度國內還存在高低種姓之分,種姓又不是寫在臉上的,他們是如何區分的
一、皮膚顏色來區分
可以看印度人的膚色,如果印度人的皮膚是白色,基本上這一類人就是高種姓人,如果說皮膚的顏色是黑不溜秋的,那就是低種姓,這個判定方法是在以前就有的,大概3000多年以前,這里的人為了區分地位的高低,通過膚色來判定種姓高低,本身雅利安人就是白種人,所以肯定規定白色皮膚是高種姓。
雖然現在很多人也知道這樣做對於低種姓人來說是不公平的,但是這種區分方法是從以前就流傳下來的,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廢除的。
❽ 在印度,如何分辨一個印度人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
在印度,怎樣分辨一個印度人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看完發現好簡單!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北方雅利安人進入印度之後創立的,大約已經存在了3000年,這是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大致分為四種,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在此之外還有一種賤民,是等級最低的存在,都不被納入種姓制度之內。
還可以從飲食方面,高種姓素食者多,而低種姓人群肉多些。高貴的婆羅門也不會大吃大喝,飲食傾向清淡和新鮮,喜歡吃時令蔬果和糧食,相反的是,一些達利特家庭,餐食中菜量少口味重。另外,在印度酗酒人中,低種姓人多,這大概與他們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以及承受較多社會壓力有關。 (窮人喝酒,富人喝茶哪國都一樣)
各種姓在歷史上都有約定俗成的居住地,在現代印度,高尚社區和貧民窟雖說並肩而立,也是老死不相往來。再說一下印度的最高種姓婆羅門,婆羅門在印度人數非常少,但是地位高貴,他們很少從事世俗行業,一般都是宗教領袖和學者,所以這些人我們很少可以見到。我們經常見到的種姓大多是印度的第二種姓剎帝利和第三種姓吠舍,剎帝利在印度幾乎壟斷了醫生、律師、和工程師等高薪職業,如果你在印度見到一名醫生,那麼他百分之九十會是剎帝利。
❾ 印度怎麼區分「種姓制度」低種姓真的不能冒充高種姓嗎
印度高種姓與低種姓之間區別明顯,這也導致低種姓的人冒充高種姓幾乎不可能!印度法律上雖然消除了種姓制度,但在印度社會種姓階層對立依然根深蒂固,在印度高低種姓很容易分清楚!
印度需要變成真正的強國,如果不徹底改變種族等級制度,不改變女性的社會地位,那就基本上不可能真正地變成世界性強國,就憑現在印度還保留這些東西,永遠也成不了真正的超級大國,想要變強內部的因素其實非常重要,統一團結才會變成強大的存在,不然始終是一盤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