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人為什麼喜歡來中國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中國穩定的社會環境和良好的秩序,以及自由發展的空間,相對於印度比較有非常好的待遇,所以很多印度人喜歡來到中國發展。
2. 為什麼印度人老喜歡和中國比較
中印兩個國家作為鄰國,人口處於世界第一與第二,印度國家獨立和新中國成立的時間也相近,兩國的國情有著很多類似的地方,又有著不同的政治制度。從心態上說,再加上中印之間的歷史國土糾紛,印度需要在某方面超越中國獲得民族自豪感。例如,印度軍方每次發射遠程導彈時,媒體報道時總喜歡將導彈射程換算成「能打到中國的哪座城市」,這是一種吸引眼球的方式。而文中官方或專家的表述中,其實並沒有提到中國。看來「標題黨」不僅存在於中國,在印度的媒體里也相當普遍。就如中國喜歡與美國、日本、德國等世界強國比較一樣,印度媒體會更多關注近鄰中國,這也並不奇怪。
近年來主要經濟體的GDP增速圖
事實上,西方媒體也樂於比較中印,因為兩國制度不同,西方更希望看到兩種制度的競爭。值得一提的是,其實印度媒體界對於中國經濟了解的人不多,所以印度關於中國經濟的報道主要來自西方媒體,因此也以負面報道居多。甚至有的西方媒體在誇大其詞,因為西方中有些人不願看到中國的社會制度超越印度。2016年,高盛公司預計印度經濟增速將達到7.9%,高於中國的6.5%,這一預測著實讓印度人興奮不已。印度某高官隨即就說:印度已經准備好從中國手中接過全球增長的接力棒,並表示印度就將在5年內把中國甩在身後。
當然,其中也有一些相對客觀的媒體,比如在前不久《福布斯》雜志網站刊登了一篇題為「印度根本不夠格跟中國劃等號」的文章。美國紐約長島大學經濟學系主任帕諾什·穆道庫塔斯教授從信用評級的角度稱,印度沒資格與中國平起平坐。所有主要的信用評級機構都給了中國一個近乎完美的分數,卻給了印度一個近乎垃圾的分數。例如,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的打分,中國是A+,而印度是BBB-。穆道庫塔斯教授的字里行間充斥著無奈感,他認為,近年來,中國享受著財政盈餘和巨額外匯儲備,而印度仍有赤字,外匯儲備也很羞澀。也就是說,中國的真正價值更高,而印度更低。
3. 印度人是如何看待中國的呢
那要看是在印度國內的人,還是來過中國旅遊的印度人。
記得之前在uc上面,有看過一個視頻,就是一個印度小哥,坐中國的高鐵。他自己錄了視頻,然後在視頻裡面,一直吐槽說,印度的媒體都是騙子。
在這個印度小哥的眼裡,他覺得,中國的高鐵,特別牛逼。和機場差不多,查一些方向的車,都很簡單。而且,高鐵特別穩,環境也特別好。還有安保這個,都比較嚴。
在這個視頻裡面,可以明顯的看到,這個印度小哥眼裡都是充滿著好奇和感嘆。
不過,也正如這個小哥所說,他覺得印度的媒體都在騙人。
所以,不難想像,印度國內的人,那些沒來到中國的人,都是通過網路或者是當地的新聞媒體,來獲取到中國的消息。而這樣的消息,往往帶有一定的歧視和謊言。
在之前,我也有看到過某個台灣人錄視頻,同樣在視頻裡面,他也一直吐槽台灣的媒體,都在騙人。
確實,有一些地區,在宣傳中國的時候,都會帶有一定的敵意。故意抹黑中國,貶低中國。所以,他們只會宣傳某些不好的事,對於中國強大的地方,他們都是避開的。
而正是如此,一些沒來到中國的外國人,對中國不了解,都還覺得中國很落後。
4. 印度對中國的優勢有哪些
印度學生:「中國比印度差很遠!」
表面上看,中國比印度先進富裕,中國的GDP和人均GDP兩項指標都是印度的兩倍,人口比印度只多出約12%,按說中國要比印度富裕。但真實情況確相反,從我在中國生活的兩年半的所見所聞,真實的中國人比印度人生活艱難的多、苦的多。
印度農民沒有苛捐雜稅。印度農民占總人口的比例和中國差不多,但印度農民自給自足,國家根本不從農業上提取稅收,也不象中國地方有那麼多官員要養活,盡管印度的農業技術比中國落後,這主要是印度農民懶造成的,要是印度農民有中國農民這么能吃苦,印度農村肯定要比中國富裕,中國有世界上最能吃苦的農民,有最高的農業單產,但中國農民被壓迫的太深,稅賦太重,以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來說,印農民比中國農民輕松的多。
印度人享有充分的流動自由。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要暫住證,印度不需要,也沒有因為暫住證被關押被打死的情況。印度人可以在總統府的對面要飯,也可以在象中國長安街一樣繁華的地段搭棚生活,根本沒有人以影響市容而象趕鴨子一樣到處趕。印度也沒有象中國一樣到處打砸攤主的城管,也不會因為三輪車影響政府形象而被取締。在印度,只要你能在某個地方找到謀生的門路,沒有人管你,而在中國就嚴格的多,官員們關心對外形象重於關心百姓生活。
印度人的工資水平高於中國。中國有世界上最廉價的勞動力,勞動成本比印度低的多。以電視機為例,此次美國對中國實行反傾銷,就是以印度的電視機價格為參考的。印度的原材料及其它成本不會比中國高,唯一高的是勞動力成本,而中國電視機價格低就是因為勞動力工資低。在中國的很多工廠里工作的中國工人的收入比印度產業工人工資低的多。一些合資企業到中國開工廠並不是因為別的什麼,而是因為中國人最能吃苦、工資最低。這些外國工廠在印度根本開不起來,因為印度人要的工資這些老闆給不起,印度人也沒有中國人牛馬般能吃苦耐勞的精神。
中國相對高的GDP沒有讓人民得到實惠。中國的GDP是印度的兩倍,但中國人民難以從中得到實惠。以汽車為例,中國連鄉鎮村的官員都可以坐上進口高檔轎車,僅此一項每年就消耗了中國GDP總值很大的一部分。而印度這種情況是絕對沒有的。除國家用於外事活動外,印度政府官員都坐印度自產的「總理」牌轎車,印度象國防部這樣的強力機關連空調都沒有,而中國所有的政府衙門都是富麗堂煌,每年被政府官員公款吃掉的錢也是一個天文數字,這些印度很少。這些都是民眾的錢,所以中國雖然GDP是印度的兩倍,但人民肯定享受不到實惠。況且,中國的GDP在剔除水分後的真實數字是多少,大概沒人能說清楚。印度沒有那麼多大蓋帽。在中國大蓋帽滿天飛,「九項大蓋帽管一頂破草帽」是中國特色。這些大蓋帽都是沖著人民來的,每頂大蓋帽都是人民的負擔。印度沒有這么多大蓋帽,即使你戴著大蓋帽也不能向人民亂收費。中國人光養這些大蓋帽就必須付出沉重的代價,誰也不清楚中國人要花多少錢來養他們。一些大蓋帽領導貪了太多的錢以後卷輔蓋走人跑到國外去。據中國自己報道,近年來捲款外逃的官員有好幾百人,這些人帶走的財富估計可以供養幾千萬兒童上學。
印度沒有官員終身制。印度上至總統下至部門,在任是官員,享受國家的各種待遇,但下來後和平民一樣。但中國就不一樣了,中國只要進了官場,除非因腐敗被抓起來,否則國家要養一輩子,直到死為止。據中國媒體報道,中國的官員總數和法國總人口差不多,這還不包括鄉村及編外的官員。而中國的國民總值比法國還低,從這一點上看,中國人的負擔比印度大的多。
印度沒有中國普遍存在的爛尾樓。在中國城市隨處可見爛尾樓,這些爛尾樓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十億,要統計中國的爛尾樓到底有多少、到底有多少資金存入爛尾樓里多登天還難。可以說每幢爛尾樓都是官商勾結的腐敗現象,每幢爛尾樓都是人民的血汗錢,在中國不知有多少人民的血汗投入了這個黑窟隆,這種現象在印度很少見,這也是中國特色。
總體上看,中國的GDP雖然是印度的兩倍,但中國被要養活比印度多數倍的官員隊伍、要養活無數的公車和公車司機和修理費、要喂飽中國官員龐大的將軍肚、要裝滿外逃官員的行李箱、要養活無數的大蓋帽,中國的那點GDP余錢肯定不多,用於人民福利的錢不會比印度多。
------------------摘自印度留學生感悟
5. 印度對中國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
印度對中國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感覺?羨慕?仇恨?看完就懂了
我當時的感覺真的是不知道說什麼好,因為一直以來我只知道日本人對中國人罪大惡極,我從沒意識到原來隔壁的某個國家的人民,把中國也視為入侵者。這對當時的我是一種震驚。印度對中國的這種恐懼就像中國人對日本的仇恨——同樣來源於幾十年前的戰爭!!同樣一大塊領土的歸屬未定!!!同樣還有一場戰爭等著兩國!!!
所謂戰略,往往是指作戰的方略,策略等,是一個國家或者集體發展為鞏固自己的防禦甚至日後作戰的考量。也延伸到國家的軍力等,而當中也包含了發展研製武器等項目,而具體研製與製造稱為軍工,有軍工企業等。具體聯系學科還包括國際關系、大國戰略(或大戰略、國家戰略)。所謂戰術,往往是指戰爭的技術、技巧。常見的戰術為避實擊虛,而延伸技巧有調虎離山、聲東擊西等。 在科技上的戰術,例如殺傷力大的有核彈頭,大都用作威脅敵國妥協條件、釋放被虜的將士等等。
印度對中國心態太復雜瞭望採納
6. 在華印度人為什麼會說更願意留在中國
在華印度人希望留下的原因也都很現實和樸素。從《印度時報》對多名在華印度人的采訪來看,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已經在中國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從而令在華印度人可以安全放心地工作,不用擔心感染或失業;其次是中國人對印度人很友好。
所以即便印度網路上這些針對在華同胞的網路暴力打著「印度人應該團結起來對付中國」、「印度人會碾壓中國」這樣的話題標簽,從《印度時報》的報道來看,不少在華印度人卻更願意留在中國。
(6)為什麼印度人對中國好擴展閱讀:
印度的社會制度不利於人才發展
能出國來到中國工作也好經商也好,都算是印度人中的精英人群了,他們在中國往往有些不錯的收入,平等的社會地位,舒適的生活,安全的環境,比起印度的絕大多數地區,在中國生活過的印度人都能了解到,中國的生活質量比印度好太多了。
而如果一個印度人不幸是個印度的低種姓階級,那就慘了,他在印度將毫無社會地位,隨時面臨高種姓的欺壓,沒經過的人無法想像其中的屈辱,一旦能有機會逃離這種環境,沒有人會想著再重新回去受苦,特別是有能力有理想的低種姓人群。
7. 印度人來到中國旅行,為何一下飛機就大呼中國人太幸福了
中國正在崛起,在國際上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也吸引了不少外國友人來中國旅遊甚至是定居。印度人對中國贊不絕口,一下飛機更是大呼中國人太幸福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中國人比較強調一句發展硬道理「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而中國也在貫徹這句話。在印度可能垃圾隨處可見,大家對於城市文明並沒有那麼在意,因為有很多人民還住在貧民窟。他們連溫飽都沒有辦法解決,談什麼城市文明。
在2019年,中國開始垃圾分類,這是一項非常嚴格的制度,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城市文明。
所以當印度人一下飛機,踏入中國領地,他們能夠感受到潔凈的中國。再來對比一下自己國家,他們能夠感受到反差,所以也會由衷地贊嘆中國人實在太幸福了。
曾經也和印度人聊過這樣一個話題,他們確實覺得中國更宜居。
8. 印度人對中國的評價:環境好廁所也干凈,但是有一點比不上印度,為什麼
引子
葯石知良醫,樂餌止過客。仁言可紳書,善應知響集。—[宋] 李彌遜《和何斯舉戒食牛》
印度是南亞大陸的重要國家之一,位於我國領土的西南部,與中國同為四大文明古國,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多元的民族構成。常年生活在熱帶季風氣候環境下的給印度居民,有著獨特的生活習俗與宗教信仰。
很多時候,人們會將印度的社會發展情況與人民生活同國內做對比,其中就有不少讓人們難以置信的印度習俗,比如印度人的對恆河之水的"熱愛"與獨特的上廁所方式。
這是我們國家應該引以為鑒的,提高我國的醫葯生產水平與增強民用率,才能避免電影《我不是葯神》中的悲劇發生,避免出現有病無葯,有錢難買葯的事情。盡管就目前而言,我們國家的醫葯製造水平遜色於印度,實際上中國和地區的人民可以得到的醫療衛生水平遠高於印度,對普通民眾而言,絕大部分葯價還是合適的,縱然仍有問題存在,相信未來會更好。
9. 在中國定居的印度人,都是怎樣看待中國的
在國內定居的印度人,他們是如何看待中國?可能會讓你感到意外!
這幾年來,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快,經濟實力逐漸增強,國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改善,國內也相繼涌現出一批經濟強市。很多外國友人都對中國的發展感到十分好奇,紛紛前往中國旅遊,見識中國的變化。
10. 為什麼印度人老喜歡和中國比較
一是同為四大文明古國,印度人自認為在文化、歷史、國家發展和政治制度等方面都遠超中國。
二是同為亞洲大國,印度在人口資源上不比中國差。
三是1962年的中印戰爭印度輸得心不服口不服。
四是印度人自認很多方面比中國發展的好。比如,印度社會普遍實行免費醫療制度,所有適齡兒童都必須強制入學接受教育,但是並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學校方面還提供免費的午餐。
五是印度的「仿製葯」製造世界第一和軟體業世界第二,而中國沒有幾樣能拿得出手的。
六是印度有航母、核潛艇和洲際導彈,而中國才剛改裝了一艘航母,在航母使用經驗上印度更是領先幾十年。
七是印度是民主國家,而中國不是,民主國家的優越性無可匹敵。印度自詡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其制度比中國具有很大的優越性。
八是巴基斯坦因素。實際上,在幾乎所有方面,巴基斯坦早已經不能再同印度相提並論,因為印度的優勢實在太大了(除了核武器方面)。而實際上,印巴之間的差距,和中印之間的差距差不多,中國也是在幾乎所有的方面都遠超印度。
對於以上問題的頑固認識,是導致印度社會老愛和中國較勁的頑疾,也使印度分不清是非,常常以和中國對著干而自豪。其實,在發展中印關系方面,印度需要對自己的國際地位有一個更加客觀的認識:不管印度如何發展,其要想趕超中國基本是不現實的,說21世紀是印度的世紀也存在很大的誤導性,也是很難實現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