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是怎麼蒸米的

印度是怎麼蒸米的

發布時間:2022-09-02 18:21:00

㈠ 為什麼印度大米煮好後粒粒分明,而中國卻是膠團狀

如果印度人蒸出來的米飯和我們中國人蒸出來米飯一樣黏的話,那吃著就會很不方便的,手上沾滿了米飯那還怎麼吃,所以印度人更喜歡吃那種粒粒分明的大米飯,這樣抓著吃的時候,用手指團成團,這樣吃著方便而且手上也是不會留有大米飯的。

㈡ 印度的大米煮熟是散狀的,較蓬鬆、乾乾的,為什麼和我們完全不同

眾所周知印度的大米又長又大,而我國的的大米就比較小又圓滑,印度的大米非常的大是我們平常吃的一倍多,是什麼原因導致印度大米那麼的長呢?今天就來聊一聊。

其次米飯不用電飯煲煮,通常是先放黃油或者豆油在鍋底,下洋蔥、香料粉、鹽調味,以及藏紅花汁或姜黃(咖喱的重要原料之一)調色,接著放入大米略炒,加入一半的清水(水下得少啊)。水沸騰後煮個大概15分鍾即可,要是太幹了,再加點水煮五分鍾。劃葯點~煮制的時間比我們短。還有一種方法是,大米份量加多(准備全天食用),加水煮至半熟,過濾出水份備用,食用時煮熟即可。

印度大米常見的有3種:野生稻、莉莉、巴斯馬蒂,這三種有著工同的特點輕盈,芳香、粘度性小。要數巴斯馬蹄大米(俗稱印度香米)最受印度人歡迎,生米粒是普通大米的3倍之長,煮熟會膨脹2~3倍,且干韌、顆粒分明。關鍵是帶有特殊的香味,是常規大米的12倍,因此聞名於世。

㈢ 我們的大米煮熟是膠團妝的,為何印度的大米卻是散狀的

大米是我國國民餐桌上的主食,而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米的品質也在越來越提高。而且在中國,蒸出來的大米並不是一粒一粒的,中間有非常多的黏著性,而且整體非常香,吃起來有顆粒感也很由嚼勁。但是印度卻不一樣,印度的主食米飯蒸出來以後是一粒一粒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印度地處熱帶,其大米姨奶奶可以收割3到4次。其次就是印度的大米澱粉含量相對較少。最後就是雙方的做法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最後就是雙方的做法是有著非常多的區別的,在我國這些大米主要是清洗干凈之後放鍋裡面直接煮。但是,印度的煮法就跟我們國內的是不一樣的了。他們會在煮飯之前先過濾一下自己的大米,然後也會長時間的去煮熟,這些大米就會變成顆粒狀。

㈣ 印度的大米都是進口中國的,為什麼印度的大米煮出來都是散狀的

烹飪方法有所不同。我國的大米直接放入水中並用水蒸煮,因此我們的大米會吸收水。那麼看來我們的米飯,煮熟時會粘住。但是,印度人則不同:當他們蒸米飯時,先將米飯煮至半成熟狀態,然後再蒸米飯。習慣不同。眾所周知,印度人不需要餐具。他們喜歡用手抓住,所以印度大米不太粘,因為它會粘在手上,最後變成了手抓米飯。

氣溫的影響也會影響到水稻的一個生成。像印度的話它是處於一個熱帶地區了。他們的溫度是很高的,他們的大米煮完之後很快就會變得變涼掉,而且印度人,他們都是直接用手抓來吃的,風俗習慣都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國內煮飯的話也是需要清洗干凈之後放鍋裡面直接煮。但是,印度的煮法就跟我們國內的是不一樣的了。他們會在煮飯之前先過濾一下自己的大米,然後也會長時間的去煮熟,這些大米就會變成顆粒狀,下了水的話也不是那麼多,不會像我們中國人一樣。

㈤ 為什麼印度的大米煮熟是散狀的,而我們的大米卻成膠團狀

是各方面不同的因素導致的,從大米的品種到種植大米的土地的濕潤程度、地理環境以及氣候甚至於日照等各方面因素。去印度旅遊的中國人會覺得很奇怪,同樣是大米飯,中國的大米煮熟後,會變成粘在一起的米飯團團,但是印度的卻顆粒分明。這其實是因為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三、地理環境、氣候不同

印度靠近赤道,氣溫較高。而我國大米產地,即使是南方的大米產地,都沒有那麼高的氣溫。而且我國南方降水量充沛,但是印度大米產地相對於我國大米產地來講,降水量少。不同的地理環境、氣溫和氣候因素,使得種出來的大米口感也不同。

總而言之,因為大米的品種不同,土壤肥沃度不同,降水量不同等等各種因素,再加上兩國吃飯的習慣不同,所以大米被做熟後呈現的形態也是不同的。

㈥ 為什麼印度的大米是散裝的而中國的是膠狀的

大米是我們中國的一種主要糧食,不管南方和北方都是會吃到的,其實不止我們中國人吃大米,有很多的國家也都是會吃大米的,也都是種植的有水稻,韓國,日本,印度這些周邊的國家,他們都是會吃到大米,不過有這樣的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何印度的大米煮熟是散裝的,而中國的是膠狀的?你知道原因嗎?其實原因有4點,一起來看看。

第3點用餐習慣不同,大家都知道印度人,他們在吃飯的時候都是用手抓著吃的,俗稱手抓飯,如果他們的大米吃起來是黏黏的,這樣再用手抓的時候就會黏在手上,也是會引起很多的不便,但如果是粒粒分明的大米飯,這樣用手抓著吃就不粘手了,吃著更加的方便。

第4點氣候原因,由於印度當地的氣候原因,米飯蒸好之後很快就會放涼的,而他們會把蒸好的米飯放在盤子或者是葉子上面,所以大米飯就散開了,而印度人在煮米飯的時候也很喜歡煮的時間久一些,米飯中的水分被煮掉了,自然就會變得很鬆散。

㈦ 為什麼印度的大米煮熟是散狀的,而中國的大米煮熟後成膠團狀

因為印度大米和中國的大米品種不同、生活環境不同而且烹飪方式也是不同的,所以印度的大米煮熟了之後會是散狀的,而中國的大米煮熟之後會變成膠團狀的。大米是人活著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也是除小麥之外最為普遍的主食之一了。幾乎每個,尤其是亞洲國家的人,都離不開大米。而東南亞的大米和中國的大米,或者說其實各個國家的大米都是不同的。

總而言之,是以上各種原因造成印度的大米烹飪出來要比中國大米烹飪出來乾爽得多。這也可能是跟他們喜好手抓飯、咖喱飯的傳統因素有關吧。

㈧ 世界各地的人是怎樣吃米飯的

大部分地區,都是用柴火或者電飯鍋把米飯蒸熟,作為主食配著炒菜去吃的;還有一些地方會把米飯和蔬菜以及各種肉類和調味品混合,做成手抓飯去吃;也有一些地方會把米飯做成鍋巴,或者年糕去吃。

㈨ 印度的大米很好吃,為什麼它們粒粒分明

印度大米常見的有3種:野生稻、莉莉、巴斯馬蒂,這三種有著共同的特點輕盈,芳香、粘度性小。要數巴斯馬蹄大米(俗稱印度香米)最受印度人歡迎,印度常年高溫,米飯煮出來基本就幹了,所以印度人索性就發明了這種吃法,反正都是干著吃,那就無所謂了。 這個神奇的國度,從吃飯,到上廁所都很特別。

大米品種就是為了適應手抓吃飯而生。印度的大米主要品種是「印度香米」,有著堅果的香味,顆粒長,黏性低,出飯率高,煮熟後的米粒長度能發大兩到三倍。米煮好之後是否有黏性,就與「支鏈澱粉」和「直鏈澱粉」的比例高低有關粳米的支鏈澱粉高,而支鏈澱粉的分子排列成枝杈狀,煮熟後黏性稍微大一些;而秈米的直鏈澱粉含量高,印度基本不用電飯鍋。一般一份米七份水,加鹽肉桂豆蔻等,邊煮邊攪,熟了之後把多餘水濾掉,有時還會拌入藏紅花調色。

閱讀全文

與印度是怎麼蒸米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什麼牌子的奶粉最好 瀏覽:909
英國倫敦的小學生怎麼上學 瀏覽:488
電腦版穿越火線越南服如何改模型 瀏覽:327
哈利波特英國有多少魔法師 瀏覽:436
義大利哪個銀行卡最好 瀏覽:335
印度加入什麼聯盟 瀏覽:785
印度恆河價格多少 瀏覽:495
義大利為什麼能打贏德國 瀏覽:184
美國如果和伊朗開戰會怎麼樣 瀏覽:172
英國脫歐要付出多少 瀏覽:410
去越南玩妹子哪裡多 瀏覽:201
歌劇天上的玫瑰產生於義大利哪裡 瀏覽:269
義大利米蘭產什麼包 瀏覽:75
義大利大學哪個專業最好 瀏覽:91
都市能源公司印尼項目進展怎麼樣 瀏覽:56
印尼什麼金屬產量 瀏覽:862
春是義大利哪個藝術家的作品 瀏覽:668
印尼深海大海參怎麼做法 瀏覽:80
中國以什麼形象崛起 瀏覽:700
越南六個團有多少人 瀏覽: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