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和中國哪個省交界
印度和中國的西藏自治區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交界。
中國和印度接壤的邊境地區絕大部分在西藏,一小部分在新疆。兩國的邊界西起喀喇昆侖山口,領土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1)印度和中國交界處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區域位置:
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二、地形地貌:
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⑵ 印度和中國的什麼地方接壤
印度和中國的西藏自治區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接壤。
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
印度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印度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46.3%,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盧固族、泰米爾族等。
(2)印度和中國交界處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印爆發邊境沖突:
2020年4月以來,印度邊防部隊單方面在加勒萬河谷地區抵邊修建設施,中方多次就此提出交涉和抗議。5月6日凌晨,印度邊防部隊越線進入中國領土構工設障,阻攔中方邊防部隊正常巡邏,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管控現狀。
在中方的大力推動下,雙方經過多渠道溝通,6月6日,兩國邊防部隊舉行首次軍長級會晤,雙方同意採取切實措施,緩和邊境地區局勢。印方承諾不越過加勒萬河口巡邏和修建設施,雙方通過現地指揮官會晤商定分批撤軍事宜。
但6月15日晚,印度一線邊防部隊公然違背雙方達成的共識,出爾反爾,再次越過實控線向中方蓄意挑釁。中方官兵在現地交涉時,突然受到印方暴力攻擊。這引發雙方官兵激烈肢體沖突,造成人員傷亡。中國邊防部隊果斷採取自衛措施,對印方暴力行徑予以堅決回擊,有效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⑶ 新疆和印度交界處在哪裡
新疆和印度交界處在阿克賽欽。阿克賽欽位於中國新疆與西藏交匯地帶,與印度霸佔的中國故土拉達克地區的邊界東方,大部分在和田縣南部(劃於喀什塔什鄉和郎如鄉)、小部分在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總面積4萬2685平方公里,有新藏公路通過(北方是康西瓦)。
主權為中國,不存在主權爭議(而且其西方的拉達克地區是中國故土、應歸還中國,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時期印度很擔心中國收回拉達克,但中國還是維持1959實控線),且一直在中國政府實際控制之下,絕大部分屬於新疆和田地區管轄,南部很小一部分屬於西藏阿里地區管轄。
重要意義
阿克塞欽的重要意義是它是從新疆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如果中國失去阿克賽欽,新疆和西藏的陸地聯系就中斷了,所以,中國絕對不可能讓出阿克賽欽。
從地理上來說,阿克賽欽並不是中亞的制高點,中亞的制高點在蔥嶺(帕米爾高原)上,占據阿克賽欽,要威脅印度,還需要過兩個大山(喀喇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所以,所謂占據阿克賽欽可以威脅印度的說法,不太成立,這個地區對於中國的意義遠大於對於印度的意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阿克賽欽
⑷ 印度與中國哪個省交界
印度和中國的西藏自治區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交界。中印自古相鄰,習慣邊界是喜馬拉雅山南麓,基本沒有爭議。但自從英國佔領印度後,英印政府試圖將西藏從中國領土中分裂出去,為後來的中印爭端留下隱患。
中印有爭議的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由於錫金段不存在爭議,故不含錫金段)。西段長600公里,中段長450公里,東段長650公里。
中印邊界第九輪軍長級會談
2021年1月24日,中印兩軍在莫爾多/楚舒勒會晤點中方一側舉行第九輪軍長級會談。雙方就中印邊界西段實控線地區脫離接觸問題坦誠深入交換意見。雙方均認為本輪會談積極務實且具有建設性,進一步增進了雙方互信和相互理解。
雙方同意盡早推動一線部隊脫離接觸,同意遵照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繼續保持對話談判勢頭,盡快舉行第十輪軍長級會談,共同努力推動降溫緩局。雙方同意繼續採取有效措施,確保一線部隊保持克制,穩控西段邊境實控線地區的局勢,共同維護和平與安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印邊界問題
⑸ 印度和中國邊境在哪啊
中國和印度接壤的邊境地區絕大部分在西藏,一小部分在新疆。邊境線對於國家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邊境線上的關口,更是重中之重。要想邊境人員的出入順利有序,邊境關口要建設管理。
中印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習慣上分為東、中、西三段:東段長約650公里,從中國、印度、緬甸三國交界處至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之處的底宛格里;
(5)印度和中國交界處是什麼擴展閱讀:
邊境戰爭
從1961年開始,印度軍隊多次越過中印邊界西段和東段,建立侵略據點。中國政府提出通過談判解決邊界問題的建議,均遭拒絕。
1962年10月10日,中印邊界局勢由於印軍侵犯中國邊境急劇惡化。10日上午,入侵印軍在扯冬地區向中國邊防部隊發動進攻,打死打傷中國邊防部隊11人。中國政府當日向印度政府提出最強烈最嚴重的抗議。11日,印軍繼續向中國邊防部隊進攻,打死打傷中國軍人22人。
當日,中國政府再次向印度政府提出最強烈最嚴重的抗議。同時,中國政府還就印度飛機侵入中國西藏拉薩等內地領空一事向印度提出抗議。17日夜,入侵印軍向擇繞橋橋東等地中國邊防部隊發動大規模進攻,克節朗河全線發生戰斗。
18日,入侵中印邊界西段中國新疆奇普恰河地區的印軍,開始進逼中國哨所,進行武裝挑釁。20日凌晨7時,入侵克節朗河地區的印軍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向中國邊防部隊發動大規模進攻,中國邊防部隊傷亡嚴重。
同日3時,入侵新疆奇普恰河地區印軍,在炮火和機槍的掩護下,向中國邊防部隊發起進攻。中國邊防部隊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從東西兩線被迫進行還擊。
⑹ 中國、緬甸和印度同時交界的地方是哪
中國,緬甸,印度同時交界的地方是哪裡?同時交界的地方是金三角,這里是毒品的泛濫地點。
⑺ 印度北靠什麼什麼面臨海印度與中國相鄰,有幾段國界相接
1、印度北靠喜馬拉雅山脈;
2、東西兩面瀕臨印度洋(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
3、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
4、有三段國界相接: 東段藏南 、西段阿克賽欽 、中段波林三多等地。
⑻ 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分界線什麼
中印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習慣上分為東、中、西三段:東段長約650公里,從中國、印度、緬甸三國交界處至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之處的底宛格里;中段,長約400公里,從西藏普蘭縣的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至札達縣的6795高地;
西段長約650公里,從札達縣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侖山口。整個邊界從來沒有正式劃定過,但根據雙方歷史行政管轄所及,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邊界線,東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中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是沿喀喇昆侖山脈。
(8)印度和中國交界處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與印度的邊界問題,中印邊界全長約2000公里,主要包括西段、中段和東段。西段約600公里,中段約450公里,錫金段200餘公里,東段約650公里。
1962年兩國因邊界爭端爆發了一場邊界戰爭。幾十年來,雖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尋找公平、合理解決邊界爭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是為推動中印邊界問題解決而專門成立的高級別會談機制,自2003年成立以來已先後舉行過十七輪。正是在這一會談機制的作用下,中印雙方於2005年達成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邁出了解決邊界問題的第一步。
⑼ 中印的邊界線具體在什麼位置
包括印度地圖在內的上世紀上半葉的各種地圖中,中印之間的邊界大體沿著喜馬拉雅山南麓和布拉馬普得拉河北岸平原交接線而行,在這條傳統習慣線北側地區長期以來歸中國行政管轄。1905年出版的「印度行政區劃圖」中,中印邊界東段的畫法與中國的地圖一致。1929年大英網路全書(第14版)中中國全圖的中印邊界東段部分與中國出版的圖一致。而所謂的「麥克馬洪線」把「邊界」向北推移了大約100公里,大體沿喜馬拉雅山脊線走向,把歷史上長期屬於中國的9萬平方公里土地劃歸英屬印度。中印邊界歷來只存在習慣性界限。西段:中國新疆、西藏與印度拉達克地區接壤部分,主要以喀喇昆侖山脈為界,爭議領土3.3萬平方公里,主要是我國的阿克賽欽地區。其中印度佔領巴里加斯一處,其餘都控制在中國手中。爭議的焦點在空喀山口以北,歷來是西藏阿里與新疆交通的命脈。1959年印度開始入侵此地。中段:西藏與印度旁遮普等地接壤,爭議領土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全部被印度佔領。1954年印度開始侵佔此地。東段:西藏與印度阿莎姆邦接壤地區,爭議領土9萬平方公里領土,全部被印度佔領。不丹以東、緬甸以西,是爭議最大的一段。1914年中英在西拉姆舉行西藏問題會議,事後英方代表亨利.麥克馬洪同西藏代表秘密在不丹以東中印邊界劃出非法界限,二戰後,印度開始越過喜馬拉雅山南麓中國傳統習慣界限,到達以北地區,1954年完全佔領麥克馬洪線以南中國領土。
⑽ 中國與印度邊界的城市有哪些
中國與印度接壤的城市有西藏自治區的山南地區、日喀則地區、林芝地區、拉薩市。新疆自治區的和田地區。
目前與中國在陸地邊界上存有爭端的國家只剩印度。中印邊界全長約2000公里,一般被分為西、中、東三段。西段是印控克什米爾與中國的邊界;中段為尼泊爾和印控克什米爾之間的兩國邊界;東段為不丹以東的兩國邊界。
中印兩國在邊界走向上存在著廣泛分歧。西段,中方主張邊界在喀喇昆侖山,印方則主張在北面的昆侖山,涉及領土2萬多平方公里;中段,兩國都認為邊界應沿喜馬拉雅山山脊,但對很多地區存爭議,涉及領土2000平方公里;
在東段,中國主張邊界在喜馬拉雅山南麓,印度認為應在沿喜馬拉雅山山脊的「麥克馬洪線」,涉及爭議領土達9萬平方公里。
(10)印度和中國交界處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印邊界問題主要是西藏地區的邊界。東段邊界問題源自英治印度時期。清末民初之際,英國乘中國內亂之際,劃「麥克馬洪線」,私自侵佔西藏南部的疆域。這個地域,中國稱之為藏南。
在印度獨立之後,中印雙方就這個地區的主權誰屬未能達到共識。於1960年代初期更爆發中印戰爭。有關地區在1972年被編為印度的「東北邊境特區」,後來又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
1986年,印度議會兩院通過立法將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升格為邦。1987年,印度正式宣布成立阿魯納恰爾邦。
在西段地區,中國實際控制克什米爾東部的阿克塞欽地區(屬新疆和闐縣)。新藏公路從這一地區經過,所以這一地區對中國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印戰爭的起因之一就是印方發現中國在這一地區鋪設公路。另外1963年根據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邊境協議,巴方將一部分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喀喇昆侖地區)的主權移交給中國。印度對這兩片中國控制的地區聲稱擁有主權。
此外,西藏與尼泊爾的多處交界山口,中華人民共和國盡屬劃屬尼泊爾。聖母峰改由與尼泊爾共享。將西藏邊境(今不丹東南角)讓與不丹。原亞東以南的狹長地區也已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