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布給我用三百字概括一下印度如何消滅蝗蟲
蝗蟲襲擊印度如果危及到我國,我國肯定會採取以下幾種對付蝗蟲的措施,噴灑農葯,把大量鴨子放出去吃蝗蟲,人工消滅蝗蟲,機械消滅蝗蟲等。
第二,我國曾經也遭遇過蝗災,曾經都是把大量的鴨子放出去捕食蝗蟲。眾所周知稻田鴨是蝗蟲的天敵,一隻鴨子每天可以捕食差不多幾百隻只蝗蟲,鴨子每天可以捕食兩次,效率還是比較可觀的。
第三,人工消滅蝗蟲,這里說的人工消滅蝗蟲是因為我國大部分的人還是很喜歡吃蝗蟲的。蝗蟲油炸起來,吃的特別香並且蝗蟲的營養價值豐富,我國本來就是一個人口大國。如果國家出台獎勵,每一個人每天抓多少斤蝗蟲可以給多少獎勵,我相信會有很多人去捕抓蝗蟲的。
第四,機械消滅蝗蟲,可以利用一切的機械捕蝗蟲。這種消滅蝗蟲的方式比較低,不過也能夠盡量的消滅一部分。
蝗蟲襲擊過的地方,連最起碼的農作物全部都干凈。蝗蟲會給一個國家帶來飢荒,在歷史上蝗蟲曾經就給我過帶來很嚴重的飢荒。蝗蟲經過的地方,可謂是連綠色植物都沒有。並且蝗蟲的繁殖速度很快,如果消滅蝗蟲還趕不上蝗蟲的繁殖速度,不僅僅會給印度帶來災難,可以給全世界都帶來災難
消滅蝗蟲的方法如下:
1、在蝗災區,使用高效低毒的農業和生物農葯,保護蝗區的捕食性天敵。也可在山坡放養雞、鴨、鵝等家禽防治。
2、減少蝗蟲的生存地,有些蝗蟲發生地地勢較低,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地塊改造成池塘,養魚、養蝦,這樣可以使蝗蟲的生存地大大減少。
3、興修水利,做到旱澇無災。
4、減少蝗蟲的食物源,很多種蝗蟲都吃玉米、小麥、高粱、水稻、穀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樹等。因此在蝗蟲發生地盡量多種植大豆、苜蓿、果樹和其它林木,則可以防治蝗蟲。
② 蝗蟲群所向披靡,為何最後卻集體在印度陣亡
印度的蝗蟲災登上熱搜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但是印度在一天之內將蝗蟲全部鏟除更是驚呆了我,不過在看網路資料後我覺得蝗蟲集體滅亡的原因有三個,一是蝗蟲不適應印度的氣候吃的東西也習慣就死了,二是印度為了消滅蝗蟲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蝗蟲必須死,三是蝗蟲陣亡可能是因為排卵日後可能還會爆發蝗蟲災。
三、蝗蟲陣亡可能是因為排卵日後可能還會爆發蝗蟲災。
其實我覺得蝗蟲這么快被滅掉還有一個原因,這個原因估計印度人聽了會肝疼,那就是蝗蟲可能是因為產完卵而自然死亡,蝗蟲雖然是害蟲但是它們在產完卵沒幾天後就會自然死亡,雖然印度已經噴了農葯但這些農葯只是在農作物的表面和蝗蟲的身體上並沒有到蝗蟲卵的上面,所以我覺得等卵孵出來後蝗蟲成災的場面還會繼續上演。
③ 未來將繁衍500倍,究竟怎樣才能徹底殺滅印度的4000億只蝗蟲
今年的這次蝗災都是去年的那次蝗災中的蝗蟲產下的卵成長起來的,也可以說是去年的蝗災沒有被消滅,重新又爆發了,而且目前來看情況比去年更嚴重,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表示,如果滅蝗不力的話,到了今年6月份,蝗蟲的數量甚至會暴增500倍。
根治蝗蟲的辦法是沒有的,蝗蟲存在的歷史遠比人類古老,那麼多大災大難都沒滅絕換蝗蟲,何況人類,我們頂多遏制蝗蟲。遏制蝗蟲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噴農葯。動用飛機、噴葯車,大規模圍堵滅殺蝗蟲,是遏制蝗災的唯一辦法。沒有農葯是萬萬不能的,但農葯也真不是萬能的。我國曾經異常迷信農葯,堅信人定勝天,可以依靠農葯滅絕掉所有的害蟲。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棉鈴蟲大爆發,農葯怎麼都打不死,棉農損失慘重。這就是濫用農葯導致的抗葯性進化。
目前針對蝗蟲治理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由弱到強:
1、生態環境改造。 消除蝗蟲適合生長環境。防控能力中等偏下。
2、生物治理。通過養殖雞鴨,保護粉紅椋鳥,消滅蝗蟲幼蟲和部分成蟲。防控能力中等偏下。
3、人工機械撲殺。通過人工搭配機械消滅蝗蟲。防控能力中等。
4、葯物滅殺。直接通過噴灑葯物滅殺蝗蟲。防控能力中等。
這幾個方式能夠抵禦,盡量減少損失。
④ 4000億只蝗蟲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沒的
2020年是一個多災的開端,從中國的疫情到外國的蝗蟲災難等等,讓我們知道要愛惜自然保護自然同時珍惜好現在的環境,而目前印巴出現了4000億只蝗蟲的災難,甚至還已經抵達到了中國,蝗蟲可是對農作物的極大災難,而其實這些蝗蟲來自於2019年開始的印度蝗災,後面兩國的聯手解決這次蝗災。
同時還有其他國家的幫助,什麼殺蟲劑針對葯啥的,直接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其實要是兩國的政府早點看重這件事,派出專業人員和專業的殺蟲劑等等,這場蝗蟲災難估計早就沒了,所以要防患於未然。
⑤ 印度這樣一個落後混亂的國家,為何能把4000億只蝗蟲給消滅完
自從印度爆發了蝗蟲就引起了中國的恐慌,畢竟國內也要開始耕種如果蝗蟲侵襲肯定會有所影響,但讓人意外的是消息剛剛傳出一天印度媒體就稱蝗蟲已經被消滅了,經過網友分析得出印度消滅蝗蟲的三個原因,一是4000億數量有可能只是印度誇大其詞而且印度本地的氣候不適合蝗蟲生存,二是發現蝗蟲後印度採取狂噴農葯的策略驅趕或者消滅蝗蟲,三是蝗蟲壽命只有3個月,如今消失可能是這一批的壽命到頭了。
三、蝗蟲壽命只有3個月,如今消失可能是這一批的壽命到頭了。
有人可能說印度人沒數蝗蟲數量你不是也沒數憑什麼說不夠4000億?好,那我們就當蝗蟲的數量有4000億(啊呸!),在生物常識中蝗蟲的壽命只有三個月,在這三個月中它們要完成交配產卵,產卵後沒幾天就直接掛掉了,所以我個人認為不是印度處理的及時也不是農葯噴得多葯死了蝗蟲,而是人家的壽命到了不和印度人完了,等到兩個月後那些蝗蟲卵孵出來估計這場蝗蟲災還得再來一波。
⑥ 印度蝗災再次爆發,每平方公里1億多隻,這東西為啥消滅不完
在1937年,陸軍國民警衛隊試圖使用火焰噴射器平息橫穿科羅拉多州的蝗災。但是火焰噴射器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蝗蟲十分容易適應了這種火焰,並且在繼續吞噬農田。
80多年過去了,大蝗蟲群仍然無法遏制。在之前一段時間,聯合國宣布:沙漠蝗蟲——最具破壞性的蝗蟲,襲擊了東非,在未來幾個月里,這些蝗蟲的數量可能會增加500倍之多。”肯亞在最近70年來從未面臨過如此嚴重的蝗災威脅。我們現在也正在嘗試怎麼去改變一下目前我們是蝗蟲的受害群體這種現狀,但是目前確實也沒有很好的辦法去解決。
⑦ 印度4000億蝗蟲災,怎麼被滅的, 求詳情!
不是被滅的,是地形和氣候的影響造成蝗蟲的數量在不斷減少,適應能力下降。
⑧ 印度蝗蟲大面積消失,它們去了哪裡呢
有人說蝗蟲到了印度以後就被印度人給吃了,其實蝗蟲真的可以吃,用油炸一下又香又脆,但是如此大面積的蝗蟲印度人也心有餘而力不足啊,面帶蝗蟲帶來的旱災要是人們把蝗蟲滅了,然後當成食物儲備也不錯,最起碼能讓大家填飽肚子,不過如此大面積的蝗蟲還真不是吃沒的,印度人也沒有這么厲害。
三、地理環境,這次的蝗蟲是沙漠蝗蟲,它喜歡乾旱的地方,飛到印度的時候正好那個地方不幹旱還挺潮濕的,不適合這種沙漠蝗蟲生存,環境改變了,自然就活活不下去了。
其實在歷史上所有的國家都跟蝗蟲抗爭過,大家也都有自己治理蝗蟲的辦法,無論是捕殺還是用葯物噴灑,蝗蟲都會被人類全部滅掉的,因為如果蝗蟲大面積的存活,那老百姓就活不了了,食物顆粒無收,會鬧飢荒的,所以蝗蟲無論出現在哪都會被這個國家高度重視,滅完為止。
⑨ 4000億蝗蟲,為什麼不到幾天就被印度人殺沒了
4000億蝗蟲,在印度為非作歹,是發生在2020年2月份,當時我國還在緊張的疫情防控當中,自家雜事未除,哪有心情關注鄰居瑣事,所以該條新聞當時並未給吃瓜群眾帶來過多震驚。
讓我們震驚的是:僅僅過了一星期左右時間,新報道出來了:蝗災沒了!Game Over了!
所以說,是我們對印度人民的抗蝗實情並沒有真正了解,但是,取得這次勝利,也說明蝗災面前,我們是完全能夠打贏這一仗的。
⑩ 襲擊印度的4000億蝗蟲,為何幾天之內就被印度人殺沒了
前幾天,印度被4000億蝗蟲襲擊的新聞頻繁登上熱搜,由於中國和印度是鄰國,所以就有不少網友擔心,正在與新冠肺炎斗爭的中國,是否會迎來又一次的蝗蟲襲擊?這4000億的蝗蟲到了中國又該如何解決呢?憂心忡忡的網友,看起了《牧雞治蝗》的紀錄片,網路段子手們准備好了油鍋糖醋,准備將這些進入中國的蝗蟲烹飪成一道又一道的美食。然而就在前幾天,《印度時報》帶來了這樣一份喜訊,目前,蝗蟲只在印度的一小塊地區存在,印度其他區域的蝗蟲災情已經完全可控。
這樣的新聞令不少網友大吃一驚,畢竟前幾日新聞報道中,印度蝗蟲數量接近4000億只,僅過去了幾天的時間,印度人竟然把這4000億只蝗蟲滅沒了。所以,網友們又開始推測,印度人戰斗能力究竟有多強,如此龐大的蝗蟲集團,竟然能夠說滅就滅?難不成是這屆蝗蟲的戰鬥力,竟然能夠在短短幾日里被消滅殆盡?其實並不是這一屆蝗蟲對糧食和植被的破壞力不行,而是人們對於新聞報道的理解有誤。
印度治蝗一線
從蝗蟲災害侵襲南亞大陸的那一刻起,印度政府早已經拉響了控制蝗蟲災情的警報。該國農業部長在媒體上公開表示,為了控制此次蝗蟲災害,印度政府專門采購了60台噴霧器,並採用直升機和無人機噴灑農葯的方式,以此來應對蝗蟲災害。經過這大半年的努力,印度先是把災情控制在了5個地區的范圍內,將此次嚴重的蝗蟲災害控制在了零星地區。所以,從蝗蟲災害的蔓延時間來看,印度人可沒有用一朝一夕就消滅了蝗蟲,只是人們忽略了印度這大半年來都在遭受蝗蟲災害的事實。
當然,除了印度的努力,這些蝗蟲已經瀕臨死亡,也是此次蝗蟲災難迅速被消滅的重要原因之一。前文已經提到,印度的4000億只蝗蟲並非印度本土孵化的,而是從東非、西亞等地一路飛過來的,而普通的沙漠蝗蟲壽命也只有三個多月,也就是說,當數以千億只的蝗蟲飛到印度之後,已經基本到達生命的終點。
再加上印度行之有效的滅蝗政策,大量的蝗蟲被短時間內消滅,印度蝗災因此短時間內消失。但是,這對於印度而言遠不是高枕無憂的時刻,這些蝗蟲在死亡之前,會將腹中的卵產入印度濕潤的泥土之中,而印度溫暖、濕潤的氣候,十分有利於蝗蟲的孵化繁衍,數月之後,這些被孵化的蝗蟲很可能再次襲擊印度,而這次的數據,可能遠不止40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