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和大唐哪個厲害

印度和大唐哪個厲害

發布時間:2022-09-03 10:00:49

『壹』 亞歷山大帝國VS秦帝國 羅馬帝國VS漢帝國 大唐VS阿拉伯帝國 誰勝

1、秦帝國和亞歷山大帝國相比,秦帝國會勝出。亞歷山大大帝帶領軍隊從本國出發,一直打到南亞,打敗了古印度,但是卻沒有打到中國,甚至連邊境都沒前往就撤了回去,可想而知當時秦帝國的厲害。(註:亞歷山大大帝本人是一位很了不起的領袖,是一位接觸的政治家和軍事家)2、漢帝國和羅馬帝國相比,比較難比較,個人覺得漢帝國會勝出。因為從當時的社會制度來看,漢帝國已經是非常先進的封建制度,而羅馬帝國還是奴隸制國家;從經濟上看,漢帝國的農業非常發達,羅馬帝國的商業貿易非常發達,這就使羅馬帝國的後勁註定比不上漢帝國,社會文明也相差甚遠;從軍事來看,漢帝國和羅馬帝國都是歷經戰爭的洗禮,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但是中國幅員遼闊,氣候多樣,軍隊能在各種條件下作戰,而羅馬帝國地處西歐,單一的溫帶海洋氣候,軍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遜於漢軍,在兵種方面,羅馬的步兵相當強悍,而面對用步兵勝騎兵的漢軍,是相形見拙的,漢帝國的騎兵和匈奴長期作戰,經驗豐富,戰鬥力強悍,羅馬帝國在騎兵上是比較落後的,在後勤補給方面,漢帝國的社會制度和經濟結構使得漢帝國的人員和糧草豐足,武器裝備先進,根本不成問題,羅馬帝國商業貿易發達的結構註定他不可能遠距離在沒有根據地的情況下作戰,這使得他不戰而敗。3、大唐對阿拉伯帝國,這是根本不用比的,唐帝國曾經嚇死過敵國國君,這是何等的有威懾力,從史學家的觀點我們可以知道,大唐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大唐國威遠播四海,無人可敵,更何況是建立在沙漠地帶的阿拉伯帝國(社會,經濟和軍事都非常落後),所以這兩者是不用比的,大唐帝國必定勝出的。

『貳』 中國大唐是當時世界最強的國家嗎那時候超過古印度和埃及嗎

1、古中國(唐): 348億美元 佔世界GDP比重:58%
2、東羅馬帝國(拜占庭) 54億美元 佔世界GDP比重:9%
3、阿拉伯帝國(大食) 42億美元 佔世界GDP比重:7%
4、古印度(天竺): 42億美元 佔世界GDP比重:7%
5、古埃及: 18億美元 佔世界GDP比重:3%
6、日爾曼人 9億美元 佔世界GDP比重:1.5%
7、法蘭克 8億美元 佔世界GDP比重:1.38%
8、英格蘭 8億美元 佔世界GDP比重:1.38%
9、其它:
美洲(瑪雅文明時期)和澳洲還是一片荒蕪,基本上還處於原始社會階段,非洲除了埃及其它國家還處於懵懂時期,亞洲的朝鮮半島和日本還未正真形成國家,基本屬於大唐的隸屬國。俄羅斯當時還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匈奴等的聚集地,南亞地區的島國當時也基本上是部族聚集,算不上國家。所以就不計入世界GDP范疇。

『叄』 吐蕃為何寧願挑戰強大的唐朝,也不願去征服印度呢

說起吐蕃,大家一定會想到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愛情故事。當時松贊干布為了和大唐和親,那可是煞費苦心,但是功夫不負苦心人,最終松贊干布也是如願以償娶到了文成公主。

說起松贊干布為什麼一定要和大唐和親,其實根本原因就是唐朝的繁榮,吐蕃能夠從大唐得到自己需要的物質資源,包括鐵,鹽、茶、瓷器等等資源。

在一千幾百年前,這樣的氣候差自然讓吐蕃士兵十分不適應。

話說,盡管印度很弱,但是有一點是要承認的,就是印度的這個氣候就很難征服,別說是吐蕃了,就是亞歷山大大帝,那個差點征服宇宙的男人,征服了整個波斯,然後建立了地跨歐亞非的強大國家,然而在進攻印度的時候,最終還是無功而返,很多史學家認為亞歷山大大帝沒有徵服印度,就是因為氣候導致的。

總結:

綜合以上種種因素,吐蕃寧願對抗強盛的大唐,也不願意攻列印度,理由也是很鮮明了。因為對吐蕃而言,利弊是顯然的。為了民族的發展,所有的對外戰爭都是有所考量的,吐蕃明知道攻打大唐是困難,也還是想要硬碰硬,那就是為了民族的生存,想到的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肆』 為何吐蕃持續二百多年攻打強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吐蕃,可是一度雄踞青藏高原的小霸王。特別是在松贊干布繼任贊普之位後,吐蕃迎來了長達200餘年的興盛期。


相對而言,印度士兵的作戰能力一如既往的差,根本就不需要駐扎過多的士兵,四名足以震懾了。反而是雲貴、青海、川蜀、西域等地的游牧或者山地民族戰鬥力更強悍,時不時的會武力對抗吐蕃。而緊挨吐蕃的泥婆羅國(尼泊爾),雖然表示臣服,但是並沒有被吐蕃完全吞並,時刻都是隱患。


更不要說,華夏腹地,還盤踞著一個世界級的超級大國大唐朝了。


因此,吐蕃軍隊在印度劫掠一番之後,就撤軍了。


為什麼吐蕃跟唐朝斷斷續續打了二百多年?


原因很簡單,大唐強盛呀,當時的印度跟大唐相比,就是一個渣渣而已。印度軍隊更適合表演雜耍。而吐蕃根本沒有辦法,像列印度一樣,輕松滅了大唐。


吐蕃沒辦法滅了大唐,但是又想奪取並控制吐谷渾、突厥,以及西域諸國。堂堂大唐朝,豈會容一個邊陲小國撒野,自然要還擊。


唐朝當時又無意直接進駐高原進行統治,也就默認了吐蕃的藩屬國地位。



吐蕃只能在唐朝衰弱時,騷擾一下大唐。而在唐朝強盛時,又臣服於大唐,甘願做大唐的藩屬國,以甥舅之禮相處。


正因為這個原因,才讓唐與吐蕃之戰,斷斷續續持續了二百餘年。

『伍』 中印第一戰:看我大唐如何以一人之力吊列印度

大家都知道1962年,中印兩國爆發過一場戰爭,最終以中國的大勝收場。

其實,在千年之前的大唐,中印之間就曾有過一場「火星撞地球」般的激烈對抗,此一戰差點讓天竺從地球上除名

那還是在大唐貞觀年間,大唐帝國國力強盛,周圍的國家爭相遣使出使長安。

印度北部有個國家叫做天竺國,國王戒日王也不甘人後,在貞觀十五年派手下訪問唐朝。

作為回禮,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命李義表為正使,王玄策為副使,聯袂出使天竺國。

至於曾經資助過戒日王的東天竺,王玄策也絲毫不客氣,滅一國是滅,滅兩國也是滅,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東天竺一起結果得了

這可把東天竺的屍鳩摩嚇得半死,趕緊送來了牛馬萬頭、金銀財寶無數,並向王玄策獻上降書,才倖免於難

其他的印度邦國見狀,紛紛向王玄策請降,願意歸附大唐帝國。

找回場子後,王玄策才帶著阿羅那順及其老婆孩子等一干俘虜返回長安,獻俘於闕下。

此一役,王玄策「單槍匹馬」平天竺,壓服印度諸國,揚威異域,彰顯大唐雄風。

遙想王玄策當年的風采,我輩神往。

『陸』 吐蕃二百多年攻打強大的大唐,為啥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吐蕃與唐朝之間的摩擦與戰爭長達二百多年,耗費了眾多的人力物力,但是我們都知道吐蕃的實力是不弱的,它明明有實力去侵佔其他小國,例如弱小的印度,但是為什麼吐蕃還要執著地去和大唐抗爭呢?沒有無緣無故的戰爭,吐蕃此番作為定有其自己的謀劃。

吐蕃是聰明的,他們懂得用利益來與強大的對手抗衡,而且懂得取捨。面對易受難攻又沒有什麼油水的印度,它直接選擇放棄,而去攻打雖然強盛但是更有益的大唐,所以吐蕃才能存在那麼久。

『柒』 實力平平的吐蕃,為什麼選擇攻打強盛的大唐而不是去打更為弱小的印度

要知道當時的吐蕃可是趁著唐王朝安史之亂後的混亂,佔領過長安的15天的,還立了一個傀儡皇帝,幸好郭子儀比較給力,施計重新又奪回了長安。而且還不止這些,曾經的西域中斷也是吐蕃人的軍事力量的原因。另外古代印度史料缺乏,軍事史更是一團亂麻,印度史基本都是由英國人考據,再由三哥自己添油加醋形成的。

『捌』 吐蕃持續二百多年攻打大唐,為何不打孱弱的印度

當時吐蕃之所以選擇攻打大唐而不選擇攻列印度,主要是因為印度炎熱的氣候令吐蕃的士兵受不了。其實在大唐與印度面前,吐蕃更願意攻列印度,因為印度的實力畢竟比較薄弱,如果當時印度的士兵與吐蕃的士兵進行對戰的話,吐蕃很有可能會獲得戰爭的勝利。但是唐朝不一樣,唐朝由於經濟發展的非常好,軍隊實力也比較強悍,所以如果吐蕃向唐朝發動戰爭的話獲勝難度比較大。

由於當時吐蕃的士兵在攻列印度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這也就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吐蕃軍隊的戰鬥力。當吐蕃放棄攻列印度之後,再次把目標轉移到了唐朝,但是由於吐蕃也明白自己無法與唐朝軍隊抗衡,所以就想通過求和這種方式來換回兩個國家和平相處。唐太宗當時讓文成公主去和親,給吐蕃帶來了比較先進的種植技術和專業人才。兩個國家通過核心這種方式幫助土方發展,而吐蕃和大唐也在松贊干布時期維持了一段和平。

『玖』 吐蕃為什麼沒去列印度而是打兵力強盛的大唐

要說吐蕃為什麼不攻列印度,卻要去攻打強盛的大唐,我們不妨來看一看古代戰爭的目的是什麼,戰爭是用來搶奪資源,擴大疆域的,印度和大唐相比,哪一邊的物資更豐富肯定是一目瞭然,這對於吐蕃來說,也是一樣,他們也希望擴大自己的勢力,而不是攻列印度那樣的貧窮落後國家,來拖自己的後腿,所以吐蕃就選擇了攻打大唐;此外,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吐蕃和大唐的距離比較近,而和印度的距離相對來說比較遠,因此就選擇了攻打大唐。

三、大唐的氣候,更能被吐蕃所接受。

上文我們說了吐蕃的主要屬地是在青藏高原地區,而印度,卻大部分都是平原地帶,相對於印度來說,大唐的氣候,更容易被吐蕃所接受,因此吐蕃才會選擇攻打距離比較近,氣候比較適宜,而且經濟比較發達的大唐,對印度,卻沒有這么強烈的佔領慾望。

『拾』 吐蕃為什麼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非要攻打唐朝呢

吐蕃實力較強,雖然不能勝唐,但卻有一戰之力。很多人認為吐蕃擊唐是不自量力,攻擊弱小國家更合常理。其實,吐蕃在某些時期,確實能與唐朝抗衡。安史之亂後,唐朝內部自顧不暇。吐蕃人開始趁機蠶食唐朝領土,一年之內就將蘭、河等州攻陷。次年,吐蕃與回紇相聯合,在仆固懷恩指揮下入侵唐朝,長安一時處於危機之中。時任河西節度使的楊志烈為緩解關中壓力,派五千勇士突襲吐蕃。但是這五千唐軍死傷慘重,涼州也很快落入吐蕃之手。由此可見,吐蕃攻唐,並非不自量力。

唐朝經常與吐蕃有摩擦,印度卻和吐蕃沖突不多。史書上曾記載,吐蕃兩次出兵印度。第一次,唐朝官員王玄策出使天竺,恰好遇到叛亂。當時王玄策逃至松贊干布處,松贊干布借他兵馬,很快平定了天竺國內部的叛亂。還有一次是吐蕃去天竺奪取佛陀舍利子,北印度很多地區都不戰而降。吐蕃僅有的兩次對印度作戰都贏得如此順利,使得印度平時根本不敢與吐蕃產生摩擦。如此一來,吐蕃與印度自然也就相安無事。而唐朝與吐蕃接壤,吐蕃又是游牧民族,冬天物資短缺,難免想要侵佔富庶的唐朝的物資。

閱讀全文

與印度和大唐哪個厲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六個團有多少人 瀏覽:798
中國品牌童裝有哪些 瀏覽:198
中國南方哪個省不下雪 瀏覽:751
義大利什麼地方不能去 瀏覽:943
印尼買精油多少錢 瀏覽:657
英國有什麼文化 瀏覽:709
中國海軍飛行員多少人 瀏覽:30
英國什麼車最多 瀏覽:754
越南的微波爐怎麼樣 瀏覽:996
朱麗在英國是什麼水平 瀏覽:835
印尼想做什麼工作 瀏覽:273
c羅在印度怎麼樣 瀏覽:586
怎麼看印度祛痘膏化妝品日期 瀏覽:489
自帶印尼印章用什麼印油 瀏覽:354
印尼養什麼寵物好 瀏覽:178
中國戰疫彰顯了什麼 瀏覽:763
赴英國簽證怎麼辦 瀏覽:490
中國疫情是怎麼被發現的 瀏覽:540
英國貴族是什麼狗 瀏覽:429
買義大利冠軍怎麼買 瀏覽: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