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阿底提的傳說
死神阿底提是大梵天的女兒,一位美麗而善良的女神,卻無可奈何要掌管死亡。每一次她看到人們受苦而死,就會忍不住流下傷心的眼淚。然而世人還是悲哀地死去。有一天,她再也無法忍受,問梵天為什麼偏偏是她要散布這六界厭棄的死亡。你知道諸神之父梵天是怎麼回答她的?
梵天說,有生就有死,這是輪回的法則。神要維護世界的運行,就必須承擔它的法則。最後梵天告訴她,死神是不能流淚的,因為她每一滴同情之淚都會在世間散布瘟疫和新的死亡。從此這位女神就盡力不讓自己流淚。
❷ 各地神話里惡魔的名字是什麼
1、路西法:Lucifer
列稱「撒旦」的大魔王中最被看好的一位。米爾頓的《失樂園》,是說路西法因為拒絕向耶穌臣服,率天眾三分之一的天使於天界北境舉起反旗。經過三天的天界劇戰,路西法的叛軍終於被米迦勒擊潰,在混沌中墜落了九個晨昏才落到地獄。
2、瑪門:Mammon
瑪門是新舊約時代之間於猶太人間興起的惡魔名號,是古敘利亞語『財富』之意。新約中耶穌用來指責門徒貪婪時的形容詞。被形容是財富的邪神,誘使人為財富互相殺戮。在《失樂園》中,被打入地獄的眾天使便在瑪門的指揮下發掘無數的珍寶以建造自己的聖殿。
3、別西卜:Beelzebub
原本是腓尼基人的神巴力西卜(Baal-zebul),其義為「天上的主人」。但是在拉比(Rabbi,猶太教的宗教領袖)的文獻中,別西卜這個名字已經是作為「蒼蠅王」的意思在使用了,它被視為是引起疾病的惡魔。
4、亞巴頓
亞巴頓 字面意思是「毀滅之地」或者死亡之地,和地獄(Sheol)有關。(約伯記 26:6; 箴言 15:11; 詩篇 88:3)。"無底坑的使者"、"疫病之王"、"死之暗天使"。
《啟示錄》記載,在第五位天使吹響號角時會出現的天使』,號角一響,天上一顆星就會降臨地上,打開通往冒著蔽天黑煙的無底深坑的洞口大門,然後以亞巴頓為首的蝗蟲大軍要出來,讓有獸印的人類受折磨五個月。
Abaddon是希伯來字Abad—他會殺人產生的,希臘文譯為Apollyon,就是『破壞者』Abaddon這個名字,在猶太教中有破壞、滅亡、廢墟、墓、冥界、死的意思。
5、薩麥爾
薩麥爾(希伯來文:שְׁמוּאֵל,轉寫:Samael,也作Samuel、Sammael、Sammael或者Samil),或譯為塞繆爾,撒瑪爾,在舊約聖經·撒母耳記(撒母耳與薩麥爾在希伯來文中是一個詞)中,薩麥爾是猶太教的先知。
《塔木德》中稱薩麥爾是以掃的守護天使,是第五重天的首領,也是統領著兩百萬天使的七大天使之一;但薩麥爾居住於第七重天。
❸ 關於電影<諾亞方舟創世之旅>的相關疑問。大蝦速進!
金翅鳥
印度神話中的大鵬金翅鳥。鳥族之王,具有鳥的頭、翅膀和人的身體,非常強力的靈鳥。為了救出自己的母親,迦樓羅前往因駝羅的天國,打敗天帝因陀羅取走了神酒蘇摩。歸途上遇到毗濕奴,兩者幾經較量不分高下。毗濕奴有感於迦樓羅的強大,用不死的生命來交換迦樓羅作為自己的坐騎,從此迦樓羅侍從於毗濕奴。
迦樓羅是神鳥修婆那族的首領,眾鳥之王,還有妙翼、神速者等等美名。和印度神話里大有能為的英雄們一樣,迦樓羅有著顯赫的身世背景,他的父親是生主迦葉波,母親毗娜達是另一位生主達剎的女兒。什麼是生主呢,這大人物處於既有紛繁浩雜共性,又有排斥洗煉的概念化表述的印度神話體系中,要解釋清楚他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簡言之,在原初意義上,他是天地的維系者,給整個宇宙生命和力量的生物統攝者。不過後來這個形象被漸漸抽象化,他的職能也被其他天神分散了,到最後連「生主」這一稱呼都被在仙人和人類始祖的身上,數量也漸漸變為七位或二十一位不等,迦樓羅的父親和外祖父就是其中相當重要的成員。生主們的存在給人一種感覺——整個世界都是被「生」出來的。
迦葉波娶了達剎的十三位女兒為妻,與誕下提婆一族與阿修羅一族的夫人們比起來,迦樓羅的母親毗娜達不算是特別醒目的一位,並且她總是和另一位夫人一同出現,那就是龍蛇那迦一族的母親迦德盧。
迦樓羅的出生,還要從這兩位美人的打賭說起。
出生
說起迦樓羅的身世,簡直像是一部家庭倫理劇——在妻妾成群的家中,閑極無聊的夫人們總要有些事情做做。某一天,迦葉波讓毗娜達和迦德盧許下心願。迦德盧率爾說道:「我要有一千個有著同等神光的兒子。」毗娜達的沉吟了一下,說:「我只要兩個孩子,但是每一個都要比迦德盧的兒子強大。」說起來,由她們繁衍而出的兩族之間對立的種子,也許就是這個時候埋下的吧。
這種情況其實後說的人比較有利,只要壓著先說的一個就行了。迦葉波也看出妻子小小的私心,他完全接受了迦德盧的要求,卻對毗娜達說:「我只能給你一個半。」不久之後,迦德盧就生了一千個蛋,而毗娜達隨即也生了兩個蛋,沒過多久那一千個蛋就孵化出了一千個用武有力,光彩照人的那迦子弟。看到這里毗娜達著急了,她偷偷敲開了自己的一個蛋,然而糟糕的是她的孩子根本還沒發育成熟,這不謹慎的行為使其長子阿魯諾成了殘廢。他憤怒的詛咒了母親,詛咒她將做迦德盧的奴隸五百年,直到其次子誕生的時候才能解脫苦難,如果毗娜達依然無法壓抑心火而再度提前敲破蛋殼的話,那這詛咒將永遠不可能解開。說完這些話之後,阿魯諾就化作了太陽神的御者,東方的曙光。
仔細想來,也許這一切都是對毗娜達私心和急躁的懲戒吧——看到自己給親生兒子帶來的傷害,這對一位母親來說已經是很大的痛苦了,更何況還要遭到他的詛咒。但是這究竟對毗娜達產生了多大的觸動卻要打個問號。
此後毗娜達就約了迦德盧去大海散心,全然不知道詛咒之論已經悄悄啟動了。這對姐妹無意中看見了攪乳海製造甘露蘇摩酒時的附生物——神馬高耳疾馳而過。這時迦德盧突然問毗娜達:「你說神馬高耳是什麼顏色的呢?」
毗娜達據實說那是一匹潔白無瑕的神駒,但迦德盧卻說它的尾巴有著黑色的雜毛。並且就在這個時候提出了驚人的賭約——看錯的人要當對方的奴隸。不知是不是感受到命運的不可違抗,抑或只是一如既往的任性意氣用事,明知阿魯諾曾下過詛咒的毗娜達竟接受了這個賭約。因為神馬迅疾如電早已遠去,姐妹倆約定明天再來確定馬尾巴的顏色。
在生孩子問題上被對方擺了一道的迦德盧這時多了個心眼,她何嘗不知道高耳的顏色。但是為了打賭勝利,她命令其子那迦們變成黑色的雜毛附在高耳的尾巴上。有些龍蛇認為欺騙不符合正法而斷然拒絕了,任性程度和毗娜達不相上下的迦德盧竟詛咒了這些不聽話的孩子,詛咒他們被人間王仙鎮群王的祭火活活燒死。這個犧牲祭典連創造神大梵天都覺得不好輕易領受,對此他做了相當周密公正的安排,讓那迦族絕處逢生。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第二天的賭約不用看就知道結果——迦德盧在那迦子弟的幫助下成功獲勝,毗娜達因此也淪為奴僕。而與此同時,金翅鳥迦樓羅誕生了。
成長
即使迦樓羅剛出生就神光萬丈沖天而起,被誤以為火神而引得眾人驚怖,但他的身邊卻沒有母親的呵護和陪伴,是獨自一人寂寞的來到這世界上的。
當如意翱翔的金翅鳥飛過大海找到母親,等待他的卻是迦德盧的命令——那迦族正要遷居到海島快樂城去,毗娜達將背負著女主人前往,而迦樓羅則要背起他的異母兄弟那迦們。
年幼的金翅鳥這個時候就顯現出了他桀驁不馴的天性,他並沒有拒絕,只是背著群蛇飛向太陽,若不是迦德盧向司掌雷雨的因陀羅乞求救助,那麼龍蛇們早就被烤得皮開肉綻了。或者因為飛翔的快感超越了死的恐怖吧,這些那迦子弟似乎完全沒得到教訓,稍稍安定便變本加厲的支使異母弟弟帶他們去天空遊逛。這回迦樓羅不幹了,他沉吟了一下便問母親:「為什麼我們必須聽從蛇的吩咐?」
毗娜達將前因後果告知次子後,迦樓羅便向那迦們提出:他可以滿足他們任何一個要求,但作為代價,那迦必須放她們母子自由。權衡之後,那迦們提出了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天宮之中,因陀羅帶領的提婆一族守護下,搶來甘露蘇摩。
得知兒子即將面對艱苦決戰的時候,毗娜達對他唱出了一首真摯的祈福之歌,大體是:「請風神保護你的雙翼,請月神保護你的脊樑,請火神保護你的頭顱,請日神保護你的一切!我永遠專注於你的平安與幸福,願你踏上平安的路程,為了事情大功告成。」直到這個時候她才稍稍表現得像個真正的母親。
迦樓羅踏上征程後的第一件事情說起來實在不那麼威風——那就是覓食。然而這看似簡單的行為中,卻隱含著父母親對他的引導和教誨。
有著巨大身軀的鳥王吃什麼才能飽呢?毗娜達曾經提醒他吃那些泥沙陀人,千萬別吃高貴的婆羅門。實際上,這是母親在教育他懂得古印度人生存立足的基點——種姓的差別。緊接著,香醉山上的迦葉波也提醒兒子,可以去吃一頭大象和一隻巨龜。這二者原本是兩位婆羅門兄弟,但因為手足鬩牆而淪為禽獸。可能是預感到即將發生的一切吧,父親提醒金翅鳥,一旦切斷骨肉之間的親情,不但會失去種姓的高貴,甚至連性命都無法再延續。然而這個暗示對迦樓羅的作用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的,在吃掉大象巨龜時,他甚至本能的知道要尊重落腳處樹枝上道行高深的矮仙,但卻沒有細細咀嚼父親話里的意思。
戰斗
金翅鳥一出生,提婆族的世界裡就發生了種種異兆:因陀羅的金剛杵冒出火焰,天人們的武器自動跑到一起互相撞擊;晴朗的天空流星不斷隕落,瞬間濃雲密布降下血雨,這種景象連與阿修羅大戰的時候都沒有發生過。
被恐怖所侵擾的因陀羅詢問祭主究竟是怎麼回事,這位睿智的導師告訴他,那是迦樓羅前來奪取蘇摩了。並且深究起來這件事還是因陀羅自己招致的——在迦葉波舉行祭祀時,他指揮這位豪勇的兒子背負祭火的柴薪,因陀羅背了山一樣高的柴禾,半路遇上了眾位矮仙,他們雖然法力高深,但個頭卻只有拇指大小,只扛得動一支細小的葉柄,並且因為來不及吃東西累的癱軟在牛蹄印的積水裡。即使力量微小,但矮仙真誠的心意並不比力大無窮的人有所稍減,然而當時年輕氣盛的因陀羅卻狂傲的嘲笑了他們一番,揚長而去。
矮仙們又傷感又義憤,於是他們開始大祭祀,祈求誕生一位有如意之勇,能如意而行,迅捷如思想,有因陀羅百倍之能的君王——那就是今天的蒼穹之王迦樓羅。
看到這里不禁感嘆,即使紛繁龐雜並且不熱衷於洗煉的概念性描述,印度神話卻依然擁有再精彩不過的懸念和再縝密不過的結構。一切都在因果循環之中,表面看無所關聯的一切,實際上卻早已伏下了千絲萬縷的草蛇灰線。
因陀羅的可愛之處就是有著灑脫的豪快性格,聽到這一切他依然不膽怯不迴避,命令諸天嚴陣以待——自己和戰友們曾擊敗過窮凶極惡的阿修羅,沒有理由會輸給區區一個黃口小兒!
身披斑斕的黃金鎧甲的天人們手持種種兵器四處林立,看起來如同天空流瀉下的陽光般輝煌燦爛。但他們要面對的卻是天生的戰士,在描寫這一段戰斗的史詩中,迦樓羅曾無數次被比喻成死神。他扇起狂風,攪得三界一片狼藉,並徹底擊退了眾多著名的強大天人的攻擊。
金翅鳥在混戰全勝之後,又從機關中奪取蘇摩的場面簡直像玄幻小說,動漫遊戲的先驅一般:迦樓羅首先碰到了旋轉的火焰剃刀輪盤,他便成細小的黃金之體圍著它轉來轉去,從輪盤上方的空隙擊碎了它的轉軸中樞;接著是兩頭龍,他們雙目會噴射火焰,目光所到之處是一片焦土,迦樓羅從二者之間飛掠了過去,讓他們彼此將對方化為灰燼。通過重重艱難險阻後,迦樓羅終於成功的奪到了蘇摩。
將蘇摩攫在手中的迦樓羅,大概沒有想到等待自己的竟會是「命運的相逢」吧——歸途中,他遭遇了此後一生的同伴與主宰,毗濕奴。
毗濕奴是印度神話中的三大主神之保護神,他時常轉世化身,其中一個化身就是因陀羅的同胞兄弟。之前與阿修羅爭奪蘇摩的過程中,他的參與對提婆方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這一次卻在風平浪靜後才出現,這不能不表現出他對這次掠奪的認知和態度。永恆之神見迦樓羅背負著蘇摩疾行卻沒有絲毫覬覦的念頭,便對這不貪婪的品性感到十分滿意,要施與他恩典。迦樓羅竟毫不畏懼地說:「我要居於你之上,即便沒有蘇摩也長生不老。」
實際上這已經是兩個願望了,但毗濕奴卻全部答應了他,迦樓羅也心知肚明,於是他說:「我也要向閣下施一恩典,請世尊選擇一個心願吧!」
這段對話完全表現出迦樓羅的性格,清廉但卻並非沒有野望,傲慢但又不失節制。上古之人用三言兩語就塑造出了這樣一個豐滿而立體的性格,不得不讓人欽佩不已。
毗濕奴喜歡這樣的初生牛犢,他欣然說出了自己的心願——挑選迦樓羅為他的婆訶那(坐騎),但同時也以金翅鳥為自己的旗幟,並說:「這樣你仍高踞我之上。」
這里還不是蘇摩掠奪事件的結束,印度神話充分懂得製造一波三折的效果——因陀羅追上金翅鳥了。這位天帝揮動不可抵擋的金剛杵向迦樓羅打去,卻只打落了一根羽毛。
迦樓羅含笑對因陀羅說,因為金剛杵是苦行的仙人婆提吉的骨頭所造,為了表示敬意他才拋下這根羽毛。當看見那羽毛上三千世界的絢爛光華時,在場所有的人都被它的美麗驚呆了,迦樓羅不僅因此而當場獲得因陀羅的尊重和友誼,而且還被冠以「妙翼」之名。
與本片多少有些別扭的主角相比,因陀羅再度令人感到了他的爽朗,在戰場上這位天帝不但能痛快的承認失敗,而且還不計前嫌的挽起了敵人的手臂,於是迦樓羅向兄長要求,今後生生世世以那迦為食。
也許此刻因陀羅的立場有些復雜吧,因為雙方都是他的手足,在其他一些故事裡可以看出很多那迦龍王還都是他的密友,也許是迫於受制於人的情勢,也許是出於某種全局性的考慮,他最終答應了迦樓羅的要求。隨後他又與這位弟弟共同鑽了文字的空子——那迦們的要求是讓迦樓羅拿來蘇摩,因此能將這甘露帶去龍蛇的面前就可以了,至於他們能不能吃到,這就是另一碼事了。兄弟歸兄弟,蘇摩可是提婆們的至寶,阿修羅對它心懷不軌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因陀羅麾下也為了保護它而損兵折將,哪有可能讓龍蛇們坐收漁人之利。
迦樓羅將搶回來的甘露放在俱舍草上,成功的換到了自由,他很「親切」的提醒那迦兄長們按照規矩沐浴祈禱後再享用這甘露,但當龍蛇們完成禮儀後再來看時,蘇摩卻早已被尾隨而至的因陀羅帶走了。放置過蘇摩的俱舍草從此後成了吉祥草,龍蛇們就拚命舔這草的葉子吸取殘存的甘露,因此他們也取得了比一般生物更強的生命力,可以通過蛻皮不斷重生,但俱舍草的尖利葉子也割破了他們的舌頭,所以蛇兒們的舌尖是分叉的。
就因為固執的以兄弟為食以及玩弄文字游戲兩點,迦樓羅就足夠招致群龍的恨意了,更何況他的存在還導致了那迦族最重要的一次分裂——迦德盧的長子,龍蛇們的長兄舍濕以此為契機,最終脫離了那迦族。
也許這也是某種程度上對迦德盧的懲戒吧,正如先前對毗娜達的種種懲戒一樣,但不可捉摸而無所不在的法則是遵照自身的公正性不斷運動的,畢竟誰也無法徹底窺測其全體與本質。
迦樓羅一生中最輝煌的時間便是這一戰了,此後他便有了守護毗濕奴這平凡但卻充實的工作,閑暇時則陪伴著親族在鮮花密林里悠遊度日。仔細想來,比起佛教經典中那種教諭性極強的說法:迦樓羅在吞噬大批那迦龍蛇後毒火攻心化為蒼琉璃珠來,生機勃勃的因果輪回更貼近印度神話人物的本來面貌——這種精英公務員式的生活,的確更適合迦樓羅之前所表現出來的性格。
❹ 印度神話里的三大主神是哪幾個
三大主神指印度神話的三位最高主神:梵天(Brahma)、濕婆神、以及毗濕奴(Vishnu)。
1、梵天是創造之神,是婆羅門教作為宇宙最高本體的梵的人格化。一般而言,梵天有四顆頭、四張臉及四隻手臂。他的四張臉象徵四大皆空,四隻手臂象徵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也象徵心靈(右後方手臂)、智慧(左後方手臂)、自我(右前方手臂)、自信(左前方手臂)。
在東南亞地區,華人普遍稱梵天為四面佛,尤其在泰國,四面佛形象的梵天具有保佑人間富貴的功能,因此廣受眾人愛戴。
2、毗濕奴是保護之神,是懲惡獎善大慈大悲之神.當世界要被惡魔毀滅時,他就以某種化身的形態出來救世.印度古籍或神話傳說中常把他描述有四隻手,分別拿著輪寶,法螺,仙杖,蓮花,他常躺在巨蛇身上,肚臍上長著一朵蓮花.他的坐騎是金翅鳥-迦樓羅。
3、濕婆是屬性最復雜的神之一,集水火不相容之特性於一身;既是毀滅者又是起死回生者,既是大苦行者又是色慾的象徵;既有牧養眾生的慈心,又有復仇的凶念。
濕婆是善與惡的毀滅之神,在印度教中被視為最高位的神,主要能力是創造(轉化)。佛經中稱濕婆為大自在天,住在色界之頂,是三千界之主,其後成為密教護法神大黑天。
雖然濕婆主宰毀滅,印度人相信毀滅帶來的再生與創造,因此他在教徒心中深受愛戴。
(4)印度神話生主達剎居住在哪裡擴展閱讀
印度教為多神信仰,有梵天、毗濕奴、濕婆、因陀羅、阿耆尼、雙馬童、伐由、俱吠羅、蘇利那、樓陀羅、格涅沙、哈奴曼、黑天、辯才天、吉祥天、雪山神女、薩蒂。
其中又以三大主神—創造之神梵天、維護之神毗濕奴、毀滅之神濕婆力量最強。
梵天是創造之神,宇宙之主;濕婆是三隻眼的破壞之神(鬼眼王);濕奴是宇宙與生命的守護神。這三大神皆能自由變化,神格十分崇高,在印度諸神只中處於最頂尖的地位。
❺ 生主達剎最後的下場
生主達剎最後的下場是死後化為羊頭人,和妻子一起隱居山林。生主達剎是《濕婆神眾神之神》中的狠角色。
眾神之神,是西方神話中對最高神的尊稱,意為諸神的領袖,眾神之上的存在。而在中國神話中,眾神之神並不是最高神,只是對某位沒有職位,但權力卻與天帝相等的聖人的尊稱,所以地位要略低於天帝,但同樣可以號令諸神。
其他神話世界,沒有眾神之神的說法,他們只有天主的說法,只有天主才能號令諸神。
濕婆與梵天和毗濕奴為印度教三相神。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濕婆的地位是毀滅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
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溫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變相,林伽(男根)是濕婆的最基本象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濕婆
❻ 印度神話中神靈的居住地是/
距離印度首都新德里大約150公里的小城【維倫達文】(Vrindavan)是印度神話中神靈的居住地,然而由於宗教和文化的原因這里聚集了9000多名寡婦,因此也被稱為印度的寡婦之家。這些可憐的寡婦們靠慈善團體和朝聖者的施捨過日子。
維倫達文 - 名稱由來
城中的寡婦小城維倫達文成為各地寡婦的聚集之地可追溯到500多年以前。在傳統的印度神話中,維倫達文所在的地區是英雄之神克里什那居住的地方,因此這個只有十幾萬人口的小城裡共修建了超過4000所供奉克里什那的廟宇。根據印度的家族文化,女人在家庭中扮演相夫教子的角色,而失去丈夫的婦女往往不能再婚,很多人要離開家庭獨自生活。最初,一些寡婦來到維倫達文並在克里什那廟宇里安頓下來,以表示自己願意終身侍奉這位英雄之神。久而久之,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在此,逐漸形成了今天的規模。
❼ 印度人喜歡夜訪蛇廟,他們供奉的蛇神是誰
印度神話中,幾乎所有種族的始祖都是仙人迦葉波,那迦族也如此。迦葉波娶生主達剎的十三個女兒為妻,迦德盧生下的一千個孩子統稱那迦,毗娜達生有曙光和迦樓羅兩個孩子。後來在眾神與阿修羅攪乳海時,海中出現一匹駿馬,這兩姐妹為駿馬尾巴的顏色打賭,迦德盧賭黑色,毗娜達賭白色,輸了的人將成為另一人的奴僕,迦德盧讓自己的孩子——那迦們幫她作弊,眾那迦伏在駿馬的尾巴上,讓馬尾看起來是黑色。於是毗娜達認輸成為了迦德盧的女僕,迦樓羅為解放母親,在毗濕奴的指點下取來長生甘露做交換,迦樓羅先忽悠那迦們釋放了母親,又趁那迦們不注意取走了甘露,那迦們不甘心,反復舔舐放置過甘露的草地,直舔到舌尖裂成兩半。
❽ 古印度有什麼神話傳說有什麼歷史啊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恐怕是佛教國家裡名氣最大的神將,他們四位在天王殿中享受供奉。 佛教吸取印度古代神話傳說和古印度教中關於"天"的種種說法,提出"三界說"。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世間一切"有情眾生"皆在三界?quot;輪回"不已。三界中欲界為最低一界,人類社會居此界,地獄、餓鬼、畜生居此界,諸天神亦居此界。不過,天神住在此界天上,天有六重,即"六欲天",第一重叫"四天王天",離人世最近。這里就是四大天王的住處。 佛經說,四天王天就在著名的須彌山山腰,那裡聳立著一座犍陀羅山,此山有四山峰,稱須彌四寶山,"四寶所成,東面黃金,西面白銀,南面琉璃,北面瑪瑙。天王各居一山。"四天王的任務是各護一方世界,即佛教所說的須彌山四方的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故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
東方持國天王,名多羅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quot;多羅吒"是梵文的音譯,意譯"持國","持國"的意思就是慈悲為懷,保護眾生。他是主樂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既然同為樂神,那麼乾闥婆王是持國天也就不奇怪了) 南方增長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握寶劍。"毗琉璃"是梵文的音譯,意譯"增長"。"增長"指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手持寶劍,�西方廣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纏一龍。"毗留博叉"意譯"廣目",即能以凈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他為群龍領袖,故手持一龍(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佛教,即用索捉來,使其皈依佛教。 北方多聞天王,名毗沙門,身綠色,穿甲胄,右手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握神鼠----銀鼠。"毗沙門"意譯即"多聞",比喻福、德之名聞於四方。手持寶傘,用以制服魔眾,保護人民財富。 四大天王中最得意者是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他是古印度教的一位天神,又名施財天,在印度古神話中既是北方的守護神,又是財富之神,故在四天王中信徒最多。
羅剎 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暴惡"、"可畏"。原是印度神話中的惡魔,乃是人類之敵。羅剎性情暴戾,喜歡在夜間活動,時常出沒於墳地。常會化作種種形象,殘害人命。羅剎有男女之分,男羅剎膚色黝黑、朱發、綠眼,一副鬼相;女羅剎,又名羅剎女,則是絕色美女。據傳說,羅剎和夜叉一起生於大梵天之足。(所以和夜叉是兄弟吧)
多摩羅 古印度神話中的人物。據《羅摩衍那》所述,為達剎波舍波提的16個女兒之一,仙人迦葉波娶她為妻,生有5女。
❾ 屬於印度神話的故事有哪些
梵天出世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到處是無邊無際的水,波濤洶涌,沒有太陽,沒有月亮,甚至連星星都沒有。至高存在將自己的種撒在汪洋里,不久,水中生出了火,火產生了熱力,於是從水中冒出來-一個:金色的圓蛋,這就是印度人常說的梵卵,它在水裡漂呀漂,不知漂了多少年。
後來,梵卵一分為二,萬物的始祖大梵天就從金卵中生出,他就是創造之神。
金卵的上半部分成了天堂,為後來的天神居住地;下半部分成了大地,後來的人類就住在這里;中間部分就成了天空。梵天把大地沉人水中,又開辟出一些陸地,確定了十個方位,又創造了表面、心臟和語言,區分了年、月、日、時,就這樣形成了宇宙。
那麼創造之神大梵天是個什麼樣子呢?他有四張臉,分別向著前後左右四個方向,據說這象徵著四部吠陀,這四部吠陀是<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因婆吠陀>。四個種姓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還有-種說法,說大梵天最早是五張臉,有一張是向上的,可是當他看見自己的女兒香蒂,產生愛欲時,上面一張臉的眼睛直盯盯地瞧著她,濕婆大神發怒睜開了第三隻眼,燒掉了梵天的第五張臉,所以人們看到的梵天的相貌只有四張臉,頭上有發冠。他有四條胳膊、四隻手分持法器、念珠、蓮花和書冊。他平時坐在蓮花座上,出行時騎天鵝,面色黃黑,穿白衣,戴白色花環。
當時,世上除了大梵天什麼生物都沒有。他感到非常寂寞和孤單,於是想到了繁衍後代。剛產生這個想法,就從他心靈里生出了長子摩里質,從眼睛裡生出次子阿底利,從嘴巴中生出三子安吉羅,從右耳生出四子補羅私底耶,從左耳生出五子補羅訶,從鼻孔生出六子克羅圖。
這六個兒子是梵天心裡想著而生出來的,所以說他們是梵天心靈的兒子。
有了這六個兒子之後,從大梵天的右腳拇指上又生出了一個兒子達剎,從左腳拇指上生出一個女兒名叫毗里妮。梵天的這七子和女兒就是世界的造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