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神話里的三大主神是哪幾個
三大主神指印度神話的三位最高主神:梵天(Brahma)、濕婆神、以及毗濕奴(Vishnu)。
1、梵天是創造之神,是婆羅門教作為宇宙最高本體的梵的人格化。一般而言,梵天有四顆頭、四張臉及四隻手臂。他的四張臉象徵四大皆空,四隻手臂象徵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也象徵心靈(右後方手臂)、智慧(左後方手臂)、自我(右前方手臂)、自信(左前方手臂)。
在東南亞地區,華人普遍稱梵天為四面佛,尤其在泰國,四面佛形象的梵天具有保佑人間富貴的功能,因此廣受眾人愛戴。
2、毗濕奴是保護之神,是懲惡獎善大慈大悲之神.當世界要被惡魔毀滅時,他就以某種化身的形態出來救世.印度古籍或神話傳說中常把他描述有四隻手,分別拿著輪寶,法螺,仙杖,蓮花,他常躺在巨蛇身上,肚臍上長著一朵蓮花.他的坐騎是金翅鳥-迦樓羅。
3、濕婆是屬性最復雜的神之一,集水火不相容之特性於一身;既是毀滅者又是起死回生者,既是大苦行者又是色慾的象徵;既有牧養眾生的慈心,又有復仇的凶念。
濕婆是善與惡的毀滅之神,在印度教中被視為最高位的神,主要能力是創造(轉化)。佛經中稱濕婆為大自在天,住在色界之頂,是三千界之主,其後成為密教護法神大黑天。
雖然濕婆主宰毀滅,印度人相信毀滅帶來的再生與創造,因此他在教徒心中深受愛戴。
(1)印度大黑天怎麼傳入日本擴展閱讀
印度教為多神信仰,有梵天、毗濕奴、濕婆、因陀羅、阿耆尼、雙馬童、伐由、俱吠羅、蘇利那、樓陀羅、格涅沙、哈奴曼、黑天、辯才天、吉祥天、雪山神女、薩蒂。
其中又以三大主神—創造之神梵天、維護之神毗濕奴、毀滅之神濕婆力量最強。
梵天是創造之神,宇宙之主;濕婆是三隻眼的破壞之神(鬼眼王);濕奴是宇宙與生命的守護神。這三大神皆能自由變化,神格十分崇高,在印度諸神只中處於最頂尖的地位。
⑵ 印度眾神關系圖
創造神梵天
梵天:印度教神話中三大最高神之一。世界的創造者。佛教吸收其為護法神,稱「大梵天王」 。
創造神梵天(Brahma)在吠陀神話中的身份是祈禱神,而在印度教神話中正式得名梵天,並且直接和宇宙最高意志「梵」聯系起來,一般認為宇宙中的一切都來自於梵天,而毀滅時又重新歸於梵天,梵天就是宇宙最高意志的人格化體現,在印度教神話中被認為是宇宙的創造者,也被稱為「世界之主」。但是實際上梵天受到的崇拜遠不及其他兩位大神,鑒於世界已經為梵天所創造,人們的注意力自然更多地轉移到了毗濕奴和濕婆亦即維護和毀滅兩種力量對於世界權力的爭奪上,另外梵天也因為一些所作所為導致其聲譽的降低和信徒的減少——這和《世界·印度篇》的故事主線有直接關系。在整個印度,毗濕奴和濕婆的神廟遍布各地,而專門供奉梵天的神廟卻只有一座,那就是普什卡的梵天廟(Brahma
Temple)。神話中的梵天為紅膚色,四首,四臂,坐騎為天鵝,在被吸收進入佛教成為護法神後被稱為大梵天。
吉祥天女
釋迦
釋迦:原名喬達摩。悉達多,佛教的創始人。相傳為印度北部小國王子,後舍棄家庭,權位,獨自出走。七年後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又被稱為釋迦世尊,但不是藏密所說的大日如來。佛教中最為崇高的神。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即八部眾,說法見於佛經。《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曾提到過:「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天:即帝釋天為首的天神。天神的壽命也會完結,這是因為佛家相信事事皆有無常。天神臨死前會出現「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出汗,不樂本位」這五種徵兆,也就是所謂的「天人五衰」。
阿修羅:阿修羅是與天對立的一族。他們非常好戰,男的極丑,女的極美。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天有美食而無美女。雙方常因此而互相爭斗,場面十分慘烈。「修羅場」的說法即從此來。阿修羅一族被視為戰神,他還有個化身是火神大摩尼,也就是「拜火教」和中土「明教」的最高神。
龍:龍無論在東西方神話,還是在奇幻文化中都是個非常歡迎的角色。以其獨特的外形,強大的力量備受喜愛。可以說一說到奇幻,人們就會想到龍,龍幾乎成了奇幻文學的代表。東西方的龍雖然有所不同,但它們也有很多相似之處,頭部特徵,善飛翔,會從嘴中吐出物質攻擊等。這些驚人的巧合讓人忍不住懷疑是否以前有此一類生物存在。龍的記載在我國由來以久,大量詳實,准確,生動的記錄貫穿著整個古代正史,有紀可考的記錄最後見於民國初年,讓人十分迷惑。但天龍八部中的龍其實說的是一種大蟒蛇。
乾達婆:擁有黃金之翼半人半鳥的精靈。天界的音樂家。
迦樓羅:中國人很熟悉的一種大鳥,傳入中國後演變成了金翅大鵬鳥。原型是種翅有種種庄嚴寶色的神鳥,一天吞噬一條龍王和五百條小龍(哪來這么多龍讓它吃?),五百年自焚一次,然後又從火焰中復活,鳳凰重生的傳說即來源於此。
緊那羅:歌神,帝釋屬下,似人而有頭角。據《羅摩衍那》所述,為人軀馬首,或馬軀人首,又說為人首鳥軀。
夜叉:勇健、輕捷,如守護佛寺山門的執金剛夜叉,毗沙門天王麾下的夜叉八大將軍。 夜叉
是梵文的音譯,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一種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摩睺羅伽:莫呼洛迦,譯作大腹行、大智行、大智腹行、大蟒、大蟒蛇、大蟒神。《維摩經略疏》卷二雲∶摩侯羅伽,此是蟒神,亦雲地龍,無足腹行神,即世間廟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毀戒邪諂,多嗔少施,貪嗜酒肉,戒緩墮鬼神,多嗔蟲入其身而唼食之。此以摩侯羅伽為無足、腹行之蟒神。在新譯《華嚴經》卷一〈世主妙嚴品〉中,曾舉出善慧、清凈威音、勝慧庄嚴髻、妙目主、如燈幢為眾所歸、最光明幢、師子臆、眾妙庄嚴音、須彌堅固、可愛樂光明等無量摩侯羅伽王之名。又,《慧琳音義》卷十一雲(大正54"374c)∶『摩休勒,(中略)是樂神之類,或曰非人,或雲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也。』 此外,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中,北邊安有三尊摩侯羅伽。其中央一尊,兩手屈臂,作拳舒頭指當胸,豎左膝而坐;左方一尊,戴蛇冠,坐向右;右方一尊,兩手吹笛,面向左。
⑶ 東密大黑天的概述
藏傳佛教認為大黑天是毗盧遮那佛(或稱為大日如來)降魔時呈現出的忿怒相。有六臂、四臂、二臂瑪哈嘎拉三種。六臂瑪哈嘎拉是香巴噶舉派護法神,亦是格魯派的護法神。藏密的大黑天是Mahākāla,大威德金剛是Bhairava,但是印度教則把Bhairav當成大黑天,最有名的是加德滿都的kalaBhairav。所以如果是以佛教的密宗來說,跟印度教的說法是不同的。梵名Maha^ka^la,漢譯有嘛哈嘎拉、摩訶迦羅、莫訶哥羅、大黑天、大黑天神等名。意譯為大黑或大時,又稱摩訶迦神,或摩訶迦羅神、大黑神、大黑天神。 密教守護神之一。東密相傳此尊系大日如來為降伏惡魔所示現的忿怒葯叉形天神,藏密相傳系觀世音菩薩顯化的大護法。這是日本與西藏兩系密教都相當重視的修法對象。印度教以此神為濕婆神的別名,或為濕婆之後突迦的化身(或侍者),主破壞、戰斗;佛教則視之為大自在天的化身,或是毗盧遮那佛的化身等。
修習東密與藏密的人,對大黑天法頗為重視,其目標大多在祈禱為行者除魔,修行勝利成就與求福德。依『大黑天神法秘密成就次第』所述,此法至為秘密,非入室弟子不傳,甚至於付予萬金也不輕傳。
⑷ 日本密宗是否和藏密一樣信奉大黑天昆沙門天在密教中的地位
大黑天原為婆羅門教神祗,後為佛教吸收為護法神。東晉時期隨佛教傳傳入漢土。最早見於鳩摩羅什所譯《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天羅國太子班足登王位時,有外道師善施與王灌頂,令班足取千王頭來祭祀冢間摩訶迦羅大黑天神。後來密宗對大黑天也很崇拜,唐代密教僧人神愷《大黑天神法》記載:「青色三面六臂,前左右手橫執劍,左次手執人頭(取髻提也),右次手執羊牝,次左右象皮張背後,以髑髏為瓔珞」。其中尤為重要地記述了關於大黑天的修法,點明了此時的大黑天不只是具有入世間護持五眾的作用,更有出世間護持佛法的效驗。在藏密中,大黑天被視為大日如來的忿怒身,使其一躍而成藏密的本尊之一,地位很是崇高。大黑天雖唐密傳入日本後,變成了佛教中的財神,和藏密區別很大。
⑸ 大黑天神是什麼佛
大黑天神並不是佛,而是中國白族神話中捨身救民的天神。
此神是觀音的忿怒相。他手中那碗血即是我與貪的意思,飲食五蘊、煩惱、死亡、天魔等「四魔」之血;身帶六種骨飾,代表身行六度,有斷我執之意。
該神本是婆羅門教濕婆(即大自在天)的化身,後為佛教吸收而成為佛教的護法神,特別是在密宗中大黑天是重要的護法神,是專治疾病之醫神與財富之神。
藏傳佛教認為大黑天是毗盧遮那佛(或稱為大日如來)降魔時呈現出的忿怒相。有六臂、四臂、二臂瑪哈嘎拉三種。
(5)印度大黑天怎麼傳入日本擴展閱讀:
形態:
大黑天神為單首六臂,額間開天眼,高發髻,髻根額頂束兩層髑髏;兩眉上翹,豎目圓睜,羌髯豐頤,二金剛牙上出,面目猙獰。頸系兩串髑髏項環,一串圍頸,一串下垂及腹。
上身袒露,腰系裙,打環形裙結,裙帶由雙腿間下垂及地。腳著靴,兩腳各有一蛇,蛇身纏足,蛇頭昂起。六臂均纏有蛇和髑髏。六臂各持法器:三叉戟、劍、弱索、層鼓、血杯、念珠。頭後龕壁有圓形火焰紋頭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黑天神
⑹ 六臂黑瑪哈嘎拉的大黑天
大黑天身藍黑色,體形矮短肥大而立,雖為怖畏像但無凶惡,相貌可愛,為一面二臂,其三目圓赤,張口咬嚙利牙,顰眉忿恨,頭戴五骷髏佛冠,須發紅赤上揚,項掛五十滴血人頭,右手持金剛鉞刀,左手持一切怨魔血滿頭器(嘎巴拉),二臂肘上橫捧一杖刀,刀內隱有神兵無數,以虎皮為裙,披六種骨珠瓔珞蛇寶裝飾其身,其上方為大鵬,右側黑色鳥,左側青鐵狼,前方黑人,後方黑犬,此數物共圍繞之。怖畏像或者稱降魔像的取材是以現世最可怖的血肉人獸與最晦暗的色彩,來象徵魔障與降魔者的法力。頭戴五瓣的骷髏佛冠代表著調伏心識的五障或五蘊諸毒。身上所佩掛的五十顆人首項環,代表梵文的五十個字母,也就是象徵伏魔的真言咒語。駭人的盛血頭顱器「嘎巴拉」代表生命的執著,金剛鉞刀是為了伏惡除障。腳下所踐踏的是我們內心的三毒四魔。
大黑天除手持鋮刀與嘎巴拉碗外,雙臂上還橫置一杖,使戰神色彩更濃。發髻為蛇纏柱狀,中間半阿彌陀佛像,怒目張牙俯視。大黑天鼓腹屈膝而立,項掛人首項鏈,下身著裙,雙腿粗短、下踏一仰面人。蓮座表面打磨十分光滑,具有這一時期藏南作品的特徵。單層覆蓮,蓮瓣窄辰,其尖上卷,下緣有一圈藏文,譯文為:「金剛空行變化身,具備五智勝者之體黑如迦吉祥大黑天帳護王。」
大黑天金剛佛有個迷人的傳說。據古傳:凡間有一種蛇修煉成精後能呼風喚雨。一天盛夏,蛇精讓晴朗的天空, 黑雲密布,雷鳴暴雨,釋迦牟尼(如來佛)得知凡間遭受水災是蛇精作怪,就點化大黑天戰神降伏蛇精。
大黑天又稱「瑪哈噶拉」,是梵語的音譯,藏名為「滾波恰珠巴」,據言為大日如來降魔時所化現的,其形象有二臂、四臂、六臂數種。
大黑天是西藏最為人所熟知的保護神之一。據說他曾被觀音馴服過,有時又被看作是菩薩的忿怨身。他通常作為戰神的形象出現。
瑪哈嘎拉為藏傳佛教護法之主尊。其形像頗多,性質皆異,茲分述如下:
二臂瑪哈嘎拉
薩迦派二臂大黑天,又名刑罰主大黑天,由元代八思巴帝師傳入宮廷。一面二臂,頭戴五骷髏佛冠,須發紅赤上揚,身藍黑色,右手持金剛鉞刀,左手持顱器,兩手捧杖刀,刀內隱有神兵無數。主要在保護喜金剛行者。
二臂大黑天乃普賢王如來所化現之智慧護法,是普賢王如來的忿怒化身相,可助修行人證入空性。其形像皆表法:黑色表堅貞不變,矮小表謙下、順從,健狀表勇猛主尊為寶藏大黑天,身後有火焰紋及豺狼、餓犬、鳥、屍首、惡鬼等圍繞。大黑天右手持金剛鉞刀與左手持嘎巴拉碗相交,一橫棒平置於其兩臂彎,站立於一橫卧的屍身上,象徵它是死亡之主。
呈現出忿兇相乃是降服自身心魔,象徵著無畏、無躊躇,自然而一貫地為眾生之解脫與利益而工作,無異是慈心、悲心的顯現。陰歷每月廿九日乃是瑪哈嘎拉及其眷屬與諸護法顯現於娑婆世界之日。在此日修瑪哈嘎拉法比在其他日子修瑪哈嘎拉更可獲得殊勝的成就,亦可以消除下一個月份的障礙;同樣的在年尾最後九天修瑪哈嘎拉法,也是為消除新一年所生的罪障,特別是嗔毒所造的業。故瑪哈嘎拉無異是慈心,悲心不離,也可以認為是三根本的化身。
二臂瑪哈嘎拉
二臂瑪哈嘎拉
二臂瑪哈嘎拉是噶瑪噶舉傳承第一護法,亦為噶舉最重要的護法。陰歷每月29日是瑪哈嘎拉及其眷屬與諸護法們顯現於娑婆世界的日子,若在此日修法,比其它日子更殊勝!
二臂大黑袍護法為噶瑪噶舉之事業護法,黑袍金剛護法是歷代噶瑪巴(大寶法王)的不共護法,誓願護持噶瑪巴宏揚佛法,故為噶瑪噶舉傳承推舉為第一護法。
黑袍金剛護法
四臂瑪哈嘎拉
四臂大黑天,傳為勝樂金剛之化身,身青藍,持杵、劍、戟及嘎巴拉,有雙身相者。主要護持大手印行者。
佛經中講:凡修勝樂金剛為本尊者,每日必供,可驅除修法時之魔障。
四臂大黑天乃勝樂金剛之護法。鳥鴉為其化身。
佛經中講:凡修勝樂金剛為本尊者,每日必供,可驅除修法時之魔障。
四臂瑪哈嘎拉
這尊大黑天像以鑌鐵鑄成,通身黑色,表徵密宗中降伏、調御之寓意,以應大黑天之名。造像卷發、須眉、寶冠、瓔珞、飄帶、蓮座等處鍍金,色彩對比鮮明,裝飾效果強烈,工藝獨特精湛。大黑天三目圓睜,卷雲狀須眉上指,怒發蛇卷,發髻中坐化佛一尊,下右手期克印式持銀制鉞刀,下左手托嘎巴拉碗,上右手持寶劍,上左手持戟,雙腿短小,踏人形象王神,全身披珠網瓔珞,帛帶飄舉,形象怒而不惡,神情憨態可掬。蓮座蓮瓣窄長,尖端飾曲卷象鼻花紋,是典型的明代蓮瓣樣式。座面居中鏨刻「大明永樂年施」漢文款,可知為明永樂時宮廷所造佛像珍品。
六臂瑪哈嘎拉
六臂瑪哈嘎拉原是印度教之魔神(一說即大黑天),觀音入其神識,故成佛教之護法、觀音之化身。平常隨侍觀音,具有息、增、懷、誅四種事業法。
六臂大黑天
此尊一面六臂,紅圓三目怒睜,身色黑藍,遍體發出烈火光焰,猙獰無比。身披一張白象皮,象頭朝下,四腿搭在兩肩和雙腿後。最上右手向上抓著象腳,左手拿三叉戟,中間兩只手,右手拿骷髏鼓,左手拿索子,主臂兩手拿髑髏碗和月刀。尊身上除了象皮,脖子上青蛇、項鏈,腳脖和手腕上還纏著白蛇,象徵著把龍王和葯叉都降服,腰間圍著虎皮裙,環繞著顆顆人頭。
此尊雖然有六條胳膊,但只有兩條腿,右屈左展,跨在一頭仰卧的白象身上,白象左手拿著髑髏碗,右手拿著大蘿卜。據說這象王也是個財神,非常凶暴,後來被瑪哈嘎拉降服了。
據觀音菩薩所發深宏誓願,修持六臂瑪哈嘎拉能降服和救度末法時期中逐漸惡化之眾生;能庇護眾生,脫離中陰身之苦;能解除眾生生活的艱困及貧窮,圓滿眾生一切善願。瑪哈嘎拉是佛法中最重要之智慧護法,宜秘密供養、修持,則其加持迅速,日夜不斷。
六臂瑪哈嘎拉分黑、白等。黑色為香巴噶舉、覺囊及格魯派之主護法,手持鉞刀、小鼓、人骨念珠及顱器、三叉、金剛繩。
六臂黑瑪哈嘎拉,為千手千眼十一面觀音的化身。因菩薩思維眾生難度之因, 皆由魔所纏擾,於是化現瑪哈嘎拉伏魔本尊,內懷徹骨之大悲,外現無比之威猛。平常隨侍觀音,三十二應救苦救難,據香巴噶舉傳承,此尊兼具息、增、懷、誅四種事業。為黃教格魯巴主要的護法神。
六臂白瑪哈嘎拉,藏召貢波伊星諾布,譯為如願王依怙尊。原來是為香巴噶舉的主要護法,後來薩迦(花教)貢噶蘇南得到傳承,亦成薩迦之寶。白瑪哈嘎拉之剎土位於在印度大屍陀林中,毗那夜迦(象頭天,大自在天長子)亦屬其所管轄,主要是福、祿、壽、財富,重是在增法,為財神屬性。凡正信行者有所祈求時,無不如願滿足。
白色六臂大黑天,為財神之一,手持摩尼寶、鉞刀、小鼓及三叉、顱器等,威神甚大。
六臂白瑪哈嘎拉
佛陀在世時,一次 在印度羅潔斯坦的一個小村落,有一名印度舞者,對佛陀生起無上信心,以上好的音樂、歌曲及禮贊文來供養佛陀。
當佛陀入涅盤六百年後,這位舞者轉生為一印度青年名為夏瓦立巴(84位成就者之一),有一次在無人森林內,進入甚深三昧禪坐,他看到虛空中出現一手鼓,而瞬間智慧的護法六臂瑪哈嘎拉示現,親傳心咒給夏瓦立巴,由於夏瓦立巴的才智及苦修,他的修行生活如日月般燦爛,之後到南印度一座名山,在那兒觀音菩薩及金剛亥母、度母及其他本尊均親傳他各種殊勝法門。一千年後,一名印度行者強巴貝巴,在西藏靜坐禪修,有了一些成就,但對於覺性之真實義尚未能完全證悟。便向本尊祈請示現,告知:「你需前往成就者夏瓦立巴處跟隨他學習。」於是強巴貝巴於夏瓦立巴處得到了甚深大手印法門,並且體驗覺性,如同藍天般清明。
強巴貝巴於21天的禪修中,圓滿了六臂瑪哈嘎拉法門。並寫下許多六臂瑪哈嘎拉的殊勝儀軌。
雖然在西藏有許多翻譯六臂瑪哈嘎拉的大譯師,但是唯一承續者為瓊玻納爵(香巴嘎舉的祖師),瓊玻納爵於52歲時到達尼泊爾,並於50年中不斷往返西藏、尼泊爾及印度之間,跟隨150位成就上師修學佛法。並且圓滿他們所傳的法教,當他欲返回西藏時,遂將所有財物供養強巴貝巴,並且說道:「西藏是非常貧窮,請您賜予一些法門,來改善一切,並且可以增長財富資糧。」
於是強巴貝巴便告訴瓊玻納爵,關於六臂瑪哈嘎拉生起之緣起故事,並且說:「它是慈悲的大黑天,你越依賴它,你的善願越會圓滿達成。你越念及它,你的障礙便將清凈消除,如果你向它虔誠祈請,即使你未能成就其法門,他也將慈悲示現。」「即使你只有達到六臂瑪哈嘎拉世俗諦之成就,卻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善果,我所給予你的護法就如同如意寶一般」
紅棒瑪哈嘎拉
本是薩迦派主要的護法神,亦是本尊歡喜金剛的護法。上方是上師金剛總持與薩迦五祖師,右方是本尊喜金剛,左方是上樂金剛,次右為四臂伏魔金剛手,次左為三頭六紅馬頭明王。右二為空行卡雀母,左二為作明佛母。
紅棒瑪哈嘎拉
紅棒瑪哈嘎拉,身形矮胖,身黑色,一面二臂,三目圓睜,右手持鉞刀,左手持顱器,有一紅棒橫放置雙臂之中,人骨飾瓔珞為具足庄嚴,身著虎皮裙,雙足站於天魔背上,安住在智慧烈焰中。四周有其眷屬等圍繞,如欸(ǎi)嘎乍紀、四臂欲界天母、屍陀林主等等。
嘉祥寺神愷記
大黑天神者,大自在天變身也,五天竺並吾朝諸伽藍等皆所安置也。有人雲:大黑天神者,堅牢地天化身也。伽藍安之,每日所炊飯上分供養此天,誓夢中語詞之中曰:「若吾安置伽藍,日日敬供者,吾寺中令住眾多僧,每日必養千人之眾,乃至人宅亦爾也。若人三年專心供吾者,吾必此來,供人授與世間富貴乃至官位爵祿。應唯悉與焉。吾體作五尺,若三尺若二尺五寸亦得通免之。膚色悉作黑色,頭令冠烏帽子悉黑色也,令著褲驅褰不垂,令著狩衣,裙短袖細。右手作拳令收右腰,左手令持大袋。從背令懸肩上其袋之色為鼠毛色,其垂下裎余臀上。如是作畢,居大眾食屋禮供者,堂屋房舍必自然之榮,聚集湧出。又若人常持念吾咒,四季大備餚膳酒羹飯食乃至百味,以五更時不知眾多人供吾者,決定與富。其咒曰:唵密止密止舍婆隸多羅羯帝娑婆訶。」
印者,二手內縛舒二地二水,來去是也。供養印者用常途法。禮供人者,必於此神成父母之想,於三寶成外護,於眾人成父母故也。余久聞天竺土風並吾當朝土風。諸寺安此天莫非豐饒。因之為斷後輩之疑,以野客夢事引尋貽之焉。
大黑天神法,師雲:「此最秘密也。不入室弟子不可傳受。千金莫傳努力贊(天贊)。 」
大黑天神者,貽藏界梵號雲摩訶迦羅天,亦雲大黑天神。用普印,三摩耶形劍,青色三面六臂,前左右手橫執劍左次手執人頭(取髻提也)右次手執羊牝,次左右象皮張背後,以髑髏為瓔珞也,故本雲黑淺色也。仁王經良賁疏雲:言塳間者,所住處也。言摩訶者,此翻雲大。言迦羅者,此雲黑天也。上句梵語,下句唐言。大黑天神斗戰神也(既然經書上有此記載,那麼可以說,斗戰神佛應當是指大黑天而不是孫悟空,孫悟空只是吳承恩筆下虛構的人物,歷史上根本沒有此人,又怎會有這樣的一位佛呢?中央台的百家講壇對此已經做了詳述)。若禮彼神,增其威德,舉事皆勝,故向祀也。何以知者?三藏引別梵策雲:孔雀王經說,烏屍尼國國城東,有林名奢摩奢那,此雲屍林,其林縱橫滿一由旬,有大黑天神,是摩醯首羅變化之身,與諸鬼神無量眷屬,常於夜間遊行林中,有大神力,多諸珍寶,有隱形葯有長年葯,遊行飛空,諸幻術葯與人貿易,唯取生人血肉,先約斤兩而貿葯等。若人慾往,以陀羅尼加持其身,然往貿易。若不加持,彼諸鬼神,乃自隱形盜人血肉,令減斤兩,即取彼人身上血肉,隨取隨盡,不充先約,乃至取盡一人血肉,斤兩不充葯不可得。若加持者貿得寶貝及諸葯等,隨意所為皆得成就。若向祀者,唯人血肉也。彼有大力即加護人,所作勇猛斗戰等法皆得勝也。故大黑天神即斗戰神也。此天即七母天為眷屬(雲雲)有七姊妹者。一左閉拏,二嬌吠哩,三吠瑟拏微,四嬌么哩,五印荼里,六勞荼里,七末羅呬弭,是七名皆是真言也。大日經疏雲:荼(tú,苦毒)吉尼真言,此是世間有造此法術者,亦自在咒術能知人慾命終者,六月即知之。知已,即作法取其心食之。所以爾者人身中有黃,所謂人黃猶牛有黃也。若得食者能得極大成就。一日周遊四域,隨意所為皆得。亦能種種治人,有嫌者以術治之極令病苦,然彼法不得殺人,要依自計方術。人慾死者去,六月即知之。知已以術取其心,雖取其心然有法術。要以余物代之,此人命亦不終,至合死時方壞也。大都是夜叉大自在,於世人所說大極,屬摩訶迦羅,所謂大黑神也。毗盧遮那以降伏三世法門,欲除彼故化作大黑神,過於彼無量示現,以灰塗身在曠野中,以術悉召一切法成就乘空履水皆無礙諸荼吉尼而訶責之:「猶汝常啖人故,我今亦當食汝,即吞啖之,然不令死彼,伏已放之悉令斷肉。」彼白佛言:「我今悉食肉得存,今如何自濟?」佛言:「聽汝食死人心。」彼言:「人慾死時,諸天夜叉等知彼命盡,爭來欲食,我雲何得之?」佛言:「為汝說真言法及印:六月未死即能知之。知已,以法加護勿令他畏得損,至命盡時聽汝取食也,如是稍引令得入道故。」有此真言訶唎(二合訶定行利垢)訶(行除彼邪術之垢也)。瑜只經疏雲:吽迦羅(名降三世降伏義)迦羅(又雲黑暗)。大日經疏雲摩訶迦羅大黑天神,又雲大暗夜天,以迦羅翻黑暗。仁王疏雲:摩訶迦羅神(雲雲)。摩訶迦羅用普印,唵摩訶迦羅野娑婆(二合)賀。(引)南海傳雲:又復西方諸大寺處,咸於食廚柱側,或在大庫門前雕木表形,或二尺三尺為神王狀,坐把金囊卻踞小床,一腳垂地每將油拭黑色為形,號曰莫訶呵羅,即大黑神也。古代相承雲:是大天之部屬,性愛三寶護持五眾,使無損秏,求者稱情,但至食時,廚家每薦香火,所有飲食隨列於前。曾親見說大涅盤處般禪那寺,每常僧食一百有餘。春秋二時,禮拜之際不期而至,僧徒五百臨中忽來,正到中時無宜更煮,其知事人告廚家曰:「有斯倉卒事欲如何?」於時有一凈人老母而告之曰:「此乃常事無勞見憂。」遂乃多然香火盛陳祭食,告黑神曰:大聖涅盤爾徒尚在,四方僧至為禮於聖蹤,飲食供養勿令闕乏。是仁之力幸可知時,尋即總命大眾令坐,以寺常食次第行之,大眾咸足,其餐所長還如常日,咸皆唱善贊天神之力,親行禮覲,故睹黑神。見在其前食成大聚,問其何意報此所由?淮北雖復先無江南多有置處,求者效驗,神道非虛。大覺寺目真鄰陀龍,亦同斯異矣。
⑺ 東密大黑天的出處
(1)《大日經疏》等以此天為毗盧遮那佛的化身,即降伏荼吉尼的忿怒神。《大日經疏》卷十謂(大正39·687b):『毗盧遮那以降伏三世法門,欲除彼故化作大黑神。』
(2)以此天為葯叉王,為波羅奈國的守護神。據《大方等大集經》卷五十五〈分布閻浮提品〉所載,大黑天女與善發乾闥婆等俱護持養育波羅奈國。不空譯《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卷中謂:『大黑葯叉王,婆羅拏斯國。』
(3)以此天神為摩醯首羅之化身,亦即冢間神、戰斗神。《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下〈護國品〉:『乃令斑足取千王頭,以祀冢間摩訶迦羅大黑天神。』唐·良賁於《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疏》卷下謂:『言冢間者,所住處也。言摩訶者,此翻雲大。言迦羅者,此雲黑天也。(中略)大黑天神,斗戰神也,若禮彼神增其威德,舉事皆勝,故向祀也。』良賁且引不空三藏之說,謂大黑天神系摩醯首羅變化之身,與諸鬼神無量眷屬常於夜間遊行林中,食生人血肉,有大力,所作勇猛,戰斗等法皆得勝,故大黑天神即戰斗神。
(4)《玄法寺儀軌》卷二列出暗夜神(即黑闇天)之真言,其下注為大黑天神。此即以大黑天神為黑闇天。
(5)以此天為財福神,司飲食。《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受齋軌則〉條載『又復西方諸大寺處,咸於食廚柱側,或在大庫門前,雕木表形,(中略)黑色為形,號曰莫訶哥羅,即大黑神也。古代相承雲:是大天之部屬,性愛三寶,護持五眾,使無損耗,求者稱情。但至食時,廚家每薦香火,所有飲食隨列於前。(中略)淮北雖復先無,江南多有置處,求者效驗,神道非虛。』又,此天神的三昧耶形為劍,種子是『琰』。《大黑天神法》載其真言為:唵蜜止蜜止,降伏)舍婆隸(自在)多羅羯帝(救度)娑婆訶。
日本諸寺根據《南海寄歸傳》所說,盛行於庫廚安置二臂大黑天像。後世更以之為七福神之一,有時且與大國主命混同,謂其乃授與世間富貴官位之福神,其信仰之風頗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