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孫立人到達印度後去了哪裡

孫立人到達印度後去了哪裡

發布時間:2022-09-04 07:08:21

『壹』 孫立人是怎麼突出重圍打到印度去的

1942年2月,中國遠征軍成立,下轄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4月,孫立人率新38師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
1942年4月17日,西線英軍步兵第1師及裝甲第7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孫立人奉史迪威之命派113團團長劉放吾率團星夜馳援。18日凌晨,孫立人親自從曼德勒趕往前線指揮113團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殲敵1個大隊,解了7千英緬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500餘人。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1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7倍於己的友軍,轟動全球。後復掩護盟軍轉進,轉戰經月。1942年5月27日走出林區,抵達印度,軍容整肅,銳氣不減。

『貳』 赴緬甸遠征軍八百救七千人的孫立人當的職務

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大舉反攻。第2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指揮新38師如下山猛虎般撲向胡康河谷。

1943年10月29日佔領新平洋。
孫立人、廖耀湘和史迪威在討論

1943年12月29日攻佔於邦。佔領於邦後,孫立人攻勢不減,於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與廖耀湘新22師兩路夾擊攻克孟關。3月9日,孫師113團與美軍突擊隊聯手攻佔瓦魯班。
中國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後,部隊進行休整擴編,由新1軍擴編成兩個軍,即新1軍和新6軍。孫立人任新1軍中將軍長,下轄新38師和新30師(後廖耀湘新6軍回國增援國內抗戰,其50師編入新1軍)。
資料來源:http://ke..com/link?url=cPz_CLD5FiC--__kWu

『叄』 中國駐印軍最後去那兒了

中國駐印軍最後去了東北戰場。

國民政府為加強中緬印戰區的軍事力量,合編組成的新編第6軍,由廖耀湘任軍長,1946年奉命運抵東北「剿共」,1948年10月下旬在遼西大虎山地區被東北共軍全殲後撤銷。

1945年1月,新編第6軍軍奉命回國,所屬第50師留緬歸新編第1軍指揮。3月,抵達雲南曲靖時,青年軍第207師撥歸該軍編制。

(3)孫立人到達印度後去了哪裡擴展閱讀

在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過程中,第66軍之新編第38師4000餘人由於援救被日軍圍困的英印軍隊,與遠征軍長官部600餘人被隔絕在仰光至曼德勒鐵路以西地區。

不能與遠征軍主力會合。該師和遠征軍長官部在史迪威和羅卓英的指揮下於1942年5月24日抵達印度英帕爾地區。

『肆』 介紹孫立人將軍的傳奇人生

孫立人將軍在國民黨諸多將領中,是位頗為傳奇的一代名將。他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有極高的軍事素養。

抗戰中他是國民黨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極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的美稱。尤其在遠征滇緬與日寇作戰中,他戰績輝煌,這也為他贏得了極高的國際聲譽。

內戰時他曾一度擊敗中共名將林彪。隨國民黨敗退台灣後,他主持編練國民黨軍,也很有建樹。但1955年,他遭蔣介石認定叛變被軟禁,從此,關於他的一切事跡,也長期遭到國民黨的雪藏。

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病逝,終年90歲。在他的遺體上,覆蓋著兩面校旗,一面是清華大學校旗,另一面是美國維吉尼亞軍校校旗。

(4)孫立人到達印度後去了哪裡擴展閱讀:

孫立人是安徽廬江縣人,1920年考入了清華大學。孫立人的運動能力非常強,曾擔任清華大學籃球隊隊長,擔任主力後衛,在第五屆遠東運動會擊敗日本隊,為中國奪得第一次籃球冠軍。

清華大學畢業後,孫立人投筆從戎,考入了美國維吉尼亞軍校,與馬歇爾、巴頓將軍成為了校友。畢業後,又游歷英、法、德等地,參觀學習軍事。

回國後,孫立人被宋子文看中,加入了稅警總團。稅警總團雖然名義上是一支用於緝私征稅的非正規部隊,但無論是從編制、裝備,還是人員的訓練上,都是全部德式的,戰鬥力極為強悍。

在遠征軍的生涯,也是孫立人戎馬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尤其是仁安羌大捷,孫立人率領1000餘人,大敗3000日軍,救出了被困的7000多英軍,震驚了世界。

在遠征軍的高級將領中,孫立人是最受史迪威器重的一個,但同時也是跟他吵架最多的一個。因為孫立人受過美國的軍事教育,習慣西方的交流方式,因此只有他敢明目張膽地跟史迪威對吵。

在個人生活上,孫立人極為節儉,每天家裡的伙食費都是固定的,有時去了客人,也只是再加一個鹹蛋,或是皮蛋、炒蛋,被人戲稱為「三蛋轟炸」。

後來因為兵變事件被軟禁,失去了生活來源,有些部下主動送錢給他,都被他拒絕了,而是帶著一家人種玫瑰賣(看看,到底是有文化的人),據說賣的還挺好,被人戲稱為「將軍玫瑰」。

立人被軟禁了33年。恢復自由後,有媒體采訪他,想讓他站出來揭露蔣介石的罪行。但孫立人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因為蔣介石畢竟是他的長官,自己再恨他,也絕不能說他的壞話。

『伍』 孫立人為什麼兩次派小分隊進入野人山,他們在野人山發現了什麼

孫立人(1900.12.8-1990.11.19),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字撫民,號仲能,漢族,安徽省巢湖市廬江縣金牛鎮人,抗日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蔣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一軍軍長。在美國留學,仁安羌一戰贏得了國際聲譽,營救英軍並和美軍並肩作戰,打通中緬公路中聲譽鵲起,被歐美軍事家稱作「東方隆美爾」。是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榮獲第三等級的不列顛帝國勛章,被視為國軍中相當另類的鷹派,孫立人將軍不但軍事才能極高,而且重視教育。

種種考慮之下,孫立人最後當機立斷,脫離第五軍的建制。
孫立人的擅自脫離,讓正在步入野人山的杜聿明非常惱火,他惱怒地命令部下發電文給孫立人,要他服從命令,立即跟進。但是孫立人依然堅持己見,打定了往西撤退的主意。中國史上最大規模的空軍演習在西北地區已演習完畢。
孫立人頂撞杜聿明的結果使他面臨兩種風險選擇:如果突圍失敗,他將以抗命罪受到審判;即使突圍成功,他仍然可能受到來自上面的非難而被撤職。因為抗拒杜聿明同樣意味著對蔣介石不忠。但孫立人的經驗告訴他,此次不大膽抗命,把隊伍拉到印度去,付出的代價可能是無法估量的,現實逼迫他這樣做,生死攸關,別無選擇。
1942年5月10日,在曼西至溫佐三百公里干線公路上,孫立人親率新三十八師的一萬多名官兵,急速向南前進。他們冒著空中敵機轟炸掃射和地面日軍的圍追堵截,以破釜沉舟的決心,迅猛突圍。擁有西方現代化燃氣渦輪直升機生產實踐經驗之後,中國航空製造師開始在其基礎上研製國產直升機,90年代末開始研製國產陸軍反坦克武裝直升機直-10
5月11日晚,新三十八師在行進途中,師先頭營在南馬與日軍一個搜索大隊迎面相遇。日軍將車輛阻塞在道路上,並占據有利房屋,強行阻擊。孫立人一面指揮戰車向敵人猛轟,一面下車,親自率領士兵排除路障。全師只用了四十分鍾就殺開一條血路,然後馬不停蹄,向南挺進。
5月26日,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的七千餘人,抵達了印度邊境小鎮錫邦。九千多人的部隊傷亡不到兩千人,孫立人還下令沿途收留了數以千計的緬甸難民和英國散兵。此時,英駐印邊防軍要求中國軍隊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孫立人拒絕解除武裝。恰巧,被新三十八師在仁安羌解圍戰中解救的英聯軍第一師師長正在當地醫院療傷,聞知孫立人部的情況後,即前往調解。第二天,新三十八師開進印度,英軍儀仗隊列隊奏樂,鳴炮十響以示歡迎。 為創造一個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對南海問題上制定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戰略方針。

『陸』 殺日本鬼子最多的將軍

殺日本鬼子最多的中國將軍--孫立人
孫立人(1900-1990),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字仲倫,安徽廬江人。曾率領38師(新一軍)在印度蘭加接受全副美式裝備以及訓練,戰鬥力極強,後入緬甸與日軍作戰,新一軍在歷時兩年的第二次緬戰中,共擊斃日軍3個聯隊長以下3萬3千餘人,傷日軍7萬5千餘人,俘虜大尉以下323人。繳獲大炮186座,戰車67台,汽車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一軍傷亡1萬7千人。沒有任何其他一個中國軍的戰績能和新一軍相比。
1937年10月,孫立人率部參加凇滬抗戰。在蘊藻浜一線的阻擊戰中身先士卒,負傷十三處。次年傷愈後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斗,兩次立下戰功,從此便在軍界嶄露頭角。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財政部成重組稅警總團,孫立人晉級少將總團長,率部遷移到貴州都勻練兵。經過兩年嚴格的訓練,這支非正規部隊成為國民黨最精銳部隊之一。1941年12月,稅警總團改編為新38師,隸屬於第66軍,孫立人任少將師長。
1942年2月,中國組成遠征軍,下轄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4月,孫立人率新38師於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4月17日,西線英軍步兵第1師及裝甲第7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孫立人奉史迪威之命親率113團星夜馳援,18日凌晨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殲敵1個大隊,解除了7千英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5百餘人。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1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10倍於己的友軍,轟動全球。之後,蔣介石給他頒發了四等雲麾勛章。羅斯福授予他"豐功"勛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帝國司令"勛章,孫立人是第一個獲得這種勛章的外籍將領。
仁安羌戰後,新38師掩護英軍撤退。4月下旬,英軍撤過曼德勒後繼續向西逃往印度。中國遠征軍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絕了戰區參謀長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命令,決定率軍向北撤回雲南。孫立人奉命率新38師為第5軍殿後。5月9日,杜聿明見滇緬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軍佔領,急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雲南,並要新38師繼續殿後。孫立人當即表示反對,認為繞過密支拿經野人山路途較遠,且道路艱難,渺無人煙,給養樣困難。而目前遠征軍尚有4個師,不如集中兵力,趁敵立足未穩,奪回密支拿,沿滇緬公路回國。杜聿明不聽。孫立人便拒絕服從杜的命令,而按照史迪威和司令官羅卓英的命令,率新38師向西撤往印度。撤退途中,他親自端起沖鋒槍率領士兵沖鋒陷陣,打垮日軍多次阻擊。部隊裝備不但沒有損失,還收容了數以千計的難民和英印散兵。
5月底,孫立人率新38師到達印度邊境。不料英駐印邊防軍竟要中國軍隊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孫立人見英國佬忘恩負義,翻臉不認人,頓時怒火填膺,下令部隊准備戰斗。剛巧,被新38師在仁安羌解救過的英軍第1師師長正在該地醫院治病,聞知情況後,警告當地英軍將領說:"這支中國軍是能打仗的,不信你去看看再說吧!"英軍將領將信將疑來到新38師營地,孫立人拉出一支儀仗隊,在營門口迎接。200名精壯士兵,往營門口一站,就是一堵牆。士兵們軍裝是破了點,但槍支雪亮,個頭是矮了點,但精神飽滿。儀仗隊前頭,擺著2門小鋼炮,4挺重機槍。英軍將領大為驚異,他見過從緬甸敗退回來的英軍,為保老命,不用說槍炮,連衣服褲子都扔掉了,只穿件褲衩跑了回來。而中國士兵硬把鋼炮和重機槍都扛了過來,真是不可思議。英軍將領問中國機槍手是如何把重機強扛過來的?中國兵立正大聲回答:"武器是我們的生命。人在武器在。"英國佬聽後,明白了個中道理:武器是中國士兵的生命,你要繳他的槍,能答應嗎?孫立人接著領英國人參觀營房,並安排了軍事表演。英軍將領看完後肅然起敬,態度為之一變。第二天,新38師軍容整齊地開進印度。英軍儀仗隊列隊奏樂,鳴炮10響以表歡迎。
1942年8月,先後到達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38師和新22師進駐印度蘭姆珈訓練基地,番號改為中國駐印軍。開始裝備美械和訓練。10月,中國駐印部隊改編成新1軍,鄭洞國任軍長,下轄孫立人新38師和廖耀湘新22師。1943年10月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大舉反攻。

~~期待滿意啊~~

『柒』 請問誰有孫立人 新一軍 的作戰資料

孫立人: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 孫立人,率領三十八師(新一軍)在印度蘭加接受全副美式裝備以及訓練,戰鬥力極強,後入緬甸與日軍作戰,新一軍在歷時兩年的第二次緬戰中,共擊斃日軍3個聯隊長以下3萬3千餘人,傷日軍7萬5千餘人,俘虜大尉以下323人。繳獲大炮186座,戰車67台,汽車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一軍傷亡1萬7千人。沒有任何其他一個中國軍級戰斗編制的戰績能和新一軍相比。 孫立人(1900~1990),抗日名將,字仲倫,安徽廬江人。192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學,就讀於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土木工程系,1924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後又考入弗吉尼亞西點軍校,攻讀軍事。1927年畢業,應邀游歷歐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國軍事。1928年回國,在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任中尉隊長。1930年入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任上校副總隊長。1932年調財政部稅警總團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四團團長。 稅警總團由財政部長宋子文一手創建,武器從美國購買,排以上軍官大部分由留美學生擔任。在宋子文的支持下,孫立人努力施展自己的軍事才能,千方百計訓練部隊。他把中國傳統教育和美國軍校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制訂出適合自己部隊需要的訓練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與國軍其它部隊不同的訓練操典,被大家稱為「孫氏操典」。所屬部隊按照「孫氏操典」進行嚴格訓練,官兵無論是文化水平、還是學科、術科水平,乃至專門的緝私技師都比較高。 1937年10月,孫立人率部參加凇滬抗戰。在蘊藻浜一線的阻擊戰中身先士卒,負傷十三處。次年傷愈後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斗,兩次立下戰功,從此便在軍界嶄露頭角。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財政部成重組稅警總團,孫立人晉級少將總團長,率部遷移到貴州都勻練兵。經過兩年嚴格的訓練,這支非正規部隊成為國民黨最精銳部隊之一。1941年12月,稅警總團改編為新三十八師,隸屬於第六十六軍,孫立人任少將師長。 1942年2月,中國組成遠征軍,下轄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4月,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於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4月17日,西線英軍步兵第一師及裝甲第七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孫立人奉史迪威之命親率113團星夜馳援,18日凌晨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殲敵一個大隊,解除了七千英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五百餘人。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一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十倍於己的友軍,轟動全球。之後,蔣介石給他頒發了四等雲麾勛章。羅斯福授予他「豐功」勛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帝國司令」勛章,孫立人是第一個獲得這種勛章的外籍將領。 仁安羌戰後,新三十八師掩護英軍撤退。4月下旬,英軍撤過曼德勒後繼續向西逃往印度。中國遠征軍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絕了戰區參謀長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命令,決定率軍向北撤回雲南。孫立人奉命率新三十八師為第五軍殿後。5月9日,杜聿明見滇緬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軍佔領,急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雲南,並要新三十八師繼續殿後。孫立人當即表示反對,認為繞過密支拿經野人山路途較遠,且道路艱難,渺無人煙,給養樣困難。而目前遠征軍尚有四個師,不如集中兵力,趁敵立足未穩,奪回密支拿,沿滇緬公路回國。杜聿明不聽。孫立人便拒絕服從杜的命令,而按照史迪威和司令官羅卓英的命令,率新三十八師向西撤往印度。撤退途中,他親自端起沖鋒槍率領士兵沖鋒陷陣,打垮日軍多次阻擊。部隊裝備不但沒有損失,還收容了數以千計的難民和英印散兵。 5月底,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到達印度邊境。不料英駐印邊防軍竟要中國軍隊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孫立人見英國佬忘恩負義,翻臉不認人,頓時怒火填膺,下令部隊准備戰斗。剛巧,被新三十八師在仁安羌解救過的英軍第一師師長正在該地醫院治病,聞知情況後,警告當地英軍將領說:「這支中國軍是能打仗的,不信你去看看再說吧!」英軍將領將信將疑來到新三十八師營地,孫立人拉出一支儀仗隊,在營門口迎接。200名精壯士兵,往營門口一站,就是一堵牆。士兵們軍裝是破了點,但槍支雪亮,個頭是矮了點,但精神飽滿。儀仗隊前頭,擺著2門小鋼炮,4挺重機槍。英軍將領大為驚異,他見過從緬甸敗退回來的英軍,為保老命,不用說槍炮,連衣服褲子都扔掉了,只穿件褲衩跑了回來。而中國士兵硬把鋼炮和重機槍都扛了過來,真是不可思議。英軍將領問中國機槍手是如何把重機強扛過來的?中國兵立正大聲回答:「武器是我們的生命。人在武器在。」英國佬聽後,明白了個中道理:武器是中國士兵的生命,你要繳他的槍,能答應嗎?孫立人接著領英國人參觀營房,並安排了軍事表演。英軍將領看完後肅然起敬,態度為之一變。第二天,新三十八師軍容整齊地開進印度。英軍儀仗隊列隊奏樂,鳴炮十響以表歡迎。 1942年8月,先後到達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進駐印度蘭姆珈訓練基地,番號改為中國駐印軍。開始裝備美械和訓練。10月,中國駐印部隊改編成新一軍,鄭洞國任軍長,下轄孫立人新三十八師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師。1943年10月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大舉反攻。 第二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指揮新三十八師如下山猛虎般撲向胡康河谷。10月29日佔領新平洋,12月29日攻佔於邦。當日軍俘虜被帶到孫立人的面前時,孫立人厭惡地皺皺眉頭,不加思索地命令參謀:「這些狗雜種!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槍斃,今後都這樣辦。」命令被迅速執行。日軍第十八師團曾在中國戰場上犯下累累罪行,這些俘虜手上沾滿中國人的鮮血,當然在劫難逃。 佔領於邦後,孫立人攻勢不減,於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與廖耀湘新二十二師兩路夾擊攻克孟關。3月9日,孫師113團與美軍突擊隊聯手攻佔瓦魯班。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十八師團死傷過半,狼狽逃出胡康河谷。據日軍戰史記載:「在九州編成,轉戰中國,素有把握的第十八師團,與中國軍戰斗最自信,豈料胡康河谷的中國軍隊,無論是編制、裝備,還是戰術、技術,都完全改變了面貌,……使我軍損失慘重……全軍不禁為之愕然。」 駐印軍攻佔胡康河谷後,3月14日乘勝向孟拱河谷進攻。新三十八師113團從左翼翻山越嶺迂迴到堅布山後方,和新二十二師兩面夾擊,29日攻佔堅布山天險,扣開了孟拱河谷的大門。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計劃,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分別向孟拱和加邁攻擊前進。5月下旬,孫立人從繳獲的日軍信件中獲知:由於日軍第十八師團主力在索卡道被新二十二師包圍,加邁城內兵力極為空虛,師團長田中新一坐守空城,驚恐萬狀。孫立人見機而行,不拘泥於原定計劃,以112團秘密渡過南高江,向加邁南面的西通迂迴,切斷加邁日軍的後路;以113團向西進取加邁;以114團向南對孟拱實施大縱深穿插。6月16日,113團與新二十二師會師加邁,日第十八師團團長田中新一率1500餘殘兵倉皇南逃。6月25日,孫師114團攻克孟拱。8月3日,中美聯軍克復密支那。至此,反攻緬北的第一期戰斗結束。中國駐印軍給日軍王牌第十八師團等部以毀滅性打擊,殲滅日軍2萬多人,一雪兩年前兵敗緬甸的恥辱。史迪威稱此戰為「中國歷史上對第一流敵人的第一次持久進攻戰」。 中國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後,部隊進行休整擴編,由新一軍擴編成兩個軍,即新一軍和新六軍。孫立人任新一軍中將軍長,下轄新三十八師和新三十師(後廖耀湘新六軍回國增援國內抗戰,其五十師編入新一軍)。 1944年10月,反攻緬北的第二期戰斗開始。中國駐印軍由密支那、孟拱分兩路繼續向南進攻。孫立人率新一軍為東路,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進攻,連續攻取八莫、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一軍與滇西中國遠征軍聯合攻克中國境內的芒友,打通了滇緬公路。隨後,孫立人指揮新一軍各師團繼續猛進,3月8日攻佔臘戍,3月23佔領南圖,24日佔領細胞,27日攻克猛岩,勝利結束第二次緬甸戰役。 孫立人和他的新三十八師、新一軍,在遠征緬甸,協同盟軍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斗中,東征西討,迭克強敵屢建戰功,其運用的戰術、顯示的戰力為國內外各方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當時的國際輿論界贊譽孫立人為「東方的隆美爾」。 1945年7月,孫立人率新一軍返抵廣西南寧,准備反攻廣州。同月,應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之邀,孫立人赴歐考察歐洲戰場。8月15日,侵華日軍投降。9月7日,孫立人率軍進入進入廣州,接受日軍第二十三軍投降。嗣後,新一軍進行了休整和擴充,成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號稱「天下第一軍」。10月,美國請中國派出一支由5萬人組成的軍隊,協助盟國佔領日本,並特別希望派遣孫立人的新一軍去。然而,此時蔣介石正准備把新一軍派往東北打內戰,不願分軍佔領日本。 1946年1月,孫立人赴美參加聯合國參謀長會議。3月下旬,新一軍乘美艦在秦皇島登陸。4月初,新一軍、71軍在梁華盛指揮下,向四平進攻。4月8日,「天下第一軍」首遭重創,其新三十八師在昌圖以北興隆泉地區遭到林彪親率的東北民主聯軍的伏擊,被殲滅1200多人。4月17日,在鄭洞國指揮下,新一軍攻佔四平以東、以南地區。18日,新一軍向四平城區進攻,激戰9天,久攻不下,26日被迫轉攻為守。5月15日,蔣介石將正在美開會的孫立人電召回國,同時增調10個師的兵力圍攻四平。18日夜,孫立人趕到前線重新指揮新一軍。林彪見形勢於己不利,於當夜率部悄悄撤出了四平。19日清晨,孫立人親自駕駛一輛坦克,率先沖入市區,不料佔領的卻是一座空城。 1946年8月,孫立人被任命為東北綏靖副司令兼新一軍軍長及長春警備司令,率部扼守長春以北、松花江以南各要點。1947年1月,林彪率領12個師越過松花江,發動「一下江南」攻勢。在其塔木戰斗中,孫立人被林彪圍點打援一口氣吃掉2個團,氣得他大罵杜聿明指揮無方,將他的兵力到處分散,致使林彪得以各個擊破。2月,在林彪「二下江南」攻勢中,孫立人又丟了1個整團。 孫立人和他的新一軍自出關後,再沒有什麼光輝的傳奇了。東北民主聯軍編了一段順口溜:「吃菜愛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軍」。「新一軍自稱鷹,實際是狗熊,行動像烏龜,打仗像爬蟲。」新一軍官兵頗不服氣,113團2營營長孫蔚民被俘後揚言:「我們軍座孫立人將軍說過,新一軍只打勝仗,不打敗仗,你們的總司令林彪將軍太不仗義,偷偷摸摸地打,要不我們擺開陣勢,重新打一打試試。」 蔣介石對孫立人在東北毫無建樹大為不滿。1947年4月,蔣介石將他升為東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長官虛職,其新一軍軍長之職由黃埔出身的第50師師長潘裕昆接任。同年8月,蔣介石又將孫立人調離東北,任為陸軍副總司令兼陸軍訓練部司令。11月,孫立人將陸軍訓練部遷到台灣,並從新一軍調去幾百名他在稅警總團和在緬甸作戰時期的親信,一同前往台灣訓練新兵。1948年10月,孫立人苦心經營數年並賴以起家的新一軍隨廖耀湘兵團在遼西會戰中被林彪的東北野戰軍殲滅。 1949年8月,孫立人任國民黨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司令長官兼台灣防衛司令。1950年3月,任台灣國民黨政府陸軍總司令兼保安司令。1951年5月,晉為二級陸軍上將。因與蔣經國不和,1954年6月被蔣介石免去陸軍總司令職務,任為「總統府」參軍長。1955年6月,台灣國民黨當局以孫立人與其部屬少校郭廷亮預謀發動兵變為由,對孫實施看管偵訓。1955年10月31日,孫立人被免去「總統府」參軍長職務,軟禁於台中,直至1988年3月恢復自由。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病逝於台中,終年90歲

『捌』 薛岳將軍和孫立人將軍的結局分別是怎樣的

薛岳到台灣後過上了半退隱生活,活了103歲;孫立人被扣上叛變的帽子軟禁了,但後來平反了。

1、薛岳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綽號「老虎仔」,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人,漢族。

薛岳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革命軍著名將領,軍事家,曾獲得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的自由勛章和國軍授予的青天白日勛章。

在1950年的海南島戰役中任海南防衛總司令,戰役失敗後撤退至台灣。1952年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蔣介石先後給了薛岳幾個虛銜,如「總統府戰略顧問」、「中國國民黨改造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行政院政務委員」等。

兩蔣父子固然執禮甚恭,但並不授予實權。薛岳無兵可帶,無仗可打,百無聊賴,多半閑居在台灣南部嘉義鄉間,過著半隱退日子。1998年5月3日逝世於台灣,享年103歲。

2、孫立人

孫立人,字撫民,號仲能,漢族,安徽省舒城縣三河(今屬安徽合肥肥西縣)人,生於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

是抗戰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的美稱。

1955年6月初,蔣准備在台南屏東閱兵。5月28日,蔣獲情報說孫立人慾借閱兵發動兵變。6月6日,「總統府」衛隊在閱兵前抵達校閱廣場警戒,並檢查現場。

原定參加檢閱部隊被重新整編,閱兵時間被推遲,兩棲作戰演習亦被取消。當局稱孫的老部下郭廷亮、江雲錦等預謀在屏東閱兵時配發實彈,發動「兵諫」,因預謀不慎而被告發。

台灣保安機構逮捕了郭廷亮等一百多名官兵,孫隨後被監管偵訊。

之後孫立人被軟禁了起來,孫立人的一切事跡,遭到國民黨政府的歷史刪除。

1988年台監察院認定孫立人無叛亂意圖,2014年7月,台灣監察機構承認1955年郭廷亮「假藉長官名義為匪工作」間接為其平反。

(8)孫立人到達印度後去了哪裡擴展閱讀:

薛岳和孫立人都是抗日名將,在抗日戰爭中作出了很大貢獻:

1、薛岳

萬家嶺戰役薛岳所部共斃傷日軍第一零六師團8000多人,占該師團總人數一半以上。擊斃的敵軍軍官包括第一一三聯隊長田中聖道大佐和工兵第一零六聯隊長茶村秀男中佐,大隊長3人;重傷第一四五聯隊長市川洋造中佐,大隊長2人,聯隊副官1人,中隊長和小隊長死傷過半。

三次長沙會戰,薛岳所指揮的部隊共殲滅日軍11.75萬人(三戰殲敵人數分別為2萬、4.15萬和5.6萬)。

雖然中國軍隊在1944年的長衡會戰(第四次長沙會戰)中失利,長沙和衡陽相繼失守,但仍給日軍造成了傷亡6.8萬人的代價。

2、孫立人

第一次緬戰時任38師師長,在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斃敵2000餘,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12000餘。

第二次入緬作戰時任新一軍軍長,攻克八莫、南坎、老龍山、南巴卡、新維、臘戍、喬美等地,共擊斃日軍3萬3千餘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薛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立人

『玖』 孫立人將軍在抗日戰爭時期有哪些戰績

1937年10月,孫立人率稅警總團第四團參加淞滬會戰,與日軍血戰兩周,在周家橋破壞日軍機械化橡皮橋,七次擊退強渡蘇州河的日軍,使該地成為淞滬會戰中日軍傷亡最重之處。但此役孫立人為奪回友軍失去陣地,遭迫擊炮彈攻擊身受十三處創傷,昏厥三天,藉由宋子文之協助立即送往香港接受完整治療。傷愈後,孫立人返回武漢加入財政部重組之緝私總隊擔任少將總團長,率部遷移到貴州都勻練兵。重組之緝私總隊為松滬會戰後傷愈之稅警總團殘兵(未受傷的被團長黃傑帶走改組為40師)加上新募為主,規模3團,經過兩年嚴格的訓練,孫立人將緝私總隊由原本之三團殘兵新兵逐步擴張至六團規模。
在國民政府急需有力部隊之要求下,1941年12月財政部被迫交出部分緝私總隊半數兵力給國民革命軍重組為新編第三十八師,作為交換條件由原本財政部體系的孫立人晉任少將師長,隸屬於第六十六軍,這支部隊成為中華民國當時的主力部隊之一。
1942年2月,中華民國組成遠征軍,下轄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4月,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於進駐緬甸曼德勒,兼任衛戍司令,參加曼德勒會戰。4月14日,西線英帝國緬甸軍步兵第一師及裝甲第七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孫將軍奉羅卓英之命,派113團星夜馳援,劉放吾團長16日下午四時率部趕到巧克伯當。英緬甸軍司令斯利姆將軍17日親往會晤,命令該團乘汽車至平牆河地區會同安提司准將之戰車,攻擊並消滅平牆河北岸約兩英哩公路兩側之敵。18日凌晨113團會同安提司准將之戰車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殲敵一個大隊,解除了七千英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美國傳教士、各國新聞記者及婦女五百餘人。仁安羌大捷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一個團不滿一千的兵力,擊退數倍的敵人,救出近十倍於己的友軍,蔣中正頒發四等雲麾勛章表彰孫立人的戰績。美國小羅斯福總統亦授予他豐功勛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英帝國司令勛章。
仁安羌戰後,英國方面決定棄守緬甸,撤往印度,新三十八師奉命掩護盟軍撤退。4月下旬,英軍撤過曼德勒後繼續向西逃往印度。由於英軍的潰退,導致了中國遠征軍陷入日軍包圍。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副司令官杜聿明因對英國人的欺騙和不忠感到不滿,拒絕了時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指示,而執行了蔣介石令他經野人山熱帶叢林北上撤回雲南的命令。孫立人則認為野人山屬瘴癘之區,縱橫千里,難以穿越,當機立斷率新三十八師向西撤往印度。由於日軍被杜聿明率領北上的大部隊所吸引,新三十八師在撤退途中比較順利地打垮日軍的阻擊。部隊裝備不但沒有損失,還收容了數以千計的難民和英印散兵。而杜聿明所率的第五軍因遭到日軍追擊,喪失了穿越野人山的最好時機,半數葬送在野人山中,孫將軍得知後立刻派遣新三十八師搜尋並救出部分友軍轉而撤往印度。
5月底,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到達印度邊境。英駐印邊防軍要求中國軍隊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孫立人拒絕解除武裝。恰巧,為新三十八師在仁安羌解救過的英聯軍第一師師長正於當地醫院療傷,聞知孫立人部的情況後,即前往調解。第二天,新三十八師開進印度,英軍儀仗隊列隊奏樂,鳴炮十響以表歡迎。
1942年8月先後到達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進駐印度蘭姆珈訓練基地,番號改為中國駐印軍,開始裝備美械和訓練。10月,中國駐印軍改編成新一軍,鄭洞國任軍長,下轄孫立人新三十八師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師。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反攻。
戰役發動後孫立人指揮新三十八師進攻胡康河谷。10月29日佔領新平洋,12月29日攻佔於邦,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與廖耀湘新二十二師兩路夾擊攻克孟關。3月9日,新三十八師113團與美軍麥瑞爾突擊隊聯手攻佔瓦魯班。日軍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第18師團死傷過半,狼狽逃出胡康河谷。據日軍戰史記載:「師團長接到兩軍交鋒報告後,判斷這支敵軍只是為了掩護中美軍主力越境派出來的一支先遣部隊,首先命令富昆南部地區的第56聯隊急速前進,企圖將其各個擊破。及至該聯隊到達戰場交戰後才搞清楚,敵軍原來是中國軍第38師(孫立人師)一支勁旅,和第18師團過去在中國大陸上接觸過的中國軍隊,在素質上完全不同,因而大吃一驚。過去,日軍以優異的單兵作戰能力及較先進的裝備,在面對中國軍隊時都有壓倒性的攻勢。尤其是這個由九州編成,素有把握的第18師團轉戰中國,同中國交戰最有自信,豈料胡康河谷富昆的中國駐印軍,無論是編制、裝備,還是戰術、技術,都完全改變了面貌,盡管第56聯隊奮勇猛攻,敵軍圓形陣地在緻密的火力攻擊網和空軍的支援下不僅毫不動搖,而日軍的損失卻不斷增加。中國軍雖已遭到了將進九百名的損失,卻依舊頑強抵抗,堅守密林陣地,毫不退讓。於是立即向上級報告了這個情況,使全軍不經大為愕然。」
駐印軍攻佔胡康河谷後,3月14日乘勝向孟拱河谷進攻。新三十八師113團從左翼翻山越嶺迂迴到堅布山後方,和新二十二師兩面夾擊,29日攻佔堅布山天險,扣開了孟拱河谷的大門。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計劃,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分別向孟拱和加邁攻擊前進。5月下旬,孫立人將軍從繳獲的日軍信件中獲知:由於日軍第18師團主力在索卡道被新二十二師包圍,加邁城內兵力極為空虛,師團長田中新一坐守空城,驚恐萬狀。孫立人見機而行,不拘泥於原定計劃,以112團秘密渡過南高江,向加邁南面的西通迂迴,切斷加邁日軍的後路;以113團向西進取加邁;以114團向南對孟拱實施大縱深穿插。6月16日,113團與新二十二師會師加邁,日第18師團團長田中新一率1,500餘殘兵倉皇南逃。6月25日,孫師114團攻克孟拱。
8月3日,中美聯軍克復密支那。至此,反攻緬北的第一期戰斗結束。中國駐印軍給日軍王牌第18師團等部予毀滅性打擊,殲滅日軍2萬多人,一雪兩年前退兵緬甸的恥辱。史迪威稱此戰為「中國歷史上對第一流敵人的第一次持久進攻戰」。中國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後,部隊進行休整擴編,由新一軍擴編成兩個軍,即新一軍和新六軍。孫立人任新一軍中將軍長,下轄新三十八師和新三十師(後廖耀湘新六軍回國增援國內抗戰,其五十師編入新一軍)。
1944年10月,反攻緬北的第二期戰斗開始。中國駐印軍由密支那、孟拱分兩路繼續向南進攻。孫立人率新一軍為東路,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進攻,連續攻取緬甸八莫、中國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一軍與滇西中國遠征軍聯合攻克中國境內的芒友,打通了中印公路,次日兩軍於芒友舉行會師,作為在越南河內(時稱東京)會師的前哨。隨後,孫立人指揮新一軍各師團繼續猛進,3月8日攻佔臘戍,3月23日佔領南圖,24日佔領細胞,27日攻克猛岩,消滅中緬印邊界所有的日軍部隊,第二次中緬印戰役以勝利告終。孫立人因戰功獲頒青天白日勛章。

孫先生是國民黨部隊中少數幾個給中國人提氣的將領。

閱讀全文

與孫立人到達印度後去了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想做什麼工作 瀏覽:267
c羅在印度怎麼樣 瀏覽:582
怎麼看印度祛痘膏化妝品日期 瀏覽:485
自帶印尼印章用什麼印油 瀏覽:350
印尼養什麼寵物好 瀏覽:174
中國戰疫彰顯了什麼 瀏覽:759
赴英國簽證怎麼辦 瀏覽:486
中國疫情是怎麼被發現的 瀏覽:536
英國貴族是什麼狗 瀏覽:425
買義大利冠軍怎麼買 瀏覽:944
義大利哪裡買妙巴黎 瀏覽:628
越南現在哪個城市好 瀏覽:163
越南戰斗英雄有哪些人 瀏覽:588
哪個才是真實中國 瀏覽:871
伊朗急救電話多少 瀏覽:355
伊朗為什麼總打伊拉克 瀏覽:789
義大利知名通訊社是什麼 瀏覽:100
美國為什麼要制裁伊朗小說 瀏覽:570
京族在越南叫什麼民族 瀏覽:797
坦克世界義大利重坦用的什麼成員 瀏覽: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