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馬來西亞人口多少202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2021年2月更新顯,馬來西亞人口3275 萬。其中馬來人69.1%,華人23%,印度人6.9%,其他種族1.0%。
以族群來看,土著(馬來人及原住民)共2007.19萬(61.98%)、馬來西亞華人共668.55萬(20.64%)、馬來西亞印度裔共201.04萬(6.24%),其他人口佔29.45萬(0.90%),非國民332.27萬(10.26%)。
區域位置
馬來西亞國土面積330345平方公里(2016年), 位於東南亞,國土被南中國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全國海岸線總長4192公里。西馬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南與新加坡隔柔佛海峽相望,東臨南中國海,西瀕馬六甲海峽。東馬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與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相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馬來西亞
② 馬來西亞大約有多少華人
馬來西亞,全稱馬來西亞聯邦,截止2015年,馬來西亞總人口30638600人。其中馬來人55%,華人24%,印度人7.3%,其他種族0.7%。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較廣泛。一、馬來人:馬來人的祖先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和公元前1000年先後分兩批,自亞洲大陸遷移而來,經與土著融合,先後形成原馬來人和新馬來人,成為今日馬來人的直系祖先。馬來人屬蒙古人種,馬來語屬南島語系,他們信奉伊斯蘭教。根據憲法定義,馬來人是實行馬來風俗和文化的穆斯林,他們在政治上具有主導權。二、華人:華人大多是來自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廣東等省的漢族人。早在唐代,就有商人和僧侶僑居此地,但大批移入是在19世紀以後。20世紀40年代末,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新的華人幾乎不再移入。今天,80%以上的馬來西亞華人都是當地出生的華裔。華人屬蒙古人種,華語屬漢藏語系,華人大多信奉佛教和道教。三、印度人:印度人移入馬來西亞也很久了,自公元初年起,伴隨著印度教的傳播,就開始有印度僧侶移居馬來半島,但大批印度人遷入是在19世紀以後。其中80%以上的印度人屬於泰米爾人,他們屬於歐羅巴-尼格羅混合人種類型也稱達羅毗荼類型。泰米爾語屬達羅毗荼語系。四、其他種族:馬來西亞真正的土著民族是今天仍生活在西馬叢林中的尼格利陀人和塞諾伊人,屬於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他們的語言屬於南亞語系馬六甲語族,這些土著民族早自石器時代就在這里繁衍生息了。土著地位也授予某些非馬來的土著,包括泰人、高棉人、占族和沙巴和砂拉越的土著,非馬來土著在砂拉越佔一半以上人口,半島也存在著為數較少的原住民群體。
③ 馬來西亞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馬來西亞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截止時間2021年,3275萬人。
2021年2月更新顯示馬來西亞人口3275萬。其中馬來人69.1%,華人23%,印度人6.9%,其他種族1.0%。馬來西亞是個多民族、多元文化國家,官方宗教為伊斯蘭教。
馬來西亞是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突飛猛進,為亞洲四小虎之一,已成為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實施馬來族和原住民優先的新經濟政策。
馬來西亞特產
多元文化的種族的天然優勢下,造就了馬國擁有許多特殊美食。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菜餚類似,口味較重,多以胡椒和咖喱調味。
其中較出名的食物有椰漿飯、沙嗲(雞肉、牛肉及羊肉串)、干咖喱牛肉、馬來糕點、竹筒飯、沙律啰惹、咖喱雞、印度拋餅、黃姜飯、叻沙、海南雞飯、Rojak、肉骨茶等。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馬來西亞
④ 馬來西亞總人口多少
馬來西亞人口主要由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和原住民族組成。根據2018年第二季為止的數據,馬來西亞全國人口為3238萬5000人,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以性別區分,男性佔了51.63%,女性佔了48.37%;以國籍區分,本國公民佔89.69%,外國人口佔10.31%。在本國公民中,各族比例分別為土著(包括巫裔和其他原住民)69.1%(+0.3%)、華裔23.0%(-0.2%)、印裔佔6.9%(-0.1%)及其他民族佔1%。土著方面馬來人占總公民人口54.66%,其他土著佔14.14%。
⑤ 馬來西亞的人口有多少
根據大馬統計局2020年5月12日的人口統計報告,馬來西亞今年第一季度人口統計達到3273萬,比去年同期增加了0.6%。這其中有90.5%(即2962萬)的人口為大馬公民,9.5%(312萬)的人口為非馬來西亞國籍。人口最多的州為雪蘭莪州,有656萬9500人口,而納閩聯邦直轄區人口最少,只有9萬9600人。2020年首季度大馬男性人口有1690萬人,而去年同期男性人口有1681萬;另外,今年第一季度的女性人口為1584萬,去年同期女性有1572萬人口;男女比例為:107:100。
⑥ 馬來西亞共有多少人口
馬來西亞(Malaysia) 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 人口2970萬。其中馬來人67.4%,華人24.6%,印度人7.3%,其他種族0.7%。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較廣泛。
⑦ 馬來西亞有哪些民族
馬來西亞分東馬和西馬,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多語言的社會,許多種族保持著獨特的文化身份,世世代代共同生活在馬來西亞,有馬來人、華人、印度人,還有許許多多其他族群。
馬來西亞的三大族群是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沙巴和砂拉越住著各種原住民,各自有獨特的文化和遺產。馬來人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族群,占總人口的60%以上。在馬來西亞,馬來人是指祖先是馬來人,信奉伊斯蘭教和馬來傳統,並且說馬來語的人。馬來西亞華裔是馬來西亞的第二大族群,約占總人口的 25%。他們大多是清朝移民的後代。馬來西亞印度人是三大族群中數量最少,約占總人口的10%。
原住民是對馬來半島本地族群的統稱。他們主要包括三個部落:尼格利陀族(Negrito)、色諾族(Senoi)和原馬來族(Proto-Malay)。東馬的沙巴州最大的本地族群有卡達山杜順族(占沙巴人口的30%)、巴瑤族(15%)和毛律族(3%)。伊班族是砂拉越最大的少數民族,占砂拉越州人口的30%。烏魯族人大約占砂拉越人口的5.5%,砂拉越還有一個比達友族。
⑧ 馬來西亞人口是多少
馬來西亞統計局2018年數據顯示,總人口3238.5萬。以族群來看,土著(馬來人及原住民)共2007.19萬(61.98%)、馬來西亞華人共668.55萬(20.64%)、馬來西亞印度裔共201.04萬(6.24%),其他人口佔29.45萬(0.90%),非國民332.27萬(10.26%)。
馬來西亞是一個以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和多個原住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根據2010年的馬來西亞人口普查,統計的人口為28,334,135人。其中本國公民佔91.8%,外國人佔8.2%。在本國公民中,土著(馬來族及原住民)佔67.4%、華族佔24.6%、印度民族佔7.3%、其他民族佔0.7%。
同中國的關系
中馬關系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世紀,中國商人就去馬來半島從事商業活動。1974年5月31日,馬中兩國建交,馬成為東盟中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
中馬建交以來,兩國不斷拓展和深化雙邊關系,給雙方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促進兩國和本地區的繁榮與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在廣泛領域的協調與合作,共同促進兩國和本地區的和平、穩定、安全、和諧與發展。
1999年,兩國簽署關於未來雙邊合作框架的聯合聲明。2004年,兩國領導人就發展中馬戰略性合作達成共識。2013年,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
兩國高層互訪和接觸頻繁。江澤民主席(1994年)、胡錦濤主席(2002年時任副主席、2009年)、習近平主席(2013年)、李鵬總理(1990年、1997年)、朱鎔基總理(1999年)、吳邦國委員長(2005年)、溫家寶總理(2005年、2011年)、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1995年);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2006年、2012年)、姜春雲副委員長(2002年)、李嵐清副總理(2003年)等分別訪馬。馬前四任元首阿茲蘭、賈阿法、薩拉赫丁和西拉傑丁,馬總理拉扎克、馬哈蒂爾、巴達維、納吉布等先後訪華。2014年3月,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訪馬。
5月,馬總理納吉布正式訪華。6月,馬下議長班迪卡訪華。9月,馬元首哈利姆對華國事訪問。10月,國務委員楊潔篪訪馬。11月總理納吉布來華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2月,馬副總理穆希丁訪華。2015年2月,習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訪馬。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馬來西亞
網路-馬來西亞民族列表
⑨ 馬來西亞的人口民族
截止2015年,馬來西亞總人口30638600人。其中馬來人55%,華人24%,印度人7.3%,其他種族0.7%。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 馬來西亞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773(2014年),處於高水平。
根據憲法定義,馬來人是實行馬來風俗(習慣法)和文化的穆斯林。他們在政治上具有主導權。土著地位也授予某些非馬來的土著,包括泰人、高棉人、占族和沙巴和砂拉越的土著。非馬來土著在砂拉越佔一半以上人口,在沙巴超過23。半島也存在著為數較少的原住民群體,在那裡他們被統稱為Orang Asli。關於誰能獲得土著地位的各州法律規定有所不同。只要是在馬來西亞的土著(Bumi),就可以享有房屋折扣等優惠。雖然華人、印度人同為馬來西亞人,卻因為不同膚色而無法享有這項權利。
⑩ 馬來西亞有幾種民族或者種族
馬來西亞主要有三個民族:馬來人、華人、印裔。
1、土著(馬來人及原住民)共1948.36萬(61.54%)。馬來西亞華文通常又稱為巫族。主要居住於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東部及南部、婆羅洲沿岸、泰國南部。絕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他們在政治上具有主導權。
2、華人共664.8萬(21.00%),主要是明朝、清朝到民國時期數百年來從中國福建和廣東、廣西、海南等一帶遷移而來的中國人後裔。馬來西亞華人古代多自稱唐人、華人,中華民國成立後開始自稱中國人、華人及華僑,馬來西亞獨立後開始改稱華人、華裔,成為馬來西亞國民,幾無自稱「中國人」與「華僑」的華人。
3、印裔共199.2萬(6.29%),是對生活在馬來西亞的印度人的稱呼。印度裔馬來西亞人大多是在是在英屬馬來亞時期從印度移居馬來半島的後裔。這可能發生在在印度人在東南亞第一波遷徙時期──阿育王對卡林加的南征和之後沙摩陀羅·笈多對東南亞各地的入侵,勢力遠及爪哇和馬來半島,從此開始有印度人移居於此。如今,它們成為了馬來西亞的第三大族群,人口規模在馬來人和馬來西亞華人之後。
4、其他人口佔28.14萬(0.89%),非國民325.56萬(10.28%)。
馬來西亞是一個新興的多元化經濟國家。經濟在1990年代突飛猛進,為「亞洲四小虎」國家之一,是資本主義國家。馬來西亞已成為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旅遊業是馬來西亞的第三大外匯收入來源,知識經濟服務業也在同步擴張。
此外,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創始國之一,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英聯邦、不結盟運動和伊斯蘭會議組織的成員國。主要參與的軍事行動有五國聯合防衛和聯合國維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