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什麼時候學物理

印度什麼時候學物理

發布時間:2022-09-05 00:44:55

1. 印度出過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嗎

拉曼(Sir Chandrasekhara Venkata Raman, 1888-1970)。印度物理學家,又譯喇曼。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喇曼效應的發現,獲得了1930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於1970年逝世,享年82歲。
斯里尼瓦瑟·拉馬努金(泰米爾語:ஸ்ரீனிவாஸ ராமானுஜன் ஐயங்கார்,轉寫:Srīṉivāsa Rāmāṉujan Aiyaṅkār,又譯拉馬努詹,1887年12月22日-1920年4月26日)是印度歷史上最著名的數學家之一。

2. 請問誰發明了物理呢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及其行為和運動的科學。它是最早形成的自然科學之一,如果把天文學包括在內則有可能是名副其實歷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學。最早的物理學著作是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形成物理學的元素主要來自對天文學、光學和力學的研究,而這些研究通過幾何學的方法統合在一起形成了物理學。這些方法形成於古巴比和古希臘時期,當時的代表人物如數學家阿基米德和天文學家托勒密;隨後這些學說被傳入阿拉伯世界,並被當時的阿拉伯科學家海什木等人發展為更具有物理性和實驗性的傳統學說;最終這些學說傳入了西歐,首先研究這些內容的學者代表人物是羅吉爾·培根。然而在當時的西方世界,哲學家們普遍認為這些學說在本質上是技術性的,從而一般沒有察覺到它們所描述的內容反映著自然界中重要的哲學意義。而在古代中國和印度的科學史上,類似的研究數學的方法也在發展中。
在這一時代,包含著所謂「自然哲學」(即物理學)的哲學所集中研究的問題是,在基於亞里士多德學說的前提下試圖對自然界中的現象發展出解釋的手段(而不僅僅是描述性的)。根據亞里士多德以及其後蘇格拉底的哲學,物體運動是因為運動是物體的基本自然屬性之一。天體的運動軌跡是正圓的,這是因為完美的圓軌道運動被認為是神聖的天球領域中的物體運動的內在屬性。沖力理論作為慣性與動量概念的原始祖先,同樣來自於這些哲學傳統,並在中世紀時由當時的哲學家菲洛彭洛斯、伊本·西那、布里丹等人發展。而古代中國和印度的物理傳統也是具有高度的哲學性的。
力學是最原始的物理學分支之一,而最原始的力學則是靜力學。靜力學源於人類文明初期生產勞動中所使用的簡單機械,如杠桿、滑輪、斜面等。古希臘人從大量的經驗中了解到一些與靜力學相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杠桿原理和阿基米德定律。但直至十六世紀後,資本主義的工業進步才真正開始為西方世界的自然科學研究創造物質條件,尤其於地理大發現時代航海業興起,人類鑽研觀測天文學所花費的心力前所未有,其中以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和德國天文學家、數學家約翰內斯·開普勒為代表。對宇宙中天體的觀測也成為了人類進一步研究力學運動的絕佳領域。1609和1619年,開普勒先後發現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總結了老師第谷畢生的觀測數據。
在十七世紀的歐洲,自然哲學家逐漸展開了一場針對中世紀經院哲學的進攻,他們持有的觀點是,從力學和天文學研究抽象出的數學模型將適用於描述整個宇宙中的運動。被譽為「現代自然科學之父」的義大利(或按當時地理為托斯卡納大公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伽利萊就是這場轉變中的領軍人物。伽利略所處的時代正值思想活躍的文藝復興之後,在此之前列奧納多·達芬奇所進行的物理實驗、尼古拉斯·哥白尼的日心說以及弗朗西斯·培根提出的注重實驗經驗的科學方法論都是促使伽利略深入研究自然科學的重要因素,哥白尼的日心說更是直接推動了伽利略試圖用數學對宇宙中天體的運動進行描述。伽利略意識到這種數學性描述的哲學價值,他注意到哥白尼對太陽、地球、月球和其他行星的運動所作的研究工作,並認為這些在當時看來相當激進的分析將有可能被用來證明經院哲學家們對自然界的描述與實際情形不符。伽利略進行了一系列力學實驗闡述了他關於運動的一系列觀點,包括藉助斜面實驗和自由落體實驗批駁了亞里士多德認為落體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的觀點,還總結出了自由落體的距離與時間平方成正比的關系,以及著名的斜面理想實驗來思考運動的問題。他在1632年出版的著作《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中提到:「只要斜面延伸下去,球將無限地繼續運動,而且不斷加速,因為此乃運動著的重物的本質。」,這種思想被認為是慣性定律的前身。但真正的慣性概念則是由笛卡爾於1644年所完成,他明確地指出了「除非物體受到外因作用,否則將永遠保持靜止或運動狀態」,而「所有的運動本質都是直線的」。
牛頓的理論體系是建立在他的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的假設之上的,牛頓對時間和空間有著如下的理解:牛頓從絕對時空的假設進一步定義了「絕對運動」和「絕對靜止」的概念,為了證明絕對運動的存在性,牛頓還在1689年構思了一個理想實驗,即著名的水桶實驗。在水桶實驗中,一個注水的水桶起初保持靜止。當它開始發生轉動時,水桶中的水最初仍保持靜止,但隨後也會隨著水桶一起轉動,於是可以看到水漸漸地脫離其中心而沿桶壁上升形成凹狀,直到最後和水桶的轉速一致,水面相對靜止。牛頓認為水面的升高顯示了水脫離轉軸的傾向,這種傾向不依賴於水相對周圍物體的任何移動。牛頓的絕對時空觀作為他理論體系的基礎假設,卻在其後的兩百年間倍受質疑。特別是到了十九世紀末,奧地利物理學家恩斯特·馬赫在他的《力學史評》中對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做出了尖銳的批判。

這是我曾經寫的一篇論文,當然有很多字的,我已經刪去很多了。希望採納。

3. 印度智慧在古代文明發展中有過什麼貢獻

印度文明在眾多領域的輝煌成就,以及它獨特的價值觀念和思想體系,使它在整個世界文明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同時,印度文明又具有強大的輻射力,數千年來對亞洲乃至世界產生了十分深刻的影響,為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古印度的科學技術(一)

印度是一個具有悠久科學技術傳統的國家,尤其在天文、數學和醫學領域,印度民族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公元5-6世紀時阿利耶毗陀是古印度首屈一指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在天文學方面最驚世駭俗的學說是他的日心說,他的這一天才發現,閃現出印度古代文明的偉大智慧。歐洲直到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才使日心說逐漸為人們所認識。阿利耶毗陀的《阿利耶毗陀論》在公元8-9世紀被譯成阿拉伯文,後來傳入處於文藝復興前夕的義大利佛羅倫薩及歐洲其他地方。哥白尼於1500-1503年曾在義大利留學,因此完全有可能接觸到阿利耶毗陀的學說。《阿利耶毗陀歷數書》提出了子夜作為一日之開端的科學觀念,他的天文學思想,特別是他提出的以數學作為天文學研究的基礎科學方法,對印度後世天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發明現稱阿拉伯數字的數字系統是印度古代數學對世界文明的另一重大貢獻。根據印度考古發現,這一數字系統可能是在佛教誕生之後出現的。印度數字系統經中東阿拉伯地區傳入歐洲,西方人未加詳考,故稱之為阿拉伯數字,這在古代資訊不發達的時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種發明只要實用,人們並不會刨根問底究其來源的。然而現代人是不會輕視印度數字系統對世界的意義。A.L.巴沙姆認為:「在數學方面,西方世界受惠於印度的程度無論怎樣估量都不會過度。如果沒有發達的數字系統,大多數被歐洲引以自豪的偉大發明都將不可能,如果歐洲一直被不便使用的羅馬數字所束縛,這些發現與發明也都是不可能的。」美國科學史學者薩爾頓也曾經指出:我們數字和零的使用,是印度教徒發明的,然後經由阿拉伯人傳給我們。這些評價總算理清了事實,無疑是得當的。零的概念是在印度的形成,與印度宗教哲學中的「空」的觀念有關。無窮大似乎也與印度哲學中認為宇宙本原梵是無限的這一觀念有關。零與無窮大的概念,直到中古時期才得到完全的理解。

公元5世紀的阿利耶毗陀在數學方面最引人矚目的成就就是計算出了圓周率∏的近似值為3.1416。 以此同時我國南朝偉大的數學家祖沖之也在公元5世紀計算出了圓周率的值。他推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應當說阿利耶毗陀與祖沖之代表了當時世界數學的最高成就,他們得出的圓周率值都比希臘人精確,領先世界一千餘年。隨後,印度的數學家們又將圓周率的值計算到小數點後9位。

公元9世紀時的印度數學家摩科毗羅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是印度有史以來數學家中第一個提到橢圓面積計算方法的人。12世紀的印度著名天文學家巴斯伽羅阿閣梨也是一位大數學家,他是世界上最早對任何數除以零的意義有所領悟的數學家。他認為,無窮大不論除以任何數字,其商都還是無窮大。由於他在數學方面的精湛造詣,使他在天文學研究方面得心應手,游刃有餘。

印度民族的數理邏輯能力在世界各民族中是相當突出的,印度計算機軟體業能夠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短暫時間內異軍突起,就與數學底蘊深厚這一民族傳統具有淵源關系。印度古代醫學源遠流長,自成體系,在世界上佔有十分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吠陀時期的《阿閣婆吠陀》中就已經記載了人體骨骼的准確數目。生活在公元1-2世紀時期的庶羅迦和生活在公元4世紀時期的妙聞,是生命吠陀最著名的傳人。庶羅迦已經天才地認識到病菌與人患病有關,但並不認為病菌是至病的唯一因素。庶羅迦十分重視醫生的職業道德,其核心思想是,醫生必須全部身心獻給醫療事業,治病救人的使命重於醫生個人的生命,醫生工作時應當集中全部精力,醫生應當尊重患者的隱私。醫生必須竭誠為患者的健康而奮斗,決不能背棄患者,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醫生不能醉酒;不能作惡;不能結交不肖之徒。。。你們必須和顏悅色。。。體貼患者,並不懈提高自己的(醫學)知識。這些職業操守,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多人難以做到,因此非常難能可貴。

在庶羅迦之後一代名醫妙聞成為了印度外科的鼻祖,妙聞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透徹理解人體解剖學對醫學科學發展重要性的外科醫生,他不但精通外科,而且對婦產科等其他科目也十分擅長。在婦女地位低下的時代,能夠如此關注婦科科學,非有大醫之仁心難以做到這一點。他的膀胱結石切除術,領先於歐洲人近十個世紀。他發明的皮瓣移植技術至今仍然為整形外科的基本醫療手段之一。他還為遭受鼻刑的病人修復受損的鼻子,從而開創了印度的整形外科。由於妙聞的開拓性貢獻,印度外科醫學在世界上長期處於領先地位。在整形外科領域,印度更是長期保持優勢。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外科醫生就曾經放下架子,向印度同行虛心求教。印度醫學還是世界上最早注意並倡議護理牙齒的國度。除了天文、歷算和醫學之外,印度古代在物理、化學、冶金等領域都取得了相當的成就。

梵語古典文學(二)

印度人民自古以來就表現出非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印度的寓言與古詩文學的豐富與影響,遠遠超出了其他古代國家,在世界文明發展歷程中佔有獨特的極其重要的地位。巴利語《佛本生故事》就是一部體系龐大的佛教寓言故事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全書由547個故事組成,講述佛教創立人釋迦牟尼前生的種種故事。我國知名梵文巴利文專家郭良鑒先生認為,這部人類最古老的詩文並用、韻散相濟的寓言故事集,「不僅在印度文學史上,也在世紀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這種評價是十分恰當的。《五卷書》是古代印度又一部著名的寓言故事集。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嘗聞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國藝文往往蒙其影響」。印度除了寓言如林如泉外,故事也似江似海。

《佛所行贊》早在公元5 世紀初就譯成漢語傳入我國。用漢語文言翻譯印度古代詩歌,成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梵語原著今只殘存半部,而漢語和藏語譯本卻是全本。

迦梨陀裟是印度梵語古典文學最傑出的代表。他是印度與世界公認的大詩人與大劇作家。他的名聲在印度一直長盛不衰,他的作品在翻譯成外國語言後也一直受到高度評價。他使梵語詩歌與戲劇的創作達到難以涉及的巔峰。可以說,他是印度古文學史上首屈一指的巨匠。印度近代文學巨人泰戈爾將迦梨陀裟奉為楷模,就名聲、成就與影響而言,兩人一前一後,形成印度文化與文學歷史上雙峰並峙的現象。1956年迦梨陀裟被世界和平理事會列為該年紀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迦梨陀裟的長篇抒情詩《雲使》在印度各種地方語言譯本甚多,最早的外語譯本則是約13世紀時的藏語本。1813年英國學者威爾遜將其譯成英文,後來德文、法文等歐洲文學譯本相繼刊行。德國大詩人歌德讀過威爾遜的譯本,對《雲使》十分贊賞。

1956年,金克木先生的中文譯本問世。《雲使》細膩的情感,優美的語言,清新的譬喻,和諧的韻律,再加上豐富的修辭技巧,使這部抒情詩達到了梵語詩歌藝術的最高境界。

另外古典梵語戲劇在世界戲劇藝術之林中也獨具特色。由於印度人天性樂觀,其人生哲學主張為歡樂而生存,因此在印度戲劇中悲劇猶如鳳毛麟角,幾乎所有的戲劇均以大團圓收場。所以梵語戲劇基本上是喜劇,有些則是悲喜劇。迦梨陀裟不但是梵語古典文學時期最傑出的詩人,而且是整個梵語文學史上空前絕後的偉大劇作家,他在印度戲劇文學中的地位,絲毫也不亞於莎士比亞在英國戲劇文學中的地位。他實際創作了多少劇本,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他的戲劇作品的數量雖然僅為莎士比亞戲劇作品的十幾分之一,但足以表明他的才情不在莎翁之下。五幕神話愛情劇《優哩婆濕》不僅內容美好,情節曲折,富於戲劇性,而且洋溢著濃郁的詩情畫意,因而極具藝術感染力。該劇描寫一個天女為了追求愛情,不惜沖破天庭的羈絆,成了勇敢的化身。她與我國古代神話故事《牛郎織女》中的織女頗有相似之處。季羨林先生已將該劇譯成中文。《沙恭達羅》是一部七幕愛情劇,這是迦梨陀裟三部戲劇中的代表作,也是梵語戲劇文學的最高典範。劇本結構嚴謹,人物個性鮮明,語言優美清新,它體現了印度傳統味論詩學的審美原則。迦梨陀裟全新的創作手法使這個古老的故事變得流光溢彩,美不勝收,魅力無窮,傳遍世界。劇本的中文譯者季羨林先生認為,《沙恭達羅》是一部「萬古長新的不平凡的詩篇」,可謂恰如其分。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初期,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曾兩度在北京隆重演出《沙恭達羅》,獲得極大成功。

佛教傳到中國,佛經大量譯入,印度文化對中國文化必然發生深刻的影響。文學也不例外,小說《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的形象既是一例。孫悟空形象的塑造,乃是通過漢譯佛經,遠承《羅摩衍那》重要角色哈奴曼形象影響的結果。反映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700年間事件的長篇史詩《摩柯婆羅多》成為後世印度文化特別是文學取之不竭的豐富源泉。釋迦牟尼最初講道用的可能就是摩揭陀語和半摩揭陀語。

印度是一個善於吸收外來文化,又善於繼承和發展自己傳統文化的民族,印度本民族傳統與西方現代文化的結合,產生了更加超越的文化精神。據美國高盛公司最近的預測,在今後的半個世紀中,印度的人均收入將是目前的35倍。屆時,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而印度將成為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

4. 一個最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的印度物理學家波色

印度有一個物理學家波色,研究量子力學的人必然知道他的名字,因為粒子被分為兩大類,期中一類就被命名為玻色子,而另一類叫費米子。他的研究為玻色-愛因斯坦統計及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理論提供了基礎。後來三個物理學家僅僅通過實驗證實了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就獲得了2001年諾貝爾物理獎。所以他沒有得到諾貝爾獎確實有點冤枉。

薩特延德拉·納特·玻色(Satyendra Nath Bose,1894年1月1日—1974年2月4日) ,印度物理學家,專門研究數學物理。

薩特延德拉·納特·玻色最著名的研究是1920年代早期的量子物理研究,該研究為玻色-愛因斯坦統計及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理論提供了基礎。玻色子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著名物理學家賈因特·納里卡(Jayant Narlikar)在他的《科學邊緣》一書中寫道:「S·N·玻色的粒子物理研究(約1922年),其中闡明了光子的表現,並為統計遵從量子規則的微系統提供了機會,是二十世紀印度科學貢獻的前十名之一,是可被視為諾貝爾獎級別的研究。」

生平情況

早年玻色生於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加爾各答,是七名孩子中的長子。他的父親蘇倫特拉納特·玻色(Surendranath Bose)曾任職於東印度鐵路工程部。

玻色就讀於加爾各答印度教學校(Hin School),後就讀於也位於加爾各答的院長學院(Presidency College),他在這兩所當地知名學府時都獲得了最高分。他接觸了一些優秀的老師,如賈加迪什·錢德拉·玻色(Jagdish Chandra Bose,無血緣關系)及普拉富爾拉·錢德拉·羅伊(Prafulla Chandra Roy),他們都鼓舞了玻色要立好遠大志向。他於1911年至1921年任加爾各答大學物理學系講師。他於1921年轉到了當時成立不久的達卡大學物理學系(現位於孟加拉境內),也是任職講師。

玻色寫給愛因斯坦的信

玻色於1924年寫了一篇推導普朗克量子輻射定律的論文,當中並沒有提到任何古典物理。在開始時未能發表的挫折下,他把論文直接寄給身在德國的艾爾伯特·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意識到這篇論文的重要性,不但親自把它翻譯成德語,還以玻色的名義把論文遞予名望頗高的《德國物理學刊》("Zeitschrift für Physik")發表。就是因為此次賞識,玻色能夠第一次離開印度,前往歐洲並逗留兩年,期間與路易·德布羅伊、居里夫人及愛因斯坦工作過。

玻色於1926年回到達卡,任教授兼物理學系主任,並繼續留在達卡大學教學至1945年。那時候他回到了加爾各答,在加爾各答大學教學至1956年,他退休時被授予名譽教授頭銜。

以後的研究

在這以後玻色的概念在物理學界廣受好評,達卡大學於1924年允許他休假到歐洲去。他在法國度過了一年,跟居里夫人共事,也跟多位知名科學家見過面。之後他又多游學一年,在柏林跟愛因斯坦共事。在1926年他回到達卡大學之後,就立即於被擢升為教授。他並沒有博士學位,一般來說他是不夠資格當教授的,但是愛因斯坦還是推薦了他。他的研究范圍很廣,從X射線晶體學到統一場理論都有涉獵。他還跟梅格·納德·薩哈(Megn Nad Saha)一起發表了真實氣體用的一條狀態方程。

1949

除物理以外,他還研究過生物化學及文學(孟加拉語及英語)。他還深入地學習過化學、地質學、動物學、人類學、工程學及其他科學。作為一個有孟加拉背景的人,他花了不少時間把孟加拉語推廣為教學語言,把科學論文翻成孟加拉語,以及推廣該地區的發展。

玻色於1944年被選為印度科學代表大會主席。

他於1958年獲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沒錯的錯誤

有一次玻色在達卡大學講課,課題是光電效應及紫外災難,玻色打算向學生展示當時理論的不適之處,因為理論預測的結果跟實驗不符。在講課期間,玻色在應用理論時犯了錯,意想不到的是居然得出一個跟實驗一致的預測。(他後來將講課內容改寫成了一篇短文,叫《普朗克定律與光量子假說》。)

那錯誤是一個很簡單的錯──跟認為擲兩枚硬幣得兩正面的概率是三分之一是一樣的──任何對統計學有一點基礎理解的人都知道有問題。然而,預測結果跟實驗吻合,且玻色意識到這畢竟有可能不是錯誤。他首次提出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布對微觀粒子不會成立,這是因為由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所導致的變動此時會大得足夠構成影響。故此他強調在每個體積為h的位相空間中找到粒子的概率而舍棄粒子不同的位置和動量。

好幾份物理學刊都沒有為玻色發表論文。他們認為他所展現的是一個簡單錯誤,而且玻色的發現被忽略了。灰心的他寫了封信給愛因斯坦,愛因斯坦馬上就同意他的觀點。愛因斯坦寫了一篇支持玻色理論的論文,遞予《德國物理學刊》發表,並要求把這兩篇論文一同發表,這時候玻色的理論終於受到推崇。這是1924年的事。玻色早前曾經把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論文從德語翻譯成英語。有人說玻色把愛因斯坦當成他的「祖師」。

玻色的「錯誤」能得出正確結果,這是因為光子們是不能被分辨出來的,也就是不能把任何兩個同能量的光子當作兩個能被明確識別的光子。比方說,如果在另一個宇宙里,硬幣表現得像光子及其他玻色子一樣,擲出兩正的概率會的而且確是三分之一(正反=反正)。玻色的「錯誤」現在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統計。

愛因斯坦採取了這個概念,並把它延伸到原子去。這為預測某個現象的存在鋪好了路,這個現象就是現在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在這現象中一組高密度的玻色子(自旋為整數的粒子,以玻色命名)在超低溫狀態中會成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於1995年被實驗所證實。

軼事

1.有一次大科學家尼爾斯·玻爾正在講課。玻色列席。講課者講著講著,中途在解釋某一點時有難處。他一直都在黑板上寫著;他停下來,轉向玻色,問道,「玻色教授能幫我個忙嗎?」講課期間薩特延德拉都在閉著眼坐著。聽眾們都忍不住向玻爾教授的話報以微笑。令他們驚奇的是,玻色張開了眼睛;一下子就把講課者的難題給解決了。之後他坐下來又把眼睛閉上了!

2.1927年在義大利科莫舉行了科莫會議,除了愛因斯坦、薛定諤和狄拉克以外,當代最著名了物理學家,包括玻爾、海森堡、普朗克、洛倫茲、德布羅意等都出席了。但是玻色卻沒有能夠出席,原因很離奇。因為當時大會向遠在印度的玻色教授發出了邀請函,寄往了加爾各答大學,署名「寄給加爾各答大學的玻色教授」。但是當時玻色已經離開加爾各答大學去了達卡大學,而加爾各答大學還有一位姓玻色,全名叫做D.M.玻色的教授,而當時的通訊並不如現在發達,於是這位名不見經傳的玻色就代替了當時已經很有名望的S.N.玻色,參加了眾星雲集的科莫大會。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Bose–Einstein condensate)是玻色子原子在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所呈現出的一種氣態的、超流性的物質狀態(物態)。1995年,麻省理工學院的沃夫岡·凱特利與科羅拉多大學鮑爾德分校的埃里克·康奈爾和卡爾·威曼使用氣態的銣原子在170 nK的低溫下首次獲得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在這種狀態下,幾乎全部原子都聚集到能量最低的量子態,形成一個宏觀的量子狀態。

理論

所有原子的量子態都束聚於一個單一的量子態的狀態被稱為玻色凝聚或玻色-愛因斯坦凝聚。1920年代,薩特延德拉·納特·玻色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以玻色關於光子的統計力學研究為基礎,對這個狀態做了預言。

2005年7月22日,烏得勒支大學的學生羅迪·玻因克在保羅·埃倫費斯特的個人檔案中發現了1924年12月愛因斯坦手寫的原文的草稿。玻色和愛因斯坦的研究的結果是遵守玻色-愛因斯坦統計的玻色氣體。玻色-愛因斯坦統計是描寫玻色子的統計分布的理論。玻色子,其中包括光子和氦-4之類的原子,可以分享同一量子態。愛因斯坦推測將玻色子冷卻到非常低的溫度後它們會「落入」(「凝聚」)到能量最低的可能量子態中,導致一種全新的相態。

發現

1938年,彼得·卡皮查、約翰·艾倫和冬·麥色納(Don Misener)發現氦-4在降溫到2.2 K時會成為一種叫做超流體的新的液體狀態。超流的氦有許多非常不尋常的特徵,比如它的黏度為零,其漩渦是量子化的。很快人們就認識到超液體的原因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事實上,康奈爾和威曼發現的氣態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呈現出許多超流體的特性。

「真正」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最早是由康奈爾和威曼及其助手在天體物理實驗室聯合研究所於1995年6月5日製造成功的。他們使用激光冷卻和磁阱中的蒸發冷卻將約2000個稀薄的氣態的銣-87原子的溫度降低到170 nK後獲得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四個月後,麻省理工學院的沃爾夫岡·克特勒使用鈉-23獨立地獲得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克特勒的凝聚較康奈爾和威曼的含有約100倍的原子,這樣他可以用他的凝聚獲得一些非常重要的結果,比如他可以觀測兩個不同凝聚之間的量子衍射。2001年康奈爾、威曼和克特勒為他們的研究結果共享諾貝爾物理獎。

康奈爾、威曼和克特勒的結果引起了許多試驗項目。比如2003年11月因斯布魯克大學的魯道爾夫·格里姆、科羅拉多大學鮑爾德分校的德波拉·金和克特勒製造了第一個分子構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與一般人們遇到的其它相態相比,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非常不穩定。玻色-愛因斯坦凝聚與外界世界的極其微小的相互作用足以使它們加熱到超出臨界溫度,分解為單一原子的狀態,因此在短期內不太有機會出現實際應用。

2016年5月17日,來自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使用人工智慧製造出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人工智慧在此項實驗中的作用是調節要求苛刻的溫度和防止原子逃逸的激光束。

我們知道,常溫下的氣體原子行為就象檯球一樣,原子之間以及與器壁之間互相碰撞,其相互作用遵從經典力學定律;低溫的原子運動,其相互作用則遵從量子力學定律,由德布羅意波來描述其運動,此時的德布羅意波波長λ小於原子之間的距離d,其運動由量子屬性自旋量子數來決定。我們知道,自旋量子數為整數的粒子為玻色子,而自旋量子數為半整數的粒子為費米子。

玻色子具有整體特性,在低溫時集聚到能量最低的同一量子態(基態);而費米子具有互相排斥的特性,它們不能占據同一量子態,因此其它的費米子就得占據能量較高的量子態,原子中的電子就是典型的費米子。

早在1924年玻色和愛因斯坦就從理論上預言存在另外的一種物質狀態——玻色愛因斯坦冷凝態,即當溫度足夠低、原子的運動速度足夠慢時,它們將集聚到能量最低的同一量子態。此時,所有的原子就象一個原子一樣,具有完全相同的物理性質。

根據量子力學中的德布洛意關系,λ=h/p。粒子的運動速度越慢(溫度越低),其物質波的波長就越長。當溫度足夠低時,原子的德布洛意波長與原子之間的距離在同一量級上,此時,物質波之間通過相互作用而達到完全相同的狀態,其性質由一個原子的波函數即可描述; 當溫度為絕對零度時,熱運動現象就消失了,原子處於理想的玻色愛因斯坦冷凝態。

5. 拉曼的生平事跡是怎樣的

拉曼(1888—1970),印度物理學家。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拉曼效應」的發現,獲得193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拉曼出生在印度馬德拉斯的提魯契臘帕里,父親是教會學校的教師,講授數學和物理。在英國殖民統治下,拉曼的家庭並不被人尊重,但他才智出眾,成了當地的小名人。

14歲那年,因為他聰明好學,地方當局推薦他上馬德拉斯學院。院方見到前來報到的小孩,還以為地方上的公文搞錯了。拉曼在入校考試中名列前茅,以優異的成績踏進了學院大門。兩年後他取得了文學學士學位和優秀學生獎章。又過了兩年,他獲得了碩士學位。

進入大學不久,他對光學和聲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他的第一篇論文發表在1906年倫敦出版的《哲學月刊》上,題目是《論光束的散射》。大學畢業後,他想留校當助教,卻遭到了學校董事會的反對。因為當時印度大學的教師差不多全由英國人擔任,印度本土培養出來的大學生被人瞧不起。為了謀生,拉曼不得不改行當書記官。19歲那年,拉曼戰勝了大批競爭者,被印度總督府財政部錄取為事務員。盡管這個職業很不稱心,但他工作得很認真,儼然是個非常稱職的小職員,可他的心卻始終牽掛著既定的科學目標。幾年間,他曾到好幾個城市,不論何處,他都兢兢業業,還千方百計地到當地的實驗室去進行課題研究。為了工作和研究兩不誤,他不得不抓緊生活,對時間的安排精確到了每一天的每一分鍾。

拉曼在政府機關整整工作了10年,仕途上沒長進,但他矢志不渝地堅持著自己的業余愛好,在光學和聲學上的研究取得了驚人的進展。他曾於1907年在印度科學開發委員會的第一期學報上發表了題為「惠更斯次波的實驗研究」的論文。在此後的7年中,這份學報不斷地刊登他的論文。1912年他獲得了柯曾研究獎,1913年他又榮獲伍德伯恩研究獎章。由於印度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人倍受歧視,拉曼的研究成果當然遭到了冷遇。他的《光束傳播論》在法國物理學會季刊上發表後,才引起各國學者的關注。

拉曼的《一種新的輻射》首次指出散射光中有新的不同波長成分,它和散射物質的結構有密切關系。這個現象後來被稱為「拉曼效應」。此外,在振動、聲音、樂器、超聲學、衍射、氣象光學,膠體光學、光電學和X射線衍射等領域,拉曼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6. 印度超級數學天才拉馬努金是不是一個可以超越愛因斯坦的神人

印度超級數學天才拉馬努金是不是一個可以超越愛因斯坦的神人?

印度的數學家拉馬努金與愛因斯坦不是一個級別的人,他僅僅只是印度人自己的自吹自擂一種意淫,是印度人心目中的神。而愛因斯坦是世界上公認的物理學巨匠,世紀偉人,現代物理學奠基人。【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於德國,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猶太裔物理學家】。自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之後,推翻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量子力學則改變了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人類認識到微觀世界不再呈現宏觀世界的准確性,而是變成了測不準原理。現如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已經誕生了一個多世紀,物理學卻再也沒有出現過「顛覆性」的理論。

1000年來印度人認為的最偉大的數學家,拉馬努金(1887年12月22日-1920年4月26日)是印度 歷史 上最著名的數學家。

印度的拉馬努金,少年時期的拉馬努金讓人敬而遠之;拉馬努金的中學同學在回憶他時說:我們包括老師在內完全不能了解他。確實,當時拉馬努金的表現太不尋常了,他可以將圓周率π和自然指數e的小數點後上百位都背下來,考試只需一半的時間就交卷,校長在頒獎禮上介紹了拉馬努金時說,滿分根本不足以評判他的成績,對拉馬努金而言,數學符合是他最美的語音 ;為了證明5000個方程,在大學里除了數學以外,所有科目都不及格。人人都認定拉馬努金是天才,但是在冷酷制度下,這個天才卻無法在任何一所南印度大學里拿到學位。不僅拿不到獎學金,而且還被學校開除。

雖然未受過嚴格的數學訓練,他卻獨立發現了近3900個數學公式和命題;它他所遇見的數學命題,在後來有許多得到了證實;其直覺跳躍甚至令今天的數學家感到迷惑。一個未經過訓練的天才,成為了他的時代中最偉大數學天才之一;拉馬努金的數學成就,在後來的計算機科學、電氣工程、數學和物理等許多領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意義和影響。為了紀念拉馬努金對數學的貢獻,印度總理辛格宣布,其誕辰為「印度數學日」,印度人把他和聖雄甘地、詩人泰戈爾等等人稱作印度之子。

印度超級數學天才拉馬努金是不是一個可以超越愛因斯坦的神人?
在世界數學史上有一位近乎天才級別的印度數學家,但又英年早逝讓數學界扼腕嘆息,大家肯定猜到了,這就是被印度稱為一千年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家:拉馬努金!

他對數學幾乎就是無師自通,各種莫名其妙的神級公式睡一覺就直接能寫出來,假如大梵天主能保佑他長命百歲,他對科學界的貢獻能超越愛因斯坦嗎?
拉馬努金有哪些世界級的貢獻
1913年,就職於劍橋大學的頂尖數學家哈代收到了一封來自印度一位叫做拉馬努金給他的信件,他並不清楚寫這封信的是誰,而信中則列出一大堆已經被證明過公式,哈代本想隨手就丟棄,但當天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仔細的看了這封信的作者的證明過程!

這一仔細差點改變了世界,信中陳述了作者對素數分布的研究,並列出了120多條公式,盡管大部分已經被證明,但要獨立完成這些證明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有其中部分,哈代自己要證明也絕非易事!哈代很快確信這拉馬努金不簡單,至少也是一個不可多得數學人才,因此他邀請拉馬努金來到英國!

拉馬努金其人

拉馬努金出生於1887年,印度南部庫姆巴科納姆的一座小城,他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數學教育,除了數學之外,其他課程學得一塌糊塗,但他對數學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直覺,後來戈弗雷·哈代說拉馬努金是在「對現代歐洲數學家完全無知」中學習的!

也就是說他寫給哈代信中提到的公式,幾乎都是他發現的,因為19世紀的印度南部小城,盡管東印度公司已經滲透到了印度 社會 的方方面面,但他們只是來賺錢的,拉馬努金距離正規的歐洲學術界是在有些遙遠!

哈代和拉馬努金

1913年拉馬努金就接到了哈代來自劍橋大學的邀請,但他作為婆羅門信徒,對離開印度感到非常抽搐,一直到1914年4月拉馬努金才動身前往英國!哈代發現,拉馬努金無知到可怕,由於偏科嚴重,中學未畢業,對現代歐洲數學一無所知,比如於變數的增量、柯西定理根本不熟悉,但他也同時發現,拉馬努金的對於數學有著異於常人的敏銳洞察力,對於數值和組合、連分數、發散級數及積分、數的分拆、黎曼ξ函數和各種特殊級數卻有深度的理解。

在哈代和他好友李特爾伍德安排傾盡心血教授下,5年時間里拉馬努金發表了21篇頂尖的數學論文,在整數分拆問題作出了驚人的解決,首創了正整數n的分拆數p(n)的漸近公式!在素數分布、堆壘數論、廣義超幾何級數、橢圓函數、發散級數等領域都取得了突破!

拉馬努金去世

拉馬努金是一個嚴格的素食主義者,這導致他身材瘦小,哈代認為這和後來拉馬努金患上肺結核並且數年後去世有很大的關系,肺結核病人對營養的需求很大,比較適合營養豐富的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而拉馬努金的素食嚴重影響了營養攝入,這和他在1917年5月患病,1920年4月就去世有著很大的關系!拉馬努金這個天才,享年才33歲!

哈代和科學界對拉馬努金的評價

1936年哈代有一篇關於《印度數學家拉馬努金》的演講,對其的評價也可以成為是數學界對拉馬努金的肯定!

數學家希爾伯特曾經回答過一個有趣的問題,1900年世界數學大會上列出了23個數學難題,有人問希爾伯特為什麼不去解決這些問題?希爾伯特回答說他不會殺死這些下金蛋的鵝,為什麼希爾伯特有這說法,這是因為無數的數學家研究與證明這些公式養活大半個數學界!

希爾伯特

拉馬努金就是這樣一個下了無數金蛋的鵝,拉馬努金除了發表的正式論文外,在他的手稿中留下了超過3000個莫名其妙的公式,而到現在為止大約只有200個被整理出來,而令人汗顏的是拉馬努金的部分公式居然在他去世後的半個世紀如火如荼開展研究的弦論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科學的發展需要數學理論的突破,數學從最初的解決現實問題,到後來解決物理前沿問題,再後來開始解決數學本身問題,因為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它們遲早將會被應用到各種物理前沿理論中去,比如歐拉β函數以及泊松括弧和哈密頓函數就在量子力學中解決了大問題!

那麼誰又能知道拉馬努金還未被發掘的金礦中,又有哪些公式可以應用到未來的暗物質、暗能量以及黑洞的構造與多維宇宙的秘密呢?

拉馬努金數學筆記中的兩頁

對拉馬努金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馬特·布朗執導的拉馬努金傳記電影《知無涯者》。拉馬努金這顆神奇的腦袋去世得太早是最大的問題!
33歲以前,愛因斯坦完成了哪些科學成就?
愛因斯坦在成名以前,和拉馬努金一樣名不見經傳!不一樣的是愛因斯坦接受過正規的教育,而且以優秀的成績畢業了,很多謠傳愛因斯坦小時候成績不好的朋友也可以閉嘴了,因為愛因斯坦的成績會讓大部分朋友汗顏!

愛因斯坦中學畢業成績單

1905年時,愛因斯坦結合眾多先行科學家的成果中提出了狹義相對論,這篇顛覆性的論文發表後立即在科學界引起了大討論,狹義相對論用到的數學不復雜,盡管它在主流科學界的接受需要一些時間,但並不影響它在科學家中如野草般的生長,因為狹義相對論揭示了宇宙的部分真相!

這一年愛因斯坦26歲!

如果到此為止愛因斯坦再無建樹其實也已經足夠了,但愛因斯坦顯然不滿足於此,因為狹義相對論是在理想的狀態下推導的結果,而整個宇宙顯然不是這種特例!在狹義相對論推出後十年的時間里,愛因斯坦將這種特例推廣到了任何條件下都適用的廣義相對論!

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了1915年已經完成的廣義相對論,而引力場公式則在1915年底就在德國某次大學的演講時就已經發表了,廣相對於科學界的沖擊猶如一顆核彈,當然那會還沒有核彈這個東西!

要說狹義相對論,從經典力學時代走過來的傳統科學家還能稍稍理解一下的話,在廣相面前直接就昏迷不醒了,不管時間還是空間,再也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描述,宇宙也再也不是牛頓經典力學中平直宇宙,而是處處充滿陷阱,甚至連時間都不一致的宇宙!

這一年,愛因斯坦36歲!

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最偉大的兩項成果,但可能各位不知道的是愛因斯坦在光電理論和分子運動以及統計力學和量子力學中都有著高山仰止的成就!這一點跟牛頓相比還真有些相似之處,局限於時代,牛頓是一位煉金術和神秘論主義的狂熱愛好者,他在煉金術上的筆記要比科學上的著作多得多,科學不過是牛頓的業余愛好而已!

而愛因斯坦則是四面開花,很多朋友可能詬病愛因斯坦在後來如火如荼發展的量子力學上成了絆腳石,但其實如果沒有愛因斯坦給波爾的雞蛋里挑骨頭,相信量子力學的遠沒有現在那麼完備!當然即使到現在量子力學仍然沒有完備!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愛因斯坦和拉馬努金完全沒有可比性,這一點愛因斯坦自己對於數學的理解上就可見一斑:

數學和其他科學性質上的不同,表明了兩者的互相不可替代性,更准確的說,愛因斯坦和拉馬努金根本就不能放在一起相比較!愛因斯坦的偉大是毋庸置疑的,而拉馬努金則有無限的潛力,只是可惜,33歲就被濕婆召喚了!

兩個人都是神,但不是同一個類型的,最好不要硬比。

拉馬努金是印度數學家。在圓周率和一些計算數學(算數)領域有很大貢獻。但是其牛逼程度還比不上高斯、歐拉、希爾伯特、牛頓、伯努利家族等這些人。他在數學上有一席之地。

愛因斯坦則是物理學上一座難以逾越的豐碑,可以與之媲美的只有阿基米德和牛頓二人。這三人是開創性大神。

拉馬努金和愛因斯坦是不同領域的兩位仙。要論二人在各自領域的地位誰高,顯然是愛因斯坦高的多。如果用道教中的神來比擬,愛因斯坦相當於四方之神,幾乎是最高神了。而拉馬努金大約相當於某個地區的神仙,比方說類似於托塔李天王,守護著三江口,很厲害,但還有更厲害的諸多大神。這只是比喻,任何一位數學家都很厲害。

當然,愛因斯坦盡管地位很高,但他的數學似乎不太好,相對論需要一門數學分支叫「微分幾何學」,他大學時沒學好,這差點影響他獲得最後的相對論方程。愛因斯坦的牛在於「思想能力」,他幾乎用純粹思辨的方式,看透了物質、時空、運動的深邃真理。可以說,他透支了人類科學的幾百年發展成果。自他以後,人類幾乎再沒有取得什麼像樣的科學理論成果。除了楊振寧的「宇稱破缺理論」,大約可以算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理論成果。近百年取得的科學成果基本都僅僅是「技術成果」。

不是!

一)《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

2016.7.30

施里尼瓦薩·拉馬努金出生於印度南部一個偏僻小鎮(1887年12月22日-1920年4月26日 ,終年32歲死於肺結核病.)

2016年4月.俄羅斯著名投資人尤里·米爾納在自己家中舉行了一場小規模的晚宴,到場嘉賓包括Google CEO皮查伊,Google創始人布林,Facebook創始人兼CEO扎克伯格及其他數十位矽谷領袖.在晚宴上,米爾納放映了一部導演馬修·布朗最新拍攝的傳記體電影——《知無涯者》.影片講述了印度傳奇數學家拉馬努金的一生.

這位非凡的天才數學家施里尼瓦薩.拉馬努金(1887.12.22~1920.4.26)生命靈魂己經重回人間投胎成了極優秀的數學家陶哲軒(1975年7月17日出生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現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數學系)

所以他是為了上一世未曾完成的心願而努力今生.前世的他缺少學院式的專業訓練,卻完成了影響人類文明發展的多項數學定理.而今世的他受過最嚴格的學院式正規訓練又一次成了著名數學家(還是地球人類專業數學家裡大腦iq最高的人)再來挑戰新的數學高峰.

只是他尚未獲得大腦神經系統的超級進化,這從他現今的大腦神經系統運算最高速度只有1200次/秒即可知.故他將面臨著多項數學難題的挑戰而難以過關.這也算是他今世人生的進化攻關課題了.

如果什麼事都容易的話,講進化生命也就是不存在的事了.

人生正是以挑戰看起來的不可能而達目標才是生命實現進化的真正證據.

人間古往今來,所有的卓越成就者都證明了此項規律.

所以不論是你還是我,或是陶哲軒都得在現實中真的做到這項法則,才是自已今世的生命進化得以實現.不然都最多隻是自我安慰而已.

"做到原先看起來不可能做到的事"也是每位希望進化自已生命者此生的攻關難題.但是人間的正常人都一生進化幾乎看不出有什麼長進的原因卻是---盡干一看就知道是容易做得到的事.例,就為了娶妻生兒女,買房買車再升個職加點工資什麼的.這類沒難度更沒 科技 的事對靈魂智慧與光球智慧的成長都是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卻是大量的人當成了自已一生奮斗的目標!所以與生命進化實在扯不上毛關系.難怪正常人的大腦顯意識智商從長大成人到退休時從未實現過1%的增長,事實上許多人到退體年齡時的大腦智商卻是全都倒退了.生命活成了---倒退模式.

還有那些富二代,富三代中的一些缺腦子的人,不知利用已有的優勢資源為自己生命進化提供幫助,卻盡干努力耗光自已財富的事,讓生命盡快終結了事,更愚痴的就投身到吸毒專業戶中奮斗終身去了.那位在33歲就被暴斃的大帥哥迪拜王子就是這種人的代表人物.

更不用說太多的人還沒到退休年齡其全身己被疾病糾上不離又不棄了.然後還自作聰明地將責任推卸給工作太累或家庭負擔太重才使身體患病這種連鬼都不信的理由.

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才是希望不做正常人的最應當擁有的人格特徵.若缺少這種人格特徵,那麼講進化自已只能是水中抓月了.至少我是從沒見過水中可以抓到月的,抓魚卻是容易的事!

宇宙中還有一項法則:一切容易的事都是留給生命要退化的人!

否則世上哪來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流傳千古不衰?

更令人難以至信的卻是拉馬努金的靈魂曾經在前世投胎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天才數學家約翰·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

二)《天才數學家高斯的輪回》

2019.3.25

有人問數學家高斯的成就與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成就相比誰更大?

我是認為他們的成就完全相當,而且這是高斯與愛因斯坦各自在數學與物理領域最了不起的對人類文明的卓越貢獻均已載入史冊.

當然重點更是出人意料之外了-----高斯在1855年2月23日逝世之後其擁有的二位生命靈魂之一卻被導演精心安排而在1878年5月投胎成了愛因斯坦,然後他就於1879年3月14日在德國成功無誤地出生了!

高斯另一生命靈魂就被安排到印度投胎成了施里尼瓦薩·拉馬努金(出生於印度南部一個偏僻小鎮1887年12月22日-1920年4月26日)

即:

高斯的二位生命靈魂=愛因斯坦+拉馬努金

這個等式在宇宙十維空間里的宇宙信息中心(宇宙資料庫)中就有十分詳細完整的記載了高斯生命靈魂在地球人間的輪回歷程.畢竟他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數學家耶.

不過另一更容易讓人不願相信的事實卻是:愛因斯坦的生命靈魂又被導演安排重返人間做人了,只不過這次他是成功地做成了中國人!現今他就在北京的某高中做為十分優秀不凡的高中學生而已.

天才數學家施里尼瓦薩.拉馬努金(1887.12.22~1920.4.26)生命靈魂也己經被安排重返人間投胎成了極優秀的數學家陶哲軒(1975年7月17日出生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現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數學系)

並不是的,拉馬努金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天才是毋庸置疑的。他有著無與倫比的數學天賦。但是這個和愛因斯坦的成就相比,還差了幾個檔次的。

科學界公認的第一第二就是牛頓和愛因斯坦。

比如牛頓,不僅僅是在在數學方面提出了微積分。更是提出了牛頓力學一套自己完全獨立的全新的力學體系。以及其他非常多的具有開創性的成果。

愛因斯坦同樣也是,如果僅僅是因為光電效應獲得諾貝爾獎,那麼愛因斯坦頂多算是個優秀的科學家。但是他最大的成就就是他提出的全新的獨創的相對論理論。

同樣,作為牛頓和愛因斯坦統一級別的大佬,還有泡利,普朗克,等等開創了量子力學等偉大的科學家。包括中國的楊振寧先生他的舉世聞名也不是因為獲得了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理論,而是他的楊米爾斯規范場理論。這也是具有開創性指導性的理論體系。

再比如,我們中國人特別熟悉的偉大的黑洞理論物理學家霍金。他就比以上的大佬要低上一個層次,但是也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只不過相比於上面的大佬的開創性成果,他的很多理論,尤其是最著名的霍金輻射都是建立在了黑洞理論上。但是黑洞理論也不是霍金的成果。所以比上面的大佬就要差很多。

在說回拉馬努金。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但是他是一個偉大的數學天才,嚴格來說,不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如果真的要去比較是否厲害的,不如何費馬比一比。不過數學誰厲害,這個我是不太了解的。

各種古今天文學家;

多樣中外地理高人;

拉馬努金名世知少;

沒法超過愛因斯坦。

他是數學中專攻數論這類的人才

7. 你認為最偉大的印度人是誰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尊稱為「聖雄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和印度國家大會黨領袖。他的精神思想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是現代印度的國父,是印度最偉大的政治領袖,是現代民族資產階級政治學說甘地主義的創始人。

閱讀全文

與印度什麼時候學物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和平精英國際服又出來了什麼模式 瀏覽:355
兩千年中國看哪個城市 瀏覽:629
phd是什麼學位英國 瀏覽:640
清朝時稱越南叫什麼 瀏覽:196
什麼是中國簡體數字 瀏覽:90
中國金州古鎮有哪些 瀏覽:962
短義大利面怎麼弄好吃 瀏覽:626
南寧到越南廣安怎麼坐車 瀏覽:981
中國移民外國有多少 瀏覽:72
越南轉口貿易生產需要什麼材料 瀏覽:63
上海到英國的商務艙機票多少錢 瀏覽:64
越南考研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365
義大利和瑞士邊境哪個車站好 瀏覽:62
印度停止送親多少 瀏覽:455
伊朗什麼時候用人民幣結算石油的 瀏覽:803
中國哪個鐵路學校好 瀏覽:835
印度怎麼賠償 瀏覽:622
印尼珍多冰用什麼做石榴米 瀏覽:175
印度人游泳池在哪裡 瀏覽:267
印尼哪裡的燕窩最便宜 瀏覽: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