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人口眾多,為何發展成為一個貧富懸殊的國家
印度的貧富懸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該國的種姓制度,同時不加節制的人口增長更加導致了印度的貧富差距。
首先是印度從歷史中繼承了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各種性之間不允許通婚,使得各個階層的人佔有各自特定的封閉性的社會位置,彼此之間很少相互交流、融合。同時高種姓在歷史中佔有絕大部分資源,包括經濟、政治甚至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在就業方面也佔有絕大部分的優勢。高種姓一直把持著優越的資源,使他們富有的人更加富有。
當然還有印度政府的不積極作為,為了維護富人階級的利益,解決貧富差距的政策遲遲不肯實施,扶持貧困人口的財政支出也得不到保障。
2. 印度為什麼這么落後
印度問題眾多,改進道路困難重重。
印度面臨的問題更多,例如:貧富差距過大。其實印度也很想改善這一狀況,縮短貧富差距,為此還曾推出一新法案,為貧困百姓提供工作機會和補助,但這一部分是從中高層手中「省」出來的,換句話說,這一法案是通過減少中高層的部分利益,來補助貧困百姓,為此,印度還曾爆發遊行。
就行政區域而言,印度邦的數量由建國時的16個增加到了28個,因為印度缺乏政府的控制力,就會導致各邦權力分散,經濟建設也就難有一個科學統一的規劃或規范,或者說決策依據很可能並非考慮長遠發展
歸根結底,獨立外衣下的本質還是殖民。印度從來沒有接近同質的單一種族、宗教甚至語言,也沒有徹底實現統一各民族,更多的是一個分散著的一塊區域被稱為印度。不是一個整體,而是一個合集
千年遺留下來的各邦分治,無法實現大基建、大物流以及工業化崛起。一個人的性格決定其命運,那民族的性格就是國家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不過在莫迪的帶領下,印度的發展還是小有成就的,只不過印度現階段面臨的問題十分棘手,一方面迫切需要尋求發展,一方面國內狀況不斷,再加上現在的疫情、蝗災等,印度的經濟面臨巨大的考驗。
而且印度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努力與美國尋求合作,更是花大價錢從美國手上購買了不少的軍事裝備,但是印度存在的問題都是陳年舊事,在短時間內想要徹底解決根本是不可能的,而且若是不能妥善處理,對印度今後的發展也是相當不利的。
3. 為什麼印度的貧富差距這么大
在印度這個國家,所有人都是按照種姓劃分的;印度人自古就有種姓差別之分,到現在這種狀況還在存在。在印度教經典《梨俱吠陀》中談到,當神創造第一個人時,由他的身體分出很多部分,「婆羅門是他的嘴,剎帝利是他的手臂,吠舍是他的大腿,首陀羅從他的腳而來。」而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便是印度種姓集團地位高低的排列順序,除此之外,還有一類被排斥在種姓體制之外的人叫做「不可接觸者」,也叫賤民,或者哈里真,這些人只能從事最卑賤的工作。
按照種姓的原則,有些人生下來就能從事很體面的工作,有些人世世代代只能從事卑賤的工作。同時印度的私有化程度比較高,財富大量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財富階層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而大多數人卻只能解決溫飽。這種情況我們在阿格拉特別明顯,入住的酒店就夾雜在破爛不堪的街道中;一牆之隔,外面是雜亂無章,破落陳舊,一般人只能果腹;裡面卻是寬敞明亮,夜夜笙歌。在這里,貧富差距懸殊,讓你能真正體會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印度深受種姓制度的影響,社會劃分成上千種種姓,而且是世襲的。低階種姓包括了勞工、農人和僕役等等,這些低下階層大部分生活在赤貧中,教育程度低或根本是文盲,因此更加缺乏翻身的管道。但是,低階種姓人數超過人口半數,在這個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裡,票數還是非常有影響力的。
加上近來印度經濟起飛,貧富差距擴大,享受不到經濟果實的人怨懟漸生,導致社會上的不安緊綳益趨嚴重。 套句印度人的形容,大部分農民是"生於債務,活於債務,死於債務",因為利潤幾乎都被地主、錢庄榨走,很多苦不堪言又了無希望的農民乾脆自殺,以致於印度農民自殺率極高,而債務就轉移到孩子身上,代代相傳,永遠擺脫不了債務。在印度,日子過得這么苦的人這么多,但整個社會卻有一種集體的冷漠,冷到讓人心驚,好像許多人眼睛都瞎了一樣,看不見在四周處處可見的悲慘不公。種姓制度相信人本來就生而不平等,既是天意,日子好的人就不會對旁人的苦難有歉疚感,也不覺得自己有義務伸出援手,或進一步作制度上的改革。
而且,相信輪回來世的存在,更可以讓受苦者忍耐、旁觀者無動於衷。雖然也有慈善機構或不相信印度教種姓制度的人,但整體而言,種姓的影響力仍然深遠。像印度這樣的社會文化,要改善貧富差距減少社會不公,實在是一條非常漫長的路,調整入學比率其實只是杯水車薪而已。 印度窮人盡管再窮,一般也只是怨前世造了孽,很少會把怨氣發到富人身上,他們整體上沒有嫉富、仇富的"紅眼病",更沒有殺富濟貧的造反意識。印度人相信因果報應、業報輪回的宗教思想,害怕做了壞事會遭報應,因而只希望神保佑他們從苦海中解脫。
正因為如此,印度貧富之間基本上能相安無事,和平共處。我來印度幾年時間,親眼所見,印度窮人,包括乞丐,雖然也聽說過有的有時難免貪小便宜,順手牽羊,小偷小摸,但絕大部分人即使再窮,一般也不會去偷盜搶劫,窮人報復富人者,鮮有所聞。 印度乞丐很多,卻極少搶劫。游覽各地的廟宇名勝,遊客一律要把鞋子脫了放在大門口,但不論是什麼樣的名牌鞋,放在那裡也絕不會丟失。中國總領事館的各種車輛,多年來晚上就停在大街上,從來沒丟過。2004年元月,國內一家新聞單位的記者結伴到孟買印度門參觀時,隨身帶了1個照相機,離開時竟然忘在那兒了。記者們往回走的路上,後邊一個稚氣未除的乞丐一面緊緊跟著,一面高聲大叫。記者們以為是追上來要錢,仔細一聽,原來他說的是:"先生,您的照相機!"並把相機送到記者手上。
4. 印度被人吐槽貧富差距落差嚴重,為什麼會這么說
他們生活在貧民窟,在這里,臭蟲鼠災橫行,污水遍地,傳染病層出不窮。今天還在活著,明天或許就去了另一個世界。他們認為自己這輩子以「首陀羅」身份來到這個世界是「神」的安排,怎麼能反抗呢?反抗了也沒用!心態平和了,也就活的快樂了!可見印度人自古以來就是聽天由命的民族,貧賤富貴那都是命運之神在決定,因此,在印度,貧富懸殊,窮人也很樂觀,所以,印度歷史上很少發生農民起義,或者革命。
說不清道不明的,這也成為印度宗教沖突的一個最大隱患。印度貧富差距巨大,導致社會矛盾不斷,印度很多的動亂事件中都有貧富矛盾的宣洩,可以說是印度社會動盪的根源。自然就知道印度人為什麼不反抗了。非但他們不會在本國奮起反抗,甚至對入侵者也很難有啥反抗的動力。信仰、種性制度各異。因此連印度中央政府都很難落實到地方,別說別人消滅種性制度了,根本做不到。
5. 印度為什麼貧富差距這么大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有人將其概括為發展原因、體制原因和制度原因三個方面。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隨著經濟和社會進步,必然會出現經濟收入增長快慢的問題。甚至有人認為,中國收入分配差距是先富和後富的關系。也有人認為,印度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促成了貧富差距的擴大。有學者舉例說,在金融領域市場化的初級階段,許多人依靠投資金融產品一舉躋身富裕階層,從一定意義上來講,誰與市場化過程能保持著同步的關系,誰就有可能率先富裕起來。總之,只要發展市場經濟,就可能出現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還有學者認為,印度稅收制度不健全,高收入群體缺乏合理的「限高」措施,而基礎階層缺乏必要的「兜底」條款,同樣是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
6. 印度有很多貧民窟,但是為什麼很少有人去救濟他們呢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很多人他們都了解過,印度確實有很多的貧民窟,但是為什麼沒有人去救濟他們,其實有些原因確實讓人望而卻步。
第一,印度的窮人實在是太多了。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他們不願意去做,因為擔心到自身的一個安全問題,而且平平教的人又比較多,一下子又糾結不了那麼多,自然就不願意去做了啊。
7. 為何印度的貧富差距那麼大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印度貧富差距大的一個較為重要的原因是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給印度的人劃分了隱形的階層,有牢固階層和等級的的束縛,印度下層人想實現階層躍進就變得更加困難。
8. 印度為何發展不起來有這3座經濟大山,印度很難發展
艱難的2020年終於過去,一切似乎都要重新開始,不過即便發揮不好,各國還是需要面對,2020年那張慘不忍睹的成績單,以此來進行,相對應的經濟刺激計劃,只不過 對於印度而言,印度的成績單,相對有些過於沉重,據了解,由於公共衛生事件的爆發,導致印度的經濟深受影響,原本在2019年的時候,印度的經濟總量,還曾一度超越英國,躋身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但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印度經濟正在遭遇巨大下滑,預計將被英國重新超越,需要到2024年,印度才能再奪回全球第五的位置,而和中國放在一塊,中印就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呢,雖然在2020年的第一季度,經濟也遭遇重大影響,但經過統籌布局後,很快就恢復並且開始實現經濟正增長,成為國際少數還保持正增長的國家,引援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年底發布的報告,該機構預計,中國將有機會在2028年,實現對於美國經濟總量的超越,從而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比之前的預估時間,還要提前5年,而印度的經濟預計則是倒退5年,因此 當下印媒就指出,疫情已經讓,中印的差距再度拉大10年時間。
其實關於這類的對比,這幾年還有很多,畢竟兩國都是發展中國家中,體量最大 經濟增速也最快的國家,近些年來 印度經濟發展不賴,增速普遍保持在7%以上,在單一季度上,更是多次達到8%以上,多時段創下單季度世界第一增速的記錄,所以很多人對於印度經濟,都抱有很大的信心,所以印度的崛起,全世界都在疑惑,印度何時才能追上或者超越中國,那麼印度要多久才能追上中國呢。
事實上 ,如果按照數據說話,就算沒有2020年的挫折,擇取2019年的數據來說,中國GDP是印度的5倍,人均收入是印度的近4倍,假設兩國的GDP都保持增速不變,印度按照8%的經濟增速,而中國按照4.5%的經濟增速來說,那麼印度想要追上中國,理論上 大概需要50年左右的時間。但數據終究是數據,50年印度能夠超越中國嗎大幾率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印度的經濟增速,不可能保持50年8%的經濟增長,並且阻攔在印度經濟面前,還有著「三座大山」,如果印度沒有破除這三座大山,那麼印度想要追上中國,一切都是痴人說夢。
為何會這么說呢,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擁有復雜 社會 結構,和奇特 歷史 的國家,印度是存在很多先天不足的, 歷史 現實就是,當英國殖民者撤退後,印度並沒有對傳統糟粕進行清算,沒有進行結構性改革,沒有建立一個統一的市場,各邦在語言、風俗習慣和信仰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和壁壘,最終導致70年過去,經濟發展始終都不盡人意,而其中阻礙印度發展最嚴重的,就是印度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種姓制度和貧富差距,因為「三座大山」,印度「大國夢」就始終難以實現 。
具體分析來看,首先是土地制度,很多人都認為土地和經濟掛鉤不大,但事實上 ,它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生產關系的最初版本,本來就是人地關系,印度是一個農業國家,全國擁有60-70%的人口,都直接從事農業活動,農業仍是印度最大的經濟部門之一,數億印度人口到靠農業過活。
同時,包括基建、房地產和引進外資修建的廠房,也都需要運用到土地,土地對於經濟發展是至關重要,土地分配深刻掛鉤經濟發展策略,但印度呢,當下的印度土地,多數被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占據人口多數的農民,則拿著十分少量的土地,所以為了擴大生產力,為了營生,眾多印度農民不得不向成為佃農,支付錢財租佃土地,同時還需要向農業公司,借貸購買種子和農葯,久而久之 導致印度農民的負債。
據不完全統計,印度農民一年收入僅為6000元,微薄的收入無力承擔生活開支,導致每年都有印度農民走上絕路,是全球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而農業發展不徹底,土地和人口就無法轉化為資本,轉而投入到工業化當中,這也是為何如今,印度的製造業和基建事業,都無法有效開展的緣故,2015年 日本花大價錢,從我國手中搶走印度高鐵的項目,但時間已經過去5年,現如今連征地都無法完成,讓日本至今後悔莫及,而它反映的,就是印度土地背後的難題。
而第二個難題,就是種姓制度,印度的種姓制度,是階級等級森嚴的制度,各等級世代相襲,制度規定,低種姓必須無條件服從高種姓,高種姓在教育和就業方面,享有特權,而在4大種姓外,還有一個「賤民」階層,是 社會 最底層的群體,以此構建印度復雜的 社會 結構,並且在這樣的種姓制度中,低種姓是無法反抗的,長久的熏陶下,他們認為這是無法的命運,並且美名,只能低種姓的人在這一世遵守教義,下一世就會有晉升高種姓的機會,以此分級統治各個階層。
種姓制度形成的是印度嚴重的階級割裂,事實上 這樣的種姓制度,在印度建國初期,就已經明確寫入法律,被廢除完畢,但流傳上千年的傳統,有沒有被過多清算,哪有那麼容易就被斬除,至今 殘存的種姓制度,依舊在印度境內流行,階級割裂帶來溝通的困難,導致印度的內生市場發展緩慢。
中國打破960萬平方千里的地區隔閡,塑造起14億的超級內需市場,發展起互聯網和電商物流行業,但印度每個邦之間,都存在堅固的壁壘,各個階層的人們也也存在隔閡,導致印度內生市場十分低質,除此之外,婦女革命也是印度類似於種姓制度的一個問題,當下的印度,很多婦女依舊遭遇,很多不公平地對待,無法參與到經濟活動中,缺少女性參與的經濟模式,顯然是不 健康 的,這樣的情況下,印度經濟如何快速發展。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印度的貧富差距,印度的經濟發展迅猛,但事實上,財富主要分配到的,都是印度的富人階級,客觀來說,貧富差距每個國家都有,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解決這個問題,能夠完全杜絕貧富差距,美國不行,日本不行,印度自然也不行。
但貧富差距需要保持一個限值,印度如今已經是超出這個限值,它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印度1%的富人,約掌握印度70%的財富,那個頻頻上榜亞洲首富的穆科什·安巴尼,擁有3400億元的身家,旗下信實集團的資產,更是一度占據印度4%的GDP,而廣大的印度百姓,根據2014年世界銀行的一份數據,一天的消費在8元人民幣以下,貧富差距過大,已經成為印度經濟,最大的一座大山,財富過度不均衡分配,導致印度的內生市場很難得到有效開展,而消費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馬車之一,印度的這輛馬車,顯然就不夠分量
而這就是擺在印度面前的三座大山,而除了這三座大山之外,還包括基礎建設、國際環境,勞工剝削以及人口壓力等等幾座山峰,印度長久以來都有一份「大國夢」,幻想有一天能夠成為超級大國,但印度,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無法讓生產力獲得顛覆性的發展,僅僅是這幾年的經濟成績,還是不夠的,並且留給印度的時間也不多了,製造業即將進入機械代工時代,人口紅利即將喪失,印度想要追上中國,難度就變得更大了,不知道你覺得印度能不能追上中國呢,歡迎留言評論。
9. GDP排世界第六的印度,為啥還是那麼窮
通常情況下,我們評論一個國家富不富有,看的就是這個國家的GDP了,根據最新的GDP排名顯示,排名前三的是盧森堡還有挪威和瑞士,這無可厚非,北歐國家在我們印象當中都是極其富有的。
但是印度並不是沒有改變,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廢除掉了種姓制度,還有近年來的各種清潔措施,可以說印度正在逐漸變好的過程當中,不少專家也指出,印度只要將重心從那1%人移向剩餘的99%,印度的發展也是指日可待的。但是現在的印度並不適合大家旅遊,印度雖說是一個宗教大國,但是很多由於宗教衍生的事件是不計其數的,為了自身的安全著想還是不去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