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街訪:印度人民怎麼評價中國的
印度人很少有人正確了解中國,他們了解中國主要通過他們的媒體。而印度媒體絕大多數對中國缺少客觀的評價,他們宣傳中國是個貧窮落後而又臟亂差的國家,甚至評價上海是東方小孟買,而去過孟買的人都知道,孟買比上海差太多了。甚至有來過中國的個別印度人也說中國貧窮,原因是中國人很少戴首飾,印度的風俗習慣是越有錢的人首飾戴的越多。當然有少數人通過別的渠道或者親自來看過中國之後,對我國有了客觀正確的評價
B. 許多印度人覺得印度將快要超越中國了,你怎麼看
這其實就是一種無知的表現吧,畢竟他們不走出國門,不認識到自己的優勢以及劣勢,甚至不用一些合理的眼光去看待彼此之間的差距,這些都是非常的可笑的。他們的這些言論就是因為自己的國家經濟實力以及和世界接軌的程度不夠,最終導致有了一批盲目無知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國家到底和世界上的一些國家的差距,導致了他們的一些盲目自大,這些都是非常的可笑的。
他們會認為自己國家的一些進步,確實是和之前的印度相比都有了一些質的改變,但是從這種角度來說,還是非常的狹隘的,畢竟自己國家的進步和比人國家相比,還是有了明顯的差距的,所以簡簡單單的只肯定自己,而否定了世界,這點就是他們的認知錯誤了。
其實在他們提出來這樣的問題之後,我們都會抱有一個好笑的態度去思考這個問題,這就能看出來普遍人心中的想法了。
C. 國外討論:印度人是如何看待中國的
我去過德里。孟買。等印度大城市。面貌很破舊。但新興產業很興盛。
印度人看中國。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列強。是個時刻想摧毀他們國家的敵人。
也許是62年那場戰爭。中國軍隊鐵血的形象。以及中國建國後與很多國家都發生過戰爭,讓印度人認為中國人很冷酷。他們不理解為中國人的自我犧牲,吃苦耐勞。
總之。印度人眼裡的中國是。列強。敵人。畏懼害怕。又刻意貶低中國。汗
D. 印度網民評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印度網民評論:
5、中國GDP是5萬億美元,發展速度是8%。我們GDP是中國的三分之一,發展速度是6%。計算一下吧。將印度和中國比較沒有任何意義。我們永遠都趕不上!
6、在基礎設施發展和人類指數方面,我要說的是印度至少落後50年。換句話說,如果中國現在停止發展,印度可能需要50年才能趕上。我們說的只是中國內陸城市(不是沿海城市),比如重慶。你們真的認為印度在50年後能建設那樣一座城市嗎?
7、arasan,你去過中國嗎。我認為你沒去過。否則你不會發表上面的評論。美國、台灣、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香港的華人華僑在中國投資了數以十億美元,建立了巨大的工廠。當然,他們沒有將資金投入國有企業,而是投入自己的私營企業。所以,arasan,不要對自己沒見過或者不了解的東西發表評論。
8、將印度和中國比較,就像是一隻大貓閉上眼睛,然後說世界是黑暗的。醒醒吧,朋友們...在任何數據上,我們連中國的邊都沾不上。你能將孟買和上海比較嗎(就像某些媒體報道的那樣)。孟買到處是污穢、混亂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所以,未來的100年都不要比較。
9、我正好訪問了中國...別說落後中國十年或者二十年左右我們至少落後他們200年...當我們200年後達到他們目前水平的時候中國將領先我們500年...雖然那裡的人們有某些問題...不過在商場、基礎設施、公路、汽車、精通科技的人才等方面,你無法進行比較...
E. 印度人是怎麼看中印沖突的呢
關於中印邊境沖突,印度人怎麼看?
朱潔:「我覺得這是面子問題,」一位樂觀的印度觀察者表示。在一些人看來,這是一場關乎國家尊嚴的「懦夫博弈」。
我於中印兩國正在發生邊境沖突之際,從倫敦前往印度的海得拉巴(Hyderabad)公幹。這座首府城市深處印度中部,鮮受邊境糾紛打擾,微軟、亞馬遜以及不少國際金融公司都在此建立委外部門。
辦事之餘,我與一位在倫敦結識的印度清潔能源企業家小聚,同坐的還有當地幾位政商人士。聊天時不免討論起最近的中印沖突:6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工程隊開始在中國和不丹均宣稱擁有主權的喜馬拉雅山洞朗地區(Doklam/Donglang plateau)修建一條公路,導致中印兩國軍隊對峙。
大國沖突
「那裡顯然是我們的戰略要地。」在在座的人看來,這大概是毋庸置疑的一點。中國修建的公路通向一片山脊,可以俯瞰印度的「雞脖子」(Chicken' s neck)——連接偏遠東北七省與南部大陸的一條狹長走道。一旦出現戰爭,譬如為了有主權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Pradesh),即北京眼中的藏南,中國軍隊對開向戰線的印度軍隊將取得居高臨下的優勢。因此,印度安全專家將這條道路看作一道中國不可跨越的紅線。
當然,在中國看來,這塊土地是本國領土,自然有權修建道路,印度軍隊應當撤退。中國向印度發出警告,稱自己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言人表示,外國不應低估中國保護和平、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的軍事實力和決心,展現了一個現實主義大國一貫的外交言辭。
「我覺得這是面子問題,」一位樂觀的觀察者表示。雙方都呼籲警告對方軍隊撤退。在一些人看來,這是一場關乎國家尊嚴與臉面的「懦夫博弈」。究竟該怎麼撤退?是否設法同時撤離?或者用不丹士兵暫時取代印度士兵,以降低沖突升級的可能性?
當然,也有種種信號表明,對峙升級的可能性並不小。兩國軍人投擲石塊、軍事演練等小型沖突不斷,而歷史上,許多大沖突也始於不慎點燃的導火索。「懦夫游戲」是危險的游戲。
「不丹就像夾在漢堡中的肉餅。」一個人邊說邊拿起餐盤中的漢堡,盡管我注意到他的漢堡里是一塊素餡。因為宗教信仰、衛生健康等原因,素食主義在印度非常盛行。
中國媒體稱印度孤立、打壓弱小鄰國、擠壓中國爭議領土,以維持自己的勢力范圍。印度方面則報以類似的指責。的確,這次的邊境沖突還是大國之間的博弈,而處在利益中心的不丹,只是提供了說辭的棋子。能像朝鮮這樣撬起國際范圍動盪的小國,目前屈指可數。
「這也許也與整體國際局勢相關。」另一人補充。眼下朝鮮半島問題,當屬古巴導彈危機以來最嚴峻的核危機。1962年,當美國總統肯尼迪與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在美國後院對峙時,亞洲也發生了一場真槍實彈的中印戰爭。這好像歷史重演——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文明古國,在華盛頓為一場核彈危機忙得焦頭爛額之際,再次劍拔弩張起來。
百姓角度
我住的海德拉巴金融城,是後發展起來的城郊新區,有些倫敦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的感覺。酒店窗外,是全城第二高樓,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的標志ICICI徹夜閃亮。
「你應該去老城區看看,」我的印度朋友說,「在印度,想要改變已經存在的,非常艱難。只有重新建立的,才不用經歷現代化的艱難嬗變。大多數的印度百姓,都住在未翻新的古城區。」
我依言進城,裡面古老民居、印度教神廟、清真寺交替,與充滿國際公司的金融城相比,像進入了被歷史塵封的另一個世界。走在街頭,總是受到漫長凝視。這也難怪——在老城區一天,確未見到一個外國人,無論是金發碧眼的白人,還是修眉細眼的東亞人,都沒有。一大群人上前合照,好奇地問我的名字,以及各種問題。我見大家態度相當友好,也不禁想采訪一下非「精英」階層的想法,於是問人群中一個青年男子:「你們怎麼看中國呢?」
他搖搖頭,遲疑道:「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中國人。」
望採納
F. 印度人是如何看待中國的呢
雖然說現在全球化的步伐越來越看,但是我們對於別的國家若不親身體會,是無法了解的全面的,他國對於我國也是一樣。那麼身為鄰居的印度人看中國的話,他們又是什麼感覺呢?似乎印度人看中國總是很喜歡把中國當做競爭對於,從而進行各個方面的對於。
印度人看中國的印象
其實對於印度人看中國的印象如何,這也是需要分差別的。那就是來過中國的印度人,和沒有來過中國的印度人。對於沒有來過的印度人看中國的話,大部分可能都是從網上所知道的訊息,所以對於中國經常是一種鄙夷的態度,認為中國某些地方完全比不上印度。
曾有個人去印度孟買出差,感慨了一句孟買真漂亮,而那個人的印度客戶則回答了這樣的一句話:「不用擔心,十年後上海也能發展成這樣。」emmmmm??估計無數上海人都想說一句mmp吧,這就是偏見時印度人看中國的印象。
但是若是來過中國的印度人,大部分都是十分客觀的,能夠充分知道兩國之間的差距。順便偶爾感慨一些中國的物價比他們國家要貴上一些,這也是印度人看中國的印象之一。當然了,其實更大多少的印度人,對於中國一無所知。
大多數的印度人僅僅能通過報刊雜志和媒體了解中國,所知道的東西,甚至不多於諸如成龍、長城和中餐等。不過一些印度人看中國時,仍舊持有積極態度,或對中國傾向於中立的觀點。我們不妨來看看一個十分可觀中立的印度人,對於中國方方面面的印象。
印度人中國可觀的評價與對比
1、對中國人的印象:我們認為中國人是非常勤勞智慧且對工作一絲不苟的一群人。中國人非常樂於獻身於國家,且常常把國家置於優先位置。而在印度,你可能常會在一些節日遭遇諸如因為工資原因而引起的罷工或者是長時間的假期,這些因素都對出口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2、經濟和文化:很多印度人對中國多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績表示贊賞。對印度的民主制度來說,想要重復同樣的經歷可能要用很多年。我們體會到中國文化是相當美麗的,當人們表演中國獨特的民俗文化時,他們展現了適時地同步性。我們發覺諸如武術、舞龍這樣的運動真的很美且令人著迷。
3、中國的產品:尤其是涉及到電的,都在印度很普及。我們在印多爾有Jail Road,同樣地,大多數的印度城市都有專門銷售中國商品的地方。像金立、小米、OPPO、VIVO這樣的手機牌子在工程師當中也很受歡迎。但不幸的是,有時中國製造常常被認為是劣質、便宜、山寨的同義詞。
4、教育與娛樂:像成龍一樣的明星在印度非常受歡迎,中國的動作電影我們都喜歡~我們覺得中國對於各種體育運動「從娃娃抓起」的態度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因為印度的教育從來不把目光聚集在學術能力之外的其他事上。
G. 印度遊客是怎樣看待中國的
印度同樣也是一個人口大國,近些年的經濟發展趨勢也十分不錯。但印度仍存在著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導致與中國的差距,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惜追趕上的。很多印度人會覺得很快就可以超越中國,但是很多來到中國旅行的印度人,內心卻有了很大變化,對於中國與印度之間難以逾越的「差距」,他們無法反駁。
來到中國的印度人對中國的食物非常驚嘆,比起印度,中國的食物豐富的難以言表,隨處可見的美食,各種各樣的烹飪方法,關於美食這方面,全世界也是無法質疑中國的,我們對吃的研究任何國家都難以企及。
其次是中國的建築文化,來中國旅行的很多印度人表示,無論是南方的還是北方的,中國的建築總保留著一些自己的特色。再有就是交通,人人都知道印度的交通最差,這也是他們認為最不可能比上中國的地方。
眾所周知,印度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甚至很多專家,學者也做不到正確看待女人的地位。而中國雖然男女比例失調,但女性的地位卻是越來越高,很多印度女人是想像不到這種差距的。也因此,很多印度女性都願意來到中國這片土地上。
H. 印度與中國差距到底有多大印度學者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作為同在亞洲大陸上的兩大文明古國,印度向來都喜歡跟中國比一比,尤其是這些年印度背靠美國,在軟體信息技術上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不僅帶動了印度的其他產業,還大大培養了印度的科學自信後,他們就更喜歡跟中國比了。
大概是軟體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給印度的自信太過,甚至到了膨脹的地步,在有位記者采訪印度軟體信息技術方面的一位專家:"您認為中國還有多久能趕上印度"的時候,竟然驕傲滿滿答道:"至少還要三十年。"
除了上面比較的三個方向外,其實還有很多可以對比的,不過零零散散的方向太多,這里就不一一點出。
中國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飛速發展,跟我們一直以來的謙遜與努力有很深的關系,唯有看見別人的優點,我們才能夠更好地意識到差距,才能夠擁有更強的鬥志去發展、去拼搏,我們從來不跟別人比,我們只跟自己比!
I. 印度女孩來中國之後,是怎麼看待中國和印度的呢
中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家,最近這些年,中國一直在致力於經濟方面的發展,在經濟上也確實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且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每年都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中國旅遊和消費。
因為印度的社會治安問題以及環境問題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印度女子在印度的社會地位很低,每年都會有很多印度女人發生意外,所以印度女人在印度的安全感很低,很多人都表示印度對女性來說是一個安全系數很低的國家。
J. 印度人如何看待西方媒體對中國和印度的偏見
中國和印度是兩個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在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但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媒體仍然對中國和印度存在偏見,經常報道一些帶有主觀性的文章。
第四位印度留學生表示,中國和印度都是穩定的國家,在經濟和軍事上都是強大的,這兩個都是能夠決定自己命運的國家。在全球,除了中國和印度外,沒有人能夠挑戰它們,南美洲不行,非洲也不行。西方害怕中國人和印度人改變世界秩序,想把我們死死地摁在第三世界,不讓我們站起來。
最後一位印度留學生表示,任何人都得吃飯,西方媒體的從業者也一樣。他們出售自己的文章,不是試圖改變人們的看法,而是因為這樣的文章更容易掙錢。如果你仔細觀察,你可以發現,西方媒體不僅對中國和印度是這樣,對幾乎所有的亞洲都有同樣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