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都說獅子生活在非洲,那麼亞洲獅這個品種又是怎麼回事
野生的亞洲獅已經全部滅絕,目前在印度西部的吉爾森林中還生活著300多隻處於人工保護狀態下的亞洲獅。
今日的亞洲獅是從20世紀初的十幾只繁衍而來的。當年,幸虧一位印度土邦王子的拯救,那十幾只殘存的獅子才免遭滅頂之災。因此,亞洲獅的基因單一,在基因遺傳上全都像孿生兄弟。這樣,它們特別容易遭受疾病的攻擊。
『貳』 亞洲獅的生存現狀如何
談起獅子,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它們是縱橫在非洲大草原上的一種食肉猛獸,其實獅子有兩個亞群,一個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非洲獅群,另外一個則是亞洲獅群,在部分人的認知裡面,亞洲獅是早已滅絕的一種動物,但是現在我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亞洲獅從來就沒有滅絕過,只不過在某一時間段裡面,曾瀕臨滅絕,好在人們及時醒悟,拯救及時,如今亞洲獅的個體數量已經恢復到600多頭了,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目前亞洲獅幾乎被牢牢“限死”在了吉爾森林保護區裡面,甚至都不能往外圍擴散。吉爾森林國家公園對亞洲獅的承受度已經達到了飽和的地步,不少亞洲獅都已往保護區外圍走,這些地區是人類生活區域與野生動物生活區域相互融合的地帶,生存條件可不比核心區域,偷獵盜獵、報復性捕殺時有發生,但印度對此類的懲罰力度並不大。
另外,車禍、誤中毒、觸電等其他非自然死亡因素對亞洲獅的種群發展影響也不小,所以就如今來看,亞洲獅恐難見當年繁榮。
『叄』 亞洲獅增長到近700隻,滅絕6500萬年、13.6萬年生物為何重現
作者:文/虞子期
生物是「構建」地球生態系統最重要的一部分,少了它們,地球將可能處於生態系統的「崩潰」邊緣,而隨著人類的開發,對生物棲息地的破壞,生物捕殺等因素出現,越來越多的物種逐步走向滅絕或消失,所以這就讓我們想到了生物大滅絕的開始。
而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發布的新結論指出,研究數據顯示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可能在加速。
這說明什麼問題?意味著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經開始,並且更多的生物都將走向滅絕或消失,聯合國去年也發布了公告警告稱,全球近800萬種物種中,有100萬種正面臨滅絕,其中許多將在幾十年內滅絕。
根據印度發布官方數據顯示,在過去的5年之中,印度稀有的「亞洲獅」數量出現了近三分之一的增長,這可以說是非常好消息。我們都知道亞洲獅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之中,已經是極危(CR)物種了,所以印度的保護正在挽救貓科動物,如今該動物已經達到了近700隻,就連印度的總理都稱贊「出色的壯舉」,確實比較出色,挽救了該物種。
根據科學報告指出,而這次主要是針對生活在古吉拉特邦吉爾森林的亞洲獅調查,增長的數據比較大,這也是印度生活、棲息地亞洲獅最多的區域之一,印度是每5年進行一次調查,而這次是在6月初進行的,沒想到保護成效這么好。當然亞洲獅本身來說也是在人類的影響之下才發展這么壯大的,在1908年的時候,其實亞洲獅只剩下最後13隻,為了不讓它們徹底走向滅絕,人們把它們全部捕捉進行人工飼養。
當然在這個時候,科學界就宣布了亞洲獅在野外消失了,並被宣布野外滅絕。而當人們建立好了亞洲獅更好的生存和繁殖基礎之後,我們又把它們放到了印度西部的吉爾森林中並建立了保護區。
截止至2008年底,亞洲獅雖繁殖有350多隻,所以才緩慢的發展出來了。不過人類的參與也引發了後續的問題,雖然說人工繁衍出來的亞洲獅是13隻具有傳統血液的後代,但是他們已經形成了種族退化,也就是說已經發生了轉變,所以野外收集的13隻亞洲獅可能全部滅絕,但是如今它們的後代起來了,也算是保護的成功。
當然我們看到了保護生物的成功,但是也出現生物的滅絕,每個人應該都知道在2020年年初,就有一種生物被報道已經滅絕了,那就是「長江白鱘」,准確全部滅絕的時間是在2019年12月23日,這是比較令人心痛的,該生物屬於我國特產稀有珍貴動物,具有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所以說未來我們也看不到, 只能看到一些化石或者標本,不過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有人說長江白鱘可能並沒有滅絕,也許隱藏起來了。
這個也只有等到後面調查看看會不會真的還有,但是對於長江白鱘的生活區間來看,由於生態環境惡化,白鱘分布區逐漸縮小,數量逐年減少,個體越來越小。所以這就是導致它滅絕的主要原因,本身來說人工繁殖也沒有大量地進行,暫時不明確是否存在一些我們人工繁育的「長江白鱘」存在。
但是公開的數據已經認定了它的滅絕。不過話說回來,「長江白鱘」如今宣布了滅絕,但是也有可能重現,因為2020年我們看到了不少報告指出宣布滅絕的生物重現。
例如:消失近90年,被人們認定為已經滅絕的物種——枯魯杜鵑(Rhododendron adenosum)被發現了,全球僅此一株。已經滅絕了至少6500萬年的「腔棘魚」被發現,1620年前後消失的百慕大海燕,在歷經300多年的苦苦尋覓,發現了18對百慕大海燕出現,宣布近80年的睫角守宮也被發現,神秘失蹤60多年的中華鳳頭燕鷗重現,13.6萬年前滅絕物種「白喉秧雞」重現。等等,這都說明了越來越多的滅絕生物或植物出現,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確實也比較奇怪,並且很多物種都是近千年,上萬年沒有出現了,也被宣布滅絕了,而如今被公開出來,再次出現,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可以說很多人都不明白,但是有幾種可能性,第一,這些生物根本沒有滅絕,但是科學家們又給出了滅絕的證據,這就是爭議點。
第二,生物「重復進化」,演變出了相同的物種,這又不符合進化論的說法,又是爭議點。第三,生物生活到了一些人類未涉足的地區,所以很久沒發現宣布滅絕了,與第一種情況比較類似等等。
但是綜合情況來說,科學家們都沒有一個特定的證據來證明真的就是這樣,所以說大家如今都感覺到科學家們說的生物滅絕只是自己的認定,到底為何滅絕生物或植物重現,也給不上來一個完全說服大家的理由,但是對我們生態系統而言,無論是以什麼狀態出現,都是一個好消息,好好保護吧。
『肆』 老虎及亞洲獅在印度的生存現狀如何
談到獅子,人們總能想起它在草原上追逐獵物時的場景,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除了在非洲有獅子分布之外,在亞洲也有一種獅子,是獅子的亞洲亞種,被稱為亞洲獅,歷史上它們曾遍布西南亞大部分地區,但是發展到如今,就只生活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吉爾森林國家公園裡面,受到了人們的照料,到2017年8月份進行測算時,數量已經從1907年的13頭發展到了650頭了。
老虎在印度的生存狀態還算樂觀,不過雖然沒有大危機,但小的威脅卻持續不斷,其中棲息地被破壞、偷獵是最大的危機。進入21世紀以來,雖然印度每年被偷獵的老虎數量在下降,但一直沒有杜絕,並且在相當長的一段年份裡面,保持著每年三、四十隻老虎被殺的趨勢。當人們開墾荒地,建造基礎設施的時候,“人虎沖突”則會加劇,目前印度已經是人虎沖突最為激烈的國家,沒有之一。
從目前印度獅虎的生存狀態來看,是有好消息的,畢竟從數量上在保持著增長,民眾的宣傳教育也在推進,但是從長遠的發展趨勢來看,似乎是不容樂觀,特別是亞洲獅,目前繁榮的背後潛藏著較大的危機,如果能夠從古吉拉特邦往中央邦轉移部分獅子的話,無疑是一個利好的做法。
『伍』 更新世末,獅虎先後抵達印度次大陸,為何沒引發「獅虎大戰」
至今仍有很多人認為野生獅子與老虎是能夠“見面”的,原因就是它們在印度這個國家都有分布。實際上印度雖然同時擁有獅子和老虎,但它們所在的保護區不一樣,且沒有任何一個保護區能同時擁有這兩種動物,所以如今的野生獅子與老虎,已經不存在同域分布現象了。
亞洲獅僅生活在古吉拉特邦的吉爾森林保護區裡面,而印度的孟加拉虎,雖然分布范圍很廣,大約有40個保護區裡面都生活著老虎,但唯獨古吉拉特邦沒有任何一個保護區存在老虎。
潛伏中的老虎
老虎是獨居的貓科動物,多採取伏擊的方式捕獲獵物,所以它們更青睞於地表層有茂密植被覆蓋的森林環境,這類環境能夠很好地發揮它伏擊捕獵的優勢,在開闊地帶上,老虎是無法生存的。
正是由於老虎與獅子在地形環境上的喜好不同,所以獅子無法沿著老虎擴散的路徑進入亞洲內陸地區,而老虎也無法沿著獅子擴散的反方向,進入南歐及非洲地區。即便是它們在印度次大陸地區的棲息地存在重疊,但二者就像是鄰居一樣,生活在各自相鄰的微生境上,誰也不會貿然進入對方的活動范圍,自然也就不會引發“獅虎大戰”了。
『陸』 曾一度瀕臨滅絕的亞洲獅,緣何能絕處逢生
亞洲獅顧名思義是一種生活在亞洲的獅子,由於某些原因,導致現在很多人對亞洲獅的生存現狀存在一定的誤解。常關注這類消息的人們可能在一些關於亞洲獅的討論話題下,會經常看見關於亞洲獅已經消失了的言論,就我自己而言,已經看過不少,而且有很多網友會在後台問我,亞洲獅到底消失了沒有?在這里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亞洲獅沒有滅絕,就生活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吉爾森林國家公園內,數量預估已達600多隻,高於2015年的普查結果。
亞洲獅群
人們的這些做法是非常正確的,畢竟亞洲獅種群太過於集中,並不是什麼好事,如果能夠在多地建立相應的庇護所,將亞洲獅分散開來的話,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這並不是口頭上說一下就能夠解決的,實際上執行起來相當困難,從伊朗的例子就可見一斑。
人們在致力於保護亞洲獅的嘗試上還遠遠不止於上面的這幾點,畢竟保護這種動物,不在一朝一夕,而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需要人們不斷努力。
『柒』 現在大約還有多少亞洲獅
野生亞洲獅主要生活在印度,目前全世界已不到300頭
亞洲獅喜歡棲息在遼闊的森林,成群一起生活,也常集體捕食,但大多是母獅捕食,雄獅則坐享其成。它們由一頭獅子將獵物趕到其他獅子的下風,然後一起撲向獵物。它們吃飽後需喝大量水,而亞洲獅生活的區域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雨季時間很少,時常出現乾旱,因此捕食後常需到很遠的地方才能找到水源。這種惡劣環境不但使亞洲獅飲水困難,就連它們的獵物也很少。幼仔成活率低也是飲水及食物不足所致。它們還會吃動物腐屍。
亞洲獅是高度群居的動物,但亞洲獅群較非洲獅群小,平均只有兩只雌獅。雄性亞洲獅較少群居,只會在交配或獵食大型動物時,才會與獅群聯系。有指獅群的大小可能是與獵物的體型有關,亞洲獅所處理的獵物較非洲的較大,而獅子的數量亦不用太多。亞洲獅的獵物主要是水鹿、花鹿、藍牛羚、印度瞪羚、亞洲大象、亞洲野牛、豬及家畜。
繁殖狀況
亞洲獅雌性2歲半即可性成熟,而雄性亞洲獅需4年,交配時間在10月和11月。母獅的妊娠期一般有100-119天,母獅每胎產2~3隻幼獅,但幼獅死亡率較高,一般只成活1仔,幼獅3個月後便可同母親一起參加狩獵活動,需同母親一起生活兩年。 圈養下的獅壽命超過30年。
亞洲獅開始交配時間在10月和11月。母獅的妊娠期一般有100-119天,長到6、7個月的時候,它們就基本斷奶了,不過70%-80%的小獅子都活不過兩歲。圈養下的獅壽命超過70年。
種群現狀
獅子在印度被視為「聖物」,即使獅子也曾在食物短缺時捕食家畜,但印度人並沒有對它們進行捕殺,因此亞洲獅雖生存環境惡劣,但在沒有人類干擾的情況下一直很好的生活著。自1757年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後,亞洲獅開始遭到了厄運。英國殖民者將獵殺亞洲獅視為一種娛樂。
分布狀況
野生亞洲獅主要生活在印度,目前全世界已不到300頭。孟加拉虎曾與亞洲獅一同生活在中國,後在中國消失,亞洲獅如今僅在印度吉爾地區生存。亞洲獵豹喜歡棲息在遼闊的草原,而亞洲獅則喜歡棲息在遼闊的森林。由於人類人口的暴漲,使得它們的棲息地不斷減少,且成為當地及英國殖民者的獵殺對象。
『捌』 亞洲獅的生活習性是什麼樣的
亞洲獅又名印度獅,它們與非洲獅相比,鬃毛較短、被毛較厚、體毛豐滿、尾端簇毛較長。幼獅有斑點,毛色以棕黃為主。群居,每群8~10隻,往往一隻雄獅有幾只雌性配偶及子女。它們常常選擇開闊的草地灌木叢捕獵有蹄類動物。它們晨昏出動,捕到獵物後全族分享。現在亞洲獅僅見於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境內的吉爾自然保護區,數量300餘只。在這個面積為1.412平方千米的海岸森林中,亞洲獅偏安一隅,但由於這最後的庇護所地域狹窄,生態密度過高,生存與繁衍的前景並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