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看小說怎麼看

印度人看小說怎麼看

發布時間:2022-09-06 12:34:10

1. 一篇小說,大概意思是一個人從印度人那裡學會了閉目能視,又慢慢練的能透視了,後來他就靠這個本領在世界各

很久以前看過的,好象是傑克倫敦?又查了一下,不是,我找了很久,未獲

2. 為什麼印度人和華人智商最高

(編輯/李守力) 美國是世界上經濟和文化最發達的國家,然而美國人說:「美國的錢在猶太人的口袋裡;智慧在華人的腦袋裡。」 資料顯示,美國矽谷中多數(約70%)是中國和印度的科學家(這兩個民族都是相對古老的民族),美國的太空之城——休斯頓,有70%的華裔科學家!而情商與智商綜合指數最高的人種是猶太人。 華夏文明從人類登上歷史舞台到現在一直沒有謝過幕,而且還派生了許多支流,可見我們的文明的巨大潛力和勃勃生機。 原因是這三個民族共同擁有一個與其他民族不同的優良傳統: 1、創造了偉大的宗教。中國有儒教和道教。猶太人有猶太教。印度有婆羅門教和佛教。 2、幾千年一直誦讀經典。中國人讀誦四書五經。猶太人讀誦聖經。印度人讀誦奧義書和佛經。 智慧源於讀經,經典是聖人教導眾生的文字。整個世界文化都是聖人創立的。耶穌說: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經典是人類生命的根本,聖人離開了我們,留下了經典,經典成了我們與聖人溝通的媒介。 人在13歲以前,是人一生記憶力的高峰,這個高峰最多能持續到18歲。這是腦科學研究證明了的。這個時候讀誦經典事半功倍,這個時期不求理解,但求讀誦,直至背誦。經典里有聖人(神、主、佛、菩薩)的加持,「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經典在,聖人在。你只要讀誦經典,言為心聲,口讀經典,聖靈便主在你的心裡了。這個時期是人一生最關鍵的時期,是建立根基的時期。成聖成賢還是成凡,決定於斯! 人在13歲以後,理解力開始增強,到25歲左右理解力成熟,以後的數理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取決於個人的努力。孔子曰:我十有五而志於學。十五歲以前只是背誦,等到十五歲,開始思考經典了。15歲以前根基打好了,學習任何學科就會非常輕松,非常簡單。 王博士舉了胡適之的例子,可以讓我們做一個警惕。胡適之四歲就開始讀古詩,六歲上私塾就開始背古文;到了九歲的時候,讀了三年古文,他自己就能自己看古典小說了。所以語文教育,語文教育嘛,能夠看古典小說,這個語文程度已經很高了。兩年之內,他偷偷地看完三四十本古典小說,一輩子的作文,基礎就奠定了,九歲!十一歲的時候,他的老師就正式教他讀古書,因為已經讀了四年古書了,以前讀書是背,現在是自己讀,已經有能力自己讀了。老師教給他第一本書叫作《資治通鑒》,十一歲就讀完了。到十三歲就把《左傳》讀完了,把《左傳》讀完了,大概這輩子中國書都讀過了,以後就是復習、綜合、創造。任何以前中國讀書人,都在十三歲之前把所應該讀的書全部讀完。一些重要的書都放在腦子裡面,假如沒有這樣子的教育,這一輩子不要想要成為一個所謂的大人才。就沒有了,大人才就跟這個人分家了。胡適之接受這種教育,他也沒有變成書獃子,以後他的記憶也很好,學英語學得很快,所以十九歲考公費留學,二十歲出國去,到了二十七歲在哥倫比亞大學,拿哲學博士。他憑什麼拿博士,他寫了一篇文章,叫作「先秦名家研究」,諸子百家已經很困難了,名家更困難,沒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礎,能夠研究先秦名家嗎?所以胡適之非常容易就寫出來了,因為十三歲前就讀完了。二十八歲回來北京當北大教授。他憑什麼當教授,十三歲之前的功力。他後來寫了一本書叫作《中國哲學史》。他憑什麼寫《中國哲學史》,你能嗎?不到三十歲全國聞名,憑什麼?十三歲之前受的教育基礎。他去演講引經據典不要帶書的,從來不會錯誤。因為他至少會背一千首詩詞,至少。其他的書不用說了。 可是以後我們的教育部,不再讓兒童讀古文。於是此後中國人沒有胡適之。出不來了,出不來了!可憐的中國!胡適之讀古書長大的。你不是要寫白話文,白話文不是寫得很好嗎?胡適之讀古書長大的。徐志摩、朱自清、白話文不是寫得很好嗎?讀古書長大的。錢鍾書、沈從文,讀古書長大的。魯迅、老舍,讀古書長大的。林語堂、梁實秋,讀古書長大的。什麼叫白話文?不好好思考這點,「萬世不得超生」!他為什麼能,我們不能?我的孩子比他笨,全國的孩子比他笨嗎?!思想的問題,教育思想的問題!一個孩子,你教他什麼,他就學什麼。一個孩子的基本學習能力,是吸收的能力。是海綿式的吸收,整體的吸收。你教他什麼,放在腦子裡面。懂不懂?不懂!但是不懂就沒有用嗎?你看看胡適之就好啦!長大就有用,一個人是會長大的,學的這些不懂的東西,他有時間去懂,你怕什麼!但是現在不學,一輩子就來不及了!

3. 電視劇《盜墓筆記》高清全集哪裡可以看啊

A印度電影大神阿米爾·汗,本人是穆斯林,在八成印度人是印度教信徒的大環境里,也可以是徹底的少數派,但是他卻走出了一條非一般傳統的印度電影封神之路。阿米爾·汗近期的著名電影,多數都是描述「異類」,以他者的目光,去撞擊印度社會電視劇《盜墓筆記》高清全集哪裡可以看啊?主流思潮,《地球上的星星》、《三傻大鬧寶萊塢》和《我的個神啊》,再加上實質水準遠超央視《焦點訪談》和《新聞調查》的《真相訪談》.........

4. 印度人愛看西遊記嗎

《西遊記》在中國上映後第二個國家就是在印度上映的······ 因此印度都有還有專屬的配音, 西遊記和印度的宗教有著很大的關系,《西遊記》這部神話只有中國人和印度人加上越南人喜歡看。當時《西遊記》在中國上映後全國有94%都在觀看 印度全國有70%觀看而越南也是全國70%的人觀看。
當時就有印度兒童看了西遊記說長大了要去中國看中國的神話去······ 目前印度已把《西遊記》這部神話收藏到自己國家的各各電視台 直到現在還有不少印度人在觀看這部經典的神話劇。

5. 求life of pi 中英雙語小說

這個只有你去外文書店買了。。。這么有名的小說怎麼可能有中英雙語
揚·馬特爾(Yann Martel)
Harvest Books
中譯本由譯林出版,2005年1月一版,347頁

【故事簡介】

作者在印度掙扎著尋找寫作靈感的時候,有人告訴他可以去多倫多找一個叫皮辛.墨利多. 帕帖爾的人,因為他有一個精彩的故事。皮辛(後來改名Pi)的父親是印度朋迪榭里動物園的 園長,所以皮辛有很多機會跟動物接觸,他對動物的習性深感興趣;而一家四口之中,沒有 人對宗教感到興趣,除了皮辛之外。由於甘地夫人執政之後採取高壓統治政策,造成國家局 勢動盪,於是皮辛一家人決定賣掉動物園,移民到加拿大。他們隨著轉賣到國外的動物搭乘 油輪,沒想到發生船難,只有皮辛他一個人被拋在救生艇上,跟著鬣狗、紅毛猩猩、受傷的 斑馬和孟加拉虎---理查.帕克在海上漂流著。可是,在一望無際的海洋中,到底要怎麼樣才 能讓一隻大老虎聽話呢?三個宗教的神會如何解決他的困境?

*遇見少年Pi

打開序言的部分,作者先自述這本書是怎麼寫出來的。就像是毛線球的線頭,它可以告 訴你這團毛線球是什麼顏色,材質是合成纖維或是純羊毛。序言帶出了幾個線索,故事的主 人翁Pi原先生長在印度,跟動物園有關系,後來居留在加拿大的多倫多。而且故事會「讓你 相信上帝真的存在」---胡蘿卜已經吊在眼前,就等著讀者用驢一般的專注往前走,看看最後 是否會吃到「遇見神」這根通往永生的胡蘿卜。

序言生動地寫出志在從事文學創作的人,在創作時靈感便秘、作品乏人問津的無奈,「書 店裡的展示架上一排排的書籍整齊羅列,就像排隊准備參加棒球賽或足球賽的小孩,而我的 書就是那種沒有運動細胞笨手笨腳的小孩,誰也不想選他當隊友。」這是我讀過關於作品滯 銷時最生動有趣的形容詞。

雖說是「自序」,但故事裡的敘事者是否就是Yann Martel本人,我們無法得知。Yann Martel 在此用了一個高明的技巧,序言中提到作者第一本出版的書籍銷量慘淡,二次跑去印度尋找 寫作靈感,這都是Yann Martel本人的親身經歷,因此讓書中後來傳奇故事顯得似真似假,Pi 到底是出於Yann Martel的想像,還是真有其人其事?

真實的故事有時比小說還要來得傳奇,而傳奇故事中也時常脫胎自真實生活中的荒謬 處,讀者願意相信哪一個呢?關於何謂真實的議論,在故事的第三部有極精彩的對照,成為 這個故事貫串前後的重要主題之一。

進入故事本文之後,很快的主角Pi就以第一人稱成為主要的敘事者,作者則退居為紀錄 的人,偶爾出現插個話,為讀者形容他眼前的Pi是什麼樣子,會煮哪些菜,家庭生活如何等 等。

成年的Pi進入大學選修動物學與宗教研究,這樣的選擇與他少年時代的生活、那次海難 劫後餘生的經驗習習相關。沒有浪費多餘的口舌,作者讓我們雱皉a就進入Pi在印度的生活 當中,像是Pi的名字由來---涉及到他為什麼後來要改名為Pi,學習游泳---日後他在海上漂流 時必備的本領,在自家動物園觀察動物的心得---在救生艇上馴服理查.帕克的理論基礎,宗 教經驗的啟蒙和天馬行空的探索---海難中生存下去的動力,還有,理查.帕克到底是誰?為 什麼Pi要想念他?

Yann Martel 對於人物設定和時空背景十分留意,所寫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為後面的故事仔 細鋪路,力求不讓傳奇的海上求生全然變成天外飛來一筆。Yann Martel把Pi的武器都添足了 之後,才讓他上戰場。Pi的性格調性以及人生所關注的話題一直就是動物和宗教,此二者形 成了Pi的獨特宇宙,船難帶給他生命的逆轉,誠如他自己所言:「我是個相信形式、相信秩序 的人」Yann Martel沒有讓Pi最後成為研究船隻安全的科學家、或是始終無法撫平傷痛過正常 日子的生還者,因為他所塑造的Pi是個有信念的人(無論其信念是否獲得讀者的認同),他沒 有背叛筆下的人物,緊抓住前面所鋪陳的脈絡,個人以為這是值得嘉許的地方。小說家的惡 夢之一就是人物逐漸變形,最後完全脫離掌控,變成完全的陌生人。

*從皮辛到Pi

Pi的原名是Piscine Molitor Partel,直接音譯為皮辛.墨利多.帕帖爾,Piscine是法文中 游泳池的意思,不過由於發音近似於英文Pissing(Piss原意是「小便」),所以他常常被同學 取笑,繁體中文版的譯者翻成「屁腥」,不但音近於原名,而且也翻譯出之所以會被取笑的那 種尷尬。後來,皮辛在一次自我介紹中,他決定替自己改名為Pi,原來名字的前兩個字母, 也是希臘字π的拼音。

π,有無法整除的小數點,宇宙中一個神秘而無盡的數字,無可避免的不完美。

Pi說:「我最討厭我的綽號的地方就是無法整除的小數點。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個妥當的了 結,這是生命中的大事,唯有如此你才能鬆手,否則你就會永遠都有該說卻未說出口的話, 你的心會充滿懊悔。」

生命中不是每一次都有機會做個完美的了結,就像π這個數字一樣。Pi的生命不也是遺 憾重重嗎?對於完美的期待或是幻想,是人類沉重的負擔,如同誇父追日的神話,以死亡做 為追逐的代價,之後,由誇父的血肉化育的山水生靈,頂多隻能讓後羿射掉十一個多餘的太 陽,頂多隻能讓美國人到月球的廣寒宮插面國旗以示到此一游。

因為除不盡,所以不完美;然而就是因為無盡,也象徵生命以不完美形式延續下去,一 如Pi的信仰讓他從船難中生存下來。奇跡無法任人予取予求,所以顯得格外稀有,難以解釋, Pi不是用信仰去換取奇跡,只是剛好奇跡回應他的信仰。

*動物園---自由重要,還是生存重要?

Yann Martel花了不少篇幅在描寫Pi眼中的動物園,除了塑造Pi與動物之間的情感連結 之外,筆者以為他還意欲藉著動物園是否有存在價值的這個議題,來討論生態失衡、何謂自 由等等。

「有關動物園的胡扯,我聽過的差不多就跟人家講的關於上帝或宗教的胡扯一樣多。本意良
善但資訊錯誤的人認為動物在野外更『快樂』,因為可以過『自由』的生活。……其實大謬不
然。野生動物過的是一種不得不然的強制生活,社會階級分明,步步危機,經常挨餓,隨時
需要保衛自己的領土,一輩子都有趕不走的寄生蟲。這種環境就算自由又如何?」

接著他以動物有固定活動的領域,不喜歡變動或意外的情形發生,動物住進動物園,就像人 類買個房子住進去一樣,動物園里有人清潔環境,提供食物,因此如果動物有智慧,它們會 寧願住進動物園,更何況動物天性就是有什麼將就什麼……之類的理論來推斷,動物園其實 也不是那麼糟。然而這樣的立論基礎有許多值得被討論的空間。

首先,不是每個動物園都有佔地千頃的空間。Yann藉著Pi說出「動物在野外只走固定的 路線,一季又一季,為了同樣迫切的理由」,在野外所謂「固定的路線」可能長達幾千公里(如 侯鳥),短則幾公里,絕對不是動物園里幾百公尺的活動范圍可與之相比,特別是對大型的野 生動物,不管它們是出於嬉戲或是生理結構,都需要廣大空間讓它們活動,劃分范圍。如果 Pi(或是Yann)有機會來野柳,看看一間單人套房大小的籠子關上四、五隻孟加拉虎的情形, 也許他的想法會有所改變。

再來是,人住進房子,是出於自己的決定,以及對遮風避雨的基本生存需求,因為人沒 有厚厚的毛皮,不能冬眠,五官不如野生動物敏銳等等,但是有多少野生動物是一開始自願 闖進動物園讓人關著?蟒蛇需要遮風避雨嗎?北極熊需要吹冷氣嗎?野生動物不像已經馴化 的動物如貓狗等,後者歷經許多年代,調整其體型和其它生理結構,才終於能習慣人類豢養 的生活,可以接受圈養,甚至會主動表現出希望被豢養的願望。

談到自由行動,對於家中寵物是否適合被放它們自行出外活動,在國外有兩大派陣營持 相左的態度。贊成的人,主張即便是家庭寵物,也必須讓它們保有一點動物想到戶外活動的 需求;持反對意見的人則認為,尤其是在大都市,讓寵物自行外出,特別是只不過是滿足主 人自以為是的幻想,事實上,寵物出去可能會面臨幾個嚴重的問題:傳染病、跳蚤、其它動 物的騷擾或攻擊、走失、車禍、造成更多貓狗的意外繁殖,攻擊他人飼養的寵物等等,既然 它們已經是馴化了,就不要再把它們視作野生動物。

許多救援野生動物的機構,其成立的最終的目的,不在於將瀕臨絕種的動物豢養在人造 空間里,而是暫時提供它們復育的時間和空間,並且幫助它們重新學習野外謀生的本能。這 是一種尊重大自然賦予野生動物的本能,盡可能還原到人類不妄加干涉的狀態,這些保育人 士知道,人類一旦完全插手介入野生動物的生命,無論出於何種考量,只不過是另外一種形 式的災難,就算人類是所謂的萬物之靈,人對自然的主權不能無限上綱。

如果說,以為動物喜歡在大自然里風吹雨打挨餓受凍是一種誤讀動物的謬思,那麼,反 過來問,認為動物完全只受生物本能的趨使,而願意待在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的有限空間,這 何嘗不是另一種謬思呢?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更何況,Pi自己也發現「動物園里最危險的 動物就是人類」,動物就算關在動物園里,還是會有人想盡辦法闖進去虐殺它們。關於這方面 的發現,Yann用一種滑稽中見荒涼的筆法為讀者緩緩道來。

不過,Pi有一點沒有說錯,在這個日漸惡化的星球上當只野生動物是越來越困難了,如 果只著眼在動物的物種生命能存續下去的話,未來恐怕動物園是主要管道之一。

自由無法確保快樂,某些限制反而延續生命。 「說了那麼多我並不是在幫動物園說話,堅持動物園有多好。只要你們喜歡,盡管把動物園 都關閉。(只希望殘存的野生動物能在日益縮小的自然世界裡苟涎殘喘。)我知道現代人對動 物園的好感是愈來愈少了。宗教也面臨相同的困境。某些對自由的幻想不僅損害了動物園, 也損害了宗教。」

不清楚作者他所謂「對自由的幻想」指的是什麼?每個人對於自由的定義不盡相同,因 此,當你的自由踏進我的界線時,到底是我的自由重要?還是你的自由重要?當何春蕤以學 術研究自由為由在網站上放人獸性交的照片時(動物選擇在適當期間,與自己同類交媾的自 由在哪裡?),當日本人以「進出」二字取代侵略行徑時(有誰說你可以自由進出別人的領土? 你家願意開放讓別人進出嗎?你家婦孺願意讓他人自由凌辱嗎?),當婦運團體以法律無法禁 絕婚外情、為婚外性去污名化、顛覆父權性政治等等為由請求通姦除罪化時(因為禁不了, 所以就不禁嗎?那盜版要不要禁?原配要告配偶或是第三者,其間涉及的原因太多,如何能 以「女人何苦為難女人」,避免最後通姦罪都只有告第三者?那第三者何苦為難元配?原配 沒有決定要告哪一個人的自由嗎?)……他者的自由在哪裡?如果「對自由的幻想」指的是 「依憑個人意志標准來決定」的自由,那麼,損害的不止只有動物園和宗教了。

*誰的上帝才是上帝?

Pi隨著家人到穆拿的茶園度假時,看見外圍有三座山峰,山峰上各有一種宗教的敬拜場 所,在分別是天主教的教堂、印度神廟、清真寺。Pi在山上認識了天主教的神父、信奉回教 蘇菲教派的麵包師傅和印度教師尊。這三個宗教雖然讓Pi時有困惑,特別是天主教:

「是個很好聽的故事。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不相信。什麼?人類犯罪的結果卻由上帝之子 付出
代價?我在心裡想像爸爸跟我說:『皮辛,今天有獅子溜進了駱馬欄,咬死了兩頭駱馬。昨天
有頭獅子咬死了一隻黑羚羊。上禮拜又吃了一頭駱駝,上上禮拜是 彩鸛和灰鷺。誰敢說吃掉
我們的金蹄鼠的不是這兩頭畜生?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依我看要讓那兩頭獅子悔過只有一個
辦法,就是把你拿去餵獅子。』
『好,爸爸,只有這麼做才合情合理。給我一分鍾去梳洗一下。』
『哈利路亞,兒子。』
『哈利路亞,爸爸。』
什麼跟什麼嘛,哪有這麼奇怪的心態?」

但三個宗教同樣讓Pi深深感動,因此他每日五次向麥加的方向禱告,周四去印度廟堂,周五 去清真寺學習可蘭經,周六去天主教堂聽講道。

有一次陰錯陽差,三名智者都跑來找他,因而意外發現Pi特殊的宗教信仰。Yann用近似 鬧劇的方式描寫了這三名智者見面時的尷尬以及護教時的種種爭論。

當三位智者要求Pi只能選擇一個宗教時,Pi以「所有的宗教都是真的,我只想要崇愛神」 爭取他相信三個宗教的權利,後來三個智者都不讓Pi進入他們的會堂做宗教崇拜, Pi認為他們「心胸狹窄」。

「而我一輩子都是印教徒。心中懷有印度教,我才看清自己在宇宙中的定位。但我們不該執
著!……印度教徒的博愛精神確實和基督徒不相上下,兩者都認為上帝存在於萬事萬物之
中,正如回教徒也是蓄鬍的印度教徒,而基督徒,他們對上帝的虔敬也讓他們成了戴帽子的
回教徒。」

這就是Pi的宗教觀---眾多對神的指稱,最後都會歸依到同一個對象,那麼,不妨異中求 同,無須拘泥在單一的宗教信仰?重點是信仰神、在萬事萬物中感受神的同在,與大化宇宙 合為一體,不是嗎?

談到宗教這種「大哉問」的議題,恐怕不是在這里三言兩語就能代過,因而我做的只是 先標記出Pi 的宗教信仰。

身為船難之後唯一的生還者(如果理查.帕克不算在內的話),在海上漂流等於一種令人 絕望的隔離狀態---與人類社會隔離,缺乏文明物質,生命朝不保夕,除了一本求生求冊之外, 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幫助排解精神上的無聊,漂盪,失去方向,不知結局,人生中,偶然就會 有這般被棄絕的狀態。 Pi在船上保持著禱告的習慣,是的,向不同的神。

*老虎來了

全書充滿譬喻生動的哲學思考,以及故弄機巧和惡作劇式的幽默。

談到死亡,「死亡緊纏著生命不放,這在生物學上並不是必然的結果,真正原因不外是嫉 妒。生命太窈宨多嬌,讓死亡愛得無法自拔,嫉妒的佔有的愛,只要能抓到手的就決不放過。」, 第二句的原文更為簡鍊:「Life is so beautiful that death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it,a jealous, possessive love that grabs at what it can.」

談到觀察自己的苦難:「我要活下去!我把自己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混淆在一起是身不由 己!生命是一個窺視孔,進入無限寬闊的一個小入口---我怎麼可能有辦法超越這種短暫褊狹 的視線?我有的就只這個窺視孔啊!」

有時候當新的動物要出場時,Yann都不以「它」做為動物的指稱詞,而時常改用「他」 或「她」,因而當真相大白時,往往讓讀者哭笑不得。

例如理查.帕克第一次出現時(第23頁),作者是這麼寫的:

「理查.帕克一直在我心頭。我忘不了他。我能說想念他嗎??沒錯,我的確想念他。我仍在夢
里看見他,大部分雖然是惡夢,但驚駭中仍帶著愛意。」
看起來很想在懷念老友或是舊情人,不是嗎?

對照著第113頁,他在心裡為理查.帕克加油,甚至跟他談到

「老天爺你一句話也不說就讓我白白受苦嗎?」
「我們現在九死一生卻還在害怕不朽。」
之類的哲學宗教議題。
到了第114 頁
「滾開。淹死你!淹死你!……我的老天爺啊!我的救生艇上來了一隻濕淋淋、全身顫抖、飽
了海水、上氣不接下氣、咳嗽連連的三歲孟加拉虎。」

理查.帕克是何許人也,在此向讀者揭露。
還有第125頁,

「她站在一座香蕉島上漂來,頭上一圈光環,就像聖母瑪麗亞一樣可愛……
喔,偉大的聖母,朋迪榭里的生育女神,母奶和母愛的供應者,提供慰藉的神奇懷抱,壁虱
剋星,哭泣幼兒的擁抱者……我愛你。哎喲,別連蜘蛛也上來了。」
這段有如詠嘆調的描寫,到底指什麼呢?且讓我暫時賣個關子,以免剝奪各位讀者閱讀此書時
特別的樂趣。
談到理查.帕克這只孟加拉虎,我個人以為它的存在,應該不只是單純做為一個危機因 子,從書中的對白推敲,它也許可以象徵生命中的各種恐懼、危險、痛苦、試煉。

原本Pi制定了6個策略,打算把理查.帕克弄死,以便消除這只450磅的巨大威脅,但 是仔細分析過後,好像每一項策略都是異想天開。緊接著Pi說要先來談談恐懼這件事。

「在你面對死亡時感受到的恐懼,就像個壞疽隱藏在你心底,伺機腐化你的一切……你必須
盡一切力量把光明照耀到它身上,因為不然的話,你的恐懼就會變成你想逃避……甘此一來
你就等於放任恐懼隨時來攻擊你,因為你並沒有真正打敗那個擊潰過你的敵人。」

這段話說完後,Pi意識到「讓我平靜下來的竟然是理查.帕克……找回了目的,甚而找回了 完整。」所以Pi制定出策略7---不能讓它死!

Pi一邊想辦法捕魚給老虎吃,不去侵犯它的活動區域(把光明照耀在他身上),另外也想 辦法訓練它聽懂警告的哨音,要不然Pi會搖晃救生艇讓它嚴重暈船(打敗那個擊潰過你的敵 人)。

因為有恐懼的陪伴,因為找到了與恐懼共處的方法,所以Pi得以找到免除被老虎吞吃的危機, 同時在漫長的漂流生活中,讓老虎的陪伴他成為活下去的動力之一。

*不會發酵的實事求是---何謂真實?

在故事的一開始,我們就已經知道Pi已經在加拿大展開新生活,因此海上漂流記的結果 肯定是獲救。書中最後一部「墨西哥班尼多胡阿瑞茲醫院」講的是Pi獲救後,有兩名日本人 來找他,想要了解船難發生的真正原因。

Pi告訴日本人事情的始末,可是日本人不相信,他們不要鬼動物和吃人島的故事,於是

Pi把故事裡的動物換成人,拿掉島嶼和狐?,然後問日本人第2個版本有沒有比較好?還有沒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方?日本人隱約知道這2個版本的故事幾乎是換湯不換葯,可是他們搞不定這個聰明的印度人。

日本人用「難以置信」回應第1個故事版本時,Pi心情非常激動。

「愛難以置信,你去問問戀愛中的人。生命難以置信,去問隨便哪個科學家。上帝難以置信,
去問隨便哪個有信仰的人。你到底為什麼會那麼難以置信?」
「我們只是想理智一點。」
「我也是啊!我無時無刻不在運用自己的理智。理智在找食物、找衣服、找遮蔽的時候很管
用,理智是最好的工具箱。要讓老虎不攻擊你,沒有什麼比理智更有用的了。可是理智過了
頭你就可能會把宇宙跟洗澡水一起放掉……因為在你們狹窄有限的經驗里,這三者從來沒有
會合在一起過,所以你們怎麼也不相信。但事實真相很簡單,奇桑號把這三者聚集在一起,
然後沉沒了。」

所以,這兩個版本的故事,你選哪一個?是選擇皮辛試圖在一整本書中帶領去看的版本? 還是另一個比較合乎常態經驗的版本?

什麼是真實?是感官所感知到的嗎(即眼見為憑)?還是透過心靈(信念、理性、感性)所解釋、分析過的呢?每個人的標准不一,難道不會有認知上的錯誤嗎?

*結語

以文學創作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如Pi所說的,7個月的海上漂流生 活,變化不外乎就是天氣、食物、生存危機,但是Yann Martel仔細挑選適當的素材與火候, 為讀者端上一盤盤妙菜。可是就故事提及的各個重大議題而言,例如「相信神」,多半迷失在 他插科打諢的文字當中,只有點到而沒有深入發展,故事說服我的是,除非你有一些求生和 對於動物的基本知識,要不然光憑信仰是不可能熬過那7個月的。

不一定要把這本書當作隱喻十足、涵義深遠的小說來看待。盡量放鬆心情,讓自己潛進 Pi與理查.帕克的海洋里,就算看到最後一頁你覺得這根本是一本荒謬搞笑版的《老人與海》, 或是《魯賓遜漂流記》等等,那也無妨,故事情節本身已經帶給讀者純粹的探險趣味,隨時 隨地拿來抵抗無聊,熱熱地喝,效果快,不嗜睡喔~

*備注

(1) 相關網站 http://pi.canongate.net/

(2)

在讀者開始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建議不妨先跳過楊照所寫的導讀部分。這個故事並 不難懂,沒有錯綜復雜的情節,沒有專業術語,沒有必須先行了解的歷史背景,因此就我個 人所見,似乎沒有導讀的必要,只是出版社向來有此習慣,冀望請名人背書一下刺激口碑和 銷售量。像天下文化出版柯慈的一系列小說,只有放兩頁中外媒體的簡單評論,沒有導讀, 直接故事上映,個人非常感激這樣的作法。相反的,像喬依斯和福克納的小說前面有提供深 度而且適題的導讀,我會拍手叫好。

不是我對楊照有成見,他的確是個博學認真的人。只不過因為《少年Pi的奇幻漂流日記》 這本小說中約有三分之二的部分在講海上漂流的經過,楊照就把焦點放在「海」,他介紹起航 海時代的開始,衍生而來的歷史變遷,海上生活會遭遇到哪些問題,與這本小說對照之下, 故事裡的情節有多麼不合理,結論是即便如此,但是由於作家的生花妙筆,還是讓讀者能夠 忘情地沉浸在故事當中。

楊照這篇導讀的標題是【海洋:人與神的曖昧交會處】,海洋的部分寫得不少,算是盡職, 但是「人與神的曖昧交會呢」?只有短短幾行提到小說主角Pi信仰三個宗教,因而引發故事 中的奇異宗教觀;還有最後一段說「讓完全不可信的故事從頭到尾閃現使人不得不信的靈光, 這不是小說家至高的當行本事,這同時不也正是神跡宗教越千年之所以觸動人心的根本精神 嗎?」

作家的寫作的靈光和高超技巧,和神跡宗教觸動人心的根本精神有什麼相關嗎?難道是 兩者都是能說擅道花言巧語,像Yann把綠色島嶼變成會吃人的肉食性惡魔島,少年Pi在海 上流浪幾個月沒有死於壞血症,宗教把死人說成活人,把水變成酒等等,雖然兩者說法都令 人難以置信,但依舊使人不得不相信嗎?

6. 哪個國家的人閱讀量最大我是指讀書

1。印度
新一項調查顯示,全世界最愛讀書的是印度人,他們每周花在讀書上的時間平均達到10.7小時,是美國人的兩倍。

NOP世界文化評分指數在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期間對30個國家的三萬人進行了調查。

分析師們指出,自助讀書、熱愛讀書是印度人均讀書時間超過別的國家的主要原因。

把時間用於讀書意味著看電視和聽廣播的時間就相對減少,印度人用在看電視和聽廣播的時間都排在倒數第四位。

NOP調查的三萬名消費者的平均年齡超過13歲。韓國人和菲律賓人每周用在讀書、讀報及看雜志上的時間分列第二和第三名。

英國人和美國人的每周讀報時間僅為印度人的一半,而日本和中國則更低,分別為4.1小時和3.1小時。

在印度擁有26家圖書連鎖店的克勞斯沃茲書店執行總裁斯利拉姆表示,印度人非常具有開創精神,讀書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他說:「他們非常注重讀書。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的學習都很棒,在國外大學學習時表現也很出色。」

「人們進行自我教育,應對生活中出現的變化。要做到這點就必須通過讀書來充實自己。」

斯利拉姆先生表示,社會變革也起到一定影響,「以前人們會從父母或祖父母那裡尋求幫助,而現在他們求助於書本。」

2.英國

英國是世界上書店最密集的國家,大大小小的書店布滿了街頭巷尾。圖書出版發行業近10年來的快速發展,使其成為英國的支柱產業之一。但近兩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出版業發展速度有所放緩,甚至止步。圖書銷售中,約3/4屬於大眾消費,其餘部分來自學校及圖書館。需要說明的是,英國的中小學沒有統一課本,因此教輔書的出版和采購比例要遠遠小於中國

3.俄羅斯

2006年,俄羅斯的公立圖書館超過14100座,比美國多出近4000座,圖書館數量排名世界第一。而且俄羅斯的總人口不到美國的一半,可見圖書館的密度有多高。

7. 中國猛男隻身滅了印度,被日本人寫成小說,印度人知道否

喜歡看動漫和漫畫的大兄弟們或多或少知道他的代表作:《銀河英雄傳說》、《亞爾斯蘭戰記》。田中芳樹還根據王玄策的故事寫了一本《天竺熱風錄》,這一本書里還加了王玄策和戒日王妹妹的愛情故事。田中芳樹曾經遺憾的表示:“一個人出名是要靠宣傳的,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這位英雄最終為世人所遺忘。”

印度本國沒有記錄歷史的習慣,南亞次大陸也鮮有統一的歷史。連語言和文化都是英國殖民者幫他們統一的,記載歷史的習慣更是。所以,也很難說印度有尊重歷史的習慣啊!

8. 外國人為什麼喜歡看中國的網路小說

中國的網路小說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越來越大,有很多國外友人每天追讀中國網路小說的翻譯版,《盤龍》《青雲志》《我欲封天》等小說都有一大批國外粉絲。那麼外國人為什麼喜歡看中國的網路小說呢?最近youtube上一位美國大叔向他的朋友們「安利」中國網路小說的視頻中,列出了他喜歡看中國網路小說的五大原因,解答了這個問題!

視頻原標題:TOP 5 REASONS TO READ CHINESE WEBNOVELS

原作者:Level5Nerd

嗨,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閱讀中國網路小說的五大原因!

我很愛中國的網路小說,我知道,這很不一樣,不是么?當我跟別人談論到我對中國網路小說的興趣時,他們會很驚奇,像我跟他們呼吸著不同的空氣似的看待我。我認為這些網路小說很棒,更多的西方人需要了解並進入到他們錯過的這場奇妙冒險之旅中。

在這個視頻中,我會帶大家一起回顧我最喜歡網路小說的五大原因。你可以據此作為了解中國網路小說的起點並開始你的發現之旅。

首先,我所說的這種獨特的網路小說包括武俠,仙俠和玄幻。

我知道我的發音可能很糟糕,但是也基本正確。(譯者註:我覺得發音已經足夠標准了??)

通過一些很棒的給出網路小說具體細節解釋的網站,我們可以了解到,武俠是關於一些普通人擁有武術技巧和超能力的故事;仙俠則是更具魔法更加側重於道教的一種武俠小說;玄幻更像是混合較多西方元素而有較少中國傳統道教元素的一種仙俠小說。

這些網路小說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篇幅很長,總計幾百萬字的幾千個章節實屬正常。

現在開始給大家分享我心中閱讀中國網路小說的五大原因。

第一,史詩級的敘事脈絡。

小說通常講述主角從默默無聞到成長為擁有改變宇宙能力的大人物的故事,這個成長過程通常需要很長的體現過程,不局限於某個章節或者系列,甚至獨立於整部小說之外。

第二,不可思議的武打鏡頭。

這是我喜歡網路小說的原因之二。故事中的主角通常為了他們自己、家人或者是朋友而登上巔峰,而不斷地戰斗。不論你喜歡哪一種類型的英雄,你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實例。

第三,也是令我最痴迷的原因,就是主角身上在西方文化中並不常見的獨特個性。

他們也會在故事中塑造經典的反面角色和惡棍形象,看到這些在西方文化中並不常見的角色類型確實非常讓人耳目一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能了解到是哪些因素促使主角成長為一個英雄。

第四個原因,不同的文化。

去閱讀一個描述中國文化自身的小說是很奇妙的,這跟那些來自其他國家面向西方消費者而寫的小說不同,跟中國本土的網路小說相比,這些由中國、韓國、日本等作家寫出的經由粉絲翻譯後傳入歐洲或美國的小說都缺少了文學性。從中國的網路小說中,我們可以驚奇地發現他們不同的語言和思考模式,以及背後隱喻的歷史故事。我想說我真的十分陶醉於我目前所學到和了解到的每一個故事裡。

第五個原因,最後但並非是最不重要的就是幽默。

我說不清有多少次試著將中國這些網路小說中的笑點跟哪些沒讀過他們的人解釋,但那確實很難解釋得通。然而很酷的一件事情就是,當你真正讀過一段時間之後,你真的會發現許多非常有趣和輕松的地方,尤其在你了解中國的文化和傳統語言之後,你才能發現那些需要深入理解的潛在笑點。他們真的非常有趣,而且明顯跟美國名人秀、歐洲的小說有很大不同。

好了各位,這就是我推薦大家閱讀中國網路小說的五大原因。

――

針對這位大叔列出的「喜歡看中國網路小說的五大原因」,國內網友又是怎麼評論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哦兜兜耗油跟:我也說一下為什麼我喜歡看中國小說,第一,因為我看不懂英文,第二,我看不懂日文,第三,我看不懂韓文,第四,我只看得懂中文。

古斯塔夫:我現在很佩服這種能對和自己文化完全不同的文明文學能產生興趣的人,因為我只有很小的時候看過一本講解古代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羅馬文明的書,天空之城,木馬屠城,羅馬的起源等等很多歷史都是從那本書上學到的,那時候對異文化很感興趣,但是後來已經很難對異文化感興趣了,現在你讓我看一本西方小說我一頁都看不下去,只能接受中國小說,很奇怪,所以我很佩服這種能對異文化產生興趣的人。

飛鳥的游魚:我不喜歡國外小說的原因,是因為我記不住外國人的名字(#--)

開箱go毀我青春:日本輕小說已經在向龍傲天和無腦後宮的方向發展了,起點文學水平領先世界20年

9. 誰知道哪些偵探小說比較好看啊

歐美方面:
最經典的當屬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集》了

其他的,比如比較老得像月亮寶石》 (印度人有關詛咒寶石殺人的故事)

還有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東方快車謀殺案》《無人生還》《尼羅河謀殺案》等, 筆下的名偵探波羅解決的都是經典的殺人案件

艾勒里奎恩的幾個悲劇(《Y之悲劇》),

范戴恩的《金絲雀殺人命案》《主教謀殺案》《格林家命案》等等…… 所寫的是偵探菲洛·范斯

約翰迪克遜卡爾的《三口棺材》(密室殺人案件的經典)

卡斯特勒魯的《黃色房間的秘密》和《黑衣女子的香氣》

我比較喜歡日本的,變格派作品是以描寫殺人犯變態心理為主,本格派是以推理手法為主。當然後者比較受歡迎。
江戶川亂步
《女妖》《妖怪博士》《暗室》《黃金假面人》《蜘蛛人》《地獄的滑稽大師》

橫溝正史的《獄門島》《本陣殺人事件》《惡魔吹著笛子來》《八墓村》之類的, 他的偵探是金田一耕助;

赤川次郎的三色貓、三姐妹系列比較多,以輕松幽默的風格著稱,其他的松本清張的歷史類文學,西村京太郎的列車系列,內田康夫的《死亡綠皮書》、《海市蜃樓》
如果你喜歡動漫類的推理小說可以看天樹征丸的小說。

還有最近流行的是綾辻行人的館系列,(強烈推薦!!!)《十角館殺人預告》和《鍾表館幽靈》等等都相當不錯。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看小說怎麼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中國去哪個城市工作最好 瀏覽:989
一塊人民幣可以換多少印尼幣 瀏覽:842
中國有哪些世界著名的機槍 瀏覽:457
印度星座精靈什麼功效 瀏覽:125
印尼進口喜達怎麼樣 瀏覽:77
去英國看時裝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653
印度女演員怎麼選的 瀏覽:876
印尼為什麼在印度 瀏覽:549
中國企業如何發展存缺口 瀏覽:765
義大利停工工資怎麼辦 瀏覽:69
伊朗的博客是什麼意思 瀏覽:569
自駕去越南怎麼住宿 瀏覽:180
伊朗的大使館是哪個國家 瀏覽:858
越南買一瓶礦泉水多少錢 瀏覽:354
一塊錢換算多少越南盾 瀏覽:63
出口伊朗需要什麼產地證 瀏覽:718
樂陵在中國哪個方向 瀏覽:13
英國為什麼有妥協性 瀏覽:184
中國留學生在英國確診後怎麼辦 瀏覽:936
義大利什麼東西最值得買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