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人口有多少
14.1565億人。
3月4日,印度公布了2021年人口統計結果,印度人口達到14.1565億人,正式超過中國2021年的人口14.126億人,領先300萬人左右,成為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國。
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2. 印度的總人口是多少
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信息,截止到2019年年底,中國(指的是中國大陸)的人口總量剛剛突破14億,具體約為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5162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60.60%。
從性別結構看,截止到2019年年底,中國的男性人口總數約為71527萬,佔比約為51.09%;女性人口總數約為68478萬,佔比為48.91%。南生注意到,最近幾年中國新增人口均只有幾百萬,到2019年更是不足500萬,由此可見當前的二孩政策效應正明顯消退。
中印兩國人口差距大幅縮小
按照「人口時鍾」的信息,截止到2020年2月初,印度的人口總量已經超過了13.89億,接近13.9億了。其中,印度的男性人口約為7.1733億(已經超過了中國男性人口),占人口總量的51.6%;女性人口接近6.72億,占人口總量的比例約為48.4%。
南生注意到,2018年,印度人口還只是13.53億,一年多點時間,人口就新增了約3600萬。2018年中國大陸的人口總量約為13.95億,比同期印度的人口(13.53億)多了約4200萬。但現在,兩國人口的差距縮減到1000多萬。
按此推算,那是不是僅需一年,即在2020年印度人口就有可能會超過中國呢?當然了,咱們並未加上港澳台的人口,若加上那印度人口追趕的時間或將再度延遲一兩年,但整體「被趕超的趨勢」未改變。
印度人口質量,仍有待提升
不論是一年或兩年,印度人口終將會超過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是與中國人口相比,印度人口的整體「質量」仍有待提升。首先是印度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尤其是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較低。按照經合組織(OECD)官網上的數據,印度高中女生的畢業率僅為33%,是全球主要國家中最低的。
其次,印度需要解決飢餓問題。數據顯示,近年來印度的糧食產量均不足3億噸,而咱們中國的糧食產量已經連續數十年超過6億噸了——這意味著印度的人均糧食,不到中國人均的一半。
按照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公開的信息,印度境內大約有2.3億人口處於營養不足狀態,佔全球飢餓人口27%,高居世界之首。印度5歲以下兒童有43%體重過輕,而這項數值也高居世界之首。
第三,人口壽命。世衛組織的數據顯示,印度的人均壽命68.3歲,在全球處於較低水平。而咱們中國的人均壽命已超過了77歲,大幅領先印度。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印度的環境、醫療、衛生等領域大幅落後中國。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3. 印度有電視嗎
當然有,印度電視業的發展始於1959年。上世紀90年代以前,印度電視業基本上以國營電視機構為主,即杜達山電視台(Doordarshan TV)一統天下。1990年出台的《印度廣播電視公司法》,明確規定了私人和國外資本可以在印度投資興建廣播電視公司。目前印度有多家電視台,既有網路電視也有衛星電視。
4. 印度有多少人口和面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2021年2月更新顯示,印度人口數量為13.24 億,國土面積約為2980000 km²(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
印度位於北半球緯度8° 24′~37 ° 36′,東經68° 7′~97 ° 25 '. 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一級行政區包括28個州(省)、6個聯邦領地和1個國家首都區。
每個州都有自己的民選政府,而聯邦領土和國家首都地區則由聯合政府任命的行政官員管理。此外,盡管印度在南極洲沒有自己的土地,但它在南極洲也有兩個科學基地:Dakshin Gangotri和maitri。
印度的地形地貌:
從喜馬拉雅山脈向南,一直延伸到印度洋。北部有山脈,中部是印度河-港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和東西兩側的沿海平原。平原占總面積的40%,僅佔山地面積的25%,占高原面積的1/3。然而,這些山脈和高原大多海拔不超過1000米。
地勢低緩,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便利,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和適合農業生產的沖積土、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用於農業,農作物可常年生長,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
5. 關於印度: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發表了一項有關中國與印度市場比較的調查報告,文中指出盡管兩個市場有相似之處,而且在推行經濟自由化和改革方面,兩國均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中國是處於領先地位。
《經濟學人》雜志這份「印度和中國專題調查」的作者西蒙·朗(Simon Long)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優勝於印度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它起步較早,此外,在為貧窮階層提供教育和衛生保健,以及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方面,中國比印度作出更多的努力。兩者相比之下,中國的改革開放步伐更多,因此也取得了更大的成果。
中印兩國面臨著同樣的挑戰:失業、地區差異和農民貧困都是首要的經濟問題。兩國人口眾多,對資源的需求也相應提高,如何防止環境污染也是重要的課題。西蒙·朗在調查報告中認為,印度需要學習中國的經濟模式。
印度經濟發展被超越
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才超過印度。此後,兩國經濟均高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印度GDP每年平均增長5.6%,在1991至2003年每年平均增長5.8%。中國的增長幅度相當,但其起點更高,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GDP增長平均每年為9.3%,在1991至2003年則為9.7%。
由於印度人口增長較快,兩國的人均GDP差距便更大。在1990至2003年期間,中國的人均GDP年均增長8.5%,而印度為4%。2003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達1,100美元,而印度僅為530美元,換算為人均購買力後,中國比印度富裕70%。
在國際貿易方面,中印的差別更加明顯。1990年,中國佔世界出口和進口的份額分別為1.9%和1.6%。到2003年,中國佔世界出口和進口的份額增至5.8%和5.3%。去年,中國的雙向貿易增長36%,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僅次於美國和德國。然而,印度的雙向貿易額還不到世界總額的1%。
由於經濟迅速增長,中國的貧困水平顯著下降。在1981至2001年期間,中國日收入低於1美元的人數大約減少4億。在1977和2000年期間,印度貧困人數減少6,900萬。現在,35%的印度人日收入低於1美元,而17%的中國人日收入低於1美元。
世界看好中國經濟
導致中印兩國經濟增長速度有別的主因是「外國直接投資」(FDI)。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國家。去年,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達600億美元,是印度的12倍。中國對外國投資者有兩大吸引力:巨大的潛在國內市場和便利的出口環境。
據一家跨國公司估算,中國可支配消費收入的人口達3億人,這遠遠多於印度的5,000萬人。此外,中國擁有優越的基礎設施,例如它的高速公路總長3萬公里,是印度的10倍。同時,中國每1,000人擁有的移動和固線電話數量是印度的6倍。
印度的優勢仍然是其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層和法律、機構和金融市場等「軟基礎設施」。在高端市場上,印度有大量英語流利的技術人才,而在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方面,中國工人則在基礎教育方面有很大優勢。
隨著更多外國投資者青睞中國,有利投資者的合作項目日益增長,中國加入WTO也令其經濟活動自由化進程比印度快得多。
工業和農業
盡管印度有知名的IT專長和繁榮的外包產業,但這與廣大群眾並不相干。整個IT行業大約只有100萬名從業人員,其產值僅佔印度GDP的4%。西蒙·朗認為,印度製造業增長速度遠低於服務業,而且提供很少就業機會,這是令人擔憂的現象。2002年,印度製造業只吸納了620萬勞動人口,而中國製造業卻有1.6億名從業人員,中國已經成功地變成了世界工廠。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始推行改革開放,這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為新的鄉鎮企業輸送數千萬員工。印度不可能發生這樣的奇跡,但是它仍需努力令農民從農場轉往工廠工作。
目前,印度農村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0%,而中國農村人口佔60%。中印兩國面臨著同樣的農業問題:生產率低、農場規模小、農民在改進生產方面作投入的能力有限。
競爭對手還是合作夥伴?
事實上,中國和印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對手。雖然印度可能以中國為標准衡量其經濟增長和國際影響,但中國是以美國為比較對象。另外,中國與印度的關系正在變化。目前,兩國外交關系十分友好,並且雙邊貿易繁榮。西蒙·朗估計印度和中國將成為「競爭性合作夥伴」。印度擔心中國可能取代它在IT服務和外包輸出方面的領先地位,只需幾年,中國就能夠造就與印度數量相當的軟體工程師和會說流利英語的大學畢業生。鑒於它在全球經濟中的巨大影響,中國可能會取代印度這項毋容置疑的競爭優勢。
更重要的是,印度是否能在出口型勞動密集製造業方面與中國分庭抗爭。這是印度經濟增長趕上中國在過去20年達到的水平的唯一途徑。印度希望成為出口大國,但在發生重大變革之前,它不可能達到這個目標。
在今後幾年,中印兩國都面臨著解決地區差別的巨大挑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將有助於決定它是否能夠保持目前的高增長率。對印度來講,這也將決定著它是否能夠提高目前的增長速度。西蒙·朗指出,假如印度不著手第二度大刀闊斧的變革,它不可能達到中國的增長速度,更談不上趕上中國的發展水平,這種改革目前看來不大可能,但並非絕不會發生。
資料:《經濟學人》雜志
6. 印度的工業用點電壓是多少伏,多少赫茲啊~~
印度 單相電: 230 50 印度每個邦之間電壓是不一樣的。但多數地方是416V+/-10%, 50Hz, 3ph 230V 50HZ 宅用:230V/50Hz 工業:230V/
目前世界各國室內用電所使用的電壓共有三種:分別為100V、110~130V與220~230V三個類型。
100V、110~130V被歸類低壓比如船上的電壓,因此它的設備都是按照這樣的低電壓設計的;
220~230V則稱為高壓,其中包括了中國的220伏及英國的230伏.同屬一種電壓體系的中國電器帶到英國去用,電壓則根本不應該是個問題,因為大部分的電器都有20%的電壓浮動范圍,比如海爾彩電的浮動范圍都標有:AC90-260V50Hz,作為精密電器產品的彩電在90到260伏的電壓下都可照常用,更別提其他如電爐電飯鍋等設備了,230伏的電壓只是讓他們加熱得更快,沒有任何問題。
很多電器有適配電壓,即可以適合110伏-240伏的電壓,如充電器,筆記本電腦,電腦(需調節),剃須刀等.你可以看看你的電器標志.
電壓是230-240伏的國家也可以用中國的所有電器,因為國內的電壓最高可達250伏。
7. 印度電視劇有100多集的嗎
印度電視劇普遍都在一百集以上也有幾十集的,每集大概在40分鍾左右,還有印度電視劇有七八百集的甚至還有七八百集外還要分季的,比較好看的印度電視劇有《新娘》《驚世情緣》《黑膚色的姑娘》《發際紅》。也有印度史詩神話劇《濕婆神》(也譯眾神之王)已經更新到八百集以上了。還有《摩訶婆羅多》這部電視好像有兩個版本,2013版的要好看點,裡面的服飾都比較好看。
8. 印度國家電視台覆蓋率
全印廣播電台隸屬政府新聞廣播部,廣播網覆蓋全國人口95%。全印電視台於1959年9月試播,1976年脫離全印廣播電台成為獨立機構,隸屬新聞廣播部。全國現有18家電視台,6個邦開通了衛星電視接收。電視網覆蓋全國人口的86%。
9. 現在印度人口是多少億
據有關資料顯示,印度人口普查的周期是7年一次,據了解上一次人口普查是2013年,人口為12.67億,人年均增長率為1.2%。按平均增長率計算2017年底人口將達到13.29億。
拓展資料:印度人口的結構主要以語言、宗教以及種姓來劃分,最為著名的就是印度的種姓制度,講人口等級嚴格劃分,高低貴賤不等。2011年3月31日公布的人口普查的初步結果是12.1億。至2016年終,印度人口已經達到13.26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8%,也就是說全球5分之一的人口都來自印度,可見人口之多。印度人口年增長率為1.2%。同樣作為人口大國,可見人口之壓力。如何優化人口借口,成為印度最為急切的問題。
10. 電視機的歷史意義
就不貼了,手打!其實本質上是顯現技術的里程碑!我們可以用一種方便快捷的方式成像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