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洋在中國哪裡
你可能說錯了哦,印度洋不屬於中國,它是是世界的第三大洋。
它在中國的南面,更准確的來說,它在中國的西南面。
② 印度行政區劃的歷史沿革
今日的印度行政區劃有五個源頭:
前英屬印度的行政區劃,於1947年後保留在印度的部份。
前法屬印度於1950年代中拼入印度的部份。
前葡屬印度於1960年代中拼入印度的部份。
於1960年代中印戰爭後取得的領土。
於1970年代兼並錫金。
殖民時期
英屬印度包括今日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由兩種不同性質的行政區域組成:
省(Province):由印度總督(Viceroy)委任省督(governor)、最高專員(chief commissioner)或行政官(Administrator)管理,直接由英屬印度政府統治。英屬印度有15個省:
阿茲梅爾和梅爾華拉(Ajmer-Merwara)
阿薩姆(Assam)
俾路支斯坦(Baluchistan)
孟加拉(Bengal)
比哈爾(Bihar)
孟買管轄區(Bombay Presidency)
中央省和貝拉爾(Central Provinces and Berar)(注意「中央省」的「省」為眾數,即「中央諸省」之意)
古爾格(Coorg)
德里(Delhi)
馬德拉斯管轄區(Madras Presidency)
西北邊境省(Northwest Frontier Province)
奧里薩(Orissa)
旁遮普(Punjab)
信德(Sind)
聯合省(United Provinces)
<strong>土邦</strong>(Princely state):由世襲的土王統治,土王承認英國的宗主權,而換取對內的自治。各土邦大小不一,由最大的人口逾千萬的海得拉巴邦(Hyderabad state),至迷你型的土邦都有。多數的土邦歸英國駐當地的政治監督官(political agent)管轄,而這些政治監督官對上向某一省份的省督負責。但在一些較大的土邦,如海得拉巴、瓦多達拉、邁索爾,及查謨和克什米爾,其政治監督官則直接向印度總督負責。
與英屬印度同時期的還有葡屬印度和法屬印度,然而此兩個歐洲國家在印度的領地都只限於沿岸的幾處小地方。葡屬印度包括果阿、達曼和第烏,及達德拉和納加爾哈維利。而法屬印度則包括金德訥格爾、雅南、本地治里、卡來卡及馬希。
1947年至1956年 1947年印巴分治,英屬印度的各省和土邦分別劃到印度或巴基斯坦,而旁遮普及孟加拉兩個省就按宗教的分界線一分為二納入兩國。海德拉巴邦位於印度中央,其人民多信奉印度教,但其穆斯林土王卻不希望加入印度,因而打算保持獨立,但在印度軍隊介入下,最終加入了印度。查謨—克什米爾的人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但其土王信奉印度教,因此希望加入印度。 於1947年獨立至1950年印度共和國成立期間,各土邦都被納進新建立的省內,由印度總督委任稱為「拉爾巴拉木」(rajpramukh)的土邦總督管治。1950年,印度憲法生效,印度總督制廢除,印度將全國的行政區域分為幾個類別:
類別A:前英屬印度的省,由選舉產生的邦總督及邦立法機關管治。當時有9個邦屬於此類別,分別是阿薩姆Assam西孟加拉West Bengal、比哈爾Bihar、孟買邦Bombay state|Bombay、中央邦Madhya Pradesh(前中央省和貝拉爾Central Provinces and Berar、馬德拉斯邦Madras state、奧里薩Orissa、Punjab, India|Punjab、Uttaranchal,及北方邦Uttar Pradesh(前聯合省United Provinces)。
類別B:前英屬印度的土邦,或由幾個土邦組成的新行政區域,由拉爾巴拉木管治。當時有8個邦屬於此類別,分別是海德拉巴邦Hyderabad state|Hyderabad、索拉什特拉、Mysore state|Mysore、Travancore-Cochin、Madhya Bharat、Vindhya Pradesh、Patiala and East Punjab States Union(PEPSU),及Rajasthan。
類別C:既有前英屬印度的省,又有土邦,由最高長官管治。當時有10個邦屬於此類別,分別是:德里Delhi、Kutch、Himachal Pradesh、Bilaspur、古爾格Coorg、Bhopal、Manipur、Ajmer及Tripura。
查謨和克什米爾於1957年前一直保持特殊地位。
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作為一個屬地,直接由印度總統委任總督管治。
至於法屬印度,其中的Chandernagore於1949年投票加入印度,並於1952年正式成為印度的一部份、於1954年成為西孟加拉邦的一部份。法屬印度的其他地區,即本地治里(Pondichery)、雅南(Yanaon)、卡來卡(Karikal),及馬希(Mahe),於1954年歸印度管治,這四個地區於1962年正式共組成為印度的一個聯邦屬地。葡屬印度的Dadra and Nagar Haveli於1954年被印度佔領,而果阿Goa、達曼Daman、第烏Diu則於1961年遭佔領,原葡屬印度分別組成為三個聯邦屬地。
1953年,馬德拉斯邦Madras state北部操泰固盧語(Telugu)地區投票成立新的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是印度皂第一個「語言邦」(linguistic states以語言分布而依據而成立的邦)。
1956年至現在 1956年,邦重組法案生效,原A、B、C三個類別被取消,並按語言分界對各邦界線進行重劃。新成立的邦多數承襲自原屬類別A的省,包括有阿薩姆Assam、西孟加拉West Bengal、比哈爾Bihar、Maharashtra、古吉拉特Gujarat、Kerala、中央邦Madhya Pradesh、Madras state|Madras、Mysore、Orissa、Punjab、Rajasthan,及北方邦Uttar Pradesh。而德里Delhi、Himachal Pradesh、Manipur、Tripura、本地治里Pondichery、the Andaman and Nicobar Islands,及Laccadive, Mincoy, and Amandivi Islands則成為聯邦屬地。其餘的邦都歸並入新成立的邦和聯邦屬地。 於1956年後有幾個新的邦和聯邦屬地從原有的邦分割出來。Haryana於1966年從旁遮普邦分出,而阿薩姆邦則分出了Arunachal Pradesh、Meghalaya、Mizoram及那加蘭Nagaland四個聯邦屬地。於2000年有三個新的邦成立,包括從比哈爾邦南部分出Jharkhand、從中央邦Madhya Pradesh東部分出Chhattisgarh,及從北方邦Uttar Pradesh西北部分出北安查爾Uttaranchal。
1975年印度吞並鍚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
此外,有幾個聯邦屬地後來升格為邦,包括果阿Goa、Arunachal Pradesh、Meghalaya、Mizoram,及那加蘭Nagaland。
③ 印度在獨立之前的領土有沒有不是英國殖民地的地方
如果我問一個問題:印度獨立之前是哪國的殖民地?
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會回答是英國,這當然沒錯,而且可能很多人還知道,英屬印度不僅僅包含了現在的印度,還包括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也就是幾乎整個南亞次大陸,甚至還包括了一部分的緬甸。
但是還有一個知識就少有人知了:其實印度並不是全境都在英國人手裡,葡萄牙人也在印度有地盤。
這是咋回事?
首先在歷史上大家知道,搞大航海和殖民掠奪,葡萄牙人可是英國人的先輩,早在1498年5月20日,首位抵達印度的葡萄牙人是瓦斯科·達·伽馬就在在卡利卡特(即現今的科澤科德)登陸,之後葡萄牙人一直把這個地方當成殖民據點。
1815年拿破崙戰爭後法屬印度的領地 (白色)
1947年10月,印度取回位於默吉利伯德訥姆、科澤科德及蘇拉特的補給地lodges的主權。其後法國與印度於1948年達成協議,由法屬印度各地人民投票公決其歸屬前途,1954年11月1日,其餘四個法屬印度地區由印度接管。
除了法國其實還有丹麥這個小國在印度有殖民地,不過他們只在泰米爾納德的特蘭奎巴建立了一個貿易根據地,然而此貿易站一直無足輕重,並於1845年賣了給英國。此外尼科巴群島也曾於1755-1868年成為丹麥殖民地,最後被售予英國。
④ 世界上十大領土最大的國家
截止2019年5月,世界上十大領土最大的國家依次排序:
1、俄羅斯 歐洲 17,124,442.00平方千米
2、加拿大 北美洲 9,984,670.00平方千米
3、中華人民共和國 亞洲 9,743,838.20平方千米
4、美國 北美洲 9,629,091.00平方千米
5、巴西 南美洲 8,515,767.00平方千米
6、澳大利亞 大洋洲 7,692,024.00平方千米
7、印度 亞洲 3,287,263.00平方千米
8、阿根廷 南美洲 2,794,760.00平方千米
9、哈薩克 亞洲 2,724,900.00平方千米
10、阿爾及利亞 非洲 2,381,741.00平方千米
(4)印度華夏領地在哪裡擴展閱讀:
1、俄羅斯聯邦(俄: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Russian Federation),又稱俄羅斯(俄:Россия,英:Russia),簡稱俄聯邦、俄國。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
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7.7%。
2、哈薩克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俄語: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захстан),簡稱哈薩克(英語:Kazakhstan;Казахстан),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國名來自其主體民族哈薩克族。
位於亞洲中部。北鄰俄羅斯,南與烏茲別克、土庫曼、吉爾吉斯斯坦接壤,西瀕裏海,東接中國。
3、美利堅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美國」(United States),是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其主體部分位於北美洲中部,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國總面積是937.3萬平方公里,人口3.3億 ,通用英語,是一個移民國家。
⑤ 4大文明古國的發源地在哪裡
古代中國:
1、地位: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明亦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之一。
2、發源地:
黃河文明、長江文明,中華文明是兩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
3、建立時間: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4、文明:
(1)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以山頂洞人為代表。
(2)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代表性文化是裴李崗文化。
(3)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4)青銅時代:二里頭遺址和三星堆遺址。
古代埃及:
發源地:非洲東北部,尼羅河流域
建國:公元前3500年,出現奴隸制的效果;越公元前3000年,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
強盛時期:公元前15世紀,成為地跨亞非兩洲的大帝國
滅亡:公元前6世紀。被西亞的波斯所滅
統治者: 國王自稱是神的化身,著名的有圖特摩斯三世 、拉美西斯二世、埃赫那吞
金字塔:古埃及國王的陵墓,外形近似中國漢字的「金」字,所以稱為「金字塔」,它們是古埃及國王權力的象徵。金字塔為譽為世界古代奇跡之一。古埃及又被成為「金字塔的國度」。
古巴比倫王國
發源地:兩河流域。在亞洲西部,有一條狹長地帶,稱為「新月沃地」。新月沃地東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並行的奔流,被稱為兩河流域
蘇美爾人:公元前3500年以後,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很多奴隸制的效果
古巴比倫王國:公元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個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
古代印度:
1、發源地:亞洲南部,印度河流域
2、建立和統一:約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開始出現一些小國。後來,雅利安人部落侵入古代印度,在印度河和恆河流域建立起奴隸制國家。
3、種姓制度:
(1)產生:雅利安人進入古代印度後,逐漸產生了不同的等級,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史稱「種性制度」
(2)內容:四個等級分別是婆羅、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⑥ 印度樣東西南北分別被哪四個洲包圍
印度洋東面是大洋洲,西面是非洲,北面是亞洲,南面是南極洲。
印度洋,位於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是世界的第三大洋,北為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西為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為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印尼)和馬來半島;南為南極洲;中為英屬印度洋領地。印度洋包括屬海的面積為7411.8萬Km²,不包括屬海的面積為7342.7萬Km²,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20%。包括屬海的體積為28460.8萬Km³,不包括屬海的體積為28434萬Km³。印度洋的平均深度僅次於太平洋,位居第二,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839.9m,不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872.4m。正式使用印度洋一名是在1515年左右,當時被稱為「東方的印度洋」,1570年奧爾太利烏斯編繪的世界地圖集中,把「東方的印度洋」一名去掉「東方的」,簡化為「印度洋」。
⑦ 阿薩姆,可否回到華夏的懷抱
雅魯藏布江發源於喜馬拉雅山中段北麓的傑馬央宗冰川,自西向東流,源流稱為傑馬央宗曲,過仲巴縣桑木張後稱為馬泉河,自日喀則地區薩嘎縣開始稱為雅魯藏布江,沿途接納多雄藏布、雅礱河、年楚河、拉薩河、尼洋河、帕隆藏布等支流,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後,經由墨脫縣巴昔卡往南進入藏南。雅魯藏布江從藏南流入印度阿薩姆邦後,在薩地亞(Sadiya)西轉向西南,稱為迪漢(Diheng)河或香江(Siang),接納山地河流魯希特河(察隅河)和丹巴(Dibang)河後稱為布拉馬普特拉(Brahmaputra)河(距孟加拉灣約1448公里)。布拉馬普特拉(Brahmaputra)河北靠喜馬拉雅山東段,南部是那加(Naga)山區和戈瓦爾巴拉(Goalpara)山區,沿途接納多條來自喜馬拉雅山脈的湍急河流,包括蘇班西里(Subansiri)河、卡門(Kameng)河、巴雷利(Bhareli)河、丹西里(Dhansiri)河、馬納斯(Manas)河、堅巴默蒂(Champamati)河、薩拉爾班加(Saralbhanga)河、桑科什(Sankosh)河、布里迪興(Burhi Dihing)河、迪桑(Disang)河、迪庫(Dikhu)河、科皮利(Kopili)河,呈幾條辮狀在阿薩姆平原穿流724公里,然後在圖布里縣( Dhubri)以下加羅丘陵(Garo Hills)附近南折後流入孟加拉國。
布拉馬普特拉(Brahmaputra)河在流過孟加拉國奇爾馬里(Chilmari)後,納右岸支流蒂斯達(Tista)河,稱為賈木納(Jamuna)河,沿正南方向奔流241公里。賈木納(Jamuna)河在瓜倫多卡德(Goalundo Ghat)迤北與恆河(Ganges)匯合後被稱為博多(Padma)河(也稱帕德馬河),向東南奔流約121公里。博多河在堅德布爾(Chandpur)附近與梅克納(Meghna)河合流,形成巨大的恆河三角洲,最後注入孟加拉灣。
布拉馬普特拉(Brahmaputra)河流域是一條狹長的河谷,除了西接北孟加拉平原外,其餘三面被高山、丘陵環繞 [1] ,稱為阿薩姆河谷(Assam Valley)。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在阿薩姆河谷地帶受喜馬拉雅山脈的阻擋,形成豐沛的降雨,熱帶氣候和充足的水資源使河谷植被繁茂,藤、竹、茶樹等植物漫山遍野,風景極其秀美,阿薩姆紅茶聲名遐邇,適宜水稻種植。阿薩姆河谷被認為是野生水稻出現的地方。
[1]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的北面是喜馬拉雅山脈,東南和南面是帕特凱(Patkai)山脈,緬甸境內中東部的 撣邦 高原(Shan Plateau)也對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形成了天然的屏障。
公元前18世紀到公元前17世紀,印度河流域發生了劇烈的水文地質變化,根據 歷史 學家和考古學家推測,印度河流域曾經發生了洪水、河流改道、痢疾肆虐、乾旱等等自然災害,導致哈拉帕文明突然衰落。公元前兩千紀中葉至公元前一千紀中葉,雅利安人沿著喀布爾河越過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河流域,隨後擴散至恆河流域。在雅利安人進入印度的同期或更早,華夏部落沿著雅魯藏布江越過喜馬拉雅山口,來到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在漫長的遷徙運動中,黃種人廣泛分布在包括北比哈爾、北孟加拉、東孟加拉、卡查爾山、加羅山、特里普拉山在內的印度東部和東北部地區,最南抵達孟加拉灣。雅利安人在《梨俱吠陀》里稱這些華夏族的黃種人為基拉塔人。兩晉時期,五胡亂華、中原鼎沸,公元350年,華夏西南部族來到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建立了東輝國,梵語稱為Kamarupa,即迦摩縷波國,一直存續至公元1140年(兩宋之際)。迦摩縷波國的南部邊境抵達今孟加拉國達卡與邁門辛之間,玄奘法師曾游歷該國,在《大唐西域記》里記錄了所見所聞。
公元1228年(南宋•大理國時期),來自緬甸的阿洪姆(Ahom)人(傣族的一支)翻越帕特凱(Patkai)山脈 [1] ,來到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建立了阿洪姆王國,定都於今上阿薩姆地區的錫布薩格爾縣 (Sibsagar)。統治德里的莫卧兒王朝(1526年至1857年)先後17次派兵攻打阿洪姆王國,均無功而返。阿洪姆王國統治除曼尼普爾之外的印度東北部地區長達598年,直到1826年,英國殖民者將阿薩姆王國變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849年,整個印度次大陸淪為英國殖民地。此後,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兩大宗教勢力時而聯合時而沖突。1885年,印度人成立了第一個政黨「國民大會黨」(簡稱國大黨),以政黨的形式推進民族解放運動。1892年,國大黨頒布印度議會法,建立地方自治機關和地方行政區。到20世紀,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英國加緊推行「分而治之」的策略。1904年,英國將孟加拉分為東孟加拉與西孟加拉。1906年,「全印度穆斯林聯盟」 在英國支持下成立,以分化國大黨。穆斯林聯盟在民族解放運動中逐漸脫離英國掌控,於1940年提出在穆斯林人口占優勢地區獨立建國的主張。1942年,英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無暇東顧,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空前發展。1945年,二戰結束,英國雖為戰勝國卻損失慘重,國力急劇衰落,已無力維持海外殖民地,世界各地獨立解放運動風起雲涌,印度的穆斯林與印度教徒及錫克教徒之間的不可調和的政治、民族、宗教沖突得以放大,英國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英屬印度的解體已經不可避免。1947年6月,英國最後一任駐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了在8月15日將英屬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來實現印度獨立的「蒙巴頓方案」。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獨立,8月15日,印度宣布獨立。至此,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獨立,結束了英國在印度190年的殖民統治。在此背景下,阿薩姆被新成立的印度共和國佔領,成為印度的一個邦,之後印度政府從阿薩姆逐漸拆分出梅加拉亞(Meghalaya)邦、特里普拉(Tripura)邦、米佐拉姆(Mizoram)邦、曼尼普爾(Manipur)邦、那加蘭(Nagaland)邦,餘下的阿薩姆地區(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卡比和卡查爾山區、巴拉克河流域)組成新的阿薩姆(Assam)邦。
[1]帕特凱山脈(Patkai Range):喜馬拉雅山脈的延伸那加丘陵(Naga Hills)-若開山脈(Rakhine Range,通稱阿拉干山脈Arakan Yoma)的主脈,也被稱為東部山脈,分為三個區域:帕特凱-布姆山(Patkai-Bum),位於印度東北部-緬甸邊境,薩拉馬蒂峰(Saramati)海拔3826米,為帕特凱山脈最高峰,位於那加蘭邦;盧賽伊山/米佐山(Lushai hills or Mizo hills);加羅-卡西-賈因提亞(Garo-Khasi-Jaintia),位於梅加拉亞邦,其迎風面具有全世界最高的年雨量。
⑧ 求現今世界上所有的殖民地清單
現存的殖民地和海外領地
英國
百慕大內部自治的海外領地:安圭拉、百慕大、開曼群島 無自治權的海外領地: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屬維爾京群島、直布羅陀、蒙特塞拉特、皮特凱恩群島、聖赫勒拿、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殖民地:福克蘭群島、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 海外領地:塞普勒斯英屬基地區 已歸還的殖民地:中國香港
法國
海外省:馬提尼克、瓜德羅普、法屬蓋亞那、留尼汪 海外地方行政區: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 海外行政實體:馬約特 海外國土:法屬波利尼西亞 特殊地位的地方實體:新喀里多尼亞 海外領地:法屬南方和南極領地
荷蘭
內部自治領地:阿魯巴、荷屬安的列斯 已歸還的殖民地:中國台灣省
丹麥
自治地區:法羅群島 已歸還的殖民地:格陵蘭島
挪威
南極領地:布韋島
西班牙
海外省:加那利群島 海外領土:休達、梅利利亞
葡萄牙
海外省: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 已歸還的殖民地:中國澳門
美國
自由聯邦:波多黎各、北馬里亞納群島 無建制自治領地:關島 殖民:美屬薩摩亞、美屬維爾京群島
澳大利亞
海外領地:聖誕島、諾福克島、麥誇里島、赫德島、科科斯群島
紐西蘭
完全的內部自治領地:庫克群島 內部自治領地:紐埃島、托克勞群島 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公布的「非自治領土」名單
非洲
西撒哈拉
歐洲
直布羅陀(英)
大西洋地區
安圭拉(英) 百慕大 英屬維爾京群島 福克蘭群島(包括南喬治亞島)(英) 開曼群島(英)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 蒙特塞拉特(英) 聖赫勒拿(包括戈夫島、特里斯坦-達庫尼亞島、阿森松島)(英)
太平洋地區
美屬薩摩亞 關島(美) 新喀里多尼亞(法) 皮特凱恩群島(英) 托克勞群島(紐西蘭)
⑨ 印度淪為過中國領土或者附屬國嗎
蒙古帝國時期印度不是中國的領土,當時它有自己的獨立國家德里蘇丹國,並一度打敗了蒙古的西征部隊,這是蒙古軍隊少有的幾次失敗之一。
印度是否曾經向中國稱臣,應該說沒有,今天的印度在古代基本處於分裂狀態,不可否認統治今印度南部的國家曾經遣使入貢,但北部的國家卻並沒有臣服於中國過。
外族入侵印度時期(公元前200-公元200年),從前2世紀初開始,大夏希臘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後侵入印度;塞人的侵略尤其廣泛,他們在整個西印度建立了許多公國。
大月氏人成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們在北印度建立了強大的貴霜帝國,這個國家被列舉為古典世界的四大帝國(羅馬帝國、安息、貴霜帝國和漢朝)之一。貴霜時代的寶貴產物是大乘佛教和犍陀羅藝術。
(9)印度華夏領地在哪裡擴展閱讀
印度行政區劃
印度行政區劃中的一級行政區域包括有27個邦(省)、6個聯邦屬地及1個國家首都轄區。每一個邦都有各自的民選政府,而聯邦屬地及國家首都轄區則由聯合政府指派政務官管理。
此外,雖然印度在南極洲並沒有擁有土地,但在當地亦建有二個科學基地:Dakshin Gangotri及Maitri基地。
⑩ 印度洋被哪幾個大洲包圍
印度洋被大洋洲、亞洲、南極洲以及非洲四大洲包圍。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據NOAA數據,印度洋面積為7056萬平方千米,大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19.5%,體積為2640000萬立方千米,大約占據世界海洋總體積的19.8%。該洋的平均深度僅次於太平洋,位居第二,其中包括了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839.9米,但不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872.4米,且最深的深度為9074米。
印度洋的北面是伊朗、印度以及巴基斯坦;西邊是非洲和阿拉伯半島;東邊是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以及馬來半島;南邊是南極洲,中間是英屬印度洋領地。在1515年左右,正式使用印度洋一名,當時中歐地圖學家舍納爾編繪的地圖上,把這一片大洋標注為「東方的印度洋」,此處的「東方」一詞是跟大西洋相對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