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很長的時間,為什麼印度人幾乎看不到蒙古血統
是您不知道而已。成吉思汗確實沒有打下印度。但印度歷史上重要的國家莫卧爾帝國是蒙古人建立的。莫卧兒,又稱蒙兀兒,是波斯語「 蒙古 」的轉音。
莫卧兒帝國(波斯語: Shāhān-e Gūrkānī;烏爾都語: ;英文:Mughal Empire,1526年-1858年),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兒的後裔──巴卑爾,自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建立的帝國。「莫卧兒」意即「蒙古」。在帝國的全盛時期,領土幾乎囊括整個印度次大陸,以及中亞的阿富汗等地。帝國的官方語言是波斯語,但是統治者是信奉伊斯蘭教、有察合台汗國貴族血統的突厥化蒙古人。
泰姬陵就是這個帝國後來的國王沙爾賈汗(shahjahan)建立的。
東北七邦和中國藏南接壤,再包括後來印度侵佔的錫金,通過一條狹長的西里古里走廊與印度本土連接,走廊最窄處只有約20公里。印度東北部與中國、不丹、緬甸、孟加拉國接壤。在人種、語言、文化等方面都與印度本土部分有著顯著區別,古代從未與印度本土統一,直到英國殖民時期才被並入印度。在印度東北,生活著約200多個不同民族群體,有基督徒、印度教徒、穆斯林和原始宗教信徒等。除了蒙古還有歷史上包括西藏等中國或雅利安人等逐漸進入印度的各種人種。自1947年印度獨立以來,這里成為印度民族和宗教沖突最激烈的地區。特別是1992年以來,這里每年幾乎都會爆發一場大規模民族與種族沖突,已經有1.4萬多名平民、安全人員和「武裝分子」喪生。
現在印度北部還有大約3000萬蒙古後裔。
『貳』 印度人怎樣看待莫卧兒王朝與泰姬陵
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跡」。
泰姬陵全稱為「泰姬·瑪哈拉」,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兒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心愛的妃子於1631年至年在阿格拉而建的。位於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由殿堂、鍾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用玻璃、瑪瑙鑲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藝術最完美的瑰寶,是世界遺產中的經典傑作之一,被譽為「完美建築」,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譽。
泰姬陵因愛情而生,這段愛情的生命也因泰姬陵的光彩被續寫,光陰輪回,生生不息。盡管有人說,沙賈汗只是一個好大喜功的暴君,根本不是多情種子;盡管有人說,泰姬陵美輪美奐的腳下,不知堆砌著多少人的鮮血乃至生命。但是我們似乎更願意相信這世上真的有情深意重的男子,有穿越時空的思戀,有生死相隨的愛情。泰姬陵依然超越著簡單的建築學意義,默默地美麗著,不為別的,只為世人心中那一點對愛情的美好嚮往。
『叄』 如何評價莫卧兒帝國皇帝奧朗則布
第五任皇帝是著名的沙賈汗,他曾為其愛妻修建舉世聞名的泰姬陵。第六任皇帝奧朗則布是病死的,正常死亡。至於錫克教,最後顯然沒有滅亡,截至2012年,全球尚有約2700萬追隨者。
『肆』 為什麼印度大起義會以失敗告終
主要原因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思想,所有就更不會有有效的組織和起義。
反英起義由各方勢力組成,他們內部的看法並不一致。許多印度人加入抗英運動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希望恢復莫卧兒帝國或者馬拉塔帝國。英國人在1853年佔領了詹西地區,起義爆發以後,詹西女王拉克希米·拜伊發動暴力反抗。許多伊斯蘭教徒則為了宗教原因而參加反抗運動。
也有一部分印度人不支持這次起義。如旁遮普的錫克教徒就由於歷史上所受的宗教迫害,對伊斯蘭的莫卧兒帝國恨之入骨,如今他們與英國人站在同一條戰線。同樣與英國人站在一起的有尼泊爾的廓爾喀兵團。在北部Oudh地區,遜尼派也不希望莫卧兒帝國復位。在印度南部地區,由於當時並沒有受到東印度公司的管轄,所以只有零星反抗,而沒有大規模的起義活動。
這些情況使得了英國殖民者和東印度公司可以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
軍事上,起義軍沒法和英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