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洋和太平洋哪個是俯沖的

印度洋和太平洋哪個是俯沖的

發布時間:2022-09-07 10:19:21

⑴ 紐西蘭陸地是如何形成的,是哪個板塊和哪個板塊,是碰撞還是張裂形成的謝謝

印度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碰撞,但是按照嚴格邊界類型劃分應該是俯沖邊界

⑵ 為什麼說海溝是洋殼開始俯沖的地方

因為新生的洋殼不斷離開洋中脊向兩側擴張,在海溝處大部分洋殼變冷而緻密,沿板塊俯沖帶潛沒於地幔之中。 當移動的大洋殼遇到大陸殼時,就俯沖鑽入地幔之中,在俯沖地帶,由於拖曳作用形成深海溝。所以說海溝是洋殼開始俯沖的地方

⑶ 為什麼印度洋板塊會和亞歐板塊發生俯沖

板塊運動,這次的地震是印度洋版塊向東南方向移動,與歐亞版塊摩擦引起的。在印度洋版塊和歐亞版塊的交接處,印度洋版塊是在歐亞版塊的稍微偏下的地方。當它這樣移動的時候,就相當是有一種鑽到歐亞版塊下方的趨勢,於是就會發生能量釋放相當大的地震。 印度洋板塊依然在向東北運動,太平洋板塊在向西北運動,而亞歐板快在對應向東南運動,但由於亞歐板快較輕,所以印度洋板塊俯沖到亞歐板快的下面,帶來的後果是青藏高原的不斷抬升,所以喜馬拉雅山的物質依然在向東運動,所以,四川盆地西部將來還會發生多次地震,並且將導致四川盆地的剛性地質發生破裂和變化,四川盆地有可能會向東運動並且面積會縮小,估計將來的若干萬年後,四川盆地很可能消失。取而代之的將是高原地貌。同時太平洋板塊也在向亞歐板塊俯沖,與印度洋板塊的共同作用,使得亞歐板塊會象蹺蹺板一樣被抬起,作用的結果是亞歐板塊東部的隆起和造山運動,並且有可能使得渤海與東海和南海的不斷抬升,最終使得日本、台灣等島嶼與陸地接壤。所以亞歐板塊的陸地面積將會增大(溫室效應產生的海平面上升問題沒有考慮)。這時亞歐板塊中東部會形成兩大山系和高原,即喜馬拉雅山系的青藏高原和大陸東部沿海山系的高原。同時非洲板塊也作用於亞歐板塊,所以亞歐板塊的向南的分量由於其他三塊板塊的作用將會減弱,所以亞歐板塊將會逐漸向北偏西運動。最終結果,青藏高原緯度會升高,西風帶將會被阻擋,南支槽加強,北支槽冬季弱夏季強。同時中部的青藏高原和東部沿海高原夾縫中的平原地帶將變的十分不平靜,因為西風環流的減弱必將引起經向環流的加強,同時環流的波動性增強,所以中間的平原地帶將是冷熱交替的嚴重地帶,冬季嚴寒,夏季暴熱。(試想,如果現在的貝加爾湖以西有個高原和大的山脈,我國的氣候會怎樣?)感覺有點象美國的氣候,因為美國西部山脈的阻擋所以美國的經向環流很強。同時印度洋的北移,青藏高原的北移,南支槽的加強,使得西南暖濕氣流旺盛。新的大陸特徵是,原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將變的象美國中部氣候,冷熱交替明顯,氣溫多變。西北地區就象美國西部一樣,乾燥寒冷。而西南、華南、東南地區將是暖濕氣流控制下的溫暖潮濕的地區,降水會很豐沛】

⑷ 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如何張裂運動印度向太平洋擠壓會讓太平洋板塊不存在嗎

來來來,我講給你聽

首先,像大洋中脊(海嶺)、裂谷等地區,兩側板塊背向運動,向外擴張,就是板塊張裂。要和版塊碰撞區別開。

其次非洲版塊和印度洋版塊因為地球內部力量相互拉張,形成裂谷,典型代表就是紅海,如圖所示。因為地殼的張裂運動,紅海正在狹長性的慢慢變寬,擴張。你看圖就明白了,非洲版塊和印度洋版塊因為張裂形成紅海,有張必有合,所以印度洋版塊就向太平洋版塊和亞歐版塊移動碰撞,在它們的碰撞處形成很多火山,地震,比如最近的日本地震。

最後,注意看版塊運動方向,一目瞭然,不懂就問



⑸ 哪兩個板塊相撞形成的()A.太平洋板塊和亞

青藏高原是由哪兩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A.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B.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C.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D.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
答案:B
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撞,印度洋板塊俯沖到亞歐板塊之下,亞歐板塊隆起形成青藏高原。

⑹ 喜瑪拉雅山是哪兩塊板塊撞擊而成的

中國地處歐亞板塊東南部,為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所夾峙。自早第三紀以來,各個板塊相互碰撞,對中國現代地貌格局和演變發生重要影響。自始新世以來,印度洋板塊向北俯沖,產生強大的南北向擠壓力,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形成喜馬拉雅山地,這次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喜馬拉雅運動分早、晚兩期,早喜馬拉雅運動,印度洋板塊與亞洲大陸之間沿雅魯藏布江縫合線發生強烈碰撞。喜馬拉雅地槽封閉褶皺成陸,使印度大陸與亞洲大陸合並相連。與此同時中國東部與太平洋板塊之間則發生張裂,海盆下沉,使中國大陸東部邊緣開始進入邊緣海-島嶼發展階段。尤其重要的是發生於上新世-更新世的晚喜馬拉雅運動。在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三大板塊的相互作用下,發生了強烈的差異性升降運動,全國地勢出現了大規模的高低分異。差異運動的強度自東向西由弱變強。由於印度洋不斷擴張,推動著剛硬的印度洋板塊,沿雅魯藏布江縫合線向亞洲大陸南緣俯沖擠壓,使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這種以小的傾角俯沖於亞歐板塊之下的印度洋板塊持續向北的強大擠壓力,在北部遇到固結歷史悠久的剛性地塊(塔里木、中朝、揚子)的抵抗,產生強大的反作用力,使構造作用力高度集中,引起地殼的重疊,上地幔物質運動的加強和深層及表層構造運動的激化,導致地殼急劇加厚,促使地表大面積大幅度急劇抬升,於是形成雄偉的青藏高原,構成我國地形的第一級階梯。

⑺ 太平洋板塊俯沖到什麼板塊下形成什麼高大山系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喜馬拉雅山不斷長高的原因台灣島多...

1美洲板塊,形成科迪勒拉山系。
2.喜馬拉雅山處在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印度洋板塊不斷插入亞歐板塊,導致喜馬拉雅山的不斷升高
3.台灣處在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出,地殼活動頻繁,多火山地震。

⑻ 太平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沖,亞州東部為什麼沒有高聳綿延的山脈

據科學家研究,大約在2.8億年前,現在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曾是波濤洶涌的遼闊海洋,後來由於板塊的移動,大約在2.4億年前印度洋板塊以較快的速度向亞歐板塊移動並發生猛烈撞擊,印度洋板塊俯沖到亞歐板塊底下,使得碰撞區域的地表出現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伴隨著印度洋板塊的繼續北移,在漫長的地質作用下形成了青藏高原。


因此,可以說由於板塊之間力的作用和方向均不同,即使是太平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沖,亞洲東部是不可能出現像青藏高原那般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也不可能形成綿延2400餘千米、寬約200~350千米的喜馬拉雅山脈。

⑼ 世界四大洋中最深的是印度洋還是太平洋

四大洋中太平洋最深,最深為9147米。
世界上最深的海溝——馬里亞那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位於太平洋的西部,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溝的一部分。它位於亞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間,北起硫黃列島、西南至雅浦島附近。其北有阿留申、千島、日本、小笠原等海溝,南有新不列顛和新赫布里底等海溝。全長2550千米,為弧形,平均寬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大水深在斐查茲海淵,為11034米,是地球的最深點

閱讀全文

與印度洋和太平洋哪個是俯沖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的花一共有多少品種 瀏覽:483
印尼煤礦上班什麼情況 瀏覽:247
美國ems寄到中國要多久 瀏覽:678
義大利血清怎麼做檢測 瀏覽:868
中國馬犬在哪裡可以買到 瀏覽:176
南印度佛僧有多少 瀏覽:627
印尼的拼音怎麼寫的 瀏覽:451
中國戲曲有哪些種類 瀏覽:546
印度的大米是哪裡的 瀏覽:792
印尼3月穿什麼衣服 瀏覽:940
英國為什麼扶植日本 瀏覽:875
伊朗打下的是什麼無人機 瀏覽:887
伊朗世錦賽門票多少錢 瀏覽:693
中國建行產假多少天 瀏覽:626
古印度的文明開始時間是什麼時候 瀏覽:134
去印尼旅遊要多少錢可以過海關 瀏覽:73
中國高鐵多少錢一架 瀏覽:600
義大利十年後回國有什麼發展 瀏覽:944
義大利情侶哪個視頻是真的嗎 瀏覽:815
旅遊完中國各大景點需多久 瀏覽: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