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巴鐵武直十將對戰印軍阿帕奇,為什麼說阿帕奇必敗
印度花費31億美元訂購了22架美製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原因就是想壓制中巴裝甲和炮兵部隊,那為啥不買俄羅斯的米28N呢?
巴軍已經形成了三層野戰防空網,最基礎的是前衛攜帶型防空導彈,重點打擊為車載紅旗7B型防空導彈,而區域防空則有紅旗16導彈擔任。在遠中近三層防空導彈攔截下,阿帕奇又有多少用武之地呢?
Ⅱ 1971年的印巴戰爭,為什麼印度獲勝達到了戰略目的
二戰結束後,歐洲英法等國家無法阻止各處殖民地的獨立運動,紛紛敗退,但臨走也不忘給這些國家挖一個大坑。1947年英國人分割印度,巴基斯坦從印度獨立出來,克什米爾爭端等問題成為三次印巴戰爭的導火索。
當時的巴基斯坦比今天要大,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國。1947年10月,印巴兩國因克什米爾問題開打,第一次印巴戰爭爆發。克什米爾原本也是英國殖民期間搞出來的「獨立」地區,印巴兩國自然要爭搶該地區的主權。
第三次印巴戰爭地圖
我們分析一下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為什麼能順利獲勝,分裂巴基斯坦,達到戰略目的。這並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雖然東巴地區人民對西巴不滿,印軍力量又強於巴國,但這只是前提條件。還有兩個背後原因。
第一,前蘇聯在背後支持印度
七十年代前蘇聯的軍事力量非常強大,不弱於美國。1958年中蘇鬧崩後,蘇聯轉頭支持印度,牽制中國,同時抗衡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力量。當時印度的許多武器裝備以及兵員訓練都得到了前蘇聯的援助。這是印度獲勝的一個原因。
第二,美國、中國均未出面干涉
中國不出面好理解,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只要不牽涉到國家安全等核心問題,中國從來不幹涉他國。
對美國來說,雖然不願意看到當時最強大的對手前蘇聯支持印度,攻城掠地,但東巴問題同樣不是美國的重大利益所在。何況美國自身當時還深陷越戰泥潭,國內反戰情緒高漲。美國也沒有必要在這種局面下強出頭與蘇俄、印度對著干。
綜上所述,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獲勝,不是簡單的大國擊敗了小國。
Ⅲ 梟龍戰機是中巴共同研製的,為什麼還用得著向我們購買
這個合作研製實際上就是老巴出研製費,611所研製,132廠生產。
按照雙方的協議,前幾個批次的梟龍由中方生產後交付給巴方,然後中方需要幫助巴方擴建既有的生產設施,並轉移技術,逐步幫助其自產梟龍
以後梟龍的生產將逐步轉移過去,現在老巴開始利用中國生產的部件進行組裝,以後會逐步加大老巴的生產份額
至於你說的其他國家購買問題,是這樣的,中國和老巴合作的一個目的就是避開武器出口時的相關限制,以老巴的名義對外出售,然後大家分贓,老巴相當於收代理費,中國收大頭
Ⅳ 中國空軍有多少架戰機
東方網11月5日消息:印度Hardnewsmedia網站3日刊文詳細對比了中印兩國的空中力量對比情況。文章稱,中國空軍已經部署2300架戰機,其中290架為殲-11和殲-10,或者其他可與蘇-30媲美的4代和4.5代戰機。此外,解放軍空軍還擁有100架蘇-30MKK以及76架蘇-27SK多用途戰機。文章也特別提到,盡管與中國空軍相比,獲得先進機載雷達預警系統幫助的印度空軍並不遜色,但其缺乏深入中國腹地展開攻擊的能力。100架殲轟-7轟炸機成解放軍空軍王牌文章稱,除即將接受升級的69架米格-29和51架幻影-2000外,印度空軍(IAF)還擁有270架蘇-30 MKI主戰飛機。而且,還有用於執行地面攻擊任務的120架升級後的米格-27和108架「美洲虎」。目前,印度空軍共有852架戰機,是全球實力強大的空軍力量之一。與印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巴基斯坦空軍(PAF)僅擁有470架戰機,而其中能夠與蘇-30、升級後的米格-29及幻影-2000戰機相媲美的第四代戰機僅有42架F-16。此外,巴空軍還從中國訂購了36架殲-10B戰機。當前,巴空軍戰機的主體由舊式的幻影-3、幻影-5以及中國的F-7「空中閃電」戰機組成。而且,不久之後,巴空軍還有望以中國的JF-17多用途戰斗機(MRCA)替代其強-5攻擊機。JF-17戰斗機由中巴聯合研製,它由一台「卡里莫夫」(Klimov)RD-93發動機提供動力,空重為6,411公斤。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已經部署了2300架戰機,其中290架為殲-11及殲-10戰機,或能夠與蘇-30相媲美的4代及4.5代戰機。此外,中國還有100架蘇-30MKK和76架蘇-27SK多用途戰斗機。殲-11以蘇-27的機身為基礎,是一款具備空中優勢的戰機。另據推測,殲-10戰機則是在以色列「幼獅」戰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許多年前,以色列因迫於美國的壓力最終放棄了該戰機項目。以色列是中國獲得西方最新技術的主要通道。以色列人不但擁有先進技術,而且懂得如何吸收有價值的成分,而且與中國的宿敵——印度保持著良好的貿易關系。事實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還握有另外一張王牌。目前,中國已部署了100多架殲轟-7戰斗轟炸機,它的性能酷似美軍F-111戰斗轟炸機。殲轟-7轟炸機配備有兩台「斯貝」MK202發動機,其武器負重約為9000公斤,作戰半徑是1800公里,並且具備從中國新疆、西藏及雲南基地直擊印度內地的能力。此外,中國還擁有120架轟-6(H-6)轟炸機,該機由俄羅斯的圖-16轟炸機發展而來。轟-6戰機的武器負載比殲轟-7大,作戰半徑則同為1800公里。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政府已使這些轟炸機現代化——為它們配備了新的航空電子設備,並使其具備了空中補給能力,從而大大增加了這些戰機的航程。而在這一方面,印度空軍不具備任何可比性。解放軍能夠對印度內地進行嘗試打擊,但印度方面卻無力採取類似的行動,這為中國提供一種明顯的戰略優勢。不過,盡管解放軍空軍的力量著實強大,但印度空軍也決不平庸,而且其四代-四代半戰機同樣具備優勢。由於印度的這些戰機都配備了其最新引進的空中預警與控制系統(AWAC)並且具備了空對空補給能力,因此,它們便成為了印度空軍巨大的力量倍增器。然而,印度空軍或許足以防護印度的領空,並為其陸軍提供密切支援,但是它卻明顯缺乏對中國內陸進行深度打擊的能力。印度戰機無法深入中國腹地實施打擊文章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所有軍事、貿易及後勤中心都處於中國戰機的覆蓋范圍之內,而印度的戰機卻無法觸及位於中國腹地、擁有同等戰略意義的目標。印度政府認為,從大局來看,與印度相鄰的西藏和新疆所起到作用只是充當緩沖器。也就是說,印度針對那裡所發動的襲擊,無法造成與攻擊中國腹地產生相同的心理影響。這意味著,如果印度發起空中反攻,那麼其戰機必須能攜帶足夠多的負載,以便順利進入中國的中心地帶。不過,印度目前已擁有或正采購的多用途戰斗機並不具備這一能力。而且,即使獲得空中補給,訓練有素的飛行員也不可能再多5-6個小時,尤其是在高壓情況下。畢竟,人類的體力都有極限。盡管名義上印度空軍能夠往返北京,但是這並非一種實際的作法。這是因為通過精確發射諸如「布拉莫斯」等空射遠程巡航導彈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但前提是必須要有大量這樣的導彈。此外,印度導彈的有效載荷也相對較小。不過,也有報道稱,印度空軍日前已獲得了經喜馬拉雅山脈攻擊中國的能力。文章強調稱,而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在其位於新疆、西藏和雲南的前方基地則部署了大量的戰機。為獲得與之相匹敵的戰力,印度需要購買大量攔截機。這正是印度始終保留諸如「敏捷」(Tejas)等輕型戰斗機(LCA)概念的原因。而且,印度目前正在采購的戰機為多用途戰斗機,它可是一種重型、雙引擎、遠程戰斗機。迄今為止,印度空軍已從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和蘇霍伊航空集團公司訂購了220架蘇-30 MKI戰機,而且有望直接從蘇霍伊公司加購70-90架該型戰機,以填補其當前戰機庫存的缺口。蘇-30 MKI被認為是最先進且用途廣泛的四代半戰機。在演習過程中,該戰機的表現一貫優於其他同類戰機——如美國空軍的F-15「鷹」式戰斗機。蘇-30是一款大型戰機,其空重為17,700公斤,滿載重為38,800公斤,作戰半徑超過了2000公里。而且,盡管蘇-30體型較大,但仍異常靈活且機動性強。最後,文章稱,當前有關戰機采購的商談已然拉開序幕,並有望於2010年底結束。之後,評估最終結果的行動將隨即展開。不過,受高層官員調動的影響,該評估行動可能也會持續數年。到時,印度將經歷漫長且曲折的價格談判,而且,受政權更迭影響的不僅有印度還有其戰機供應國。因此,印度將花費大約10年的時間考慮相關問題,之後再下訂單。到那時,第五代戰機可能已進入全球軍隊服役.
Ⅳ 印度真的有能力同時打贏兩場戰爭么
印度聲稱同時打贏2.5場戰爭,顯屬吹牛壯膽。但,印度有幾項是不可忽略的:1. 印度同樣是人口大國,有的是人。2. 印度不僅有美利堅靠山,更有俄羅斯撐腰;俄羅斯是我中華的宿敵。3. 印軍的航母相當成熟,我軍才剛剛起步。4. 印度也是有核國家。5. 印度記仇心很強,62年的事迄今耿耿於懷。
近印度軍界多次揚言,要同時備打贏中巴二場局部戰爭,並聲稱著重加強它的防空系統,以及建立強大的炮兵打擊力量,這簡直是不自量力。首先從空中力量相比我們的空軍在近15年的現代化進程中取得了長足進步。目前,中囯空軍擁有約400架先進戰機,戰機總數2000餘架,與以前的龐大規模相比,盡管數量減少了,但解放軍已具備亞洲首屈一指的空中戰力,並且我國具有獨立的航空研發能力,如我國近年來自主生產的先進戰機,殲-10,殲-11B,以及空警2000,空警200預警機等等,其中殲-11B裝備了我國自主生產的WS-10A發動機,最大推力為7。913噸高空最大速度為2。35馬赫,戰斗半徑達1500公里。基本復蓋了包括新徳里在內的印度北部各主要城市,我們的戰機只要10分鈡,一個俯沖就到了新徳里上空,另外,印度空軍基本上沒有獨立自主的研發能力,所需軍機主要依賴俄羅斯,美國,以及以色列等國進口,所以印度空軍幾乎成了萬國牌的空軍,其另部件通用性差,而且主要另部件不能自主生產,仍需進口,因此維修較困難,故大大制約了空軍的戰鬥力。海軍,我國擁有60艘常規潛艇,5艘戰略核潛艇,8艘攻擊型核潛艇,28艘驅逐艦,52艘護衛艦,83艘導彈艇,77艘巡邏艇,22艘掃雷艦和84艘登陸艦,其中有20000噸的船嗚登陸艦,並且不包括年內即將下水的萬噸新型導彈驅逐艦,而印度海軍只有不超過12艘的潛艇,其中包括一艘從俄羅斯租來的核潛艇,以及一艘國產的核潛艇,(因核心技術不到位,此艇無法引成戰鬥力),讓印度引以為自毫的無非是一艘從英國買來的二手航母,由於老舊已無多大戰鬥力,其它艦艇除了近年來建造的幾艘護衛艦和驅逐艦外,都遠不足與我國海軍相抗衡,僅水下潛艇一項就夠印度海軍喝一壺了。至於陸軍,歷史上,印度陸軍就和我國陸軍不在一個層面上,1962年的邊界戰爭就是一個例證。就以它們提到的炮兵力量來說,丗界范圍內中國軍隊炮兵是首屈一指的,它擁有17700門牽引式火炮,自行火炮及火箭炮發射系統,至少包含了56個型號,與之相比就連印度的「乾爸」美國也僅擁有10種型號共8137門火炮,這僅是數量,而更是贏在質量上,如我們的「衛士-2D「箭炮射程為400公里,可復蓋印度新徳里(距我國300公里)及印度北部主要城市,如莫拉達巴徳,坎普爾,巴特那,昌迪加爾等等,一旦戰爭這些城市將都在射程之內,設想一下,在」衛士-2D「的地毯式飽和攻擊之下,印度小三是否要尿褲褲啦?另外在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射程和精度方面和我囯也不可同日而語。並且在印軍的士兵的士氣上,由於1962年被我軍修理怕了,使它產生了深深的畏懼感。戰爭中無論是指揮官或士兵就會底氣不足,而大大影響戰鬥力。綜上所述,印度方面鼓吹的,同時打贏與中巴的兩場戰爭,只是自欺欺人的笑話,以我看單是獨斗我「巴鉄」兄弟已是夠它喝一壺的了,印度想憑武力爭奪亞洲霸主只是夢想而已 望採納
Ⅵ 中巴空軍聯演為對付印度嗎
9月11日報道 。據「空軍發布」微博賬號9月8日報道,中國空軍和巴基斯坦空軍於9月7日至27日在中國境內舉行「雄鷹-Ⅵ」多兵(機)種聯合訓練。這是中巴兩國空軍第6次舉行聯合訓練。而境外媒體將這次演練定位為「針對印度」。不過,中國專家認為,此次演習的目的很明確,主要是在技戰術層面「互學互鑒」,針對印度的說法屬於過度解讀。
中方裝備發展非常快,帶動訓練理念不斷進步,使得戰術運用上進步明顯,巴方也能從中國空軍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Ⅶ 印度的軍事實力怎樣
印度軍事實力不可小覷,近日成功試射洲際導彈 烈火5 射程5000多公里,可覆蓋我國全境。並且近年印度軍隊改革不斷,軍費增長驚人,陸海空實力大增,但缺乏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和研發、維修體系,戰鬥力不強!
Ⅷ 中國空軍與日本空軍丶印度空軍丶越南空軍丶菲律賓空軍對比
中國空軍守土衛國誰也不怕。托陸基防空武器輔助 誰也不怕 但進攻不行 缺乏經驗
日本空軍本身就是島國 所以加重空軍 海軍投入 其空軍進攻能力不容小視 排在前幾位
尤其在美帝的扶持下 先進的戰機優先供應 加上有錢…………
印度空軍 裝備了俄式武器 美式武器 歐式武器 本身就是個大雜燴
多年的稱霸印度洋和中巴對峙 致使其空軍戰鬥力不差 【美俄出於制衡中國需要 對其提供先進武器】
但其自產能力不足 摔一架少一架
越來空軍 和菲律賓空軍 可以忽略不計
一頓導彈過去 其機場帶飛機 全部灰飛煙滅
沒打過 無法排名
Ⅸ 巴基斯坦每賣一加梟龍戰機(中巴共同研製),中國能得到多少利潤
3架梟龍年底交付,巴鐵狂賺1.3億美元,中國能分多少
根據美國MilitaryLeak網站3月23日報道,奈及利亞空軍將要在今年年底(預計為11月)接收首批3架中巴聯合生產的JF-17雷電/梟龍戰斗機。
自從奈及利亞新一屆政府上台以來,高度重視空軍建設。近日,奈及利亞空軍參謀長薩迪克·阿布巴卡表示,奈及利亞空軍將於今年年底接收首批JF-17雷電/梟龍戰斗機。2022年還將列裝A-29"超級杜卡諾"渦輪螺旋槳飛機。阿布巴在2月15日慶祝2079名新兵的畢業典禮上發表了這番講話。他說,在過去的四年半中,在奈及利亞聯邦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空軍戰備水平得到了極大地提高,可使用的飛機數量空前增長,飛機出勤率從2015年7月的35%上升到了2020年2月的82%。
自2016年起,奈及利亞開始積極推動JF-17項目,先後多次為其撥款,2016年底交付了1588萬美元的項目的首付款。2017年,又為JF-17采購項目劃撥了6768萬美元,在2018年再次提供了4700萬美元預算,共計1.3億美元。巴基斯坦經濟協調委員會(ECC)2019年3月宣布批准向奈及利亞出售三架JF-17。標志著JF-17項目取得巨大進展。之前奈及利亞空軍15架F-7Ni / FT-7Ni飛機中有三分之一在墜機事故中損失。目前奈及利亞空軍已訂購了3架JF-17,但為了替代或補充國內的老舊的F-7Ni戰機機隊;很有可能會繼續擴大JF-17雷電/梟龍戰斗機采購規模。
JF-17 Block-II對奈及利亞空軍來說是一次重大升級,JF-17雷電/梟龍戰斗機是20世紀90年代末期,應巴基斯坦空軍要求聯合研發的一款單發、單座、全天候多用途戰斗機。中國和共同投資,FC-1戰斗機採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如大邊條"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DSI)進氣道、"玻璃座艙"(座艙綜合顯示設備)和垂尾電子艙,貴州WS-13或卡里莫夫RD-93加力渦扇發動機提供動力,最高速度為1.8馬赫,中低空和高亞音速機動作戰能力突出。具有較好的截擊和對地攻擊能力,較大的航程、留空時間和作戰半徑,優良的短距起降特性和較強的武器掛載能力。JF-17雷電/梟龍戰斗機也是中國首次以整機技術出口方式授權境外生產的機型,目前巴基斯坦空軍已經裝備了近200架。是巴基斯坦空軍的骨幹力量,以一半的成本與通用動力公司的F-16戰斗機高低搭配。
奈及利亞空軍采購JF-17雷電/梟龍戰斗機,是對中巴研製部門的肯定。中巴雙發共同研發不僅深化了雙方友誼,而且更有利於打入國際市場。由於中巴雙方各對JF-17雷電/梟龍戰斗機擁有百分之50的知識產權,因此此次1.3億美元大單中國可以從中獲利至少一半。
Ⅹ 印度為什麼老是打不下巴基斯坦
因為現代戰爭的勝負不是靠軍隊多少、人員數量決定的,而是靠武器裝備、軍隊素質、指揮員和士兵的素質、戰鬥力等綜合因素決定的。
印度的工業體系不完善,軍工企業不發達,印度的武器裝備一直以來都靠進口,俄羅斯提供給了印度70%以上的武器裝備。印度買了俄羅斯的武器,但沒有這方面的技術人員,武器裝備出點問題,都需要找俄羅斯。
印度軍隊的總體素質不高,人們常說「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但現在僅靠四肢發達打戰肯定不行了,必須運用腦袋打戰。印度雖然有10多億人口,有140萬軍隊,但總體上文化素質都不高,還有不少數量的文盲。這樣的軍隊打起戰來,能打出什麼結果?現代戰爭中,武夫、莽夫吃不開了。
因為武器裝備靠進口,人員素質不高,導致戰鬥力不行。戰鬥力就是作戰能力,由人員和武器裝備的數量質量、編制體制的科學化程度、組織指揮和管理的水平、各種保障勤務的能力等因素綜合決定。
因為戰鬥力不行,印度軍隊與巴基斯坦軍隊發生沖突時,巴基斯坦軍隊肯定會找准印度軍隊的「軟肋」攻擊,打到印度軍隊的「七寸」。而且,印度軍隊沒有自信,哪怕占據優勢也很難轉化為勝勢,每次印巴沖突,雖然不都是印度軍隊失敗,但也很難說印度軍隊獲得了勝利。
(10)中巴多少架印度軍機擴展閱讀
同為南亞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發展程度其實差不多,印度有的巴基斯坦也都有,比如說核彈頭印巴都擁有。雖然在領土面積上,巴基斯坦沒有印度大,但軍事實力差不多。不過總體來說,印度要比巴基斯坦強大一點,這也是兩國綜合國力造成。
依靠進口武器的印度,在海軍方面擁有航母和和14艘潛艇,各型號其他艦艇70多艘,而巴基斯坦則擁有5艘潛艇和10艘其他護衛艦。空軍方面,印度擁有2000多千架飛機,大部分都是三代半戰機,而巴軍只有400多架戰機,而且印度還在積極采購更為先進的武器裝備。
陸軍方面印度3000多輛先進坦克,巴軍擁有2000輛性能不錯的T80和2300輛老師的輕型坦克,而且還擁有500多架武裝直升機,比印度多了一倍,都能趕上中國了。
在陸軍方面,巴軍要比印度的實力稍微好點,不過在實際作戰中,印度軍隊遠沒有巴基斯坦軍隊團結敢於拚命,再加上印度國內宗教信仰不同,大部分的精力要花費在解決貧富差距,宗教沖突等國內矛盾問題上,對於巴基斯坦全力以赴的戰斗只能靠邊站。
所以說,一個國家要想被尊重,一定要團結一致,國民生活水平也要提高,這樣才能有效對抗外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