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為什麼出現大規模抗議呢
新德里冬天的寒冷沒能阻止印度農民抗議的激情。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郊區,越來越多的印度農民在此集中,抗議政府今年通過的三大農業改革法案。
這些農民大都來自印度的北方邦、哈里亞納邦、旁遮普邦等。這些地區都是印度主要的農業產區,也是印度農業人口的主要分布區。從2020年11月下旬開始,成千上萬的農民開著拖拉機、坐著馬車、甚至徒步,向首都新德里進軍。農民預期他們關心的問題不會得到快速解決,出發時就准備好持久抗爭:干糧、炊具、帳篷、被褥等,隨身攜帶。在抗議的間歇,這些農民會就地生火做飯,晚上就睡在拖拉機上,或者蜷縮在簡陋的帳篷中,條件相當簡陋。但為了今後更好的生活,這些困難也就無所謂了。
印度農民如此大規模的抗議,要做到中規中矩,不越雷池,幾乎是不可能的。為引起政府的注意,這些農民已經數次試圖進入首都新德里,頻繁與當地警察不可避免地發生沖突。據印度媒體報道,在參加抗議的印度農民中,因為道路交通事故、寒冷、沖突等方面的原因,已有數十位農民喪生。
但抗議的農民沒有因有人傷亡而退縮。「我們不會回去,除非政府撤銷改革法案。」參加抗議的印度農民說。
(在孟買舉行的農民抗議集會)
為減少此次抗議事件的影響,印度政府相關部門已經和農民代表進行了至少10輪會談,但尚未取得結果。最新進展顯示,2021年1月,印度政府表示,可以暫緩農業改革法案實施18個月,但前提是農民代表必須和政府就法案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並提出解決辦法。印度政府總理莫迪2020年9月份在農業改革法案通過時,曾表示,這是印度農業產業發展的「分水嶺」,對於國家向前發展是「歷史性和必要的」。但農民代表對此不認同。「這事關我們農民的利益,政府為啥就不徵求我們的意見,就推出這些改革法案?」
盡管印度農民抗議運動已經歷時兩個月,尚未沒有看到平息跡象。而印度的其他一些農業產區的農民也開始對北方農民的抗議進行聲援。2020年12月份,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卡納塔克邦的農民分別在孟買等城市進行集會,呼應首都新德里的農民抗議運動。
B. 為什麼說印度是矛盾的統一體
除了宗教、種姓和貧富差距三個根本性矛盾以外,印度充滿漏洞的社會治安也給恐怖分子以可乘之機。印度的公共場所幾乎都是開放式的,很少有安全檢查。如印度的火車站入口沒有安檢人員,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火車上下車沒有檢票,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上下;市場、影院等場所維持治安的警察少得可憐。《印度快報》27日評論說,孟買恐怖襲擊事件充分暴露了印度的治安環境是何等脆弱、容易被突破,金融都市孟買尚且如此,其他地方更可想而知。評論稱,「印度是一個不設防的國家,這種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南亞研究學者胡仕勝也認為,這幾年,印度發生了大量的城市恐怖襲擊事件,但警方幾乎沒有破獲過真正的恐怖案件,而每次襲擊發生後,政府部門就會條件反射式地將巴基斯坦和外來的伊斯蘭極端組織指為嫌疑對象不免有推倭責任之嫌。胡仕勝表示,事實上,從近期的一些恐怖襲擊事件來看,有些已明確是印度教徒的極端組織所為,這對印度社會是一個非洲強烈的震動。
印度一直對自己是「最大民主國家」感到驕傲,並將其政治體制視為崛起的優勢,出於戰略考慮,西方國家也強調印度「民主國家」的特性。印度的民主體制也確實為印度現代化進程提供了保障,尤其是印度沒有出現南亞國家普遍存在的政變或軍管等問題,堪稱第三世界國家的「政治奇跡」。不過,頻發的恐怖襲擊事件表明作為解決社會矛盾、管理社會秩序的印度式民主,出現了問題。一位印度高管曾抱怨說:「我們現在的體制是:任何人只要寫一封信就能把正在進行的事情暫停下來。」由於各種政治力量相互制衡,印度政府配置社會資源能力受到抑制,中央政府缺乏權威,行動力較差。特別是近年來,印度中央和地方之間各自為政、相互扯皮的現象加重,導致政令不暢,難以統一意志、協調行動。
胡仕勝說,西方民主的引入打破了印度傳統的倫理道德,使得印度本來就細碎的各股社會力量都極力謀求自己的利益表達,因此,大民主的制度導致印度的上千種姓、各種宗教、不同民族、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勢力代表,選舉時,全國有400多個政黨,整個社會被碎片化了,從中央到地方都是聯合政府,小黨可以撬動大黨,別說是強有力了,連基本的社會管理能力都較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印度式民主,實際上令社會呈現出了無政府狀態,就像一盤散沙,對爆炸物、槍支的管控非常松,否則就無法解釋恐怖分子為何能堂而皇之地在火車站、五星級酒店猖狂發起襲擊了。
盡管印度社會矛盾在加深,但目前還看不出印度會發生劇烈社會動盪或陷入長期安全危機的苗頭。類似孟買恐怖襲擊這類事件在西方社會極可能造成巨大震撼,但在印度,還不足以撼動「大象堅穩的四足」。胡仕勝說,事實上,印度社會本身有各種社會矛盾的解庄閥,種姓制度客觀限制了人口的流動;宗教盛行的傳統讓印度人看重來世、寬容忍讓;民主政治制度可以表達自己的訴求和不滿……印度文化傳統中的出世、忍讓、寬容是深入印度民眾精神的,可以說,這個民族承受災難的能力非常強大。因此,在這么多的恐怖襲擊下,印度百姓照樣過自己的日子,國家該做什麼還做什麼,這種見怪不怪的社會力量也是維護印度社會穩定的一種特質。
C. 印度宗教沖突起源
宗教沖突其實根源是迷信的宗教信仰者的內心執著而生起嗔恨,都是一種偏執而無意義的行為。那些原教旨者所執著的或是慾望,或是自己的意識形態,或是自己的盲目執著,或是迷信的宗教習俗,都是希望別人放棄原來的東西而承認自己的思想,結果誰也不服就亂打了。
只有佛教能夠解釋人的心理病態,但是現在佛教在印度已經不流行了,只有很少的信徒。
印度教有很多神祗的崇拜,在伊斯蘭教中則視為偶像異端;印度的統治以前很分裂,很多邦國都是由伊斯蘭教教徒創建,自然統治者以伊斯蘭教為主,而印度教多是普通群眾的信仰,因此在管理和統治等歷史遺留問題上有很多積怨;再加上後期的殖民地統治者的挑撥和利用,因此矛盾很深。
D. 中國與印度中國的矛盾
總的來說,中印矛盾可以概括為幾個「T」。第一個「T」是「Territorial dispute」,邊界矛盾;第二個「T」是trade in
balance,貿易逆差和貿易摩擦矛盾;第三個是「Tibetan」,就是西藏問題;第四個,「Trust discredit」,也就是「戰略疑慮」。
印度對中國的戰略疑慮還是比較多的,因為它相比中國較弱,而中國發展比較快。90年代後期我們的GDP是它的兩倍,現在四倍都不止了,這樣確實難免讓它在心理上有所顧慮。印度的媒體,印度的所謂戰略家,尤其是退休軍官,他們的「中國威脅論」始終還是有市場的。
E. 中印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現在主要矛盾就是1962年爆發的中印邊境戰爭,這一事件一直影響到現在的中印關系,最核心的基點就是藏南歸屬問題,這一問題是英國長期對印度殖民遺留下的。藏南原本是我國的,但由於英國在印度期間長期對藏南和西藏進行騷擾侵襲,所以英軍撤走後這一帶就出現了中印邊境上爭議。藏南不同於西藏,藏南的溫度比較溫和能生長許多熱帶動植物,自然資源豐富;而且又是我國西藏的門戶,如果控制了藏南那麼換句話說就是掌握了進入西藏的大門,所以戰略意義十分重要!這也就成了印度與中國爭奪的原因。62年中印戰爭的起因印度先下達了開戰命令(及印度士兵遇到中國士兵後可自由射擊),在印度軍的緊逼下解放軍被迫展開反擊,因為高原反應等特殊原因解放軍採用了速戰速決的戰略,歷時幾個月就擊敗印軍還全殲當年八國聯軍中代表英國的「捷克連隊」,在戰勝後因為當時的補給和國情等眾多因素,我國選擇了撤軍,一方面不想與印度的關系僵化,還有自身的補給供應還有國情(60年中國與蘇聯關系惡化,在一段時間內影響了中國發展);另一方面我國還是想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邊境問題。如今印度在不通知中國的情況下又悄悄的對藏南駐軍,並在當地實行同化政策而且還使大量印度人移民與此,進一步的把事態升級。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在藏南問題上印度始終沒有顧及中國的感受也不尊重中國國家的核心利益,所以事端是印度先挑起的。 目前看主要是邊境問題引發的矛盾,未來可能是為了爭奪水源,不過這就有點遠了。
F. 印度有哪些社會問題
說到印度電影,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摔跤吧!爸爸》、《三傻大鬧寶萊塢》、《地球上的星星》……
印度是世界上重要的電影出產地區。近些年來在中國影院上映的印度電影也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關注。
《知乎》
印度電影在中國的票房持續火爆除了它具有印度特色,比如一言不合就跳舞。更重要的是,印度電影勇於反映印度的一些社會問題。那麼讓我們跟著這些電影來看,印度究竟有哪些社會問題。
01教育問題
印度跟許多國家一樣,有私立學校也有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在印度是主流。
印度的公立學校都是免費的。可是無論有錢還是沒錢的印度人都不願意把孩子送去公立學校。
印度實行的是「自願性教育」,有些貧窮的家長甚至不讓小孩子去上學,讓他們在家裡做家務甚至送去做生意。可這一切在印度都是合法的。
那麼印度的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差別究竟在哪裡呢?讓我們在電影《起跑線》的鏡頭里來一窺究竟。
《起跑線》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對暴發戶夫妻,他們有錢但是文化水平不高。
《起跑線》
他們同天下父母親一樣,希望自己的女兒可以不輸在起跑線上。
他們出錢又出力送女兒去參加各種培訓班,希望女兒能被最好的私立學校錄取。不過他們卻屢屢失敗。
最後不得已他們為了騙取窮人的錄取名額,一家人搬到了平民窟。開始上演了一幕幕的鬧劇。
私立學校環境優美,基礎設施甚至不亞於五星級酒店。全空調教室,純歐式食堂。連游泳池都是恆溫的。
《起跑線》
學校功課安排多樣化,進行的是不完全以升學為目的的教學。
《起跑線》
他們不提倡死記硬背。平時都是通過唱歌跳舞來學習知識,非常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
《起跑線》
試問這么好的學習條件,哪個家長不擠破了頭把孩子們往裡面送啊!
反觀公立學校基礎設施尚待完備。有的孩子上學沒有凳子就坐在毯子上。一個老師就要負責班裡孩子全部的教學科目。
《起跑線》
基本的衛生問題都讓人很堪憂。學校廁所的條件非常差。
《起跑線》
印度公立學校的學生很少,教師也非常稀缺。而且這些上公立學校的孩子百分之百都是出自平民窟的孩子。
教育的兩級分化,導致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而富人的孩子依舊是富人。這使得印度的階級矛盾越發的嚴重。
02語言問題
在印度,英語的普及度非常高。人人都以會說英語為自豪。
英語在印度代表的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是「階級」。
那麼如果印度人在印度不會說英語會被別人怎樣看待呢?讓我們從這部勵志大片《印式英語》來看看吧。
《印式英語》
女主莎希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不會說英語。
她被丈夫嫌棄。
女主每天在家做沉重的家務,等待丈夫回家。
可是丈夫卻不願意跟她說說話。
《印式英語》
女兒也嫌。
學校開家長會,女兒寧願騙老師媽媽病了,也不願讓她出現在同學面前給她丟臉。
《印式英語》
有一次莎希口誤錯把「爵士」說成了「查茲」。
父女倆相視一笑,彷彿莎希是個外人似的。
《印式英語》
莎希為了幫親戚籌備婚禮,獨自來到了美國。她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她想受到家人的尊重。她偷偷的報名了英語培訓班,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把英語口語練好了。
當她在婚禮上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時,立刻引來了眾人的矚目。尤其是他的丈夫,簡直驚呆了。
《印式英語》
因為英語,她受人排擠;也因為英語,她受人尊敬。多麼諷刺?
一個人的價值難道就體現在他所使用的語言上面嗎?這讓人反思。
03女性問題
眾所周知,印度是個重男輕女的國家。
根據最新人口統計數據,印度全國平均男女比例是1000∶927。首都新德里的男女比例僅為1000∶819,而名流薈萃、富人雲集的新德里南部地區則是全印男女比例差距最大的地方,男女出生性別比達到了1000∶762。
一個男女比例如此失衡的國家,會發生一些什麼荒誕的事情呢?
讓我們從印度電影《沒有女人的國家》來猜測一下吧!
《沒有女人的國家》
在影片的開頭就是一個殘忍的殺人鏡頭。一位父親親自將他剛出生的女兒放進了牛奶里,淹死了她。
《沒有女人的國家》
他這是謀殺!
在電影的這個村莊里,人們生下兒子就當寶貝養,生下女兒就殘忍的拋棄或者殺害。久兒久之女性越來越少。
村裡的男性娶老婆成為了一個家裡的頭等大事。財主老王五個兒子,各個光棍。後來財主老王用五萬元和五頭牛買了一個女孩子到他家裡來。這貌美如花的菇涼就同時嫁給了他五個兒子。
財主老王甚至自己獨享了女孩的初夜和第二夜,剩餘的五天就讓兒子們平均分配。
《沒有女人的國家》
這簡直不可思議啊!
然而這部電影最讓人感到惡心、痛恨的是,整個村莊的男子不約而同在牛棚里強奸了女主。
《沒有女人的國家》
印度是一個強奸大國,在2012年印度發生了一件震驚了全球的「公交車輪奸」事件。全球人民開始關注印度強奸案的頻頻發生。
根據一項公開的調查表示,印度有百分之五十一的男性和百分之五十五的女性認為:
家庭暴力在某些情況下是合理的。
引用知乎上一句奧巴馬的言論「不尊重女性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不尊重女性的國家是遲早要滅亡的,不尊重女性的人是不配被稱作人的。」
每個國家都會有相應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不是短時間就可以解決的。但我們仍然欣慰印度敢於直視社會問題,並用電影的形式來痛訴這些狀況。
印度電影在振奮人心的同時,也在悄悄的改變著這個世界。
勇於直視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期待印度更加美好的未來!
G. 印度首都騷亂已致32人死亡,印度人民如今存在的內部矛盾究竟有多嚴重
要說印度內部有哪些矛盾,那可以說非常的多,並且有一些矛盾已經到了那種非常嚴重的地步。首先眾所周知要知道印度是一個種族階級非常嚴格的國家,就比如說在這個國家那些擁有著高等姓氏的人有著非常大的權力,這些權利也就造就了他們在國內有著非常大的話語權,然後自然而然也就占據了非常多的公共資源。但是這些高等姓氏的人數是非常少的,所以這就導致那些低等姓氏的人大部分都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毫無公平可言。所以綜上所述,在未來的某些日子裡如果印度不把這些矛盾處理好的話,有可能會引發非常大的社會動亂,甚至有可能會直接在國內引發戰爭。
H. 印度內部矛盾那麼多、貧富差別大,為什麼還那麼和諧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GDP經濟方面的增長迅速,但是印度的貧富差距依然巨大,在印度的首府就有世界上最大的貧民窟。即使這樣平民與富豪生活在這樣一個區域里,還是那麼的和諧,之所以這樣,我覺得是和印度人先天樂觀的心態有一定的關聯。
回頭看一看我們自己就是因為沒有信仰的約束,所以人變得非常的自私,凡事都喜歡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不會為別人著想,遇見一些事情便放在心中耿耿於懷,自己都無法原諒,這正是我們每個人需要改變的地方。我們應該看到別人的長處學習,而不是一味的來挖苦人家,印度這個民族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I. 印巴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有歷史原因,有民族原因,也有伊斯蘭教與印度教積怨的原因。所謂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J. 印度國內矛盾達到極限,難道必須靠對外戰爭解決嗎
今天的印度國內矛盾已經到了政府不可收拾的程度,印度各種宗教矛盾,民族矛盾,種姓矛盾,貧富矛盾,種種矛盾疊加在一起已經到了納倫德拉·莫迪政府再也無法承受的臨界點,將近半個印度幾乎到了完全失控的地步,再加上軍事上發生的各種彈葯枯竭,許多進口的先進戰機、火炮和槍械的各種彈葯包括導彈奇缺,由於印度自己不能生產而靠進口,很久得不到補充,已經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這當口本不是與中國宣戰的最佳時機,完全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是撅起屁股准備挑選肉最厚的地方讓中國狠狠的踢上一腳,反正錫金那塊肉也是從中國挖過來的,印度軍隊不求獲勝,只求爭取到了國際輿論的同情,目的也就達到了,不信我脫了褲子你們看,屁股上的大紫腳印那就是中國攻擊印度的鐵證。從而武器裝備和彈葯上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無償援助,不花錢還能填補印度軍隊的虧空。納倫德拉·莫迪的底牌就是知道中國正在世界推行一帶一路的經濟建設,沒心思跟印度大打,就算惹急了也不會侵佔印度的領土。印度激怒中國,然後納倫德拉·莫迪在印度國內造聲勢說中國敵視印度企圖攻擊印度,把印度國內的各種矛盾順便轉嫁到中國的頭上,減輕印度政府的壓力,這就是納倫德拉·莫迪政府不斷招惹中國和巴鐵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