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的作文
這里只有點傣族的風俗
傣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孟連、景谷、新平、金平、元江、雙江等地,現有人口1075128人。主要從事農業。寺塔和竹樓、竹橋顯示出別具一格的建築藝術。傣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其先民漢晉時期被稱為「滇越」、「撣」、「擅」、「僚」、「鳩僚」,同時其分布地區亦被稱之為「乘象國」;唐宋時期被稱為「茫蠻」、「金齒」、「銀齒」、「白衣」等;元明時期被稱為「白衣」、「百夷」等;清以後被稱為「擺夷」或「擺衣」。「傣」為本民族自稱。按分布地區又有「傣力」、「傣雅」、「傣那」、「傣綳」、「傣端」等自稱,新中國成立以後根據本民族意願統一稱為傣族。此外,不同地區的傣族,因其風俗習慣、服飾特點的差異,分別被稱為「旱傣」、「水傣」和「花腰傣」。
傣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傣文來源於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原有傣力、傣那、傣綳、金平四種,現通行西雙版納和德宏兩種文字。
美麗的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我國西南邊陲,這里聚居著傣、哈尼、布朗、基諾、拉祜、瑤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唐宋時期屬南詔、大理地方政權管轄;宋淳熙年間(公元1180年),傣族首領叭真以景洪為中心,建立了名為「景龍金殿圓」的勐泐地方政權;元朝設車里軍民總管府;明清改為車里宣慰司;民國時期設立思普沿邊總局,後改為思普殖邊總辦公署;1953年1月23日建立自治區,1955年6月改為自治州,轄有景洪、勐海、勐臘三個縣,總面積為19220平方公里。
相傳有個叫帕雅拉吾的傣族首領,為了捉到一隻金色的鹿,翻過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座高山,蹚過了九千九百九十九條大河,眼前現出一泓美麗的金湖,金鹿躍入金湖,剎時湖面蓮花盛開,湖邊林木蒼翠,百鳥啼鳴。帕雅拉吾深深地愛上了這「美好而神奇的樂土」——勐巴拉納西,這就是今日的西雙版納。西雙版納,傣語意為「十二千田」。「西雙」即十二,「版納」為一千塊田。公元1570年,車里宣慰使刀應勐將其管轄區域劃成十二個田賦單位,每個「版納」為一份田賦額。後來,他又以此為基礎,建立了十二個行政區。
西雙版納風光旖旎,物產豐富,生長著兩萬多種植物,僅熱帶高等植物就有大約5千種,佔全國總數的六分之一。這里不僅是植物王國,也是天然動物園,有珍禽異獸200多種。同時也是「南葯之鄉」、「普洱茶」的原產地。
有趣的傣語地名
類似「西雙版納」這樣的傣語地名在傣族地區多不勝數,但其漢語字面意義與其實際含意相差甚遠,所以對這些地名千萬不能望文生義,「勐龍飛龍沒有龍,弄島冰島未見島,姐告姐相非姐妹,南京不是石頭城」的打油詩就是對這種狀況的說明。傣語「龍」是大,勐龍、飛龍是「大壩子」、「大樹蔭」;「島」為青苔,弄島、冰島是「長青苔的水塘」和「長青苔的角落」;「姐」為城,姐告、姐相是「老城」、「寶石城」;雲南省鎮源縣有南京鄉、南京街,瑞麗縣有南京里,其實傣語中「南」為江河、水源、「京」為吃,「里」為好,「南京」就是有水吃的地方,「南京里」就是有好水吃的地方。
西雙版納州府所在地景洪,是黎明之城的意思,「景」為城鎮,「洪」為黎明。傳說佛主釋迦牟尼四處巡遊傳教,當抵達該地時,正是夜盡天曉,雄雞啼鳴的時候,於是佛主便將此地命名為「黎明之城」。佛祖繼續前行,走到今景洪庄洪路時,正值早餐時分,於是便有:「庄洪路」之稱。「庄洪路」為傣漢語混用地名,「庄洪」為傣語,意為頭道餐即早餐,「路」是漢語。佛主繞過勐養蹬上基諾山的曼坡時,回首眺望,發現還有一小塊地方自己沒有走到,於是驚呼「勐養囡!」——還剩下一小塊地方!此地便有了勐養或小勐養之稱。「勐」為地方,「養」為剩餘,「囡」為小。以上地名來源於佛教,不難看出傣族人民對佛主的敬仰與崇拜之情。
還有一些與環自然境、物產資源有關的傣語地名。嘎棟區的曼濃罕,意為「金湖寨」。「曼」為寨,「濃」為湖,「罕」為金子。據傳,此地原有一湖,常有金馬鹿前來飲水,遂得此名。這便讓人聯想到帕雅拉吾追逐金鹿來到神奇的西雙版納的傳說,也許這里就是當初金鹿躍入的金湖吧。勐海縣的勐混,意思是河水倒流的地方,「勐」是地方,「混」是倒退。勐混縣境內有一條河叫南混河,意思是轉道而流的河。傳說南混河原本從格朗河流向東南,佛祖經游此地,用神杖向西一指,河水便轉道向西倒退流去。於是就有了「南混」、「勐混」之稱。還有勐臘,意為產茶之地;勐侖,意為軟石之地;磨黑,意為「鹽井」;磨整,意為「鉛井」等等。
習俗/禮儀
傣族人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亂著頭發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曬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等佛家聖物。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屆時要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潑水節期間,除酒、菜要豐盛外,各種傣族風味小吃也很多。傣族較重要的節日還有關門節、開門節,均為小乘佛教節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內容與活動都和當地漢族一樣。
在西雙版納傣族中,一家蓋房,全寨都要來幫助,新房落成要賀新房,先上樓的是小夥子,抬著牛頭,唱祝福歌,壯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婦女抱被褥,姑娘們端著飯菜依次而上,然後在火塘上支好三腳架,擺上桌子,置酒備菜,唱賀新房歌,鄉親們還要給主人送一些象徵吉祥的禮物。
傣族還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人稱為「去拉曼」,意思為保護神,每年要祭拜兩次,栽秧前祭拜是為了祈求豐收,秋收後祭拜是為了感恩。各家備貢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內,待念完祭詞後,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員,要用雞、酒和臘肉條供奉社神。在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龍樹、龍神,元江傣族每年農歷三月祭龍樹時,全村要殺紅牛,殺前在紅牛身上用白灰畫成花紋,還要在牛身上披紅綠布。同月還要殺豬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婚俗
「趕擺黃燜雞」是西雙版納男女青年以食傳言的求戀方式,即姑娘把黃燜雞拿到市場上出售,如果買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會主動拿出凳子,讓其坐在自己身旁,通過交談,如雙方情投意合,兩人就端著雞,拎著凳子到樹林里互吐衷情;如買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會加倍要價。
「吃小酒」,在男女訂婚時,男方挑著酒菜去女方家請客,當客人散去後,男方由三個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個女伴,共擺一桌共飯。「吃小酒」講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熱的;第二道要鹽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熱、深厚和甜蜜。 新房落成要賀新房,先上樓的是小夥子,抬著牛頭,唱祝福歌,壯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婦女抱被褥,姑娘們端著飯菜依次而上,然後在火塘上支好三腳架,擺桌置酒備菜,唱賀新房歌,鄉親們還要給主人送一些象徵吉祥的禮物。
婚禮之日雙方家裡都要舉行婚禮,大都先在女家進行。婚宴時,席桌上要鋪上綠色的芭蕉葉,菜餚有象徵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線儀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線繞過雙方的肩,又用兩根白線分別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徵純潔,然後由高齡老人將糯米飯捏成三角形蘸上鹽,置於火塘上的三腳架的頂點上,任其火燒後自然脫落,象徵愛情像鐵一樣堅實。
服飾
傣族有"旱傣"、"水傣"、"花腰傣"之分,其不同的裝飾代表著其支系的服飾文化。尤其是新平"花腰傣"服飾和金平清代傣族服飾很有文化價值。
傣族服飾淡雅美觀,既講究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頗能體現出熱愛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各地男子的服飾差別不大,一般常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以白布、水紅布或藍布包頭。
傣族婦女的服飾,因地區而異。西雙版納的傣族婦女上著各色緊身內衣,外罩緊身無領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統裙,長及腳面,並用精美的銀質腰帶束裙;德宏一帶的傣族婦女,一部分也穿大統裙短上衣,色彩艷麗,一部分(如潞西、盈江等地)則穿白色或其它淺色的大襟短衫,下著長褲,束一綉花圍腰,婚後改穿對襟短衫和統裙;新平、元江一帶的"花腰傣",上穿開襟短衫,著黑裙,裙上以彩色布條和銀泡裝飾,綴成各式圖案,光彩耀目。各種傣族婦女服飾均能顯出女性的秀美窈窕之姿。
傣族婦女均愛留長發,束於頭頂,有的以梳子或鮮花為飾,有的包頭巾,有的戴高筒形帽,有的戴一頂尖頂大斗笠,各呈其秀,各顯其美,頗為別致。
食俗
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民間認為:粳米和糯米只有現吃現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習慣用手捏飯吃。 所有佐餐菜餚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歡吃干酸菜,據說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餚,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於消化。
日常肉食有豬、牛、雞鴨,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內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雞、燒雞,極喜魚、蝦、蟹、螺螄、青苔等水產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餚。烹魚,多做成酸魚或烤成香茅草魚,此外還做成魚剁糝(即用魚烤後捶成泥,與大芫荽等調成)、魚凍、火燒魚、白汁黃鱔等。吃螃蟹時,一般都將螃蟹連殼帶肉剁成蟹醬沾飯吃,傣族稱這種螃蟹醬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產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雙版納還有一種苦筍,因此傣族風味中還有一種苦的風味,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餚是用牛膽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冷盤拼盤。
傣族地區潮濕炎熱,昆蟲種類繁多,用昆蟲為原料製作的風味菜餚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構成的一個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鱉、螞蟻蛋等。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數不高,是自家釀制的,味香甜。茶是當地特產,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喝時只在火上略炒至焦,沖泡而飲略帶糊味。嚼食檳榔,拌以煙草、石灰,終日不斷。 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湯鍋、豬肉乾巴、腌蛋、干黃鱔等。
節慶
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公歷四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堆沙、潑水、丟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歡等。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潑水節期間,除酒、菜要豐盛外,各種傣族風味小吃也很多。較重要的節日還有關門節、開門節,均為小乘佛教節日。
傣族的天文歷法
西雙版納傣族常用的算術叫「維薩算」,受漢族的影響較多,也有其它民族的影響。傣文算術書中的乘法口訣,有從漢族口訣翻譯的,也有其它民族的;使用時要用本民族語言。傣族算術沒有加、減、乘、除符號;計算方法是從左至右,邊計算,邊將已計算過的數碼擦掉,最後剩下得數。善於計算又懂得歷法的人,能用這種方法准確地推算出閏年、閏月和日月食。�
傣族把歷法叫「祖臘薩哈」或「薩哈拉乍」,有很多記載和研究歷法的書籍。常見的歷法書有兩種:一種是推算節令時間的,其中列有很多表格,把很多年歷書的主要內容都排列在上面;另一種是年歷。傣歷和公歷紀元相差638年,即公歷的639年為傣歷的元年。傣歷以六月為歲首,至第二年六月為一周年,由於閏年和閏月,年節在六月的哪一天不固定,有時也可能延至七月。傣歷年節要過三天或四天,第一天為除夕,是即將過去的一年的最後一天,第三天或第四天為新的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其餘的一天或兩天既不屬舊的一年,也不屬新的一年。傣歷有閏年,也有閏月,平年十二個月,單數月為大月,每月三十天;雙數月為小月,每月二十九天,一年共三百五十四天。每隔三至六年閏年一次,固定在八月,這年八月為三十天。閏月是兩年或三年一閏,十九年七閏,固定閏九月,是三十天,這一年又稱雙九月。傣歷的一月稱登景,二月稱登甘。傣歷是按月亮的圓缺周期為一個月的。因此,每個月的日序和漢族農歷的日序基本一致。傣歷還把每個月的上半月的每天依次叫做月上一日,月上二日……;把下半月的每天依次叫做月下一日、月下二日……。十五日月亮圓稱登柄,月末一日稱登達。傣族一月為四周,每周有七天或八天的計日法。傣歷和農歷一樣,用干支紀年和紀日;不過傣族十二地支所代表的對象和漢族不完全相同,如「子」不以表鼠而代表大象,「辰」不代表龍,而代表蛟或大蛇。�
傣族根據當地氣溫特點,把一年分為三個季節,傣歷一至四月為冷季,五至八月為熱季,九至十二月為雨季。實際上一年明顯地只分旱季和雨季。德宏、耿馬、新平、元江等地,主要使用漢族的農歷。
2. 印度為什麼不建廁所:印度人都露天排便
由於大部分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教義要求信徒如廁要遠離住所及用作沐浴或飲用的水源,因此多達47%信奉印度教的家庭都不設廁所,且在公眾地方如廁已成為印度人的習慣。
在《摩奴法典》中規定了如廁的地點和方法。比如,不要在路上、灰燼上或養母牛的場所中大小便;也不能在犁過的耕地、水中、焚化壇及山上,寺廟廢墟、蟻巢或有生物棲息的洞穴中。
排泄時,決不要注視被風吹動的事物,或注釋火、婆羅門、太陽、水及母牛。用樹枝土塊、樹葉枯草等東西蓋住地面後,為保持清潔,應緘默不語,並裹緊衣物並蒙頭排泄。白天大小便時要面向北,而夜間則面向南。黎明和薄暮也為白晝。
(2)印度人為什麼要住吊腳樓擴展閱讀:
從體系層面說,經濟學家們已經指出創新擴散的兩大主要動力就是工業效用和消費者接受度。在廁所這個問題上,這兩者都存在明顯問題。
從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晚期,印度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經濟改革。在一場自上而下獲得中央財政支持的農村衛生設施計劃中,全國上下開始大建免費廁所。但是計劃天真的以為,只要有廁所,人們就會上。可計劃中的所謂受益者覺得根本沒必要建廁所,也不想用廁所。
進入新世紀以後,印度政府開始醒悟了:要想修廁所,先要培養如廁習慣。現在,國家還是會出資,不過變成支持公私合作的方式,其中涉及有NGO、小額信貸公司和其它其它社會企業,這些組織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如廁教育活動。
3. 東南亞的高架屋建築材料民居特點
建築材料一般為竹子、木頭等當地常見植物,因為就地取材原則,也因為當地氣候濕潤炎熱,磚瓦之類的房屋,既不通風又不耐潮,民居特點為,多為高架屋、吊腳樓,上層住人、下層養牲畜,雨季發洪水時,就使用船這種交通工具。
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因位於中國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細長部分叫馬來半島。馬來群島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共有兩萬多個島嶼,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東帝汶、汶萊和菲律賓等國。
(3)印度人為什麼要住吊腳樓擴展閱讀:
亞洲的東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義:
一方面它是亞洲緯度最低的地區,是亞洲的赤道部分;
另一方面它正扼亞澳之間的過渡地帶,這在氣候和生物界均有明顯的反映;本區也是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交匯地帶,這種地理位置使東南亞具有濕熱氣候,並形成繁茂的熱帶森林,是本區與周邊其他區域的根本差異。東南亞在構造地形上可分為兩大單元。
一是比較穩定的印度-馬來地塊。
二是地殼變動比較活躍的新褶皺山地。具有赤道多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兩種類型,自然植被以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為主,可分為兩個亞區。
4. 哪個民族不吃牛羊肉
苗族、傣族、壯族不吃牛肉;沒有不吃羊肉的民族。
苗族的主要自然崇拜對象有天、地、日、月、巨石、大樹、竹、山岩、橋等。在雲南的金平麻栗坡等地的一些苗族中,每當農作物抽穗時都要祭「天公地母」,祈求天地使農作物豐收,這是苗族崇拜天、地的遺跡。
苗族中還十分盛行祖先崇拜。黔東南地區的苗族從最早崇敬楓木、蝴蝶轉為崇敬人類的始祖姜央,認為他是苗族的祖先,每個鼓社都設「鼓石窟」,供奉「央公」、「央婆」;湘西苗族崇拜的始祖是「儺公」、「儺母」。
為了祈求祖先神靈的庇佑,各地都有規模較大的殺牛祭祖活動,如黔東南的鼓社節,銅仁、松桃叫「吃牛」或「椎牛」,黔西南和安順、鎮寧等地叫「砍牛」。
湘西有「還儺願」,祭祀「儺公」、「儺母」。每逢節日,苗族群眾也都要舉行祭祖儀式。許多苗族地區,家家堂屋正中都供有祖宗牌位,平時天天祭祀 。
5. 印度人為什麼總覺得我們窮當地建築是什麼樣的
旅遊是一件打破認知的事情,人們常常會在旅途中了解一個地區乃至國家的真實樣貌,這可能和我們的印象既然不同。而隨著中國遊客國外旅遊的火熱,我們也知道了非洲並非都是原始落後的,當地也有發達的城市存在,我們也知道歐洲也不是完全舒適安康,同樣也有落後貧窮的地區,可以說隨著海外旅遊的熱度增加,我們國人的世界觀也更加具體清晰,不過中國人對這個世界正在逐步了解,但有一些國家卻始終對我們懷有比較傳統的印象,就比如這個國家的人就對中國的觀念一直都沒怎麼改變。
所以這些建築和火車,也就成為了印度人最驕傲的地方,再加上印度悠久的文化,給予了印度強大的民族自信心,也正因為如此,再加上印度人對中國並不熟悉,才會有這樣的印象吧。
6. 世界各地的房屋特點
中國各地的居住建築,又稱民居。居住建築是最基本的建築類型,出現最早,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由於中國各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情況不同,各地民居也顯現出多樣化的面貌。
中國漢族地區傳統民居的主流是規整式住宅,以採取中軸對稱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後兩院,居中的正房體制最為尊崇,是舉行家庭禮儀、接見尊貴賓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內,以游廊相連接。北京四合院雖是中國封建社會宗法觀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築上的具體表現,但庭院方闊,尺度合宜,寧靜親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間。華北、東北地區的民居大多是這種寬敞的庭院。
堂屋和土樓
中國南方的住宅較緊湊,多樓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積長方形天井為中心的堂屋。這種住宅外觀方正如印,且樸素簡潔,在南方各省分布很廣。
在閩南、粵北和桂北的客家人常居住大型集團住宅,其平面有圓有方,由中心部位的單層建築廳堂和周圍的四、五層樓房組成,這種建築的防禦性很強,以福建永定縣客家土樓為代表。在中國的傳統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樓獨具特色,有方形、圓形、八角形和橢圓形等形狀的土樓共有8000餘座,規模大,造型美,既科學實用,又有特色,構成了一個奇妙的民居世界。
福建土樓用當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單屋,繼而連成大屋,進而壘起厚重封閉的「抵禦性」的城堡式建築住宅——土樓。土樓具有堅固性、安全性、封閉性和強烈的宗族特性。樓內鑿有水井,備有糧倉,如遇戰亂、匪盜,大門一關,自成一體,萬一被圍也可數月之內糧水不斷。加上冬暖夏涼、防震抗風的特點,土樓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襲,繁衍生息的住宅。
少數民族居住建築
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居住建築也很多樣,如西北部新疆維吾爾族住宅多為平頂,土牆,一至三層,外面圍有院落;藏族典型民居「碉房」則用石塊砌築外牆,內部為木結構平頂;蒙古族通常居住於可移動的蒙古包內;而西南各少數民族常依山面水建造木結構干欄式樓房,樓下空敞,樓上住人,其中雲南傣族的竹樓最有特色。中國西南地區民居以苗族、土家族的吊腳樓最具特色。吊腳樓通常建造在斜坡上,沒有地基,以柱子支撐建築,樓分兩層或三層,最上層很矮,只放糧食不住人,樓下堆放雜物或圈養牲畜。
北方窯洞和古城民居
中國地域寬廣、民族較多,各地民居的形式、結構、裝飾藝術、色調等各具特點。在此,主要介紹一下個性鮮明的北方窯洞和古城內的民居。
中國北方黃河中上游地區窯洞式住宅較多,在陝西、甘肅、河南、山西等黃土地區,當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內開鑿橫洞,並常將數洞相連,在洞內加砌磚石,建造窯洞。窯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涼,節省土地,經濟省工,將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有機結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築形式,滲透著人們對黃土地的熱愛和眷戀。
此外,中國還有保存較完好的古城,這些古城內均有大量的古代民居。其中,山西平遙古城和雲南麗江古城均在199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平遙古城是現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古縣城,是中國漢民族中原地區古縣城的典型代表。迄今為止,這座城市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其建築格局與風貌特色大體未動。平遙是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建築、藝術等方面歷史發展的活標本。
始建於南宋的麗江古城是融合納西民族傳統建築及外來建築特色的惟一城鎮。麗江古城未受中原城市建築禮制的影響,城中道路網不規則,沒有森嚴的城牆。黑龍潭是古城的主要水源,潭水分為條條細流入牆繞戶,形成水網,古城內隨處可見河渠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
7. 印度人為什麼家裡有床不睡,晚上卻躺在屋頂上
印度人也很有“情調”,家裡有床不睡,晚上躺屋頂數星星看月亮
世界太大,有很多事物都值得我們去發現,有很多有意思的生活方式值得我們去體驗,而“旅遊”便能幫助我們大開眼界,打開內心世界的大門,去經歷和接納世間萬物。盡管很多人和事都不為我們所理解,但所能見識一番,也算能充實我們內心。今天我們又要聊到印度,來說說他們可愛的一面,據說他們也很有“情調”,晚上不睡在家裡的床上,而爬到屋頂躺著,數星星看月亮,想想也是詩情畫意呢。
其實對於居住在炎熱地區的朋友應該很能理解他們的處境,若是酷暑天沒有空調或電扇,哪裡睡得著呢?印度貧苦人家都沒咱們這么好的條件,睡在屋頂也是理所當然了。只是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真的在某些不眠夜,看著夜空發呆,去賞月數星星呢?或許也會想著要怎麼慢慢將生活改善吧!
8. 古人的各種住房
我是學旅遊的,這是我的必修課之一
中國古代建築發展經過了幾個歷史階段:
(1) 原始住居與建築雛形的形成
早在五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國原始人就已經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為棲身之所.到了新石器時代,黃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黃土層為牆壁,用木構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進而發展為地面上的建築,並形成聚落。長江流域,因潮濕多雨,常有水患獸害,因而發展為桿欄式建築。
據考古發掘,約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國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構築木架房屋(如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木構架的形制已經出現,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與功用不同而有圓形、方形、呂字形等。這是中國古建築的草創階段。
(2) 中國古代建築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潮
秦、漢五百年間,由於國家統一,國力富強,中國古建築在自己的歷史上出現了第一次發展高潮。其結構主體的木構架已趨於成熟,重要建築物上普遍使用斗栱。屋頂形式多樣化,廡殿、歇山、懸山、攢尖、囤頂均已出現,有的被廣泛採用。制磚及磚石結構和拱券結構有了新的發展。
(3) 傳統建築持續發展和佛教建築傳入
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時期,此期間,傳統建築持續發展,並有佛教建築傳入。東漢時傳入中國的佛教此時發展起來,南北政權廣建佛寺,一時間佛教寺塔盛行。這就使這一時期的中國建築,融進了許多傳自印度(天竺)、西亞的建築形制與風格。
(4) 中國古代建築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高潮
隋、唐時期的建築,既繼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來影響,形成為一個獨立而完整的建築體系,把中國古代建築推到了成熟階段,並遠播影響於朝鮮、日本。
(5) 宋、遼、金時期建築的發展與《營造法式》的頒行
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朝廷頒布並刊行了《營造法式》。這是一部有關建築設計和施工的規范書,是一部完善的建築技術專書。頒刊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對宮殿、寺廟、官署、府第等官式建築的管理。書中總結歷代以來建築技術的經驗,制定了「以材為祖」的建築模數制。對建築的功限、料例作了嚴密的限定,以作為編制預算和施工組織的准繩。這部書的頒行,反映出中國古代建築到了宋代,在工程技術與施工管理方面已達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水平。
(6) 中國古代建築發展史上的最後一個發展高潮
元、明、清三朝統治中國達六百多年,元代營建大都及宮殿,明代營造南、北兩京及宮殿。在建築布局方面,較之宋代更為成熟、合理。明清時期大事興建帝王苑囿與私家園林,形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造園高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些民族所居住的地域,由於東西南北的自然環境不同與氣候條件的差異,也由於不同地區各自產有不同的建築材料,所以世代以來,他們便依自然條件與可能提供的材料,按照各自生產和生活的不同需要與習慣,創造了互不相同的建築,並在長期發展中形成各自的建築做法與建築風格。
在北方黃土地區,古代人們利用黃土的特性,或用土坯,或夯土築牆,以此築成房屋,或構築成窯洞作為住居。後來又用黃土燒制磚瓦,用以蓋房既方便又耐久。
http://www.gootrip.com/gootrip/_20mole/mdd/html/2007-07-04/mdd_1897.shtml(延安窯洞)
在南方,氣候潮濕多雨,人們便以竹木為建築材料構築房屋居住。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地處亞熱帶,常用竹木搭成桿欄式建築。
http://travelguide.tripc.com/travel_image/11716/17663/1(木桿欄式建築——吊腳樓)
青藏高原,少雨乾旱,晝夜溫差大,則多砌築厚牆式平頂碉房。
http://www.tibetinfor.com/tibetzt/building/doc/pic02.htm(藏南碉房)
蒙古族地區,依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習慣而搭制帳蓬式住房(蒙古包)
http://www.m6auto.com/bbs/viewthread.php?tid=87649&page=2
西部伊斯蘭教建築則喜歡採用尖拱形建築
http://www.86art.net/sj/ys/jz/200709/20070923234029.html
—————————————————————————
另外:再給你介紹兩個網站,希望能有幫助:
http://ke..com/view/125677.htm(中國古代建築)
http://www.chinake.com/article/1/78/433/2007/20070520113135.html(中國民居)
9. 六年級下冊探索與規律第四大題第五小題
32.65.3265
補充:
人教版 六年級下冊 語文 配套練習冊答案
1 文言文兩則
我會畫1 zhuó 2 yú 3 cāng
我會選1 C B A C C C D
我知道1 C 2 B
精彩回讀 (一)1.專心致志 鴻鵠 2. 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學生雖然也在聽弈秋講課,心裡卻一直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來。 3.專心致志 三心二意 4.《學弈》 學習應該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二)1.到 熱水 2.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涼涼的,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3. 車蓋 盤盂4.B
跟進閱讀1.子貢說;「我不想別人強求我干某些事,我也不願意強迫別人干什麼事。」2.孔子說:「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發出命令,大家也會照著你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是發出了命令,大家也不會聽你的。」3.一隻蚌剛張開殼曬太陽,一隻鷸伸出嘴想吃蚌肉,蚌合上殼夾住了鷸。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有蚌。」 蚌說;「你的嘴今天不出來,明天不出來,就會有鷸。」漁翁看見了,把它們全捉走了。成語: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2 匆 匆
我會畫 kōng jǐn báo fù zhuǎn jì
我會寫 挪用 蒸發 茫然 赤裸裸
我會選 1.B 2.A 3.C
精彩回讀 2.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們,是他們自己逃走了 3.對時間的流逝感到迷茫、無奈、悵然若失。
跟進閱讀 1.shùn jiè zhì 2.即逝 奔流 且過 流傳 輝煌 時間 光陰 愛護 3.孔子 4.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 5.時間能給人帶來智慧與力量;時間是有限的,稍縱即逝;時間用金錢買不到,用地位留不住。
3桃 花 心 木
我會寫 秧苗 枯萎 勃勃生機 鍛煉
我會填 特別 高大 高尚 百年 幼小 巨大
我會查 田 7 fān 2 蕃茄 牙 8 yǎ 3 雅緻
精彩回讀 1.苦口婆心 乾枯 依靠 磨練 2.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難。 3.因為種樹人盡量讓樹木適應環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讓樹木經得起風吹雨打的鍛煉,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以便深深的扎跟,茁壯成長。 4.樹人 只有經得起生活的磨練和考驗的人,才能成為堅強的人,有作為的人。
跟進閱讀 2.輕視,看不起。 牢牢記住。 4.(1)可以看出野百合要開花的信念是多麼堅定。 (2)說明野百合從想開花到真正開花經歷了許多磨難,經過了很長的時間。
4頂 碗 少 年
我會填 縣 現 羨 線 優/幽 悠 憂 優 恭 攻 功 躬
我會選 劃掉:yí zháo fú jiā jiū he lòu lie jié
我知道 1.座無虛席 2.驚心動魄
跟進閱讀 2.客戶 精神 版面 堅定 十足 積極 3.因為克拉堅信自己能夠說服那些客戶,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再加上他的堅持不懈,所以,他成功了。 4.有困難不要害怕,把它當成考驗去克服。 5.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
5 手 指
我會選 yǎo qǔ zhuàng bó chā zèng
我會找 機靈 姿勢 堅硬 偉大 簡單 強大
精彩回讀 1.處於尊貴的地位,過著富裕的生活。2.因為……所以……
跟進閱讀 1.注目 危坐 凜凜 盤攏 2.zhú jǐ chì 3.它特殊而引人注目 4.使緊張的演劇變成了和樂的閑談,使主客關系親密起來,交情深入了一步。 5.(1)一堆牛糞 裝 (2)正襟危坐 專心應對 「久仰久仰」 「豈敢豈敢」 演劇 (3)小山坡 貴客的天官賜福的面孔上露出一個威風凜凜的貓頭
第一單元綜合練習
一、挪移 枯萎 優雅(幽雅) 幸而
二、劃去: zùn fǔ hé báo shà chù
三、1.學步 天 地 虛席 語 心 勃勃 可 何 2.衰竭 3.聖賢 4.千曲 識器
四、1.只有 才 2.盡管 但是 3.如果 就
五、1.加了「呢、罷」等語氣詞,使情感的抒發更充分。 2.去掉「傳說」。 3.舞蹈演員的手指常做蘭花狀。
六、(一)1.辯論,爭論 原因 認為 (二)1.歉疚的微笑,不失風度的鞠躬 獃獃的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少年從未遇到過連續失誤兩次的時候,不要知道怎麼辦才好了 2.屏住氣,目不轉睛的盯著他頭上的碗 沒有一絲氣息,有些女觀眾捂住了眼睛 觀眾們緊張到了極點 3.表演的難度很大。 4.突出表演難度大和少年的努力堅持。
七、1.「 , , ,《 》 。 , , 。 , , 。」2.A 3.沒有,因為他覺得有的是時間,不用急著做。
6 北 京 的 春 節
我會寫 翡翠 逛街 熬粥 鞭炮 雜拌 初旬 臘八蒜
我會填 1.截然不同 2.萬象更新 3.張燈結綵
我會查 tōng 辶 ③ jié 戈 ①
我知道 農歷一月一日 農歷一月十五日 農歷五月五日 公歷四月五日 農歷八月十五日 農歷九月九日
我會補 1.不是 而是 2.雖 可是 而且 3.即使
精彩回讀 1.詞:一律 清一色 都是 通通 好處:避免詞語重復造成的句子呆板僵硬,可使句子生動准確。 2.《紅樓夢》:賈寶玉 林黛玉 薛寶釵 《水滸傳》:林沖 宋江 武松 3.喜歡。「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快樂幸福。 4.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
跟進閱讀 2.(1)列舉內容的省略 (2)列舉內容的省略 (3)解釋說明 4.時間順序。 除夕和大年初一寫的很詳細,而過年的准備工作和初二及初二以後的日子簡寫。這樣可以直接詳細的表現春節的熱鬧情形。
7 藏 戲
我會選 xiào ē yì lái shì hōng
我會寫 1.世界上沒有幾個劇種是帶著面具演出的。 2.我看了雜技表演。 3.藏戲是藏族的傳統劇種。
精彩回讀 1. dé ér zhòng 2.指用具體的事物或用誇大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意義或思想感情。比如,藏戲中用白色代表純潔,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這是象徵;用半黑半白的面具表現兩面三刀的性格則是誇張
跟進閱讀 1.潑水節 2.醉得迷迷糊糊的。 小心謹慎的樣子。形容五彩繽紛,十分鮮艷多彩的景象。
8各 具 特 色 的 居 民
我會選 chóng hāng yuè miè qīn pā
我會寫 1.多起竹樓 傍水而居 2.樹滿寨 花滿園 3.綠綠的鳳尾竹 遮天蓋地 4.清風徐來 花果飄香
我會填 1.列數字 2.舉例子 引用
精彩回讀 1.殘敗 現代 參差 2.荒僻 宏大 腐蝕 3.平安無事,沒有受到疾病或災難的損害。 4.從「他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到「布局均勻,宏偉壯觀」。
跟進閱讀 1.huái cī záo qì chù 2.(1)奇 異 古色古香 (2)臨水 依山傍谷 田壩邊 省時 省工 (3)飛檐翹角 三面環廊 古樸 秀雅 (4)溫暖 親切 溫馨 畫境 4.第二段:吊腳樓的構造 第三段:吊腳樓的妙處
9和 田 的 維 吾 爾
我會做 1.眼睛 笑容 花兒 維吾爾的姑娘很美麗 2.五顏六色 各異 衣服 3.(1)維吾爾的姑娘小伙不但漂亮,而且能歌善舞。 (2)維吾爾的姑娘小伙不單漂亮,還能歌善舞 。
精彩回讀 1. liè sì shèng 2.美好的東西很多,一是看不過來。 3.比喻句:巴扎的鬧市裡,那一頂頂鮮亮的綉花「都帕」,那一團團飄然而過的「艾得來斯」,猶如天幕上朵朵鮮艷的彩雲,又似花園里一片片隨風搖拽的花兒真是美不勝收。 把「都帕」「艾得來斯」比作彩雲、花兒。
跟進閱讀 1.(1)熟練 生疏 (2)輕快 沉重 (3)飄盪 沉澱 (4)熱情 冷淡 2.第一組的第一句好,更具體更形象地寫出了住客的熱情。 第二組的第二句好,第一句太直白、平淡,第二局更有詩情畫意。 3.栽秧 吃酒 小秧 山茶花 梯田 布穀的叫聲 「擦拉擦拉」栽秧響聲 手上銀鐲的叮當聲 舒心的山歌聲 姑娘們 從「梯田層層連接雲天」到「輕盈而絕妙的舞蹈表演一般。」
第二單元綜合練習
一、翡翠 展覽 蒜瓣 風箏
四、1.去掉「寫的」或「的作者」 2.我認識他。 3.咆哮的江水把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吞噬了。 或:咆哮的江水吞噬了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 4.不在於 而在於
五、3.(1)B (2)D (3)除舊布新(辭舊迎新)
六、釀酒缸缸好 做醋壇壇酸 養豬條條大 老鼠只只瘟 釀酒缸缸好做醋 壇壇酸 養豬條條大老鼠 只只瘟
八、4.那達慕大會—蒙古族 龍船節—苗族 跳公節—彝族 昂瑪突—哈尼族 吃力節—壯族 土王節—侗族 趕鳥節—瑤族 老人節—朝鮮族
10 十 六 年 前 的 回 憶
我會寫 書籍 抽屜 胖子 恐怖 軍閥 尖銳 匪徒 苦刑
我會填 1.稚嫩 僻靜 容易 2.輕微 溫柔 慌張
我會找 1.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 2.在軍警中間,我發現了前幾天被捕的工友閻振三。 使整篇文章顯得非常緊湊,同時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親的被害牢記在心的思想感情。
精彩回讀1.1.瞅 瞧 瞪 盯 督 瞟 2.解釋說明。
跟進閱讀1.鎮定,不慌張。 心中隱藏著其他的計謀。 2 .,,,:「,。,。」,:「!!」,。 3.第一自然段(就義)//第2—12自然段(被捕)//第13自然段(斗爭)//第14—15自然段(不屈)
11 燈 光
我會選B
精彩回讀 1.強烈 嶄新 默默無聞
跟進閱讀 1.顫抖 哭訴 一線 失掉了 長久 幸福 橫 沉重 壓 2.(1)希望破滅後的失望。 3.失望 痛苦 後悔 對姐姐的懷念和對當時社會的不滿 4.出自歐洲的古老傳說,哈立希島上的姐姐為航海的弟弟點起長夜孤燈。用「愛爾克的燈光」作為題目,表達了作者對姐姐的思念,象徵希望破滅的悲劇,暗示要沖出家庭,走向社會。
12 為 人 民 服 務
我會寫 興旺 人聲鼎沸 炊事員 鴻毛
我會選 劃去:jīn nán yí qī
精彩回讀 2.固然 有的 比 人總是要的,有的人得比泰山重,有的人得比鴻毛輕。 3.縮小機構,精簡人員。 4.他為人民的利益而,雖然一生中沒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他的卻是有意義 、有價值的,所以說「比泰山還重」。
跟進閱讀 1.疏忽 舒適 破舊 2.比喻肩負的任務重大,又必須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才能實現。
13 一 夜 的 工 作
我的理解 1.「好像並沒有因為多了一個人而增加分量。」是說其實已經增加了分量,已經增加了分量還能數得清顆數,說明平時更少,少到極點,充分說明總理生活之簡朴。 2.「極其簡單」是說「簡單到了極點」,「如此而已」是說「也就這些,再沒有別的了」,充分說明總理生活之簡朴。簡單的辦公設施與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精彩回讀 1.審查 詢問 閱覽 2.審閱 看 畫 問 總理審閱稿子很認真、仔細。
跟進閱讀 2.冰冷 昏黃 低垂 半落 沉寂 肅穆 周總理去世,全國為之悲痛,連景物都蒙上了哀痛的色彩。
第三單元綜合練習
一、嚴峻 肥胖 拘留 殘暴
二、模糊 尖刻 粗魯 思考 焦躁 阻擋
四、1.① 2.③ 3.②
六、1.句末加「敬愛的周經理」。2.「已經」「將要」保留一個。3.將「熱烈」
改為「激烈。」
七、2.紛亂 恐怖 粗暴的吼聲 眾多的人數 冰冷的槍口 心劇烈的跳 用恐怖的眼光看父親 不慌不忙 嚴峻 大義凜然、臨危不懼的氣節 5.我 父親 敵人 語言 動作 神態 緊張害怕 心虛殘暴 臨危不懼
八、1.不管 疾苦 困苦 艱難 困難 盡力 3.三件事。(1)給群眾寄衣服;(2)關心民工生活;(3)為素不相識的老人輸血。
14 賣火柴的小女孩
我會寫 1.明亮的火焰簡直像一隻小小的蠟燭。2.賣火柴的小女孩在舊年的大年夜凍了。
我理解 1.前一個「幸福」,聯系前文可知其含義:小女孩臨前是在美好的幻想中度過的,是幸福的;後一個「幸福」,意思是小女孩了就沒有寒冷、飢餓和痛苦了,就徹底幸福了。通過這兩個「幸福」,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壓抑心頭的滿腔悲憤,感受到作者對窮苦人民給予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 2.暗示了小女孩的,也預示了在下一次小女孩擦燃火柴時,看到的將是奶奶。
我會填 安徒生 賣火柴的小女孩 丑小鴨 皇帝的新裝 拇指姑娘
精彩回讀 1.近義詞:溫暖 慈祥 光亮 反義詞:快樂 柔和 醜陋 3.「!」 ,
「! ! , , , , , ,!」 5.小女孩離開了人世,再美妙的幻覺中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飢餓,只有痛苦。
跟進閱讀 1.站立 同情 純粹
15 凡 卡
我會寫 毒打 匣子 打擾 暖炕
我會填 渴望 指望 希望 願望 盼望 失望 絕望
精彩回讀 1.表示話未說完,語意未盡。2.挨打 挨餓 睡不好覺 第一層: 從「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頓打」到「他們打發我上酒店去打酒」。 第二層:從「吃的呢」,到「只有老闆自己才大吃大喝」。 第三層:從「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到「只好搖那個搖籃」。3.收收拾魚哪有一定的順序,只要達到效果,怎麼都可以,而凡卡因為收拾魚,就莫名其妙的挨打,說明凡卡在鞋鋪里的地位極低,隨時地都會受到毒打、虐待。4.(1) C(2)C(3)A
跟進閱讀 1.A.聲音的延續 B.語意的層進 C.聲音的斷斷續續
16* 魯賓遜漂流記
我會填 未聞 以自 天 海 安命 其事 之不 日 雨 萬分
我會選 3 2 1
精彩回讀 2.姑且用來自我安慰。3.一個人落難孤島。
跟進閱讀 1.如果 既 也 2.近義詞:謹慎 勸告 誠懇 反義詞:動盪 痛苦 糊塗 3.利慾熏心:貪圖名利的慾望迷住了心竅。 心力交瘁:精神和體力都極度疲累。 6. 《魯賓遜漂流記》 笛福
17* 湯姆·索亞歷險記
精彩回讀 1. , , , ; 、 、 、 , 、 、 、 、 、 ······ 、 , 、 !
2.近義詞:檢查 指責 反義詞:黑暗 獎勵
跟進閱讀 2.兩件事:為彼得作證;洞中探路。
第四單元綜合練習
一、櫥窗 飢餓 撇嘴 裂縫 甜蜜 蜷腿 稀粥 昏暗
三、貫 隔絕 聞 未 涯 角 而逃 毫不
四、凄 妻 凄 凄 叛 判 判 叛 廚 櫥 櫥 廚
五、1.陸續 2.持續 3.連續 4.繼續
六、1.魯賓遜吃到了糧食。 2.喇叭聲與喧鬧聲匯成了一片。 3.雪花落在頭發上。
七、《賣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丹麥 《湯姆·索亞歷險記》——馬克·吐溫——美國 《凡卡》——契訶夫——俄國 《魯賓遜漂流記》|——笛福——英國 《悲慘世界》——雨果——法國 《飛鳥集》——泰戈爾——印度
八、1.希望 2.且歌且舞 3.道德
九、2 1 3 5 4
十、2.近義詞:腐蝕 疲憊 反義詞:肥胖 年輕 3.老人是個不服輸的硬漢。
4.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的人物。
18 跨越百年的美麗
我會寫 榮譽 頑強 乏味 鼎沸 頭銜 侵蝕 溶解 卓 效
我會想 1.人聲鼎沸 2.一如既往 3.盛名 4.定格 5.里程碑
精彩回讀 1.形容十分顯著的效果。 2.堅毅 鄙視 消退 堅強
跟進閱讀 1.近義詞:陶制 鍛煉 全神貫注 反義詞:輕蔑 現實 軟弱 3.天資聰穎,勤奮刻苦,頑強進取。
19* 千元夢圓在今朝
我會補 繼 疾 茂 攬 炎 猝 勃勃 懈
我會選 1.震撼 鼓舞 2.慘重 堅定 3.研製 絢麗
精彩回讀2.:「。 。 。」 3.好像 自豪 勤勞 總結
跟進閱讀 1.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談話。 2.①轉憂為喜 ②不知所措 3.
刻苦學習,生活儉朴,懂事,關心弟弟的成長。
20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我會寫 機械 地域 叛逆 領域 漩渦 玫瑰 洗澡 花圃
我會補 空見 有偶 知著 哭笑 追根 砂鍋 不舍 戀戀
我會填 炎熱 快樂 落後 俯瞰 放棄
我會排 2 5 1 3 6 4
我的理解 1.這里的「?」是發現的問題,是不斷的追問,「!」是通過探索,解決了疑問,發現了真理。這個句子把一個抽象的道理,用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表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打破沙鍋問到底」是一句俗語,形容地表現出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精神。「發現 發明 創造 成就」這四個詞按由小到大排列,也說明平常的事情中蘊含著真理,蘊含著偉大的成就,而這些只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我會寫 萬變不離其宗 解鈴還需系鈴人。
跟進閱讀 1.熱烈 簡易 慚愧 推敲 2.從「當母親拿著手帕······」到「好像粘在盤子上似的」。 3.從「原來,茶盤和托盤的表面······」到「變得不大容易滑動了」。
21* 我最好的老師
我會選 1.教訓 2.教育 3.教誨 4.公平 5.公開 6.公正
精彩回讀 1.竟然 吸收 提示 相信合作 特殊 2.: , —— ? 。 「 。 , 。」 3.一個人做事不能人雲亦雲,不能輕信老師和專家說法,要敢於懷疑。
跟進閱讀 1.由於 但
10. 民族的節日習俗
1.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乇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
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游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夥子接不著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潑水節曾經是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時間約在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初,距今有700年歷史。隨著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增大,潑水節的習谷也日益廣泛。
2.大年初一以狗為大的民間習俗
彝族人民在大年初一先喂狗飯後,才能祭獻祖宗的民間習俗,起源於在遠古的時候,彝族農民沒有谷種,狗就到印度的谷堆里鑽,谷種是從狗毛上粘後游過孟加拉灣到雲南彝族農民手中,從此以後彝族人民在大年初一先喂狗飯後才能祭獻祖宗的民間習俗流傳到至今。
3.火把節民間習俗
彝族人民的六月二十四「火把節」有送火神的民間習俗。在六月二十四日是高溫多濕蚊蟲多,畜禽瘟疫多的情況下,彝族人民用火焰、火光縹房屋四周,田邊角,驅除瘟疫,除蟲害,火到病除,要請畢摩來送火神,求地神消災免難,送除火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