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印度那麼熱印度是在熱帶地區嗎
印度位於北緯10度到北緯30度之間,其國土大部分面積處於熱帶季風氣候區,位於印度西部的塔什沙漠則屬於熱帶沙漠氣候區。一年有明顯的涼季、暑季和雨季。暑季的印度是非常熱的,最高溫可達40攝氏度以上,甚至有50.8攝氏度的記錄。每年四月末到六月初,是印度最熱的時候。飽受高溫極端天氣侵害的印度,夏季經常會有印度人因為高溫死亡,那麼印度為什麼那麼熱呢?
在印度這個熱帶國家,雖然國民由於長期生活在這個炎熱的國家,他們的耐熱性更高,但如果在高溫極端天氣中不注意防範,也很容易中暑,甚至是脫水而亡。
② 地理:印度全年氣溫------。
印度大部分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由於受季風氣候影響,年降水極不穩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災害頻繁
全年高溫,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七下地理書36-37)
③ 印度氣候類型和特徵有哪些
印度的主要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有明顯的雨、旱兩季。
印度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通常6—9月受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的影響,為雨季;10月—次年5月受來自亞歐大陸的東北季風的影響,為旱季。
盛行熱帶氣旋。與「夏季風」同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熱帶氣旋盛行季節。印度半島通常6—9月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為旱季。旱季後期(4—5月)天氣酷熱,最高氣溫常高達40℃以上。雨季雨水旺盛,常造成洪災。
印度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
旱季,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向南移動,該地受東北信風和由亞洲內陸地區吹向海洋的並在低緯度地區偏轉而形成的東北季風的共同影響的結果。
雨季,因夏季氣壓帶和風帶的向北移動,該地受到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而來的西南季風和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的由海洋吹向陸地季風共同作用的結果。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
④ 印度屬於哪一種氣候類型及其氣候的特點是什麼
印度位於南亞季風區,其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全年高溫,降水明顯分旱、雨兩季:
1、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冬半年。
2、旱雨季明顯,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這時候主要是從西南方向的印度洋上吹來含有大量水汽的海風。
3、季風顯著。旱季時陸地高壓散發出來的東北季風匯入海洋上的赤道輻合帶。雨季時南半球副高發出來的西南季風匯入塔爾低壓。
4、盛行熱帶氣旋。與「夏季風」同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熱帶氣旋盛行季節。印度半島通常6—9月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為旱季。旱季後期(4—5月)天氣酷熱,最高氣溫常高達40℃以上。雨季雨水旺盛,常造成洪災。
⑤ 印度全年氣溫最高多少度
印度最高氣溫56℃,吐魯番最高氣溫51℃。
⑥ 印度的年平均氣溫
印度的年平均氣溫
印度首都新德里4月的最高氣溫達到43.5度 1月最低紀錄是-11℃。
⑦ 印度洋的氣候有什麼特徵
印度洋的氣候受溫度的分布而改變的。印度洋南緯40°以北的廣大海域全年的平均氣溫為15~28℃。而赤道地帶全年氣溫為28℃,有的海域高達30癈。印度洋氣溫要比同緯度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的氣溫高,因而被稱為熱帶海洋。
在印度洋上,氣溫的分布是隨緯度的改變而發生變化的。赤道地區全年平均氣溫約為28℃。在印度洋北部,夏季氣溫為25~27癈,冬季氣溫為22~23℃,全年平均氣溫25℃左右。其中阿拉伯半島東西兩側的波斯灣和紅海一帶,夏季氣溫常達30℃以上,而索馬里沿岸一帶的氣溫最熱季節一般不到25℃。前者與周圍乾熱陸地的烘烤有很大關系。對於後者而言,由於西南風吹走表層海水使得深層冷水上泛,進而使氣溫下降。
在印度洋南部,氣溫也隨著緯度的改變而變化。夏季,印度洋南部的氣溫在南緯20°附近為25~27℃,南緯30°附近為20~22℃,南緯40°附近約15℃,南緯60°附近在0℃左右;冬季,印度洋南部的氣溫在南緯20°附近22~23℃,南緯30°附近15~17癈,南緯40°附近為12~13℃,南緯60°附近低達-10癈。由於溫度的分布不均,印度洋的氣候也有關著很大的變化。
印度洋氣候特徵還表現在降水量上。赤道帶的降水量最豐富,年降水量在2000~3000mm。此外,降水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印度洋北部,一般年降水量2000mm左右,2/3的降水集中在西南風盛行的夏季,而東北風盛行的冬季,降水量較少,是熱帶季風分布區。紅海海面和阿拉伯海西部,全年降水都很少,年降水量約100~200mm,為熱帶荒漠氣候區。在南印度洋的廣大海域中,全年降水一般在l000mm左右。可見,印度洋除了赤道帶較為豐富,南北印度洋年降水量分配較為均勻。
按照大氣流的基本特徵,印度洋可劃分為下列4個氣候帶:
1.南緯10°以北為季風氣候。夏季(5~10月)強勁的西南風從海洋吹向大陸,風速達12公里/秒;冬季(10~4月)北風和東北風從亞洲大陸吹向海洋。孟加拉灣和東阿拉伯海的年降雨量在1016mm以上,但西部海域不及254mm,赤道地帶平均達1778mm。夏季氣溫在25~28℃,但在非洲東北岸由於受到索馬利寒流的影響使得氣溫降至23℃;冬季氣溫北部為22℃,赤道以南仍在25~28℃。
2.南緯10°~30°為東南信風帶。年降雨量北部為203mm,南部為102mm。北部的夏季平均氣溫為25℃,冬季略高;在南部,夏季為16~17℃,冬季為20~22℃。
3.南緯30°~45°為西風帶。全年平均氣溫向南遞減;冬季北部為20~22℃,南部為10℃;夏季北部為16~17℃,南部為6~7℃。
4.南緯45°以南為副極地氣候。夏季(12~2月)平均氣溫北部為6~7℃,靠近大陸為-16℃;冬季的相應氣溫在10~-4℃之間。年降雨量自北至南在1000~500mm之間。
印度洋表層水溫受季節影響而變化不大。孟加拉灣為25℃,南極海域為-1~0℃。含鹽度一般在32~375之間,僅在鄰近紅海及波斯灣的大洋西北海域超過37%。南極大陸海岸地帶的冰川,在1~2月時融解、斷裂入海,形成冰山,可漂移至南緯40°的海域。南緯10°以北的洋流流向在季風的影響下,隨著季節而改變。在阿拉伯海,冬季形成反時針方向環流,夏季形成順時針方向環流;赤道以南的洋流全年保持穩定。南印度洋的洋流是逆時針方向環流的,主要由南赤道洋流、尼德爾角洋流、南印度洋洋流和西澳大利亞寒流組成。
氣候形成因素
1.地理位置
印度洋北部與亞洲相毗鄰,因而受到季節的變更使得海陸熱力出現差異,進而造成氣壓梯度的變化以及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形成世界上顯著的熱帶季風氣候。印度洋主體位於北緯30°到南緯40°之間,獲得太陽輻射熱量較多,因而氣溫高。在印度洋北部,由於三面被陸地包圍,因而幾乎不受寒流的影響。而澳大利亞向南突出只到南緯35°,從而使得大洋東岸寒流發育程度和影響范圍都比較小,這樣就加強了北部的熱帶海洋性氣候。
2.大氣環流
印度洋氣候最大的影響是氣壓系統。印度洋上分布的氣壓主要有:印度低壓、赤道低壓、蒙古高壓和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冬季(1月),在蒙古高壓影響下,印度洋北部吹東北季風,風向與東北信風一致,這時印度洋北部氣溫較低而少雨,印度洋南部吹東南信風,東北季風和東南信風在赤道附近相遇,形成強烈多雨的熱帶輻合帶。到了夏季(7月),由於太陽直射點北移,此時蒙古高壓就被印度低壓所取代,那麼來自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的東南信風,經過高溫高濕的赤道海域,進入印度洋北部時轉為西南季風。由於受氣溫增高的影響,降水量也大會大增加。
⑧ 印度的主要氣候類型
熱帶季風氣候。
特點是全年高溫,有明顯的雨、旱兩季。印度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通常6—9月受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的影響,為雨季。10月—次年5月受來自亞歐大陸的東北季風的影響,為旱季。
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
⑨ 印度全年溫度變化
印度氣溫南北相差較大,你11月份去的話,北部地區氣溫在10-20度之間,晝夜溫差較大,最北部山區更是會有降雪,冰凍。印度南部地區氣溫普遍在20-30度之間,雨季已過,溫度不高,濕度也不大,氣候較舒適。不知你去的是哪個城市?
⑩ 印度溫度
印度緯度在10-30度之間,屬於熱帶氣候,一年四季氣溫高,在20度以上。
印度全年都是夏季,因為印度為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是氣候類型的一種,其主要特點是全年高溫,降水分旱、雨兩季。主要分布於北緯10度至23度的亞洲大陸南岸地區,是亞洲獨有氣候。具體分布在中國廣東雷州半島、海南島全部、南中國海、台灣島南部、中南半島、菲律賓群島北部、南亞等地區,即南亞季風區。
印度主要特點是全年高溫,降水明顯分旱、雨兩季: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冬半年。
旱雨季明顯,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這時候主要是從西南方向的印度洋上吹來含有大量水汽的海風。
季風顯著。旱季時陸地高壓散發出來的東北季風匯入海洋上的赤道輻合帶。雨季時南半球副高發出來的西南季風匯入塔爾低壓。
印度溫度的介紹
其實領土面積世界第七大的印度,不但幅員遼闊而且南北狹長,因此氣候多元。
如果簡單地一分為二,首都德里在北印度,一般比較熟悉的地方還有同是印度金三角的阿格拉、齋浦爾,以及充滿沙漠風情的旅遊勝地:烏代浦爾、焦特布爾和齋沙默爾。
北印度的冬天大約在11月到3月,夏天約在4月到7月,雨季約在6月到9月,這是北印度人劃分季節的方式,和我們熟悉的春夏秋冬不太一樣。
而最北還有拉達克、錫金和喀什米爾等知名景點,10月就入冬,而且還會下雪。
至於南印度,真的全年都是夏天。包括一般熟悉的孟買、清奈、邦加羅爾,還有旅遊勝地果阿、克拉拉。這些地方即使在11月到3月,氣溫也是在20度到30度之間,也是北印度人的避寒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