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 印度 巴西 哪個最發達
中國、印度和巴西都是發展中國家、「金磚四國」之三。
中國在發展中國家裡面,絕對是最發達的國家。
中國經濟增長率全球最高,經濟發展最快
中國軍力世界第三,這是世界各國都承認的
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政治影響不容忽視。
② 中國,印度,巴西誰的經濟發展更有前途
中國: 從潛在經濟增長能力看,一個經濟體的經濟潛在增長水平是由自然資源、資本積累、勞動力在數量和質量上的提高以及資本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決定的。從決定潛力經濟增長的幾個因素看,近幾年,隨著投資的大幅度增加,我國資本積累的速度快速增長,資本存量的增長速度由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11.5%提高到12.8%左右,全要素生產率增長速度接近改革開放以來年均3%的水平,國內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建設得到明顯加強,煤電油運等瓶頸制約明顯緩解,支持經濟增長的供給能力更加寬松,潛在生產能力在10.5%左右,高於改革開放28年來潛在增長率9.5%左右的平均水平。 從現實經濟增長因素看,明年,國際國內的環境仍然有利於我國經濟保持較快增長。 第一,雖然國際石油價格繼續高位波動,美日歐等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趨緊,世界經濟增速會有所放緩,但2007年世界經濟仍將保持穩定增長,據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預測,2007年世界經濟將增長4.9%左右,低於2005年0.2個百分點,仍高於1990-2006年平均4%的增長速度;世界貿易量增長率達到7%左右,增長勢頭良好;跨國直接投資繼續回升,並購規模明顯擴大,並重點轉向控制戰略產業和市場;世界經濟發展總體上有利於我國保持對外貿易的繼續增長和穩定外商投資規模。同時,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已成為推動區域乃至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第二,我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環境逐步改善。近年來,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為主要內容農村綜合改革取得進展,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取得成效,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邁出重要步伐,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順利實施,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進展平穩,政府職能轉變步伐加快,資源型產品價格改革取得進展,這些改革將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 綜合考慮以上因素的影響,2007年我國經濟將承接2003年以來的發展勢頭,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國民經濟有望增長9.5%-10%,雖然低於潛在經濟水平,但仍處於經濟增長周期中的繁榮階段。 印度: 優勢:印度的發展模式重消費而非投資、重內需而非出口、重服務業而非製造業、重高新技術產業而非勞動密集技術含量低的工業,這種方式使印度經濟對全球經濟不景氣沖擊的抵抗力較強,表現出比較強的韌勁和經濟平穩增長的長周期性。 印度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率比較好。例如,印度國內的儲蓄水平只有中國的一半,每年流入印度的境外直接投資大約只有中國的10%,印度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比中國落後大約10至15年,但印度卻取得了較快的經濟增速,而且它有30%至40%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來自生產力的增長,而不是資本或勞動力的增加。 不足:印度國內辦事效率較低,往往不能集中力量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在印度開辦一項業務所花的時間是在中國的兩倍,注冊資產在印度要花67天,而在中國只要32天;履行合約在印度要花425天,而在中國只花241天。印度社會經濟的分化也十分嚴重,現代化與落後共存,是一個對比鮮明和充滿矛盾的國家。印度位居世界經濟強國之列,但世界上最貧困的人口中有1/4生活在印度;它是世界第六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但數以億計的印度人卻缺乏電力能源;它的250多所大學培養了300多萬名科學精英,但40%的印度人口仍是文盲。在德里和班加羅爾等城市,茅草屋往往與跨國公司的摩天大廈交織在一起。 與中國相比,印度在很多方面佔有一定的優勢: (一)軟體業方面。印度的軟體業迅猛發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擁有巨大的軟體人才庫,有大量的專業人才。產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據麥肯錫的報告預測,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務和後勤工作將會僱傭400萬從業人員,成為年出口額達到570億美元的行業,佔印度GDP總額的7%。相比之下,中國的軟體業發展的起步較晚,且差距很大。 (二)金融機構方面。印度的金融系統運行比較健全,不良貸款比例較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僅為10.8%。印度的股票市場比較成熟,成為印度企業籌集資金的重要場所。 巴西: 巴西被世界看好的重要原因是其地大物博、發展潛力巨大。無論從國土面積、人口,還是經濟實力來看,巴西都是南美,乃至拉美的大國。雖然巴西目前的經濟規模不及中國,但巴西具有許多獨特的優勢和發展潛能,因此巴西一直被世界視為"未來的強國"。 與中國相比,巴西的最突出之處在於,它有著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全國可耕地有3億多公頃,是中國的3倍,而人口只有中國的1/9,巴西尚未開發利用的土地面積相當於中國現有可耕地的總和,約有1億多公頃。巴西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其面積有500多萬平方公里。巴西礦產極為豐富,鐵礦石蘊藏量約480億噸。
③ 巴西與印度哪國經濟實力更為強大
巴西各方面都要強一些。
說實在的,印度比巴西強的方面不多。
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印度1.31萬億美元,巴西1.57萬億美元。
工業和農業主要產品也是巴西強於印度。人均就不用提了。
政府財政狀況和國際收支情況也是巴西強於印度。
除去軟體外,幾乎所有工業門類,包括高科技產業,巴西均有很大優勢。
④ 印度和巴西誰是發展中國家第二強
2008年底世界綜合國力排名,
第九. 印度
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世界第二或三位的軟體大國,綜合國力增強速度,在大國中僅次於中國和俄羅斯;到2012年底印度將成長為世界六個亞超級大國之一;印度粗通英語的人超過兩億,這是印度在現代計算機領域,尤其是軟體業的優勢; (據說印度民間有1萬噸以上的黃金和15萬噸以上的白銀)2012年以後,印度政府有實力在極短的時間內收購民間5000噸黃金,使印度盧比迅速成為高價值的,為全世界認可的世界性貨幣之一,進一步提升印度的亞超級大國地位。《福布斯》雜志2008年5月4日報道:身價430億美元的51歲印度富豪穆克什·安巴尼在印度經濟中心孟買市,耗資20億美元正在為自己打造一座高173米的世界上最昂貴的私人「摩天豪宅」。軍事:印度一直保持著巨額的軍事采購,計劃在未來5年內采購300億美元以上的軍事硬體和軟體;據稱,印度自認為是亞洲第一軍事強國。
第十. 巴西
世界第五人口大國,第五土地面積大國,世界重要的鐵礦石和石油等重要資源和能源出口國,擁有世界最大鐵礦石生產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該公司保有鐵礦石約40億噸;咖啡產量世界第一;擁有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孫熱帶雨林);2012年底巴西將會發展為南半球拉丁美洲,非洲,大洋州三大洲中的最強國。
⑤ 巴西的經濟實力與印度相比如何
印度人口很多,大約11億,巴西人口很少,才2億不到。
印度經濟很差,GDP才9280美元,巴西經濟很好,GDP9330美元左右。
印度經濟前景很差,人口在2016年有望超過16億,而按照每年經濟增長10%來看。印度經濟在2016年GDP最多達到19820.5萬美元,也就是連2009年中國的一半達不到。人均GDP大約1243美元,而巴西就算每年增長7%GDP,人口2016年達到3.5億,GDP總量還是能夠達到16030萬美元,人均GDP達到4580美元。比印度要高出3倍。
⑥ 印度和巴西那個國家要發達一些,謝謝啦
巴西整體上要比印度發達一些,但印度人口基數大,這幾年經濟開始高速騰飛,每年GDP都有7%以上的增長。現在看印度的經濟規模重量已經超越巴西,若干年後人均GDP也會超越巴西,並有可能超越中國。
⑦ 關於常任理事國 印度和巴西哪個有實力進入
都有實力,但五大常理事國都不會允許。五大常任理事國可是在聯合國中最具權力的象徵,簡單來說,聯合國就是五大常任理事國說了算。權力的蛋糕,又怎麼會允許更多的人來分?
在解釋之後,小編來說說聯合國成立的小故事:
聯合國建立起來的時候,一開始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名中國可以入常,但斯大林反對,斯大林認為中國是一個弱國,根本沒能力進入常理事國,但羅斯福卻是力挺,他說『中國現在的確是個弱國,但是我們不能只看到現在,中國雖然是弱國,但終歸會崛起,也許二十年,五十年後,中國會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力量。』,事實證明,羅斯福沒說錯。
一開始,聯合國的常理事國,被確認的只有三個,美蘇英,後來英國力挺法國,在法國問題上,斯大林並沒有多少反對,倒對中國的反對是最強烈的。
後來美國的堅持,中國還是入常,從那時候就確定了,聯合國只有五大常理事國,決不會在增加一個。
這就是五大常理事國被確認時候的故事,巴西和印度,其實完全有能力入常,印度現在是世界第五代大經濟體,僅此美國,中國,日本,德國之後,加之龐大的人口勞動力,強大的軍事,不要整天看印度閱兵有多搞笑,或飛機墜毀多少,其實印度的軍事很強的,不能總拿中美俄三國對比,起碼吊打歐洲單個國家是完全可以的。印度也是潛在的超級大國之一,英法都沒有這種潛力,也就是把歐盟算成一個國家還可以,但基本不可能,歐盟成員國各個都心懷鬼胎的。
至於巴西,巴西近幾年,經濟停滯不前,但巴西也是潛在超級大國之一,在經濟發展的前幾年中,巴西的綜合國力遠超印度,甚至當時有這么一句話『如果中國超越了美國,那麼巴西將是下一個追趕美國的國家。』,巴西現在的經濟的確不行,綜合實力和印度可是持平的,如果排除了中美俄之後,要問哪國可以單對單的對抗印度,只有巴西。
⑧ 印度和巴西哪個強
巴西隊是世界盃歷史上最成功的球隊,看好沒有之一。巴西隊沒有缺席一次世界盃的決賽階段比賽,並在1958年、1962年、1970年、1994年和2002年五次奪冠,奪冠數排名世界第一。
1958年瑞典世界盃
巴西隊在決賽中擊敗東道主瑞典隊首次獲得世界盃冠軍,經典的4-2-4陣型震驚了全世界,貝利、加林查、迪迪、瓦瓦等巨星通過完美的表演令人信服的奪走雷米特女神金杯;4年之後,在貝利因傷缺席了大部分比賽的情況下,「小鳥」加林查扛起了巴西隊的進攻重任,巴西隊在決賽擊敗了捷克斯洛伐克隊,衛冕成功;1970年是貝利參加的最後一屆世界盃,巴西隊重新拾起12年前經典4-2-4陣型,他們在決賽中4比1大勝義大利隊,第三次奪得世界盃冠軍,並且永久的擁有了雷米特女神金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隨著貝利的退役巴西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他們連續24年與世界盃冠軍無緣--直到
1994年美國世界盃
新任教練佩雷拉打造了一隻全新的、歐洲化的巴西隊,放棄了藝術足球的桑巴軍團踢出了一屆「實用」的世界盃,他們在淘汰中先後擊敗了荷蘭、瑞典和義大利(點球)三支歐洲球隊,時隔24年之後再次奪取世界盃冠軍。
1998年法國世界盃
巴西隊在被一致看好的情況下決賽中莫名其妙的發揮失常輸給了法國隊,羅納爾多迷失賽場,巴西隊失去了衛冕的機會。隨後的四年,巴西隊戰績不佳,人才凋零,
2002年韓日世界盃
2002年的韓日世界盃上,他們沒有被更多球迷看好,不過當時上任僅半年的主教練斯科拉里很好的發揮出了「3R」的潛力,里瓦爾多正處於自己職業生涯的巔峰狀態,羅納爾多也從長時間的傷病中恢復,羅納爾迪尼奧在前場穿針引線,他們恐怖的攻擊力在這屆比賽中發揮的淋漓盡致。中後場,三中衛兩後腰的配置嚴密的防守住了自己的禁區。最終,巴西隊一路高歌七戰七勝奪冠,隊長卡福成為了世界盃歷史上第一位連續三屆比賽出現於決賽賽場的球員,羅納爾多也以8粒進球成為最佳射手。
2006年德國世界盃
高調出戰的巴西隊在1/4決賽中0比1不敵法國隊提前回家,主教練佩雷拉黯然下課,巴西隊唯一的收獲是羅納爾多,他在本屆杯賽中打進3球,以15球的總進球數超越德國著名前鋒穆勒,成為了世界盃歷史上的進球之王。
⑨ 印度和巴西的對比
巴西位於南美洲西南部,同除智利和厄瓜多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國家接壤,是南美洲面積第一大的國家。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連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巴西在歷史上作為葡萄牙的殖民地長達300年之久。其國名巴西,葡萄牙語意為「紅木」。在16世紀,殖民者登上巴西時,發現這里有一種名貴的樹木,從中可提取歐洲難得的紅色染料,遂將此木稱為「紅木」後演變成國名。巴西全國面積8,547,403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
印度位於印度次大陸,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在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其中就有海拔8,598米的印度最高峰康城章加峰)、中央平原(Indo-Gangetic Plain)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
多條河流發源於或流經印度,例如有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亞穆納河、戈達瓦里河以及奎師那河(Krishna River)。印度河上流的一小段也位於印度境內。印度屬熱帶季風氣候,氣溫變化較大。
象她的人民一樣,印度的地質、地理和風土代表了地球歷史的真正全貌。世界上最高而有最年輕的喜馬拉雅山形成了印度北部的一道讓人望而生畏的天然屏障,她東西綿延2500公里,構成5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她最著名的西崖沉冰川是沖積成富饒的北部,西部山谷的萬年流淌的河流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印度的聖河恆河,還有雅穆納河、信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從遠古時期就孕育了沿岸的富饒大地的文明。到了西北部,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數百萬年以來不再榮耀、不再肥沃的阿拉瓦里山系。
⑩ 同為金磚國家的巴西和印度,相對來講哪個國家更有發展潛力
金磚國家這一概念,特指世界新興市場。21世紀之初,巴西、印度、中國、南非和俄羅斯經濟增長最為亮眼。巴西與印度相比,印度更勝一籌,可以通過下面幾個方面來對比:
第三,經濟發展方面,2018年印度的GDP總量為2.716萬美元,排在世界第七的位置,GDP實際增速是世界第一,為7.4%。巴西雖然有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扎實的工業基礎,但是在18年遇到貨幣貶值問題,GDP總量為1.86萬億美元,在世界的排名中位居第九名。
綜上所述,印度綜合能力比巴西更勝一籌,潛力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