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南印度洋為什麼這么冷

南印度洋為什麼這么冷

發布時間:2022-09-09 18:31:09

㈠ 北極跟南極為什麼那麼寒冷

南極和北極是地球緯度最高的地方,同時也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區。但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卻有不同的動物群。北極有令人畏懼的兇猛的北極熊;南極有數量龐大的企鵝家族,南極洲附近海域還游弋著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D?D藍鯨。然而,細心的讀者卻會發現,北極沒有企鵝;而南極大陸也沒有北極地區常見的現存最大的陸生食肉動物?D?D北極熊。這是為什麼? 這個問題與熊類的起源和演化、動物地理學、地質學、冰川學以及生態學有密切關系。追溯熊類的起源,現代熊的祖先是距今2400?D?D500萬年前中新世晚期的犬熊?ò餚???。熊類在地球上出現雖然較晚,但發展很快,在距今500?D100萬年的上新世和更新世便很繁盛,足跡幾乎遍及全球各角落(南極洲除外)。 動物的地理分布,與地質發展史也有密切關系。南、北極的自然地理環境有明顯不同。北極是被大陸圍繞的洋盆,處於歐亞大陸、北美洲大陸中間的大洋?ū北?洋?┲行摹1奔?的陸生哺乳動物和海洋哺乳動物,與其周邊的大陸生物和海洋生物,在生物史上有密切聯系,形成呈環北極分布的動物區系。 南極則完全不同,南極洲是一個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圍的大陸。在3億年前,即石炭紀末和二迭紀初,整個地球的陸塊曾經組合為兩個聯合古陸。大約距今2億5千萬年前的古生代末,聯合古陸開始分裂,到了至今6000萬年前,南極洲便完全與周邊大陸分離,從此成為獨立的大陸。 熊類是雜食、適應性強的陸生動物,從北極到熱帶均有分布。第三紀由於地球上出現寒冷氣候,南北極形成冰川。來不及由極地往溫暖地區遷移的喜溫動物都滅絕,僅一些適應寒冷氣候的動物在冰川邊緣生活。原來以北極植物為主食的穴居熊絕跡了,而一種毛皮厚、肉食,並且體溫調節能力、越冬生理以及生物化學都適應嚴寒的熊類在北極生存下來,這便是以後的北極熊。它們以海豹、幼海象、魚類、鳥蛋以及擱淺鯨的腐肉為主食,成為嚴格食肉動物。 而南極洲早在熊類祖先出現之前便是一個海洋環繞的大陸,不與其他大陸相連。大洋的隔斷使陸生熊類根本不可能往那裡遷移,所以南極不可能發現北極熊的蹤影。在這個面積1400萬平方公里的大陸上,卻沒有大陸區系的動物,所有動物均劃歸海洋動物區系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㈡ 為什麼印度洋深處的水總比大海表面的水寒冷

深度越深,陽光就越少,自然而然就越冷。原因之一

㈢ 為什麼北美洲南部位於熱帶附近而冬季寒冷

LZ您好
不見得!看你比較的是什麼。
如果是冬季平均氣溫,北美墨西哥灣沿岸顯著高於我國長江中下游。
如果是極端最低氣溫,那才是墨西哥灣沿岸更低。
舉例:美國新奧爾良,冬季1月平均最低氣溫7.2度,同緯度寧波僅僅是2.4度,顯然新奧爾良更暖。然而新奧爾良冬季-10度是家常便飯,寧波很難。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我國山脈分水嶺多東西走向,而美國是南北縱向分布。
縱向分布的地形,利於北方極地冷氣團南下。而我國橫向分布的山脈,對冷空氣有顯著阻隔作用。
與此同時,美國墨西哥灣暖濕氣流和我國南海,印度洋冬季北上的暖濕氣流強度並不在一個等級。
因而,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冬季氣溫呈現劇烈波動,氣溫可以輕松跌破冰點又躥升個20多度。而同緯度的我國冬季雖然有寒潮,但波動總沒有那麼劇烈。但平均下來,事實上墨西哥灣冬季比我國會更溫暖,而不是寒冷。

㈣ 印度洋的氣候特點是什麼主要景觀是什麼有哪些代表性動物

一、印度洋的氣候特點是:
1、印度洋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有明顯的雨、旱兩季。
2、印度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通常6—9月受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的影響,為雨季;10月—次年5月受來自亞歐大陸的東北季風的影響,為旱季。

二、印度洋地貌景觀:
1、印度洋的水平輪廓,北部封閉,南部開敞。印度洋北部海岸線曲折,東、西、南三面海岸陡峭平直。

2、印度洋底展布著突出的「入」字型大洋中脊,特殊的東經90°海嶺,巨大的水下沖積錐等,構成印度洋復雜的海底地貌景色。
3、印度洋的主體位於赤道帶、熱帶和亞熱帶范圍內,故被稱為熱帶海洋。
4、由於印度洋與亞洲大陸的交互作用,印度洋北部形成世界上特有的季風洋流。
三、印度洋代表性動物(魚類):
1、印度洋的生物資源主要有各種魚類、軟體動物和海獸。
2、印度洋中以印度半島沿海捕魚量最大,主要捕撈魚類有:鯖魚、沙丁魚和比目魚,非洲南岸還有金槍魚、飛魚及海龜等。

㈤ 南方為什麼會這么冷

主要原因是亞洲高壓(又稱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比往年勢力強大,大范圍降雪天氣是因為冷鋒天氣系統比往年勢力強大,南方暖濕氣團水氣充足。

雖說全球正處於變暖過程中,但那隻是總趨勢,其間總會出現波動,有點像「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之類的說法。美國科幻大片《後天》里就表現了全球變暖後出現的暴風雪災害天氣。天氣變化經常讓人琢磨不透,我們在變化多端的天氣變化面前,只能做事後諸葛亮,就像人們無法准確預測股市何時暴跌一樣。

冬季降雪主要是因為冷鋒天氣系統的影響,鋒是冷暖氣團的交匯處,如果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運動就形成了冷鋒,反之為暖鋒。

冬季,陸地溫度比海洋低,在大陸內部形成強大的冷高壓,氣流由高壓中心向四周輻散,其中向低緯運動的氣團在性質上屬於冷氣團,它與暖氣團相遇就形成了冷鋒。冷鋒過境時,形成陰雨(雪)天氣、刮風、降溫,過境後,氣溫濕度驟降,氣壓升高。冬季冷氣團迅速南下(北半球,南半球相反),常形成災害性的大風降溫天氣,甚至形成寒潮。

這樣看來,冬季降雪區域(夏季降雨區域同理)分布於鋒面附近,也就是冷暖氣團交界處。這個位置是不固定的,它由兩種性質氣團勢力的強弱決定。冷氣團勢力弱,鋒面及降水區域偏高緯,冷氣團勢力強,鋒面及降水區域偏低緯。

冬季影響我國的陸地冷高壓是中心位於蒙古、西伯利亞地區的亞洲高壓(又稱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它的勢力范圍非常大,對我國、特別是北方地區的天氣影響極大。

入冬以來,特別是進入2008年以來,亞洲高壓非常活躍,不斷形成冷氣團南下影響我國,造成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對於季節、年際變率都很大的我國季風氣候區來說,這樣的天氣本來也很正常,但是由於南方今年的暖氣團也很活躍,大量來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濕氣流頻頻光顧南方地區,當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強大冷氣團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區,並與暖濕氣團相遇後,就形成曾了大范圍雨雪天氣。

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只有強大的冷氣團,而沒有暖濕氣團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會出現大風降溫天氣;如果只有暖濕氣團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沒有冷氣團光臨,則根本沒有什麼災害性天氣。而兩者齊備的時候,災害就降臨了。

我國北方地區,在本次災害性天氣中,主要受大風降溫天氣影響,冷氣團途經北方南下,未在此形成鋒面,沒有大的降雪天氣出現,但北方地區隨之被納入到強大的亞洲高壓勢力范圍之中,天氣乾冷程度是近年來少見的。

我國南方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氣溫一般在0度以上,農業生產中有越冬作物,居民生活中不需要有取暖設施,一般家庭沒有足夠的防寒衣物,司機一般也不會擔心柴油受凍,凡此種種都對此次災害性天氣的巨大破壞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大量的越冬作物在強大的南下冷氣團帶來的大風降溫天氣中被凍死,農業大幅度減產或絕收,包括冬小麥、越冬油菜、綠肥作物等。大量牲畜被凍死。

工業生產、交通運輸中的各種以柴油為燃料的車輛,在低溫中,因柴油受凍無法正常運行,進一步影響到相關產業的經濟效益。大雪阻斷交通,影響面積大。冬雨壓斷電線,影響電力、通訊。

居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低溫凍害是大量人員凍傷,甚至凍死。大雪壓塌屋頂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大雪阻斷交通,影響人們出行,以及影響到日用品的供應,另外還會對家庭供暖、供氣、供電等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此次災害告誡我們,要未雨綢繆,要居安思危,否則只能痛定思痛,但早已悔之晚矣。結合本次災害帶來的教訓,一定要進行全民性的相關教育,而且今後要從娃娃抓起,另外適時搞一些相關演練,警惕之心常有。

㈥ 南方的冬天為什麼這么冷

第一個原因,處在一個拉尼娜的狀態下,就是赤道東太平洋地區的海溫要比常年偏低負0.5度以下,而這個現象對中國的氣候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造成東亞地區經向環流異常,這樣一個環流形勢非常有利於我國北方冷空氣的南下。它使得我們會有一個冷冬,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今年這個冷的冬季就出現了。

第二個原因,下雪或者下雨必須滿足的兩個條件就是1.來自於熱帶地區暖濕氣流。2.有來自於高寒地區的冷空氣。冬季降雪區域(夏季降雨區域同理)分布於鋒面附近,也就是冷暖氣團交界處。這個位置是不固定的,它由兩種性質氣團勢力的強弱決定。冷氣團勢力弱,鋒面及降水區域偏高緯,冷氣團勢力強,鋒面及降水區域偏低緯。冬季影響我國的陸地冷高壓是中心位於蒙古、西伯利亞地區的亞洲高壓(又稱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它的勢力范圍非常大,對我國、特別是北方地區的天氣影響極大。今年隆冬前期影響我們國家的冷空氣相對來說明顯偏弱,次數也不多,即使有暖濕氣流的配合沒有冷空氣也不太容易下雪。然而進入2008年以來,亞洲高壓非常活躍,不斷形成冷氣團南下影響我國,造成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但是由於南方今年的暖氣團也很活躍,大量來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濕氣流頻頻光顧南方地區,當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強大冷氣團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區,並與暖濕氣團相遇後,這一冷、一暖兩個正好結合在一起。受這兩個氣流共同影響,所以最近一段時間,特別是在長江流域雨雪天氣比較多,而且長時間維持著低溫天氣。如果只有強大的冷氣團,而沒有暖濕氣團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會出現大風降溫天氣;如果只有暖濕氣團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沒有冷氣團光臨,則根本沒有什麼災害性天氣。而兩者齊備的時候,災害就降臨了。
參考資料:綜合了中國氣象局兩位專家和一位很強的網友的意思~應該很准確的

㈦ 海溫為什麼會驟然下降

科學家們通過對深海沉積物中深水底棲有孔蟲殼的氧同位素分析,發現3800萬年前的始新世末期時海洋底層水溫驟然下降了4~5℃,表層水溫也大幅度下降。當時,冷水占據了大洋的深層,南極底層水開始形成,溫度和鹽度驅動的大洋環流也開始出現,海底侵蝕作用加強,沉積間斷廣泛出現。南極大陸周圍海洋面發生大規模冰凍,形成數量可觀的海冰,海底接受了大量冰載沉積物。南極大陸局部地區已有冰川出現。

海水溫度驟降,使得深海底浮游生物蒙受沉重打擊,浮游微生物大批滅絕或衰減,以至在這以後的一個時期里,海洋中呈現出生物貧乏、屬種單調的荒蕪局面。陸上植物也受到明顯影響,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的常綠林被落葉林所取代。3800萬年前的驟冷,是新生代氣候變冷中的第一個重大事件,它為新生代晚期大冰期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是什麼造成海洋底層水溫驟然下降的?有的科學家認為,這是始新世末期的海退的結果。這一時期的海退已在墨西哥灣沿岸、歐洲和澳大利亞一些地區發現。海水退落導致淺海大陸架露出水面,這就增加了海水對陽光的反射率,使氣候變冷。氣候變冷又會導致海面進一步退落,使氣候更加變冷。南極洲局部地區及周圍海域為冰雪所覆蓋,也會導致反射率增加,反射率增加引起的氣候變冷又會使冰雪覆蓋面積進一步增大。由於海水變冷,冷水沉潛至海洋深處,致使海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升高,海水將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從而削弱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使氣候進一步變冷。這幾種反饋作用可能有力地加劇了氣候的變冷進程。

不過有人提出:海溫驟降等現象的發生不限於始新世末期。但是,為什麼這一時期海溫的急劇變冷會顯得如此不同尋常?

美國學者肯尼特注意到,澳大利亞曾於5300萬年前與南極洲分裂,至始新世末期,塔斯馬尼亞南面的南塔斯曼隆起,與南極大陸進一步分開,塔斯馬尼亞海道形成,南印度洋與南太平洋之間第一次出現表層水交流,南印度洋高緯海域的寒冷表層水得以通過塔斯馬尼亞海道注入南極羅斯海域,冷水取代了以往來自北面的東澳大利亞暖流,從而觸發了南極地區的冰凍。海冰形成,使得冰下剩餘的海水鹽度升高,鹽度較高的冷水勢必向下沉潛,形成寒冷的底層水,致使海水溫度急劇降低。

還有的科學家從其他方面解釋海溫驟然降低的原因,其說法不一,至今還不能有一個定論。

㈧ 印度洋的氣候有什麼特徵

印度洋的氣候受溫度的分布而改變的。印度洋南緯40°以北的廣大海域全年的平均氣溫為15~28℃。而赤道地帶全年氣溫為28℃,有的海域高達30癈。印度洋氣溫要比同緯度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的氣溫高,因而被稱為熱帶海洋。

在印度洋上,氣溫的分布是隨緯度的改變而發生變化的。赤道地區全年平均氣溫約為28℃。在印度洋北部,夏季氣溫為25~27癈,冬季氣溫為22~23℃,全年平均氣溫25℃左右。其中阿拉伯半島東西兩側的波斯灣和紅海一帶,夏季氣溫常達30℃以上,而索馬里沿岸一帶的氣溫最熱季節一般不到25℃。前者與周圍乾熱陸地的烘烤有很大關系。對於後者而言,由於西南風吹走表層海水使得深層冷水上泛,進而使氣溫下降。

在印度洋南部,氣溫也隨著緯度的改變而變化。夏季,印度洋南部的氣溫在南緯20°附近為25~27℃,南緯30°附近為20~22℃,南緯40°附近約15℃,南緯60°附近在0℃左右;冬季,印度洋南部的氣溫在南緯20°附近22~23℃,南緯30°附近15~17癈,南緯40°附近為12~13℃,南緯60°附近低達-10癈。由於溫度的分布不均,印度洋的氣候也有關著很大的變化。

印度洋氣候特徵還表現在降水量上。赤道帶的降水量最豐富,年降水量在2000~3000mm。此外,降水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印度洋北部,一般年降水量2000mm左右,2/3的降水集中在西南風盛行的夏季,而東北風盛行的冬季,降水量較少,是熱帶季風分布區。紅海海面和阿拉伯海西部,全年降水都很少,年降水量約100~200mm,為熱帶荒漠氣候區。在南印度洋的廣大海域中,全年降水一般在l000mm左右。可見,印度洋除了赤道帶較為豐富,南北印度洋年降水量分配較為均勻。

按照大氣流的基本特徵,印度洋可劃分為下列4個氣候帶:

1.南緯10°以北為季風氣候。夏季(5~10月)強勁的西南風從海洋吹向大陸,風速達12公里/秒;冬季(10~4月)北風和東北風從亞洲大陸吹向海洋。孟加拉灣和東阿拉伯海的年降雨量在1016mm以上,但西部海域不及254mm,赤道地帶平均達1778mm。夏季氣溫在25~28℃,但在非洲東北岸由於受到索馬利寒流的影響使得氣溫降至23℃;冬季氣溫北部為22℃,赤道以南仍在25~28℃。

2.南緯10°~30°為東南信風帶。年降雨量北部為203mm,南部為102mm。北部的夏季平均氣溫為25℃,冬季略高;在南部,夏季為16~17℃,冬季為20~22℃。

3.南緯30°~45°為西風帶。全年平均氣溫向南遞減;冬季北部為20~22℃,南部為10℃;夏季北部為16~17℃,南部為6~7℃。

4.南緯45°以南為副極地氣候。夏季(12~2月)平均氣溫北部為6~7℃,靠近大陸為-16℃;冬季的相應氣溫在10~-4℃之間。年降雨量自北至南在1000~500mm之間。

印度洋表層水溫受季節影響而變化不大。孟加拉灣為25℃,南極海域為-1~0℃。含鹽度一般在32~375之間,僅在鄰近紅海及波斯灣的大洋西北海域超過37%。南極大陸海岸地帶的冰川,在1~2月時融解、斷裂入海,形成冰山,可漂移至南緯40°的海域。南緯10°以北的洋流流向在季風的影響下,隨著季節而改變。在阿拉伯海,冬季形成反時針方向環流,夏季形成順時針方向環流;赤道以南的洋流全年保持穩定。南印度洋的洋流是逆時針方向環流的,主要由南赤道洋流、尼德爾角洋流、南印度洋洋流和西澳大利亞寒流組成。

氣候形成因素

1.地理位置

印度洋北部與亞洲相毗鄰,因而受到季節的變更使得海陸熱力出現差異,進而造成氣壓梯度的變化以及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形成世界上顯著的熱帶季風氣候。印度洋主體位於北緯30°到南緯40°之間,獲得太陽輻射熱量較多,因而氣溫高。在印度洋北部,由於三面被陸地包圍,因而幾乎不受寒流的影響。而澳大利亞向南突出只到南緯35°,從而使得大洋東岸寒流發育程度和影響范圍都比較小,這樣就加強了北部的熱帶海洋性氣候。

2.大氣環流

印度洋氣候最大的影響是氣壓系統。印度洋上分布的氣壓主要有:印度低壓、赤道低壓、蒙古高壓和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冬季(1月),在蒙古高壓影響下,印度洋北部吹東北季風,風向與東北信風一致,這時印度洋北部氣溫較低而少雨,印度洋南部吹東南信風,東北季風和東南信風在赤道附近相遇,形成強烈多雨的熱帶輻合帶。到了夏季(7月),由於太陽直射點北移,此時蒙古高壓就被印度低壓所取代,那麼來自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的東南信風,經過高溫高濕的赤道海域,進入印度洋北部時轉為西南季風。由於受氣溫增高的影響,降水量也大會大增加。

㈨ 印度洋南部的氣候是怎樣的

在印度洋南部,氣溫也隨著緯度的改變而變化。夏季,印度洋南部的氣溫在南緯20°附近為25~27℃,南緯30°附近為20~22℃,南緯40°附近約15℃,南緯60°附近在0℃左右;冬季,印度洋南部的氣溫在南緯20°附近22~23℃,南緯30°附近15~17°C,南緯40°附近為12~13℃,南緯60°附近低達-10°C。由於溫度的分布不均,印度洋的氣候也有關著很大的變化。

印度洋氣候特徵還表現在降水量上。赤道帶的降水量最豐富,年降水量在2000~3000mm。此外,降水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印度洋北部,一般年降水量2000mm左右,2/3的降水集中在西南風盛行的夏季,而東北風盛行的冬季,降水量較少,是熱帶季風分布區。紅海海面和阿拉伯海西部,全年降水都很少,年降水量約100~200mm,為熱帶荒漠氣候區。在南印度洋的廣大海域中,全年降水一般在l000mm左右。可見,印度洋除了赤道帶較為豐富,南北印度洋年降水量分配較為均勻。

閱讀全文

與南印度洋為什麼這么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面條為什麼互相纏繞在一起 瀏覽:346
伊朗南部有什麼港口 瀏覽:592
英國留學生如何做筆記 瀏覽:289
印度最大的塔塔在哪個國家 瀏覽:398
印度窮人下雨怎麼辦 瀏覽:321
尖頭義大利面怎麼做簡單 瀏覽:679
中國大學生如何改寫向心力定律 瀏覽:243
印尼黑色閉殼龜是什麼品種 瀏覽:12
越南投資大概需要多少錢 瀏覽:924
印尼居民是什麼民族 瀏覽:64
金絲絨和義大利絨哪個好 瀏覽:416
伊朗官方貨幣怎麼改 瀏覽:158
這邊是哪裡用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747
為什麼越南產的汽車沒有瀝青 瀏覽:858
中國建安七子有多少 瀏覽:205
印尼年有多少個小時 瀏覽:652
伊朗為什麼斷網 瀏覽:722
伊朗伊斯蘭教是什麼教 瀏覽:41
伊朗是現在什麼民族 瀏覽:626
越南新冠死亡率最高是多少 瀏覽: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