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印度嚴格的種姓制度下,低種姓的人如果侵犯高種姓會怎麼樣
印度的文化來源於古印度,在古印度的制度下將人的等級劃分為四種,各個等級之間的關系非常嚴謹,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逾越,否則將受到嚴重的懲罰,據古典記載,古印度是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的,也就是說那個時候的神權是大於王權,所以古印度的等級劃分就是這樣延伸出來的。
總的來說,在印度是不可能存在低種姓侵犯高種姓的,高種姓由於身邊常年帶有保鏢之類的護衛,想侵犯也不太現實。盡管現如今改觀了許多,但是那種刻在骨子裡的根深蒂固的思想,確實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消除的。
2. 印度貴族
印度現在已經沒有貴族了。皇室的滅亡,原來的公主和王子都已經死亡了。但是印度有種姓制度,而且現在的種姓制度仍舊存在,對印度社會的各個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印度的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個不同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即僧侶,為第一種姓,地位最高,從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剎帝利即武士、王公、貴族等,為第二種姓,從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即商人,為第三種姓,從事商業貿易;首陀羅即農民,為第四種姓,地位最低,從事農業和各種體力及手工業勞動等。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各種姓又派生出許多等級。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不可接觸者」或「賤民」。
3. 在印度,種姓制度可以有多可怕
種姓制度中,第一是婆羅門,享有很大政治權利;第二是剎帝利,掌握軍事和政治大權;第三是吠舍,平民,沒有政治上的特權,一般認為是中產階級的階層;接著是首陀羅,沒有政治、法律、宗教等方面受保護的權利,只能從事低賤的職業,還有賤民階級算是地位最低的人了,在高種姓階級眼裡,賤民估計不被算為人。
達利特「賤民」們一般都是干著清理廁所,掃大街等社會階層最低的工作。除此之外,達利特是不能觸碰比自己等級高的人,否則高種姓人會覺得「自己的靈魂被玷污了,要用恆河水不斷清洗自己才行」。
賤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種姓之列。在印度早已廢除種姓制度的情況下,種姓制度思想的殘留依然影響著印度人比如不敢對高種姓開槍。首陀羅被吠舍歧視,低種姓=低道德會成為普遍觀念。首陀羅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懶,同情首陀羅以至義務幫助他們或結婚就是雜種姓或聖母,而婆羅門能力以外的資產等於零。
首陀羅不管遭遇了什麼,高種姓會覺得是因為懶,不能給福利養懶人。天真的吠舍有時會認為自己靠近高種姓會受到神的庇護很安全,然而婆羅門和剎帝利一紙文書就能把充滿優越感的高級吠舍直接打成首陀羅。
印度毛派首陀羅造反,吠舍被共產,婆羅門和剎帝利在大洋彼岸笑哈哈。在印度,發達和較發達國家的外國人天生自帶剎帝利身份。
婚姻上,種姓制度規定,男方不可以娶比自己地位高的女方,但可以娶比自己地位低下的種姓。這就導致了一個後果,嫁妝日益成為女方家族通過嫁女提高自身地位的、「賄賂」男方家庭的一項手段,而嫁妝也從原先的自願,變成了一種義務,而且金額越來越高。
低種姓女子嫁個高種姓男子,男子的種姓階級是不變的,但是高種姓女子嫁給低種姓男子,女子的種姓階級會被降低和男子相同,這更加助長了低種姓女子會成為高中姓男子的「玩物」,在印度多數女性的地址和安全是沒有人任何保障的。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一張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那等級: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並且種姓制度下的各等級世代相襲。
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4. 印度低種姓人如果假冒貴族,可以矇混過關嗎
不平等,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歷史產物。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中認為:「(不平等)最後隨著私有制與法律的形成而穩定下來,變得合法。」印度的種姓制度就是這樣一個不平等制度。
其實種姓制度不是印度所獨有的社會體系,它在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國也曾經普遍存在。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印度是種姓制度最為嚴重的國家。這種制度將所有的印度人劃分為4個等級,由這4個等級產生了一條歧視鏈。雖然在1947年印度就已經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這條歧視鏈卻依然紮根在印度人心中,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將之瓦解的。
▲印度飲食
所以從各方面來看,歷史、宗教、社會等各種大背景因素,決定了印度的低種姓人如果想要冒充高種姓人,可能性非常小。就算在外形上接近,各種教育和生活背景,也無法冒充。
結語
不過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冒充別人身份這種事也不可能說絕對沒有發生過。只是如果印度人想要改變這種現狀,使用這種方法並不可取,畢竟這是歪門邪道。幾千年的種姓制度已經在整個社會根深蒂固,想要徹底改變,還需要印度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5. 為什麼印度王公的特權被剝奪的時候,他們沒有反抗
一、因為印度王公的特權雖被剝奪,但是他們的財富並沒有完全收走,對他們的生活影響並不是很大。被剝奪特權的印度王公的生活依然很富足,老百姓仍依舊對他們很尊敬。
二、因為印度人和中國人都是農耕民族,都不好戰,而且他們大多都有很敏感的政治觸覺,他們都明白被剝奪特權是早晚的事情,無法改變,沒有必要反抗。
1970年後,王公特權被剝奪,王公的資產多被充公。至此,所謂王公貴族的時代在印度就結束了。30多年後的今天,王室後裔的生活也變化萬千:有人窮困潦倒,有人叱吒印度政壇,有人成了寶萊塢的超級偶像。
(5)在印度得罪貴族會怎麼樣擴展閱讀:
184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基本掌控了印度全境的統治權,只有少數地區由葡萄牙及法國統治。1857年,印度全境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反抗殘暴的英國殖民者,但很快被鎮壓。
不過印度也由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統治轉為由英國直接統治,成立印度政府,並結束了名義上還存在的蒙兀兒帝國。英國直接統治下的印度(稱英屬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緬甸。
另外約有700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在英國嚴密監督下存在著,這種土邦占整個印度面積的五分之二(有些省里也有土邦)。
6. 在印度,高種姓到底有哪些特權
首先是身份上,高種姓的印度人生來就是貴族。在印度,婆羅門是最高級別的姓氏,他們大多數掌握神權。
而且低種姓的女人人如果嫁給高種姓的男人,是需要支付大量錢財做為嫁妝的。
7. 印度種姓制度有哪些嚴格規定種姓制度維護誰的利益
印度種姓制度主體為四大種姓:婆羅門,他們主要是從事宗教活動,是祭祀種群,掌握同神交流的權利,在古代印度神權高於一切,所以婆羅門是第一種姓,第二是剎帝利,他們是軍事、世俗貴族,擔當國王,武士,掌握世俗政治處分權,但受制於神權,第三種姓是吠舍,是普通民眾,從事農工商行業,第四是首陀羅,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印度土著達羅毗荼人和一些少數民族,印度人相信生死輪回,前三個種姓被稱為再生族,意思是可以輪回,而首陀羅為一生族,是 不可輪回的,種姓分離表現為職業世襲、種姓內婚、一生族與再生族區別、高種姓凈潔於低種姓,低種姓污穢於高種姓,如果種姓犯錯可能會被種姓除籍,變成賤民,稱為 不可接觸者,地位最悲慘,這種制度當然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貴族的利益,他們把握政治、宗教權利,而且代代相傳,不可違抗,否則是對神的不敬,會被打入賤民的悲慘境地。
8. 印度警察敢打高種姓的人嗎
印度廢除種姓制度後,那些低種姓群體,敢於冒犯高種姓嗎
種姓這種制度,在除了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以外,其它人都會認為不可思議,畢竟這都21世紀,飛船都上天了,竟然還有人信這個?
但是在印度,雖然早在1947年獨立時,就明確規定要廢除種姓制度,可時至今日,絕大多數印度人,仍然在內心深處,對與生俱來的種姓劃分深信不疑。
於是在保守的印度農村,你會看到有些人走路躲得遠遠地,因為他們不能讓自己的影子落在別人的身上,甚至還有人會帶碰上掃帚,邊走邊掃掉自己的腳印。
這不禁令人懷疑,低種姓的人內心卑微到如此地步,那麼他們敢侵犯那些高種姓群體嗎?
一、高貴與低賤的劃分
1500年前,當雅利安白人南下進入印度次大陸時,利用他們特有的馬拉戰車和利劍,向黑矮瘦小的印度土著們發起進攻,最終佔領了土地肥沃的旁遮普。
此後,人高馬大的他們向印度內陸繼續挺進,摧毀了桓河流域的古老印度文明,取而代之的,是以雅利安白人為尊崇的種姓文化,並以此為基礎形成了麻醉印度土著的印度教。
(印度低種姓首陀羅女子)
在最早記錄種姓階層的《梨俱吠陀》中,大梵天上的神用嘴創造了婆羅門,用手創造了剎帝利,用大腿創造了吠舍,用腳創造了首陀羅。
婆羅門屬於最高種姓,相當於神的代言人,主管宗教和神權,多為掌管祭祀和國家最高權力的階層;剎帝利為中上階層,相當於替神執掌武器的人,多為軍隊領導者或權力執行者,比如當前印度軍隊中的軍官,多為剎帝利種姓擔任。
吠舍為中下階層,與婆羅門和剎帝利同為雅利安人,但政治上沒有特權,屬於從事加工業或商業的平民。首陀羅為低等種姓,他們為被征服的印度土著,從事最低級的原始農耕或傭人等職業,是人口最多的階層。
(印度教的種姓等級劃分)
除以上四等種姓之外,還有一種達利特賤民,連列入種姓的資格都沒有,被當成牲畜看待,只能從事掏糞、處理垃圾,焚燒屍體等最低賤的職業。
在印度教中,種姓越高,離神越近越高貴純潔,種姓越低,則靈魂中的污穢越多,越要受苦來洗清罪孽,以換取來世的幸福,所以印度教不廢除,種姓制度在印度就永遠存在。
二、種姓之間的鴻溝
在宗教的心理暗示作用下,印度高低種姓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高種姓高高在上的天然高貴優越感,與低種姓與生俱來的內心自卑感,使他們處於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