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茨藻如何修剪

印度茨藻如何修剪

發布時間:2022-02-02 00:56:51

① 怎樣釣草魚和鯽魚 大河野釣鯽

釣鯽魚的幾種方法

無論怎樣先進的經驗,都不可生搬硬套,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採取相應措施。

1. 深秋冬初浮釣鯽魚。

鯽魚原本是底魚,怎麼可以進行浮釣?這是在特定條件下採用的一種垂釣技法。由於這個季節氣溫逐漸降低,魚兒很少游動。但假如在向陽背風的高崖下銀光閃閃的水域,刮著1~2級西南風,在11~14點這段時間里,水面溫度稍高,水中溶氧量較多,常常可見到成群結隊的鯽魚浮游戲耍,曬太陽,有的把背鰭露出水面一動不動(稍受干擾便立刻下潛),這正是浮釣鯽魚的好時機。垂釣時,最好把釣位選在有柴草或沙丘的隱蔽處,用長竿短線,不用墜,不加漂,裝上蚯蚓餌,再蘸點香精,輕輕地、慢慢地把餌鉤送到魚群的近岸方或側邊處,不可送到魚群的中央,以防魚上鉤後把魚群驚散。釣群浮鯽魚,必須由近及遠,魚上鉤後,千萬不能讓它鬧水,抖竿刺魚後,快速向岸邊或魚群的側緣拉。一般情況下重15O~ZOO克的鯽魚上鉤後用不著溜,可直提上岸。假如投鉤後魚兒仍在曬太陽或吸氧,尚未發現適口的釣餌,可輕輕上下提拉或輕抖竿顯示釣餌,提高其可見度,誘魚上鉤。注意手不能離竿,有手感就抬竿,抬竿就得魚。當把一個釣位的群游鯽魚快要釣光時,應撒上制備的羊油拌麥麩誘魚。由於羊油不沉水底,會被吹到漂浮物或水沫子的邊緣,與竿梢下的浮游餌鉤匯集在一起,又可形成上魚的小高潮。

2.釣拱

在炎熱的夏天,有的池塘長滿浮萍,特別是沿岸水域生長得尤為茂密。當扒開一個洞,想要打窩時,一會兒又合上,很難下鉤。在這種環境中,釣拱是最理想的。所用釣具很簡單:一根長竿,掛上從竿捎到餌鉤長約4O厘米的短線,不用漁漂,不上漁墜。這種釣法,全憑認真觀察和主動出擊。當聽到「吧噠、吧噠」的聲響時,多是鯽魚吞食所發出的聲音,同時,常能看到聲響處有鯽魚拱動浮萍,或凸起一個浮萍包,甚至伸出頭在水面吸氧。遇到上述現象後,就要不失時機地把餌鉤送到鯽魚活動處。如果遞鉤後,沒見魚上鉤,要上下提拉釣鉤,以此誘魚和顯示釣餌可見度。如有手感就提竿,提竿就得魚。這種釣法,上鉤魚個體較大,小的極少。釣拱,全靠耳聰目明、手技動作迅速,切忌釣翁群集,高談闊論。因魚受驚不起拱,所以防止各種干擾很重要。應把釣位選在寧靜處,便於聽「吧噠」聲,觀察「凸包」或「浮頭」。有時這些動態可能是青蛙所為,但它的特點是拱著浮萍跑,一拱一條線,而鯽魚則是上下拱動。對此,要注意區別。

3.「春釣淺灘」

我國北方過了清明之後,在池塘的背風向陽坡下,可化出一塊無冰明水區。此處水溫稍高,溶氧較足,經過漫長飢寒交迫「貓冬」的鯽魚,常到此水域覓食或曬暖吸氧雖然個體較小,但警覺性很高,稍受驚動就逃之夭夭。如果能找到隱蔽處,力求避免人影和釣竿晃動把魚驚跑,可取得較好的垂釣效果。釣位只能選在背靠高坡的向陽背風處,才有冰凍融化後的明水區。勘探明確、選准釣位後,最好頭天傍晚喂好窩子,第二天的1O點鍾以後再去垂釣,往往能高興而去滿意而歸。如果釣位前沒有沙丘或土堆供隱藏身體,最好人工架設草堆,或用近似岸色的布或草袋等物措一個隱蔽所,否則,魚受驚後,打窩的誘餌再好,它也不敢來吃。要根據地形或隱蔽所的距離,來選擇釣竿的長度。如距水面近,用小短竿操作為宜,比較靈便。如距水面較遠,竿也要相應加長。不用砣,不加漂,全憑手把竿的感覺來判斷提竿時機。這個期間的鯽魚咬鉤輕微,必須選用小而鋒利的漁鉤,裝餌不超過大米粒大,裸露鉤尖。隨著天氣漸暖水溫升高,可逐步向塘內延伸釣點,同時加墜、加漂,可一直釣到在淺灘有雜草生長、小滿以後。其釣獲量,也隨著水溫的不斷上升而增加。

釣草魚,青魚的技巧

青魚亦稱「黑鯇」是鯉科魚類中羅亞科的大型魚類,在我國分布很廣,其最大個體重量可達到60KG,大型江河湖泊中常見個體,一般在15-30KG,而10KG下的就更多了,青魚生長速度很快,魚體近青黑色,以田螺,湖螺,幼蚌,蜆子,殼菜為主要食物,在幼魚發育階段,小青魚也吃蜻蜓幼蟲,搖蚊蟲等,苔蘚,浮游生物及其他底層碎屑物,它們也愛吃。

草魚亦稱「鯇」,魚綱,鯉科,它與青魚是比較相近的魚種,體色則近於鯽魚的體色,有灰白,草黃和金黃等色。草魚在幼魚階段,生長速度比青魚略快,但進入青年期,生長速度則又慢於青魚。六冬齡時,體長約60厘米,體重5千克左右。

草魚是因食草而得名的。維管束的苦草,輪葉黑藻,小茨藻,眼子菜,浮萍等,草魚都愛吃。當水中草類品種繁多時,草魚則擇優而食;當草類匱乏時,就飢不擇食了,連粗糙的蒿瓜葉,蘆葦葉和樹上落下的樹葉,它都攝食。人工割來的野草,菜皮,糠糟,豆渣之類,它都愛吃。漲水後所淹沒的草地,常是草魚的育肥場所。

草魚是中,下層魚類,只有夜間,它們才大膽地到水上層和岸邊進行攝食活動。

(一)釣具和餌料

可用釣鯉魚的一套釣具,也可用海竿拋釣釣具。

餌料除參照用鯽魚,釣鯉魚餌料以外,青菜,瓜葉,熟南瓜,熟山芋,桑葉,蠶蛹,蚱蜢,田螺等均可。

(二)打塘窩

選擇塘窩的位置,可採用釣鯽魚,釣鯉魚打塘窩的原則。打塘窩的數目和每個塘窩用料多少,也要根據水面大小和魚頭稀稠而定。但無論何種情況,誘餌備料一定要多,用餌多,目標大,誘魚快,魚易集中,也不容易很快吃光。

(三)泛星和吃鉤方式

青魚,草魚攝食誘餌比較文靜。正常情況下,一次泛上來兩個同等大小的氣泡。小魚以單個的氣泡居多,較大的魚,泛上的氣泡,都是成串兒的,就像五六個銀白色同等大小的玻璃球兒。它們泛的大氣泡中不夾雜小氣泡,這與鯉魚七大八小的像葡萄串兒的氣泡是不相同的。氣泡的大小,依魚的大小而定。氣泡約2分硬幣大,說明魚只有1KG重左右;如果氣泡達到乒乓球大,則說明魚10KG左右;氣泡直徑與魚口腔直徑一般是成正比的。

青魚和草魚膽子小,稍受驚嚇,它們就會逃之夭夭。因此,垂釣時,忌大聲喧嘩,忌腳步踏出響聲,忌擊水聲,忌疾如流星般下鉤。

青魚,草魚吃餌在漂標上的反映是:標輕微的點幾下,這時不能急於起竿,要等漂標緩緩地上升1-2目並穩定或漂急速的向斜下方沒入中後,方可起竿。

(四)注意事項

起竿要掌握穩,准,狠的方針,青魚,草魚的上顎比較堅硬,而釣鉤在魚嘴中的著鉤點一般都在魚嘴的上顎,餌鉤被青,草魚吞進口中後,如果我們在起鉤時鉤不牢它們的上顎,釣鉤馬上會被彈出嘴外,這樣不但釣不到魚,還會把魚嚇跑,甚至的失鉤斷線的危險。為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起竿時應設法鉤住魚的嘴角和唇邊的軟組織。因此在起竿時,必須把釣竿向斜上方引,保持魚線與水平面成40-60的角度較好,如果角度太小,則魚線受水和水草的阻力就大;角度過大,接近垂直,則又容易碰上魚上顎。

釣魚重要的是會看魚漂,它是反應魚咬鉤與否重要表現的媒體。其表現為上浮、下挫、橫移三種情況。釣魚人都將浮漂比做是自己的眼睛,可見其重要性了。所以先學釣魚的朋友,首先該注重的該是學會如何調整浮漂和觀察魚兒咬鉤時浮漂所傳遞的信號。

漂調的是否准確,直接關繫到其反應的靈敏度。

台釣釣組,的精華之處,在於其能非常靈敏的反應魚吃食的信號。其釣組的搭配比較精細-------小竿,細線,小漂(長流線型浮漂,細尾),輕墜,小鉤,長腦線(拴魚鉤的線)。至於怎麼組裝,這里都有詳細的圖文,一看就明白,就不多費唇舌了。

一切就續後,就是試漂,調漂。一般的文字資料,都介紹以調四目釣兩目,為台釣入門的基礎。我也用其做為調漂的基本參數。所謂目,就是浮漂上的彩色的小格,一格為一目,調四目,就是要讓浮漂露出水面四個小格。而所謂的釣兩目,就是看水面露出兩個小格,看其上浮或者下沉和橫移而來判斷魚咬鉤情況。

這個時候,學釣的人也許就會糊塗了,怎麼調著是四目,而釣著卻說兩目?差兩個呢,別著急,這個就涉及到了台釣和咱們民間所流傳的釣於方式的關鍵。我們民間這種釣魚方式一般釣魚人都稱做傳統釣,傳統釣釣組的墜子是躺在地面上,墜子的重力大於浮漂的浮力,一般是漂調幾目就釣幾目。而台釣的墜子是懸浮在水中的。它的重力小於漂的浮力,這個是他們之間的本質區別。答案補充 才說的調四目,就是將浮漂調的在水面上露四目。釣二目,是指在水面上露出的兩目,而少的兩目是魚餌的重量,因為上面已經說過,台釣的釣組在空鉤情況下是懸浮水中的。所以當雙鉤掛餌下水後(餌的大小適當情況下,約黃豆粒大),浮漂會自然下沉兩目,水面還會剩餘兩目,而剩餘的這兩目,就是所謂「釣兩目」,開始露在水面的四目就是所謂的調「四目」。到這里該明白「調四目釣兩目」這個專業說法的由來吧?

答案補充 這個四目如何調呢?首先,我們將鉛皮纏到鉛皮座上,然後揚竿入水找深淺,也就是所謂的找底。如果入水後,看不到浮漂,就將漂向上移動,直到漂尾與水面一平,接著就提竿,將浮漂象下移動(浮漂座上下各有兩個太空豆)但是暫時不要移動最上面的那個太空豆,那是標視水深淺的,起定位的作用。一會修整鉛皮的時候用的著。如果釣組入水後,漂躺在水面上,就向下移動浮漂。直到找到上面說的深淺。答案補充 將竿提出,把浮漂向下移動到方才留著沒移動的太空豆與最下面的鉤之間距離的一半地方,也就是小於實際水深的方。或者乾脆把漂移動到墜子附近,用剪刀修剪鉛皮。注意:一定要小心的,少少的剪,直到浮漂在水中露出四目,這個時候也就完成了調四目的工作了,如果熟悉了這個修剪鉛皮的過程,同樣方法你也可以調 5、6、7、8、9、10目。也可以調 1、2、3、目,全看你想怎麼調,需要多少了。其關鍵是修剪鉛皮的重量!有人也許問,怎麼調一目啊?鉛皮都很輕了。輕那你不會換一塊大的鉛皮重新修剪?笨的你。:)答案補充 接下來,就是台釣調漂關鍵的地方了,找底。這個時候你需要在准備一小塊鉛皮,用它把最下面的那個小鉤給包上,注意!一定要是最下面的那個小鉤!然後揚竿入水,如果看不到漂,就向上移動浮漂,直到露出開始調的四目。然後就提竿,把小鉤上的鉛皮拿下來,在將釣組入水,看看浮漂露出幾目,如果是四目,就再往上輕微的移動浮漂至水面露出浮漂五目。為什麼要露五目呢?因為才用鉛皮找的底,不過是粗略的知道鉤在水中的大體位置。拿下鉛皮後,由於浮漂的浮力大於下面釣組重力,所以會上浮,而這個上浮距離是我們所未知的。如果上浮大的話,雙鉤掛一般大小的耳會出現雙餌都離地的現象。而不是單餌觸地的最佳狀態。將浮漂調到露五目的時候,說明水下單鉤真的找到了底!!因為單鉤著地後,由於腦線的支撐作用打破了原來懸浮狀態的四目所保持的力的平衡。再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小心仔細的一點點一點點的將浮漂向下移動。直到水面上剛剛、剛剛好露出四目為最佳。註:一定是由五目一點點向下移動到四目!!!至此。就剩下最後一項工作了,就是再將浮漂向下移動兩目的長短。到此,整個調漂過程才算完成。答案補充 有朋友要問,已經調到四目了,為什麼還要向下移動兩目?呵呵,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是調四目,釣兩目。上面說的很明白。四目是空鉤無餌時的狀態,而釣兩目是雙鉤掛耳的垂釣狀態,這兩個餌團的重量正好是能讓浮漂下沉兩目,從而達到釣兩目的最佳靈敏狀態。而我們調漂剛露四目的時候,釣組在水中的狀態正好是最下面的那個單鉤輕輕的擦著地皮兒,那是似觸未觸的狀態。如果掛餌後,不是最佳狀態。我們將浮漂在向下移動兩目深淺,也就等於把兩個餌團的重量留了出來,如果此時在掛餌垂釣,那一定是浮漂調好的四目基礎上下沉兩目,水面留兩目。也就是要釣的兩目。這個時候水下釣組的狀態是下鉤餌團剛剛觸地,真正達到了整個釣組的最佳狀態。

如果要讓釣組的反應變的遲鈍點,那就向上移動浮漂,從而達到一鉤橫卧水下,一鉤懸浮,或者一鉤橫卧水下,一鉤輕微觸地,亦或者雙鉤都橫卧水下和鉛墜以下的釣組都卧在水下的相對最遲鈍狀態。如果要靈敏,一切要反過來。既讓雙鉤掛餌後都處在懸浮狀態。

② 茨藻的種類


得到草茨藻、小茨藻和澳古茨藻三個種的新的染色體數目,分別為2n=36,24和60。核型特徵及外種皮細胞壁上構造,可望作為茨藻屬植物分類的新證據,各類群的同工酶酶譜亦有這種可能性。日本茨藻、草茨藻、小茨藻和澳古茨藻等四個種的關系密切,並可能通過小茨藻而聯系,推測小茨藻在茨藻屬類群進化的一定階段具關鍵作用。
本科共5屬。我國產3屬,12種,4變種。
1、 角果藻屬Zannichellia 心皮通常(2-)4(-8)離生。瘦果先端具喙。我國產1種1變種。
a. 角果藻Zannichellia palustris角茨藻。產我國南北各省區。生於淡水或鹹水中,亦見於海濱或內陸鹽鹼湖泊。廣布勸酒。變異大,性狀不穩定,須做深入研究。
b. 柄果角果藻Zannichellia palustris var. pedicellata
角果藻Zannichellia palustris
2、 絲粉藻屬Cymodocea 花粉粒絲狀。本屬7種。我國海南產1種。本屬分布區域寬廣,產東半球熱帶到也熱帶海域,從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直達紅海。
絲粉藻Cymodocea rotundata產海南三亞。
3、 茨藻屬Najas 有些種類莖上有刺。本屬40-50種,分布於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我國9種,3變種。
a. 大茨藻Najas marina 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新疆、江蘇、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台灣、雲南等省區。生於池塘、湖泊和緩流河水中,常群聚成叢,生長於水中0.5到3米或更深,海拔可達2690米(雲南瀘沽湖)。也分布於朝鮮、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及歐洲、非洲和北美。全草可做綠肥和飼料。
b. 粗齒大茨藻Najas marina var. grossedentata
c.短果茨藻Najas marina var. brachycarpa 產內蒙古、新疆。中亞也有分布。
4.小茨藻Najas minor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新疆、山東、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和雲南等省區。成叢生於池塘、湖泊、水溝和稻田中,可生於數米深的水底,海拔可達2690米(雲南瀘沽湖)。也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各地。形態變異大。
5. 纖細茨藻Najas gracillima 產吉林、遼寧、內蒙古、台灣、浙江、湖北、福建、廣西、海南、貴州和雲南等省區。多生於稻田或藕田中,亦見於水溝和池塘的淺水處,海拔達1800米。也分布於日本和美洲。
6 .高雄茨藻Najas browniana產台灣和廣西等地;生於水深0.5-1米的鹹水中。也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巴布亞西幾內亞和澳大利亞等地。
7 .彎果茨藻Najas ancistrocarpa產江西、浙江、台灣、湖北等地。生於0,5-2米深的靜水中。也分布於日本。
8. 澳古茨藻Najas oguraensis產江西(鄱陽湖)、湖北(東湖)。生於0.5-2米的凈水中。也分布於日本。
9 .東方茨藻Najas orientalis產吉林、遼寧、浙江、江西、湖北、台灣、廣西、廣東、海南、雲南等省區。生於池塘、水溝、藕田、水稻田和緩流河中。水深0.2-2米,海拔達1800米。也分布於日本及歐洲等地。過去在我國一直被定為多孔茨藻Najas foveolata。
10.多孔茨藻Najas foveolata產廣西(北海)生於水坑和池塘中。也分布於馬來西亞、印度等地。
11.草茨藻Najas graminea產遼寧、河北、江蘇、安徽、福建、台灣、河南、湖北、廣東、海南、廣西和雲南等省區。生於靜水池塘、藕田、水稻田和緩流中,水深0.2-1米。也分布於印度、馬來西亞、朝鮮、日本及歐洲、非洲、大洋洲、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12.彎果草茨藻Najas graminea var. recurvata 產湖北利川和咸豐。生於稻田中。雄茨藻Najas browniana產台灣和廣西等地;生於水深0.5-1米的鹹水中。也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巴布亞西幾內亞和澳大利亞等地。

③ 怎樣釣草魚和鯽魚。滿分獻上。別復制。

釣鯽魚的幾種方法
無論怎樣先進的經驗,都不可生搬硬套,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採取相應措施。
1. 深秋冬初浮釣鯽魚。
鯽魚原本是底魚,怎麼可以進行浮釣?這是在特定條件下採用的一種垂釣技法。由於這個季節氣溫逐漸降低,魚兒很少游動。但假如在向陽背風的高崖下銀光閃閃的水域,刮著1~2級西南風,在11~14點這段時間里,水面溫度稍高,水中溶氧量較多,常常可見到成群結隊的鯽魚浮游戲耍,曬太陽,有的把背鰭露出水面一動不動(稍受干擾便立刻下潛),這正是浮釣鯽魚的好時機。垂釣時,最好把釣位選在有柴草或沙丘的隱蔽處,用長竿短線,不用墜,不加漂,裝上蚯蚓餌,再蘸點香精,輕輕地、慢慢地把餌鉤送到魚群的近岸方或側邊處,不可送到魚群的中央,以防魚上鉤後把魚群驚散。釣群浮鯽魚,必須由近及遠,魚上鉤後,千萬不能讓它鬧水,抖竿刺魚後,快速向岸邊或魚群的側緣拉。一般情況下重15O~ZOO克的鯽魚上鉤後用不著溜,可直提上岸。假如投鉤後魚兒仍在曬太陽或吸氧,尚未發現適口的釣餌,可輕輕上下提拉或輕抖竿顯示釣餌,提高其可見度,誘魚上鉤。注意手不能離竿,有手感就抬竿,抬竿就得魚。當把一個釣位的群游鯽魚快要釣光時,應撒上制備的羊油拌麥麩誘魚。由於羊油不沉水底,會被吹到漂浮物或水沫子的邊緣,與竿梢下的浮游餌鉤匯集在一起,又可形成上魚的小高潮。
2.釣拱
在炎熱的夏天,有的池塘長滿浮萍,特別是沿岸水域生長得尤為茂密。當扒開一個洞,想要打窩時,一會兒又合上,很難下鉤。在這種環境中,釣拱是最理想的。所用釣具很簡單:一根長竿,掛上從竿捎到餌鉤長約4O厘米的短線,不用漁漂,不上漁墜。這種釣法,全憑認真觀察和主動出擊。當聽到「吧噠、吧噠」的聲響時,多是鯽魚吞食所發出的聲音,同時,常能看到聲響處有鯽魚拱動浮萍,或凸起一個浮萍包,甚至伸出頭在水面吸氧。遇到上述現象後,就要不失時機地把餌鉤送到鯽魚活動處。如果遞鉤後,沒見魚上鉤,要上下提拉釣鉤,以此誘魚和顯示釣餌可見度。如有手感就提竿,提竿就得魚。這種釣法,上鉤魚個體較大,小的極少。釣拱,全靠耳聰目明、手技動作迅速,切忌釣翁群集,高談闊論。因魚受驚不起拱,所以防止各種干擾很重要。應把釣位選在寧靜處,便於聽「吧噠」聲,觀察「凸包」或「浮頭」。有時這些動態可能是青蛙所為,但它的特點是拱著浮萍跑,一拱一條線,而鯽魚則是上下拱動。對此,要注意區別。
3.「春釣淺灘」
我國北方過了清明之後,在池塘的背風向陽坡下,可化出一塊無冰明水區。此處水溫稍高,溶氧較足,經過漫長飢寒交迫「貓冬」的鯽魚,常到此水域覓食或曬暖吸氧雖然個體較小,但警覺性很高,稍受驚動就逃之夭夭。如果能找到隱蔽處,力求避免人影和釣竿晃動把魚驚跑,可取得較好的垂釣效果。釣位只能選在背靠高坡的向陽背風處,才有冰凍融化後的明水區。勘探明確、選准釣位後,最好頭天傍晚喂好窩子,第二天的1O點鍾以後再去垂釣,往往能高興而去滿意而歸。如果釣位前沒有沙丘或土堆供隱藏身體,最好人工架設草堆,或用近似岸色的布或草袋等物措一個隱蔽所,否則,魚受驚後,打窩的誘餌再好,它也不敢來吃。要根據地形或隱蔽所的距離,來選擇釣竿的長度。如距水面近,用小短竿操作為宜,比較靈便。如距水面較遠,竿也要相應加長。不用砣,不加漂,全憑手把竿的感覺來判斷提竿時機。這個期間的鯽魚咬鉤輕微,必須選用小而鋒利的漁鉤,裝餌不超過大米粒大,裸露鉤尖。隨著天氣漸暖水溫升高,可逐步向塘內延伸釣點,同時加墜、加漂,可一直釣到在淺灘有雜草生長、小滿以後。其釣獲量,也隨著水溫的不斷上升而增加。

釣草魚,青魚的技巧
青魚亦稱「黑鯇」是鯉科魚類中羅亞科的大型魚類,在我國分布很廣,其最大個體重量可達到60KG,大型江河湖泊中常見個體,一般在15-30KG,而10KG下的就更多了,青魚生長速度很快,魚體近青黑色,以田螺,湖螺,幼蚌,蜆子,殼菜為主要食物,在幼魚發育階段,小青魚也吃蜻蜓幼蟲,搖蚊蟲等,苔蘚,浮游生物及其他底層碎屑物,它們也愛吃。
草魚亦稱「鯇」,魚綱,鯉科,它與青魚是比較相近的魚種,體色則近於鯽魚的體色,有灰白,草黃和金黃等色。草魚在幼魚階段,生長速度比青魚略快,但進入青年期,生長速度則又慢於青魚。六冬齡時,體長約60厘米,體重5千克左右。
草魚是因食草而得名的。維管束的苦草,輪葉黑藻,小茨藻,眼子菜,浮萍等,草魚都愛吃。當水中草類品種繁多時,草魚則擇優而食;當草類匱乏時,就飢不擇食了,連粗糙的蒿瓜葉,蘆葦葉和樹上落下的樹葉,它都攝食。人工割來的野草,菜皮,糠糟,豆渣之類,它都愛吃。漲水後所淹沒的草地,常是草魚的育肥場所。
草魚是中,下層魚類,只有夜間,它們才大膽地到水上層和岸邊進行攝食活動。
(一)釣具和餌料
可用釣鯉魚的一套釣具,也可用海竿拋釣釣具。
餌料除參照用鯽魚,釣鯉魚餌料以外,青菜,瓜葉,熟南瓜,熟山芋,桑葉,蠶蛹,蚱蜢,田螺等均可。
(二)打塘窩
選擇塘窩的位置,可採用釣鯽魚,釣鯉魚打塘窩的原則。打塘窩的數目和每個塘窩用料多少,也要根據水面大小和魚頭稀稠而定。但無論何種情況,誘餌備料一定要多,用餌多,目標大,誘魚快,魚易集中,也不容易很快吃光。
(三)泛星和吃鉤方式
青魚,草魚攝食誘餌比較文靜。正常情況下,一次泛上來兩個同等大小的氣泡。小魚以單個的氣泡居多,較大的魚,泛上的氣泡,都是成串兒的,就像五六個銀白色同等大小的玻璃球兒。它們泛的大氣泡中不夾雜小氣泡,這與鯉魚七大八小的像葡萄串兒的氣泡是不相同的。氣泡的大小,依魚的大小而定。氣泡約2分硬幣大,說明魚只有1KG重左右;如果氣泡達到乒乓球大,則說明魚10KG左右;氣泡直徑與魚口腔直徑一般是成正比的。
青魚和草魚膽子小,稍受驚嚇,它們就會逃之夭夭。因此,垂釣時,忌大聲喧嘩,忌腳步踏出響聲,忌擊水聲,忌疾如流星般下鉤。
青魚,草魚吃餌在漂標上的反映是:標輕微的點幾下,這時不能急於起竿,要等漂標緩緩地上升1-2目並穩定或漂急速的向斜下方沒入中後,方可起竿。
(四)注意事項
起竿要掌握穩,准,狠的方針,青魚,草魚的上顎比較堅硬,而釣鉤在魚嘴中的著鉤點一般都在魚嘴的上顎,餌鉤被青,草魚吞進口中後,如果我們在起鉤時鉤不牢它們的上顎,釣鉤馬上會被彈出嘴外,這樣不但釣不到魚,還會把魚嚇跑,甚至的失鉤斷線的危險。為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起竿時應設法鉤住魚的嘴角和唇邊的軟組織。因此在起竿時,必須把釣竿向斜上方引,保持魚線與水平面成40-60的角度較好,如果角度太小,則魚線受水和水草的阻力就大;角度過大,接近垂直,則又容易碰上魚上顎。

釣魚重要的是會看魚漂,它是反應魚咬鉤與否重要表現的媒體。其表現為上浮、下挫、橫移三種情況。釣魚人都將浮漂比做是自己的眼睛,可見其重要性了。所以先學釣魚的朋友,首先該注重的該是學會如何調整浮漂和觀察魚兒咬鉤時浮漂所傳遞的信號。
漂調的是否准確,直接關繫到其反應的靈敏度。
台釣釣組,的精華之處,在於其能非常靈敏的反應魚吃食的信號。其釣組的搭配比較精細-------小竿,細線,小漂(長流線型浮漂,細尾),輕墜,小鉤,長腦線(拴魚鉤的線)。至於怎麼組裝,這里都有詳細的圖文,一看就明白,就不多費唇舌了。
一切就續後,就是試漂,調漂。一般的文字資料,都介紹以調四目釣兩目,為台釣入門的基礎。我也用其做為調漂的基本參數。所謂目,就是浮漂上的彩色的小格,一格為一目,調四目,就是要讓浮漂露出水面四個小格。而所謂的釣兩目,就是看水面露出兩個小格,看其上浮或者下沉和橫移而來判斷魚咬鉤情況。
這個時候,學釣的人也許就會糊塗了,怎麼調著是四目,而釣著卻說兩目?差兩個呢,別著急,這個就涉及到了台釣和咱們民間所流傳的釣於方式的關鍵。我們民間這種釣魚方式一般釣魚人都稱做傳統釣,傳統釣釣組的墜子是躺在地面上,墜子的重力大於浮漂的浮力,一般是漂調幾目就釣幾目。而台釣的墜子是懸浮在水中的。它的重力小於漂的浮力,這個是他們之間的本質區別。答案補充 才說的調四目,就是將浮漂調的在水面上露四目。釣二目,是指在水面上露出的兩目,而少的兩目是魚餌的重量,因為上面已經說過,台釣的釣組在空鉤情況下是懸浮水中的。所以當雙鉤掛餌下水後(餌的大小適當情況下,約黃豆粒大),浮漂會自然下沉兩目,水面還會剩餘兩目,而剩餘的這兩目,就是所謂「釣兩目」,開始露在水面的四目就是所謂的調「四目」。到這里該明白「調四目釣兩目」這個專業說法的由來吧?
答案補充 這個四目如何調呢?首先,我們將鉛皮纏到鉛皮座上,然後揚竿入水找深淺,也就是所謂的找底。如果入水後,看不到浮漂,就將漂向上移動,直到漂尾與水面一平,接著就提竿,將浮漂象下移動(浮漂座上下各有兩個太空豆)但是暫時不要移動最上面的那個太空豆,那是標視水深淺的,起定位的作用。一會修整鉛皮的時候用的著。如果釣組入水後,漂躺在水面上,就向下移動浮漂。直到找到上面說的深淺。答案補充 將竿提出,把浮漂向下移動到方才留著沒移動的太空豆與最下面的鉤之間距離的一半地方,也就是小於實際水深的方。或者乾脆把漂移動到墜子附近,用剪刀修剪鉛皮。注意:一定要小心的,少少的剪,直到浮漂在水中露出四目,這個時候也就完成了調四目的工作了,如果熟悉了這個修剪鉛皮的過程,同樣方法你也可以調 5、6、7、8、9、10目。也可以調 1、2、3、目,全看你想怎麼調,需要多少了。其關鍵是修剪鉛皮的重量!有人也許問,怎麼調一目啊?鉛皮都很輕了。輕那你不會換一塊大的鉛皮重新修剪?笨的你。:)答案補充 接下來,就是台釣調漂關鍵的地方了,找底。這個時候你需要在准備一小塊鉛皮,用它把最下面的那個小鉤給包上,注意!一定要是最下面的那個小鉤!然後揚竿入水,如果看不到漂,就向上移動浮漂,直到露出開始調的四目。然後就提竿,把小鉤上的鉛皮拿下來,在將釣組入水,看看浮漂露出幾目,如果是四目,就再往上輕微的移動浮漂至水面露出浮漂五目。為什麼要露五目呢?因為才用鉛皮找的底,不過是粗略的知道鉤在水中的大體位置。拿下鉛皮後,由於浮漂的浮力大於下面釣組重力,所以會上浮,而這個上浮距離是我們所未知的。如果上浮大的話,雙鉤掛一般大小的耳會出現雙餌都離地的現象。而不是單餌觸地的最佳狀態。將浮漂調到露五目的時候,說明水下單鉤真的找到了底!!因為單鉤著地後,由於腦線的支撐作用打破了原來懸浮狀態的四目所保持的力的平衡。再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小心仔細的一點點一點點的將浮漂向下移動。直到水面上剛剛、剛剛好露出四目為最佳。註:一定是由五目一點點向下移動到四目!!!至此。就剩下最後一項工作了,就是再將浮漂向下移動兩目的長短。到此,整個調漂過程才算完成。答案補充 有朋友要問,已經調到四目了,為什麼還要向下移動兩目?呵呵,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是調四目,釣兩目。上面說的很明白。四目是空鉤無餌時的狀態,而釣兩目是雙鉤掛耳的垂釣狀態,這兩個餌團的重量正好是能讓浮漂下沉兩目,從而達到釣兩目的最佳靈敏狀態。而我們調漂剛露四目的時候,釣組在水中的狀態正好是最下面的那個單鉤輕輕的擦著地皮兒,那是似觸未觸的狀態。如果掛餌後,不是最佳狀態。我們將浮漂在向下移動兩目深淺,也就等於把兩個餌團的重量留了出來,如果此時在掛餌垂釣,那一定是浮漂調好的四目基礎上下沉兩目,水面留兩目。也就是要釣的兩目。這個時候水下釣組的狀態是下鉤餌團剛剛觸地,真正達到了整個釣組的最佳狀態。
如果要讓釣組的反應變的遲鈍點,那就向上移動浮漂,從而達到一鉤橫卧水下,一鉤懸浮,或者一鉤橫卧水下,一鉤輕微觸地,亦或者雙鉤都橫卧水下和鉛墜以下的釣組都卧在水下的相對最遲鈍狀態。如果要靈敏,一切要反過來。既讓雙鉤掛餌後都處在懸浮狀態。

閱讀全文

與印度茨藻如何修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最短航班半小時乘坐多久 瀏覽:819
義大利人為什麼用華人名字 瀏覽:611
為什麼美國可以攻擊伊朗 瀏覽:213
緬甸青芒果和越南青芒哪個好吃 瀏覽:318
義大利足球丙級聯賽是什麼 瀏覽:476
拼多多賣的越南沙金是什麼 瀏覽:55
從1到100越南語怎麼講 瀏覽:980
在義大利怎麼去醫院 瀏覽:534
義大利有哪些習俗禁忌 瀏覽:844
伊朗出口中國石油多少公里 瀏覽:144
越南和甘比亞哪個厲害 瀏覽:868
印度苗正科技公司有哪些 瀏覽:154
印尼戰車紅龍是哪裡的 瀏覽:826
印尼巴厘島特產是什麼 瀏覽:550
印度如何防止外資 瀏覽:503
如何1年獲得英國的大學本科學位 瀏覽:70
越南與中國哪個面積大 瀏覽:39
中國哪個省援助哪個國家 瀏覽:43
英國多少家庭有車 瀏覽:965
英國哪裡養羊 瀏覽: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