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般若為什麼起源於印度

般若為什麼起源於印度

發布時間:2022-09-11 05:37:45

㈠ 佛學中的般若是什麼意思具體指什麼,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一、意思:

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在印度瑜伽經典《瑜伽(合一)經》中有明確定義:辨識智慧是消除見者和所見結合並引向解脫之道的方法,通過合一各分支的實踐,不純逐漸減少,知識之光將照亮辨識能力。合一的八個分支:外律、內律、調身、調息、制感、凝神、入神、合神。這個辨識智慧通過七重分支,到達最後一重。

二、來歷:

般若一詞最早出現於東漢高僧支婁迦讖所譯的《道行般若經》。般若在中國多指為智慧,《世說新語·文學》載:「殷中軍被廢東陽,始看佛經,初視《維摩詰》,疑般若波羅密太多,後見《小品》,恨此語少。」佛教徒認為,般若智慧跟世間的智慧不同,「智慧輕薄,故不能稱於般若」,是經由內觀所產生的正見。

(1)般若為什麼起源於印度擴展閱讀

五種般若:

一、實相般若。實相即般若體也。謂明了一切諸法皆空。離一切虛妄之相。故名實相般若。(梵語般若。華言智慧。)

二、觀照般若。觀照即般若之智用也。謂因觀照明了法無相。悉皆空寂。以顯即體之用。故名觀照般若。

三、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詮之文。般若是所詮之法。能所合成。以語言文字。性本空寂。故名文字般若。

四、境界般若。境界即諸法之境界也。謂境無自相。由智顯發。以根本後得二智。照了一切諸法境界。悉本空寂。從境得名。故名境界般若。(根本智者。即菩薩親證本有之智也。後得智者。謂證根本智後。所起化他之智也。)

五、眷屬般若。眷屬者。即暖。頂。忍。世第一。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也。謂此諸法。皆是觀照慧性之屬。故名眷屬般若。

㈡ 「般若波羅蜜多」是什麼意思

般若波羅蜜一般指「般若波羅蜜多」(Prajna paramita),

「般若」指的是「智慧」,「波羅」指「彼岸」,「蜜」指「到」,「多」是語尾的拖音,譯「了」(有時「多」也可省略),譯成漢文合起來是「到彼岸了」。

所以原詞指的是「智慧到彼岸了「。般若波羅蜜多,智慧至彼岸。

1、般若(音波野)

般若是印度語,即是梵語的音譯,意思是大智慧,或者是妙智慧,而佛經所講的智慧並不是說文化知識,科學理論之類的智慧,仍是指心說法,經中所說的,都是使人認識心,理解心,練心,明心的正法,所以說字字不離心,離心,都沒有經書,佛離心沒有法可說,佛的千經萬卷,通稱為心法。

學佛的目的是明心,因為人有心才能學佛,沒有心用甚麼學佛?所以心為萬法源,心經就是為心源而說,所以叫心經,心經的智慧,為大智慧,妙智慧,智慧功能來源於心,心為智慧體,心為智慧根,簡稱慧根。

用智慧破愚迷叫法,智即是理,慧即是光,心叫妙明紫金光,亦叫妙明心,因此,心生之慧叫慧光,也叫智慧燈。六祖雲:「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波萬年愚。」心有欲叫迷,解迷生智慧叫覺悟,迷既然解了,法也沒用了,這叫做物空心空法亦空,了無一物。

2、波羅密

漢語叫做「到彼岸」。

甚麼叫做此岸,甚麼叫做彼岸呢?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苦多樂少,所以又叫做苦海,有些是人為的災難,有些是自然的災害,有可以避免的,有不可抗拒的,如水火刀兵,旱澇飢謹,生老病死離別苦,貪求之心不得等等,人若脫離苦海,登上佛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的境界。

為到彼岸,一個學佛者,思想境界達到如如不動,不被一切所迷,不被萬境所轉,心若真空,為到彼岸。遇事著急上火,生氣發愁,悲傷恐懼等等,是此岸,坦然無事,心平氣和,常樂常凈,是非無動於心,是彼岸。

實際上,幸福和痛苦,好與壞等,全在一人之心,佛說萬法,不過是為人明心而說,法是船,覺是岸,心達明,覺至圓,也無此岸,也無彼岸。

3、多

漢語叫做「定」。

定,心穩如泰山,如如不動為定,非指身體的姿勢或身體動與不動而言,萬境攻心心不動為定,心不被是非,混亂,煩惱,憂愁,悲傷,恐懼,生死所轉為定。

定乃心之用,無心何言定?定,心之假名,心達真空,無定無靜,定靜無非明心之法語,人的一生幸福,貧困,本屬虛幻,百年之後不過是一把骨灰,完結了人的一生,留下來的,只是幻影虛名.

世人把人生看得真實不虛之事,所以心迷在形形色色的事物之中,不能自拔,作為一個人來講,社會,工作,家庭,是非,繁多復雜,萬事紛紜,事過心清,心不被一切所迷為定。

(2)般若為什麼起源於印度擴展閱讀

「般若波羅蜜多」六波羅波密之一。

亦修唯識行,於修習位所修的十種勝行之一。

般若有三種:一生空無分別慧,就是了達人空,而不起人我見的智慧。

二法空無分別慧,就是了達法空,而不起法我見的智慧。

三俱空無分別慧,就是了達人、法俱空,而不起人、法二種我見的智慧。

六波羅密華譯六度,即檀那(布施)、屍羅(持戒)、羼提(忍辱)、毗離耶(精進)、禪那(禪定)、般若(智慧)。

六波羅密華譯六度分別是:

1、檀波那羅密

2、屍羅波羅密

3、羼提波羅密

4、毗梨耶波羅密

5、禪那波羅密

6、般若波羅密

參考資料

網路—六波羅密

網路-—般若波羅蜜(佛教用語)

㈢ 般若蛇是什麼意思

般若是智慧,蛇是煩惱,寓意智慧斷煩惱,紋了對身心不好。般若」一詞源於印度宗教著作《合一經》(舊譯:瑜伽經),是梵語Prajna的漢語音譯詞,其本意為「終極智慧、辨識智慧」,專指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終極智慧。

在日本文化中,「般若」(日文名:はんにゃ)卻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概念,它是女人的嫉妒之心變成的妖怪,面目可怖而且陰魂不散,手機游戲《陰陽師》中也把它描繪成了一個因為相貌醜陋而自卑,被僅有的朋友背叛而黑化的妖怪。

一個是佛學中的無上智慧,另一個是佛教三毒中的「嗔」,般若在不同文化里代表了完全相悖的含義,看似巧合但又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今天小橘就帶你抽絲剝繭,找一找日本妖怪般若的起源。

1、萬「惡」之源:皇家寡婦六條御息所

般若善妒的設定最初來源於《源氏物語》中的六條御息所。《源氏物語》被稱為「日本版的《紅樓夢》」,講述了多情的皇室貴族源氏公子和眾多女性之間的風流韻事。(當然並不是說《源》借鑒了《紅》,實際上《源》的成書時間約為公元1001年~1008年,當時中國處於北宋時期,遠遠早於清朝年間成書的《紅》。)

六條御息所是源氏公子的情人之一。六條妃子原是大臣千金,她姿容出眾、氣質高雅、才華橫溢,16歲時以正妻身份嫁給東宮太子,後來又為皇室誕下皇女,身份極其尊貴。(「六條」是指其宅邸位於京都六條一帶,「御息所」便是對誕下皇子、皇女的妃嬪的尊稱。)可惜東宮早逝,原本可以成為皇後的六條妃子,在20歲時變成了皇家寡婦。受制於前東宮妃子的身份,六條妃子本是清心寡慾,不敢奢望再婚;沒想到自己的侄兒源氏公子熱烈追求,又讓她找到了愛情的寄託。然而源氏公子既多情也薄情,他終日流連花叢,哪裡會對一個比自己年長8歲的嬸嬸輩女子始終如一?這讓六條妃子滿心嫉妒、備受煎熬,以至於生魂出竅變作怨靈,害死了源氏的另一個情人夕顏和正妻葵姬。

㈣ 什麼是般若智慧

般若是梵語prajna音譯,又譯作班若、波若、般羅若等,通常稱為般若。般若是智慧的別名,或簡稱為慧。但為什麼是沿用印度的原音——般若,而不直譯為智慧呢?這是因為般若一名,比較其他異名,可說是最為尊貴,含義也最深廣,在中國漢語中難以找到與它相應的名詞可以代替,倘若一定要將它譯出,也只能勉強將之稱為智慧,雖意為智慧,但仍不足以表顯般若的含義,這正如《大智度論》所說:「般若定實相,甚深極重,智慧淺薄,是故不能稱。」因此就沿用印度的原音稱為般若,這屬於「五不翻」中「尊重不翻」及「四例翻經」的「翻字不翻音」。若把般若方便稱為智慧,這種智慧也不是指一般的智慧,它簡別於凡夫的俗智俗慧。
世間凡夫中,或擅技巧,或矜博雅,或工策劃,或善辭辯,雖也是一種智慧,但這是俗智俗慧,不能稱為般若。般若是佛教的一種特殊智慧,它是一種直覺、直觀的智慧,能引導人們超脫對立的世界,使人從種種痛苦、煩惱、邪見、無明中解脫出來。所以《大智度論》卷四十三中說:「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諸智慧,最為第一,無上無比無等,更無勝者。」由於般若智慧與一般所說的智慧不同,所以僧肇法師曾稱般若為「聖智」,以與一般人的智慧相區別。但絕大多數佛典直接以般若音譯徑寫,或重復稱為「般若智慧」或「般若慧」。
般若常與波羅蜜聯在一起,鳩摩羅什大師將之稱為般若波羅蜜,在佛典或有關佛教的不少著作中,般若不過是般若波羅蜜一詞的略稱。玄奘法師則把般若波羅蜜譯為般若波羅蜜多,這是新譯,比鳩摩羅什大師的舊譯多一個「多」字。般若波羅蜜在六波羅蜜或十波羅蜜中,都是指第六波羅蜜。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波羅蜜則譯為「度」或「到彼岸」,合起來的意思就是用智慧到達解脫的彼岸。如鳩摩羅什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二十一中所說:「般若波羅蜜,以何義故名般若波羅蜜?佛言:得第一度,一切法到彼岸,以是義故,名般若波羅蜜。」

㈤ 紋身紋般若有什麼講究

「般若」一詞源於印度宗教著作《合一經》(舊譯:瑜伽經),是梵語Prajna的漢語音譯詞,其本意為「終極智慧、辨識智慧」,專指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終極智慧。

在日本文化中,「般若」(日文名:はんにゃ)卻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概念,它是女人的嫉妒之心變成的妖怪,面目可怖而且陰魂不散,手機游戲《陰陽師》中也把它描繪成了一個因為相貌醜陋而自卑,被僅有的朋友背叛而黑化的妖怪。

一個是佛學中的無上智慧,另一個是佛教三毒中的「嗔」,般若在不同文化里代表了完全相悖的含義,看似巧合但又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今天小橘就帶你抽絲剝繭,找一找日本妖怪般若的起源。

3、般若的衍生傳說

後來在六條妃子的傳說之外,又衍生出了關於般若的其他傳說,象徵六條妃子的般若稱為「白般若」(可能是因為能劇中六條康子的面具是象徵貴族女子的白色膚色),其他兩種是「笑般若」、「赤般若」。

1)笑般若

笑般若是江戶時代的《浮世絵》中描繪的妖怪,通常是手持小孩子的頭,長著彎角和獠牙、狂笑不已的女鬼形象。她將小孩子的頭像石榴一樣握在手中,給人以凶惡厭惡的感覺。

民間傳說中,她原本是一位本分老實、在家操持家務、相夫教子的婦人,可惜她沒有一個老實本分的男人,常常在外拈花惹草,偷偷養著一個情人。這無情的男人居然和情人密謀詭計逼得婦人離家,並霸佔了她娘家留給她的家產。情人尚不罷休,因為婦人留下來的孩子她怎麼看也不順眼,逼著男人把孩子送到深山,最後孩子在山中迷路凍餓而死。

後來,被逼離家的婦人得知消息,傷心欲絕,發狂般奔向深山,從此再也沒有人見過她。

男人和情人過上快活的日子,而且生下了一個男孩。小男孩十分可愛,總是喜歡眯著眼睛咯咯咯地笑。一天晚上,男人和情人在睡夢中聽到隔壁房間傳來孩子的笑聲,而且越笑越開心,越笑聲音越大,嚇得兩人就起身去看。待二人推開隔壁房門,直接被屋內的景象嚇傻,只見一個披著長發、凸眼獠牙,額頭還長著長角的女人嘴裡不斷發出咯咯咯的笑聲,手裡像拋皮球一樣不斷拋甩著正是孩子的頭,血從孩子的腔子里直往外噴,染紅了床和地。

情人嚇得尖叫一聲不省人事,男人也為這事散盡家財,窮困潦倒,最後以瘋癲告終。這尋仇的「厲鬼」便是婦人死後意靈不滅幻化而成的笑般若。後來民間相傳,笑般若經常搶小孩的東西,每天搞惡作劇弄哭小孩是她最愛做的事。

2)赤般若

赤般若是三種般若中最兇殘的,她殺人沒有原因和理由,想殺就殺,殺完就吃,手段極其殘忍。

傳說過去有一家人,夫妻倆帶有一娃,還有個脾氣不好的惡婆婆。後來女人的丈夫和兒子都不幸去世,只剩下她和惡婆婆生活在一起。舊社會的封建迷信,惡婆婆怨恨是兒媳婦剋死自己的兒子和孫子,總是想方設法虐待兒媳婦,所以這兒媳婦的生活過得苦不堪言。有一天,兒媳婦帶著祭品去給丈夫和孫子掃墓,婆婆戴著般若面具突然從路旁竄出來,嚇得兒媳婦當場暈過去。達到目的的惡婆婆感到很滿足,正打算摘掉面具的時候發現怎麼都摘不下去,並且臉上灼痛難忍。不一會兒,面具就完全融在了惡婆婆臉上。無奈之下婆婆只好坦誠地向媳婦說明了一切,心地寬厚的媳婦也沒有過多的計較,帶著婆婆去了高僧那裡 。念誦佛祖的名號後,鬼面具就摘掉了。這個故事在日本信佛的人中廣為流傳, 據說願慶寺和西念寺也保存著故事裡的面具。

閱讀全文

與般若為什麼起源於印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菲律賓如何侵佔南沙 瀏覽:138
印尼血龍木手串什麼顏色是真的 瀏覽:510
義大利雅培和上海雅培是什麼關系 瀏覽:470
義大利面條醬怎麼配 瀏覽:87
中國良工閥門廠在哪裡 瀏覽:201
美國與英國區別是什麼 瀏覽:241
越南戰爭美軍有哪些部隊 瀏覽:21
榴槤泰國的和越南的哪個好吃 瀏覽:385
越南生意最好的理發店多少錢 瀏覽:433
怎麼在印尼開通移動國際漫遊 瀏覽:785
印度人怎麼換衣服 瀏覽:595
中國象棋怎麼看局 瀏覽:183
英國私人公司如何上市 瀏覽:819
在越南吃什麼面 瀏覽:95
伊朗北部靠近哪個國家 瀏覽:911
人民幣是印尼盾的多少倍 瀏覽:790
印尼的一畝地多少平方米 瀏覽:127
中國民航大學宿舍管理怎麼樣 瀏覽:473
英國做激光多少錢 瀏覽:671
英國護照加急多久 瀏覽: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