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是如何淪為英國殖民地的
18世紀中期以後,英、法在印度的爭奪加烈。在奧地利帝位繼承戰爭期間,英、法的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發生了戰爭。戰爭初期,法國人佔領了英國的許多據點。
7年戰爭爆發後,英、法爭奪印度更趨激烈,1756年,孟加拉那瓦布西拉吉·多拉出兵,收復了加爾各答等地。東印度公司派羅伯特·克萊武於1757年1月重佔加爾各答。3月,克萊武攻佔法國在孟加拉的據點昌德納果爾。法國便與多拉結盟,共同對付英國。1757年6月23日,雙方在加爾各答以北30餘里的普拉西村大戰。
克萊武事先以同意孟加拉軍的將領米爾·伽法取得孟加拉那瓦布的寶座為誘餌,將他買通。戰斗進行中,伽法按兵不動。
結果,克萊武只有800名英軍和2000多名僱傭軍,卻打敗了約7萬名孟加拉軍隊和一支前來支援的法軍。伽法當上了孟加拉那瓦布,克萊武則當上了東印度公司駐孟加拉的省督。普拉西戰役標志印度開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根據1763年巴黎和約,法國在印度只能保留本地治里等5座不設防城市以通商。
❷ 同時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在近代印度會淪為殖民地而中國則淪為半殖民地
兩國國情具有不少相似之處 但我們可以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兩國對於歐洲人來說從來就不同的心理暗示:自從文藝復興以來 或者說自從阿拉伯帝國的崛起阻斷了陸上東西方交往之路 歐洲人日常生活中所必須的香料供應成了重大問題 繼而東西方的香料生意被熱那亞商人壟斷......由此可見 香料對於歐洲人的意義 香料就是財富 然而印度作為一個盛產香料的大國 自然得到歐洲各國的特別「垂涎」 然而中國在歐洲不是作為香料大國出現的 因為馬可波羅游記的流傳開來 只是作為一個富有的東方大帝國的形象出現在歐洲人的眼前
第二,兩國不同的地理位置:印度相對於中國離歐洲更近 這似乎也註定了歐洲人要先到達印度而後才會接近中國 印度有歐洲人需要的 國土面積又是那麼遼闊 似乎也註定了歐洲對印度的入侵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中國更加遙遠 作為歐洲人的考慮 自然是在吃定了印度之後的事 我們遭受侵略故此晚了一些 換句話說 印度的被入侵曾為我們爭取了至少70年的時間
第三,兩國不同的社會結構:兩國同樣作為受害國在政治制度 社會架構上存在共同點 兩國都是歷史源遠流長的文明古國兩國也都是農耕大國 農業成為兩個社會的支柱產業 「它們正經歷著資本主義萌芽階段」 然而不幸中的萬幸 同樣是在被侵略後 中國社會精英推動洋務運動 雖然洋務運動最終失敗 但是它為中國造就了第一代民族資產階級 他們成為新興的社會精英階層 他們的思想 理念相對先進 他們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了這個古老的農耕社會 然而印度19世紀的民族大起義 封建的王公貴族階級仍然作為起義的領導階級 由此可見 雖然同樣作為被侵略國家 印度社會比及中國社會更加落後 封建貴族階級依然作為社會的絕對領導階級
就這些吧 都是我自己分析的 自己打的字 採納吧
❸ 歷史上中國為何沒有淪為殖民地 而印度淪為殖民地
因為中國早就建立了穩固的農村組織——鄉保,這種制度將以種地為生的農民牢牢的控制在農村裡。殖民者沒有能力改變。
❹ 印度過去為什麼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卻沒有直接成為英國的領土呢(小白,大神勿噴)
印度人口多,距離英國本土遠,英國並不想給印度人以英國公民權,只是想把這里當做掠奪的產地,也就是殖民地,英國國王兼任印度皇帝。
❺ 鴉片戰爭時期中國堅持住了,印度為何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一是因為戰略上的失誤,二是因為印度友軍的背叛。在18世紀中期,當英軍入侵印度時,出現了一個名叫西拉傑·烏德·德拉的貴族,他是第一個帶頭反抗英國殖民者的人。這位西拉傑的背後是有著法國人的支持,所以他才會敢主動進攻英國領土。戰爭開始時,他佔領了英國的要塞,並殺死了這里的英國人。之後,怒氣沖天的英國便派出了英國將軍羅伯特·克萊武帶領不足4000人進攻印度。再反觀西拉傑,卻有超過7萬名士兵和法國所提供的炮火。從表現上來看,西拉傑完全是佔有絕對的優勢的。
最後,他的叔叔也確實來了,但當他看到自己的一方已經潰不成軍時,卻毅然決然地叛變了,並帶領軍隊攻向了他侄子西拉傑的軍隊。就這樣,西拉傑被打敗並被殺死。此後,在英國軍隊的解體戰略下,印度再也沒有了翻身之日,並被英國殖民了近89年的時間。
❻ 面對英國的殖民侵略為何印度被打敗臣服成為英國殖民地
印度對於成為英國人的殖民地並不是沒有進行過抵抗,像受法國支持的孟加拉公,但是在英國人入侵之前印度本來就是一盤散沙,還因為其他歷史原因導致了整個印度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第四點原因:印度基層百姓受種姓制度長時間的影響,印度存在很大的宗教紛爭以及民族紛爭和種姓制度的矛盾,而英國人通過對這些矛盾的合理利用導致了他們統治的穩固,從而完成完全殖民。
❼ 同樣作為亞洲大國,為什麼印度在近代完全淪為殖民地
因為都是莫卧兒帝國的某個皇帝作的死原本莫卧兒帝國靠著信仰自由導致稱霸南亞惡人那個皇帝開創了莫卧兒帝國最大局面以後廢除了宗教信仰導致各地起義在加上那些殖民國家的制度和科技超過印度的那些國家導致印度成了殖民地
❽ 同樣被侵略,為何印度淪為殖民地二百年而我國沒有呢
十八世紀中期,葡萄牙殖民者逐漸退出印度,而與此同時英國和法國進入印度。
1757年6月23日,英軍與孟加拉王公的戰爭爆發,英軍擊潰孟加拉7萬大軍,史稱“普拉西戰役”。
此戰過後,在英國分化瓦解的策略下,印度再也沒有出現有組織的大規模抵抗,英國在印度的殖民之路迅速推進,數十年間便將整個印度納入其殖民地領域之內。從此開始了在印度長達190多年的殖民統治。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民族氣節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是陸游“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高尚情操;是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凜然不懼;是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壯志!
這些年來,由於趕不上中國的發展速度,印度一直在跟中國較勁,時不時出現邊境上的摩擦。不過印度要想跟中國平起平坐,還是先學學中國人百折不撓的抗爭精神吧。
❾ 印度更換海軍軍旗,去掉「殖民」符號,此前為何會成為殖民地
印度文明在歷史上出現了多次被外敵入侵的情況
古印度文明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印度文明確在歷史上遭受了很多外來文明的入侵,比如雅利安人就曾經對古印度文明進行入侵,並且還讓印度形成了嚴重的等級階級,也就是如今的種姓制度;而這樣的制度導致印度及時擺脫了雅利安文明的入侵,印度國家也比較弱小;後來進入了大航海時代後,先進強大的英國發現了印度大陸,並且憑借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對印度進行了殖民,同時在印度建造了很多的工廠,英國的文化對印度也影響巨大,至今印度一些制度都受到英國的影響。
❿ 近代印度為何會淪為英國的殖民國,而清朝卻沒有
看這篇文章
十五世紀開始,西方各國為了追求財富和土地,開始了大航海。從哥倫布踏上美洲到麥哲倫船隊環游全球,從荷蘭的海上馬車夫到英國的日不落帝國,西方各國完成了最原始的資本積累,從而近代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數倍於各自國土面積的殖民地。其中最為強大的殖民國家就是英國,北美,英國曾擁有美國大片土地,大洋洲也建立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兩個國家。雖然說這些國家最後都獨立了,可是英國仍擁有一個完全的殖民國家,那就是印度。印度從十七世紀初開始和英國接觸,到十八世紀開始被完全統治,最終徹底淪為一個殖民國家。
第三,中國太大了,各方勢力在此利益矛盾重重。清朝末年的時候,中國的人口就達到了四億,可是全世界的人口才多少呢?十六億,就是說那個時候,全球四個人裡面就有一個是清朝人。西方列強雖有心統治,可是卻無力行動。清朝不像印度,殺了一個莫卧兒皇帝就行了,如果當時列強選擇將清朝皇帝殺了,那時中國將群龍無首,早都想把滿清趕出關外的漢人就會揭竿而起,到時候還統治,反抗會變得此起彼伏。還有一點就是,想要瓜分清朝的列強太多了,一個國家根本不可能一口吞下中國,將清朝變為像印度一樣的殖民帝國。所以,在甲午戰爭後,日本割了遼東半島,沙俄和美國看不下去,強行讓日本吞下清朝的遼東給吐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