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怎麼看待公務員

印度人怎麼看待公務員

發布時間:2022-09-11 10:40:10

『壹』 印度人的時間觀念是怎樣的為什麼印度人會有這樣的時間觀念

如果一個印度人告訴你:馬上來,那估計會在十分鍾後來;要是告訴你十分鍾後,你可以去洗個澡,兩個小時後回來,要是告訴你一個小時後,估計這一天不行了,需要明天了。這樣的印度人太不守時了,也太沒有時間觀念。
很多去過印度的人都認為印度人沒有時間觀念。其實印度人的時間觀念只是不緊迫,在他們的意識中,時間雖然有意義,但是沒有力量。甚至印度人將自己看的非常渺小,人生的這一個過程變成微不足道塵埃的瞬間,所以印度人認為人這一生想改變世界是不可能的。馬克思曾經說:「印度沒有歷史。這是很深刻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件觀念,其實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生存環境決定,還有就是宗教。
生存環境決定這樣不難理解,印度生存環境在熱帶,亞熱帶,這樣個位置的生活的民族都沒有溫帶、寒帶生活的人有時間觀念,主要是糧食生產決定的,在一年四季都能生產糧食的印度,很多人躺著就能等到天上掉下椰子、掉下芒果,沒有像溫帶的生產方式,沒有時間觀念,就沒有產量,播種錯過十天半個月,就可能秋天沒有好的收成,來年就會挨餓,這樣能不注重時間觀念嗎。
印度教時間觀念影響到了教徒人世間的時間觀念,印度教教徒接受的是非常長的宗教時間觀念,這與中國人注重歷史時間的觀念不同。中國人記錄歷史,印度人記錄宗教。在印度人眼中,人的一生時間只不過是一個「神年」的1/4左右,也即一個神年的一個季節,又何必那麼在意人世間幾個小時的時間呢!從宗教時間來看,人世間的1000年也不過是幾個神年,對不注重歷史時間的印度人來說,《沙恭達羅》的作者其出生年月差上1000個「人世年」沒什麼關系,只不過3個「神年」嘛!
除了每天的祈禱花去大部分的時間之外,印度教的時間觀念對印度人也有影響。
印度教對時間的看法是這樣的:時空是循環的,每一次循環稱作一次「劫波」,約為432000萬個世俗年。每次「劫波」又分為十四個「期」,每一「期」終了,宇宙再生。這和中國人常說「在劫難逃」有點接近。當今世界處於第七個期,每一期劃成七十一個「大間歇」,每一次「大歇間」分為四個「時期」,各「時期」分別包括4800個、3600個、2400個和1200個「神年」,每一「神年」相當於人世360年。中國人也常說,「天上方一日,人間已多年」,這種「天上時間」和「人間時間」的差別同印度教「神年」和「人世年」的說法有著雷同的地方。
這下明白了印度的時間觀念了吧,其實印度的時間觀念,就是「神一樣的時間」。而印度的時間觀念,形成也算久遠,盡管歷史進入現代文明,但一時間印度人改變時間觀念還需要時間,在歷史上印度的時間觀念,早就有記載,也算歷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點。
中國的古籍裡面早有記載。公元1415年(永樂十三年),鄭和寶船抵達古里。古里國王派其頭目和能書會算並被稱為稱為哲地米納的人即官牙人(牙人,即中間人),來與明朝特使相會,磋商交易之事,先擇某日打價(談判價格)。至日,將帶去的絲綢等貨物逐一議價、協定合同,合掌牙人(即合同簽字者)言某日交易,與眾手中拍一掌,或貴或賤,不再改變。然後哲地富戶攜寶石、珍珠、珊瑚等來看,其議價非一日能定,快則一月,遲則兩三月
。從中國古籍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古印度商人交易的習慣,中國商船帶去的絲綢可以在一天內定價,並由牙人(即負責人)擊掌約定;而作為交易的印度商品卻極難定價——「快則一月,遲則兩三月」。看來中國古人早已經領教了以拖延遲緩為特點的「印度時間」。從交易的物品來看,中國以絲綢為主,而古印度人的貨物多種多樣,而且多屬於「私人」物品,所以極難確定價格,時間自然也就很長。
印度人的「神時」觀使印度人的時間觀念極為恆久漫長,而「自省」的空間觀念又使其特別注重具體的細節和思考,過於注重微觀的考慮。這種獨特的時空觀培養了印度人獨特的思維,這種思維可以稱之為「葡萄式」思維。這種思維是這樣的:沒有因果關系的事物可以放在一起談,可以雜糅在一起;時間是可逆的,對於印度人來講,古代的事就是現代的事,現代的事在古代也可以發生。
1981年,為了參加印度的國慶慶典,印度人用牛車運載米格戰斗機;在這件事上,印度人考慮的不是牛車運送戰斗機所花費的時間,而是事情這樣做是否在理論上可行。
印度電視劇沒有主要線索,在情節上風馬牛不相及的幾件事居然糅合在一起講,這並不是印度編導水平有問題,而是和印度人「葡萄式」的思維習慣有關。可以把印度的電視連續劇比作一串葡萄,每一集都是一顆葡萄,但每顆葡萄之間除了外形和味道差不多外,情節上少有聯系。
印度文化中的「時間觀念」是印度人引以自豪的部分,他們看的長遠。這種長遠不但仔細考慮了事情的細節,而是他們認為看到了事物的終極意義,知曉了整體。
西方只考慮五年、十年,最多二十年;印度則主要從時間是無限的這一角度來考慮問題。當然,我不是說印度今天已經在這么考慮問題,只是說必須從這種角度來觀察問題」。印度人總覺得他們已經看透了過去和未來,已經洞悉了所有歷史上和未來的真理,他們考慮問題比其他國家的人深遠。印度人經常喜歡說一些過頭的話。從文化傳統上來理解,這是印度人獨特的特點。如果他們預測未來50年印度經濟會超越中國,他們不認為那是將來的事,他們會說:「中國現在還沒有準備好,印度人要超越你們了。」這就是印度人來源的自信。

『貳』 「印度阿三」是什麼意思

印度阿三,指印度人,一般含貶義。

「印度阿三」來自「十里洋場」時期的吳語上海話,吳人極喜加「阿」字,而上海話中與「三」相關的詞彙(阿三、八三、癟三、十三點、豬頭三)多為貶義詞。上海當年的英租界中經常會有從印度調來的「公務員」,負責一些雜事,而這些印度人是英國人的忠實「看門狗」,整天警棍亂舞,因此上海人便蔑稱其為「阿三」。

而「印度阿三」一詞是由「紅頭阿三」演變而來,之所以叫「紅頭阿三」原因大致還有這幾種說法:凡印籍巡捕皆頭纏紅巾(實際上,印捕充任交通警、巡邏警的用紅巾纏頭,任看守警為黃巾纏頭)所以叫「紅頭」。

關於「阿三」則有兩種說法:一說印度人是亡國奴,在上海人眼中的地位低於西捕和華捕列第三位;還有就是當初在上海,當地人稱印度警察為阿三。

『叄』 印度阿三是什麼意思,它是怎麼來的

印度阿三,指印度人,阿SIR音譯。印度阿三是由「紅頭阿三」演變過來的。「紅頭阿三」語原是上海地方話,舊時上海有各國租界,英租界內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從英殖民地印度調來的印度人,他們因為信仰錫克教,頭上都纏頭巾做為制服,印度警察的頭巾冠以『紅色』,這是「紅頭」的由來。

阿三來歷

1、以前在上海租界的時候,租用的洋人被稱為洋鬼子,租用的中國人叫二鬼子,(後來被稱為偽軍或二鬼子什麼的,就是中國人,《亮劍》裡面有這個稱呼)。僱傭的印度人叫三鬼子。上海人習慣稱呼前加上阿,比如阿寶,阿亮什麼的,所以後來把三鬼子演變成了阿三,是有貶義的意思,和洋鬼子、日本鬼子是一個意思。

2、二十世紀,大印度地區分裂為巴基斯坦和印度,後東西巴基斯坦又分裂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總共三國。

『肆』 印度的種姓制度怎樣對待外國人,外國人對於印度人來說相當於哪個階層

印度的種姓制度源於千年前的印度教,他們根據姓氏來區分人的高低貴賤,其實最開始的時候印度是沒有種姓制度,但是後來隨著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為了更好統治印度人,才出現用宗教來區分種姓制度。在印度人的認知中,種姓制度一般分為4個等級,最高等級是婆羅門,一般是宗教的長老和神職人員,他們神聖而不可侵犯;之後就是代表皇室貴族以及大臣的剎帝利,他們是可以和婆羅門互相通婚。

『伍』 印度為什麼叫三哥

三哥是由「阿三」演變來的。印度阿三」來自「十里洋場」時期的吳語上海話,吳人極喜加「阿」字,而上海話中與「三」相關的詞彙(阿三、八三、癟三、十三點、豬頭三)多為貶義詞。上海當年的英租界中經常會有從印度調來的「公務員」,而這些印度人是英國人的忠實「爪牙」,整天警棍亂舞,因此上海人便蔑稱其為「阿三」。

而今「印度阿三」一詞已經廣泛流傳開來,三哥由此演變而來,多含國人嘲弄印度之意。

其他相關解釋

1、因為那時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舉凡洋人,在國人看來,皆如猴子般形貌舉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黧黑更甚,而且民族「優越性」使然,覺得自家仍是高印度一頭,故此蔑稱印度人為「阿三」。

2、據說因為印度人由於殖民地的關系,做公務員是要懂英語的,而他們因為懂英語的關系,卻也喜歡在中國人面前擺譜,通常在說一些不流利中文時,總會不自覺地加一句「I SAY......」(我說...)由於 I say 的發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稱呼。

3、過去印度人因為自己是不結盟運動(亞非拉好幾十個國家組成的一個鬆散的聯盟)的領袖,便狂妄的宣稱美國是一極、前蘇聯是一極,而他們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是當之無愧的第三極。於是中國人便叫他們「阿三」以戲謔之。



『陸』 在不同身份的人眼中,具體是如何看待公務員這一職業的

公務員這份職業可以說它就是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工作,如果把工作的優越性做一個排名,從1~10, 10分是滿分,公務員能達到7分左右。他不是最好的職業,肯定有比公務員很好的職業,但是他比大多數職業要好。

所以如果大家不是什麼熱門,專業也不是什麼特別好的行業,甚至說就處於夕陽產業,那建議大家考公務員做不了,雖然現在公務員有一些地方也加班,但是先把工資收入穩定了,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繳納的比例比較高,社會保障做得很好,過年過節該給的錢都能給這一點就很不錯了。

『柒』 公務員:揭秘各國國家公務員薪資待遇哪家好

1、澳大利亞:考公務員的多為富人
公務員職位都是公開招聘,招考制度和條件十分苛刻,在人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都有嚴格要求。個普通的公務員年薪大概9萬~15萬澳幣,而澳普通民眾年收入大概5萬~7萬澳幣。但公務員沒有什麼權利,也沒什麼腐敗的機會。」
2、英國:精英把持,福利優厚
英國公務員隊伍中絕大多數都是名校高材生。根據2012年的一項調查報告,英國外交部公務員有62%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而在其他各部門的高級公務員中,這一比例也高達55%。普通公務員起薪通常在每年2.5萬英鎊至2.7萬英鎊之間,一般工作四五年後,可以達到每年4.5萬英鎊的水平。據2014年初披露的一份數據,倫敦2012年的人均稅前工資為41597英鎊,因此一般公務員工資基本是社會中等水平。
3、挪威:收入一般,勝在穩定
在挪威,政府、醫院、學校、幼兒園和養老院等都屬於公共部門,一個人無論在公共部門或私營部門就業,從勞動關系來講都是雇員。雇員薪酬高低與學歷、年資和職位都有關系,私營部門相同崗位的薪酬會比公共部門高出約20萬克朗。但是公共部門工作穩定,失業的可能性很低。
4、歐盟:「世界上待遇最好的公務員」
在歐洲,有一個群體常常被戲稱為「捧著金飯碗的歐洲公民」,他們就是歐盟公務員。
歐盟公務員薪水高、福利好,當一名歐盟公務員是許多歐洲人的夢想,然而它的門檻也高。要想跨進歐盟公務員的隊伍,他們必須聰明過人,有豐富的知識和閱歷,對歐洲問題了如指掌,至少會講2門以上外語。歐盟規定,公務員不經過公開招聘不能錄取。考試不僅要考查應試者的反應能力、學識,以及對歐盟的歷史、現實和歐盟法律的了解,而且所有應試者都用第二語言應試,而非自己的母語。歐盟各機構目前的錄取率平均僅為3%。一經錄用,還要經過9個月的實習期,實習期滿才算正式錄用。
5、印度:「世界上最難的考試」
公務員在印度被認為「很有面子」,是光宗耀祖的行業。優厚的待遇和較高的社會地位是促使印度人報考公務員的主要原因。
在印度,國家招考公務員的數量非常少,競爭極為激烈,有「世界上最難的考試」之稱。「國考」由印度聯邦公務員委員會組織,每年一次,每次有數十萬人報名,最終只錄取300至600名左右,錄取率約為千分之一。考試分初試、主試及面試三個階段,內容包括時事、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動植物學、心理學等。被錄取者按照成績被分配到中央政府的行政、外交和警察部門工作。雖然考試極其嚴格,但相對公正,因而成為許多寒門子弟改變命運、進入國家精英行列的機會。
6、德國:工作輕松,假期超長
一旦被錄用,每周工作40個小時,享受每年13個月月薪及30天帶薪假,直至退休。還不能被解僱,是名副其實的「鐵飯碗」。
根據德國公務員協會2017年1月的統計數據,初級公務員月薪約2000歐元(1歐元約合7.38人民幣),中級約3000歐元,高級公務員約4000歐元,更高者可達8000至上萬歐元。此外,在稅收、各類法定保險金不低的德國,公務員無需繳納養老、醫療及失業保險,但同樣享受退休金及醫療補貼等。
7、泰國:公務員選拔上演「千里挑一」
雖然沒有全國性招錄考試,泰國年輕人報考公務員的熱度也不小,考取的難度亦不斷變大。以2012年為例,曼谷市政府招聘79名新公務員,結果有6.7萬名大學生報名。其中「普通管理員」的15個職位,報名者多達3.4萬人。曼谷市政府因為找不到場地讓這么多人在同一天筆試頭痛不已。
8、法國:傳達室崗位有博士應聘
法國公務員享受不少於25種各類補貼:自行車補貼、服裝補貼、穿鞋補貼、小裝飾補貼,還有買內衣或衣物丟失補貼等奇怪的補貼,看得人目瞪口呆。如今,在一些只要求具有中學畢業會考文憑的崗位考試中,卻有越來越多的碩士競考,而參議院傳達室的崗位考試中,居然也出現了博士的身影。這使法國各類公務員考試的試題變得十分苛刻。

『捌』 全球各國公務員薪資待遇比拼,與國內公務員相比究竟如何

眾所周知,在中國,公務員考試時相當於第二大全國性考試,每年都會吸引到百萬名考生爭相報考,壯觀場面不亞於高考。公務員由於穩定的編制及各方面良好的薪資待遇被冠以“鐵飯碗”、“吃皇糧”的頭銜,成為了大多數年輕人羨慕的職位,受到眾多社會人士的追捧,水漲船高,致使公務員考試難度一年比一年增大。然而放眼世界,公務員是不是一樣難考?待遇有沒有傳說中那麼高?哪個國家的公務員考試待遇整體更撩人?中國公務員較之相比,究竟又如何?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各國公務員薪資待遇大比拼,吃瓜觀眾看過來!

一,印度:世界上最難的考試

在德國,公務員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級別,一經錄用,每周工作40個小時,每年享受13個月月薪及30天帶薪假,直至退休,在此期間還不能被解僱,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鐵飯碗”工作了。

據統計,德國初級公務員月薪約2000歐元,中級公務員約3000歐元,高級公務員約4000歐元,更有甚者,月薪可高達8000至上萬歐元!此外,在各類保險金,稅收制度完善的德國,公務員無須繳納養老、醫療及失業保險,同時亦可享受同樣的退休金及醫療等方面補貼。

最後,看了這么多國家公務員的福利待遇,你還在為國內公務員考試憂郁嗎?你認為哪個國家是最好的呢?歡迎留言分享!

『玖』 聽說印度人一生只能報考四次公務員。好稀奇哦``

是呀,這才是真正的精英考試,不過考上了也就牛了。
印度公務員考試:體系成熟,世界最難
「全印度公務員系統」考試據稱是世界上最難的考試,通過率極低,大概只有千分之一。每名考生最多隻能考4次。

待遇好催生公務員熱
新華社記者唐璐曾在最近10年間斷斷續續到過印度,在尼赫魯大學和其他地方學習,對印度的公務員制度有比較深的了解。她向記者介紹,十年前在尼赫魯大學學習期間,很多同學都准備公務員考試。因為如果考上公務員的話,政府在醫療、住房等方面會給予非常大的優惠政策。比如在公務員期間可以住在政府分的房子里,醫療上也有很好的保障。這是公務員在印度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而在所有報考的部門中,外交部門的公務員是最難考的。唐璐強調:「即使通過最終的考試,也不是完事大吉,還不能馬上走上工作崗位。通過考試的幸運兒們,還需要在印度行政學院進修或者培訓兩年,之後才能進入中央及印度各邦的政府部門。」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印度專家韓華的回答也證實了唐璐的說法。當初她在印度大學學習的時候,每年的公務員考試開始前,該校的應屆畢業生都會集中精力准備考試。「我了解的很多學生都准備考印度的外交部。聽他們說也幾乎是百里挑一,甚至萬里挑一,通過率確實不高。」

真正選拔精英階層
印度駐華使館的戴斯先生對記者介紹了他在1998年公務員考試的情景。他就是通過公務員考試後,才進入外交部的。戴斯說自己來自一個印度經濟不是很發達的邦,在他們那個邦中,參加公務員考試的人很多。「越是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可能越有很多的人來參加,因為做公務員更能出人頭地。」

在印度,能稱得上是公務員的人不到7000名。印度的公務員概念與政府工作人員有很大的不同。公務員專指通過「全印度公務員系統」考試在中央和各邦工作的人。正因為總數很少,他們專職負責政府事務,因此不被允許參與黨派活動。

戴斯強調,印度的公務員的基數小,所以每年招考公務員的崗位也非常少,一般每年500人左右。正是如此,公務員被印度人視為「光宗耀祖」的行業,待遇也遠遠要比一般工作高,他們是全社會公認的精英階層。再加上印度總人口多,適齡考試者自然也多,所以每年擠破門檻往裡沖就不稀奇了,這是使它成為世界上最難的考試的重要因素。

另據韓華表示,印度的公務員考試體系應該算是比較成熟的,也比較完備,這或許與該國從英國繼承下來的很多具體的文官制度有關。公務員考試也不僅僅面向大學畢業生,具備一定條件的社會人員也可以參加。

組織該國公務員考試的「公務員委員會」規定,不超過30歲、擁有國家承認的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都可報名。而且該國對待不同的種姓和需要照顧的特殊人群(比如殘疾人)還有年齡放寬的規定,體現了一種相對公平的原則。考試主要分筆試和面試兩大部分。

整個過程持續一年
戴斯向記者介紹,筆試又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初試,在每年的3月舉行,另一部分是正式的筆試,只能是通過初試的人才能參加。每年10月左右舉行。一般參加這部分筆試的人都是初試的佼佼者,都經過了幾百比一的殘酷競爭,才能爭奪下一步面試的機會。

初試分為300分的專業科目和150分的一般知識兩部分,全部為選擇題。而初試之後的筆試被稱為主試,共有9場考試,每場考試3個小時,沒有一道選擇,全部是主觀題。主試的總分是2000分。題目設置主要包括英語、印度語言、作文、自選的專業科目和一般知識。

戴斯很幸運,他一次就通過了考試,「因為考試很難,所以有人會考很多次的。」他還表示,很多考公務員的人要參加輔導班,這些輔導班是由一些有經驗的老師組成的,可以給考生提供很多的建議。「但是也要因人而異,我沒有參加輔導班,但是周圍的朋友參加了,我們就一同分享經驗,以避免盲人摸象。」

韓華也對記者介紹,中國的公務員考試不指定專用的參考教材,但是在印度考公務員,政府會指定若干本教材,供學生掌握題型,並牢記里邊的知識點,考試內容差不多就是書中的內容。「指定的教材應該按照科目的不同而不同。拿備考外交系統的指定教材來說,這些書籍的內容大致會包括基本的文化常識、世界地理、國際關系史、外交學等。」 但是有指定教材的這一部分也只是專業科目,一般知識的准備是無從下手的,主要考察考生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面,很多考生因為這一部門使得總分數不高。

戴斯說,通過筆試之後,在第二年要參加面試,面試在第二年的3月舉行,總分300分。面試分數加上主試分數就是最終的排名分數。政府各部門會根據排名的高低,從上到下按照名額來錄取。

面試就是與考官面對面的交流,他們會問一些專業知識,也會問一些知識面很寬的問題,更會模擬一些現場情景,請考生即時作答。「還是有一些難度的。」戴斯笑著說,「而且最近幾年越來越難了,我要是現在考恐怕就不能通過了。」

印度的公務員考試主要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全印度公務員考試,另一個是中央公務員考試。前者主要分為全印度行政系統考試、全印度警察系統考試和全印度森林系統考試,通過者將分派到下屬的各個邦政府中任職,但屬於國家公務員待遇;中央公務員考試則分為具體的部門考試,比如外交、農業、鐵路、郵政系統等等。通過者直接在印度的中央政府工作。因為筆試的內容一樣,因此考試參加中央公務員考試可以在報名表上按照優先順序列出最想報的部門,最後由考試部門通過匯總的分數從上到下錄取。

『拾』 印度公務員待遇有多高

印度的「國考」由印度聯邦公務員委員會組織,每年一次,一次只錄取300到600人,但報考人數卻常達到幾十萬,號稱世界最難的考試,平均錄取率約為千分之一。根據印度法律規定凡年齡在21歲到30歲之間、擁有國家承認的本科學歷的人都可以報名,但每人一生最多隻能參加4次。但只要你端上了鐵飯碗,那就意味著幸福生活正在向你招手。

印度一共有6600多名公務員,另外還有大量低級別官員和辦事員,他們屬於政府工作人員,但不算公務員。這與我國的合同工還挺類似的!

哈希·迪奧·普拉薩德(Harsh Deo Prasad)

2003年,印度比哈爾邦傑漢納巴德(Jahanabad)區馬克胡都姆波片(Makhmpur)區西塔村,五人長老會首領哈希·迪奧·普拉薩德(Harsh Deo Prasad)。哈希生於1947年,職務相當於村長。他教當地農民施肥、灌溉等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方法,月薪9100盧比(約合199美元).

穆尼·達斯(Munni Das)

2003年,印度比哈爾邦唐苦甘吉(Thakurganj)片區,片區開發官員穆尼·達斯(Munni Das)。穆尼生於1960年,月薪10000盧比(約合220美元) 。

蘇世麻·普拉薩德(Sushma Prasad)

2003年,印度比哈爾邦,比哈爾邦內閣秘書助理辦事員蘇世麻·普拉薩德(Sushma Prasad)。蘇世麻生於1962年,月薪5000盧比(約合110美元)。1997年,蘇世麻的丈夫因公殉職,她按照「安撫原則」接替了丈夫的工作。

K·A·H·蘇布蘭.馬尼安(Subramanian)

2003年,印度比哈爾邦,比哈爾邦首府帕特納(Patna)原秘書處首席秘書K·A·H·蘇布蘭.馬尼安(Subramanian)。蘇布蘭馬尼安生於1945年,是該邦的最高行政長官,他擁有寬敞的官邸,一部配備黃色閃爍燈和專職司機的公車,並享有很多特權。月薪41000盧比(約合898美元) 。印度的高級別公務員待遇優厚。

一籌莫展的印度總理莫迪

2019年,印度居民人均年收入約為720美元,而公務員的年均收入卻高達8116美元。 除工資收入外,印度公務員還享受著其他令人羨慕的待遇,如除去各種假期和法定休息日,公務員每年實際上班時間僅約160天。

這也是為什麼面對如此大挑戰的公務員考試,每年還有如此多印度人趨之若鶩的原因了吧!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怎麼看待公務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建安七子有多少 瀏覽:205
印尼年有多少個小時 瀏覽:651
伊朗為什麼斷網 瀏覽:722
伊朗伊斯蘭教是什麼教 瀏覽:41
伊朗是現在什麼民族 瀏覽:626
越南新冠死亡率最高是多少 瀏覽:737
越南菲律賓如何侵佔南沙 瀏覽:138
印尼血龍木手串什麼顏色是真的 瀏覽:510
義大利雅培和上海雅培是什麼關系 瀏覽:470
義大利面條醬怎麼配 瀏覽:87
中國良工閥門廠在哪裡 瀏覽:201
美國與英國區別是什麼 瀏覽:241
越南戰爭美軍有哪些部隊 瀏覽:21
榴槤泰國的和越南的哪個好吃 瀏覽:385
越南生意最好的理發店多少錢 瀏覽:433
怎麼在印尼開通移動國際漫遊 瀏覽:785
印度人怎麼換衣服 瀏覽:595
中國象棋怎麼看局 瀏覽:183
英國私人公司如何上市 瀏覽:819
在越南吃什麼面 瀏覽: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