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提煉鹽的方法有哪幾種
煮海為鹽和灘曬法是從海水中提煉鹽的兩大方法。
煮海為鹽就是把海水取上岸來,放在鐵鍋等設備內,用火燒,待海水燒開後,蒸發出水汽,使海水濃縮成苦鹵,再使苦鹵繼續蒸發,蒸發到最後,食鹽就會變成一粒粒像冰糖一樣的晶體,從海水中跑出來。世界歷史學家們公認,中國是最早從海水裡提取食鹽的國家。據文物考證,早在5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用海水煮成食鹽了。相傳歷史上有個風砂氏,他是跟神農氏同時代的人,首先煮海為鹽。
從海水中製取鹽的另一種方法是灘曬法。灘曬制鹽的地方是鹽田,一般建在海灘邊,借用海灘逐漸升高的坡度,開出一片像扶梯似的一級一級池子,利用漲潮,或用風車或用泵抽取海水到池內。海水流過幾個池子,隨著風吹日曬,水分不斷蒸發,海水中的鹽濃度愈來愈高,最後讓濃鹽進入結晶池,繼續蒸發直到析出食鹽晶體。
⑵ 食用鹽是怎麼提煉的
根據來源,鹽可分為海鹽、湖鹽、井鹽、石鹽等幾大類。
如今在世界的鹽產來源中,岩鹽佔41%、地下鹵水及鹽湖佔29%、海鹽佔26%。其中海水和石鹽是最主要的兩個來源。
1、石鹽
石鹽是內流盆地中封閉的湖泊蒸發所沉積下的礦物質。石鹽的岩床可以在地下廣大的區域里延伸,最多達350米厚。在美國和加拿大地下有一片巨大的岩床,從紐約州西部的阿巴拉契亞盆地起,通過安大略省地下,覆蓋大部分密歇根州的地下區域。
英國的柴郡地下和伍斯特郡周圍有石鹽礦。奧地利的薩爾茲堡因其鹽礦,被稱為「鹽城」。中國江蘇省淮安市地下有厚度為100-200米的鹽礦,儲量在世界首位。
2、海鹽
海水的鹽度約為35‰,是食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來源。海鹽可自然或者加工技術生成,可分成海水蒸發和離子交換膜電透析(EDI)。海水蒸發是傳統工法,受日照或降雨因素影響產量,需佔地廣大的鹽田。]而離子交換膜電透析是海水淡化技術的一種,需消耗大量能源,但比較可以有穩定的產量。
在蒸發量大、降雨量小的海洋國家,海水蒸發是制鹽的首選方法。先讓鹽田內充滿海水,等到海水蒸發後就能從中獲得鹽晶。由於一些海藻和微生物在高鹽度的環境下生長良好,因此有時這些鹽田會有非常鮮艷的顏色。
中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原鹽年產量240多萬噸,佔中國全國原鹽總產量的7%和海鹽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3、井鹽
中國井鹽生產肇始於戰國末年,李冰是其生產創始人[72]其他地方的食鹽則是透過開采巨大的沉積礦藏而得,這些礦藏是數以百萬年前的海洋和湖泊蒸發而成。這些鹽礦可能會直接開采作岩鹽,也有可能會將水泵進礦床中,溶成溶液後再提煉。
上述二種情形採集的食鹽都可以透過鹽卥的機械蒸發來純化。傳統上,這個工序是在敞口平底鍋上進行,通過加熱來增加蒸發率。近來這製程會在真空狀態的平底鍋中進行。
風味
各地的天然鹽有各自獨特的礦物風味。粗海鹽含有少量鎂和鈣的鹵化物、硫酸鹽,還有極少量藻類、耐鹽細菌和沉積物等。
其中的鈣和鎂使粗海鹽略帶苦味,且容易潮解(露置保存時會慢慢吸收空氣中的水汽)。藻類則帶有輕微的「魚腥味」和「海風味」,後者來源於有機溴化合物。另外海鹽中或多或少含有沉積物,所以會帶有一點暗灰色。
因為這些有著特殊味道和氣味的化合物含量很低時就能被人類感知,所以海鹽撒在食物上時會帶來比較復雜的味道,而若在烹飪過程中加入,食物的調料就很可能蓋過這些味道。
⑶ 食用鹽是怎麼提煉的把
1.食用鹽的製作方法是比較簡單的,一般採用的方法主要是納潮、鹵制、結晶、收鹽和洗鹽。
2.製作食鹽的方法雖然有點簡單,但是也要有很強的勞動力。首先就是要將納潮的揚水將海中的海水引導鹽田裡面,然後在太陽底下進行暴曬,經過強力的日朝使鹽田裡面的海水進行蒸發,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濃度就會出現結晶,這樣簡單的製作之後就會得到粗鹽。
3.將蒸發之後得到的粗鹽經過溶解、沉澱、再進行過濾、蒸發之後得到精緻的食鹽,最後在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添加其他的元素。
⑷ 食用鹽怎麼提煉的
1、蒸發法:蒸發法是人類取得鹽結晶的最古老辦法,是指利用太陽輻射熱蒸發至食鹽的方式,可適用於海鹽、湖鹽與池鹽。
2、煮鹽法:亦稱煎熬法,是利用火力蒸發濃縮鹵水來製造食鹽的方式。其形式有最早的石鍋式經平鍋式、蒸氣利用式、真空式和今天的加壓並用真空式等。
3、凍結法:凍結法是利用水分子凝固成固態的冰時,並不會結合其他離子的特性來制鹽的方式,多為寒帶國家所使用。此法是將含鹽溶液凍結析離出氯離子與鈉離子而成鹵水,再經多次凍結後使之結晶成鹽。
4、電析法:電析法又稱「離子交換膜法」,是將海水中的氯化鈉經離子交換電透析裝置形成鹵水,再經由多效蒸煮罐製成鹽結晶的制鹽方式。其優點在於鹽產品質優良、不受天氣影響,又可自動化生產而節省制鹽用地與操作人員的成本,但是因為能源成本頗高,導致整體成本仍無法與天日鹽抗衡,因此無法大量生產工業用鹽。
食用鹽儲存注意事項:
碘鹽受熱、光和風等影響,容易氧化分解而使碘失效,故碘鹽應存放在加蓋的有色密封容器內。放於乾燥、陰涼處,避免日光暴曬和空氣吸濕。要隨買隨吃,一次不要購買太多而長期存放。
鹽遇高溫會分解成單質碘而揮發掉,故炒菜時不要用鹽「爆鍋」,應等菜八成熟後才放入鹽,這樣可減少碘的損失。普通市面上的食用鹽是沒有保質期的,但添加了碘、鋅、硒、鈣、核黃素等微量元素的食用鹽的保質期為一年。
⑸ 怎樣在自然界獲取食鹽
海鹽,井鹽,鹽礦都是自然界可以獲取鹽的方式,其中海鹽是最主要的方式.但這些提取出來的只是NACL不能算是食鹽,食鹽還要再加工,提純,加碘等!
⑹ 食用鹽是從哪裡提取的
食鹽有海鹽.湖鹽,井鹽之分.海鹽的產量最大.鹽場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著名的長蘆鹽場就在渤海的西岸.
古代制鹽主要採用加熱濃縮法,<天工開物>里就有介紹.
現代制鹽採用自然蒸發曬鹽法,基本流程是將海水通過逐極濃縮,達到一定濃度後,引入結晶池晾曬結晶.
結晶池出產的鹽稱為原鹽,原鹽通過溶解去雜重結晶和添加碘元素後,就成了含碘精鹽.
食鹽從古至今就是專銷品,雖價格不高,但事關民生.
⑺ 古代人怎麼提純海鹽和礦物鹽,原理又是什麼在野外自己怎麼簡單將礦物鹽提純
食鹽,作為一種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已經達到了無可替代的境界。而它的歷史也是非常源遠流長的。早在古代,聰慧的祖先在科技落後的情況下,發明了一系列的提純食用鹽的方法。下面讓我們來一一說明。
相傳炎黃時期,有夙沙氏早慧,開創「海水煮鹽法」,史稱「夙沙作煮鹽。」這是記錄中最早的關於中國古代人們提純食鹽的方法。後人尊稱為「鹽宗」。
20世紀50年代在福建出土的文物中有鹽煎器具,更是證明了仰韶時期(約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人們就已具備初步煎鹽能力。
而在宋代,四川地區有一個重大突破,即井鹽礦。智慧的勞動人民使用鑽頭來開采井鹽礦。從明到清,這門手藝的技術也逐漸完備成熟。
由此可見,我們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這才是中華上下五千年能夠得以延續的重要保證。以上就是中國古代制鹽大法的所有梗概,希望可以幫到您。
⑻ 在野外可以怎麼提取鹽
1.很多植物里都含有大量的鹽分,將其燒成灰,溶解,過濾,曬干,就會得到黑色的晶鹽。吃這種鹽,絕對不會出現有機物中毒的現象。核桃樹的樹根就是製造這種黑色晶鹽的好材料,只需將其烤至水分蒸發,便能析出黑色的晶鹽。
2.找到一片小小的鹽鹼地,把裡面的鹽用水溶解,取上層液體,然後晾曬干,這樣就能食用了。
3.如果你是在海邊,那就更好說了。用金屬容器盛一些海水,煮沸,一直燒干,這時留在容器的晶體就是鹽了。但要注意的是,海水可不是鹽水,不能喝啊!
⑼ 鹽是怎樣從鹽湖裡提取出來的
提取鹽是先把湖水
抽到曬鹽池中,太
陽把湖水哂干,鹽
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