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大家都吐槽印度人的英語發音,而很少看到有人
因為印度人的口音實在是太重了。。
㈡ 為什麼印度人的英語都那麼好
關於為什麼印度人的英語都那麼好
簡單地說:
印度人的英語口音當然受到印度本地語言的影響。而由於英國的殖民,英語早已深入印度社會各個角落。印度有巨大的英語使用者群體,有標準的轉寫方式來用本地文字表示英語,這使得印度的英語口音特殊而穩定。
詳細來說:
印度是受英語影響非常大的國家。
目前英語仍舊是印度唯一可以全境通用的語言,廣告、媒體、公共標識等都大量使用英語。印度也和日本一樣樂於用本地文字轉寫英語(使用表音文字的語言通常樂於音譯、轉寫而非意譯),印度諸語言有大量的自由的英語借詞。這種情況更加強化了人們用母語音系發英語發音的行為。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㈢ 為什麼印度人講英語的口音會那麼奇怪
我大學的時候去印度當了一個月志願者,深深的被他們的魔性口音折服。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當地人從小學習,所以很流利。但因為受到母語的影響,口音很重。不過也得感謝這段經歷,因為聽懂了印度英語之後,別的英語也就都不在話下了。
對於已經出國的留學生,當地老師的反應也是中國學生內向不愛說話,印度學生外向有領導力,其實這也跟印度人的語言能力強有關。所以與其嘲笑人家口音的弱勢,不如好好提高自己的語言硬實力吧~
From 夏子老師,一個接地氣的知識分子。 微信公眾號:夏子英文課
㈣ 為什麼印度人說英語都帶一點口音那是什麼口音是哪一種語言
印地語的口音,印度人官方語言是印地語和英語
日本人說話也帶日語的口音,韓國也帶韓語的口音,例如你仔細聽下nobody這首歌,but you,他們讀成but jiu
㈤ 印度人說英語彈舌嗎
印度人說英語彈舌
印度人口音問題是因為他們自帶彈舌音。你聽聽就知道,他們彈舌音很嚴重。
印度人英語口音重、語速快,說起話來滿嘴裡跑舌頭,輔音r發顫音,乍聽起來很難懂。印度式英語發音的另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把標准英語中本應該咬舌送氣的音th簡化為t。
印度本土存在著上千種本土語言。「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言」是印度語言多樣性的最佳寫照。從殖民後期開始,印度各邦之間的交往活動日漸頻繁,最終形成了以英語與印地語為交流媒介的局面。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印度英語與印地語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印度人所使用的英語,實際上是英語,印度各種語言特別是印地語的混合體。印度人之間用英文交談的時候這種狀況尤其明顯。
㈥ 為什麼印度人說英語那麼怪腔怪調
「印式英語」的確同中國人熟悉的「標准英語」有些差別。「印式英語」(Hinglish)是印度人把印地語和英語兩個詞結合起來的一個人造詞,好比中國有Chinglish差不多。印度英語的書面語言一般都是很嚴謹的,甚至有些經典英語的「古樸」風范,其難就難在發音、語調和詞彙三個方面。
印式英語在發音方面的「特點」往往給最初接觸者以深刻印象。很多人都熟悉那句著名的「I'm dirty (thirty)and my wife is dirty (thirty) too」的例子。由於受印地語等地方語言發音和語調的影響,印度人的英語很難區分t和d、p和b、l和r這幾個音。「th」的音讀得很像「t」,不發聲的輔音「r」也往往讀出聲來。上面那句例句英語意思是「我三十歲,我妻子也是三十歲。」但用印式發音讀出來就變成「我很臟,我妻子也很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有些印度人喜歡將音節後面的輔音g讀出來,好像日語讀外來語的方法。比方說morning要讀成「morning-ge」。我姓王,兒子的小同學在學校稱呼他「wang-ge」。最絕的是有一次一個印度朋友談起華盛頓,說成「washingge-ton」(「華盛格頓」),讓我愣了好半天。
用印地語「創新」英語
關於語調方面的「妙處」,用文字來形容實在難以惟妙惟肖,但如果你聽過兩個德里的大學生用英語對話,一定會覺得很難忘。其特點是語速非常快,其婉轉起伏宛如印地語一般。
詞彙也許是印式英語中讓人最頭疼的部分了。除了英美語言習慣不同(印度人總體上講屬英式英語),比方說印度人管「去外地」叫「go out of station」,而美國人的說法是「go out of town」,印度人管領導人的車隊叫「cavalcade」,而美國人則叫「motorcade」等等,印度人還把很多印地語的詞帶到英語里來,進行「創新」。
翻開一份印度餐的菜單,整整齊齊用英語字母拼出來的菜名aloo、paneer、gosh,如果沒有下面標注的英語解釋,你根本無法知道它們原來是土豆、乳酪和羊肉。數字表達方面,印地語的「十萬」lac和「千萬」crore等也已成為當地英語的正式詞彙。
另外,印地語有兩個很有用的後綴也「堂而皇之」地躋身於印式英語,一個是「-ji」,一個是「-na」。前者表示尊敬的意思,一般放在人名字的後面,比方說索尼亞尊稱為 「Soniaji」(索尼亞「吉」),阿德瓦尼叫「Advaniji」,濕婆神叫「Shivaji」。但一些中下層印度人士英語不太好,便在所有英語詞彙後面都加上「ji」,以求「保險」。有一次記者與一個印度門衛對話,他從打招呼、回答我的問話到道別,只用了三個詞:「hello-ji」(「哈羅吉」)、「sir-ji」(「先生吉」)、「ok-ji」(「0K吉」)。令人叫絕。「na」在印地語表示否定,一般放句尾時表示反意疑問。例如標准英語講「You were there,right?」(你當時在那兒,對吧?)現在許多印度人口語中會說:「You were there na?」表示相同的意思。
至於其他一些具有「印度特色」的詞彙,例如saffron (藏紅花,在印度指代表印度教的杏黃色,引申指印度教團體和人士)、parivar (印地語「家族」之意,在政治中指國民志願團、濕婆軍等印度教團體的總和)、Hintva (印度教復興運動),在閱讀時碰上了,即使知道其字面意思,要掌握其深層社會政治含義則是又一層的境界了。
「印式英語」大行其道
實事求是地講,印度英語除了上述一些「特點」之外,應該說是很好的英語。近年來,以英語為媒體的印度作家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在《撒旦的詩篇》作者拉什迪獲得英國圖書獎之後,近年來又有兩位印度女作家獲此榮譽。從實際情況看,來這里的中國留學生幾乎沒有人學了一口「印式英語」回去的。記者的兒子在印度已經讀了三年多小學,英文水平大有長進,雖然與小朋友說話用「印式英語」,但他同時能講一口很標準的「英語普通話」。
英語和印地語「雜糅」的「印式英語」當前在印度大有風靡之勢。記者接觸的老一輩印度人英語講得相對「純正」,口音也「標准」,幾乎不攙雜印地語詞彙。年輕一代的印度人則反其道而行之,兩種語言切換頻繁,甚至一句話中前一半是英語,後一半是印地語。以前大的跨國公司在招聘員工時特別注意英語的「純潔性」,現在「印式英語」則被認為是「有親合力的」,更能貼近印度民眾,受到「追捧」。甚至在英語電視頻道的廣告中「印式英語」也大行其道。
據英國語言學家估計,目前講「印式英語」的人口大約有3.5億,在不久的將來甚至可能超過講「純正英語」的人口。
隨著印度在國際上影響力逐漸提高,中國同印度以及南亞國家之間的交流不斷增加,「印式英語」給中國的英語教學也提出了新課題。我們在學校英語的閱讀、聽力材料選擇上不妨適當增加來自印度的內容,讓學生至少了解和熟悉這種語言的存在,以便更好地應付未來的需要。以記者的經驗,有可靠英文基礎的人,如果掌握充分的口語材料,大約在一至三個月內就可以比較自如地應付「印式英語」的聽和說了。說不定將來有一天,前文提到的那位在廣州的學校遭「驅逐」的印度外教,在中國可能新開設的「印式英語」課程上還成了「搶手貨」呢!
㈦ 為什麼印度人講英語的口音會那麼奇怪
因為英語不是他們的第一語言!
所有人說除了自己第一語言之外的語言都或多或少地帶有點口音。我們覺得奇怪是因為我們覺得印地語奇怪。
㈧ 為什麼有的印度人說英語,
印度人的母語是印度本國語言,印度的第二語言和外交語言。就像雅思的聽力有考察印式英語一樣。
望採納⊙▽⊙
㈨ 為什麼日本人,韓國人乃至印度人英語口音那麼嚴
每種語言的發音特點不同,口型也不同。
從小習慣了一種口型發音,舌頭的運用已經定型,就很難改變。
日本人很難發漢語拼音中「r」這個音,所以,英語中,所有「r」有關的發音日本人普遍說不好,印度人也一樣。他們習慣將「ri」讀成「li」,將「ru」讀成「lu」。
㈩ 為什麼印度人講英語的口音會那麼奇怪
我大學的時候去印度當了一個月志願者,深深的被他們的魔性口音折服。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當地人從小學習,所以很流利。但因為受到母語的影響,口音很重。不過也得感謝這段經歷,因為聽懂了印度英語之後,別的英語也就都不在話下了。
對於已經出國的留學生,當地老師的反應也是中國學生內向不愛說話,印度學生外向有領導力,其實這也跟印度人的語言能力強有關。所以與其嘲笑人家口音的弱勢,不如好好提高自己的語言硬實力吧~
From 夏子老師,一個接地氣的知識分子。 微信公眾號:夏子英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