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扶貧政策有哪些

印度扶貧政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12 13:36:54

① 扶貧政策有哪些

2016年11月23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規劃》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從8個方面實化細化了相關路徑和措施:

1、產業發展脫貧,主要包括農林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科技扶貧等方面,提出了13項產業扶貧工程或具體措施;

2、轉移就業脫貧,主要從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和促進轉移就業等方面,提出了6項就業扶貧行動;

3、易地搬遷脫貧,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4、教育扶貧,主要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降低貧困家庭就學負擔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措施,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逐步消除因學致貧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5、健康扶貧,主要從醫療衛生服務、醫療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貧工程,加快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效緩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6、生態保護扶貧,主要從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個方面,提出了11項重大生態扶貧工程和4項生態保護補償方式,使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實現脫貧;

7、兜底保障,主要從社會救助、基本養老保障、農村「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會保障兜底措施,通過築牢社會保障安全網,解決好特殊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的脫貧問題;

8、社會扶貧,主要從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幫扶、企業幫扶、軍隊幫扶、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幫扶,以及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措施和要求。

(1)印度扶貧政策有哪些擴展閱讀:

扶貧方式:

1、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合理地開發礦業,有計劃地進行能源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業。

2、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把貧困地區開發和發達地區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3、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和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聯系,開展對口支援;組織能工巧匠和技術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科技人才。

4、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採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

扶貧的基本內容與特點:

1、有近期、遠期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並有為實現規劃要求而制訂的具體計劃、步驟和措施。把治標和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治本為主。

2、不僅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解決生活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勤勞致富的道路。

3、把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調動起來,互相配合,共同為貧困戶和貧困地區開發提供有效的幫助。

② 扶貧政策有哪些

扶貧政策有精準扶貧,異地搬遷脫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光伏扶貧,免費的職業培訓。
具體內容如下:
1、精準扶貧,根據不同地區的貧困情況,不同的家庭情況進行精準的幫扶,因地制宜地來幫助貧困地區脫貧。針對低保戶,特困家庭,孤兒,乞討人員為救助對象,在對殘疾人相關的康復,技術培訓和補貼方面也進行補貼款;
2、異地搬遷脫貧,對貧困地區進行搬遷工程,使搬遷後的居民的生活條件有明顯的改善,在醫療,教育,交通等方面都能得到提升,同時確保搬遷後的貧困家庭有相應的工作來維持家庭收入;
3、教育扶貧,針對教育薄弱的地區,加大扶貧力度,增強貧困地區教育基礎,完善教育體系,提高教育質量,使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能達到全國的平均水平;
4、健康扶貧,改善貧困地區的醫療條件,提升健康服務,針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大病救助,重特大疾病的醫療救助,醫療一站式平台的搭建等方面進行健康扶貧,基本完善醫療制度,能大幅度減少貧困地區的疾病;
5、光伏扶貧,部門貧困地區的光照條件好,通過對這些地區實施光伏扶貧,使大部分沒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年收入增收3000餘元;
6、免費的職業培訓,對貧困家庭的子女,或未受高等教育的畢業生提供免費的職業培訓,為其創造條件。
扶貧的基本內容與特點如下:
1、有近期,遠期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並有為實現規劃要求而制訂的具體計劃,步驟和措施。把治標和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治本為主;
2、不僅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解決生活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勤勞致富的道路;
3、把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調動起來,互相配合,共同為貧困戶和貧困地區開發提供有效的幫助。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第八十五條 國家扶持貧困地區改善經濟發展條件,幫助進行經濟開發。省級人民政府根據國家關於扶持貧困地區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制定扶貧開發規劃,並組織實施。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組織貧困地區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合理使用扶貧資金,依靠自身力量改變貧窮落後面貌,引導貧困地區的農民調整經濟結構、開發當地資源。扶貧開發應當堅持與資源保護、生態建設相結合,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全面進步。

③ 扶貧政策有哪些

1、產業發展脫貧,主要包括農林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科技扶貧等方面,提出了13項產業扶貧工程或具體措施;
2、轉移就業脫貧,主要從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和促進轉移就業等方面,提出了6項就業扶貧行動;
3、易地搬遷脫貧,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4、教育扶貧,主要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降低貧困家庭就學負擔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措施,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逐步消除因學致貧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5、健康扶貧,主要從醫療衛生服務、醫療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貧工程,加快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效緩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6、生態保護扶貧,主要從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個方面,提出了11項重大生態扶貧工程和4項生態保護補償方式,使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實現脫貧;
7、兜底保障,主要從社會救助、基本養老保障、農村「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會保障兜底措施,通過築牢社會保障安全網,解決好特殊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的脫貧問題;
8、社會扶貧,主要從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幫扶、企業幫扶、軍隊幫扶、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幫扶,以及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措施和要求。
《社會救助暫行辦法》
第二條社會救助制度堅持托底線、救急難、可持續,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相銜接,社會救助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社會救助工作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及時的原則。
第三條國務院民政部門統籌全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國務院民政、應急管理、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應急管理、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前兩款所列行政部門統稱社會救助管理部門。
第四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有關社會救助的申請受理、調查審核,具體工作由社會救助經辦機構或者經辦人員承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有關社會救助工作。

④ 扶貧有那些政策

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展。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示範社建設行動。加強合作社人員培訓,各級財政給予經費支持。將合作社納入稅務登記系統,免收稅務登記工本費。盡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條件的合作社承擔國家涉農項目的具體辦法。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讓農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中央和地方財政增加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支持對農戶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基地建設、質量檢測。鼓勵龍頭企業在財政支持下參與擔保體系建設。採取有效措施幫助龍頭企業解決貸款難問題。 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 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盡快形成完備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工技能培訓。有條件的地方可將失去工作的農民工納入相關就業政策支持范圍。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政策,在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咨詢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返鄉農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權益,對生活無著的返鄉農民工要提供臨時救助或納入農村低保。同時,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就業潛力,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鼓勵農民就近就地創業。抓緊制定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養老保險辦法,解決養老保險關系跨社保統籌地區轉移接續問題。建立農民工統計監測制度。 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按照著力增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務的要求,繼續推進鄉鎮機構改革。推進「鄉財縣管」改革,加強縣鄉財政對涉農資金的監管。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逐步建立資金穩定、管理規范、保障有力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總結試點經驗,完善相關政策,擴大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范圍,中央和試點地區省級財政要增加試點投入。積極穩妥化解鄉村債務,2010年基本完成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化解,繼續選擇與農民利益直接相關的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形成的鄉村債務進行化解試點。 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調整財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對縣鄉財政的一般性轉移支付,逐步提高縣級財政在省以下財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縣鄉財政基本財力保障制度。推進省直接管理縣(市)財政體制改革,將糧食、油料、棉花和生豬生產大縣全部納入改革范圍。穩步推進擴權強縣改革試點,鼓勵有條件的省份率先減少行政層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的體制。依法賦予經濟發展快、人口吸納能力強的小城鎮在投資審批、工商管理、社會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許可權。支持發展鄉鎮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促進產業集聚和升級。 積極開拓農村市場。支持流通企業與生產企業合作建立區域性農村商品采購聯盟,用現代流通方式建設和改造農村日用消費品流通網路,擴大「農家店」覆蓋范圍,重點提高配送率和統一結算率,改善農村消費環境。鼓勵設計開發適合農村特點的生活消費品和建築材料。2009年在全國范圍實施「家電下鄉」,對農民購買彩電、電冰箱、手機、洗衣機等指定家電品種,國家按產品銷售價格一定比例給予直接補貼,並根據需要增加新的補貼品種。保證下鄉家電質量,搞好售後服務。加強農資產銷調控,扶持化肥生產,增加淡季儲備,保障市場供應。支持供銷合作社、郵政、商貿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加快發展農資連鎖經營,推行農資信用銷售。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改造建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加強農村市場監管,嚴厲查處坑農害農行為。 完善國家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制定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辦法。實行新的扶貧標准,對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盡快穩定解決溫飽並實現脫貧致富,重點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繼續增加扶貧資金投入,加大整村推進力度,提高勞動力轉移培訓質量,提升產業化扶貧水平。優先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扶貧開發,積極穩妥實行移民扶貧,對特殊類型貧困地區進行綜合治理。充分發揮行業扶貧作用,繼續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事業,積極開展反貧困領域國際交流合作。

⑤ 針對1.4%以上人口面臨極端貧困,各國需作何應對舉措

10月7日,世界銀行表示,由於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影響使沖突和氣候變化問題雪上加霜,進一步拖慢了減貧進程,預計2020年全球極端貧困率將出現20年來的首次增長。據估計,新冠肺炎大流行將使今年新增極貧人口增加8800萬到1.15億人,取決於經濟收縮的嚴重程度,到2021年極貧人口總數可能增至1.5億人。

⑥ 貧困線的各國標准

國際貧困標准(International Poverty Line Standard)實際上是一種收入比例法。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1976年組織了對其成員國的一次大規模調查後提出了一個貧困標准,即以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為這個國家或地區的貧困線,這就是後來被廣泛運用的國際貧困標准。
1985年,中國確定人均年純收入200元作為貧困線,此後根據物價指數,逐年微調。貧困線之下,還設置了收入更低的絕對貧困線。2007年標准調整為1067元,2008年,中國絕對貧困線標准為人均純收入785元以下,低收入貧困線標准為人均純收入786元-1067元。2009年提高到1196元。其實,中國貧困線過低早已是「不爭的事實」,世界銀行將每人每日1美元定義為最低標準的貧困線,中國距此標准尚有一段距離。
中國新的扶貧標准,將貧困線提高至人均年收入1196元。到2005年年底,中國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還有2365萬人。如果按照人均1天消費1美元的國際標准,中國的貧困人口總數僅次於印度,列世界第二位。
其實,1196元已經是舊標准了。國家已出台相關政策,十二五期間貧困線的標准將提高到人均純收入1500元。2011年作為十二五的第一年,也是貧困線標准正式提高的第一年。現有貧困線標准比2009年1196元的貧困標准提高了25%。但相比不斷上漲的物價,1500元的貧困線標准還是顯得低了點。
1500元能幹什麼?在大城市也許只能訂一桌酒席、買一件衣服、買一本電子書,只佔相當多家庭月支出的幾分之一。可很多貧困家庭一年的總收入也只有2-3 個1500元,並以此維持家庭的最低溫飽。在糧價日益走高的今天,即使是在較為偏遠的農村,米價也在2-3元/公斤以上,一個成年人一年的口糧支出可能就要六七百元。如果算上其他必要的生活成本,1500元的貧困線標准僅夠貧困家庭糊口。如果物價再漲下去,恐怕糊口都成問題了。提高貧困線標准顯然勢在必行。
現在的貧困線標準是高是低,不妨參考下亞洲鄰國的情況。據3月2日商務部網站提供的消息,越南政府總理近日頒布決定,調整貧困戶標准,2011-2015 年段越南的貧困戶標準是:農村貧困戶標准為人均年收入480萬越盾以下,摺合成人民幣就是1511元。而2010年越南人均GDP是1162美元,而中國是4500美元,相差4倍多,為什麼貧困線標准反而比越南低呢?無論是從綜合國力還是人均GDP、人均國民收入角度看,中國都沒有理由維持如此低的貧困線標准。
考慮到物價上漲因素,貧困線標准應該留有一定的餘量,就目前來看,把貧困線標准提高到2500元應該是比較合適的,而且今後還應把貧困線標准與物價上漲掛鉤。以防物價上漲傷害到承受力最弱的貧困家庭。各地的低保標准也應相應提高。雖然一年只有1000元的增長,但卻可以讓很多貧困家庭聞到久違的肉味,添點犖菜,給孩子買幾件新衣服、新文具。政府手裡多擠出一點,貧困家庭的收入就會大有改善。
當然,提高貧困線標准只是扶貧的第一步。政府加大醫療、教育投入,擴大醫保和免費教育覆蓋面,降低醫療費和學費,減少因病因學致貧,同時輔以各種扶貧政策,盡力幫助貧困家庭脫貧才是最重要的。 美國健康與人類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在2009年1月23日在聯邦注冊(Federal Register)上發布了2009年的貧困線標准(poverty guideline),新的貧困線標准於發布的當日生效。辦理過家庭移民的讀者都知道家庭移民的申請人需要達到一定水平的最低收入才能為移民申請受益人提供足夠的經濟擔保,而此最低收入的水平取決於上述的貧困線標准。下面我將對貧困線標准和移民申請所需達到的最低收入向大家做一個簡單介紹,供大家參考。
貧困線標準是美國健康與人類服務部發表的衡量美國人貧困水平的標准,主要是供政府用來決定什麼人符合某些政府福利項目,如Head Start, Food Stamp Program, National School Lunch Program, Low-Income Home Energy Assistance Program, Children』s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等。此貧困線標准每年年初由美國健康與人類服務部根據上一年的貧困水平得出新一年的貧困線標准並在聯邦注冊上發表。貧困線標準是根據家庭人數和所在州來決定的,美國大陸相連接的48個州和首都華盛頓為一個標准,另外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分別有自己的標准。與2008年的貧困線標准相比,新發布的2009年貧困線標准略有增加。例如兩口之家2008年相連48個州和DC的貧困線標准為14,000美元,而2009年貧困線標准為14,570美元,增加了570美元,其他不同人口的貧困線標准2009年也都有類似的增加。
辦理過家庭移民的讀者都知道家庭移民的申請人(美國公民或綠卡持有者)需要填寫I-864為受益人提供經濟擔保以確保移民到美國的外國人有足夠的經濟支持而不會成為美國社會的負擔。移民局要求申請人能夠證明其收入達到或超過貧困線標準的125%。例如對一個兩口之家(美國公民和外國移民配偶)來講,聯邦政府2009年的貧困線標准為年收入14,570美元。要達到移民局要求的經濟擔保的最低標准,申請人的收入應不低於貧困線標準的125%,即18,212.5美元。如果美國公民的收入達不到貧困線標準的125%,美國公民則必須通過聯合擔保人共同提供擔保或通過其資產(如銀行存款等)來提供擔保。 巴西有兩條貧困線:貧困線和極端貧困線。這兩條貧困線是根據5年的消費支出數據確定的,食品線根據食品價格指數調整,貧困線根據一般通貨膨脹指數進行調整。
極端貧困線是當前最低工資的 1/4.由於最低工資每年都變化,因此極端貧困線也就隨之頻繁變化。
貧困線是按照最低工資的1/2 來確定的。現在的極端貧困線是R$116.25,貧困線是R$232.50.貧困線被用於許多項目。例如,有條件的現金轉移支付項目。在巴西,有條件的現金轉移支付福利制度對降低老年人的貧困有顯著作用。 印度貧困線熱量依據是農村地區每人每天2435大卡,城市地區每人每天2095大卡。基於第28 次(1973-74)全國抽樣調查(NSS)數據,利於適當的轉換因子,把標准熱量需要的消費食品清單轉換為相應的人均貨幣支出。1973-74年,平均而言,在農村地區每人每天獲得熱量2400大卡,每月需要的貨幣支出為49.09盧比,城市2100大卡需要的貨幣支出為56.64盧比。隨著通貨膨脹到2000年,農村和城市的貧困線分別為328盧比和454盧比。

⑦ 扶貧政策有哪些

扶貧政策有:
1、產業扶貧;
2、就業創業扶貧;
3、健康扶貧;
4、教育扶貧;
5、危房改造扶貧;
6、殘疾人扶貧。
扶貧的基本內容與特點包括以下幾點:
1、有近期,遠期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並有為實現規劃要求而制訂的具體計劃,步驟和措施。把治標和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治本為主;
2、不僅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解決生活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勤勞致富的道路;
3、把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調動起來,互相配合,共同為貧困戶和貧困地區開發提供有效的幫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第八十五條
國家扶持貧困地區改善經濟發展條件,幫助進行經濟開發。省級人民政府根據國家關於扶持貧困地區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制定扶貧開發規劃,並組織實施。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組織貧困地區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合理使用扶貧資金,依靠自身力量改變貧窮落後面貌,引導貧困地區的農民調整經濟結構、開發當地資源。扶貧開發應當堅持與資源保護、生態建設相結合,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全面進步。

⑧ 扶貧政策有哪些

扶貧政策如下:
1、精準扶貧。根據不同地區的貧困情況、不同的家庭情況進行精準的幫扶,因地制宜的來幫助貧困地區脫貧。針對低保戶、特困家庭、孤兒、乞討人員為救助對象;在對殘疾人相關的康復、技術培訓和補貼方面也進行補貼款;
2、教育扶貧。針對教育薄弱的地區,加大扶貧力度。增強貧困地區教育基礎、完善教育體系,提高教育質量,使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能達到全國的平均水平;
3、健康扶貧。改善貧困地區的醫療條件,提升健康服務,針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大兵救助、重特大疾病的醫療救助、醫療「一站式」平台的搭建等方面進行健康扶貧,基本完善醫療制度,能大幅度減少貧困地區的疾病;
4、光伏扶貧。部門貧困地區的光照條件好,通過對這些地區實施光伏扶貧,使大部分沒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年收入增收3000餘元;
5、異地搬遷脫貧。對貧困地區進行搬遷工程,使搬遷後的居民的生活條件有明顯的改善,在醫療、教育、交通等方面都能得到提升,同時確保搬遷後的貧困家庭有相應的工作來維持家庭收入;
6、免費的職業培訓。對貧困家庭的子女、或未受高等教育的畢業生提供免費的職業培訓,為其創造條件。使貧困家庭的勞動力能在人力資源市場得到技能的培訓,使其具備為貧困家庭創造勞動力的條件。
《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第二條
社會救助制度堅持托底線、救急難、可持續,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相銜接,社會救助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社會救助工作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及時的原則。
第三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統籌全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國務院民政、應急管理、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應急管理、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前兩款所列行政部門統稱社會救助管理部門。

閱讀全文

與印度扶貧政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三哥有什麼用 瀏覽:214
印度這次參加東京奧運會有多少人 瀏覽:877
海爾為什麼選擇印尼 瀏覽:780
伊朗為什麼山多 瀏覽:644
伊朗射程有多少公里 瀏覽:581
義大利的品牌衣服有哪些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瀏覽:272
義大利科意公司在哪裡 瀏覽:134
英國坐一次計程車多少錢 瀏覽:542
杭州英國公司注冊哪裡好 瀏覽:466
伊朗什麼時候能完成產業轉移 瀏覽:991
公雞牌義大利面是哪裡的 瀏覽:631
欠中國銀聯的錢還不起了怎麼辦 瀏覽:127
華為到底賣多少設備給伊朗 瀏覽:347
伊朗比印度大多少面積 瀏覽:971
從印尼回中國航班什麼時候開通 瀏覽:366
越南音標有哪些 瀏覽:341
義大利披薩餅什麼味道 瀏覽:999
義大利冰淇淋面你們覺得怎麼樣 瀏覽:268
越南銀行取錢手續費怎麼扣 瀏覽:843
中國哪個地方人最幸福 瀏覽: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