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平原比中國還多,難怪能養活那麼多人口
1地貌。整個印度除了北部邊境的喜馬拉雅山,西部一列山地,東部幾處局部山地,國土的全境幾乎都是平坦的平原和低高原。相比之下,中國只有華北和東北有連片的大塊平坦平原,即使是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內部,也只有成都平原一小塊是平坦的,90%以上為丘陵和山地。
2降水量。一說到降水量,就有人老說,印度蒸發量也大什麼的。但實際上蒸發量只是理論上地表水的蒸發量,如果地表不是水而是樹木或者石頭,蒸發量就遠沒有那麼多。熱帶沙漠里蒸發量最大,但實際上呢?蒸發量為零,因為根本就沒有地表水可以供蒸發。僅舉一個例子,華北天津一帶年蒸發量是降水量的三倍,難道華北就寸草不生?新疆乾旱地區的灌溉之地難道就不產糧食?植被的生長本來就是根部吸收降水的水源得來的,蒸發量大可以通過落葉、葉片結構等方式控制,環境乾燥,那蒸騰作用就自己控制一下少一點好了。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地區是智利北部沙漠,受秘魯寒流影響全年溫和多霧,可以說是十分溫潤的感覺,但仍然寸草不生,需要從山區引水。再比如美國、澳洲年降水200-400毫米的沙地可以長滿巨大的一人多高的仙人掌和各種沙地植被,中國內陸年降水50毫米以下的新疆沙漠則只能是寸草不生的流動沙丘。但實際上,美國西南部和澳洲內陸的沙漠蒸發量要遠大於新疆。也就是說,在氣溫和日照水平不至於低到極限的情況下,降水量在植被生長量上起到主導作用!中國已經治理成功的沙地(注意不是沙漠)的年平均降水都在300毫米以上,沒有因為比澳洲蒸發量小得多,就可以在年降水200毫米以下長滿植物的。世界上植物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在高降水高蒸發的熱帶雨林。南亞和東南亞熱帶季風地區一年一半時間乾旱,但總降水量達到了,照樣是生長茂盛的季雨林。溫帶海洋氣候迎風坡的美國西北和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是溫帶雨林最茂盛的地區,即使全年多雨多霧,也生長著世界上最高最粗的樹木。然而,並不是降水越多越適合生長森林。東非和南美的稀樹草原,雖然樹少,但長著一人多高的草,並且樹木也是枝繁葉茂只不過沒有連片形成森林罷了,其年降水1500毫米左右的地區(比如巴西利亞、內羅畢、亞的斯亞貝巴等)實際的植被密度和我國同樣年降水的浙江北部山地的竹林沒有本質區別(都是以茂盛的草本為主)。總之,可以輸送到植物根部的淡水總量是決定植被生長密度的最重要原因。不論是全年不間斷的輸送,還是只有冬天或者夏天輸送。至於降水的時間分布,最令我國人民稱道的雨熱同期在印度整個國土體現的淋漓盡致(再強調一遍,降水季節分布不是最重要的。美國中部的大陸性氣候區和西歐法國溫海氣候區都是全年降水超級均勻的地區,地中海的義大利、以色列則是明顯的冬雨型。但是美國中部是世界糧倉,法國的糧食供給率300%,以色列被稱為奶與蜜的土地、歐洲果園菜籃、義大利也是重要糧食產區。冬小麥、各種高蛋白豆類、堅果、多糖瓜果、高質量蔬菜最適合生長的地區就在地中海和美國西南的地中海氣候區,夏天吸足陽光產生高量蛋白質,冬天吸收雨水發芽和長葉子。最好的搭配!如果灌溉充分解決,即便是水稻也是地中海氣候產量最高(參見義大利、西班牙南部、黑海附近、埃及北部等水稻高產區))
3氣溫。這個十分明顯,印度全年平均氣溫普遍高於我國除華南以外的南方地區,植被生長迅速。
4土壤。這個因素倒是和糧食產量密切相關,但仍然不是根本決定性因素。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可以後住營養所以有黑土區當然很好,但土壤貧瘠地區比如福建山地、比如西非,由於熱帶降水多產生的淋溶作用或者地貌流失表土營養等原因,難以種植和收獲足夠糧食,但這些地區的薯類等吃營養根的作物可以在土壤更貧瘠的情形下生長產出高澱粉含量的可以日常食用的糧食。包括愛爾蘭和我國北疆、東北大興安嶺的土豆,在夏季低溫、全年低日照、凍土或者冰嘖土的貧瘠條件下生長,根本上還是有充足的水源。中國南方的低地和梯田種植的水稻,原本就是鹽鹼地和山坡地,就是幾千年來不斷地改造,種植水稻,才形成肥沃的水稻土。
2. 印度人口為什麼這么多,歷史人口就多嗎
印度歷史人口並不多。
印度人口多的原因如下:
1、地理因素:廣闊的印度河恆河平原,豐富的水資源和熱帶季風氣候。
2、文化因素:印度教、穆斯林的生育觀念婚姻觀念,村莊文化的強大影響。一切文化之間的較量歸根結底都是生育文化的較量。
3、歷史因素:開發的時間悠久,其中形成過較強大的國家組織體系,對於農業物質生產和促進落後地區的開發很有效用。
4、現代因素:現代農業科技水利設施的應用,印度的人口容量大升;避孕推行不利;養活一個孩子成本太低,最起碼其願意花費的成本很低。
5、經濟因素:經濟發展不給力,不能保障農業之外的其他產業容納足夠的就業人口。
6、教育因素:教育的普及程度低,尤其是女性的教育。試看全球,凡義務教育發達的國家其生育率奇低,因此,降低一個國家人口最好的辦法不是計劃生育,而是教育,尤其是女性的教育。
3. 印度山區多嗎
不多也不少。
全國分為西北部邊境高山區、恆河流域平原區和印度半島區三個大區,平原西部有印度大沙漠。西北部屬山地氣候,恆河流域屬季風型亞熱帶森林氣候,半島多屬季風型熱帶草原氣候;半島西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東北部阿薩姆邦年平均降水量在4 0 0 0 毫米以上,乞拉朋齊達1 1 4 3 0 毫米,是世界上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地區之一。
4. 為何印度面積很大但物產很匱乏
印度的物產並不匱乏。
1 它位於南亞次大陸,和亞歐板塊的碰撞,形成的喜馬拉雅山脈附近,擁有大量礦產。
2 地處溫帶,適宜的氣候和大面積的耕地,保證了它的糧食產量。
3 森林覆蓋面積20%左右,雖然不多,也能保證使用。
4 近海漁業也比較發達。
覺得匱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人口,印度300萬平方公里左右,是中國的三分之一弱,但是它的人口卻已經超過了11億,所以人均佔有率比中國還少。。。
而且它的地理環境也不如中國的復雜多變,會缺少一些種類的資源,也就不足為其了。
5. 地球表面有很多山,這些山是怎樣產生的呢
地球地殼共有6大板塊,分別為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這六大板塊並不是固定不動的,而是漂浮在「軟流層」之上,一直處於不斷的運動之中。但是總的說來,這些地殼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而板塊與板塊之間的交界處,是地殼活動非常活躍的地帶,這里的地殼並不穩定。這些板塊在不斷的運動過程之中,會發生相互的撞擊和張裂。在發生地殼板塊張裂的地區,一般會形成大的裂谷和海洋,比如大西洋和東非大裂谷就是這樣形成的。而這些板塊的撞擊和擠壓就會形成山脈,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高山。
6. 印度為什麼貧富差距這么大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有人將其概括為發展原因、體制原因和制度原因三個方面。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隨著經濟和社會進步,必然會出現經濟收入增長快慢的問題。甚至有人認為,中國收入分配差距是先富和後富的關系。也有人認為,印度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促成了貧富差距的擴大。有學者舉例說,在金融領域市場化的初級階段,許多人依靠投資金融產品一舉躋身富裕階層,從一定意義上來講,誰與市場化過程能保持著同步的關系,誰就有可能率先富裕起來。總之,只要發展市場經濟,就可能出現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還有學者認為,印度稅收制度不健全,高收入群體缺乏合理的「限高」措施,而基礎階層缺乏必要的「兜底」條款,同樣是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
7. 很多人都說印度地理位置優越,他們的位置優越在哪裡
這是因為印度三面環海使得印度的海洋運輸可以起到一個很大的發展。現在印度也在大力的發展國內的海軍實力,使得現在印度洋地區印度並沒有太多的對手。當然也因為這種出色的地理位置,使得印度和其他國家的外交關系以及貿易往來都非常的密切,所以大家才會說印度的地理位置其實是非常優越的。
現在印度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優越,也使得其他的西方大國對於印度之間的關系也非常的緊密。這是因為印度對於這些大國有著非常重要的利益,而且印度每年向這些西方大國購買先進武器裝備,也使得這些西方國家對於印度的態度非常的友好。
8. 印度為什麼憑什麼就有這么多人口
從自然方面講,印度雖然面積不太大,但是是亞洲耕地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比中國多。另外領土都位於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物產豐富,地勢也相對平坦,海岸線長,所以可以養活的人口數比較多。從社會方面看,生活水平低,撫養孩子的成本低,社會保障不健全,養老主要是靠兒子(和中國比較像)政府也沒能力像中國那樣強力推行計劃生育,另外印度也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人口就多,還有就是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
9. 印度為何發展不起來有這3座經濟大山,印度很難發展
艱難的2020年終於過去,一切似乎都要重新開始,不過即便發揮不好,各國還是需要面對,2020年那張慘不忍睹的成績單,以此來進行,相對應的經濟刺激計劃,只不過 對於印度而言,印度的成績單,相對有些過於沉重,據了解,由於公共衛生事件的爆發,導致印度的經濟深受影響,原本在2019年的時候,印度的經濟總量,還曾一度超越英國,躋身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但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印度經濟正在遭遇巨大下滑,預計將被英國重新超越,需要到2024年,印度才能再奪回全球第五的位置,而和中國放在一塊,中印就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呢,雖然在2020年的第一季度,經濟也遭遇重大影響,但經過統籌布局後,很快就恢復並且開始實現經濟正增長,成為國際少數還保持正增長的國家,引援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年底發布的報告,該機構預計,中國將有機會在2028年,實現對於美國經濟總量的超越,從而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比之前的預估時間,還要提前5年,而印度的經濟預計則是倒退5年,因此 當下印媒就指出,疫情已經讓,中印的差距再度拉大10年時間。
其實關於這類的對比,這幾年還有很多,畢竟兩國都是發展中國家中,體量最大 經濟增速也最快的國家,近些年來 印度經濟發展不賴,增速普遍保持在7%以上,在單一季度上,更是多次達到8%以上,多時段創下單季度世界第一增速的記錄,所以很多人對於印度經濟,都抱有很大的信心,所以印度的崛起,全世界都在疑惑,印度何時才能追上或者超越中國,那麼印度要多久才能追上中國呢。
事實上 ,如果按照數據說話,就算沒有2020年的挫折,擇取2019年的數據來說,中國GDP是印度的5倍,人均收入是印度的近4倍,假設兩國的GDP都保持增速不變,印度按照8%的經濟增速,而中國按照4.5%的經濟增速來說,那麼印度想要追上中國,理論上 大概需要50年左右的時間。但數據終究是數據,50年印度能夠超越中國嗎大幾率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印度的經濟增速,不可能保持50年8%的經濟增長,並且阻攔在印度經濟面前,還有著「三座大山」,如果印度沒有破除這三座大山,那麼印度想要追上中國,一切都是痴人說夢。
為何會這么說呢,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擁有復雜 社會 結構,和奇特 歷史 的國家,印度是存在很多先天不足的, 歷史 現實就是,當英國殖民者撤退後,印度並沒有對傳統糟粕進行清算,沒有進行結構性改革,沒有建立一個統一的市場,各邦在語言、風俗習慣和信仰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和壁壘,最終導致70年過去,經濟發展始終都不盡人意,而其中阻礙印度發展最嚴重的,就是印度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種姓制度和貧富差距,因為「三座大山」,印度「大國夢」就始終難以實現 。
具體分析來看,首先是土地制度,很多人都認為土地和經濟掛鉤不大,但事實上 ,它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生產關系的最初版本,本來就是人地關系,印度是一個農業國家,全國擁有60-70%的人口,都直接從事農業活動,農業仍是印度最大的經濟部門之一,數億印度人口到靠農業過活。
同時,包括基建、房地產和引進外資修建的廠房,也都需要運用到土地,土地對於經濟發展是至關重要,土地分配深刻掛鉤經濟發展策略,但印度呢,當下的印度土地,多數被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占據人口多數的農民,則拿著十分少量的土地,所以為了擴大生產力,為了營生,眾多印度農民不得不向成為佃農,支付錢財租佃土地,同時還需要向農業公司,借貸購買種子和農葯,久而久之 導致印度農民的負債。
據不完全統計,印度農民一年收入僅為6000元,微薄的收入無力承擔生活開支,導致每年都有印度農民走上絕路,是全球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而農業發展不徹底,土地和人口就無法轉化為資本,轉而投入到工業化當中,這也是為何如今,印度的製造業和基建事業,都無法有效開展的緣故,2015年 日本花大價錢,從我國手中搶走印度高鐵的項目,但時間已經過去5年,現如今連征地都無法完成,讓日本至今後悔莫及,而它反映的,就是印度土地背後的難題。
而第二個難題,就是種姓制度,印度的種姓制度,是階級等級森嚴的制度,各等級世代相襲,制度規定,低種姓必須無條件服從高種姓,高種姓在教育和就業方面,享有特權,而在4大種姓外,還有一個「賤民」階層,是 社會 最底層的群體,以此構建印度復雜的 社會 結構,並且在這樣的種姓制度中,低種姓是無法反抗的,長久的熏陶下,他們認為這是無法的命運,並且美名,只能低種姓的人在這一世遵守教義,下一世就會有晉升高種姓的機會,以此分級統治各個階層。
種姓制度形成的是印度嚴重的階級割裂,事實上 這樣的種姓制度,在印度建國初期,就已經明確寫入法律,被廢除完畢,但流傳上千年的傳統,有沒有被過多清算,哪有那麼容易就被斬除,至今 殘存的種姓制度,依舊在印度境內流行,階級割裂帶來溝通的困難,導致印度的內生市場發展緩慢。
中國打破960萬平方千里的地區隔閡,塑造起14億的超級內需市場,發展起互聯網和電商物流行業,但印度每個邦之間,都存在堅固的壁壘,各個階層的人們也也存在隔閡,導致印度內生市場十分低質,除此之外,婦女革命也是印度類似於種姓制度的一個問題,當下的印度,很多婦女依舊遭遇,很多不公平地對待,無法參與到經濟活動中,缺少女性參與的經濟模式,顯然是不 健康 的,這樣的情況下,印度經濟如何快速發展。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印度的貧富差距,印度的經濟發展迅猛,但事實上,財富主要分配到的,都是印度的富人階級,客觀來說,貧富差距每個國家都有,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解決這個問題,能夠完全杜絕貧富差距,美國不行,日本不行,印度自然也不行。
但貧富差距需要保持一個限值,印度如今已經是超出這個限值,它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印度1%的富人,約掌握印度70%的財富,那個頻頻上榜亞洲首富的穆科什·安巴尼,擁有3400億元的身家,旗下信實集團的資產,更是一度占據印度4%的GDP,而廣大的印度百姓,根據2014年世界銀行的一份數據,一天的消費在8元人民幣以下,貧富差距過大,已經成為印度經濟,最大的一座大山,財富過度不均衡分配,導致印度的內生市場很難得到有效開展,而消費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馬車之一,印度的這輛馬車,顯然就不夠分量
而這就是擺在印度面前的三座大山,而除了這三座大山之外,還包括基礎建設、國際環境,勞工剝削以及人口壓力等等幾座山峰,印度長久以來都有一份「大國夢」,幻想有一天能夠成為超級大國,但印度,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無法讓生產力獲得顛覆性的發展,僅僅是這幾年的經濟成績,還是不夠的,並且留給印度的時間也不多了,製造業即將進入機械代工時代,人口紅利即將喪失,印度想要追上中國,難度就變得更大了,不知道你覺得印度能不能追上中國呢,歡迎留言評論。
10. 印度為什麼憑什麼有這么多人口
1.印度政府認為中國式的計劃生育限制剩餘、剝奪胎兒生存權那是是侵犯人權,不抿著。所以生多少政府也不管。
2.印度大部分老百姓處於基層階級,經濟水平非常不發達,甚至有太多的家庭連電視機都買不起,夜生活比較乏味,只能從事造人運動。
3.印度人教育水平很差,文盲率和低文化水平率很高,根本不知道採取安全措施。一個家庭有十個八個孩子,甚至祖孫三代比賽生孩子的現象也有不少。